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7154U - 一种节能的冷却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的冷却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7154U
CN213067154U CN202020656077.5U CN202020656077U CN213067154U CN 213067154 U CN213067154 U CN 213067154U CN 202020656077 U CN202020656077 U CN 202020656077U CN 213067154 U CN213067154 U CN 213067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tower
pipe
seal box
fixedly mounted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560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Yit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Yit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Yit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Yit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560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7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7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71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节能的冷却塔,包括载板,所述载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冷却塔本体,所述载板的顶部且位于冷却塔本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密封箱,所述载板的顶部且位于冷却塔本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盛放箱。该节能的冷却塔,通过设置发热棒、温度传感器、延伸管、散热管和水泵,将散热管铺设在工厂室内,冷却塔本体排出的高温废水进入密封箱,废渣被筛板挡住,发热棒将废水再次加热,温度传感器检测密封箱内的水温,当水温达到阙值时控制器开启水泵,水泵抽取密封箱内热水通过散热管后进入盛放箱,如此,工厂内的散热管将热量散发到工厂内,如此,废水的余热可以起到室内升温的作用,避免热量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的冷却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的冷却塔。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
传统的冷却塔排水温度一般不高,但是工业冷却塔的排水温度却有60-70℃,这些水中携带着大量的热量,直接排放出去较为浪费,使用者对此颇为烦恼,故而提出一种节能的冷却塔。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的冷却塔,具备可以将工业冷却塔的排水利用起来等优点,解决了工业冷却塔的排水温度却有 60-70℃,这些水中携带着大量的热量,直接排放出去较为浪费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可以将工业冷却塔的排水利用起来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的冷却塔,包括载板,所述载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冷却塔本体,所述载板的顶部且位于冷却塔本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密封箱,所述载板的顶部且位于冷却塔本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盛放箱,所述密封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筛板,冷却塔本体的出水口连通有一端与密封箱相连通的输送管,所述密封箱的内底壁且位于筛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发热棒,所述密封箱的内底壁且位于发热棒之间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密封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密封箱左侧的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的左侧连通有散热管,所述密封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散热管远离延伸管的一端连通有一端与水泵抽水口相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密封箱的顶部且位于水泵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一端与盛放箱相连通的通水管,所述盛放箱的内壁右侧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盛放箱右侧的散热装置,所述盛放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盛放箱左侧的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位于筛板的右侧,所述筛板的内部开设有筛孔,所述筛孔的网孔目数为300目。
优选的,所述发热棒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密封箱为高碳钢。
优选的,所述延伸管和进水管均为不锈钢管,所述散热管为铝合金管,所述盛放箱为铜箱。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托板、吸热板和散热板,所述盛放箱的内壁右侧固定安装有托板,所述托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七个的吸热板,所述托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十个且延伸到盛放箱右侧的散热板,所述托板、吸热板和散热板均为铜银合金。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包括通管和止水阀,所述通管上设置有止水阀,所述通管为不锈钢管。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的冷却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节能的冷却塔,通过设置发热棒、温度传感器、延伸管、散热管和水泵,将散热管铺设在工厂室内,冷却塔本体排出的高温废水进入密封箱,废渣被筛板挡住,发热棒将废水再次加热,温度传感器检测密封箱内的水温,当水温达到阙值时控制器开启水泵,水泵抽取密封箱内热水通过散热管后进入盛放箱,如此,工厂内的散热管将热量散发到工厂内,如此,废水的余热可以起到室内升温的作用,避免热量浪费。
2、该节能的冷却塔,通过设置控制器、通水管、散热装置和排水管,水泵将水送入盛放箱内,水中的热量通过散热装置散发到外界,在排放废水是,水温不会太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载板、2冷却塔本体、3密封箱、4盛放箱、5筛板、6输送管、 7发热棒、8温度传感器、9延伸管、10散热管、11水泵、12进水管、13控制器、14通水管、15散热装置、16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节能的冷却塔,包括载板1,载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冷却塔本体2,载板1的顶部且位于冷却塔本体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密封箱 3,载板1的顶部且位于冷却塔本体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盛放箱4,密封箱3 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筛板5,冷却塔本体2的出水口连通有一端与密封箱3相连通的输送管6,输送管6位于筛板5的右侧,筛板5的内部开设有筛孔,筛孔的网孔目数为300目,密封箱3的内底壁且位于筛板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发热棒7,密封箱3的内底壁且位于发热棒7之间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8,发热棒7和温度传感器8均与控制器13电连接,密封箱3为高碳钢,密封箱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密封箱3左侧的延伸管9,延伸管9的左侧连通有散热管10,密封箱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11,散热管10远离延伸管9的一端连通有一端与水泵11抽水口相连通的进水管12,延伸管9和进水管12均为不锈钢管,散热管10为铝合金管,盛放箱4为铜箱,密封箱3的顶部且位于水泵1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3,水泵11的出水口连通有一端与盛放箱4相连通的通水管14,盛放箱4的内壁右侧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盛放箱4右侧的散热装置15,散热装置15包括托板、吸热板和散热板,盛放箱4的内壁右侧固定安装有托板,托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七个的吸热板,托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十个且延伸到盛放箱4右侧的散热板,托板、吸热板和散热板均为铜银合金,盛放箱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盛放箱4左侧的排水管16,排水管16包括通管和止水阀,通管上设置有止水阀,通管为不锈钢管,通过设置发热棒7、温度传感器8、延伸管9、散热管10和水泵11,将散热管10铺设在工厂室内,冷却塔本体2排出的高温废水进入密封箱3,废渣被筛板5挡住,发热棒7将废水再次加热,温度传感器8检测密封箱3内的水温,当水温达到阙值时控制器13开启水泵11,水泵11抽取密封箱3内热水通过散热管10后进入盛放箱 4,如此,工厂内的散热管10将热量散发到工厂内,如此,废水的余热可以起到室内升温的作用,避免热量浪费,通过设置控制器13、通水管14、散热装置15和排水管16,水泵11将水送入盛放箱4内,水中的热量通过散热装置15散发到外界,在排放废水是,水温不会太高。
综上所述,该节能的冷却塔,通过设置发热棒7、温度传感器8、延伸管 9、散热管10和水泵11,将散热管10铺设在工厂室内,冷却塔本体2排出的高温废水进入密封箱3,废渣被筛板5挡住,发热棒7将废水再次加热,温度传感器8检测密封箱3内的水温,当水温达到阙值时控制器13开启水泵11,水泵11抽取密封箱3内热水通过散热管10后进入盛放箱4,如此,工厂内的散热管10将热量散发到工厂内,如此,废水的余热可以起到室内升温的作用,避免热量浪费,通过设置控制器13、通水管14、散热装置15和排水管16,水泵11将水送入盛放箱4内,水中的热量通过散热装置15散发到外界,在排放废水是,水温不会太高,解决了工业冷却塔的排水温度却有60-70℃,这些水中携带着大量的热量,直接排放出去较为浪费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节能的冷却塔,包括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冷却塔本体(2),所述载板(1)的顶部且位于冷却塔本体(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密封箱(3),所述载板(1)的顶部且位于冷却塔本体(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盛放箱(4),所述密封箱(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筛板(5),冷却塔本体(2)的出水口连通有一端与密封箱(3)相连通的输送管(6),所述密封箱(3)的内底壁且位于筛板(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发热棒(7),所述密封箱(3)的内底壁且位于发热棒(7)之间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8),所述密封箱(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密封箱(3)左侧的延伸管(9),所述延伸管(9)的左侧连通有散热管(10),所述密封箱(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11),所述散热管(10)远离延伸管(9)的一端连通有一端与水泵(11)抽水口相连通的进水管(12),所述密封箱(3)的顶部且位于水泵(1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3),所述水泵(11)的出水口连通有一端与盛放箱(4)相连通的通水管(14),所述盛放箱(4)的内壁右侧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盛放箱(4)右侧的散热装置(15),所述盛放箱(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盛放箱(4)左侧的排水管(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6)位于筛板(5)的右侧,所述筛板(5)的内部开设有筛孔,所述筛孔的网孔目数为30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棒(7)和温度传感器(8)均与控制器(13)电连接,所述密封箱(3)为高碳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9)和进水管(12)均为不锈钢管,所述散热管(10)为铝合金管,所述盛放箱(4)为铜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15)包括托板、吸热板和散热板,所述盛放箱(4)的内壁右侧固定安装有托板,所述托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七个的吸热板,所述托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十个且延伸到盛放箱(4)右侧的散热板,所述托板、吸热板和散热板均为铜银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6)包括通管和止水阀,所述通管上设置有止水阀,所述通管为不锈钢管。
CN202020656077.5U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节能的冷却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67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6077.5U CN213067154U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节能的冷却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6077.5U CN213067154U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节能的冷却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7154U true CN213067154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1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5607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67154U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节能的冷却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7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78894B2 (ja) 新型太陽エネルギー蒸気圧力設備
CN213067154U (zh) 一种节能的冷却塔
CN101975454B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循环加热装置及其循环加热方法
CN215001827U (zh) 基于干熄焦亚临界超高温发电的热泵耦合余热供暖装置
CN212720954U (zh) 一种新型节能蒸汽空气散热器
CN208936741U (zh) 一种烘房的热水循环利用装置
CN109210607B (zh) 一种常压回路热管式太阳能供热装置
CN211695977U (zh) 一种锅炉排污冷却器
CN212620216U (zh) 一种新型冷却塔
CN210267485U (zh) 一种给排水暖通新型节能装置
CN111578359A (zh) 一种内置水气换热仓的储能水箱
CN205690492U (zh) 一种空气源热电热泵地暖装置
CN212806670U (zh) 带补充加热装置的立式蒸汽空气加热器
CN102679602B (zh) 表面处理车间废气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CN215295878U (zh) 冷却塔能源再生型水循环冷却装置
CN209960847U (zh) 一种隔热片快速冷却装置
CN209978672U (zh) 一种冷却塔后端辅助冷却装置
CN219776405U (zh) 一种冷却塔用热回收装置
CN213861346U (zh) 一种纸面印刷中的泵组节能供热装置
CN217635584U (zh) 一种热量回收装置
CN213334608U (zh) 太阳能热泵温室供热装置
CN217154592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及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17409345U (zh) 一种正压出炉系统
CN211346400U (zh) 一种高效蒸汽消白烟装置
CN209893832U (zh) 一种节能海鲜菇烘干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