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56289U - 复合材料板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材料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56289U
CN213056289U CN202020292255.0U CN202020292255U CN213056289U CN 213056289 U CN213056289 U CN 213056289U CN 202020292255 U CN202020292255 U CN 202020292255U CN 213056289 U CN213056289 U CN 213056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rotrusion
oxide layer
substrate
bo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22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十
王晓民
朱秀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2922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56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56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562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板,包括:基板和氧化层。氧化层连接在基板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基板与氧化层相对的表面设有结合面,结合面具有第一倒钩部,第一倒钩部用于增强结合面与氧化层的结合力。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板,氧化层通过第一倒钩部与基板紧密结合,第一倒钩部可很大程度增大氧化层和基板之间的结合程度,从而有效提高复合材料板的强度,防止开裂现象的发生。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板各层结构之间能够紧密结合,增大该复合材料板的韧度,提高其使用年限。

Description

复合材料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复合材料板多采用加热加压的形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粘结在一起,材质多选用橡胶、彩钢等。这样的复合材料存在连接不够稳固的缺点,为了使两种材料的连接更加稳固,多采用焊接等方式,就导致程序比较复杂,成本高,也就局限在了只适合中小型制品。而且像彩钢等,由于自身自重,再加上加热加压等过程,长时间的使用会出现开裂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复合材料粘合度不够、易脱落的问题,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板。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氧化层,氧化层连接在基板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基板与氧化层相对的表面设有结合面,结合面具有第一倒钩部,第一倒钩部用于增强结合面与氧化层的结合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面包括形成在基板的表面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横截面呈倒梯形,第一凸起的侧壁形成第一倒钩部,氧化层通过第一凸起与基板紧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面包括形成在基板的表面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横截面呈倒T形,第二凸起的侧壁形成第一倒钩部,氧化层通过第二凸起与基板紧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氧化层为利用微弧氧化技术或者阳极氧化技术形成在基板的结合面上的膜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复合材料板还包括防护层,防护层连接在氧化层的远离基板的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氧化层与防护层相对的表面形成有连接面,连接面具有第二倒钩部,第二倒钩部用于增强连接面与防护层的结合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面包括形成在氧化层的表面的第三凸起,第三凸起的横截面呈倒梯形,第三凸起的侧壁形成第二倒钩部,防护层通过第三凸起与氧化层紧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护层为二氧化硅膜层或者二氧化钛膜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复合材料板还包括保护膜层,保护膜层连接在防护层的远离氧化层的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膜层包括PE膜和粘结胶层,PE膜通过粘结胶层连接在防护层的表面。
上述复合材料板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板,包括基板、氧化层和防护层,基板与氧化层之间设置结合面,结合面具有第一倒钩部,第一倒钩部可很大程度增大氧化层和基板之间的结合程度,从而有效提高复合材料板的强度,防止开裂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地,复合材料板还包括防护层,防护层设置于远离基板的氧化层的表面,氧化层上设置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上具有第二倒钩部,第二倒钩部可很大程度的增大氧化层和防护层之间的结合程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整个复合材料板的韧度和膜层之间结合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材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材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基板;
110-结合面;
111-第一凸起;112-第二凸起;
101-第一倒钩部;
200-氧化层;
210-连接面;
211-第三凸起;
201-第二倒钩部;
300-防护层;
400-保护膜层;
410-PE膜;
420-粘结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板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复合材料板,包括基板100和氧化层200,氧化层200连接在基板100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基板100与氧化层200相对的表面设有结合面110,结合面110具有第一倒钩部101,第一倒钩部101用于增强结合面110与氧化层200的结合力。
其中基板100可以为金属材质。氧化层200连接在基板100的至少一侧表面上,是指如图1所示,氧化层200可连接在基板10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也可以如图2所示,氧化层200可连接在基板100两侧的表面上,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设置方式。基板100与氧化层200相对的表面设有结合面110,结合面110具有第一倒钩部10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倒钩部101呈倒钩的形状,或者与倒钩相类似的形状,氧化层200可以嵌入到第一倒钩部101的空隙,因此除了增加氧化层200与基板100之间的粘合力之外,还增加了一个第一倒钩部101的特殊形状带来的阻力,使得氧化层200与基板100之间结合的更加牢固。
参见图1所示,在基板100的表面设置的结合面110具有第一凸起111和/或第二凸起112。第一凸起111的横截面可呈倒梯形,第二凸起112的横截面可呈倒T形,第一凸起111和第二凸起112的侧壁分别形成第一倒钩部101,氧化层200通过第一凸起111和第二凸起112与基板100紧密连接。
其第一凸起111和第二凸起112在基板100上的设置数量不受限制。另第一凸起111的横截面呈现的倒梯形可以为倒直角梯形,也可以为倒等腰梯形等其他梯形。第二凸起112的横截面呈现的倒T形可以是针对该第二凸起112任何方向的横截面,只要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并形成第一倒钩部101即可。通过在基板100上设置第一凸起111和/或第二凸起112以形成第一倒钩部101,在功能上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氧化层200和基板100结合力。
氧化层200形成的方式可以为多种,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基板100的结合面110上形成氧化层20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阳极氧化技术在基板100的结合面110上形成氧化层200。相比于传统的氧化技术,具有工艺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可适用于工业生产等优点。
参见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复合材料板还包括防护层300,防护层300连接在氧化层200的远离基板100的表面上。可以理解,氧化层200通常情况下具有两表面,其中一表面与基板100连接,另一表面,即氧化层200的远离基板100的表面,与防护层300连接。防护层300的设置可增强复合材料板的耐火、耐腐蚀等功能。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氧化层200在与防护层300相对的表面形成有连接面210,连接面210具有第二倒钩部201,第二倒钩部201用于增强连接面210与防护层300的结合力。容易理解,第二倒钩部201的形状为倒钩状或似倒钩状,在形成过程中,防护层300会嵌入到第二倒钩部201的空隙中,增加氧化层200与防护层300的接触表面积,且第二倒钩部201的结构形状使得防护层300在与氧化层200脱离会受到一个阻力,进而增大了该复合材料板的韧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连接面210包括形成在氧化层200的表面的第三凸起211,第三凸起211的横截面呈倒梯形,第三凸起211的侧壁形成第二倒钩部201,防护层300通过第三凸起211与氧化层200紧密连接。
在氧化层200的表面的第三凸起211,是指氧化层200在远离基板100的一面具有的凸起结构。第三凸起211的横截面呈倒梯形指第三凸起211的其中一个横截面呈倒梯形,且第三凸起211在氧化层200上设置的数量不受限制。另第三凸起211的横截面呈现的倒梯形可以为倒直角梯形,也可以为倒等腰梯形等其他梯形,或者第三凸起211的横截面也可呈倒T形。在氧化层200的表面设置第三凸起211的构造,使得防护层300与氧化层200之间不易脱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该复合材料板的各结构层之间的结合力。
防护层300的材质选择方式可为多种,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层300可选用为二氧化硅膜层。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护层300可选用为二氧化钛膜层。防护层300可以是利用微弧氧化技术或者阳极氧化技术在氧化层200的连接面210上形成。
如图1所示,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复合材料板还包括保护膜层400,保护膜层400连接在防护层300的远离氧化层200的表面上。保护膜层400的颜色可以为透明,也可以设置为有色膜层。在防护层300外设置保护膜层400,可有效的提高复合材料板的防尘防滑的功能。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保护膜层400包括PE膜410和粘结胶层420,PE膜410通过粘结胶层420连接在防护层300的表面。PE膜410较其他保护膜更能使保护的材料或产品保持原有的光泽,还具有防腐蚀、耐滑等功能。粘结胶层420位于PE膜410和防护层300之间,其粘结胶层420与PE膜410之间的粘合力要大于粘结胶层410与防护层300之间的粘合力,为此可防止在去掉保护膜层400时出现粘结胶层420在复合材料板残留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氧化层,所述氧化层连接在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侧表面上,所述基板与所述氧化层相对的表面设有结合面,所述结合面具有第一倒钩部,所述第一倒钩部用于增强所述结合面与所述氧化层的结合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面包括形成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横截面呈倒梯形,所述第一凸起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倒钩部,所述氧化层通过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基板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面包括形成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横截面呈倒T形,所述第二凸起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倒钩部,所述氧化层通过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基板紧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层为利用微弧氧化技术或者阳极氧化技术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结合面上的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连接在所述氧化层的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层与所述防护层相对的表面形成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具有第二倒钩部,所述第二倒钩部用于增强所述连接面与所述防护层的结合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包括形成在所述氧化层的表面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的横截面呈倒梯形,所述第三凸起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二倒钩部,所述防护层通过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氧化层紧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为二氧化硅膜层或者二氧化钛膜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膜层,所述保护膜层连接在所述防护层的远离所述氧化层的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层包括PE膜和粘结胶层,所述PE膜通过所述粘结胶层连接在所述防护层的表面。
CN202020292255.0U 2020-03-11 2020-03-11 复合材料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56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2255.0U CN213056289U (zh) 2020-03-11 2020-03-11 复合材料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2255.0U CN213056289U (zh) 2020-03-11 2020-03-11 复合材料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56289U true CN213056289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1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225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56289U (zh) 2020-03-11 2020-03-11 复合材料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562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4428A (zh) * 2022-09-28 2022-12-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碳纤维复合材料外壳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4428A (zh) * 2022-09-28 2022-12-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碳纤维复合材料外壳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56289U (zh) 复合材料板
CN105419671A (zh) 一种胶带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361233A (zh) 复合材料板
CN211399016U (zh) 一种具有超厚聚烯烃防腐涂层的钢管
WO2003001136A1 (fr) Plaque de refroidissement et son procede de production
CN202466350U (zh) 防滑橡胶石英板
CN205075426U (zh) 耐高温不锈钢带
CN210013360U (zh) 一种新型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0390376U (zh) 金属耐候板或耐候瓦
CN203684573U (zh) 铝塑板
CN211074962U (zh) 一种能够准确标记的镭射膜
CN210597850U (zh) 环保型混凝土结构
CN213952790U (zh) 一种应用于墙角的拼接瓷砖
CN215324432U (zh) 一种易于热封合的cpp膜
CN205439916U (zh) 汽车塑料尾门连接结构
CN217125711U (zh) 一种加强型防破损钢板
CN207347476U (zh) 一种透明或彩色双面易拉胶带
CN108360898A (zh) 一种超高不锈钢抗载荷水箱
CN214937193U (zh) 一种高强度耐磨装饰膜
JP2002097774A (ja) タイルユニット
CN206971628U (zh) 阳极氧化铝塑板
CN202836322U (zh) 一种新型散热接插头
CN210026559U (zh) 一种高强度防伪烫金膜
CN217680057U (zh) 一种便于堆叠搬运的彩石金属瓦
CN211037662U (zh) 一种具有防解体功能的彩色复合橡胶地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