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42841U - 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42841U
CN213042841U CN202022398371.3U CN202022398371U CN213042841U CN 213042841 U CN213042841 U CN 213042841U CN 202022398371 U CN202022398371 U CN 202022398371U CN 213042841 U CN213042841 U CN 213042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upled
winding
main
pcb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983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冼秋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q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q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q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q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983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42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42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428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接触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其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罩壳、基座以及下罩壳,还包括用以与主回路连接的主触点,以及辅助触点,所述主触点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辅助触点为印刷电路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启动绕组以及保持绕组,所述控制模块用以接受控制电路的信号并控制切换启动绕组以及保持绕组的通断电,当所述控制模块接受控制电路的信号,所述启动绕组通电,所述保持绕组断电,当主触点闭合之后,所述启动绕组与所述保持绕组串联并通电。本申请具有减少触点表面可能因为氧化导致触点接触失效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接触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分为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它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
相关技术中的接触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包括基座以及罩体,基座上固定连接有用以与主回路连接的主触点以及与控制回路连接的控制触点,通过将主触点与主回路连接,控制触点与控制回路连接以实现控制回路控制主回路通断的作用,罩体内还设置有辅助触点,辅助触点的作用是用来起信号传递或者控制作用的,所以其电流通过能力比较小,一般只有2-5A,辅助触点是用来做控制用的,比如需要做自锁、互锁电路时就用辅助触点来做。辅助触点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小,主触点是导通被控设备的主回路。额定电流根据交流接触器的型号决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现有的辅助触点在使用过程中,触点表面可能因为氧化导致触点接触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触点表面可能因为氧化导致触点接触失效,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罩壳、基座以及下罩壳,还包括用以与主回路连接的主触点,以及辅助触点,所述主触点安装于所述基座;
所述辅助触点为印刷电路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启动绕组以及保持绕组,所述控制模块用以接受控制电路的信号并控制切换启动绕组以及保持绕组的通断电,当所述控制模块接受控制电路的信号,所述启动绕组通电,所述保持绕组断电,当主触点闭合之后,所述启动绕组与所述保持绕组串联并通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印刷电路板代替机械辅助触点,避开了触点表面氧化的问题,从而使得辅助触点不易失效,当控制模块接受控制电路的信号,启动绕组通电,保持绕组断电,从而使得述接触器的主触点闭合,此时控制模块中只需较小电流既可保持主回路的连通状态,然后启动绕组与保持绕组串联并通电,减小控制模块中的电流。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一二极管,其阳极与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耦接,其阴极与所述保持绕组耦接,所述保持绕组与所述启动绕组串联,所述启动绕组另一端与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耦接;
延时电路区,用以接受控制电路的电压信号输出逐渐增大电压信号,其一端耦接与所述控制电路与第一二极管的连接点;
开关管,其栅极与所述延时电路区耦接,其漏级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保持绕组的连接点,其源级耦接于所述保持绕组与所述启动绕组的连接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电路通电之后,延时电路区的电压逐渐增大,当延时电路区的电压增大至开关管的栅极额定电压的时候,开关管导通使启动绕组通电,保持绕组断电,从而使得主触点闭合,然后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下降,开关管结束导通状态,启动绕组与保持绕组串联并通电,进入保持状态。
优选的,所述延时电路区包括,
第二二极管,其阳极耦接于所述控制电路与第一电极管的连接点;
第一电阻,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耦接,其另一端与开关管的栅极耦接;
第一电容,其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与开光管的连接点,其另一端与开关管的漏级耦接;
第二电阻,其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与开光管的连接点,其另一端与开关管的漏级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电路通电之后,电源对第一电容充电,从而使得第一电容两端的电压逐步上升,从而使得开关管的栅极电压不会突变,从而保护开关管不易损坏。
优选的,所述延时电路区还包括,
稳压二极管,其一端与开关管的栅极耦接,其另一端与开关管的源级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稳压二极管连接在开关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使得将栅极电压稳定在规定的工作电压范围内,减少开关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因电压过大而击穿损坏。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组件;
所述主触点包括主动触点以及主静触点,所述主静触点为两个分别与主回路连接的静簧片,两个静簧片之间留存间隙,所述主动触点可与两个静簧片抵触;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动力件以及传动机构,所述动力件包括线圈以及吸合件,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两个端部分别与吸合件以及主动触点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但非限定地给出一种主触点以及控制组件的结构方式,在不作为唯一解释的情况下,当控制回路给线圈通电之后,线圈产生磁性,从而吸附吸合件,吸合件通过传动杆带动主动触点移动至主动触点与两个静簧片相互接触,通过主动触点与两个静簧片相互接触,使得主回路连通,从而实现对主回路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装有主动触点的端部设有垫碗,所述垫碗与住处点之间设置有辅助压簧,所述主动触点、辅助压簧与垫碗沿远离所述主静触点的方向依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垫碗以及压簧,垫碗用以固定以及固定辅助弹簧,压簧用以使得主动触点与静簧片之间的接触紧密,不易脱离。
优选的,所述线圈内部设置有衔铁,所述衔铁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罩壳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衔铁与线圈形成电磁铁以增大磁性,当线圈通电时,吸合件更容易被吸附,增大接触器的灵敏度。
优选的,所述衔铁与所述吸合件之间设置有主压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压簧为吸合件提供一个复位的力,从而使得断电之后,吸合件可复位至初始状态以断开主回路。
优选的,所述基座侧壁设置有安装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关技术中接触器在安装的时候,需要在基座上安装金属支架进行安装,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安装板,无需设置金属支架,安装板的材质可选为塑料材质,进而降低了接触器的整体重量,同时减少了接触器的体积,使得本申请的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的适用范围更广。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通过印刷电路板代替机械辅助触点,避开了触点表面氧化的问题,从而使得辅助触点不易失效;
本申请的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设置安装板,从而无需设置金属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一实施方式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一实施方式的辅助触点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一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体;11、上罩壳;12、基座;121、安装板;122、安装孔;13、下罩壳;
2、控制组件;21、连接端;211、端子外壳;212、线圈公端;22、动力件;221、线圈;222、衔铁;223、吸合件;23、传动机构;231、传动杆;232、垫碗;233、辅助压簧;234、绝缘套;235、接触桥;236、线圈支架;237、线圈护套;24、主压簧;
3、主触点;31、主动触点;32、主静触点;321、静簧片;322、连接螺栓;3221、弹垫;3222、螺母;
4、辅助触点;41、印刷电路板;42、控制模块;421、启动绕组;422、保持绕组;423、延时电路区;D1、第一二极管;MOS、开关管;D2、第二二极管;D3、稳压二极管;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C1、第一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参照图1,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包括外壳体1以及控制组件2。
参照图1以及图2,其中,外壳体1用以保护内部元器件,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罩壳11、基座12以及下罩壳13,基座12朝向上罩壳11的一侧设置有用以与主回路连接的主触点3。外壳体1可选为塑料或其他非导电材质。上罩壳11用以起到防尘以及隔断电弧的作用,基座12用以支撑安装主触点3,连接上下罩壳13,下罩壳13用以防尘以及绝缘,为使用者提供握持空间。
参照图1以及图2,控制组件2安装于下罩壳13形成的空腔内,通过一连接端21与外部控制柜连接,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控制主回路的通闭;连接端21设置于下罩壳13的侧壁处。主触点3与连接端21分别位于基座12的两侧,使得主回路与控制回路的爬电距离之间增大,减少了主回路将控制回路击穿的风险。
上罩壳11与基座1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选为卡扣连接,也可通过螺纹连接,基座12与下罩壳1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选为卡扣连接,也可通过螺纹连接。
参照图2,具体的,连接端21为一插接端子,连接端21包括端子外壳211以及线圈公端212,端子外壳211固定连接于下罩壳13侧壁;线圈公端212位于端子外壳211内部,线圈公端212一端与控制组件2连接,另一端用以与控制回路连接。插接端子为常见的连接方式,本申请使用插接端子的形式,便于连接端21与控制回路连接,插接方便节省时间。
参照图2,基座12侧壁设置有安装板121,安装板121与基座12的材质一致,与基座12一体成型,安装板121上开有两个安装孔122,用于安装固定接触器。相关技术中接触器在安装的时候,需要在基座12上安装金属支架进行安装,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安装板121,无需设置金属支架,安装板121的材质可选为塑料材质,进而降低了接触器的整体重量,同时减少了接触器的体积,使得本申请的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的适用范围更广。
参照图3以及图4,本申请的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还包括辅助触点4,辅助触点4安装于下罩壳13内部。辅助触点4是用来做控制用的,比如需要做自锁、互锁电路时就用辅助触点4进行实现。
辅助触点4为印刷电路板41以及安装于印刷电路板41上的控制模块42,控制模块42包括启动绕组421以及保持绕组422,控制模块42用以接受控制电路的信号并控制切换启动绕组421以及保持绕组422的通断电,当控制模块42接受控制电路的信号,启动绕组421通电,保持绕组422断电,当接触器的主触点闭合之后,启动绕组421与保持绕组422串联并通电。
参照图3,具体的,控制模块42包括第一二极管D1、延时电路区423以及开关管MOS。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耦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保持绕组422耦接,保持绕组422与启动绕组421串联,启动绕组421另一端与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耦接。延时电路区423用以接受控制电路的电压信号输出逐渐增大电压信号,延时电路区423的一端耦接与控制电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连接点。开关管MOS的栅极与延时电路区423耦接,开关管MOS的漏级耦接于第一二极管D1与保持绕组422的连接点,开关管MOS的源级耦接于保持绕组422与启动绕组421的连接点。
当控制电路通电之后,延时电路区423的电压逐渐增大,当延时电路区423的电压增大至开关管MOS的栅极额定电压的时候,开关管MOS导通使启动绕组421通电,保持绕组422断电,从而使得主触点闭合,然后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下降,开关管MOS结束导通状态,启动绕组421与保持绕组422串联并通电,进入保持状态。
具体的,延时电路区423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以及稳压二极管D3。其中,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耦接于控制电路与第一电极管的连接点。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耦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开关管MOS的栅极耦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与开光管的连接点,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开关管MOS的漏级耦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与开光管的连接点,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开关管MOS的漏级耦接。稳压二极管D3的一端与开关管MOS的栅极耦接,稳压二极管D3的另一端与开关管MOS的源级耦接。
当控制电路通电之后,电源对第一电容C1充电,从而使得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逐步上升,从而使得开关管MOS的栅极电压不会突变,从而保护开关管MOS不易损坏。将稳压二极管D3连接在开关管MOS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使得将栅极电压稳定在规定的工作电压范围内,减少开关管MOS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因电压过大而击穿损坏。
参照图4,具体但非限定地,主触点3包括主动触点31以及主静触点32,主静触点32为两个分别与主回路连接的静簧片321,两个静簧片321之间留存间隙,主动触点31可与两个静簧片321抵触。控制组件2包括动力件22以及传动机构23,动力件22包括线圈221以及吸合件223,吸合件223为铁磁性材质,可选为圆柱状的铁块,传动机构23包括传动杆231,传动杆231两个端部分别与吸合件223以及主动触点31固定连接。此处给出一种主触点3以及控制组件2的结构方式,在不作为唯一解释的情况下,当控制回路给线圈221通电之后,线圈221产生磁性,从而吸附吸合件223,吸合件223通过传动杆231带动主动触点31移动至主动触点31与两个静簧片321相互接触,通过主动触点31与两个静簧片321相互接触,使得主回路连通,从而实现对主回路的控制。
本实施例中,线圈221通过线圈221支架安装固定,线圈221之间固定安装于下罩壳13内部,可通过胶水粘接固定,可通过卡扣卡接配合,也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线圈221绕卷于线圈221支架,线圈221外部套设有线圈护套237以保护线圈221。
参照图4,进一步的,传动杆231装有主动触点3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垫碗232,垫碗232呈圆饼状,垫碗232与主动触点31之间设置有辅助压簧233,主动触点31、辅助压簧233与垫碗232沿远离主静触点32的方向依次设置,辅助压簧233下端设置有绝缘套234,绝缘套234下端设置有接触桥235,接触桥235与主动触点31固定连接,通过增设垫碗232以及压簧,垫碗232用以固定以及固定辅助弹簧,压簧用以使得主动触点31与静簧片321之间的接触紧密,不易脱离。
继续参照图4,进一步的,线圈221内部设置有衔铁222,衔铁222固定连接于下罩壳13内壁,衔铁222呈类圆柱状,与线圈221形成电磁铁,从而增大磁性,当线圈221通电时,吸合件223更容易被吸附,增大接触器的灵敏度。
继续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衔铁222与吸合件223之间设置有主压簧24,衔铁222朝向吸合件223的一端以及吸合件223朝向衔铁222的一端均开设有用以放置主压簧24的放置槽,主压环位于放置槽内,主压簧24的两端分别与衔铁222与吸合件223抵触,当衔铁222与吸合件223相互吸合的时候,主压簧24压缩,为吸合件223提供一个复位的力,从而使得断电之后,吸合件223可复位至初始状态以断开主回路。
参照图4,每个静簧片321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栓322,连接螺栓322上依次设置有弹垫3221以及螺母3222。连接螺栓322用于与主回路连接,将主回路的而两个触点与连接螺栓322连接,然后通过使用螺母3222锁紧,从而使得连接稳定,弹垫3221使得螺母3222不易滑丝,锁紧稳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的实施原理为:本申请通过印刷电路板代替机械辅助触点,避开了触点表面氧化的问题,从而使得辅助触点不易失效,当控制模块接受控制电路的信号,启动绕组通电,保持绕组断电,从而使得述接触器的主触点闭合,此时控制模块中只需较小电流既可保持主回路的连通状态,然后启动绕组与保持绕组串联并通电,减小控制模块中的电流。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4)的接触器,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罩壳(11)、基座(12)以及下罩壳(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与主回路连接的主触点(3),以及辅助触点(4),所述主触点(3)安装于所述基座(12);
所述辅助触点(4)为印刷电路板(41)以及安装于所述印刷电路板(41)上的控制模块(42),所述控制模块(42)包括启动绕组(421)以及保持绕组(422),所述控制模块(42)用以接受控制电路的信号并控制切换启动绕组(421)以及保持绕组(422)的通断电,当所述控制模块(42)接受控制电路的信号,所述启动绕组(421)通电,所述保持绕组(422)断电,当主触点(3)闭合之后,所述启动绕组(421)与所述保持绕组(422)串联并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4)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42)还包括,
第一二极管(D1),其阳极与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耦接,其阴极与所述保持绕组(422)耦接,所述保持绕组(422)与所述启动绕组(421)串联,所述启动绕组(421)另一端与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耦接;
延时电路区(423),用以接受控制电路的电压信号输出逐渐增大电压信号,其一端耦接与所述控制电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连接点;
开关管(MOS),其栅极与所述延时电路区(423)耦接,其漏级耦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与所述保持绕组(422)的连接点,其源级耦接于所述保持绕组(422)与所述启动绕组(421)的连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4)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区(423)包括,
第二二极管(D2),其阳极耦接于所述控制电路与第一电极管的连接点;
第一电阻(R1),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耦接,其另一端与开关管(MOS)的栅极耦接;
第一电容(C1),其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阻(R1)与开光管的连接点,其另一端与开关管(MOS)的漏级耦接;
第二电阻(R2),其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电阻(R1)与开光管的连接点,其另一端与开关管(MOS)的漏级耦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4)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区(423)还包括,
稳压二极管(D3),其一端与开关管(MOS)的栅极耦接,其另一端与开关管(MOS)的源级耦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4)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组件(2);
所述主触点(3)包括主动触点(31)以及主静触点(32),所述主静触点(32)为两个分别与主回路连接的静簧片(321),两个静簧片(321)之间留存间隙,所述主动触点(31)可与两个静簧片(321)抵触;
所述控制组件(2)包括动力件(22)以及传动机构(23),所述动力件(22)包括线圈(221)以及吸合件(223),所述传动机构(23)包括一传动杆(231),所述传动杆(231)两个端部分别与吸合件(223)以及主动触点(3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4)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231)装有主动触点(31)的端部设有垫碗(232),所述垫碗(232)与住处点之间设置有辅助压簧(233),所述主动触点(31)、辅助压簧(233)与垫碗(232)沿远离所述主静触点(32)的方向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4)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21)内部设置有衔铁(222),所述衔铁(222)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罩壳(13)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4)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222)与所述吸合件(223)之间设置有主压簧(24)。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4)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2)侧壁设置有安装板(121)。
CN202022398371.3U 2020-10-24 2020-10-24 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42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8371.3U CN213042841U (zh) 2020-10-24 2020-10-24 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8371.3U CN213042841U (zh) 2020-10-24 2020-10-24 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42841U true CN213042841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3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9837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42841U (zh) 2020-10-24 2020-10-24 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428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68986C1 (ru) Переключ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ведения и прерывани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токов
TWI441994B (zh) The electromagnetic valve
KR102324514B1 (ko) 직류 릴레이
US3568008A (en) Electromagnetic switching device utilizing stray magnetic flux
CN110783147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及汽车
JP2023541282A (ja) 補助接点付き高圧直流リレー
CN213042841U (zh) 一种通过pcba控制辅助触点的接触器
CN213042838U (zh) 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
CN209388949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218482157U (zh) 继电器、控制装置及控制电路模块
CN208284438U (zh) 一种高分断继电器
CN213042842U (zh) 一种分流器集成式接触器
KR101715318B1 (ko) 이동식 전기 접점을 연결하기 위한 가요성 도체를 갖는 회로-차단기 극 부분
CN107958813A (zh) 一种电磁驱动装置及电磁继电器
CN209357681U (zh) 一种高效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16569297A (zh) 开关器件、断路器和供电系统
EP3624156B1 (en) Improved contactor device structure with improved auxiliary switch
CN202513091U (zh) 一种电磁开关装置
CN2653683Y (zh) 磁电式接触器
KR200263521Y1 (ko) 전자 접촉기
CN218123307U (zh) 一种开关控制电路及搭载开关控制电路的线圈
RU224465U1 (ru) Контактор вакуумный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й
CN214956562U (zh) 一种节能型高压直流磁保持继电器用开关装置
CN112289642B (zh) 一种低压直流接触器及其生产工艺
US20230012132A1 (en) Contact apparatus and electromagnetic swit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