CN213092834U - 一种运输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输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92834U
CN213092834U CN202021468423.3U CN202021468423U CN213092834U CN 213092834 U CN213092834 U CN 213092834U CN 202021468423 U CN202021468423 U CN 202021468423U CN 213092834 U CN213092834 U CN 213092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avity
vibration isolators
shipping container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684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嘉杰
姚琳
盛锋
吴明
王庆
李宁
谢亮
张耀春
王晓江
邵睿
郑岳山
卢可可
李馨楠
唐兴龄
左树春
郑越
董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684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92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92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92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容器,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嵌套的内部套筒、中间套筒和外部套筒,且所述内部套筒与所述中间套筒之间形成有内部腔体,所述中间套筒与所述外部套筒之间形成有外部腔体;所述内部腔体内填充有减震材料,所述外部腔体内设置有隔振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内部套筒与中间套筒之间填充了减震材料,以及在中间套筒与外部套筒之间设置了隔振器,从而在核燃料运输过程中或事故工况下,能够提高运输容器的内部套筒内放置的核燃料组件的抗冲击性能,确保核燃料运输的安全性;而且,所述运输容器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易于操作,可实现免维修。

Description

一种运输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输容器,特别涉及一种核燃料组件运输容器。
背景技术
核燃料等放射性物质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证运输的安全,即运输容器在法规标准规定的事故条件下应满足相关要求。因此,在运输容器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合适的减震缓冲结构,以保证内部核燃料的安全。
然而,在实现上述核燃料安全运输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仅提供了应用于一般场景下的减震缓冲结构,而缺乏专门适用于核燃料运输领域的抗冲击性能高的减震缓冲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容器,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嵌套的内部套筒、中间套筒和外部套筒,且所述内部套筒与所述中间套筒之间形成有内部腔体,所述中间套筒与所述外部套筒之间形成有外部腔体;所述内部腔体内填充有减震材料,所述外部腔体内设置有隔振器。
可选地,所述隔振器采用多组,每组包括多个隔振器;所述隔振器按照预设排列方式均匀分布于所述外部腔体内。
可选地,所述中间套筒和所述外部套筒均采用长方形筒状结构;所述中间套筒和所述外部套筒的端部两长边对应的两部分外部腔体内各设置有至少两组隔振器,每组隔振器沿所述中间套筒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相邻两组隔振器交错布置;所述中间套筒和所述外部套筒的端部两短边对应的两部分外部腔体内各设置有一组隔振器,该组隔振器沿所述中间套筒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隔振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套筒的外壁和所述外部套筒的内壁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隔振器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中间套筒的外壁和所述外部套筒的内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隔振器采用钢丝绳隔振器。
可选地,所述减震材料为聚氨酯泡沫。
可选地,所述运输容器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内部腔体的两端处的两块端板。
可选地,所述端板焊接于所述内部腔体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内部套筒采用至少两个,相邻所述内部套筒之间通过刚性件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运输容器由于在内部套筒与中间套筒之间填充了减震材料,以及在中间套筒与外部套筒之间设置了隔振器,其中减震材料和隔振器构成了减震系统,从而在核燃料运输过程中或事故工况下,能够提高运输容器的内部套筒内放置的核燃料组件的抗冲击性能,减少事故工况下核燃料组件所受的影响,确保核燃料运输的安全性;而且,所述运输容器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易于操作,可实现免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核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三维立体剖切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核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中:1-内部套筒;2-中间套筒;3-外部套筒;4-减震材料;5-隔震器;6-端板;7-刚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向性术语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容器,适用于各种需减震的运输场合,例如放射性物质运输领域,尤其适用于核燃料组件的运输与贮存,即提供一种核燃料组件运输容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核燃料组件运输容器包括:内部套筒1、中间套筒2和外部套筒3。
其中,内部套筒1、中间套筒2和外部套筒3由内至外依次嵌套,内部套筒1的内部用于放置待运输产品,如核燃料组件,且内部套筒1与中间套筒2之间形成有内部腔体,中间套筒2与外部套筒3之间形成有外部腔体,即内部套筒1、中间套筒2和外部套筒3构成多腔体筒型结构。所述内部腔体内填充有减震材料4,可采用现有常用的能起到减震功能的材料。所述外部腔体内设置有隔振器5,可采用现有的弹性元件,用以减少和消除振动。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运输容器的内部套筒与中间套筒之间填充了减震材料,以及在中间套筒与外部套筒之间设置了隔振器,其中减震材料和隔振器构成了减震系统,从而在核燃料运输过程中或事故工况下,能够提高运输容器的内部套筒内放置的核燃料组件的抗冲击性能,减少事故工况下核燃料组件所受的影响,确保核燃料运输的安全性;而且,所述运输容器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易于操作,可实现免维修。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内部套筒1内设有中子吸收材料,用以吸收其内放置的待运输产品的中子辐射,保证其内放置的待运输产品的临界安全。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隔振器5采用多组,每组包括多个隔振器5;隔振器5按照预设排列方式均匀分布于所述外部腔体内。
以图1所示为例,中间套筒2和外部套筒3均采用长方形筒状结构,且中间套筒2端部的两条长边与两条短边,以及外部套筒3端部的两条长边与两条短边,将所述外部腔体划分成四部分,即中间套筒2和外部套筒3的端部两长边对应上下两部分外部腔体,中间套筒2和外部套筒3的端部两短边对应左右两部分外部腔体。
其中,可在中间套筒2和外部套筒3的端部两长边对应的两部分外部腔体内各设置至少两组隔振器5,每组隔振器5沿中间套筒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相邻两组隔振器5交错布置;以及,可在中间套筒2和外部套筒3的端部两短边对应的两部分外部腔体内各设置一组隔振器5,该组隔振器5沿中间套筒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在图1中,中间套筒2和外部套筒3的端部两长边对应的两部分外部腔体内各设置有两组隔振器5,中间套筒2和外部套筒3的端部两短边对应的两部分外部腔体内各设置有一组隔振器5,则所述外部腔体内共设置了6组隔振器,且每组包括5个隔振器,则所述外部腔体内共设置了30个隔振器。当然,图1所示隔振器5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示例,其他排列方式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只需满足各组隔振器5均匀分布于所述外部腔体内即可。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隔振器5可采用钢丝绳隔振器、木垫块或橡胶垫块。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隔振器5的两端分别与中间套筒2的外壁和外部套筒3的内壁可拆卸地连接。
例如,隔振器5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中间套筒2的外壁和外部套筒3的内壁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隔振器5采用钢丝绳隔振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减震材料4为聚氨酯泡沫,所述内部腔体中设置密度相同的聚氨酯泡沫,且聚氨酯泡沫将整个内部腔体填满。
聚氨酯泡沫是以异氰酸酯和聚醚为主要原料,在发泡剂、催化剂、阻燃剂等多种助剂的作用下,通过专用设备混合,经高压喷涂现场发泡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聚氨酯泡沫有软泡和硬泡两种。其中,软泡为开孔结构,主要功能是缓冲,故而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聚氨酯泡沫为聚氨酯软泡。
在中间套筒2和外部套筒3之间填充聚氨酯泡沫可以在跌落事故工况下起到减震作用,为核燃料组件提供周向保护,同时在火烧事故工况下起到阻燃、隔热作用,确保在火烧事故工况下运输容器内部放置的燃料组件的安全。
如图1所示,所述运输容器还可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内部腔体的两端处的两块端板6,用以封堵聚氨酯泡沫。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端板6焊接于所述内部腔体的端部。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内部套筒1采用至少两个,相邻内部套筒1之间通过刚性件7连接。
图1仅示出了在中间套筒2内设置两个并列的内部套筒1,在实际应用中,可在中间套筒2内仅设置一个内部套筒1,也可在中间套筒2内设置三个及以上数量的内部套筒1,且多个内部套筒1可按阵列排布,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内部套筒1可采用长方形筒状结构,则对于运输容器的横截面而言,若内部套筒1采用两个,则这两个内部套筒1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刚性件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刚性件可采用现有的槽钢,且槽钢沿内部套筒1的长度方向延伸。若内部套筒1采用两个,则这两个内部套筒1的上下两侧通过采用开口方向相对的两条槽钢连接(如焊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内部套筒1外表面与中间套筒2内表面中至少一者可视需要设置加强筋板,以增加整个运输容器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容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部套筒、减震材料、中间套筒、隔振器和外部套筒,其中由于设置了由减震材料和隔振器构成的减震系统,能够提高核燃料组件的抗冲击性能,减轻对核燃料造成的影响;而且,所述减震系统还具有阻燃、隔热功能,可以在核燃料运输过程中和事故工况下起到保护核燃料组件的作用,保证核燃料运输的安全性;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易于加工,易于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嵌套的内部套筒、中间套筒和外部套筒,且所述内部套筒与所述中间套筒之间形成有内部腔体,所述中间套筒与所述外部套筒之间形成有外部腔体;所述内部腔体内填充有减震材料,所述外部腔体内设置有隔振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采用多组,每组包括多个隔振器;所述隔振器按照预设排列方式均匀分布于所述外部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套筒和所述外部套筒均采用长方形筒状结构;所述中间套筒和所述外部套筒的端部两长边对应的两部分外部腔体内各设置有至少两组隔振器,每组隔振器沿所述中间套筒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相邻两组隔振器交错布置;所述中间套筒和所述外部套筒的端部两短边对应的两部分外部腔体内各设置有一组隔振器,该组隔振器沿所述中间套筒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套筒的外壁和所述外部套筒的内壁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中间套筒的外壁和所述外部套筒的内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采用钢丝绳隔振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材料为聚氨酯泡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内部腔体的两端处的两块端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焊接于所述内部腔体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套筒采用至少两个,相邻所述内部套筒之间通过刚性件连接。
CN202021468423.3U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运输容器 Active CN213092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8423.3U CN213092834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运输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8423.3U CN213092834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运输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92834U true CN213092834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26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68423.3U Active CN213092834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运输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928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0817A1 (zh) * 2022-01-05 2023-07-13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核燃料运输容器及其核燃料运输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0817A1 (zh) * 2022-01-05 2023-07-13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核燃料运输容器及其核燃料运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02661B1 (ko) 핵 연료 어셈블리용 운송 컨테이너 및 핵 연료 어셈블리의 운송 방법
KR100702806B1 (ko) 핵 연료봉을 이송 및 저장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상기 장치를사용하기 위한 방법
CN213092834U (zh) 一种运输容器
US6805253B1 (en) Protective casing
US20140021085A1 (en) Package assemblies and internal support structures for transport and storage of radioactive materials
WO2012002353A1 (ja) キャスク用緩衝体
EP4134983A1 (en) Nuclear fuel transport container
KR20120053722A (ko) 복합 장갑
US10513393B2 (en) Horizontal storage module, carriage assembly, and canister transfer assemblies
CN213092835U (zh) 一种运输容器
EP0674801A1 (en) Impact limiter for spent nuclear fuel transportation cask
US4815605A (en) Air transport container for dangerous materials
KR101014006B1 (ko) 단열 및 충격완충 기능을 구비한 방사성물질 운반용기
CN110952687A (zh) 一种抗冲击墙体
KR20120137799A (ko) 방사성 폐기물 보관용 구조체
CN111916243B (zh) 一种运输容器
JP2004309235A (ja) キャスク用緩衝体
CN112031193A (zh) 一种拼接式建筑的抗震结构
CN213844774U (zh) 一种运输容器
CN215795988U (zh) 一种新型卧式接收罐
CN212990702U (zh) 一种运输容器
CN114496330A (zh) 一种核燃料运输容器及其核燃料运输装置
EP3174064B1 (en) Horizontal storage module
KR101341307B1 (ko) 방사성 폐기물 보관용 구조체
CN213844773U (zh) 一种运输容器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