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72105U - 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72105U
CN213072105U CN202020771798.0U CN202020771798U CN213072105U CN 213072105 U CN213072105 U CN 213072105U CN 202020771798 U CN202020771798 U CN 202020771798U CN 213072105 U CN213072105 U CN 213072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ensitive module
pressure
support frame
cond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717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utai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utai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utai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utai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717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72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72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72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包括底座、微动开关、壳体、压敏电阻、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设于壳体内的支撑架;压敏电阻、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设于支撑架上;压敏电阻上设有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端子可断开地导电连接,并与第一电极导电连接;第二导电片分别与第二导电端子和第二电极导电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与底座内的电路导电连接;压敏模块抵压或脱离微动开关以关闭或打开微动开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不易变形,机械手容易抓取和定位,便于实现自动化,提高压敏模块和电涌保护器的组装效率、稳定性和灵敏度。

Description

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电保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经常会遇到由于雷击感应、接通容性负载、关断感性负载等原因引起的电压过高,这些过高的电压都能对用电设备造成损害。电涌保护器(SPD,俗称防雷器)通常与用电设备并联在电路中,利用SPD的电压敏感特性来保护用电设备免遭各种过电压的损害,特别是昂贵、精密和不可间断的用电设备,如通信基站机房、金融系统、股票交易系统、高价值用电设备等与电相关的设备和系统,使用电涌保护器可使这些设备和系统免受来自雷电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瞬态过电压的侵害。
现有技术中的压敏模块,包括壳体、电极、编织带和压敏电阻,电极设于壳体上,用于与用电设备导电连接;编织带包括多根导电丝,压敏电阻设于壳体内,编织带的两端分别与电极和压敏电阻导电连接;在使用编织带导电连接电极和压敏电阻时,由于编织带的塑性较大,且由多根导电丝组成,不容易通过机械手抓取,也不容易定位,因此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导致电极与压敏电阻的导电连接效率低,成本高,从而降低了压敏模块的组装效率,提高了压敏模块的组装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敏模块组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压敏模块,包括壳体、压敏电阻、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支撑架;
所述压敏电阻、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所述压敏电阻上设有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
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可断开地导电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极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卡接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与所述支撑架配合夹持所述第一导电片;
所述第二电极卡接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与所述支撑架配合夹持所述第二导电片。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电极上设有第一卡凸,所述第二电极上设有第二卡凸;
所述第一卡凸能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凸能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侧面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分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侧;
所述第一导电片或/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伸入所述连通孔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可断开地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簧和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转动片,所述弹簧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与所述压敏电阻相对的一侧;
所述弹簧分别与所述转动片和所述支撑架连接;
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转动片抵接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可断开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观察孔,所述转动片上设有标识区,所述标识区设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颜色;
所述弹簧带动所述转动片转动时,能通过所述观察孔查看所述标识区的颜色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侧面的部分与所述支撑架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伸出所述避让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涌保护器,包括底座、微动开关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述及的压敏模块,所述微动开关设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底座上设有插接位,所述压敏模块插装于所述插接位上;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底座内的电路导电连接;
所述压敏模块抵压所述微动开关以关闭所述微动开关;
当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断开时,所述压敏模块与所述微动开关分离使所述微动开关转换状态。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接位上的定位柱,所述压敏模块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能伸入所述定位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压敏模块在承受过大电压时,压敏电阻能进行电压钳位,吸收多余的电流以保护用电设备;第一导电片与压敏电阻上的第一导电端子可断开地导电连接,第二导电片与压敏电阻上的第二导电端子导电连接,当从第一导电片经过第一导电端子的电压过高时,会使得第一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端子因压敏电阻过载发热而断开,从而使得电涌保护器内的微动开关转换状态,向用户传递电涌保护器的故障信息,以便用户及时处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则便于将压敏模块与外部电路导电连接,简化压敏模块与外部电路的导电连接方式;由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为一个整体,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编织带,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不易变形,容易抓取和定位,因此能通过机器辅助抓取或定位,实现自动化组装,提高压敏模块的组装效率,同时还会提高压敏模块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涌保护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1所示电涌保护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1中压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压敏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图4所示压敏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4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压敏电阻和第二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压敏模块;11、壳体;111、上壳体;1111、观察孔;1112、避让槽;112、下壳体;1121、通槽;12、压敏电阻;121、第一导电端子;13、第一电极;131、第一卡凸;14、第二电极;141、第二卡凸;15、第一导电片;16、第二导电片;17、支撑架;171、第一卡槽;172、第二卡槽;173、连通孔;18、弹簧;19、转动片;191、标识区;2、底座;21、插接位;211、插槽;3、微动开关;4、定位柱;5、抵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4、图6及图8,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敏模块进行说明。压敏模块,包括壳体11、压敏电阻12、第一电极13、第二电极14、第一导电片15、第二导电片16和设于壳体11内的支撑架17;
压敏电阻12、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均设于支撑架17上;
压敏电阻12上设有第一导电端子121和第二导电端子(图中未示出);
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导电端子121可断开地导电连接,并与第一电极13导电连接;第二导电片16分别与第二导电端子和第二电极14导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敏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承受过大电压时,压敏电阻12能进行电压钳位,吸收多余的电流以保护用电设备;第一导电片15与压敏电阻12上的第一导电端子121可断开地导电连接,第二导电片16与压敏电阻12上的第二导电端子导电连接,当从第一导电片15经过第一导电端子121的电压过高时,会使得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导电端子121因压敏电阻12过载发热而断开,从而使得电涌保护器内的微动开关3转换状态,向用户传递电涌保护器的故障信息,以便用户及时处理;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则便于将压敏模块1与外部电路导电连接,简化压敏模块1与外部电路的导电连接方式;由于第一导电片15和第二导电片16分别为一个整体,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编织带,第一导电片15和第二导电片16不易变形,容易抓取和定位,因此能通过机器辅助抓取或定位,实现自动化组装,提高压敏模块1的组装效率,同时还会提高压敏模块1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具体地,第一导电片15和第二导电片16的厚度范围均为0.3mm-10mm。
具体地,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导电端子121通过低温焊锡焊接,压敏电阻12过载发热时,低温焊锡熔化,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导电端子121断开。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敏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电极13卡接于支撑架17上,且与所述支撑架17配合夹持第一导电片15,在组装压敏模块1时,能通过按压、推动等方式直接将第一电极13卡接于支撑架17上,并且只需要将第一导电片15放置于支撑架17与第一电极13之间,将第一电极13卡接于支撑架17上时,就会将第一导电片15抵接以通过第一电极13和支撑架17配合夹持第一导电片15,从而使得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电极13导电连接,简化了连接方式,提高了组装效率;
第二电极14卡接于支撑架17上,且与支撑架17配合夹持第二导电片16,在组装压敏模块1时,能通过按压、推动等方式直接将第二电极14卡接于支撑架17上,并且只需要将第二导电片16放置于支撑架17与第二电极14之间,将第二电极14卡接于支撑架17上时,就会将第二导电片16抵接以通过第二电极14和支撑架17配合夹持第二导电片16,从而使得第二导电片16与第二电极14导电连接,简化了连接方式,提高了组装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敏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架17上设有第一卡槽171和第二卡槽172,第一电极13上设有第一卡凸131,第二电极14上设有第二卡凸141;
第一卡凸131能卡接于第一卡槽171内,第二卡凸141能卡接于第二卡槽172内,在组装支撑架17、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时,只需要将第一卡凸131滑入第一卡槽171,将第二卡凸141滑入第二卡槽172,就能使得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分别卡接于支撑架17上,提高了压敏模块1的组装效率。
具体地,第一卡槽171的一端和第二卡槽172的一端均设有限位块(图中未示出),用于分别限制第一卡凸131和第二卡凸141的滑动,使得第一卡凸131只能从第一卡槽171的一端滑入,第二卡凸141只能从第二卡槽172的一端滑入,确保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卡接于支撑架17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6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敏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架17的侧面设有连通孔173,第一导电片15的与第一导电端子121的连接端和第一导电端子121分设于支撑架17的两侧;
第一导电片15和第一导电端子121中的至少一个伸入连通孔173以使第一导电片15和第一导电端子121可断开地连接,通过支撑架17能将压敏电阻12的除第一导电端子121外的其他位置与第一导电片15隔离,避免第一导电片15与压敏电阻12的除第一导电端子121外的其他位置导电,而损坏压敏模块1,提高压敏模块1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6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敏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弹簧18和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架17上的转动片19,弹簧18设于支撑架17的与压敏电阻12相对的一侧;
弹簧18分别与转动片19和支撑架17连接;
在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转动片19抵接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导电端子121的可断开位置,当有较大的电压通过压敏模块1时,压敏电阻12吸收多余的电流,使得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导电端子121之间的连接位置温度升高直至因压敏电阻12过载发热而断开,由于在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转动片19抵接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导电端子121的可断开位置,而阻止转动片19转动的第一导电片15和第一导电端子121的连接位置因压敏电阻12过载发热而断开,因此弹簧18会带动转动片19转动,并堵住连通孔173,对第一导电片15和第一导电端子121进行物理隔离,从而起到灭弧和增加爬电距离的作用,以彻底阻止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导电端子121导电连通。
具体地,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导电端子121焊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敏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壳体11上设有观察孔1111,转动片19上设有标识区191,标识区191设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颜色;
弹簧18带动转动片19转动时,能通过观察孔1111查看标识区191的颜色变化。用户能通过观察孔1111观察标识区191的颜色变化,若用户能通过观察孔1111看到标识区191上的标志着未断开的颜色,则说明第一导电片15和第一导电端子121未断开,压敏模块1还能正常使用;若用户能通过观察孔1111看到标识区191上的标志着断开的颜色,则说明第一导电片15和第一导电端子121已经断开,导致弹簧18带动转动片19转动,以致用户通过观察孔1111看到标识区191显示了标志着断开的颜色,此时就需要更换压敏模块1了;因此通过在壳体11上设置观察孔1111,在转动片19上设置标识区191,能及时告知用户压敏模块1的使用状况,从而提醒用户及时更换压敏模块1。
具体地,标识区191上标志着未脱离的颜色为绿色,标志着脱离的颜色为红色,以便于用户通过观察孔1111观察标识区19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6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敏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导电片15的位于支撑架17的侧面的部分与支撑架17分离,避免第一导电片15与支撑架17直接接触,增加第一导电端子121到第一导电片15的爬电距离,减小在潮湿的环境下,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导电端子121导电连通的概率,提高了压敏模块1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图5及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敏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壳体11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避让槽1112,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分别伸出避让槽1112,方便将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插接在用电设备上,以便用户更换压敏模块1;而将避让槽1112设于壳体11的相对的两侧,则便于用电设备限位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以将压敏模块1稳定地插接在用电设备上。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包括底座2、微动开关3和上述任一实施例述及的压敏模块1,微动开关3设于底座2上;
底座2上设有插接位21,压敏模块1插装于插接位21上;
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均与底座2内的电路导电连接;
压敏模块1抵压微动开关3使微动开关3保持最初状态;
当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导电端子121断开时,压敏模块1与微动开关3分离以使微动开关3转换状态,此时微动开关3的状态与其最初状态刚好相反,即最初状态的常开转换为常闭,最初状态的常闭转换为常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第一导电片15和第二导电片16分别为一个整体,方便机器抓取或定位,因此便于自动化组装,以提高压敏模块1的组装效率,从而提高电涌保护器的组装效率;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与底座2内的电路导电连接,以便将压敏模块1内的电路与底座2内的电路接通;当压敏模块1插接于底座2上的插接位21时,压敏模块1抵压微动开关3,使得微动开关3保持最初状态;当电压过大时,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导电端子121断开,使得压敏模块1安全脱离电网,避免因压敏模块1过载短路而着火,同时压敏模块1与微动开关3分离以使得微动开关3转换状态,将电涌保护器失效的信息传递给后台监控,提示用户更换或维护电涌保护器。
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3及图5,还包括设于插接位21上的抵柱5,抵柱5能沿其轴向运动,壳体11上还设有通槽1121,转动片19的一端能伸入通槽1121内,抵柱5的两端分别与微动开关3和转动片19抵接;当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导电端子121断开时,转动片19朝向远离微动开关3的方向运动,抵柱5朝向远离微动开关3的方向运动以使微动开关3转换状态。
具体地,壳体11包括上壳体111和与上壳体111盖合的下壳体112,便于安装支撑架17。
具体地,观察孔1111和避让槽1112均设于上壳体111上,通槽1121设于下壳体112上。
具体地,当第一导电片15与第一导电端子121断开时,转动片19在弹簧18的带动下朝向远离微动开关3的方向运动。
具体地,微动开关3的3个端子形成常开和常闭2个回路,当压敏模块1插装于插接位21上时,微动开关3处于最初状态(即常开与常闭),当压敏模块1从插接位21上拔下时,微动开关3转换为另一个状态(即常闭与常开)。
具体地,请参阅图3及图4,插接位21上设有插槽211,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均能滑设于插槽211内,以提高压敏模块1的插装效率,同时还能提高压敏模块1插装于插接位21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插接位21上的定位柱4,壳体11上设有定位孔(图中未示出),定位柱4能伸入定位孔内,以便快速将压敏模块1定位于插接位21,从而提高将压敏模块1插装于插接位21的效率;同时定位柱4还具有防呆的作用,避免压敏模块1安装错误而影响电涌保护器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压敏模块,包括壳体和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支撑架;
所述压敏电阻、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所述压敏电阻上设有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
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可断开地导电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极导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卡接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与所述支撑架配合夹持所述第一导电片;
所述第二电极卡接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与所述支撑架配合夹持所述第二导电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电极上设有第一卡凸,所述第二电极上设有第二卡凸;
所述第一卡凸能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凸能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侧面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分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侧;
所述第一导电片或/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伸入所述连通孔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可断开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和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转动片,所述弹簧设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压敏电阻相对的一侧;
所述弹簧分别与所述转动片和所述支撑架连接;
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转动片抵接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可断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观察孔,所述转动片上设有标识区,所述标识区设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颜色;
所述弹簧带动所述转动片转动时,能通过所述观察孔查看所述标识区的颜色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侧面的部分与所述支撑架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伸出所述避让槽。
9.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微动开关和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压敏模块,所述微动开关设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底座上设有插接位,所述压敏模块插装于所述插接位上;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底座内的电路导电连接;
所述压敏模块抵压所述微动开关使所述微动开关保持最初状态;
当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断开时,所述压敏模块与所述微动开关分离使所述微动开关转换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接位上的定位柱,所述压敏模块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能伸入所述定位孔内。
CN202020771798.0U 2020-05-11 2020-05-11 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 Active CN213072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1798.0U CN213072105U (zh) 2020-05-11 2020-05-11 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1798.0U CN213072105U (zh) 2020-05-11 2020-05-11 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72105U true CN213072105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2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71798.0U Active CN213072105U (zh) 2020-05-11 2020-05-11 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721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40132B1 (en) Plug-in type surge protector
CN102106050B (zh) 过电压保护器
US9537304B2 (en) Surge suppression device with high structural stability
CN105703348B (zh) 一种模块化电涌保护器
CN213072105U (zh) 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
CN210490455U (zh) 一种整体式电涌保护器
CN104810814A (zh) 一种大通流的电涌保护器
CN111628487A (zh) 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
CN218939548U (zh) 电子式自动重合闸电源保护器
CN213072110U (zh) 压敏模块及电涌保护器
EP3349318A1 (en)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base
CN113130159A (zh) 用于电涌保护器的电极连接件及电涌保护器
CN111585259A (zh) 一种电涌保护器
CN216623905U (zh) 一种片式压敏电阻
CN220797804U (zh) 单相保护用浪涌保护器
CN214590593U (zh) 劣化脱扣指示结构及电涌保护器
EP4333230A1 (en) Surge protection module and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CN218850402U (zh) 电涌保护器用插拔底座与电涌保护器
CN218160116U (zh) 一种智能断路器控制器耐压检测隔离结构
CN210516653U (zh) 一种多极智能物联网断路器
CN212137278U (zh) 电涌保护器
CN216016443U (zh) 一种电源防雷器
CN220121749U (zh) 辅助触头模块
CN213071005U (zh) 一种微型温控器
CN214627591U (zh) 电涌保护模块及电涌保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