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87157U - 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87157U
CN213087157U CN202021054711.4U CN202021054711U CN213087157U CN 213087157 U CN213087157 U CN 213087157U CN 202021054711 U CN202021054711 U CN 202021054711U CN 213087157 U CN213087157 U CN 213087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wall
glass curtain
stand
radiating pipe
spr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547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Taix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Taix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Taix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Taix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547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87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87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87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属于玻璃幕墙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玻璃幕墙跨度比较大,且所设置的横柱和立柱比较多时,无法保证空气对流,空气间层中的过热气体即无法排出排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立柱,与立柱配合的横柱,设置在立柱和横柱上的双层玻璃,分别与立柱和横柱相配合固定双层玻璃的固定板,与固定板相配合的扣板,所述立柱包括立梁和与立梁一体成型的立嵌槽,所述横柱包括横梁和与横梁一体成型的横嵌槽,所述立嵌槽与双层玻璃间的空气间层相连通,所述立嵌槽上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扣板上设置有通气孔,散热结构穿过固定板与通气孔相配合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装饰。

Description

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
技术领域
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用于建筑装饰,属于玻璃幕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明框玻璃幕墙的玻璃镶嵌在铝框内,形成四边有铝框的幕墙构件,幕墙构件镶嵌在横柱与立柱上,形成横柱和立柱外露,铝框分格明显的立面。明框玻璃幕墙是最传统的形式,应用最广泛,工作性能可靠。相对于隐框玻璃幕墙,更易满足施工技术水平要求。
明框玻璃幕墙不仅玻璃参与室内外传热,铝合金框也参与室内外传热。在一个幕墙单元中,玻璃面积远超过铝合金框的面积,因此玻璃的热工性能在明框玻璃幕墙中占主导地位。
在明框玻璃幕墙中,玻璃的占比面积非常的大,在夏天和冬天温差较大的地方,设置明框玻璃幕墙时,需考虑透风性、节能性、传热性和保温性等。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式是:基于双层玻璃,在上下双层外墙的底部设置进行风口,在顶部设置排风口,以便在夏季时排除空气间层中的过热气体,利用热压原理组织通风。同时在空气间层中装设活动遮阳设施,作为夏季的遮阳和冬季获得太阳辐射的手段,如在冬季,控制器将顶部和底部的活动通风口关闭,中间的空气夹层利用冬季温度效应成为室内的热缓冲层。在夏季,空气间层的上下格栅全部打开,利用烟囱效应形成外循环气流,释放间层中的热量,活动百叶防止太阳直接辐射得热。
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1.进气口和出气口都设置在墙体一侧,若玻璃幕墙跨度比较大,且所设置的横柱和立柱比较多时,就不适用上述所述的设置方式,即无法保证空气对流,空气间层中的过热气体即无法排出;
2.需要通过控制器来控制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关闭,以实现空气间层作为热缓冲层,在关闭时需要用到电源,即会造成结构复杂(如需要设置电磁或太阳能电磁板等),设备的结构过多,还可能遮挡玻璃,影响透光等;
3.无法实现局部通风或局部热置换,即无法根据各位置上人们的需要进行通风;
4.因为进出风口通过的空气中有灰度,会造成玻璃内层被污染,以致难以清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解决现有技术中,玻璃幕墙跨度比较大,且所设置的横柱和立柱比较多时,无法保证空气对流,空气间层中的过热气体即无法排出排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包括立柱,与立柱配合的横柱,设置在立柱和横柱上的双层玻璃,分别与立柱和横柱相配合固定双层玻璃的固定板,与固定板相配合的扣板,所述立柱包括立梁和与立梁一体成型的立嵌槽,所述横柱包括横梁和与横梁一体成型的横嵌槽,所述立嵌槽与双层玻璃间的空气间层相连通,所述立嵌槽上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扣板上设置有通气孔,散热结构穿过固定板与通气孔相配合进行散热。
进一步,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所述立嵌槽上设置有侧通孔,侧通孔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管,第一散热管一端位于立嵌槽内,另一端位于空气间层内。
进一步,位于空气间层一端的第一散热管开口,位于立嵌槽一端的第一散热管密封或开口。
进一步,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一端与立嵌槽相连通,另一端穿过固定板与通气孔的边缘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散热管两端未在同一水平面,其中,与通气孔相连接的一端为低端。
进一步,与通气孔相连接的一端,第二散热管内设置有防尘网。
进一步,所述立梁内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设置有涡杆,以及与涡杆相配合、带动涡杆螺旋前进或后退的涡轮结构;
位于立嵌槽一侧的第二散热管上连接有第三螺纹管,第三螺纹管的另一端位于立梁内;
所述涡杆与位于立梁内的第三螺纹管螺纹相配合;
所述立梁上设置有换气孔。
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为U型板,所述U型板的相对侧上设置有与涡杆滑动配合的固定孔。
进一步,所述涡轮结构包括旋转杆,设置在旋转杆上与涡杆相配合、带动涡杆螺旋前进或后退的涡轮,与旋转杆相连接,设置在室内一侧控制旋转杆转动的旋转钮。
进一步,第三螺纹管不具有散热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立柱上的立嵌槽上设置散热结构与空气间层和室外进行热传送,在夏季时,通过散热结构,可大大降低空气间层的高温,还可降低开空调的能耗;
二、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其结构简单,设置方便,不影响双层玻璃的安装;
三、本实用新型中位于空气间层一端的第一散热管开口,是为了便于空气间层内的热空气能快速传递到立嵌槽内,而位于立嵌槽一端的第一散热管密封状态时,热传送通过第一散热管的材质来进行热传递,并且为密封状态时,还可防止灰尘进入空气间层污染玻璃;为开口状态时,能更快的加速热传递;
四、本实用新型中,与通气孔相连接的一端的第二散热管比另一端要低,是为了防止雨天有雨水进入立嵌槽或空气间层内;
五、本实用新型中防尘网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立嵌槽或双层空气间层内;
六、本实用新型中的立梁上设置有支撑结构、涡杆、涡轮结构、第三螺纹管和换气孔,可控制涡轮结构带动涡杆与第三螺纹管进行配合,即可实现室内外换气或不换气操作;
七、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三螺纹管不具有散热作用,是为了降低空气间层与室内的热传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立柱与双层玻璃固定配合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立柱与固定板和扣板配合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扣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本案所示的图中有些隔热条等未画出,各部件中的挡片、凸条、连接孔等未画出,未表示出的部分,请结合现有技术的相关部分进行理解。
如图1所示,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包括立柱1,与立柱1配合的横柱2,设置在立柱1和横柱2上的双层玻璃3,分别与立柱1和横柱2相配合固定双层玻璃3的固定板4,与固定板4相配合的扣板5,所述立柱1包括立梁6和与立梁6一体成型的立嵌槽7,所述横柱2包括横梁8和与横梁8一体成型的横嵌槽 9,所述立嵌槽7与双层玻璃3间的空气间层10相连通,所述立嵌槽7上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扣板5上设置有通气孔11,散热结构穿过固定板4与通气孔11相配合进行散热。
所述立嵌槽7与双层玻璃3间的空气间层10通过设置孔(后续所说的侧通孔)的方式相连通,即可通过设置的孔进行空气对流,来实现对空气间层进行散热。
所述固定板4也是通过设置孔来穿过散热结构进行散热,当然,也可直接穿过固定板,通过散热结构自身的材质进行散热。
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管13和第二散热管14,所述立嵌槽7上设置有侧通孔12,侧通孔12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管13,第一散热管13一端位于立嵌槽 7内,另一端位于空气间层10内。
所述第一散热管13和第二散热管14为散热材质,如铝材质,采用第一散热管对空气间层内的高温进行吸附,再通过第一散热管的材质将热量带到立嵌槽7 中。
位于空气间层10一端的第一散热管13开口,位于立嵌槽7一端的第一散热管13密封或开口。
位于空气间层一端的第一散热管13开口,是为了便于空气间层内的热空气能快速传递到立嵌槽内,而位于立嵌槽一端的第一散热管13密封状态时,热传送通过第一散热管13的材质来进行热传递,并且为密封状态时,还可防止灰尘进入空气间层污染玻璃;为开口状态时,能更快的加速热传递,即可通过空间对流和材质来进行热交换。
所述第二散热管14的一端与立嵌槽7相连通,另一端穿过固定板4与通气孔11的边缘相连接。
第二散热管14在立嵌槽7内进行热交换后,再通过通气孔11排出。
所述第二散热管14两端未在同一水平面,其中,与通气孔11相连接的一端为低端。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雨水进入立嵌槽7,如图2、3所示,第二散热管14为L型,也可为一字型,采用倾斜的安装方式,还可为其它结构。
与通气孔11相连接的一端,第二散热管14内设置有防尘网(图中为显示出),所述防尘网的孔径小,具体的根据挡尘要求进行设置,最好采用不吸水的材质进行设置,集尘后,下雨时,雨水还可起到自动清洗防尘网的作用,从而不影响热交换或换气。
所述立梁6内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设置有涡杆15,以及与涡杆15 相配合、带动涡杆15螺旋前进或后退的涡轮结构;
位于立嵌槽7一侧的第二散热管14上连接有第三螺纹管16,第三螺纹管16 的另一端位于立梁6内,所述第三螺纹管为内螺纹;
所述涡杆15与位于立梁6内的第三螺纹管16螺纹相配合;
所述立梁6上设置有换气孔17,换气孔17的位置不局限在如图2、3所示的位置上。
所述支撑结构为U型板18,所述U型板18的相对侧上设置有与涡杆15滑动配合的固定孔19。
当然,支撑结构还可为其它可以固定涡杆15两端的结构。
所述涡轮结构包括旋转杆20,设置在旋转杆20上与涡杆15相配合、带动涡杆螺旋前进或后退的涡轮21,与旋转杆20相连接,设置在室内一侧控制旋转杆 20转动的旋转钮22。其中,前进是指涡杆往第三螺纹管方向移动,并与第三螺纹管旋转配合,即密封,反之,后退是指涡杆与第三螺纹管相分离。
第三螺纹管16不具有散热作用。
上述结构,可根据明框式玻璃幕墙中立柱的高度和所安装的空间设置多个。
位于室外一侧的玻璃为隔热玻璃,位于室内一侧的玻璃为保温玻璃。
实施例
实践中,在夏季时,通过散热结构将空气间层与室外进行热交换,即空气间层内的温度不会过高,室内开空调时,位于玻璃窗边的位置也可快速降温,需要通风时,通过转动旋转钮22带动涡轮21来驱动涡杆15与第三螺纹管16相分离,再通过换气孔17实现室内外空气流通,虽然进入室内的空气可能因室外温度过高,而导致进入室内的温度在立嵌槽7内缓冲而稍有提高,但因散热结构随时都在散热,所以不会升温太多(具体要根据室外温度等进行确定),而空气间层内的温度是整体的下降了许多,哪怕是换气,也会大大降低位于玻璃窗一侧的温度;
在冬季时,需要通风时,通过转动旋转钮22带动涡轮21来驱动涡杆15与第三螺纹管16相分离,再通过换气孔17实现室内外空气流通,此时,由于外界温度过低,而空气间层的温度相对要高些,进入的空气即可在立嵌槽7内缓冲一下,使进入的空气温度稍有提高,并可挡风、降噪;由于室外温度过低,即使不对空气间层内进行热交换,空气间层内的温度也不会提高太多(即空气间层与室外温度基本相同),所以在设置散热结构的情况下,在冬季进行换气,也不会大大降低位于玻璃窗一侧的温度。
若在不需要换气时,即可转动旋转钮22带动涡轮21来驱动涡杆15与第三螺纹管16相密封。
本实用新型不会用到电源,全由机构结构来实现,实现起来十分的方便,还可根据需求,选择哪些位置换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方式和换气方式,更适用于四季。
由于百叶设置在双层玻璃中不要清理,或换了不好更换,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外设置的方式,即设置在室内一侧,可设置在立柱和横柱上,也可独立设置在墙体上。

Claims (10)

1.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包括立柱(1),与立柱(1)配合的横柱(2),设置在立柱(1)和横柱(2)上的双层玻璃(3),分别与立柱(1)和横柱(2)相配合固定双层玻璃(3)的固定板(4),与固定板(4)相配合的扣板(5),所述立柱(1)包括立梁(6)和与立梁(6)一体成型的立嵌槽(7),所述横柱(2)包括横梁(8)和与横梁(8)一体成型的横嵌槽(9),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嵌槽(7)与双层玻璃(3)间的空气间层(10)相连通,所述立嵌槽(7)上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扣板(5)上设置有通气孔(11),散热结构穿过固定板(4)与通气孔(11)相配合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管(13)和第二散热管(14),所述立嵌槽(7)上设置有侧通孔(12),侧通孔(12)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管(13),第一散热管(13)一端位于立嵌槽(7)内,另一端位于空气间层(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位于空气间层(10)一端的第一散热管(13)开口,位于立嵌槽(7)一端的第一散热管(13)密封或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管(14)的一端与立嵌槽(7)相连通,另一端穿过固定板(4)与通气孔(11)的边缘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管(14)两端未在同一水平面,其中,与通气孔(11)相连接的一端为低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与通气孔(11)相连接的一端,第二散热管(14)内设置有防尘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梁(6)内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设置有涡杆(15),以及与涡杆(15)相配合、带动涡杆(15)螺旋前进或后退的涡轮结构;
位于立嵌槽(7)一侧的第二散热管(14)上连接有第三螺纹管(16),第三螺纹管(16)的另一端位于立梁(6)内;
所述涡杆(15)与位于立梁(6)内的第三螺纹管(16)螺纹相配合;
所述立梁(6)上设置有换气孔(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U型板(18),所述U型板(18)的相对侧上设置有与涡杆(15)滑动配合的固定孔(1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结构包括旋转杆(20),设置在旋转杆(20)上与涡杆(15)相配合、带动涡杆螺旋前进或后退的涡轮(21),与旋转杆(20)相连接,设置在室内一侧控制旋转杆(20)转动的旋转钮(22)。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第三螺纹管(16)不具有散热作用。
CN202021054711.4U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 Active CN213087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4711.4U CN213087157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4711.4U CN213087157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87157U true CN213087157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18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54711.4U Active CN213087157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871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67700U (zh) 龙骨通风式双层玻璃幕墙
BRPI0711921A2 (pt) método e aprelho para a refrigeração de ar de ventilação para um edifìcio
DE202006020354U1 (de) Temperatur-, Wärme- und/oder Kältebarriere insbesondere für oder in einer Vorrichtung zur Klimatisierung von Gebäuden
CN108626776A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集热蓄热墙采暖通风系统
CN104879051A (zh) 一种光伏百叶半导体温控节能窗
CN114232853B (zh) 一种新型十字百叶式呼吸幕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20130126098A (ko) 태양열을 이용한 커튼월 일체형 공기 조화기
CN105239704B (zh) 一种多功能绿色集成幕墙系统
CN101392563B (zh) 具有可控半导体式传热能力的节能墙壁结构
KR20140023709A (ko) 열교환 기능을 갖는 이중창호 장치
DE4301008A1 (en) Air conditioning plant for multi storey buildings - comprises blinds with upper slats being light reflecting and lower slats being light absorbing whose areas are varied by adjusting parting strip
CN111705979B (zh) 一种幕墙安装系统
CN213087157U (zh) 一种明框式玻璃幕墙
DE2929070C2 (de) Anordnung zur Verringerung der Transmissionswärmeverluste bzw. -gewinne eines Gebäudes
DE2706968A1 (de) Luftfuehrende fassade
CN205025006U (zh) 一种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光电热风复合板
CN110485606A (zh) 防水防尘的双层通风玻璃幕墙
DE102008039010A1 (de) Systemwand
KR101304860B1 (ko) 발코니 및 건물외벽을 이용한 태양열 난방시스템
CN103573140A (zh) 一种建筑外窗用活动遮阳百叶系统
CN204738716U (zh) 一种光伏百叶半导体温控节能窗
CN211597274U (zh) 一种玻璃幕墙单元、玻璃幕墙及建筑
CN219369854U (zh) 一种具有户外防冻功能的电表箱
CN210737868U (zh) 防水防尘的双层通风玻璃幕墙
CN219710692U (zh) 一种内置太阳能百叶的双层玻璃幕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