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84934U - 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84934U
CN213084934U CN202021899556.6U CN202021899556U CN213084934U CN 213084934 U CN213084934 U CN 213084934U CN 202021899556 U CN202021899556 U CN 202021899556U CN 213084934 U CN213084934 U CN 213084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winding
unreeling
tension
shaft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995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Kuanya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Kuanya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Kuanya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Kuanya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995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84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84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849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设置于安装板,包括:放卷轴,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板上;放卷驱动机构,设置在安装板上,且与放卷轴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放卷轴转动;放卷张力调节机构,绕放卷轴的轴线相对安装板可转动地设置;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安装板上,且与放卷张力调节机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放卷张力调节机构绕放卷轴的轴线转动;其中,放卷轴上安装的料卷放出的料带绕经放卷张力调节机构进行输送。本实用新型检测到料带的放卷张力过大或过小时,控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放卷张力调节机构绕放卷轴的轴线逆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如此,可以调节经由放卷轴上的料卷放出的料带的张力大小。

Description

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纺织用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常用的印染设备中的放卷装置不能自动调节放卷张力,从而造成放卷装置安装的料卷上放出的料带的张力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影响料带的放卷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放卷装置不能自动调节放卷张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设置于安装板,包括:
放卷轴,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放卷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与所述放卷轴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放卷轴转动;
放卷张力调节机构,绕所述放卷轴的轴线相对所述安装板可转动地设置;
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与所述放卷张力调节机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放卷张力调节机构绕所述放卷轴的轴线转动;
其中,所述放卷轴上安装的料卷放出的料带绕经所述放卷张力调节机构进行输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旋转支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放卷轴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座的内腔中,所述放卷张力调节机构绕所述放卷轴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座的外周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卷张力调节机构包括:
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旋转支撑座,且相对所述安装板可转动地设置;
调节辊组件,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臂的另一端,所述放卷轴上的料卷放出的所述料带绕经所述调节辊组件进行输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辊组件包括:
旋转座,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臂远离所述放卷轴的一端,所述旋转座的轴线和所述放卷轴的轴线相互平行;
第一调节辊和第二调节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料带呈S型绕经所述第一调节辊和所述第二调节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动臂远离所述放卷轴的一端,且与所述调节辊组件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调节辊组件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卷驱动机构包括:
放卷电机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放卷电机,设置在所述放卷电机固定座上;
放卷联轴器,与所述放卷电机和所述放卷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主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
从动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座上,所述从动轮和所述转动臂固定连接;
同步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电机固定座,设置在所述转动臂上;
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座上;
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调节辊组件的所述旋转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控制装置,与所述放卷驱动机构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放卷驱动机构调节所述放卷轴的放卷速度以及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调节所述料带的放卷张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辊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动臂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动臂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区别于现有技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检测到料带的放卷张力过大或过小时,控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放卷张力调节机构绕放卷轴的轴线逆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如此,可以调节经由放卷轴上的料卷放出的料带的张力大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的放卷装置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的放卷装置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的张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的印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的印染装置的印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的印染装置的印染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的印染装置的印染机构的印染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的印染装置的印染机构的印染辊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的烘干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包括安装板1、放卷装置2、张力控制装置3、印染装置4、牵引装置5、烘干装置6、收卷装置7及控制装置。放卷装置2设置于安装板1,包括放卷轴21,放卷轴21用于安装料卷并将料带12从料卷上放出。张力控制装置3设置于安装板1,用于控制调节料带12的张力。印染装置4设置于安装板1,用于对料带12进行印染。牵引装置5设置于安装板1,用于牵引输送料带12。烘干装置6设置于安装板1,用于对印染后的料带12进行烘干。收卷装置7设置于安装板1,包括收卷轴,收卷轴用于收卷烘干后的料带12。控制装置分别与放卷装置2、张力控制装置3和收卷装置7电连接,用于控制料带12的输送速度与张力大小。其中,料带12由放卷装置2放出依次经过张力控制装置3、印染装置4、牵引装置5、烘干装置6后收卷于收卷装置7。
需要说明的是,料带12可以是纺织布料,也可以是其他需要印染的材料,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实际使用时,料带12由放卷装置2放出依次经过张力控制装置3、印染装置4、牵引装置5、烘干装置6后收卷于收卷装置7,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放卷装置2的放卷速度、张力控制装置3调节张力的大小和收卷装置7的收卷速度,从而可以控制料带12的输送速度与张力大小;通过印染装置4,从而可以对料带12进行连续印染;通过牵引装置5,从而可以保证料带12向烘干装置6输送;通过烘干装置6,从而可以对印染后的料带12进行烘干。如此,将料带12的印染与烘干工作集成于一体完成,自动化程度高,印染烘干速度快,效率高,有助于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节约资源。
具体到实施例中,放卷装置2设置在安装板1的左下侧,张力控制装置3、印染装置4及牵引装置5分别设置在安装板1的左上侧、中上侧及右上侧,烘干装置6设置在安装板1的中下侧,放卷装置7设置在安装板1的右下侧。安装板1上还设置有若干过辊11。放卷装置2的放卷轴21上的料卷放出的料带12经由张力控制装置3、印染装置4、牵引装置5、烘干装置6以及各个对应的过辊11收卷于放卷装置7的放卷轴上。
请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放卷装置2还包括放卷驱动机构22、放卷张力调节机构24及第一驱动机构25。放卷轴21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板1上。放卷驱动机构22设置在安装板1上,且与放卷轴21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放卷轴21转动。放卷张力调节机构24绕放卷轴21的轴线相对安装板1可转动地设置。第一驱动机构25设置在安装板1上,且与放卷张力调节机构24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放卷张力调节机构24绕放卷轴21的轴线转动。其中,放卷轴21上安装的料卷放出的料带12绕经放卷张力调节机构24进行输送。可以理解的是,放卷张力调节机构24的转动轴线和放卷轴21的轴线相互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与上述放卷驱动机构22及第一驱动机构25电连接,用于控制上述放卷驱动机构22调节放卷轴21的放卷速度以及控制上述第一驱动机构25调节料带12的放卷张力。
上述放卷装置2,当检测到料带12的放卷张力过大或过小时,控制第一驱动机构25驱动放卷张力调节机构24绕放卷轴21的轴线逆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如此,可以调节经由放卷轴21上的料卷放出的料带12的张力大小。
具体到实施例中,放卷装置2还包括旋转支撑座23。旋转支撑座23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放卷轴21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旋转支撑座23的内腔中,放卷张力调节机构24绕放卷轴21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旋转支撑座23的外周壁上。如此,通过旋转支撑座23,使得放卷轴21及放卷张力调节机构24的转动更加平稳,并且便于放卷轴21及放卷张力调节机构24的同轴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放卷张力调节机构24包括转动臂241及调节辊组件。转动臂241的一端套设于放卷轴21,且相对安装板1可转动地设置。调节辊组件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臂241的另一端,放卷轴21上的料卷放出的料带12绕经调节辊组件进行输送。如此,当需要调节放卷轴21上的料卷放出的料带12的张力大小时,控制转动臂241相对安装板1进行转动,使得料带12可以相应的张紧或松弛,从而可以调节料带12的放卷张力大小。具体地,转动臂241的一端套设于旋转支撑座23。
进一步地,调节辊组件包括旋转座244、第一调节辊242及第二调节辊243。旋转座244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臂241远离放卷轴21的一端,旋转座244的轴线和放卷轴21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一调节辊242和第二调节辊243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旋转座244上,料带12呈S型绕经第一调节辊242和第二调节辊243。如此,料带12在第一调节辊242和第二调节辊243的轴向不容易移动,对料带12的张紧效果更好。另外,当需要调节放卷轴21上的料卷放出的料带12的张力大小时,首先控制转动臂241相对安装板1进行转动,初步调节料带12的张力。当调节后的张力出现微小的波动时,再控制旋转座244相对转动臂241进行转动,精确调节料带12的张力。如此,通过转动臂241及旋转座244实现两级张力控制调节,使得料带12的张力调节范围更广,张力调节精度更高。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旋转座244顺时针旋转时,可以使得料带12的张力变大。可以理解的是,旋转座244的轴线即为调节辊组件的轴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放卷装置2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26。第二驱动机构26设置在转动臂241远离放卷轴21的一端,且与调节辊组件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调节辊组件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与第二驱动机构26电连接,可以控制料带12的放卷张力大小。
具体到实施例中,调节辊组件设置在转动臂241的一侧(图3所示的左侧),第二驱动机构26设置在转动臂241的另一侧(图3所示的右侧)。如此,便于调节辊组件及第二驱动机构26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放卷驱动机构22包括放卷电机221、放卷电机固定座222及放卷联轴器223。放卷电机固定座222设置在安装板1上。放卷电机221设置在放卷电机固定座222上。放卷联轴器223与放卷电机221和放卷轴21连接。如此,放卷电机221可以驱动放卷轴21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25包括第一电机251、主动轮252、同步带253及从动轮254。第一电机251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主动轮252设置在第一电机251的驱动端。从动轮254可转动地设置在旋转支撑座23上,从动轮254和转动臂241固定连接。同步带253套设于主动轮252和从动轮254。如此,第一电机251可以驱动主动轮252转动,进一步带动从动轮254及转动臂241相对旋转支撑座23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26包括第二电机261、第二电机固定座262和第二联轴器263。第二电机固定座262设置在转动臂241上。第二电机261设置在第二电机固定座262上。第二联轴器263与第二电机261和调节辊组件的旋转座244连接。如此,第二电机261可以驱动旋转座244相对转动臂241转动。
请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张力控制装置3包括张力驱动机构32、移载机构31及张力辊组件。两个移载机构31可受控的相对安装板1沿第一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张力驱动机构32设置在安装板1上,且与两个移载机构31传动连接,可驱动两个移载机构31沿第一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两组张力辊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移载机构31上,至少一组张力辊组件中的张力辊33的数量大于一个,料带12呈蛇形绕经两组张力辊组件中的张力辊3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为图4所示的左右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与张力驱动机构32电连接,可以控制张力驱动机构32驱动两个移载机构31彼此靠近或远离以调节整个料带12的张力。
上述张力控制装置3,实际使用时,控制张力驱动机构32驱动两个移载机构31沿第一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使得两个移载机构31上的两组张力辊组件之间存储的料带12的长度缩短或变长,从而可以控制整个料带12的张力大小。当两个移载机构31彼此靠近时,两组张力辊组件之间存储的料带12的长度缩短,整个料带12的张力变小;当两个移载机构31彼此远离时,两组张力辊组件之间存储的料带12的长度变长,整个料带12的张力变大。如此,利用张力控制装置3可以控制整个料带12的张力大小。
具体到实施例中,一组张力辊组件中的张力辊33的数量为三个,另一组张力辊组件中的张力辊33的数量为两个。料带12呈蛇形绕经两组张力辊组件中的张力辊33进行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个移载机构31包括移载板311,两个移载机构31的移载板311相对安装板1沿第一方向可彼此靠近或远离。两组张力辊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移载板311上。
进一步地,每个移载机构31还包括第一导向杆312、第一弹性件313、第一挡板315和张力辊固定座314。第一导向杆312的一端和移载板311连接,且第一导向杆312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张力辊固定座314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杆312上,每组张力辊组件设置在对应的张力辊固定座314上。第一挡板315设置在第一导向杆312远离移载板311的一端。第一弹性件313套设在第一导向杆312上,且第一弹性件313的一端抵接于移载板311,第一弹性件313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一挡板315。如此,当张力驱动机构32驱动两个移载板311彼此远离时,第一弹性件313受到料带12的张力而被压缩,从而可以对料带12进行缓冲,防止将料带12拉断。可选地,第一弹性件313可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张力驱动机构32包括张力控制电机321、丝杆325和丝杆螺母327。张力控制电机321相对安装板1固定。丝杆325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板1上,且沿轴向的两端具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丝杆325的一端和张力控制电机321传动连接。两个丝杆螺母327分别设置在两段螺纹上,每个丝杆螺母327和对应的移载机构31连接。如此,张力控制电机321可以驱动丝杆325转动带动两个丝杆螺母327彼此靠近或远离,从而带动两个移载机构31沿第一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
具体到实施例中,张力驱动机构32还包括张力控制电机固定座322、主动齿轮323、从动齿轮324及丝杆支座326。张力控制电机固定座322设置在安装板1上,张力控制电机321设置在张力控制电机固定座322上。主动齿轮323设置在张力控制电机321的驱动端。从动齿轮324设置在丝杆325上,且和主动齿轮323相配合。丝杆支座326设置在安装板1上,丝杆325可转动地设置在丝杆支座326上。如此,张力控制电机321可以通过主动齿轮323和从动齿轮324驱动丝杆325转动。
请参见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印染装置4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印染机构41,每个印染机构41包括印染辊413、印染辊支架412、安装座411、第二导向杆414、第二弹性件415及调节组件416。第二导向杆414的一端和安装座411连接,第二导向杆414的另一端周向设置有第二挡板。印染辊支架412滑动设置在第二导向杆414上。第二弹性件415套设在第二导向杆414上,且第二弹性件415的一端抵接于第二挡板,第二弹性件415的另一端抵接于印染辊支架412。印染辊413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印染辊支架412上。调节组件416设置在安装座411上,且和印染辊支架412相抵接,用于调节印染辊支架412相对安装座411的位置,从而调节两个印染机构41的印染辊413之间的间隙大小。可选地,第二弹性件415可为弹簧。
上述印染装置4,实际使用时,料带12从两个印染机构41之间穿过,两个印染机构41的印染辊413相互抵接以对料带12的两面进行印染。开始印染前,通过两个印染机构41的调节组件416可以调节两个印染机构41的印染辊支架412相对安装座411的位置,从而可以调节两个印染辊413之间的间隙大小,这样,可以使得印染装置4适应不同厚度的料带12的印染。
具体到实施例中,每个印染机构41包括两个印染辊支架412,两个印染辊支架412沿印染辊413的轴向间隔设置,印染辊413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印染辊支架412上。每个印染机构41还包括两组第二导向杆414,每组第二导向杆414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印染辊支架412滑动设置在对应的一组第二导向杆414上。每个印染机构41还包括两个调节组件416,每个调节组件416与一个对应的印染辊支架412相抵接。如此,通过两个调节组件416可以调节两个印染辊支架412相对对应的安装座411的位置,从而可以调节两个印染辊413与对应的安装座411之间的距离,当两个印染机构41的安装座411的位置固定时,两个印染辊413之间的间隙大小即可被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个调节组件416包括调节旋钮4161、滑杆4162和抵接杆4163。调节旋钮4161与安装座411螺纹连接。滑杆4162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座411的滑槽4111内,滑杆4162的一端与调节旋钮4161相抵接。抵接杆4163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座411的滑槽4111内,抵接杆4163的一端和滑杆4162的另一端相抵接,抵接杆4163的移动方向与滑杆4162的移动方向相垂直。其中,抵接杆4163的一端具有抵接斜面,滑杆4162的另一端具有驱动斜面,驱动斜面与抵接斜面相互配合。如此,当旋转调节旋钮4161时,调节旋钮4161驱动滑杆4162靠近抵接杆4163移动并驱动抵接杆4163靠近印染辊支架412移动,使得印染辊支架412与安装座411之间的距离变大。当反向旋转调节旋钮4161时,调节旋钮4161脱离滑杆4162,此时,第二弹性件415驱动印染辊支架412靠近安装座411使得抵接杆4163靠近滑杆4162移动并驱动滑杆4162靠近调节旋钮4161移动,这样,印染辊支架412与安装座411之间的距离变小。
具体到实施例中,滑槽4111包括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杆4162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抵接杆4163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第一滑槽靠近调节旋钮4161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调节旋钮416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
进一步地,驱动斜面与抵接斜面的倾斜角度均为4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个印染辊支架412上贯通设置有腰形活动孔(未图示),每个腰形活动孔沿印染辊413的轴向延伸设置。第二导向杆414贯穿腰形活动孔设置。如此,可以调节每个印染机构41的两个印染辊支架412与安装座411的距离不同,从而可以调节每个印染机构41的印染辊413的轴线与安装座411所呈的角度,进而可以调节两个印染机构41的两个印染辊413的轴线相互平行,这样,可以提高印染装置4的印染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印染装置4还包括底座42及印染驱动机构43。底座42设置在安装板1上,底座42上设置有两个印染机构41之一。印染驱动机构43设置在安装板1上,印染驱动机构43的驱动端设置有两个印染机构41之另一,印染驱动机构43可驱动两个印染机构41之另一靠近或远离两个印染机构41之一。如此,当需要印染时,印染驱动机构43驱动两个印染机构41之另一靠近两个印染机构41之一,从而使得两个印染机构41的印染辊413分别抵接于料带12的两面,进而可以对料带12的两面进行印染。当不需要印染时,印染驱动机构43驱动两个印染机构41之另一远离两个印染机构41之一,从而便于将新的料带12从两个印染机构41之间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印染驱动机构43包括气缸固定座431、气缸432及升降板433。气缸固定座431设置在安装板1上。气缸432设置在气缸固定座431上。升降板433设置在气缸432的驱动端,升降板433上设置有两个印染机构41之另一。如此,气缸432可以驱动升降板433带动两个印染机构41之另一靠近或远离两个印染机构41之一。
进一步地,印染驱动机构43还包括第一导柱434及第一导套435。第一导柱434的一端和气缸固定座431连接。第一导套435滑动设置在第一导柱434上,升降板433固定设置在第一导套435上。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导柱434及第一导套435,升降板433的移动更为平稳。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导柱434有两个,两个第一导柱434间隔设置,每个第一导柱434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导套435,升降板433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导套435上。如此,升降板433的移动更为平稳。
请参见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印染辊413包括辊体4131、第一辊筒4133及固定组件4134。辊体4131包括进料通道41311及若干出料孔41312,进料通道41311沿辊体4131的轴向贯通辊体4131设置,若干出料孔41312的一端和进料通道41311连通,若干出料孔41312的另一端贯通至辊体4131的外周壁。第一辊筒4133可拆卸地套设于辊体4131。固定组件4134设置在辊体4131上,且可受控的与第一辊筒4133连接或分离。
上述印染辊413,实际使用时,控制固定组件4134与第一辊筒4133分离,从而可以快速、方便地将第一辊筒4133从辊体4131上拆卸下来。更换新的第一辊筒4133之后,控制固定组件4134与第一辊筒4133连接,从而可以快速、方便地将新的第一辊筒4133装配于辊体4131上。这样,印染辊413可以适用不同需求的料带12的印染,提高了印染辊413的兼容性。
具体到实施例中,辊体4131包括本体(图未标)及设置在本体的两端的轴体(图未标),两个轴体和本体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组件4134包括固定环41341、卡扣41343及扭簧。固定环41341套设在辊体4131的一轴体上。卡扣41343绕一销轴41342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环41341上。扭簧(未图示)套设在销轴41342上,扭簧的一端和固定环41341连接,另一端和卡扣41343连接,用于给卡扣41343施加与第一辊筒4133连接的作用力。如此,当需要更换新的第一辊筒4133时,通过按压卡扣41343使得卡扣41343与第一辊筒4133分离,然后将第一辊筒4133从远离固定组件4134的一端滑出辊体4131,接着将新的第一辊筒4133从远离固定组件4134的一端滑进辊体4131,松开卡扣41343,卡扣41343在扭簧的作用下与新的第一辊筒4133连接,此时,完成第一辊筒4133的更换。
具体到实施例中,卡扣41343包括相对的卡接端413431及按压端413432,卡接端413431用于与第一辊筒4133连接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辊筒4133包括印刷部41331和固定部41332。固定部41332套设于辊体4131的外周壁。印刷部41331凸设于固定部41332的外周壁,印刷部41331的外周壁设置有印刷模版,用于对料带12印刷。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第一辊筒4133的印刷模版不同。
具体到实施例中,固定部41332设置有卡槽413321,卡槽413321用于与卡扣41343的卡接端413431相适配。如此,第一辊筒4133的固定更为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印染辊413还包括第三弹性件41344及螺母41345。第三弹性件41344套设在辊体4131的一轴体上,第三弹性件41344的一端抵接于辊体4131的本体,第三弹性件41344的另一端抵接于固定环41341。螺母41345螺纹连接于该轴体,且抵接于固定环41341远离第三弹性件41344的一侧。如此,通过螺母41345可以调节固定环41341与第一辊筒4133的距离,使得固定组件4134与不同宽度的第一辊筒4133相适配。可选地,第三弹性件41344可为弹簧。
进一步地,辊体4131的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杆41346,固定环41341设置有与定位杆41346相适配的定位孔(未图示)。如此,固定环41341可以精确装配于辊体4131的该轴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辊体413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储料槽41313,储料槽41313呈螺旋状环绕布设在辊体4131的外周壁上,若干出料孔41312远离进料通道41311的一端和储料槽41313连通。如此,通过呈螺旋状环绕布设在辊体4131的外周壁上的储料槽41313,辊体4131的出料更为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印染辊413还包括第二辊筒4132,第二辊筒4132套设于辊体4131的外周壁上,第一辊筒4133套设于第二辊筒4132的外周壁上,第二辊筒4132为海绵辊筒。如此,利用海绵辊筒设置于辊体4131与第一辊筒4133之间,使得印染辊413的印染更为均匀。
请参见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牵引装置5包括抵压机构51及驱动轮52。驱动轮52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板1上。两个抵压机构51间隔设置,且可受控的靠近或远离驱动轮52,每个抵压机构51包括连接杆511、杠杆513及抵压轮515。杠杆513的中部通过一杠杆轴512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杆511的一端。两个抵压轮515分别通过一转轴514可转动地设置在杠杆513的两端。
上述牵引装置5,实际使用时,料带12穿过两个抵压机构51与驱动轮52之间的间隙,当需要对料带12进行牵引时,控制两个抵压机构51靠近驱动轮52移动,每个抵压机构51的两个抵压轮515在与驱动轮52抵压过程中,每个抵压机构51的杠杆513可以绕杠杆轴512转动使得两个抵压轮515均与驱动轮52抵接,如此,可以使得料带12与驱动轮52的接触面积变大,增加了驱动轮52对料带12的牵引效果,防止料带12打滑。
具体到实施例中,牵引装置5还包括牵引电机(未图示),牵引电机与驱动轮52传动连接,可驱动驱动轮52转动,从而配合抵压轮515可以实现对料带12的牵引。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牵引装置5还包括抵压驱动机构53,抵压驱动机构53与两个抵压机构51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抵压机构51靠近或远离驱动轮5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抵压驱动机构53包括升降平台533、第二导柱534、抵压固定块535、第四弹性件536及抵压驱动组件。抵压固定块535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第二导柱534的一端连接于抵压固定块535,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挡板537。升降平台533滑动设置于第二导柱534,且与两个抵压机构51连接。第四弹性件536套设于第二导柱534,第四弹性件536的一端抵接于升降平台533,第四弹性件536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三挡板537。抵压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板1上,用于抵压升降平台533且驱动升降平台533靠近驱动轮52移动。具体地,料带12穿过抵压机构51和驱动轮52之间的间隙后,抵压驱动组件驱动升降平台533靠近驱动轮52移动,使得两个抵压机构51将料带12抵接于驱动轮52,第四弹性件536被压缩。此时,驱动轮52转动可以对料带12进行牵引。当不需要牵引装置5对料带12进行牵引时,抵压驱动组件脱离升降平台533,第四弹性件536伸张,升降平台533恢复原位。此时,可以将新的料带12从抵压机构51和驱动轮52之间的间隙穿过。可选地,第四弹性件536可为弹簧。
具体到实施例中,抵压驱动机构53还包括第二导套538,第二导套538滑动设置在第二导柱534上,升降平台533和第二导套538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导柱5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柱534上分别滑动设置有一个第二导套538,两个第二导套538和升降平台533固定连接。如此,升降平台533的移动更为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抵压驱动组件包括抵压驱动电机(未图示),偏心轮531及滚轮532。抵压驱动电机设置在安装板1上。偏心轮531设置在抵压驱动电机的驱动端。滚轮532可转动地设置在偏心轮531上,滚轮532的轴线与偏心轮531的轴线不重合。如此,抵压驱动电机可以驱动偏心轮531旋转,在偏心轮531旋转过程中,滚轮532具有抵压位置。滚轮532位于该抵压位置时,滚轮532的轴线距离偏心轮531的轴线的垂直距离最大,滚轮532距离驱动轮52最近,可以抵压升降平台533靠近驱动轮52移动。
请参见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烘干装置6包括箱体61、导向辊63及加热管62。箱体61包括入口611及出口612,料带12从入口611进入箱体61内,并从出口612出去。至少两个导向辊63可转动地设置在箱体61内,分别靠近入口611及出口612设置,用于对料带12进行导向。若干加热管62设置在箱体61内,且沿着料带12的输送轨迹在料带12的两侧间隔布设。
上述烘干装置6,料带12从箱体61的入口611进入箱体61内,绕经靠近入口611的导向辊63及靠近出口612的导向辊63,然后从箱体61的出口612离开箱体61,若干加热管62设置在箱体61内,且沿着料带12的输送轨迹在料带12的两侧间隔布设,可以对料带12的两侧进行加热烘干。如此,可以在料带12的输送过程中对料带12的两侧进行加热烘干,烘干工作不影响料带12的输送,烘干效率高,烘干较为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料带12呈蛇形绕经多个导向辊63。如此,料带12可以在箱体61内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便于将料带12烘干。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导向辊63之间的料带12的延伸方向与料带12的输送方向相垂直。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料带12的输送方向为左右方向,相邻两个导向辊63之间的料带12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
具体到实施例中,导向辊63的数量为9个,其中一个靠近入口611设置,其中一个靠近出口612设置,其中三个设置在箱体61的腔体的上侧,其中四个设置在箱体61的腔体的下侧,料带12在绕经靠近入口611的导向辊63后呈蛇形在设置在腔体的上侧的三个导向辊63及设置在腔体的下侧的四个导向辊63之间盘绕,再绕经靠近出口612的导向辊63离开箱体6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个导向辊63包括辊轴631、导向筒632及加热棒633。辊轴631设置在箱体61内。导向筒632转动设置在辊轴631上。加热棒633设置在辊轴631内,且沿辊轴631的轴向延伸设置。如此,加热棒633可以对辊轴631加热,并将热量传递给导向筒632,导向筒632可以对料带12加热,使得料带12的温度不因为与导向筒632接触而损失,进一步可以提高对料带12的烘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收卷装置7还包括收卷电机(未图示),收卷电机设置在安装板1上,收卷电机与收卷轴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收卷轴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与收卷装置7的收卷电机电连接,可以控制收卷电机的收卷速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设置于安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卷轴,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放卷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与所述放卷轴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放卷轴转动;
放卷张力调节机构,绕所述放卷轴的轴线相对所述安装板可转动地设置;
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与所述放卷张力调节机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放卷张力调节机构绕所述放卷轴的轴线转动;
其中,所述放卷轴上安装的料卷放出的料带绕经所述放卷张力调节机构进行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旋转支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放卷轴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座的内腔中,所述放卷张力调节机构绕所述放卷轴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座的外周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张力调节机构包括:
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旋转支撑座,且相对所述安装板可转动地设置;
调节辊组件,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臂的另一端,所述放卷轴上的料卷放出的所述料带绕经所述调节辊组件进行输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辊组件包括:
旋转座,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臂远离所述放卷轴的一端,所述旋转座的轴线和所述放卷轴的轴线相互平行;
第一调节辊和第二调节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料带呈S型绕经所述第一调节辊和所述第二调节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动臂远离所述放卷轴的一端,且与所述调节辊组件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调节辊组件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驱动机构包括:
放卷电机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放卷电机,设置在所述放卷电机固定座上;
放卷联轴器,与所述放卷电机和所述放卷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主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
从动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座上,所述从动轮和所述转动臂固定连接;
同步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电机固定座,设置在所述转动臂上;
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座上;
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调节辊组件的所述旋转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装置,与所述放卷驱动机构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放卷驱动机构调节所述放卷轴的放卷速度以及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调节所述料带的放卷张力。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辊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动臂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动臂的另一侧。
CN202021899556.6U 2020-09-03 2020-09-03 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84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9556.6U CN213084934U (zh) 2020-09-03 2020-09-03 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9556.6U CN213084934U (zh) 2020-09-03 2020-09-03 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84934U true CN213084934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33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9955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84934U (zh) 2020-09-03 2020-09-03 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849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09264B1 (ko) 하이브리드 전사기
JPH04345462A (ja) 巻成物の作製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213396365U (zh) 烘干效率高且烘干均匀的烘干装置
CN212313058U (zh) 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
CN213084934U (zh) 自动调节张力的放卷装置
CN213294190U (zh) 张力控制装置
CN213203435U (zh) 具有高兼容性的印染装置
CN213084916U (zh) 具有防滑功能的牵引装置
CN213203436U (zh) 具有快拆功能的印染辊
TWI283650B (en) Module for supporting and driving a wound foil matter for a machine processing it
CN112026356A (zh) 全自动高效印染烘干一体机
CN106715297A (zh) 展开或卷绕印刷基底卷筒
EP0712729B1 (en) Feeding unit
US6786265B1 (en) Laminating machine
US5893324A (en) Stencil forming apparatus
CN213415742U (zh) 一种自动送收卷张紧装置及烫金机
KR102068191B1 (ko) 롤원단 권출기구를 갖춘 전사기
KR101626592B1 (ko) 원단 공급장치
CN115367530A (zh) 上料装置及上料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18779166U (zh) 纺织物拉幅机
JP2020183779A (ja) 蛇行補正装置のグリス供給方法
JPH08216363A (ja) 自動紙通し装置のウェブ送り装置
CN109457432B (zh) 一种工业用布压花设备
CN220837269U (zh) 一种螺旋管生加工用开卷机
CN213356367U (zh) 一种针梭两用自动对边卷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