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9854U - 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及图像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及图像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9854U
CN213069854U CN202022024726.2U CN202022024726U CN213069854U CN 213069854 U CN213069854 U CN 213069854U CN 202022024726 U CN202022024726 U CN 202022024726U CN 213069854 U CN213069854 U CN 213069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lens
equipment
hole
main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247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247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9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9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9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双目图像采集设备以及图像处理设备。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形成一容纳腔;设备主板,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设备主板开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螺孔螺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设备主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以及双目镜头模组,固设于所述设备主板,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一透光部,所述双目镜头模组的采集端通过所述第一透光部采集外部图像。本公开设备简化装配结构,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和维修成本。

Description

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及图像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及图像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图像采集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监控、门禁、安检等场景下,往往可采用双目摄像头实现人脸识别、活体检测、表情捕捉等相关图像的采集。相关技术中的双目摄像头,装配结构较为复杂,降低装配和维修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双目摄像头装配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及图像处理设备。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形成一容纳腔;
设备主板,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设备主板开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螺孔螺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设备主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以及
双目镜头模组,固设于所述设备主板,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一透光部,所述双目镜头模组的采集端通过所述第一透光部采集外部图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有若干突出的支撑部,所述第一通孔贯穿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面与所述设备主板抵接;
所述第二壳体内部设有与所述支撑部相同数量的抵接部,所述第一螺孔为设于所述抵接部上的盲孔,所述抵接部的下端面与所述设备主板抵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目镜头模组包括:
第一镜头模组,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一固定座以及第一镜头,所述第一固定座固设于所述设备主板上,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与所述第一镜头对应位置的所述设备主板上;和
第二镜头模组,包括第二传感器、第二固定座以及第二镜头,所述第二固定座固设于所述设备主板上,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与所述第二镜头对应位置的所述设备主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光部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两个镜头孔,所述镜头孔与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第二镜头形状配合,所述第一镜头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镜头的端部通过所述镜头孔伸出于所述第二壳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镜头模组为近红外镜头模组,所述第二镜头模组为可见光镜头模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第一补光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设备主板上的第一光源,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允许所述第一光源光线穿过的第二透光部;
和/或,
第二补光组件,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灯板,所述灯板上设有第二光源,所述外壳上设有允许所述第二光源光线穿过的第三透光部,所述灯板与所述设备主板通过线缆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外壁上,成型有若干突出的散热翅片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适于与支撑物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接线端子,固设于所述设备主板上且与所述设备主板通信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的接口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一侧的壁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主板上设有加密芯片,所述加密芯片用于对所述设备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通信加密。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根据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和
主机,与所述双目图像采集设备通信连接。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装配形成容纳腔,设备主板设于容纳腔中,双目镜头模组与设备主板固定连接,且镜头模组的采集端通过设于第二壳体上的第一透光部采集外部图像。其中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通孔,设备主板对应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壳体对应设有第一螺孔,在第一壳体、设备主板以及第一壳体装配时,通过第一螺栓依次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第一螺孔螺接,即可实现三者固定装配,无需单独装配设备主板与壳体,提高装配效率,简化设备结构降低成本。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双目图像采集设备,第一壳体内部设有若干突出的支撑部,第一通孔贯穿设于支撑部,第二壳体设有相同数量的抵接部,第一螺孔为设于抵接部上的盲孔,从而在第一壳体、设备主板以及第二壳体装配连接时,第一壳体的支撑部和第二壳体的抵接部分别抵接设备主板的上下表面,从而三者紧固连接,提高装配稳定性。并且第一螺孔为盲孔,从而在第一壳体的外壁上不会形成螺孔,保持设备正面外观的一体性,提高产品外观效果。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包括第一补光组件和/或第二补光组件,补光组件可对采集场景进行环境补光,提高图像采集效果,并且第一补光组件集成于设备内部,便于设备的操作使用,第二补光组件通过线缆连接于设备外部,从而便于调整补光位置,进一步提高成像效果。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双目图像采集设备,第一壳体原理第二壳体的一侧外壁上成型有若干突出的散热翅片结构,通过翅片结构提高设备的散热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双目图像采集设备,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连接部,从而便于设备与支撑物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连接部的螺孔与三角架固定连接。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图像处理设备,包括主机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双目图像采集设备,主机与双目图像采集设备通信连接,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对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双目图像采集设备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双目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双目图像采集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双目图像采集设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补光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补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壳体;110-支撑部;120-第一通孔;130-孔位;140-散热翅片结构;150-第四螺孔;200-第二壳体;210-抵接部;220-第一螺孔;230-镜头孔;240-第二透光部;250-固定部;251-第六螺孔;300-设备主板;310-第二通孔;320-第二螺孔;330-第三螺孔;411-第一固定座;412-第一镜头;413-第三通孔;421-第二固定座;422-第二镜头;423-第四通孔;500-第一螺栓;600-接线端子;710-外壳;711-第三透光部;720-灯板;721-第二光源;722-第五通孔;730-压板;731-第六通孔;740-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公开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双目摄像头是基于双目视觉原理的图像采集设备,常见的双目摄像头由一个近红外摄像头和一个可见光摄像头组成。由于近红外成像的特点,配合检测算法,双目摄像头可以有效抵抗照片、面具、头套等攻击,相较于单目摄像头具有较高的抗攻击能力。因此,双目摄像头广泛应用于例如安检、门禁等安防领域,又例如终端解锁等身份认证领域的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等场景。
相关技术中的双目摄像头,一般由前壳和后壳组成设备壳体,主板以及镜头模组装配于壳体内部。设备装配时,需要将镜头模组与设备主板螺接,然后将设备主板与后壳螺接,最后将后壳与前壳螺接。可见,在设备装配时需要大量的螺丝连接,装配和拆卸过程复杂繁琐,导致生产和维修成本较高。
正是基于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装配后共同形成设备壳体结构,壳体结构的内部形成一容纳腔,设备主板和双目镜头模组均设于壳体的容纳腔之中。
设备主板为图像采集设备的主控制板,一般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其上集成有例如感光元件、处理芯片以及控制电路等功能模块。对于设备主板的具体功能模块以及通信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相关技术即可实现,本公开对此不再赘述。
双目镜头模组为设备的镜头组件,其一般由一个近红外镜头和一个可见光镜头组成,本公开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在此暂不对双目镜头模组结构进行详述。
双目镜头模组固设于设备主板上,且镜头的采集端通过第二壳体上开设的第一透光部采集外部图像。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壳体上开设通孔形成第一透光部,从而双目镜头的采集端伸出于壳体外部实现图像采集。
第一壳体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设备主板上对应开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螺孔。在第一壳体、设备主板以及第二壳体装配连接时,第一螺栓依次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第一螺孔螺接,实现三者固定装配连接。
通过上述可知,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螺栓依次贯穿第一壳体上的第一通孔、设备主板上的第二通孔,与第二壳体上的第一螺孔螺接,即可同时实现对第一壳体、设备主板以及第二壳体的固定装配,无需单独装配设备主板,简化装配结构,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和维修成本。
图1至图8中示出了本公开双目图像采集设备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公开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包括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可以看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为矩形形状的壳体,从而两者装配之后形成规则的立方体设备外型。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设备外型的美观度,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外壁的四个拐角处,分别成型有圆角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形成的设备外型的形状仅为示例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设备外型还可以是其他任何适于实施的形状与结构,例如圆柱形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0为设备的后壳,如图2所示,在第一壳体100的内部四个拐角位置,分别设有一个突出的支撑部110,在一个示例中,支撑部110与第一壳体100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继续参照图2,每个支撑部110位置均开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120,也即第一通孔120由支撑部110的上端面贯穿至第一壳体100的下表面。
如图1所示,设备主板300为矩形板状结构,其矩形的尺寸大小与第一壳体100的内腔形状配合,从而设备主板300在置于第一壳体100内时,其四个拐角部位分别支撑在第一壳体100内部的四个支撑部110上。
继续参照图1,在设备主板300上与支撑部110抵接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310,也即在设备主板300的四个拐角位置分别开设有贯通主板的第二通孔310,第二通孔310与第一通孔120同轴对应。
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200内部四个拐角位置分别设有突出的抵接部210,抵接部210伸出于第二壳体200之外,从而在第二壳体200装配时,抵接部210与设备主板300抵接接触。在一个示例中,抵接部210与第二壳体200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继续参照图3,每个抵接部210上均开设有第一螺孔220,第一螺孔220的孔壁上设有内螺纹,且第一螺孔220与第一通孔120和第二通孔310同轴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设备包括四个第一螺栓500,第一螺栓500与第二壳体200上的第一螺孔220形状配合。
在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以及设备主板300装配时,首先将设备主板300置于第一壳体100内部,设备主板300支撑于第一壳体100内的四个支撑部110上,并且设备主板300上的第二通孔310与支撑部110上的第一通孔120同轴对应。然后将第二壳体200与第一壳体100装配后,第二壳体200上的四个抵接部210分别于设备主板300的上表面抵接接触,并且抵接部210上的第一螺孔220与设备主板300上的第二通孔310、第一壳体100上的第一通孔110同轴对应。最后四个第一螺栓500由第一壳体100外部穿入,依次贯穿第一通孔110、第二通孔310之后,与第一螺孔220螺接固定,实现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以及设备主板300的紧固装配。
通过上述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螺栓依次贯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螺孔螺接,即可快速实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设备主板的固定装配,无需单独装配设备主板与壳体,大大提高装配效率。并且减少了装配螺丝的数量,简化设备结构降低成本。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还通过在第一壳体的支撑部和第二壳体的抵接部对设备主板进行夹持固定,保证装配后的设备主板更加稳定牢固,降低主板出现松动的风险。另外,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装配时,位于四个拐角位置的抵接部与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摩擦干涉,可以进一步提高装配的牢固性,保证设备使用的高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螺孔220为设于抵接部210上的盲孔,也即第一螺孔220不贯穿第二壳体200。参见图1可以看到,由于第一螺孔200为盲孔,在第二壳体200的正面无开孔结构,从而保证设备正面外观的一体性,使得设备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双目镜头模组包括第一镜头模组和第二镜头模组。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镜头模组为近红外镜头模组,第二镜头模组为可见光镜头模组。当然,第一镜头模组也可以为可见光镜头模组,而第二镜头模组为近红外镜头模组,在此不予限定。
如图4所示,第一镜头模组包括第一固定座411和第一镜头412,第一固定座411固设于设备主板30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座411为圆筒形状的基座,其外壁两侧成型有凸耳,凸耳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三通孔413。与之对应的,设备主板300上开设有第二螺孔320,第二螺孔320与第三通孔413同轴对应,从而第一固定座411可通过螺栓贯穿第三通孔413后与第二螺孔320螺接固定。
第一镜头412固定套设于第一固定座411的圆筒结构内部。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镜头412可通过垫圈与第一固定座411内壁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镜头412可与第一固定座411通过胶接固定装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镜头412与第一固定座411的固定装配方式还有很多,本公开对此不再枚举。
可以理解,为实现成像,第一镜头模组还包括有第一传感器(附图未示出),第一传感器为设于设备主板300上的感光元件,例如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感光片。第一传感器设于第一固定座411位置的设备主板300上,从而第一镜头412接收的光线在第一传感器上成像。
同理,第二镜头模组包括第二固定座421和第二镜头422,第二固定座421固设于设备主板30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座421为圆筒形状的基座,其外壁两侧成型有凸耳,凸耳上开设有贯穿的第四通孔423。与之对应的,设备主板300上开设有第三螺孔330,第三螺孔330与第四通孔423同轴对应,从而第二固定座421可通过螺栓贯穿第四通孔423后与第三螺孔330螺接固定。
第二镜头422固定套设于第二固定座421的圆筒结构内部。在一个示例中,第二镜头422可通过垫圈与第二固定座421内壁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二镜头422可与第二固定座421通过胶接固定装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二镜头422与第二固定座421的固定装配方式还有很多,本公开对此不再枚举。
可以理解,为实现成像,第二镜头模组还包括有第二传感器(附图未示出),第二传感器为设于设备主板300上的感光元件,例如CMOS感光片等。第二传感器设于第二固定座421位置的设备主板300上,从而第二镜头422接收的光线在第二传感器上成像。
在设备进行装配时,首先将双目镜头模组与设备主板300固定装配,具体来说,利用螺栓将第一固定座411和第二固定座421螺接固定在设备主板300上,然后将第一镜头412和第二镜头422分别固定装配于第一固定座411和第二固定座421之中。其次,将装配后的设备主板300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装配,装配方式参见前述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部为开设于第二壳体200上的两个镜头孔230,镜头孔230分别与第一镜头412和第二镜头422形状配合,从而在设备装配后,第一镜头412和第二镜头422伸出于镜头孔230,设备装配后的结构如图5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备还包括接线端子600,接线端子600为设备的通信接口,通过接线端子600实现与主机的数据通信。例如在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接线端子600包括两个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如图1和图2所示,接线端子600的针脚与设备主板300上的针脚连接,从而实现通信连接,而第一壳体100远离第二壳体200一侧的壁上开设有孔位130,也即在第一壳体100的底壁上开设孔位130,孔位130用于固定安装接线端子600,接线端子600装配后的结构如图6所示。
参见图6可知,接线端子600的接口端位于第一壳体100远离第二壳体200一侧的壁上,也即接口设于设备的背面,从而可一定程度上隐藏连接线,保证更好的外观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接线端子600用于实现对设备的供电以及数据的传输。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线端子600采用两个USB接口,两个USB接口并列设于第一壳体100背部的壁上,其数据输出格式可以是MJPG、YUY2等。其中,两个USB接口可分别对第一镜头模组和第二镜头模组的数据进行独立传输,也可同时对第一镜头模组和第二镜头模组的数据进行打包传输,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壳体100远离第二壳体200的一侧外壁上设有若干突出的散热翅片结构140。如图6所示,散热翅片结构140居中设于第一壳体100背部的壁上,接线端子600设于散热翅片结构140边缘,散热翅片结构14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长条状筋条,筋条长度方向的两端成型有圆角结构。通过散热翅片结构140增大设备背部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壳体100靠近散热翅片结构140的内壁上,还设有导热层,从而通过导热层可将设备内部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散热翅片结构140,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考虑到图像采集设备在使用场景下,往往需要固定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支撑物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备的侧面设有用于与支撑物固定连接的若干连接部。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包括开设于第一壳体100四周侧壁上的四个第四螺孔150,从而设备可以通过任意一个连接部与支撑物固定螺接。在一个示例中,通过三角架上的螺栓与设备上的第四螺孔150螺接,实现设备与三角架的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示例中,第四螺孔150于第一壳体100侧壁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螺孔150也可以设于第二壳体200侧壁上,或者同时设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侧壁上。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还包括设于第一壳体100背部的第七螺孔160,从而实现更多的设备固定方式。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连接部的作用是固定连接设备与支撑物,因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部的实现方式也不局限于第四螺孔150,例如还可以是固定架、魔术贴等任何适于实施的方式,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图像采集设备还包括第一补光组件,第一补光组件用于对设备在图像采集过程中进行环境补光。在图1示例中,第一补光组件包括设于设备主板300上的第一光源(附图未示出),第一光源可以是可见的白光光源,或者红外光光源,或者同时包括可见光和红外光光源,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在第二壳体200上设有第二透光部240,第二透光部240与第一光源对应,从而第一光源的光线通过第二透光部240穿出至设备外部环境,为采集场景进行环境光补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光部240采用透明的亚克力板制成。
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光部240采用长圆形(跑道形)的透明亚克力板制成,设备外形更加美观。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透光部240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任何适于实施的形状,例如矩形、圆角矩形、圆形等规则形状,又例如其他适于实施的不规则形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补光组件包括第一光源,第一光源可以像上述实施方式中直接设于设备主板300上,也可以设置于独立的副板上。例如在图3示例中,第二壳体200上设有若干凸起的固定部250,固定部250开设有不贯穿的第六螺孔251,从而副板可通过螺栓固定装配于固定部250上,第一光源对应于第二透光部240位置。副板可通过连接线与设备主板300电性连接,从而设备主板300可控制第一光源。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图像采集设备还包括第二补光组件,第二补光组件同样用于对设备在图像采集过程中进行环境补光,其与第一补光组件的区别在于,第一补光组件集成于设备内部,而第二补光组件设于设备外部。
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第二补光组件包括外壳710、灯板720以及压板730。灯板720上设有第二光源721,第一光源可以是可见的白光光源,或者红外光光源,或者同时包括可见光和红外光光源,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灯板720的两端设有第五通孔722,压板730上设有第六通孔731,外壳710内部设有第五螺孔(附图未示出)。在第二补光组件装配时,通过第二螺栓740依次贯穿第六通孔731和第五通孔722,与第五螺孔螺接,从而实现第二补光组件的固定装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前述基础上,可以理解并充分实施第二补光组件的结构设置,本公开对此不再赘述。
在外壳710对应于第二光源721的位置处设有第三透光部7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光部711采用透明亚克力板制成。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光部711采用矩形设计,从而与外壳710形状保持一致。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透光部711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任何适于实施的形状,例如长圆形、圆角矩形、圆形等规则形状,又例如其他适于实施的不规则形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装配后的第二补光组件如图8所示,第二补光组件的灯板720通过柔性的线缆与设备主板300电性连接,从而通过设备主板300控制第二补光组件工作。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710、灯板720以及压板730装配时,通过第二螺栓740依次贯穿螺接固定,从而无需单独固定灯板720,简化第二补光组件装配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通过上述可知,由于第二补光组件设于设备外部,且两者通过柔性线缆连接,因此在图像采集的场景下,可通过调整第二补光组件的位置,针对不同位置进行补光,进一步提高成像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的第一补光组件和第二补光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两者择一实施,也可以两者同时实施,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提高设备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设备主板300上还集成有加密芯片,加密芯片可基于SM1、SM2、SM3、SM4等国密算法,对传输数据进行非对称加密,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提高设备的通信安全性。
对于加密算法及数据处理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相关技术即可实现,本公开对此不再赘述。
上述对本实施方式的双目图像采集设备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对设备的装配过程及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设备装配时,首先,将接线端子600、双目镜头模组与设备主板300进行装配。具体来说,将接线端子600的针脚与设备主板300上的针脚对应固定装配,将第一固定座411和第二固定座42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设备主板300上,然后将第一镜头412固定装配于第一固定座411,将第二镜头422固定装配于第二固定座421上。其次,将装配后的设备主板300置于第一壳体100中,利用第一螺栓500依次贯穿固定螺接第一壳体100、设备主板300以及第二壳体200。
设备在使用场景下,通过线缆建立设备与主机的通信连接,例如PC端通过数据线与接线端子600的连接,与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设备可通过外壁上的连接部与支撑物固定连接,例如在安检场景下,通过连接部将设备与三角架固定连接,从而将设备置于合适的检测位置,进行相关图像的采集获取。第二补光组件与设备通过线缆连接,从而可根据补光需求,将第二补光组件设置在相应的位置,对环境光进行补光,提高成像质量。
通过上述可知,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双目图像采集设备,装配方式简单,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和维修成本。并且设备外观一体性和美观度更好,提高产品竞争力。而且通过补光组件实现多种场景下的补光需求,提高成像效果。另外散热效果更好,也便于与支撑物连接固定,便于使用操作。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图像处理设备包括主机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双目图像采集设备。
具体来说,主机为图像处理设备的主控制端,其用于接收双目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图像数据信息,并根据图像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图像处理,以实现例如用户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等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像处理的算法参照相关技术即可实现,本公开对此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主机与双目图像采集设备的通信连接可以是任何适于实施的连接方式,例如通过数据线建立的有线连接,又例如通过蓝牙、wifi、zigbee、lora等无线通信模块建立的无线连接,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图1示例的双目图像采集设备中,可通过数据线与接线端子600连接,建立主机与双目图像采集设备之间的可通信连接。
通过上述可知,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设备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因此具有上述相关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前述即可理解,本公开对此不再赘述。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公开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形成一容纳腔;
设备主板,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设备主板开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螺孔螺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设备主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以及
双目镜头模组,固设于所述设备主板,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一透光部,所述双目镜头模组的采集端通过所述第一透光部采集外部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有若干突出的支撑部,所述第一通孔贯穿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端面与所述设备主板抵接;
所述第二壳体内部设有与所述支撑部相同数量的抵接部,所述第一螺孔为设于所述抵接部上的盲孔,所述抵接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端面与所述设备主板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目镜头模组包括:
第一镜头模组,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一固定座以及第一镜头,所述第一固定座固设于所述设备主板上,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与所述第一镜头对应位置的所述设备主板上;和
第二镜头模组,包括第二传感器、第二固定座以及第二镜头,所述第二固定座固设于所述设备主板上,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与所述第二镜头对应位置的所述设备主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部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两个镜头孔,所述两个镜头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第二镜头形状配合,所述第一镜头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镜头的端部分别通过所述两个镜头孔伸出于所述第二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镜头模组为近红外镜头模组,所述第二镜头模组为可见光镜头模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补光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设备主板上的第一光源,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允许所述第一光源光线穿过的第二透光部;
和/或,
第二补光组件,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灯板,所述灯板上设有第二光源,所述外壳上设有允许所述第二光源光线穿过的第三透光部,所述灯板与所述设备主板通过线缆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外壁上,成型有若干突出的散热翅片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设有若干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适于与支撑物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线端子,固设于所述设备主板上且与所述设备主板通信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的接口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一侧的壁上。
10.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和
主机,与所述双目图像采集设备通信连接。
CN202022024726.2U 2020-09-15 2020-09-15 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及图像处理设备 Active CN213069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24726.2U CN213069854U (zh) 2020-09-15 2020-09-15 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及图像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24726.2U CN213069854U (zh) 2020-09-15 2020-09-15 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及图像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9854U true CN213069854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8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24726.2U Active CN213069854U (zh) 2020-09-15 2020-09-15 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及图像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9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4868B2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EP3349064B1 (en) Camera module applied to terminal and terminal including same
EP383301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0561401C (zh) 电子装置和冷却单元
US10848649B2 (en) Imaging device having heat radiation structure
CN112255802A (zh)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WO2022100193A1 (zh)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壳体组件以及头戴式设备
CN112291977B (zh)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CN112394520A (zh)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CN213069854U (zh) 双目图像采集设备及图像处理设备
CN210867879U (zh) 人脸识别模组及智能门锁
CN105359196B (zh) 具有带集成处理模块的电缆组件的监控摄像机
CN208820893U (zh) 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JP7023741B2 (ja) 撮像装置
WO2023273068A1 (zh) 传感器模组、人脸识别模组、人脸识别设备及系统
CN112255801B (zh) 光机支架以及头戴式设备
CN212785545U (zh) 双目模组及图像处理装置
CN214069997U (zh) 摄像头模组
US20240073506A1 (en) Bucket architecture for an image capture device including a reconfigurable pcb module
CN218497528U (zh) 一种生物识别设备
CN215068290U (zh) 人脸识别模组、人脸识别设备及人脸识别系统
CN217305881U (zh) 一种单相机三维人脸采集识别设备
CN215897826U (zh) 图像拍摄装置
CN212473940U (zh) 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拍摄组件、无人机云台及无人机
CN216751911U (zh) 深度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