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1739U - 一种箱梁架设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箱梁架设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1739U
CN213061739U CN202022219920.6U CN202022219920U CN213061739U CN 213061739 U CN213061739 U CN 213061739U CN 202022219920 U CN202022219920 U CN 202022219920U CN 213061739 U CN213061739 U CN 213061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leg assembly
box girder
leg
girder e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199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超
张智莹
陈扬
胡旭东
李珍西
唐娅玲
马泰
贺水冰
王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cience &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199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1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1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1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梁架设设备,包括机臂、支腿总成、起重总成和走行组件,所述支腿总成包括前支腿组件和中支腿组件,所述前支腿组件和所述中支腿组件适于与所述机臂滑动连接,所述前支腿组件还适于与箱梁和/或桥墩连接;起重总成,其移动设置于所述机臂上,用于起吊箱梁;所述起重总成适于与所述中支腿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中支腿组件在所述机臂上移动;走行组件设置于所述中支腿组件的下端,所述走行组件适于通过所述中支腿组件驱动所述机臂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箱梁架设设备一次过孔到位,相对于现有多个支腿交替转换支撑位置,反推机臂纵移的方式过孔,其过孔效率更高,且安全性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箱梁架设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架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箱梁架设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架桥机包括机臂和若干个支腿,其通过多个支腿实现支撑以及过孔,就施工工序而言,大多数架桥机采用多个支腿交替转换支撑位置,反推机臂纵移的方式过孔,其支腿无锚固且在变跨梁过孔时需要二次纵移,过孔效率低且存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过孔效率和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箱梁架设设备,包括:
机臂,
支腿总成,其包括前支腿组件和中支腿组件,所述前支腿组件和所述中支腿组件适于与所述机臂滑动连接,所述前支腿组件还适于与箱梁和/或桥墩连接;
起重总成,其移动设置于所述机臂上,用于起吊箱梁;所述起重总成适于与所述中支腿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中支腿组件在所述机臂上移动;
走行组件,其设置于所述中支腿组件的下端,所述走行组件适于通过所述中支腿组件驱动所述机臂移动。
可选地,所述中支腿组件适于相对于所述机臂绕竖直方向轴线转动以调节所述中支腿组件在所述机臂宽度方向上的垂直距离。
可选地,所述中支腿组件包括第一下横梁,所述走行组件包括车架、车轮和动力装置,所述车架与所述第一下横梁活动连接,所述车轮安装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动力装置安装于所述车架上且与所述车轮驱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起重总成包括前起重小车和后起重小车,所述前起重小车和所述后起重小车移动式设置在所述机臂上,所述前起重小车和/或所述后起重小车适于与所述中支腿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中支腿组件在所述机臂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中支腿组件包括悬挂总成,所述悬挂总成上安装有油缸插销,所述前起重小车或所述后起重小车上安装有插销支座,所述油缸插销适于与所述插销支座插接。
可选地,所述支腿总成还包括辅助支腿组件和后支腿组件,沿着所述机臂的长度方向,所述辅助支腿组件、所述前支腿组件、所述中支腿组件和所述后支腿组件依次设置;所述辅助支腿组件、所述前支腿组件、所述中支腿组件和所述后支腿组件适于伸缩以调节自身的高度,所述前支腿组件和所述辅助支腿组件适于沿着所述机臂滑动,所述后支腿组件适于相对于所述机臂翻折。
可选地,所述辅助支腿组件包括第二下横梁和支撑顶,所述第二下横梁上设有至少三个安装位,两个所述支撑顶分别适于安装在两个安装位处。
可选地,所述后支腿组件包括第三下横梁,所述第三下横梁的两端适于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三下横梁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前支腿组件包括前支腿和锚固总成,所述锚固总成的一部分与所述前支腿滑动连接,所述锚固总成的另一部分适于与箱梁连接。
可选地,所述锚固总成包括滑套、转向杆和连接杆,所述滑套套设于前支腿上,所述转向杆一端与所述滑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适于插入箱梁的连接孔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箱梁架设设备需要进行过孔时,前支腿组件与箱梁和/或桥墩连接,起到稳定支撑机臂的作用;起重总成与所述中支腿组件连接以驱动中支腿组件在所述机臂上移动;移动到位后,固定机臂和中支腿组件,此时,走行组件通过中支腿组件驱动箱梁架设设备移动,从而实现箱梁架设设备一次过孔到位,相对于现有多个支腿交替转换支撑位置,反推机臂纵移的方式过孔,其过孔效率更高,且安全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支腿组件、机臂和前起重小车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走组件和中支腿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支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支腿组件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支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支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支腿组件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的过孔方法中步骤1对应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的过孔方法中步骤2对应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的过孔方法中步骤2对应的又一种实施方式;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的过孔方法中步骤2对应的再一种实施方式;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的过孔方法中步骤3对应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的过孔方法中步骤4对应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的过孔方法中步骤5对应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的过孔方法中步骤6对应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的过隧方法中步骤a对应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的过隧方法中步骤b对应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的过隧方法中步骤c对应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的过隧方法中步骤c对应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的过隧方法中步骤d对应的一种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机臂、2-前支腿组件、3-辅助支腿组件、4-中支腿组件、5-走行组件、 6-起重总成、7-后支腿组件、8-托架、9-运梁车;
21-吊挂总成、22-前支腿、23-锚固总成、24-第三伸缩油缸、31-第二下横梁、32-支撑顶、33-辅助支腿、34-第四伸缩油缸、35-位移伸缩油缸、41- 悬挂总成、42-第一上横梁、43-中支腿、44-第一下横梁、45-斜拉杆、46-第一驱动装置、51-车架、52-车轮、53-动力装置、61-前起重小车、62-后起重小车、63-插销支座、71-第三下横梁、72-第二伸缩油缸、73-后支腿、74-翻折油缸、91-后运梁车、92-前运梁车;
231-滑套、232-转向杆、233-连接杆、411-油缸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的“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箱梁架设设备,包括机臂1、支腿总成、起重总成6和走行组件5,所述支腿总成包括前支腿组件2和中支腿组件4,所述前支腿组件2和所述中支腿组件4适于与所述机臂1滑动连接,所述前支腿组件2还适于与箱梁和/或桥墩连接;所述起重总成6移动设置于所述机臂1上,用于起吊箱梁;所述起重总成6适于与所述中支腿组件4 连接以驱动所述中支腿组件4在所述机臂1上移动;所述走行组件5设置于所述中支腿组件4的下端,所述走行组件5适于通过所述中支腿组件4驱动所述机臂1移动。
采用本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后,在需要进行过孔时,前支腿组件2与箱梁和/或桥墩连接,起到稳定支撑机臂1的作用;起重总成6与所述中支腿组件4连接以驱动中支腿组件4在所述机臂1上移动;移动到位后,固定机臂1和中支腿组件4,此时,走行组件5通过中支腿组件4驱动箱梁架设设备移动,从而实现箱梁架设设备一次过孔到位,相对于现有多个支腿交替转换支撑位置,反推机臂1纵移的方式过孔,其过孔效率更高,且安全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机臂1采用单梁结构,其既可以采用整根的结构形式,也可以采用多节段拼装的结构形式,出于运输方便地考虑,优选为,机臂1采用多节段拼装的结构形式,相邻节段之间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由此,机臂1采用单梁结构,能够有效地缩短整机纵向上的距离,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狭窄的架设工况,满足单、双线架设的需求。同时,机臂1为箱梁结构,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各设有两块轨道板,在上下方向上,两块轨道板对称设置在同一端面上,且相邻两个端面上的轨道板对称设置,由此,轨道板的结构设计,机臂 1在上下方向上各形成一条导轨,便于机臂1与支腿总成以及起重总成6配合连接,实现几者在机臂1上的滑动。
可选地,所述中支腿组件4适于相对于所述机臂1绕竖直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中支腿组件4在所述机臂1宽度方向上的垂直距离。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中支腿组件4包括第一上横梁42、悬挂总成 41、中支腿43和第一下横梁44,悬挂总成41的上半部分吊挂在第一上横梁 42上,第一上横梁42可绕悬挂总成41转动,悬挂总成41的下半部分与机臂 1滑动连接,第一上横梁4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一个中支腿43连接,第一下横梁44设置在两个中支腿43之间并分别与两个中支腿43连接,走行组件 5设置在第一下横梁44的下端,由此,机臂1通过前支腿组件2等进行支撑后,在需要中支腿组件4进行旋转时,第一上横梁42绕着悬挂总成41进行转动,从而改变中支腿组件4在机臂1宽度方向上的垂直距离。
本实施例中,中支腿组件4在机臂1宽度方向上的垂直距离是指:在平行于机臂1宽度方向的竖直平面上,第一上横梁42在该竖直平面的投影长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支腿组件4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46,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6为油缸或者气缸,第一驱动装置46的固定端与上横梁连接,第一驱动装置46的伸缩端与悬挂总成41连接,第一上横梁42沿竖直方向设有贯穿的滑道,第一驱动装置46适于驱动悬挂总成41沿滑道纵向移动,从而用于调节第一上横梁42和机臂1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的架设工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支腿组件4还包括斜拉杆45,斜拉杆45一端与中支腿4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下横梁44连接,由此,在斜拉杆45的作用下,其能够增强中支腿43和第一下横梁44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在中支腿43或下横梁受到应力时,减小两者断裂情况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横梁42的两端设有用于安装中支腿43的第一安装位,第一上横梁42的下端还设有两个用于安装中支腿43的第二安装位,中支腿43安装于两个第一安装位时的间距大于中支腿43安装于两个第二安装位的间距。由此,当需要满足双线箱梁架设时,第一安装位安装中支腿43,并适配符合尺寸需求的第一下横梁44;当需要满足单线箱梁架设时,第二安装位安装中支腿43,并适配符合尺寸需求的第一下横梁44。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走行组件5包括车架51、车轮52和动力装置 53,所述车架51与所述下横梁活动连接,所述车轮52安装于所述车架51上,所述动力装置53安装于所述车架51上且与所述车轮52驱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走行组件5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图2所示,走行组件5设有两个,两个走行组件5对称设置在下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由此,在两个走行组件5的作用下,能够实现中支腿组件4的走行。
本实施例中,车架51整体呈U字型,车架51的中部形成凹槽结构,凹槽结构适于供第一下横梁44伸入,车架5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安装架,车轮52安装于安装架上,动力装置53安装于安装架上且与车轮52驱动连接,由此,降低了第一下横梁44与车架51连接位置的高度,便于行走组件在箱梁上稳定走行。
本实施例中,车架51与第一下横梁44通过十字铰结构连接,十字铰结构包括块本体,块本体上设有具有高度差的纵向通孔和横向通孔,第一下横梁 44设有下端开口的安置槽,块本体设有横向通孔的一部分位于安置槽中,且横向通孔与第一下横梁44通过销轴连接,块本体设有纵向通孔的另一部分伸出安置槽,且纵向通孔与车架51通过销轴连接。由此,在十字铰结构的作用下,能够实现走行组件5纵向和横向的偏摆,确保车轮52受力均匀,从而提高过孔效率和过孔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起重总成6包括前起重小车61和后起重小车62,所述前起重小车61和所述后起重小车62移动式设置在所述机臂1上,所述前起重小车61和/或所述后起重小车62适于与所述中支腿组件4连接以驱动所述中支腿组件4在所述机臂1上移动。
本实施例中,中支腿组件4在机臂1上的移动是通过起重总成6实现的,由于起重总成6包括前起重小车61和后起重小车62,故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前起重小车61与中支腿组件4连接以驱动中支腿组件4在机臂1上移动;或者,后起重小车62与中支腿组件4连接以驱动中支腿组件4在机臂1上移动;又或者,前起重小车61和后起重小车62均能与中支腿组件4连接以驱动中支腿组件4在机臂1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中支腿组件4包括悬挂总成41,所述悬挂总成41上安装有油缸插销411,所述前起重小车61或后起重小车62上安装有插销支座63,所述油缸插销411适于与所述插销支座63插接。
本实施例中,前起重小车61和后起重小车62均吊挂在机臂1的下端,机臂1吊挂在中支腿组件4的悬挂总成41的下端,由此,中支腿组件4的结构能够避免干涉前起重小车61和后起重小车62在机臂1上滑动,当前起重小车61和/或后起重小车62运行到中支腿组件4的悬挂总成41的正下方时,油缸插销411和插销支座63上下对准,油缸插销411工作以伸进插销支座 63,当前起重小车61和/或后起重小车62继续沿机臂1运动时,其会带动中支腿组件4一起沿机臂1运动,从而改变中支腿43总成在机臂1上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支腿总成还包括辅助支腿组件3和后支腿组件7,沿着所述机臂1的长度方向,所述辅助支腿组件3、所述前支腿组件2、所述中支腿组件4和所述后支腿组件7依次设置;所述辅助支腿组件3、所述前支腿组件 2、所述中支腿组件4和所述后支腿组件7适于伸缩以调节自身的高度,所述前支腿组件2和所述辅助支腿组件3适于沿着所述机臂1滑动,所述后支腿组件7适于相对于所述机臂1翻折。
本实施例中,中支腿43通过第一伸缩油缸实现上下伸缩,并通过插销进行锁定。如图4(a)所示,后支腿73包括套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通过第二伸缩油缸73实现上下伸缩,并通过插销进行锁定,同时,如图4(b)所示,后支腿与机臂1铰接,并通过翻折油缸74实现翻折。如图6(a)和6(b)所示,前支腿组件2通过吊挂总成21与机臂1滑动连接,前支腿22同样包括套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通过第三伸缩油缸24实现上下伸缩,并通过插销进行锁定。如图7(b)所示,辅助支腿组件3包括位移伸缩油缸35,实现辅助支腿组件在机臂上的滑动,如图7(a)所示,辅助支腿33也同样包括套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通过第四伸缩油缸34实现上下伸缩,并通过插销进行锁定。
本实施例中,前支腿组件2、辅助支腿组件3和中支腿组件4在机臂1上滑动到位后,通过插销总成与机臂1固定连接;当需要进行滑动时,解除对应的插销总成即可。由此,便于三者与机臂1间的牢固性,便于施工安全。
可选地,所述辅助支腿组件3包括第二下横梁31和支撑顶32,所述第二下横梁31上设有至少三个安装位,两个所述支撑顶32分别适于安装在两个安装位处。
本实施例中,支撑顶32为支撑油缸,其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或者插接在安装位处。如图7、8所示,在第二下横梁31的长度方向上,安装位设有四个,外侧的两个安装位构成第一安装位,用于在双线箱梁架设时支撑箱梁,内侧的两个安装位构成第二安装位,用于在单线箱梁架设时支撑箱梁。其中,图 7(a)和图7(b)为架设双线箱梁时支撑顶32在第二下横梁31处的支撑位置;图8为架设单线箱梁时支撑顶32在第二下横梁31处的支撑位置。由此,支撑顶32位置的改变,能够实现满足单、双线架设的需求,确保施工安全。
可选地,所述后支腿组件7包括第三下横梁71,所述第三下横梁71的两端适于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三下横梁71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第三下横梁71包括固定段和伸缩段,固定段的两端设有槽结构,槽结构中设有油缸,伸缩段的一端伸进槽结构中并与油缸的推杆连接,由此,油缸工作,能够实现伸缩段伸出和缩回槽结构中,由此,实现第三下横梁71伸长和缩短。即如图4(a)所示,当第三下横梁71伸长时,用于支撑双线箱梁;如图5所示当第三下横梁71缩短时,用于支撑单线箱梁。
可选地,所述前支腿组件2包括前支腿22和锚固总成23,所述锚固总成 23的一部分与所述前支腿22滑动连接,所述锚固总成23的另一部分适于与箱梁连接。
本实施例中,锚固总成23包括滑套231、转向杆232和连接杆233,滑套231套设于前支腿22上,并适于通过销轴固定在前支腿22上,转向杆232 一端与滑套231铰接,转向杆232的另一端与连接杆233铰接,连接杆233的下端适于插入箱梁的连接孔中。由此,在过孔操作时,前支腿组件2需要与箱梁固定以支撑机臂1移动,此时,首先解除滑套231与前支腿22之间的锚固,随后向下滑动滑套231从而带动连接杆233下移,直至连接杆233能够插入箱梁的连接孔中,最后调整滑套231和前支腿22的位置,通过插销将前支腿 22和滑套231固定在一起。
箱梁架设设备在使用时,通常与运梁车9组成运架设备,运梁车9的形式有多种,其既可以为单体运梁车,通过两个驮运台车实现箱梁位置的调整,便于前起重小车61和后起重小车62起吊箱梁;其也可以为分体式运梁车,当运梁车9为分体式运梁车时,其包括前运梁车92和后运梁车91,其中,前运梁车92和后运梁车91中的一个具有自带动力的轮组,能够自主行走;同时,前运梁车92和后运梁车91上各设有一个驮运台车,由此,实现箱梁位置的调整,便于前起重小车61和后起重小车62起吊箱梁。
本实施例中,采用单体运梁车时,运梁车9运行到箱梁架设设备的下方,运梁车9可以通过前起重小车61和设置在运梁车9上的驮梁台车同步运梁前行,使箱梁后吊点的位置更靠近中支腿组件4。采用分体式运梁车,成本较单体运梁车降低不少,但由于前运梁车92和后运梁车91并拢之后,箱梁后吊点的位置距离中支腿组件4较远,故后起重小车62取梁之前需要后支腿组件 7踩在运梁车9上,避免架桥机因稳定性不足,有向后倾覆的可能。
本实施例中,运梁车9的车体具有窄式和宽式两种轮组安装位,以分别适应单、双线箱梁的架设工况。同时,本实施例中,机臂1采用单梁的结构形式。辅助支腿组件3、中支腿组件4和后支腿组件7均通过各自的变形能够满足单、双线箱梁的架设需求,即,辅助支腿组件3的第二下横梁31通过两个支撑顶32的位置改变满足单、双线箱梁的架设;中支腿组件4通过两个中支腿43的位置改变以及更换合适的第一下横梁44满足单、双线箱梁的架设,后支腿组件7的第三下横梁71通过伸缩满足单、双线箱梁的架设。由此,本实施例的箱梁架设设备和运梁车9配套组成的运架设备一机两用,解决250 公里时速客运双线和单线箱梁架设问题,尤其是在西南地区山岭地段满足通过双线隧道及出隧道口架梁的要求。
箱梁架设设备在架设箱梁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移动至架设位置,运梁车9运输箱梁进入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的下方;
步骤2、运梁车9调整箱梁的位置直至箱梁位于前起重小车61的取梁位置;前起重小车61取梁后,前起重小车61和运梁车9共同调整箱梁的位置直至箱梁位于后起重小车62的取梁位置;
步骤3、后支腿组件7支撑在运梁车9上,后起重小车62取梁后,前起重小车61和后起重小车62吊运箱梁至落梁位置并落梁,完成一孔箱梁的架设。
箱梁架设设备在过孔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如图9所示,所述箱梁架设设备架设一孔箱梁后,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的前支腿组件2与箱梁和/或桥墩固定,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的后支腿组件 7支撑在箱梁上;
步骤2、如图10-12所示,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的中支腿组件4腾空,所述中支腿组件4与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的起重总成6连接,所述起重总成6驱动所述中支腿组件4在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的机臂1上朝向所述后支腿组件7移动直至支撑位置,所述中支腿组件4支撑在箱梁上,所述后支腿组件7腾空;
步骤3、如图13所示,所述中支腿组件4驱动整机移动至过孔位置,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的辅助支腿组件3支撑在桥墩上,所述后支腿组件7支撑在箱梁上;
步骤4、如图14所示,所述中支腿组件4腾空,所述中支腿组件4与所述起重总成6连接,所述起重总成6驱动所述中支腿组件4在所述机臂1上朝向所述前支腿组件2移动直至支撑位置,所述中支腿组件4支撑在箱梁上;
步骤5、如图15所示,所述前支腿组件2与箱梁和/或桥墩解除固定,所述前支腿组件2在所述机臂1上朝向所述辅助支腿组件3移动直至支撑位置,所述前支腿组件2支撑在桥墩上;
步骤6、如图16所示,所述后支腿组件7翻折收拢,所述箱梁架设设备进行下一孔箱梁架设。
箱梁架设设备在过隧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如图17所示,运梁车9安装托架8后驶入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的下方,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的后支腿组件7翻折支撑在箱梁上;
步骤b、如图18所示,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的前支腿组件2和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的辅助支腿组件3在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的机臂1上移动至指定位置;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的中支腿组件4腾空,所述中支腿组件4与所述箱梁架设设备的起重总成6连接,所述起重总成6驱动所述中支腿组件4在所述机臂 1上朝向所述前支腿组件2移动直至指定位置;
步骤c、如图19、20所示,所述运梁车9移动至驮运位置,所述中支腿组件4和所述后支腿组件7交替下降至驮运高度,所述机臂1支撑在所述托架8上;
步骤d、如图21所示,所述中支腿组件4旋转至过隧位置,所述辅助支腿组件3、所述前支腿组件2和所述后支腿组件7腾空,所述运梁车9驱动所述箱梁架设设备通过隧道。
当运梁车9为分体式运梁车9时,在步骤1中,前运梁车92先驶入前支腿组件2和后支腿组件7之间,由此,避免后支腿73支撑箱梁后,前运梁车 92无法驶入,影响后续操作。在步骤S3中,前起重小车61后退吊运前运梁车92前行至转换支撑位置,整机由中支腿组件4和后支腿组件7支撑交替降低,直至机臂1支撑在前运梁车92的托架8上,后支腿组件7翻折收拢,后运梁车91驶入前支腿组件2和后支腿组件7之间,后支腿组件7再次翻折支撑,后运梁车91先推送前运梁车92至前驮运位置,再后退运行至后驮运位置,最后中支腿43和后支腿73交替下降至过隧道驮运高度,整机支撑在前运梁车92和后运梁车91的托架8上。
在步骤d中,中支腿组件4旋转至过隧位置是指,中支腿组件4的第一上横梁42绕着悬挂总成41旋转,第一上横梁42带动中支腿43以及第一下横梁44相对于机臂1绕竖直方向轴线转动,直至两个中支腿43能够顺利穿过隧道。
箱梁架设设备配合分体式运梁车9在出隧道架设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前运梁车92行驶出隧道,中支腿43旋转回中;
步骤2、前运梁车92后退,定位中支腿组件4在箱梁上的支撑位置,前支腿组件2和辅助支腿组件3回退至桥墩上方;
步骤3、中支腿组件4和后支腿组件7支撑交替顶升,前运梁车92行驶至支撑转换位置并支撑,托架8自顶升至高位,后支腿组件7翻折收拢;
步骤4、后运梁车91后退至后支腿组件7的下方,后支腿组件7向下翻折支撑并固定在运梁车9上,前起重小车61与中支腿组件4锁定;
步骤5、后运梁车91驱动整机过孔,前起重小车61带动中支腿43同步后退;
步骤6、辅助支腿组件3、中支腿组件4支撑在箱梁上,前支腿组件2自走行到前方桥墩上;
步骤7、中支腿组件4和前支腿组件2交替顶升至架梁高度。后支腿73 翻折收拢,运梁车9退出。准备架梁。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箱梁架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臂(1),
支腿总成,其包括前支腿组件(2)和中支腿组件(4),所述前支腿组件(2)和所述中支腿组件(4)适于与所述机臂(1)滑动连接,所述前支腿组件(2)还适于与箱梁和/或桥墩连接;
起重总成(6),其移动设置于所述机臂(1)上,用于起吊箱梁;所述起重总成(6)适于与所述中支腿组件(4)连接以驱动所述中支腿组件(4)在所述机臂(1)上移动;
走行组件(5),其设置于所述中支腿组件(4)的下端,所述走行组件(5)适于通过所述中支腿组件(4)驱动所述机臂(1)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架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腿组件(4)适于相对于所述机臂(1)绕竖直方向轴线转动以调节所述中支腿组件(4)在所述机臂(1)宽度方向上的垂直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架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腿组件(4)包括第一下横梁(44),所述走行组件(5)包括车架(51)、车轮(52)和动力装置(53),所述车架(51)与所述第一下横梁(44)活动连接,所述车轮(52)安装于所述车架(51)上,所述动力装置(53)安装于所述车架(51)上且与所述车轮(52)驱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架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总成(6)包括前起重小车(61)和后起重小车(62),所述前起重小车(61)和所述后起重小车(62)移动式设置在所述机臂(1)上,所述前起重小车(61)和/或所述后起重小车(62)适于与所述中支腿组件(4)连接以驱动所述中支腿组件(4)在所述机臂(1)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梁架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腿组件(4)包括悬挂总成(41),所述悬挂总成(41)上安装有油缸插销(411),所述前起重小车(61)或所述后起重小车(62)上安装有插销支座(63),所述油缸插销(411)适于与所述插销支座(63)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箱梁架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总成还包括辅助支腿组件(3)和后支腿组件(7),沿着所述机臂(1)的长度方向,所述辅助支腿组件(3)、所述前支腿组件(2)、所述中支腿组件(4)和所述后支腿组件(7)依次设置;所述辅助支腿组件(3)、所述前支腿组件(2)、所述中支腿组件(4)和所述后支腿组件(7)适于伸缩以调节自身的高度,所述前支腿组件(2)和所述辅助支腿组件(3)适于沿着所述机臂(1)滑动,所述后支腿组件(7)适于相对于所述机臂(1)翻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梁架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腿组件(3)包括第二下横梁(31)和支撑顶(32),所述第二下横梁(31)上设有至少三个安装位,两个所述支撑顶(32)分别适于安装在两个安装位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梁架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腿组件(7)包括第三下横梁(71),所述第三下横梁(71)的两端适于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三下横梁(71)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梁架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组件(2)包括前支腿(22)和锚固总成(23),所述锚固总成(23)的一部分与所述前支腿(22)滑动连接,所述锚固总成(23)的另一部分适于与箱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箱梁架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总成(23)包括滑套(231)、转向杆(232)和连接杆(233),所述滑套(231)套设于前支腿(22)上,所述转向杆(232)一端与所述滑套(23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33)铰接,所述连接杆(233)的下端适于插入箱梁的连接孔中。
CN202022219920.6U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箱梁架设设备 Active CN213061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9920.6U CN213061739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箱梁架设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9920.6U CN213061739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箱梁架设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1739U true CN213061739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61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19920.6U Active CN213061739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箱梁架设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1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2885B (zh) 隧道内大吨位架梁运架系统及其架梁变跨工序
CN204551283U (zh) 隧道内大吨位架梁运架系统
WO2023168902A1 (zh) 一种双模式架桥机及变跨架梁方法
CN108149589B (zh) 大跨度过隧箱梁架桥机
CN112064515A (zh) 一种箱梁架设设备、过孔方法及过隧方法
CN105292151A (zh) 一种移变列车
CN213061739U (zh) 一种箱梁架设设备
CN210368663U (zh) 一种宽体双幅架桥机
CN111675112A (zh) 一种高度可调式桥墩吊装机、施工方法及过天桥方法
CN215979426U (zh) 一种可伸缩和旋转的支护平台
CN106087763B (zh) 一种过隧型双主梁轮胎式铁路t梁架桥机及架桥方法
CN216198153U (zh) 一种臂架装置及含此臂架装置的养护台车
CN111926706A (zh) 一种预制桥墩架设装置、架设方法及过障碍物方法
CN203878478U (zh) 一种单臂箱梁架桥机
CN110273378B (zh) 导梁机高、低位工位切换的方法
CN203890888U (zh) 一种单臂箱梁架桥机的吊梁行车
CN110273370B (zh) 将导梁机安装于架梁工位的方法
CN110273364B (zh) 在架梁工位上架梁的方法
CN107881921B (zh) 一种躲藏式运梁车
CN111332831A (zh) 一种机械化货桥及其架设方法
CN212656122U (zh) 一种预制桥墩架设装置
CN110578543A (zh) 一种悬轨翼式支护平台
CN103924523A (zh) 一种单臂箱梁架桥机
CN216277928U (zh) 隧道钢内衬安装系统
CN203890889U (zh) 一种单臂箱梁架桥机的支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1

Address after: 430077 No. 45, Xudong stree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SCIENCE & INDUSTR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5, Xudong street,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62

Patentee befor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