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4977U - 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4977U
CN213064977U CN202022090529.0U CN202022090529U CN213064977U CN 213064977 U CN213064977 U CN 213064977U CN 202022090529 U CN202022090529 U CN 202022090529U CN 213064977 U CN213064977 U CN 213064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ead groove
rubber layer
layer
groove
fixing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905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朝玺
王磊
孔艳
董志
李叶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First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First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First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First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905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4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4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4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包括排水管、保温防潮层、阻燃层、橡胶层、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转轴和滑块,阻燃层的侧面和保温防潮层的侧面均设置有一个对接口,对接口的两端分别为半圆柱和柱槽,橡胶层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口,密封口包括设置在橡胶层侧面端部的两个密封槽,橡胶层的外侧面上与密封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轴向分布的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槽与滑块连接,橡胶层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槽位于第一连接槽和密封口之间,不同橡胶层的第二连接槽与第三连接槽通过连接条连接。本装置的装配难度较低、连接稳定性较高、密封效果好,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发地产产业在国内的蔓延,建筑设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窗口。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建筑中配套的排水管道是建筑给排水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目前,由于给排水管道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在用水输送时,管道表面极易结露,易导致污染损坏吊顶和地面装饰,且金属管道表面结露后易锈蚀,造成管道漏水。现有专利技术CN201921715890.9公开了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防结露结构,包括排水管、转轴和螺栓,所述排水管管道外侧设置有保温防潮层,所述保温防潮层外侧设置有橡胶层。该装置通过在固定条上方中部开设有滑槽,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把保温防潮层包裹在排水管外壁,再把橡胶层包裹在保温防潮层外侧,顺时针旋转螺栓,螺栓带动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向中部移动,从而对橡胶层进行夹紧,避免长时间使用,保温防潮层脱落,解决了保温防潮层脱落,导致防潮效果下降,造成金属管道锈蚀的问题,在保温防潮层与橡胶层下方左侧开设有限位齿,保温防潮层与橡胶层下方右侧开设有卡槽,根据限位齿与卡槽相互契合,便于保温防潮层可以连接紧密。不过,存在的问题包括,其一,该装置中橡胶层的对接口、保温防潮层的对接口处的密封效果还有待改善,而且在对接口处采用齿状结构会增加对接准确难度;其二,固定条采用凸出于橡胶层的结构,而且由于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需要抱合橡胶层,所以在橡胶层与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固定条的连接节点处会存在较大的间隙,增加第一固定夹与第二固定夹的连接不稳定性;其三,建筑排水管的长度较长,而橡胶层或保温防潮层如采用与排水管通长一致的结构的话,不仅生产制造难度较高,还会增加施工难度,所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建筑给排水管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连接稳定性较高、便于装配且密封性较好且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外侧依次设置有保温防潮层和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所述第一固定夹与第二固定夹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防潮层与橡胶层之间设置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侧面和保温防潮层的侧面均设置有一个对接口,所述对接口的一端设置有多个与排水管轴向平行的半圆柱,所述对接口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半圆柱配合的柱槽,所述橡胶层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口,所述密封口包括设置在橡胶层侧面端部的两个密封槽,所述两个密封槽分别位于橡胶层的外侧和内侧且互相抱合,所述橡胶层的外侧面上与密封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轴向分布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滑块连接,所述橡胶层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槽位于第一连接槽和密封口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外侧和第三连接槽的外侧均设置有限位片,所述第三连接槽中设置有连接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连接槽的长度等于连接条的长度,所述连接条连接两个互相独立的橡胶层的第三连接槽与第二连接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夹的内侧和第二固定夹的内侧均设置有海绵垫。
作为优选,所述阻燃层为加厚塑胶膜,所述加厚塑胶膜内侧和外侧分别与保温防潮层和橡胶层粘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保温防潮层采用对接口的设计可以提高其对接准确性,从而提高保温防潮层的密封性,防潮效果较好;橡胶层采用密封口的设计可以提高橡胶层的密封性;橡胶层上采用开槽设计来与滑块连接,有利于提高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抱合在橡胶层外侧的紧实度,连接稳定性较高;本装置中的橡胶层采用装配式结构,可以降低其本身的生产难度以及与排水管的装配难度。本装置还有较高的阻燃性能,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的截面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橡胶层的主视图;
以上各图中,1、排水管;2、保温防潮层;3、橡胶层;4、第一固定夹;5、第二固定夹;6、转轴;61、滑块;7、阻燃层;8、对接口;81、半圆柱;82、柱槽;9、密封口;91、密封槽;10、第一连接槽;11、第二连接槽;12、第三连接槽;13、限位片;14、连接条;15、海绵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包括排水管1,所述排水管1的外侧依次设置有保温防潮层2和橡胶层3,橡胶层3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夹4和第二固定夹5,第一固定夹4与第二固定夹5的一端通过转轴6铰接。其中,排水管1、第一固定夹4、第二固定夹5为现有成熟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是对保温防潮层2、橡胶层3以及橡胶层3与第一固定夹4和第二固定夹5的连接结构提出的改进,从而提高本装置的装配性能和连接可靠性,进而提高本装置的综合利用率。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防潮层2与橡胶层3之间设置有阻燃层7,阻燃层7的侧面和保温防潮层2的侧面均设置有一个对接口8,对接口8的一端设置有多个与排水管轴向平行的半圆柱81,对接口8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半圆柱配合的柱槽82,橡胶层3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口9,密封口9包括设置在橡胶层侧面端部的两个密封槽91,两个密封槽91分别位于橡胶层3的外侧和内侧且互相抱合,橡胶层3的外侧面上与密封口9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轴向分布的第一连接槽10,第一连接槽10与滑块61连接,橡胶层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槽11和第三连接槽12,第二连接槽11和第三连接槽12位于第一连接槽10和密封口9之间,第二连接槽11的外侧和第三连接槽12的外侧均设置有限位片13,第三连接槽12中设置有连接条14。其中,阻燃层7能够提高本装置的阻燃性能,有效保护保温防潮层2和排水管1;保温防潮层2的对接口和阻燃层7的对接口主要是在第一固定夹4和第二固定夹5抱合之后进行对接,以保证相应结构层的密封性,而且本装置特别采用了半圆柱81和柱槽82相配合的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相应结构层对接的准确性,不仅提高本装置的装配效率,还有利于保护相应结构层的端部质量。进一步地,橡胶层3采用两个内外抱合的密封槽91来构成其侧面端口的密封口9,有利于橡胶层3在第一固定夹4和第二固定夹5抱合之后的对接密封性;同时,橡胶层3通过第一连接槽10与滑块61配合来实现与第一固定夹4和第二固定夹5的连接,有效减小了橡胶层3、第一固定夹4和第二固定夹5之间的缝隙,从而提高了橡胶层3与第一固定夹4、第二固定夹5的紧密性,连接稳定性较高,保护能力较强。
为了提高橡胶层的装配性能,本实用新型将橡胶层3采用分段装配的结构,橡胶层的第二连接槽11与相邻橡胶层的第三连接槽12对接,通过连接条14实现对位,从而将橡胶层3且包括阻燃层7、保温防潮层2在内的结构层实现良好的对接,降低了橡胶层3本身的生产制造难度,装配效率大大提高。其中,限位片13可以对连接条进行限位,使其不会脱离出第二连接槽11或第三连接槽12,而且由于多个连接条14对橡胶层3的限位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橡胶层跑偏。
为了便于运输和装配,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三连接槽12的长度等于连接条14的长度,连接条14连接两个互相独立的橡胶层的第三连接槽12与第二连接槽11。在两个相邻橡胶层未装配之前可以使连接条隐蔽地安装在第三连接槽12中,对接过程中可以使相应的连接条14在重力作用下或认为抽动下进而相邻橡胶层的第二连接槽11,有效避免了连接条在运输过程中被折断,并且降低对多个橡胶层的装配难度。
为了提高第一固定夹4和第二固定夹5抱合紧密性,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固定夹4的内侧和第二固定夹5的内侧均设置有海绵垫15,利用海绵垫15来为第一固定夹4和第二固定夹5提供一定的弹性缓冲性能,从而缓解第一固定夹4和第二固定夹5与橡胶层3的硬挤压程度,而且连接可靠性较高。
为了提高阻燃层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燃层7为加厚塑胶膜,加厚塑胶膜内侧和外侧分别与保温防潮层和橡胶层粘结。加厚塑胶膜本身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而且生产制造难度低;重要的是,加厚塑胶膜能够较为容易地嵌套在橡胶层内壁,并且与保温防潮层和橡胶层建立较强性能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外侧依次设置有保温防潮层和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所述第一固定夹与第二固定夹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所述转轴的下方设置有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防潮层与橡胶层之间设置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侧面和保温防潮层的侧面均设置有一个对接口,所述对接口的一端设置有多个与排水管轴向平行的半圆柱,所述对接口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半圆柱配合的柱槽,所述橡胶层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口,所述密封口包括设置在橡胶层侧面端部的两个密封槽,所述两个密封槽分别位于橡胶层的外侧和内侧且互相抱合,所述橡胶层的外侧面上与密封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轴向分布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滑块连接,所述橡胶层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槽位于第一连接槽和密封口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外侧和第三连接槽的外侧均设置有限位片,所述第三连接槽中设置有连接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槽的长度等于连接条的长度,所述连接条连接两个互相独立的橡胶层的第三连接槽与第二连接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夹的内侧和第二固定夹的内侧均设置有海绵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为加厚塑胶膜,所述加厚塑胶膜内侧和外侧分别与保温防潮层和橡胶层粘结。
CN202022090529.0U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 Active CN213064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90529.0U CN213064977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90529.0U CN213064977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4977U true CN213064977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9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90529.0U Active CN213064977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4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34078A1 (zh) 高水密性门窗系统
CN213064977U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排水管路
CN2749970Y (zh) 密封胶条
CN207988842U (zh) 一种隔热断桥铝合金系统门窗中梃与中梃注胶连接结构
CN102953460B (zh) 一种用于半单元幕墙的密封装置
CN206917521U (zh) 一种建筑节能环保铝合金推拉窗结构
CN201843459U (zh) 一种木材与金属材料复合推拉门窗
CN213330697U (zh) 一种门窗的拼樘柱结构和门窗拼樘结构
CN211371263U (zh) 一种内部带有弹性伸缩结构的d型密封条
CN210600561U (zh) 内保湿共板法兰连接空调通风管道
CN219298484U (zh) 一种建筑外墙顶部的防水结构
CN207117147U (zh) 一种冷缩式电力电缆终端
CN207131257U (zh) 一种断桥复合铝门窗型材
CN207892093U (zh) 一种等压密封防水幕墙结构
CN215802512U (zh) 一种建筑幕墙防水保温装置
CN219196508U (zh) 一种屋面防水复合结构
CN220791076U (zh) 一种高气密性的推拉门窗勾企结构
CN203394317U (zh) 一种新型推拉密封结构
CN204084758U (zh) 一种防冷桥高强度净化空调处理结构
CN216789608U (zh) 一种耐磨型pe给水管
CN211341917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双层集装箱活动板房连接处防水结构
CN104975794B (zh) 一种两固两扇推拉门
CN210564240U (zh) 一种连接伸缩缝门窗型材
CN220644966U (zh) 一种具有防水防尘效果的保温板
CN218437603U (zh) 一种建筑预制外墙防水连接节点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