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80065U - 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80065U
CN213080065U CN202021265913.3U CN202021265913U CN213080065U CN 213080065 U CN213080065 U CN 213080065U CN 202021265913 U CN202021265913 U CN 202021265913U CN 213080065 U CN213080065 U CN 213080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odule
fixedly connected
gear
threaded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591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宝海
朱波
李梅
刘占奇
毛欣
王宁
边明江
林倩如
贾东斌
孙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Xinfeng Precisio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Jinfeng Special Cutting To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Jinfeng Special Cutting To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Jinfeng Special Cutting To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591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80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80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800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包括底座、龙门模块以及铺粉模块,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驱动模块,所述龙门模块包括第一基座、切削模块、激光模块以及第二驱动模块,所述切削模块包括第二基座、切削头以及第三驱动模块,激光模块包括第三基座、激光头以及第四驱动模块,所述铺粉模块包括第四基座、成型模块、送粉模块、安装有刮刀的滑条以及第五驱动模块,所述成型模块包括成型基板和第六驱动模块,送粉模块包括送粉基板和第七驱动模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备的操作适用性高,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设备稳定性,同时能与常规数控机床配合使用,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在金属增材制造领域,为了获得更高的精度,增材和减材复合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方向。增减材复合加工技术是一种将产品设计、软件控制以及增材制造与减材制造相结合的新技术。借助于计算机生成的CAD模型,并将其按一定的厚度分层,从而将零件的三维数据信息转换为一系列的二维或三维轮廓几何信息,层面几何信息融合沉积参数和机加工参数生成增材制造加工路径数控代码,最终成型三维实体零件。然后针对成形的三维的实体零件进行测量与特征提取,并与CAD模型进行对照寻找误差区域后,基于减材制造,对零件进行进一步加工修正,直至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根据其原料供给的方式不同,简单分为两个大类:铺粉式的增材制造技术和送粉送丝式的增材制造技术。在送粉式金属增减材复合方面,主要采用数控加工中心附加增材功能的方式;在铺粉式金属增减材复合方面,主要采用增材制造设备增加切削功能的方式。
目前,在铺粉式激光振镜扫描选区熔化的金属增材设备的结构上增加数控切削装置,这一方式主要存在设备结构复杂且设备间的兼容性差,专机的市场接受度低,设备成本高,用户友好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设备间易于兼容使用的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包括底座、龙门模块以及铺粉模块,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驱动龙门模块直线运动的第一驱动模块,所述龙门模块包括第一基座、切削模块、激光模块以及用于驱动切削模块及激光模块直线运动的第二驱动模块,所述切削模块包括第二基座、切削头以及用于驱动切削头直线运动的第三驱动模块,激光模块包括第三基座、激光头以及用于驱动激光头直线运动的第四驱动模块,所述铺粉模块位于底座与龙门模块之间,铺粉模块包括第四基座、成型模块、送粉模块、安装有刮刀的滑条以及用于驱动滑条直线运动的第五驱动模块,所述成型模块包括成型基板和用于驱动成型基板直线运动的第六驱动模块,送粉模块包括送粉基板和用于驱动送粉基板直线运动的第七驱动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螺纹杆以及两个第一滑动杆,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底座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第一基座开设有螺纹孔,第一螺纹杆与第一基座螺纹配合,第一滑动杆分别位于第一螺纹杆的两侧,第一滑动杆固定连接于底座上,第一基座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杆上。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基座在第一滑动杆上直线运动,实现对龙门模块在水平x轴方向上直线运动的控制,并以此达到控制切削头和激光头在水平x轴方向上的直线移动的目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一齿轮组、第一转轴、第一槽柱、第一单向轴承、第二转轴、第二槽柱以及第二单向轴承,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第三齿轮,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与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一基座转动连接,第一槽柱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上,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与第一槽柱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三齿轮与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一基座转动连接,第二槽柱转动连接于第二转轴上,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与第二槽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基座和第三基座上均一体式连接有滑动销,第一槽柱和第二槽柱上均开设有导向槽,第二基座的滑动销的一端位于第一槽柱的导向槽内以使得第一槽柱转动时第一槽柱驱动第二基座滑动,第三基座的滑动销的一端位于第二槽柱的导向槽内以使得第二槽柱转动时第二槽柱驱动第三基座滑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电机顺时针转动时,第二电机通过第一齿轮组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逆时针转动,由于单向轴承具有“单向转动,逆向不动”的特点且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转动方向相反,第一槽柱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基座在第一基座上直线往复运动,第二槽柱和第三基座处于静止状态;反之,第二电机逆时针转动时,第一槽柱和第二基座处于静止状态,第二槽柱顺时针转动并带动第三基座在第一基座上直线往复运动,实现对切削模块和激光模块在水平y轴方向上单独进行直线移动的控制,并以此达到控制切削头和激光头在水平y轴方向上的直线移动的目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驱动模块与第四驱动模块结构相同,第三驱动模块和第四驱动模块均包括第三电机、第二齿轮组以及第二螺纹杆,第三驱动模块的第三电机固定连接于第二基座上,第四驱动模块的第三电机固定连接于第三基座上,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第四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五齿轮与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三驱动模块的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基座上,第四驱动模块的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基座上,所述切削头和激光头均开设有螺纹孔,切削头和激光头均与第二螺纹杆螺纹配合。通过第三电机转动带动第二齿轮组转动,使得第二螺纹杆转动,从而使得切削头在第二基座上直线移动,激光头在第三基座上直线移动,达到控制切削头和激光头在竖直z轴方向上的直线移动的目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激光头包括镜筒、准直镜、聚焦镜、保护镜以及保护罩,准直镜、聚焦镜以及保护镜依次从上往下安装固定于镜筒内,通过设置保护镜,避免操作过程中产生喷溅的熔渣与金属熏烟污染到光学镜组,进而降低光学镜组被损毁的机率,降低制作成本,保护罩安装固定于镜筒的底端,所述准直镜和聚焦镜均为凸透镜,所述镜筒的底端侧面开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与镜筒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保护罩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保护罩的内部空间连通,保护罩的底端为圆环结构,保护罩的底端开设有若干出气孔。由于在打印过程中激光会产生大量热量,容易引起底座造成热变形,通过第一进气口往镜筒内添加惰性气体以及通过第二进气口往保护罩内添加惰性气体,从而在激光的照射氛围内形成惰性气体保护圈,用于防止氧化和氮化,避免部件损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五驱动模块包括第四电机、锥齿轮组、第三螺纹杆以及第二滑动杆,第四电机固定连接于第四基座上,所述锥齿轮组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于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三螺纹杆上,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三螺纹杆转动连接于第四基座上,所述滑条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滑条的一端与第三螺纹杆螺纹配合,滑条的另一端开设有穿孔,第二滑动杆穿过穿孔以使得滑条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杆上,第二滑动杆与第四基座固定连接。通过第五电机转动带动锥齿轮组转动,使得第三螺纹杆转动,从而使得滑条在第四基座上直线运动,滑条上的刮刀将送粉基板上的金属粉推到成型基板上,达到成型基板上自动铺粉的目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六驱动模块与第七驱动模块结构相同,第六驱动模块和第七驱动模块均包括第五电机、第四螺纹杆、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剪叉机构,第五电机固定连接于第四基座上,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与第四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螺纹杆的另一端与第四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第四基座滑动连接,第一滑块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一滑块与第四螺纹杆螺纹配合,剪叉机构底端的一端与第一滑块铰接,剪叉机构底端的另一端与第四基座铰接,所述第六驱动模块的第二滑块与成型基板滑动连接,第七驱动模块的第二滑块与送粉基板滑动连接,剪叉机构顶端的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所述第六驱动模块的剪叉机构顶端的另一端与成型基板铰接,第七驱动模块的剪叉机构顶端的另一端与送粉基板铰接。通过第五电机转动使得第一滑块滑动,从而使得剪叉机构发生形变,实现对剪叉机构高度的控制,并以此达到升降成型基板和送粉基板的目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五驱动模块包括第六电机、同步带轮组、第五螺纹杆以及第三滑动杆,第六电机固定连接于第四基座上,所述同步带轮组包括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第一同步带轮固定连接于第六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同步带轮固定连接于第五螺纹杆上,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第五螺纹杆转动连接于第四基座上,所述滑条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滑条的一端与第五螺纹杆螺纹配合,滑条的另一端开设有穿孔,第三滑动杆穿过穿孔以使得滑条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三滑动杆上,第三滑动杆与第四基座固定连接。通过第六电机转动带动第一同步带轮转动,经同步带传动使得第二同步带轮转动并带动第五螺纹杆转动,从而使得滑条在第四基座上直线运动,滑条上的刮刀将送粉基板上的金属粉推到成型基板上,达到成型基板上自动铺粉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三驱动模块以及第四驱动模块之间配合使用,实现了三轴联动控制操作的目的,结构紧凑且提高了设备的操作适用性。同时,通过单独控制切削模块和激光模块来代替在一个主轴上以换刀的方式实现切削模式和激光模式的切换,实现了同一设备进行增材和减材制造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稳定性,降低制造成本。通过第五驱动模块、第六驱动模块以及第七驱动模块之间配合使用,实现了设备自动铺粉的功能,结构紧凑且铺粉厚度均匀,提高制造质量,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的,通过剪叉机构使得设备在限制高度的同时不影响功能的正常实现以及功能效果,从而由于设备的体积得到控制使得设备能够与常规数控机床配合使用,提高兼容性,易于移动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铺粉模块局部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铺粉模块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龙门模块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所示切削模块的结构剖视图。
图7是图4中所示激光模块的结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所示激光头的结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二中第五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11-第一驱动模块,111-第一电机,112-第一螺纹杆,113-第一滑动杆, 2-龙门模块,21-第一基座,22-切削模块,221-第二基座,222-切削头,223-第三驱动模块,23-激光模块,231-第三基座,232-激光头,2321-镜筒,23211-第一进气口,2322-准直镜,2323-聚焦镜,2324-保护镜,2325-保护罩,23251-第二进气口,23252-出气孔,233- 第四驱动模块,24-第二驱动模块,241-第二电机,242-第一齿轮组,2421-第一齿轮,2422- 第二齿轮,2423-第三齿轮,243-第一转轴,244-第一槽柱,245-第一单向轴承,246-第二转轴,247-第二槽柱,248-第二单向轴承,25-第三电机,26-第二齿轮组,261-第四齿轮,262-第五齿轮,27-第二螺纹杆,3-铺粉模块,31-第四基座,311-收集槽,32-成型模块,321-成型基板,322-第六驱动模块,33-送粉模块,331-送粉基板,332-第七驱动模块, 34-滑条,341-刮刀,35-第五驱动模块,351-第四电机,352-锥齿轮组,3521-第一锥齿轮, 3522-第二锥齿轮,353-第三螺纹杆,354-第二滑动杆,36-第五电机,37-第四螺纹杆,38- 第一滑块,39-第二滑块,40-剪叉机构,4-滑动销,5-导向槽,6-控制器,71-第六电机, 72-同步带轮组,721-第一同步带轮,722-第二同步带轮,723-同步带,73-第五螺纹杆, 74-第三滑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8,本实施例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包括底座1、龙门模块2以及铺粉模块3,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驱动龙门模块2直线运动的第一驱动模块11,所述龙门模块2包括第一基座21、切削模块22、激光模块23以及用于驱动切削模块22及激光模块23直线运动的第二驱动模块24,所述切削模块22包括第二基座221、切削头222 以及用于驱动切削头222直线运动的第三驱动模块223,激光模块23包括第三基座231、激光头232以及用于驱动激光头232直线运动的第四驱动模块233,所述铺粉模块3位于底座1与龙门模块2之间,铺粉模块3上外接有控制器6,铺粉模块3包括第四基座31、成型模块32、送粉模块33、安装有刮刀341的滑条34以及用于驱动滑条34直线运动的第五驱动模块35,所述第四基座31上开设有两个用于容纳铺粉时剩余金属粉的收集槽311,所述成型模块32包括成型基板321和用于驱动成型基板321直线运动的第六驱动模块322,送粉模块33包括送粉基板331和用于驱动送粉基板331直线运动的第七驱动模块332,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1包括第一电机111、第一螺纹杆112以及两个第一滑动杆113,第一电机111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第一电机111的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杆1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112的另一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第一基座21开设有螺纹孔,第一螺纹杆112 与第一基座21螺纹配合,第一滑动杆113分别位于第一螺纹杆112的两侧,第一滑动杆113 固定连接于底座1上,第一基座2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杆113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24 包括第二电机241、第一齿轮组242、第一转轴243、第一槽柱244、第一单向轴承245、第二转轴246、第二槽柱247以及第二单向轴承248,第二电机241固定连接于第一基座21 上,所述第一齿轮组242包括第一齿轮2421、第二齿轮2422以及第三齿轮2423,第一齿轮2421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241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2422与第一转轴24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齿轮2422与第一齿轮2421啮合,第一转轴243的另一端与第一基座21转动连接,第一槽柱244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243上,第一单向轴承245的内圈与第一转轴243 固定连接,第一单向轴承245的外圈与第一槽柱244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三齿轮2423与第二转轴24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齿轮2423与第一齿轮2421啮合,第二转轴246的另一端与第一基座21转动连接,第二槽柱247转动连接于第二转轴246上,第二单向轴承248 的内圈与第二转轴246固定连接,第二单向轴承248的外圈与第二槽柱247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基座221和第三基座231上均一体式连接有滑动销4,第一槽柱244和第二槽柱247上均开设有导向槽5,第二基座221的滑动销4的一端位于第一槽柱244的导向槽5内以使得第一槽柱244转动时第一槽柱244驱动第二基座221滑动,第三基座231的滑动销4的一端位于第二槽柱247的导向槽5内以使得第二槽柱247转动时第二槽柱247驱动第三基座231滑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245和第二单向轴承248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三驱动模块223与第四驱动模块233结构相同,第三驱动模块223和第四驱动模块233均包括第三电机25、第二齿轮组26以及第二螺纹杆27,第三驱动模块223的第三电机25固定连接于第二基座221上,第四驱动模块233的第三电机25固定连接于第三基座231上,所述第二齿轮组26包括第四齿轮261和第五齿轮262,第四齿轮261固定连接于第三电机 25的输出轴上,第五齿轮262与第二螺纹杆2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齿轮261与第五齿轮 262啮合,第三驱动模块223的第二螺纹杆2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基座221上,第四驱动模块233的第二螺纹杆2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基座231上,所述切削头222和激光头232均开设有螺纹孔,切削头222和激光头232均与第二螺纹杆27螺纹配合,所述激光头232包括镜筒2321、准直镜2322、聚焦镜2323、保护镜2324以及保护罩2325,准直镜2322、聚焦镜2323以及保护镜2324依次从上往下安装固定于镜筒2321内,保护罩2325 安装固定于镜筒2321的底端,所述准直镜2322和聚焦镜2323均为凸透镜,所述镜筒2321 的底端侧面开设有第一进气口23211,第一进气口23211与镜筒2321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保护罩2325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口23251,第二进气口23251与保护罩2325的内部空间连通,保护罩2325的底端为圆环结构,保护罩2325的底端开设有若干出气孔23252,所述第五驱动模块35包括第四电机351、锥齿轮组352、第三螺纹杆353以及第二滑动杆354,第四电机351固定连接于第四基座31上,所述锥齿轮组352包括第一锥齿轮3521和第二锥齿轮3522,第一锥齿轮3521固定连接于第四电机351的输出轴上,第二锥齿轮3522固定连接于第三螺纹杆353上,第一锥齿轮3521和第二锥齿轮3522啮合,第三螺纹杆353转动连接于第四基座31上,所述滑条34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滑条34的一端与第三螺纹杆 353螺纹配合,滑条34的另一端开设有穿孔,第二滑动杆354穿过穿孔以使得滑条34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杆354上,第二滑动杆354与第四基座3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驱动模块322与第七驱动模块332结构相同,第六驱动模块322和第七驱动模块332均包括第五电机36、第四螺纹杆37、第一滑块38、第二滑块39以及剪叉机构40,第五电机36 固定连接于第四基座31上,第五电机36的输出轴与第四螺纹杆3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螺纹杆37的另一端与第四基座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38与第四基座31滑动连接,第一滑块38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一滑块38与第四螺纹杆37螺纹配合,剪叉机构40底端的一端与第一滑块38铰接,剪叉机构40底端的另一端与第四基座31铰接,所述第六驱动模块322的第二滑块39与成型基板321滑动连接,第七驱动模块332的第二滑块39与送粉基板331滑动连接,剪叉机构40顶端的一端与第二滑块39铰接,所述第六驱动模块322 的剪叉机构40顶端的另一端与成型基板321铰接,第七驱动模块332的剪叉机构40顶端的另一端与送粉基板331铰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第一电机转动,第一基座滑动,调整水平x轴方向上激光头位置,第二电机转动,第三基座滑动,调整水平y轴方向上激光头位置,第三电机转动,激光头滑动,调整竖直z轴上激光头位置,激光头运作打印,惰性气体输入激光头内;
步骤二:第五电机转动,成型基板下降,送粉基板上升,第四电机转动,滑条滑动,刮刀将送粉基板上的金属粉推至成型基板上,多余金属粉被推入收集槽内;
步骤三:打印完成,第二电机转动,第三基座滑动,调整激光头至最侧边位置;
步骤四:第一电机转动,第一基座滑动,调整水平x轴方向上切削头位置,第二电机转动,第二基座滑动,调整水平y轴方向上切削头位置,第三电机转动,切削头滑动,调整竖直z轴上切削头位置,切削头运作进行精加工。
实施例二。
参见图9,本实施例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五驱动模块35包括第六电机71、同步带轮组72、第五螺纹杆73以及第三滑动杆74,第六电机71固定连接于第四基座31上,所述同步带轮组72包括第一同步带轮721和第二同步带轮722,第一同步带轮721固定连接于第六电机71的输出轴上,第二同步带轮722固定连接于第五螺纹杆73上,第一同步带轮721和第二同步带轮 722通过同步带723传动连接,第五螺纹杆73转动连接于第四基座31上,所述滑条34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滑条34的一端与第五螺纹杆73螺纹配合,滑条34的另一端开设有穿孔,第三滑动杆74穿过穿孔以使得滑条34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三滑动杆74上,第三滑动杆74与第四基座31固定连接。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龙门模块(2)以及铺粉模块(3),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驱动龙门模块(2)直线运动的第一驱动模块(11),所述龙门模块(2)包括第一基座(21)、切削模块(22)、激光模块(23)以及用于驱动切削模块(22)及激光模块(23)直线运动的第二驱动模块(24),所述切削模块(22)包括第二基座(221)、切削头(222)以及用于驱动切削头(222)直线运动的第三驱动模块(223),激光模块(23)包括第三基座(231)、激光头(232)以及用于驱动激光头(232)直线运动的第四驱动模块(233),所述铺粉模块(3)位于底座(1)与龙门模块(2)之间,铺粉模块(3)包括第四基座(31)、成型模块(32)、送粉模块(33)、安装有刮刀(341)的滑条(34)以及用于驱动滑条(34)直线运动的第五驱动模块(35),所述成型模块(32)包括成型基板(321)和用于驱动成型基板(321)直线运动的第六驱动模块(322),送粉模块(33)包括送粉基板(331)和用于驱动送粉基板(331)直线运动的第七驱动模块(3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1)包括第一电机(111)、第一螺纹杆(112)以及两个第一滑动杆(113),第一电机(111)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第一电机(111)的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杆(1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112)的另一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第一基座(21)开设有螺纹孔,第一螺纹杆(112)与第一基座(21)螺纹配合,第一滑动杆(113)分别位于第一螺纹杆(112)的两侧,第一滑动杆(113)固定连接于底座(1)上,第一基座(2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杆(1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24)包括第二电机(241)、第一齿轮组(242)、第一转轴(243)、第一槽柱(244)、第一单向轴承(245)、第二转轴(246)、第二槽柱(247)以及第二单向轴承(248),第二电机(241)固定连接于第一基座(21)上,所述第一齿轮组(242)包括第一齿轮(2421)、第二齿轮(2422)以及第三齿轮(2423),第一齿轮(2421)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241)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2422)与第一转轴(24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齿轮(2422)与第一齿轮(2421)啮合,第一转轴(243)的另一端与第一基座(21)转动连接,第一槽柱(244)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243)上,第一单向轴承(245)的内圈与第一转轴(243)固定连接,第一单向轴承(245)的外圈与第一槽柱(244)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三齿轮(2423)与第二转轴(24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齿轮(2423)与第一齿轮(2421)啮合,第二转轴(246)的另一端与第一基座(21)转动连接,第二槽柱(247)转动连接于第二转轴(246)上,第二单向轴承(248)的内圈与第二转轴(246)固定连接,第二单向轴承(248)的外圈与第二槽柱(247)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基座(221)和第三基座(231)上均一体式连接有滑动销(4),第一槽柱(244)和第二槽柱(247)上均开设有导向槽(5),第二基座(221)的滑动销(4)的一端位于第一槽柱(244)的导向槽(5)内以使得第一槽柱(244)转动时第一槽柱(244)驱动第二基座(221)滑动,第三基座(231)的滑动销(4)的一端位于第二槽柱(247)的导向槽(5)内以使得第二槽柱(247)转动时第二槽柱(247)驱动第三基座(231)滑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245)和第二单向轴承(248)的转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模块(223)与第四驱动模块(233)结构相同,第三驱动模块(223)和第四驱动模块(233)均包括第三电机(25)、第二齿轮组(26)以及第二螺纹杆(27),第三驱动模块(223)的第三电机(25)固定连接于第二基座(221)上,第四驱动模块(233)的第三电机(25)固定连接于第三基座(231)上,所述第二齿轮组(26)包括第四齿轮(261)和第五齿轮(262),第四齿轮(261)固定连接于第三电机(25)的输出轴上,第五齿轮(262)与第二螺纹杆(2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齿轮(261)与第五齿轮(262)啮合,第三驱动模块(223)的第二螺纹杆(2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基座(221)上,第四驱动模块(233)的第二螺纹杆(2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基座(231)上,所述切削头(222)和激光头(232)均开设有螺纹孔,切削头(222)和激光头(232)均与第二螺纹杆(27)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头(232)包括镜筒(2321)、准直镜(2322)、聚焦镜(2323)、保护镜(2324)以及保护罩(2325),准直镜(2322)、聚焦镜(2323)以及保护镜(2324)依次从上往下安装固定于镜筒(2321)内,保护罩(2325)安装固定于镜筒(2321)的底端,所述准直镜(2322)和聚焦镜(2323)均为凸透镜,所述镜筒(2321)的底端侧面开设有第一进气口(23211),第一进气口(23211)与镜筒(2321)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保护罩(2325)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口(23251),第二进气口(23251)与保护罩(2325)的内部空间连通,保护罩(2325)的底端为圆环结构,保护罩(2325)的底端开设有若干出气孔(232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驱动模块(35)包括第四电机(351)、锥齿轮组(352)、第三螺纹杆(353)以及第二滑动杆(354),第四电机(351)固定连接于第四基座(31)上,所述锥齿轮组(352)包括第一锥齿轮(3521)和第二锥齿轮(3522),第一锥齿轮(3521)固定连接于第四电机(351)的输出轴上,第二锥齿轮(3522)固定连接于第三螺纹杆(353)上,第一锥齿轮(3521)和第二锥齿轮(3522)啮合,第三螺纹杆(353)转动连接于第四基座(31)上,所述滑条(34)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滑条(34)的一端与第三螺纹杆(353)螺纹配合,滑条(34)的另一端开设有穿孔,第二滑动杆(354)穿过穿孔以使得滑条(34)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杆(354)上,第二滑动杆(354)与第四基座(3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驱动模块(322)与第七驱动模块(332)结构相同,第六驱动模块(322)和第七驱动模块(332)均包括第五电机(36)、第四螺纹杆(37)、第一滑块(38)、第二滑块(39)以及剪叉机构(40),第五电机(36)固定连接于第四基座(31)上,第五电机(36)的输出轴与第四螺纹杆(3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螺纹杆(37)的另一端与第四基座(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38)与第四基座(31)滑动连接,第一滑块(38)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一滑块(38)与第四螺纹杆(37)螺纹配合,剪叉机构(40)底端的一端与第一滑块(38)铰接,剪叉机构(40)底端的另一端与第四基座(31)铰接,所述第六驱动模块(322)的第二滑块(39)与成型基板(321)滑动连接,第七驱动模块(332)的第二滑块(39)与送粉基板(331)滑动连接,剪叉机构(40)顶端的一端与第二滑块(39)铰接,所述第六驱动模块(322)的剪叉机构(40)顶端的另一端与成型基板(321)铰接,第七驱动模块(332)的剪叉机构(40)顶端的另一端与送粉基板(331)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驱动模块(35)包括第六电机(71)、同步带轮组(72)、第五螺纹杆(73)以及第三滑动杆(74),第六电机(71)固定连接于第四基座(31)上,所述同步带轮组(72)包括第一同步带轮(721)和第二同步带轮(722),第一同步带轮(721)固定连接于第六电机(71)的输出轴上,第二同步带轮(722)固定连接于第五螺纹杆(73)上,第一同步带轮(721)和第二同步带轮(722)通过同步带(723)传动连接,第五螺纹杆(73)转动连接于第四基座(31)上,所述滑条(34)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滑条(34)的一端与第五螺纹杆(73)螺纹配合,滑条(34)的另一端开设有穿孔,第三滑动杆(74)穿过穿孔以使得滑条(34)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三滑动杆(74)上,第三滑动杆(74)与第四基座(31)固定连接。
CN202021265913.3U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 Active CN213080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5913.3U CN213080065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5913.3U CN213080065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80065U true CN213080065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22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5913.3U Active CN213080065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800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7197A (zh) * 2021-09-15 2021-12-14 武汉源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量润滑内冷刀具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7197A (zh) * 2021-09-15 2021-12-14 武汉源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量润滑内冷刀具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2082B (zh) 增材、等材、减材复合金属3d激光成形装置及其方法
CN104493492B (zh) 激光选区熔化与铣削复合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CN101885063B (zh) 激光熔覆成型设备及一种金属零件的激光熔覆成型方法
WO2021017129A1 (zh) 一种增材制造装置及成形方法
CN104625061B (zh) 一种综合性数控3d打印设备及使用方法
CN106346006B (zh) 一种金属零件的激光增材制造装备及方法
CN213080075U (zh) 一种激光头局部气氛保护结构
CN102266942B (zh) 直接制造大型零部件的选区激光熔化快速成型设备
CN105290789B (zh) 一种并联增减材复合制造机床及其复合制造方法
US2002012948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prototype
CN103071795B (zh) 移动振镜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成形设备
CN106002277A (zh) 一种电弧增材与铣削复合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CN106273440B (zh) 高精度快速成型技术
EA027328B1 (ru) Многокареточный двухшпиндельный симметричный шлифовальный 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станок
CN109175367B (zh) 增材、等材复合金属3d激光成形装置及其方法
CN205290396U (zh) 一种工作台可移动的数控加工机床
CN106624826B (zh) 一种微束等离子3d打印与铣削复合加工设备与方法
CN213080065U (zh) 一种增减材复合型金属3d打印设备
CN114683534A (zh) 一种增减材复合的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成形方法及所用装置
CN110303677B (zh) 三维层积打印物件轮廓的激光交错留顶气化方法
CN204366412U (zh) 激光选区熔化与铣削复合加工设备
KR101692141B1 (ko) 삼차원 구조물 제조장치 및 방법
CN213080074U (zh) 一种选择性激光熔化设备的铺粉基台
CN105666888A (zh) 一种基于fdm技术的数控成型设备
CN103071798B (zh) 直线导轨式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成形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1

Address after: 110170 Room 101, No. 19-12, Hunnan East Road, Hunnan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aoning Xinfeng Precisio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10027 No.29, No.26, Kaifa South Road, Shen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Jinfeng Special Cutting Tool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