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72484U - 一种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72484U
CN213072484U CN202021868521.6U CN202021868521U CN213072484U CN 213072484 U CN213072484 U CN 213072484U CN 202021868521 U CN202021868521 U CN 202021868521U CN 213072484 U CN213072484 U CN 213072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sheet
clamping part
lower elastic
placing
sid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85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鲍和平
彭坤
林聪�
刘富泉
吕新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85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72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72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72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包括摩擦棒和上弹片、下弹片;下弹片包括一体结构的下弹片夹持部和下弹片放置部;下弹片夹持部、下弹片放置部平置且下弹片夹持部位于摩擦棒的下方;上弹片包括一体结构的上弹片放置部和上弹片夹持部;上弹片放置部平置,上弹片夹持部包括弯折成半包围结构的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位于下弹片夹持部的上方且与下弹片夹持部形成半包围结构,摩擦棒包裹在半包围结构中;上弹片和下弹片在上弹片放置部和下弹片放置部相互连接并在弯折后相互贴近使的上弹片和下弹片连接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部件少,安装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多摄像头手机已经成为现在智能手机的标配,由于采取了传统设计,多摄像头设计会限制手机的焦距,使得长焦凸轮变焦难以超过2倍。潜望式镜头通过将镜片横向排列,借助特殊的光学棱镜,让光射入镜头组,实现成像。这样的设计也不会使手机变得很厚,更重要的是,潜望式镜头可以让图像变得更加稳定,而在潜望式镜头中,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部件。
在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中,压电陶瓷摩擦棒依靠金属弹片夹持,现有压电陶瓷摩擦棒结构采用3-4个部件进行组合实现组装,部件数量多,而部件数量多会导致组装难度增加,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减少装配部件,优化装配组合结构,减少组装难度,简化装配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包括摩擦棒和上弹片、下弹片;
所述下弹片包括一体结构的下弹片夹持部和下弹片放置部;所述下弹片夹持部、下弹片放置部平置且下弹片夹持部位于摩擦棒的下方;
所述上弹片包括一体结构的上弹片放置部和上弹片夹持部;所述上弹片放置部平置,所述上弹片夹持部包括弯折成半包围结构的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所述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位于下弹片夹持部的上方且与下弹片夹持部形成半包围结构,所述摩擦棒包裹在前侧夹持部、后侧夹持部、下弹片夹持部形成的半包围结构中;
所述上弹片和下弹片在所述上弹片放置部和下弹片放置部相互连接并在弯折后相互贴近使所述的所述上弹片和下弹片连接为一体结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形成的半包围结构为V字形,所述前侧夹持部、后侧夹持部、下弹片夹持部形成的半包围结构为三角形。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通过弯折的第一过渡部连接,所述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的高出部分从中心向外周方向外翻,形成翻边结构;所述下弹片夹持部与下弹片放置部通过第二过渡部连接,所述下弹片夹持部的高出部分从中心向外周方向外翻,形成翻边结构;所述后侧夹持部和上弹片放置部通过第三过渡部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过渡部的宽度小于前侧夹持部或/和后侧夹持部宽度使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形成工字形结构;第二过渡部的宽度小于下弹片夹持部或/和下弹片放置部的宽度使下弹片夹持部与下弹片放置部形成工字形结构,第三过渡部的宽度小于后侧夹持部或/和上弹片放置部的宽度使后侧夹持部和上弹片放置部形成工字形结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弹片放置部、上弹片放置部和下弹片放置部的弯折连接处放置有镂空以形成避让空间并方便上弹片放置部和下弹片放置部的弯折。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弹片放置部设置有两个嵌合孔,该嵌合孔设置在上弹片放置部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位置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棒为圆柱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所述下弹片夹持部的高出部分从中心向外周方向的翻边结构以及前侧夹持部、后侧夹持部从中心向外周方向的外翻结构可以看作摩擦棒装配时的导角,形成对摩擦棒装配时的导向和避让,可以更好更方便更快捷的完成摩擦棒的组装。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与下弹片夹持部形成半包围结构,可以使前侧夹持部、后侧夹持部、弹片夹持部与摩擦棒形成至少三个接触面,可以让摩擦棒适应更大的公差,且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弯折成V字形的半包围结构,其中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的第一过渡部让摩擦部件更紧凑的组合,并且具备一定的包容性,增加摩擦部件的适应性。同时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的第一过渡部、下弹片夹持部和下弹片放置部之间的第二过渡部、后侧夹持部和上弹片放置部之间的第三过渡部的宽度略小,形成安装摩擦棒的避让结构,降低安装摩擦棒的难度,同时降低了工艺加工难度。且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弹片和下弹片为一体结构,将部件数量减少到最少。总结起来就是本新型的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对原来的结构进行政优化组合,减少需要配合部件,减少组装难度,部件少,安装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包括摩擦棒1和上弹片2、下弹片3;
所述下弹片3包括一体结构的下弹片夹持部301和下弹片放置部302;所述下弹片夹持部301、下弹片放置部302平置且下弹片夹持部301位于摩擦棒1的下方;
所述上弹片2包括一体结构的上弹片放置部201和上弹片夹持部;所述上弹片放置部201平置,所述上弹片夹持部包括弯折成半包围结构的前侧夹持部202和后侧夹持部203,所述前侧夹持部202和后侧夹持部203位于下弹片夹持部301的上方且与下弹片夹持部301形成半包围结构,所述摩擦棒1包裹在前侧夹持部202、后侧夹持部203、下弹片夹持部301形成的半包围结构中;
所述上弹片2和下弹片3在所述上弹片放置部201和下弹片放置部302相互连接并在弯折后相互贴近使所述的所述上弹片2和下弹片3连接为一体结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侧夹持部202和后侧夹持部203通过弯折的第一过渡部204连接,且第一过渡部204的宽度小于前侧夹持部202或/和后侧夹持部203宽度使前侧夹持部202和后侧夹持部203形成工字形结构,所述前侧夹持部202和后侧夹持部203的高出部分从中心向外周方向外翻,形成翻边结构205;所述下弹片夹持部301与下弹片放置部302通过第二过渡部303连接,且第二过渡部303的宽度小于下弹片夹持部301或/和下弹片放置部302的宽度使下弹片夹持部301与下弹片放置部303形成工字形结构,所述下弹片夹持部301的高出部分从中心向外周方向外翻,形成翻边结构205;所述后侧夹持部203和上弹片放置部201通过第三过渡部206连接且第三过渡部206的宽度小于后侧夹持部203或/和上弹片放置部201的宽度使后侧夹持部203和上弹片放置部201形成工字形结构。
所述下弹片放置部302、上弹片放置部201和下弹片放置部302的弯折连接处放置有镂空304以形成避让空间并方便上弹片放置部201和下弹片放置部302的弯折。所述上弹片放置部201设置有两个嵌合孔207,该嵌合孔207设置在上弹片放置部20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位置上。所述摩擦棒1为圆柱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所述下弹片夹持部的高出部分从中心向外周方向的翻边结构以及前侧夹持部、后侧夹持部从中心向外周方向的外翻结构可以看作摩擦棒装配时的导角,形成对摩擦棒装配时的导向和避让,可以更好更方便更快捷的完成摩擦棒的组装。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与下弹片夹持部形成半包围结构,可以使前侧夹持部、后侧夹持部、弹片夹持部与摩擦棒形成至少三个接触面,可以让摩擦棒适应更大的公差,且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弯折成V字形的半包围结构,其中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的第一过渡部让摩擦部件更紧凑的组合,并且具备一定的包容性,增加摩擦部件的适应性。同时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的第一过渡部、下弹片夹持部和下弹片放置部之间的第二过渡部、后侧夹持部和上弹片放置部之间的第三过渡部的宽度略小,形成安装摩擦棒的避让结构,降低安装摩擦棒的难度,同时降低了工艺加工难度。且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弹片和下弹片为一体结构,将部件数量减少到最少。总结起来就是本新型的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对原来的结构进行政优化组合,减少需要配合部件,减少组装难度,部件少,安装简单。

Claims (7)

1.一种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棒和上弹片、下弹片;
所述下弹片包括一体结构的下弹片夹持部和下弹片放置部;所述下弹片夹持部、下弹片放置部平置且下弹片夹持部位于摩擦棒的下方;
所述上弹片包括一体结构的上弹片放置部和上弹片夹持部;所述上弹片放置部平置,所述上弹片夹持部包括弯折成半包围结构的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所述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位于下弹片夹持部的上方且与下弹片夹持部形成半包围结构,所述摩擦棒包裹在前侧夹持部、后侧夹持部、下弹片夹持部形成的半包围结构中;
所述上弹片和下弹片在所述上弹片放置部和下弹片放置部相互连接并在弯折后相互贴近使所述的所述上弹片和下弹片连接为一体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形成的半包围结构为V字形,所述前侧夹持部、后侧夹持部、下弹片夹持部形成的半包围结构为三角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通过弯折的第一过渡部连接,所述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的高出部分从中心向外周方向外翻,形成翻边结构;所述下弹片夹持部与下弹片放置部通过第二过渡部连接,所述下弹片夹持部的高出部分从中心向外周方向外翻,形成翻边结构;所述后侧夹持部和上弹片放置部通过第三过渡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渡部的宽度小于前侧夹持部或/和后侧夹持部宽度使前侧夹持部和后侧夹持部形成工字形结构;第二过渡部的宽度小于下弹片夹持部或/和下弹片放置部的宽度使下弹片夹持部与下弹片放置部形成工字形结构,第三过渡部的宽度小于后侧夹持部或/和上弹片放置部的宽度使后侧夹持部和上弹片放置部形成工字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片放置部、上弹片放置部和下弹片放置部的弯折连接处放置有镂空以形成避让空间并方便上弹片放置部和下弹片放置部的弯折。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片放置部设置有两个嵌合孔,该嵌合孔设置在上弹片放置部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棒为圆柱体结构。
CN202021868521.6U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 Active CN213072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8521.6U CN213072484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8521.6U CN213072484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72484U true CN213072484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5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8521.6U Active CN213072484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724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07530Y (zh) 多功能底座
CN111384871A (zh) 压电陶瓷驱动器夹持结构、线性驱动装置及潜望式镜头
CN105093473A (zh) 摄像头模组
US20200057283A1 (en) Lens module
US10466573B2 (en) Camera lens assembly
CN110703404A (zh) 镜头模组
US11460686B2 (en) Prism device applied to periscope lens module and periscope lens module
CN208026962U (zh) 一种镜筒及镜头模组
CN213072484U (zh) 一种压电摩擦棒夹持结构
CN210166551U (zh) 一种防尘抗扭的自动对焦音圈马达
KR102645837B1 (ko)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0351315U (zh) 镜头模组
CN103095090A (zh) 音圈马达及镜头模组
CN210119655U (zh) 弹片接触式镜头ir-cut
CN211554446U (zh) 镜头模组
CN211981970U (zh) 镜头马达
CN112788210B (zh)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3990763U (zh) 多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CN210327761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114601A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框架
CN210199384U (zh) 一种镜头
CN214623158U (zh) 压电棒夹持结构、透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9891472U (zh) 一种珠宝检测镜头
CN217766999U (zh) 一种弹片、压电器及镜头驱动机构
CN216310371U (zh) 一种镜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