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71654U - 弯折装置及数据线 - Google Patents

弯折装置及数据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71654U
CN213071654U CN202021960462.5U CN202021960462U CN213071654U CN 213071654 U CN213071654 U CN 213071654U CN 202021960462 U CN202021960462 U CN 202021960462U CN 213071654 U CN213071654 U CN 213071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rotating
lug
bending
rota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604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全振
张晓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604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71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71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71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弯折装置及数据线,涉及数据传输配件技术领域。弯折装置中,第一转动关节及第二转动关节,第一转动关节设置在第一转动部上,第二转动关节设置在第二转动部上并与第一转动关节枢接,第一转动关节及第二转动关节被配置用于可绕枢接轴相对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的相对转动。本申请中的弯折装置利用第一转动关节及第二转动关节的枢接关系,使得第一及第二转动部可以转动。在弯折装置用于数据线时,可带动数据线弯折。

Description

弯折装置及数据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折装置及数据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数据线有直头式和弯头式两种数据线,利用直头式数据线对手机进行充电,同时进行手机使用时,会发现数据线硌手,不利于用户使用手机,而采用弯头式数据线进行充电时,会发现数据线在手机背部,导致手机无法平稳的放置在桌面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弯折装置及数据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弯折装置,用于数据线,包括:
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和
第一转动关节及第二转动关节,所述第一转动关节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上,所述第二转动关节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部上并与所述第一转动关节枢接,所述第一转动关节及第二转动关节被配置用于可绕枢接轴相对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的相对转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数据线,包括数据线主体及上述所述的弯折装置,所述数据线主体包括:
数据接头,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上;
数据线材,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动部上;以及
弯折部,置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之间,一端与所述数据接头电连接,另一相对端与所述数据线材电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数据线,包括:
数据接头,一端设置第一转动部;
数据线材,一端设置第二转动部;
弯折部,一端与所述数据接头电连接,另一相对端与所述数据线材电连接;以及
第一及第二转动关节,所述第一转动关节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上,所述第二转动关节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部上,并与所述第一转动关节枢接,所述第一转动关节及第二转动关节被配置用于可绕枢接轴相对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的相对转动。
采用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中的弯折装置利用第一转动关节及第二转动关节的枢接关系,使得第一及第二转动部可以转动。在弯折装置用于数据线时,可带动数据线弯折。
附图说明
图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数据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数据线的爆炸分解图;
图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数据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数据线主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弯折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7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弯折装置的爆炸分解图;
图8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弯折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9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转轴部的爆炸分解图;
图1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转轴部的部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转轴部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7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步骤的例子。
请参阅图1,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线 100可用于电子设备之间的电连接,例如手机和电脑之间的电连接,例如电脑与电脑之间的电连接,例如手机与电源之间的电连接等。数据线100可用于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递或通讯或电池充电等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递,数据线100可以为视频、铃声、图片等文件的通路工具。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也可被称为“终端”或“移动终端”或“电子装置”)。
电子设备可以是多个可通过数据线100连接以实现数据传递或通讯或电池充电等目的的电子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 TM)、便携式互联网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数据存储设备、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手持设备、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其他的需要充电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MD))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等设备。
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范围内,数据线100按照接口类型分类,可以分为COM(Cluster Communication Port,串行通讯)接口和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接口。对于USB接口,其可以分为USB Type-A接口、USB Type-B接口、USB TypeMicro-B接口和USB Type-C接口等。
请参阅图1,数据线100可包括数据线主体200和弯折装置300。其中,弯折装置300可套设在数据线主体200上,可实现数据线主体200的无损伤弯折,可实现数据线主体200的0-170°角度弯折,可实现数据线主体200弯折后的定位、限位。弯折装置300在数据线主体200进行弯折时,可起到保护数据线主体200的作用。
具体地,请参阅图2和图3,图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数据线100的截面示意图,图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数据线100的爆炸分解图。数据线主体200可包括数据接头10、数据线材20和弯折部30。其中,弯折部30一端与数据接头10电连接,另一相对端与数据线材20电连接,以实现数据接头10和数据线材20的电连接。
可以理解地,数据接头10、数据线材20和弯折部30均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一个数据接头10通过弯折部30分别与多根数据线材 20电连接,例如,一根数据线材20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弯折部30连接一个数据接头10。
请参阅图1和图2,弯折装置300可安装在弯折部30的外部,并分别与数据接头10、数据线材20安装固定。在弯折装置300弯折时,弯折部30可以随着弯折装置300弯折而弯折。可以避免数据线100在弯折时,数据线材20与数据接头10的连接不稳定出现断裂或弯折导致断裂的问题。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中数据线100的设计,可以使得数据接头10与数据线材20之间进行弯折。在电子设备利用数据线100进行充电时,用户使用电子设备体验横屏打游戏,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数据线100的弯折,可避免数据线100硌手的问题。在电子设备利用数据线100进行充电时,也避免了数据线100不能随意调节导致数据线100在电子设备与桌面之间导致电子设备放置不稳的现象。本申请中数据线100的设计可使得用户体验得以改善。
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图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数据线主体 200的结构示意图,图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数据线主体2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数据接头10可包括接口端11和接口基座12。具体地,接口端11可为 USB Type-A、USB Type-B、USB TypeMicro-B和USB Type-C等接口端中的一个。接口端11可用于与弯折部30的一端进行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接口端 11上设置有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以用于与弯折部30电连接。接口基座12可为塑胶材料注塑形成。接口基座12形成在接口端11的一端,弯折部30的一端伸入接口基座12内与接口端11电连接,可用于保障接口端11与弯折部30的正常连接,避免接口端11与弯折部30之间的接触不良或连接断裂。另一方面接口基座12也可以用于将接口端11固定在弯折装置300 上。
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数据线材20可包括数据线缆21和线材基座22。其中,数据线缆21用于与弯折部30进行电连接,以实现接口端11与数据线缆21的电连接。线材基座22形成于数据线缆21与弯折部30电连接的一端。线材基座22用于与弯折装置300连接固定。线材基座22用于加固数据线缆21与弯折装置300的连接固定,避免数据线缆21的拉扯导致弯折部30与数据线缆21的连接断裂,和/或弯折部30与接口端11的连接断裂。
请参阅图4和图5,线材基座22可包括线缆套管221和限位卡块222。具体地,线缆套管221套设在数据线缆21的外围,并与数据线缆21固定,可用于加强数据线缆21与弯折装置300连接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数据线缆21与弯折装置300连接部位的连接强度不够导致的弯折断裂问题。限位卡块222形成在线缆套管221上,用于安装在弯折装置300的内部。便于提高线缆套管221 与弯折装置300的有效固定强度,避免数据线缆21与弯折装置300的连接不稳定导致的断裂问题。在一实施例中,线缆套管221可以省略,限位卡块222直接形成于数据线缆21上。在一实施例中,线缆套管221与数据线缆21为一体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线缆套管221、限位卡块222与数据线缆21为一体结构。
请参阅图5,弯折部30为扁平结构,以便于弯折。在一实施例中,弯折部 30可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使得弯折部30具有更强的弯折能力,避免弯折部30弯折断裂。在此利用了FPC 的轻薄,有很好的可弯折特性,可实现多次弯折,同时FPC的弯折半径小,尽可能减小数据接头10的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弯折部30的截面示意图。弯折部30可包括多束电缆芯31及形成在电缆芯31外围的绝缘保护层32。多束电缆芯31并排设置,以便在弯折装置300弯折时使得弯折部30具有更小的弯折半径,增强弯折部30的弯折能力,使得弯折部30可以适配弯折装置300的弯折能力。在一实施例中,绝缘保护层32形成在每一束电缆芯31 上,多数电缆芯31分散独立设置,以便弯折部30具有更小的弯折半径,增强弯折部30的弯折能力。
请参阅图2、图3、图7和图8,图7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弯折装置300 的爆炸分解图,图8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弯折装置300的截面示意图。弯折装置300可包括第一转动部40、转轴部50和第二转动部60。其中,第一转动部40和第二转动部60枢接,枢接轴为转轴部50。第一转动部40和第二转动部60可分别绕转轴部50转动,以实现弯折装置300带动数据线主体200弯折,弯折角度可为0-180°范围内。第一转动部40可用于安装固定数据接头10例如接口基座12。第二转动部60用于安装固定数据线材20例如线材基座22。弯折部30置于第一转动部40和第二转动部60之间,在第一转动部40和第二转动部60弯折转动时可以弯曲。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以及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对于上文以及下文所述的名称,“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和“转动部”可以相互转换,比如,“第一转动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转动部”,也可以被称为“转动部”。
请参阅图7、图8、图9和图10,图9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40的结构示意图,图10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4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一转动部40可为一侧开口的壳体结构,可便于将接口基座12设置在第一转动部40内,接口端11从开口处伸出。第一转动部40可包括壳体主体41 和连接耳(例如第一连接耳42和第二连接耳43等)。壳体主体41用于固定数据接头10例如接口基座12。连接耳设置在壳体主体41上,用于与第二转动部 60枢接。连接耳可用于安装转轴部50。
具体地,壳体主体41可包括第一侧板411、第二侧板412、第三侧板413、第四侧板414和第五侧板415。第二侧板412、第三侧板413、第四侧板414和第五侧板415首尾依次连接,并围设在第一侧板411的周围,以形成容置空间 416,用于安装固定数据接头10例如接口基座12。即第一侧板411、第二侧板 412、第三侧板413、第四侧板414和第五侧板415形成固定接口基座12的固定部,当然,固定部也可以设置在壳体主体41的其他任一位置。在一实施例中,接口基座12可以与壳体主体41为一体结构。连接耳例如第一连接耳42和第二连接耳43设置在第一侧板411的一侧。第一侧板411设置穿线孔417,用于与容置空间416连通。便于弯折部30从壳体主体41外穿过穿线孔417与壳体主体41内的数据接头10例如接口端11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板411在设置连接耳的一侧向内凹陷设置让位槽(例如第一让位槽418和第二让位槽419 等)以对第二转动部60让位。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耳可包括第一连接耳42和第二连接耳43。第一连接耳 42和第二连接耳43对称设置在壳体主体41上,并用于与第二转动部60枢接。穿线孔417可位于第一连接耳42和第二连接耳43之间。
请参阅图8和图9,第一连接耳42设置安装位421,用于安装转轴部50。在一实施例中,安装位421可为凹槽或穿孔。安装位421在枢接轴的径向截面的边缘至枢接轴的距离渐变,可以使得转轴部50卡在安装位421上,可实现转轴部50的可拆卸安装。在一实施例中,转轴部50也可以利用胶粘接的形式固定在安装位421上。在一实施例中,安装位421在枢接轴的径向截面为圆形。
请参阅图8和图9,第二连接耳43设置安装位431,用于安装转轴部50。在一实施例中,安装位431可为凹槽或穿孔。安装位431在枢接轴的径向截面的边缘至枢接轴的距离渐变,可以使得转轴部50卡在安装位431上,可实现转轴部50的可拆卸安装。在一实施例中,转轴部50也可以利用胶粘接的形式固定在安装位431上。在一实施例中,安装位431在枢接轴的径向截面为圆形。
请参阅图3、图7、图8、图11、图12和图13,图1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转轴部50的爆炸分解图,图1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转轴部50的平面示意图,图1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转轴部50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转轴部50用于与连接耳连接,用于与第二转动部60连接,实现第一转动部40和第二转动部60的枢接。转轴部50可包括第一转轴部51和第二转轴部52。第一转轴部51安装在第一连接耳42例如安装位421上,用于与第二转动部60连接。第二转轴部52安装在第二连接耳43例如第二安装位431上,用于与第二转动部60连接。可以理解地,转轴部50还可以设置第三转轴部、第四转轴部......具体地,转轴部5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对于上文以及下文所述的名称,“第一转轴部”、“第二转轴部”和“转轴部”可以相互转换,比如,“第一转轴部”也可以被称为“转轴部”,也可以被称为“转轴部”。
请参阅图7、图8和图11,第一转轴部51可包括第一转动关节511、第二转动关节512和遮挡部513。其中,第一转动关节511可安装在第一连接耳42 例如安装位421上。第二转动关节512安装在第二转动部60上。第一转动关节 511和第二转动关节512枢接。遮挡部513设置在第二转动部60上,用于对于第二转动关节512进行遮挡,避免第二转动关节512裸露在外,影响产品美观。在一实施例中,遮挡部513可以省略。
请参阅图8和图11,第一转动关节511整体形状可与安装位421的形状相似,以便第一转动关节511可卡固在安装位421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关节511和第一连接耳42为一体结构。第一转动关节511在枢接轴处设置枢接孔5111,用于与第二转动关节512枢接。第一转动关节511在枢接孔5111内设置至少1个卡位突起5112,用于与第二转动关节512抵接,实现第一转动关节 511和第二转动关节512的限位。在一实施例中,卡位突起5112可为至少三个,并且圆周均布在枢接轴附近。第二转动关节512可置于第一转动关节511的枢接孔5111内,与第一转动关节511枢接。第二转动关节512与卡位突起5112 抵接,以使得第一转动关节511和第二转动关节512抵接。第二转动关节512 可包括关节主体5121、关节端部5122和限位凸起5123。限位凸起5123可为多个,并且圆周均布在枢接轴附近,卡位突起5112可位于相邻两个限位凸起5123 之间,并且与相邻两个限位凸起5123抵接。在一实施例中,卡位突起5112和限位凸起5123可为弹性材料制成,在绕枢接轴转动时,卡位突起5112和限位凸起5123受到挤压而压缩变形,实现第一转动关节511和第二转动关节512地相对转动,在卡位突起5112位于两个限位凸起5123之间时,可以进行限位,避免第一转动关节511和第二转动关节512的相对转动。即,卡位突起5112和限位凸起5123均具有弹性形变。
在一实施例中,卡位突起5112和限位凸起5123的表面可为弧形,在卡位突起5112和限位凸起5123抵接时,弧形表面相互接触,便于第一转动关节511 和第二转动关节512的相对转动。关节端部5122用于安装在第二转动部60上。在一实施例中。关节端部5122的形状可为矩形板状结构。便于卡固在第二转动部60上。
在一实施例中,卡位突起5112和限位凸起5123中的至少一个为条状结构,延伸方向与枢接轴的方向一致,以便增大卡位突起5112和限位凸起5123之间的阻力,提高第一转动关节511和第二转动关节512之间的固定、限位能力,即,第一转动关节511和第二转动关节512相对转动时,需要克服这一阻力。也就是说第一转动关节511和第二转动关节512在大于预设作用力(阻力)的作用力作用下绕枢接轴相对转动,在小于等于预设作用力(阻力)的作用力作用下相对静止。
请参阅图7、图8和图11,第二转轴部52可包括第一转动关节521、第二转动关节522和遮挡部523。其中,第一转动关节521可安装在第二连接耳43 例如安装位431上。第二转动关节522安装在第二转动部60上。第一转动关节 521和第二转动关节522枢接。遮挡部523设置在第二转动部60上,用于对于第二转动关节522进行遮挡,避免第二转动关节522裸露在外,影响产品美观。在一实施例中,遮挡部523可以省略。
请参阅图8和图11,第一转动关节521整体形状可与安装位431的形状相似,以便第一转动关节521可卡固在安装位431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关节521和第二连接耳43为一体结构。第一转动关节521在枢接轴处设置枢接孔5211,用于与第二转动关节522枢接。第一转动关节521在枢接孔5211内设置至少1个卡位突起5212,用于与第二转动关节522抵接,实现第一转动关节 521和第二转动关节522的限位。在一实施例中,卡位突起5212可为至少三个,并且圆周均布在枢接轴附近。第二转动关节522可置于第一转动关节521的枢接孔5211内,与第一转动关节521枢接。第二转动关节522与卡位突起5212 抵接,以使得第一转动关节521和第二转动关节522抵接。第二转动关节522 可包括关节主体5221、关节端部5222和限位凸起5223。限位凸起5223可为多个,并且圆周均布在枢接轴附近,卡位突起5212可位于相邻两个限位凸起5223 之间,并且与相邻两个限位凸起5223抵接。在一实施例中,卡位突起5212和限位凸起5223可为弹性材料制成,在绕枢接轴转动时,卡位突起5212和限位凸起5223受到挤压而压缩变形,实现第一转动关节521和第二转动关节522地相对转动,在卡位突起5112位于两个限位凸起5123之间时,可以进行限位,避免第一转动关节511和第二转动关节512的相对转动。即,卡位突起5212和限位凸起5223均具有弹性形变。
在一实施例中,卡位突起5212和限位凸起5223的表面可为弧形,在卡位突起5212和限位凸起5223抵接时,弧形表面相互接触,便于第一转动关节521 和第二转动关节522的相对转动。关节端部5222用于安装在第二转动部60上。在一实施例中。关节端部5222的形状可为矩形板状结构。便于卡固在第二转动部60上。
在一实施例中,卡位突起5212和限位凸起5223中的至少一个为条状结构,延伸方向与枢接轴的方向一致,以便增大卡位突起5212和限位凸起5223之间的阻力,提高第一转动关节521和第二转动关节522之间的固定、限位能力,即,第一转动关节521和第二转动关节522相对转动时,需要克服这一阻力。也就是说第一转动关节521和第二转动关节522在大于预设作用力(阻力)的作用力作用下绕枢接轴相对转动,在小于等于预设作用力(阻力)的作用力作用下相对静止。
请参阅图7、图8、图14、图15和图16,图1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部60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部6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6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部6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二转动部60可包括转动部主体61和枢接耳(例如第一枢接耳62和第二枢接耳63等)。转动部主体61用于安装固定线材基座22。枢接耳例如第一枢接耳62和第二枢接耳63设置在转动部主体61上,用于与第一转动部40的连接耳枢接。枢接耳用于安装转轴部50。
具体地,转动部主体61为一侧开口的壳体状,其内部设置容纳空间611,用于安装线材基座22的限位卡块222,便于提高线材基座22与转动部主体61 的有效固定强度,便于提高线缆套管221与弯折装置300的有效固定强度,避免数据线缆21与弯折装置300的连接不稳定导致的断裂问题。即,转动部主体 61形成安装固定线材基座22的固定部。弯折部30从开口处伸入容纳空间611 内与数据线缆21连接。转动部主体61设置引线孔612,用于与容纳空间611连通,便于线缆套管221通过引线孔612从容纳空间611内伸出。在一实施例中,线缆套管221与转动部主体61为一体结构。
请参阅图7、图8、图13和图14,枢接耳可包括第一枢接耳62和第二枢接耳63。第一枢接耳62和第二枢接耳63对称设置在转动部主体61上。开口位于第一枢接耳62和第二枢接耳63之间。第一枢接耳62与第一连接耳42之间设置第一转轴部51,第二枢接耳63和第二连接耳43之间设置第二转轴部52。
请参阅图8和图15,第一枢接耳62设置安装孔621,安装孔621为阶梯状结构,用于安装第一转轴部51的第二转动关节512和遮挡部513。安装孔621 可包括第一安装孔6211、第二安装孔6212和第三安装孔6213。第一安装孔6211、第二安装孔6212和第三安装孔6213在枢接轴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相通形成安装孔621。第二安装孔6212位于第一安装孔6211和第三安装孔6213之间。第一安装孔6211用于设置遮挡部513,用于对第二转动关节512进行遮挡,避免第二转动关节512裸漏在外,使得产品美观。遮挡部513安装在第一安装孔6211内,也可以避免第二转动关节512在枢接轴的方向上滑动。第二安装孔6212用于固定第二转动关节512例如关节端部5122。第三安装孔6213用于使关节主体 5121从第一安装孔6211一侧伸入,并与第一转动关节511枢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枢接耳62与第二转动关节512为一体结构。
在安装第二转动关节512时,可以使第二转动关节512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6211、第二安装孔6212和第三安装孔6213。使得关节主体5121穿过第三安装孔6213与第一转动关节511连接,关节端部5122卡固在第二安装孔6212内。在第一安装孔6211内设置遮挡部513,以对关节端部5122进一步进行固定。
请参阅图8和图14,第二枢接耳63设置安装孔631,安装孔631为阶梯状结构,用于安装第二转轴部52的第二转动关节522和遮挡部523。安装孔631 可包括第一安装孔6311、第二安装孔6312和第三安装孔6313。第一安装孔6311、第二安装孔6312和第三安装孔6313在枢接轴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相通形成安装孔621。第二安装孔6312位于第一安装孔6311和第三安装孔6313之间。第一安装孔6311用于设置遮挡部523,用于对第二转动关节522进行遮挡,避免第二转动关节522裸漏在外,使得产品美观。遮挡部523安装在第一安装孔6311内,也可以避免第二转动关节522在枢接轴的方向上滑动。第二安装孔6312用于固定第二转动关节522例如关节端部5222。第三安装孔6313用于使关节主体 5221从第一安装孔6311一侧伸入,并与第一转动关节521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枢接耳63与第二转动关节522为一体结构。
在安装第二转动关节522时,可以使第二转动关节522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6311、第二安装孔6312和第三安装孔6313。使得关节主体5221穿过第三安装孔6313与第一转动关节521连接,关节端部5222卡固在第二安装孔6312内。在第一安装孔6311内设置遮挡部523,以对关节端部5222进一步进行固定。
请参阅图8,第一连接耳42位于第一枢接耳62和第二枢接耳63之间,第二连接耳43位于第一枢接耳62和第二枢接耳63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耳42位于第一枢接耳62和第二枢接耳63之间,第二枢接耳63位于第一连接耳42和第二连接耳43之间。第一枢接耳62位于第一连接耳42和第二连接耳43之间,第二枢接耳63位于第一连接耳42和第二连接耳43之间。
请参阅图17,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数据线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弯折装置300可向一侧进行弯折90°。实现数据线100的弯折,可以减少数据接头10的长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弯折装置,用于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和
第一转动关节及第二转动关节,所述第一转动关节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上,所述第二转动关节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部上并与所述第一转动关节枢接,所述第一转动关节及第二转动关节被配置用于可绕枢接轴相对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的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关节设置枢接孔,所述第一转动关节在所述枢接孔内设置卡位突起,所述第二转动关节包括:
关节主体,固定在所述第二转动部上,一端置于所述枢接孔内,并与所述第一转动关节枢接;和
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关节主体上,所述卡位突起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转动关节及第二转动关节处于相对静止时置于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之间,并分别与每一所述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凸起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突起和所述限位凸起相互抵接的表面均为弧形,相互抵接的所述卡位突起和所述限位凸起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转动关节及第二转动关节处于相对转动时发生弹性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突起和所述限位凸起均为条状结构,且延伸方向与所述枢接轴的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突起圆周均布在所述枢接轴附近,和/或所述限位凸起圆周均布在所述枢接轴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
壳体主体,内部设置容置空间,设置开口和穿线孔,在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固定部,所述壳体主体的穿线孔和开口均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通;和
连接耳,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设置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转动关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包括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每一所述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设置所述第一转动关节,所述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所述穿线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
转动部主体,内部设置容纳空间,设置开口和引线孔,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固定部,所述转动部主体的引线孔和开口均与所述容纳空间相通;和
枢接耳,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主体上,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转动关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关节包括遮挡部和关节端部,所述遮挡部和所述关节端部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转动关节的关节主体与所述关节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关节主体与所述第一转动关节枢接,所述关节端部位于所述遮挡部和所述关节主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阶梯状的孔,所述安装孔包括:
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遮挡部;
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通,用于安装所述关节端部;以及
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通,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之间,所述关节主体一端置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关节端部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耳包括第一枢接耳及第二枢接耳,每一所述第一枢接耳及第二枢接耳设置所述第二转动关节,所述第一枢接耳及第二枢接耳对称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主体上,所述转动部主体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枢接耳及第二枢接耳之间。
12.一种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线主体及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弯折装置,所述数据线主体包括:
数据接头,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上;
数据线材,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动部上;以及
弯折部,置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之间,一端与所述数据接头电连接,另一相对端与所述数据线材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为柔性电路板;
或,所述弯折部包括:
多束电缆芯,依次并排设置;和
绝缘保护层,形成在所述多束电缆芯外围。
14.一种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接头,一端设置第一转动部;
数据线材,一端设置第二转动部;
弯折部,一端与所述数据接头电连接,另一相对端与所述数据线材电连接;以及
第一转动关节及第二转动关节,所述第一转动关节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上,所述第二转动关节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部上,并与所述第一转动关节枢接,所述第一转动关节及第二转动关节被配置用于可绕枢接轴相对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的相对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每一所述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设置所述第一转动关节,所述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对称设置,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之间,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第一枢接耳及第二枢接耳,每一所述第一枢接耳及第二枢接耳设置所述第一转动关节,所述第一枢接耳及第二枢接耳对称设置,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枢接耳及第二枢接耳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为柔性电路板;
或,所述弯折部包括:
多束电缆芯,依次并排设置,每一所述多束电缆芯一端与所述数据接头电连接,另一相对端与所述数据线材电连接;和
绝缘保护层,形成在所述多束电缆芯外围。
CN202021960462.5U 2020-09-09 2020-09-09 弯折装置及数据线 Active CN213071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60462.5U CN213071654U (zh) 2020-09-09 2020-09-09 弯折装置及数据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60462.5U CN213071654U (zh) 2020-09-09 2020-09-09 弯折装置及数据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71654U true CN213071654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8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60462.5U Active CN213071654U (zh) 2020-09-09 2020-09-09 弯折装置及数据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716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4301A1 (en) * 2022-09-09 2024-03-1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ivotable connecto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4301A1 (en) * 2022-09-09 2024-03-1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ivotable connec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81002A1 (en) Waterproofing member for terminal provided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9559456B2 (en) Magnetic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7929291B2 (en) Cradl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US7014486B1 (en) Recoverable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cradle having the same
US1006753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141915A1 (en) Connector for portable multimedia device
JP2012059693A (ja) Usbコネクタ、usbハウジング、および無線モデム
US6337914B1 (en) Telescopic transducer mounts
CN213071654U (zh) 弯折装置及数据线
CN112421724A (zh) 卷线式充电器
TW201630510A (zh) 保護套
US7775811B2 (en) Circuit board module and connector protecting cover thereof
US694896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cable guiding member
KR200430966Y1 (ko) 절곡형 usb 젠더
US8345416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terface protector
US20080278898A1 (en) Connecting modular structure for DC output of power supply
JP3165977U (ja) 複合雌コネクタ
US20090097199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stalled with data cable
US7476106B1 (en) Rotatable signal socket
WO2022007515A1 (zh) 转轴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9917741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213124820U (zh) USB Type-C连接器
CN216720467U (zh) 多合一接头及手机连接线
KR200382527Y1 (ko) 힌지타입 usb커넥터
CN220652454U (zh) U盘、播放器以及具有录音功能的电子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