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44755U - 熊蜂饲喂系统 - Google Patents

熊蜂饲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44755U
CN213044755U CN202021572679.9U CN202021572679U CN213044755U CN 213044755 U CN213044755 U CN 213044755U CN 202021572679 U CN202021572679 U CN 202021572679U CN 213044755 U CN213044755 U CN 213044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er
bumblebee
beehive
feeding system
nutrient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726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凯
牛庆生
王志
杜亚丽
刘玉玲
王振伟
牛犇
姚真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iculture Science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jilin Honeybee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Supervise Station Jilin Honeybee Heredity Resource Gene Protec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Apiculture Science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jilin Honeybee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Supervise Station Jilin Honeybee Heredity Resource Gene Protec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iculture Science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jilin Honeybee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Supervise Station Jilin Honeybee Heredity Resource Gene Protec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Apiculture Science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jilin Honeybee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Supervise Station Jilin Honeybee Heredity Resource Gene Protec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0215726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44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44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44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熊蜂饲喂系统,涉及熊蜂工厂化繁育技术领域。熊蜂饲喂系统的饲喂器具有用于容纳营养液的空腔,饲喂器上开设的取食口连通饲喂器的空腔和外部,饲喂器的取食口被蜂箱罩设在蜂箱内。取食口处设置有取食芯,取食芯能够通过毛细力将饲喂器内的营养液引出以供蜂箱内的熊蜂食用。通过本申请的熊蜂饲喂系统,可以用饲喂器营养液,通过取食芯引出供熊蜂食用。通过这种方式防止营养液受污染、挥发等,延长保存时间,可供熊蜂长时间食用。这样一来可以存储足量的营养液,从而减少打开蜂箱、添加营养液的频率,从而减少了熊蜂的应激反应,令蜂王可以更好地繁育,提高成群率。

Description

熊蜂饲喂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熊蜂工厂化繁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熊蜂饲喂系统。
背景技术
熊蜂个体大、寿命长、吻长、采集力强、对低温、低光密度适应能力强,阴雨天照常出巢采集而且不会撞棚,对蓝莓、番茄等作物授粉具有很好的效果。利用熊蜂为设施农作物授粉可提高作物产量8-45%以上,显著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座果率,减少畸形果率,解决化学授粉所带来的激素污染问题,成为目前温室蔬菜授粉的理想昆虫,熊蜂授粉也成为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措施。
当前相关技术中,熊蜂繁育依然多采用人工单群饲喂的方式进行,饲喂效率低,而且由于人工操作易引发蜂群应激,导致成群率不高,熊蜂的繁育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熊蜂饲喂系统,其用于繁育熊蜂时,熊蜂成群率高,具有较好的繁育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熊蜂饲喂系统,包括饲喂器和蜂箱,饲喂器具有用于容纳营养液的空腔,饲喂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取食口,取食口连通饲喂器的空腔和外部,饲喂器的取食口被蜂箱罩设在蜂箱内,取食口处设置有取食芯,取食芯的一端从取食口伸入至饲喂器内,另一端延伸至饲喂器外,取食芯能够通过毛细力将饲喂器内的营养液引出以供蜂箱内的熊蜂食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承载架,承载架包括多个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支撑结构,每个支撑结构上均设置有饲喂器和蜂箱。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承载架底部设置有万向滚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和可拆卸的盖板,支撑件用于支撑饲喂器,盖板覆盖在饲喂器上,盖板上设置有通孔,以露出饲喂器的取食口并供取食芯穿过,蜂箱设置在盖板上,并将取食口和取食芯罩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件具有槽体,饲喂器设置于槽体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饲喂器采用透明或半透明材质,支撑件的槽体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视窗,用于观察饲喂器内的营养液剩余情况。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取食芯伸出于饲喂器的一端与蜂箱相连。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蜂箱上开设有第二视窗。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饲喂器设置有多个取食口,每个取食口分别被一个蜂箱罩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饲喂器上还设置有用于添加营养液的加料口,加料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加料口的封盖。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的熊蜂饲喂系统的饲喂器具有用于容纳营养液的空腔,饲喂器上开设的取食口连通饲喂器的空腔和外部,饲喂器的取食口被蜂箱罩设在蜂箱内。取食口处设置有取食芯,取食芯的一端从取食口伸入至饲喂器内,另一端延伸至饲喂器外,取食芯能够通过毛细力将饲喂器内的营养液引出以供蜂箱内的熊蜂食用。通过本申请的熊蜂饲喂系统,可以用饲喂器营养液,通过取食芯引出供熊蜂食用。通过这种方式防止营养液受污染、挥发等,延长保存时间,可供熊蜂长时间食用。这样一来可以存储足量的营养液,从而减少打开蜂箱、添加营养液的频率,从而减少了熊蜂的应激反应,令蜂王可以更好地繁育,提高成群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熊蜂饲喂系统的第一视角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熊蜂饲喂系统的第二视角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蜂箱和饲喂器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饲喂器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饲喂器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标:010-熊蜂饲喂系统;100-承载架;110-支撑结构;112-支撑件;114-盖板;116-第一视窗;120-万向滚轮;200-饲喂器;210-取食口;220-取食芯;230-加料口;300-蜂箱。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熊蜂为农作物授粉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8-45%以上,显著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座果率,减少畸形果率,解决化学授粉所带来的激素污染问题。熊蜂成为目前温室蔬菜授粉理想昆虫,熊蜂授粉也成为世界公认的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措施。
熊蜂工厂化繁育是应用熊蜂为作物授粉的前提和重要保障。一般情况下,刚从低温储藏室取出的熊蜂为单独的蜂王,不能直接用于作物授粉,必须经历产卵-成群-繁殖一系列繁育后繁育出一个80-100只个体蜂群之后才能用于授粉,其中成群是一个影响后期授粉群体大小的关键环节。但是,常规的饲喂方式靠人工的打开每一个蜂箱进行单独饲喂,由于熊蜂属于半驯化昆虫,每次打开蜂箱盖子对于蜂群都是一种应激反应,对蜂王产卵和成群均具有较大影响。因此,现有技术中熊蜂的成群率不高,这也直接增加了授粉熊蜂的生产成本。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熊蜂成群率不高的问题,提高熊蜂繁育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熊蜂饲喂系统,适用于熊蜂工厂化繁育流程中蜂王滞育复苏后至成群阶段液体饲料的饲喂。主要通过减少开箱添加营养液的频次,来减少熊蜂的应激反应,从而提高成群率。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熊蜂饲喂系统010的第一视角视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熊蜂饲喂系统010的第二视角视图;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蜂箱300和饲喂器200的配合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熊蜂饲喂系统010,其包括承载架100以及设置于承载架100的饲喂器200和蜂箱300。熊蜂的繁育在蜂箱300内进行,饲喂器200用于存储供熊蜂食用的营养液。营养液可以是复合氨基酸、符合维生素、混合糖浆等液体饲料。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架100包括多个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支撑结构110,每个支撑结构110上均设置有饲喂器200和蜂箱300。承载架100包括多层支撑结构110,可以提高饲喂器200的存放量,使得一个熊蜂饲喂系统010可以在繁育出大量蜂群,这些蜂群在相同的繁育条件下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层支撑结构110上可以设置两个饲喂器200,支撑结构110的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可以是2、3、4、5、6层或6层以上。当然每一层支撑结构110上设置的饲喂器200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饲喂器200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饲喂器200的第二视角示意图。请结合图3至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饲喂器200具有用于容纳营养液的空腔,饲喂器20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取食口210,取食口210连通饲喂器200的空腔和外部,饲喂器200的取食口210被蜂箱300罩设在蜂箱300内,取食口210处设置有取食芯220,取食芯220的一端从取食口210伸入至饲喂器200内,另一端延伸至饲喂器200外,取食芯220能够通过毛细力将饲喂器200内的营养液引出以供蜂箱300内的熊蜂食用。通过设置具有容纳功能的饲喂器200,然后通过取食芯220将饲喂器200内的营养液引出,这样既可以方便熊蜂取食,又可以更好地储存营养液,减少其受污染、挥发(一些情况下,营养液敞开存储容易结晶而不能使食用)。如此,便可以一次性存储较多的营养液,减少熊蜂繁育过程中开箱添加营养液的频率,从而减小熊蜂的应激反应,提高成群率。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饲喂器200具有六个取食口210,可选的,还设置有用于添加营养液的加料口230,加料口230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加料口230的封盖(图中未示出)。每一个取食口210可以用于繁育一个蜂群,因此该饲喂器200可以繁育六个蜂群。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饲喂器200的取食口210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通过一个饲喂器200繁育多个蜂群,可以避免添加营养补充剂不均衡所带来的各蜂群之间发育不均衡。此外一些营养补充剂的需求量过小,传统工艺中无可行的饲喂器200皿,也容易发生添加剂量难以把控导致群体间添加量不均衡的现象。但本申请的饲喂器200可直接在饲喂口添加,以六个蜂群所需的补充剂一次性添加,保证了群体间等量添加营养补充剂。在本实施例中,饲喂器200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材料制成,便于观察其内的营养液情况,具体的材质可以是玻璃、塑料。
请继续参照图3,每一个取食口210对应设置一个取食芯220,取食芯220可以是棉芯,其能够通过毛细力将饲喂器200内的营养液吸出,熊蜂可以攀附在取食芯220上食用取食芯220上的营养液。取食芯220伸入蜂箱300内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在图3实施例中,其大致为蜂箱300高度的1/5。为了更好地保护饲喂器200中的营养液不受污染,取食芯220可以与取食口210的大小相当,以进行适当封堵。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取食芯220的稳定性,也可以将取食芯220伸出于饲喂器200的一端与蜂箱300相连,这样即便蜂群攀附在取食芯220上,取食芯220也不易坍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承载架100的每一个支撑结构110都包括支撑件112和可拆卸的盖板114,支撑件112用于支撑饲喂器200,盖板114覆盖在饲喂器200上,盖板114上设置有通孔,以露出饲喂器200的取食口210并供取食芯220穿过,蜂箱300设置在盖板114上,并将取食口210和取食芯220罩住。在饲喂器200还包括加料口230的情况下,盖板114上还应当设置对应加料口230的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加料口230、取食口210的外侧均设置有凸台,以穿过通孔,伸至盖板114的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饲喂器200的每个取食口210分别被一个蜂箱300罩住,每一个支撑结构110上设置两个饲喂器200,因此,每一层支撑结构110上共有十二个蜂箱300,可以繁育十二个蜂群。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12具有槽体,饲喂器200设置于槽体内,以提升稳定性。盖板114盖在支撑件112的槽体开口处,通过通孔露出加料口230和取食口210。通过设置盖板114,也方便了蜂箱300的放置。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14、支撑件112可以采用不锈钢支撑,其牢固、不易被熊蜂的粪便腐蚀,同时也方便清洁。可选的,支撑件112的槽体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视窗116,用于观察饲喂器200内的营养液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12的第一视窗116开设在相对的两端,可以分别观察两个饲喂器200的情况。同理,还可以在蜂箱300上开设第二视窗(图中未示出),来观察蜂群的状态。进一步的,蜂箱300上还可以设置一些格栅(图中未示出)来增强透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承载架100底部设置有万向滚轮120。通过设置万向滚轮120可以方便整个熊蜂饲喂系统010进行灵活地转移,并且可以有效减少装置的晃动,从而减小熊蜂的应激反应。
应当理解,承载架100用于承载蜂箱300、饲喂器200,便于蜂群转移以及集中化管理。在本申请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熊蜂饲喂系统可以不依赖于承载架100,可将饲喂器200放置于平台上,用蜂箱300将其罩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熊蜂饲喂系统010在使用时,可以通过饲喂器200的加料口230向每一个饲喂器200内加入足够保证六个蜂群繁育至成群阶段(20-30天)的营养液。之后可以通过承载架100上的第一视窗116观察饲喂器200内营养液的使用情况,也可以通过蜂箱300上的第二视窗观察蜂群的繁育情况。需要批量转移蜂群时,通过承载架100底部的万向滚轮120可以推动整个熊蜂饲喂系统010平稳行进。该装置可以保证熊蜂在繁育过程中受到较少的人为干扰,通过减少应激反应来提高成群率。并且通过一个饲喂器200喂养的六个蜂群营养摄入均衡,群体间差异小。
综上,本申请的熊蜂饲喂系统010的饲喂器200具有用于容纳营养液的空腔,饲喂器200上开设的取食口210连通饲喂器200的空腔和外部,饲喂器200的取食口210被蜂箱300罩设在蜂箱300内。取食口210处设置有取食芯220,取食芯220的一端从取食口210伸入至饲喂器200内,另一端延伸至饲喂器200外,取食芯220能够通过毛细力将饲喂器200内的营养液引出以供蜂箱300内的熊蜂食用。通过本申请的熊蜂饲喂系统010,可以用饲喂器200营养液,通过取食芯220引出供熊蜂食用。通过这种方式防止营养液受污染、挥发等,延长保存时间,可供熊蜂长时间食用。这样一来可以存储足量的营养液,从而减少打开蜂箱300、添加营养液的频率,从而减少了熊蜂的应激反应,令蜂王可以更好地繁育,提高成群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熊蜂饲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饲喂器和蜂箱,所述饲喂器具有用于容纳营养液的空腔,所述饲喂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取食口,所述取食口连通所述饲喂器的空腔和外部,所述饲喂器的取食口被所述蜂箱罩设在所述蜂箱内,所述取食口处设置有取食芯,所述取食芯的一端从所述取食口伸入至所述饲喂器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饲喂器外,所述取食芯能够通过毛细力将所述饲喂器内的营养液引出以供所述蜂箱内的熊蜂食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熊蜂饲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包括多个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支撑结构,每个所述支撑结构上均设置有所述饲喂器和所述蜂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熊蜂饲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底部设置有万向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熊蜂饲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件和可拆卸的盖板,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饲喂器,所述盖板覆盖在所述饲喂器上,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通孔,以露出所述饲喂器的取食口并供所述取食芯穿过,所述蜂箱设置在所述盖板上,并将所述取食口和所述取食芯罩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熊蜂饲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槽体,所述饲喂器设置于所述槽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熊蜂饲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喂器采用透明或半透明材质,所述支撑件的槽体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视窗,用于观察所述饲喂器内的营养液情况。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熊蜂饲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食芯伸出于所述饲喂器的一端与所述蜂箱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熊蜂饲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箱上开设有第二视窗。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熊蜂饲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喂器设置有多个所述取食口,每个所述取食口分别被一个所述蜂箱罩住。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熊蜂饲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喂器上还设置有用于添加营养液的加料口,所述加料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加料口的封盖。
CN202021572679.9U 2020-07-31 2020-07-31 熊蜂饲喂系统 Active CN213044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2679.9U CN213044755U (zh) 2020-07-31 2020-07-31 熊蜂饲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2679.9U CN213044755U (zh) 2020-07-31 2020-07-31 熊蜂饲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44755U true CN213044755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81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72679.9U Active CN213044755U (zh) 2020-07-31 2020-07-31 熊蜂饲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44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lowright et al. Rearing bumble bee colonies in captivity
Bell et al. Techniques for rearing laboratory colonies of tobacco hornworms and pink bollworms
Benedict Care and maintenance of anopheline mosquito colonies
CN107047377B (zh) 可改善蜜蜂环境的蜂箱
EP2888934B1 (en) Production device for queen bees and royal jelly
WO2018066776A1 (ko) 왕완, 왕완을 이용한 산란틀 및 이를 이용한 로얄제리 생산용 산란프레임 또는 여왕벌 양성용 산란프레임
CN109548706B (zh) 一种蜂箱及其用于中蜂巢蜜增产的方法
CN106689062A (zh) 一种利用实验室人工饲养蜜蜂幼虫评价农药对蜜蜂幼虫毒性的方法
CN112042598B (zh) 一种饲养异色瓢虫的成套方法
KR100658428B1 (ko) 로얄제리 채취를 위한 양봉용 이충기의 채유육아광
CN112167177A (zh) 一种提高中华蜜蜂产蜜量的养殖方法
CN213044755U (zh) 熊蜂饲喂系统
CN203424151U (zh) 蜂王繁育箱
CN111713434A (zh) 熊蜂饲喂系统
CN206043117U (zh) 一种蜂箱
CN210808868U (zh) 一种寄生蜂饲养装置
CN111919792A (zh) 一种仿生蜂王邮寄装置
CN203692178U (zh) 一种批量饲养蜂王或固定日龄工蜂的装置
CN202143397U (zh) 一种中华蜜蜂的养殖箱
CN112021263B (zh) 一种运用循环组合巢框蜂箱的养蜂方法
CN212414350U (zh) 一种仿生蜂王邮寄装置
CN113142099A (zh) 一种熊蜂饲养箱
CN218126435U (zh) 一种实验室熊蜂饲养观察箱
CN107018924B (zh) 塔形中蜂分群箱及使用方法
CN107094663B (zh) 元台塔形中蜂分群箱及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