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88486U - 一种连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88486U
CN213088486U CN202022047255.7U CN202022047255U CN213088486U CN 213088486 U CN213088486 U CN 213088486U CN 202022047255 U CN202022047255 U CN 202022047255U CN 213088486 U CN213088486 U CN 213088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head end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functiona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472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帆
王维
黄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Zheng He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Zheng H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Zheng He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Zheng H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472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88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88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88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连杆,该连杆包括杆体、小头端和大头端;小头端设于杆体的一端;大头端设于杆体的另一端,并与小头端相对设置,大头端呈圆环形,且大头端的圆周面上开设有功能槽。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安装于发动机内的活塞上,当活塞开始运动时,以承受其内部的压力;且通过其在大头端的圆周面上开设的功能槽,确保连杆本身的受力强度,同时减轻了连杆整体的自重,从而使得发动机整体重量减轻,并增大了连杆在活塞内运动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连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杆。
背景技术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零件,它连接着活塞和曲轴,其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把作用在活塞上的力传给曲轴以输出功率。连杆在工作中,除承受燃烧室燃气产生的压力外,还要承受纵向和横向的惯性力。因此,在该复杂的工作条件要求下,连杆需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以及足够的钢性和韧性。
现有技术下的连杆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其自身重量往往偏大,从而使得曲轴的平衡配重也将增大,导致发动机整体机身的重量无法达到最优状态,影响发动机转速和动力输出。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降低自重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杆。
一种连杆,包括:
杆体;
小头端,设于杆体的一端;
大头端,设于杆体的另一端,与小头端相对设置,大头端呈圆环形,且大头端的圆周面上开设有功能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功能槽至少为两个,且间隔开设在圆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功能槽为两个,且相对设置在圆周面上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功能槽沿圆周面弯曲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圆周面上设有凹面,凹面与功能槽的边缘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杆体、小头端及大头端为一体成型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功能槽的形状为矩形或腰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在大头端的圆周面上开设功能槽,在确保连杆本身的受力强度的同时减轻了连杆整体的自重,并增大了连杆在活塞内运动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杆体,2-小头端,3-大头端,31-功能槽,32-凹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一种连杆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连杆的首选实施例。但是,连杆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连杆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通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连杆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杆,包括杆体1、小头端2和大头端3,小头端2设于杆体1的一端;大头端3设于杆体1的另一端,与小头端2相对设置,大头端3呈圆环形,且大头端3的圆周面上开设有功能槽31。通过在大头端3的圆周面上开设的功能槽31,在确保了连杆本身的受力强度的同时,减轻连杆整体自重,且功能槽31贯通大头端3圆周面的内外壁,提高了连杆的润滑、散热性能。
具体地,以二冲程自然吸气发动机为例,通过在大头端3的圆周面上开设功能槽31,降低了连杆的重量约12g,在连杆重量降低的同时,曲轴的配重同时降低12g,实现了减轻发动机整体重量的效果,使得发动机能够达到更高的转速和更高的动力输出;运用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二冲程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密度超过100kw/L。当活塞杆在活塞内做往复运动时,圆周面开设的功能槽31能够使活塞杆更大范围面的接触空气,以达到散热的效果;并且,在发动机采用油雾润滑时,由于开设的功能槽31,能够使活塞杆在运动时得到充足的油雾,以达到较大范围的润滑,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功能槽31至少为两个,且间隔开设在圆周面上。可以理解的是,功能槽31至少设置有两个,能够提高散热和润滑的效果;另外,通过间隔的开设功能槽31,能够在自身结构的改变基础上,且不影响连杆自身受压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所示,功能槽31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于圆周面上的两侧,并延圆周面弯曲方向延伸,以使功能槽31位于连杆的非主要受力面,进而达到了在不影响连杆自身强度的同时,还能实现连杆的轻量化设计。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圆周面上设有凹面32,凹面32与功能槽31的边缘相连,可以理解的是,在失去凹面32部分的重量后,能够使连杆的自身重量得以减轻,且不会影响连杆受压程度;还可增加润滑物质进入量,提高润滑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凹面32的数量可与功能槽31的数量相同,并设置在大头端3的外圆周面上,位于功能槽31的中部,以增加功能槽31对外接触的面积,方便油雾进入。可以预见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同一功能槽31上可设置多个凹面32,如两个凹面32并将该两个凹面32分布设置在所在功能槽31的两端,也可实现与上述相同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杆体1、小头端2及大头端3为一体成型连接,以在与活塞杆相连时,能够加强连杆自身的稳定性与强度,从而使发动机实现更高的转速和更高的动力输出。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功能槽31的形状为矩形,不仅能够减轻自身重量,还能提高连杆的润滑面积和散热性能。在其他实施例中,功能槽31的形状还可以为腰形,也能实现与上述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体;
小头端,设于所述杆体的一端;
大头端,设于所述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小头端相对设置,所述大头端呈圆环形,且所述大头端的圆周面上开设有功能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槽至少为两个,且间隔开设在所述圆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槽为两个,且相对设置在所述圆周面上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槽沿所述圆周面弯曲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周面上设有凹面,所述凹面与所述功能槽的边缘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所述小头端及所述大头端为一体成型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槽的形状为矩形或腰形。
CN202022047255.7U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连杆 Active CN213088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7255.7U CN213088486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连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7255.7U CN213088486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连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88486U true CN213088486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12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47255.7U Active CN213088486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连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88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627537B2 (ja) 往復ピストン機構
US20020083908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variable ratio crankshaft assembly
US5188066A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4481689B (zh) 双曲柄机构发动机
CN213088486U (zh) 一种连杆
US7866295B2 (en) Piston skirt oil retention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4200828U (zh) 四冲程通机曲柄连杆机构
CN101660447B (zh) 定止点自由活塞发动机
US4622932A (en) V-crankarm
US8667948B2 (en) Dwell cycle crank
CN104454153B (zh) 环缸发动机
CN216975477U (zh) 一种连杆结构及发动机
CN209129756U (zh) 一种内燃机活塞
CN219712022U (zh) 一种负载荷能力好的发动机曲轴
GB2027795A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istons and connecting rods
CN211573639U (zh) 一种双活塞内燃机用发动机缸
US4708106A (en) Acute angle crankarm transmit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 a rotary fashion
RU2267016C1 (ru) Бесшатунный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214196479U (zh) 一种对置活塞连杆机构及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
CN101852089B (zh) 缸塞共转式发动机
CN2199317Y (zh) 直轴角变活塞往复式内燃机
KR102166541B1 (ko) 길이변환 커넥팅로드(성욱 싸이클)
CN211573610U (zh) 发动机气门摇臂及水平对置双缸发动机
CN117662293A (zh) V型发动机
KR0122942Y1 (ko) 엔진에 있어서 실린더의 피스톤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