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39093U - 一种合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合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39093U
CN213039093U CN202021206665.5U CN202021206665U CN213039093U CN 213039093 U CN213039093 U CN 213039093U CN 202021206665 U CN202021206665 U CN 202021206665U CN 213039093 U CN213039093 U CN 213039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meson
mandrel
rubber ring
shaft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066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介明
周柳基
胡广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g Jieming
Zhou Liuji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2066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39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39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39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页,它包括第一合页、第二合页、芯轴、调节螺丝、介子和胶圈,所述第一合页由第一轴筒和第一合页面板一体成型而成,所述第一轴筒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二合页由第二轴筒和第二合页面板一体成型而成,所述芯轴在偏离中点的芯轴一侧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芯轴开设有环形凹槽的一端与第一合页套接,另一端与第二合页套接,所述调节螺丝通过螺纹通孔旋进并抵靠芯轴的环形凹槽,所述介子与芯轴套接,位于第一轴筒的上方,所述胶圈套在介子的上方用于固定介子,且胶圈容纳于第二轴筒的底部。利用胶圈固定介子,在合页的组装过程中,避免介子掉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合页还是一种可调左右双向安装的合页。

Description

一种合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闭门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合页。
背景技术
合页,又名合叶,正式名称为铰链。常组成两折式,是连接物体两个部分并能使其活动的部件。普通合页用于橱柜门、窗、门等。
申请号为CN201720975599.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合页,它包括上合页、下合页及转轴,所述上合页及下合页之间设有一介子,介子起到了耐磨、静音以及承重的作用。但介子是一个单独的零件,被套在上合页与下合页之间,是不固定的。合页的组装过程中,稍微不注意,介子容易掉出遗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合页,它的介子位置固定,避免在组装时发生掉落。
本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合页,包括第一合页、第二合页、芯轴、调节螺丝、介子和胶圈,所述第一合页由第一轴筒和第一合页面板一体成型而成,所述第一轴筒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二合页由第二轴筒和第二合页面板一体成型而成,所述芯轴在偏离中点的芯轴一侧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芯轴开设有环形凹槽的一端与第一合页套接,另一端与第二合页套接,所述调节螺丝通过螺纹通孔旋进并抵靠芯轴的环形凹槽,所述介子与芯轴套接,位于第一轴筒的上方,所述胶圈套在介子的上方用于固定介子,且胶圈容纳于第二轴筒的底部。
由于调节螺丝通过第一轴筒的螺纹通孔旋进并抵靠芯轴的环形凹槽,所以第一轴筒与芯轴是相互固定的,第一轴筒不会从芯轴上脱落,介子套在芯轴上,且套在第一轴筒的上方,这时,介子还可以自由沿着芯轴的轴向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将胶圈固定套在芯轴上,且位于介子的上方,从而固定介子的位置,在合页组装过程中,介子因为被胶圈卡住而不会掉出,然后再套接上第二轴筒。完全装配好合页后,胶圈置于第二轴筒的底部,从外部来看,介子则设置在第一轴筒与第二轴筒之间,起到增加摩擦,增加稳定性的作用。胶圈由于其材料的关系,在外力作用下延展性好,可以从上至下套在芯轴上,套上去之后,又能紧紧卡在介子的上方,其存在不影响合页的其他结构。并且,通过在芯轴上开设环形凹槽,以及在第一合页的第一轴筒上开设螺纹通孔配合调节螺丝实现合页的双向使用,芯轴开设有凹槽的一端向下,当需要作为左开门合页使用时,将第一合页置于芯轴左侧,当需要作为右开门合页使用时,将第一合页至于芯轴的右侧,简化了合页的整体零部件数量,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简化了安装步骤,便于操作,有效的避免了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购买或安装失误。
进一步地,所述胶圈与其套接部位的芯轴直径相匹配,宽度大于介子的内径,且小于介子的外径。为了使胶圈固定介子,那么首先胶圈的内圈直径与其所套接的芯轴的直径应当相等。如果胶圈在芯轴上都是松的,那么胶圈和介子都容易掉出来。并且,介子是一个环形结构,中间有一个孔,如果胶圈整个宽度小于介子的内径,介子就穿过胶圈掉落。一般来说,介子的外径和第一轴套、第二轴套的宽度是相等或者相近似的,如果胶圈的整个宽度大于介子的外径,那么其往往也难以容纳在第二轴套内,所以,优选地,胶圈的宽度处于介子的内外径大小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合页面板一面为平板结构,另一面开设有单向沉孔和第一立筋,所述第一立筋为平行于第一轴筒的三棱柱,三棱柱一侧面连接第一合页面板与第一轴筒,一侧面与第一合页面板垂直。第一合页固定在门框上,第一立筋便于在安装过程中调节第一合页与门框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合页面板一面开设有单向沉孔和第二立筋,另一面为平板结构,所述第二立筋为平行于第二轴筒的三棱柱,三棱柱一侧面连接第二合页面板与第二轴筒,一侧面与第二合页面板垂直。第二合页面板也有第二立筋,第二合页是固定在门扇上的,其上的第二立筋的作用是便于将第二合页与门扇固定安装。当第一合页与第二合页处于同一平面的状态下,第一合页面板的第一立筋与第二合页面板的第二立筋处于不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筒和/或第二轴筒横截面的外圈为四条边呈圆弧的方形,内圈为圆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体的轴筒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芯轴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轴筒长度、所述第二轴筒的长度和所述介子的厚度的总和。芯轴容纳在第一轴筒、介子与第二轴筒内,增加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筒与所述第二轴筒的长度相等,上下等比例设计更加合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合页和/或第二合页的单向沉孔的数量为5个,单向沉孔数量适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合页和/或第二合页的单向沉孔中的四个连线呈矩形,其余一个单向沉孔位于矩形的中央。单向沉孔分布有序且均匀,利于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介子的材料为铜。介子用于增加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合页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铜介子更加合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胶圈固定介子,在合页的组装过程中,避免介子掉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合页是一种可调左右双向安装的合页,通过在芯轴上开设环形凹槽,以及在第一合页的第一轴筒上开设螺纹通孔配合调节螺丝实现合页的双向使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合页的整体零部件数量,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简化了安装步骤,便于操作,有效的避免了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购买或安装失误。芯轴在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中,增加了稳定性,芯轴的环形凹槽设计在有效实现芯轴与合页相对固定的同时,可以避免芯轴从轴筒滑落,并且使芯轴在经过长期的使用磨损后依然可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合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合页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合页面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合页的俯视图。
图中包括第一合页1、第一轴筒11、螺纹通孔111、第一合页面板12、第一立筋13、第二合页2、第二轴筒21、第二合页面板22、第二立筋23、芯轴3、环形凹槽31、调节螺丝4、介子5、胶圈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合页包括第一合页1、第二合页2、芯轴3、调节螺丝4、介子5和胶圈6,所述第一合页1为门框合页,包括第一轴筒11和第一合页面板12,所述第一轴筒11用于套装芯轴3,所述第一轴筒11上开设有螺纹通孔111,所述螺纹通孔111垂直于第一轴筒11的轴向,所述螺纹通孔111可以旋接调节螺丝4。第二合页2为门扇合页,包括第二轴筒21和第二合页面板22,第二轴套12用于套装芯轴3。
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第一合页面板12为一面为平板结构,并开设有单向沉孔,用于将第一合页1固定门框上,所述合页面板12另一面靠近第一轴筒1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立筋13,所述第一立筋13为平行于第一芯轴套11筒延伸方向的三棱柱,所述第一立筋13一侧面与第一合页面板12垂直,一侧面连接第一合页面板12和第一轴筒11,第一立筋13便于在安装过程中调节合页与门框的相对位置。
如图2与图4所示,所述第二合页2为门扇合页,所述第二合页2包括第二轴筒21和第二合页面板22,所述第二轴筒21用于套装芯轴3,使第二合页2与芯轴3套接,所述第二合页面板22,一面开设有单向沉孔和第二立筋23,所述第二立筋23与第一立筋13形状相同,第二立筋23的目的在于方便将合页与门扇固定安装,所述单向沉孔用于将第二合页2固定在门扇上。如图4所示,门处于关闭状态下,第一合页1与第二合页2处于同一平面,第一合页面板12的第一立筋13与第二合页面板22的第二立筋23处于不同侧。
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第一轴筒11横截面的外圈为四条边呈圆弧的方形,内圈为圆形。第二轴筒21与第一轴筒11的横截面形状相等。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二轴筒21与第一轴筒11的长度也相等。这样上下的长度比例、宽度比例才显得合理。
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的单向沉孔的数量为5个,单向沉孔数量适中。单向沉孔中的四个连线呈矩形,其余一个单向沉孔位于矩形的中央。单向沉孔分布有序且均匀,利于固定。
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芯轴3为均匀直径的圆柱形结构,在一端偏离中点的位置开设有环形凹槽31,使得部分半径小于芯轴3主体半径,所述芯轴3开设有环形凹槽31的一端与第一合页1套接,所述调节螺丝4与第一合页1的螺纹通孔111对应,所述调节螺丝4通过螺纹通孔111旋进,抵靠芯轴3位于第一轴筒11内的凹槽,使芯轴3相对第一合页1固定,所述调节螺丝4配合环形凹槽31可以有效防止芯轴3从轴筒滑落,所述芯轴3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轴筒11、所述第二轴筒21和介子5厚度的加和,所述介子5为环形结构,贴合套装在芯轴3上,位于第一合页1与第二合页2之间,用于增加第一合页1和第二合页2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合页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介子5优选为铜介子。
如图1所示,所述胶圈6套在介子5的上方用于固定介子5,且胶圈6容纳于第二轴筒22的底部。由于调节螺丝4通过第一轴筒11的螺纹通孔111旋进并抵靠芯轴3的环形凹槽31,所以第一轴筒11与芯轴3是相互固定的,第一轴筒11不会从芯轴3上脱落,介子5套在芯轴3上,且套在第一轴筒11的上方,这时,介子5还可以自由沿着芯轴3的轴向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将胶圈6固定套在芯轴3上,且位于介子5的上方,从而固定介子5的位置,在合页组装过程中,介子5因为被胶圈6卡住而不会掉出,然后再套接上第二轴筒21。完全装配好合页后,胶圈6放置在第二轴筒21的底部。如图2所示,第二轴筒21底部有一凹槽,用于容纳胶圈6。从外部来看,介子5仍然设置在第一轴筒11与第二轴筒21之间,起到增加摩擦,增加稳定性的作用。胶圈6由于其材料的关系,在外力作用下延展性好,可以从上至下套在芯轴3上,套上去之后,又能紧紧卡在介子5的上方,其存在不影响合页的其他结构。
在芯轴3、胶圈6与介子5的大小关系上,所述胶圈6与其套接部位的芯轴3直径相匹配,其宽度大于介子5的内径,且小于介子5的外径。为了使胶圈6固定介子5,那么首先胶圈6的内圈直径与其所套接的芯轴3的直径应当相等。如果胶圈6在芯轴3上都是松的,那么胶圈6和介子5都容易掉出来。并且,介子5是一个环形结构,中间有一个孔,如果胶圈6整个宽度小于介子5的内径,介子5就穿过胶圈6掉落。一般来说,介子5的外径和第一轴套11、第二轴套21的宽度是近似的,如图1所示,介子的外径等于第一轴套11、第二轴套12的宽度。如果胶圈6的整个宽度大于介子5的外径,那么其往往也难以容纳在第二轴套21内,所以,优选地,胶圈6的宽度处于介子5的内外径大小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芯轴3均匀直径部分的直径为8mm,胶圈6的内圈直径为8mm,整个宽度为9.5mm,介子5的内径为8.1mm,外径为13.9mm,第二轴筒21的内直径稍大于胶圈6宽度,为9.8mm。
实施例1
在一种实施例中,以芯轴3作为参考,芯轴3开设有环形凹槽31的一端向下,当需要作为左开门合页使用时,将第一合页1置于芯轴3左侧,第一合页1开设有单向沉孔的一面向上,此时第一合页1的第一轴筒11的一侧靠近芯轴3,将芯轴3穿过第一轴筒11,用调节螺丝4穿过螺纹通孔111旋进固定,将介子5从芯轴3上方套装在芯轴上,将胶圈6从芯轴3上方套装在介子5上。将第二合页2置于芯轴3右侧,开设单向沉孔的一面向上,此时第二轴筒21的一侧靠近芯轴3,将第二合页2套装在芯轴3上,则完成左开合页的组装。
实施例2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右开合页的组装,以芯轴3作为参考,芯轴3开设有环形凹槽31的一端向下,第一合页1可以置于芯轴3右侧,使开设有单向沉孔的一面向上,第一轴筒11的一侧靠近芯轴3,将芯轴3套装第一合页1,用调节螺丝4旋进第一合页1的螺纹通孔111,调节螺丝4抵靠芯轴3的凹槽,使芯轴3相对第一合页1固定,将介子5、胶圈6依次套装在芯轴3上,介子5与第一合页1贴合,胶圈6固定介子5的位置,第二合页2放置在芯轴3左侧,开设有单向沉孔的一面向上,第二轴筒21的一侧靠近芯轴3,将第二合页2套装在芯轴3上,则完成右开合页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可调左右双向安装的合页通过在芯轴3上开设环形凹槽31,以及在第一合页1的第一轴筒11上开设螺纹通孔111配合调节螺丝4实现合页的双向使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合页的整体零部件数量,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简化了安装步骤,便于操作,有效的避免了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购买或安装失误,芯轴3的长度小于第一合页1、第二合页2和介子5,增加了稳定性。芯轴3的环形凹槽设计31在有效实现芯轴3与合页相对固定的同时,可以避免芯轴3从轴筒滑落,并且使芯轴在经过长期的使用磨损后依然可以使用。胶圈6固定介子5,避免在组装合页时介子5发生掉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合页(1)、第二合页(2)、芯轴(3)、调节螺丝(4)、介子(5)和胶圈(6),所述第一合页(1)由第一轴筒(11)和第一合页面板(12)一体成型而成,所述第一轴筒(11)开设有螺纹通孔(111),所述第二合页(2)由第二轴筒(21)和第二合页面板(22)一体成型而成,所述芯轴(3)在偏离中点的芯轴(3)一侧开设有环形凹槽(31),所述芯轴(3)开设有环形凹槽(31)的一端与第一合页(1)套接,另一端与第二合页(2)套接,所述调节螺丝(4)通过螺纹通孔(111)旋进并抵靠芯轴(3)的环形凹槽(31),所述介子(5)与芯轴(3)套接,位于第一轴筒(11)的上方,所述胶圈(6)套在介子(5)的上方用于固定介子(5),且胶圈(6)容纳于第二轴筒(2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圈(6)与其套接部位的芯轴(3)直径相匹配,宽度大于介子(5)的内径,并小于介子(5)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面板(12)一面为平板结构,另一面开设有单向沉孔和第一立筋(13),所述第一立筋(13)为平行于第一轴筒(11)的三棱柱,三棱柱一侧面连接第一合页面板(12)与第一轴筒(11),一侧面与第一合页面板(12)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合页面板(22)一面开设有单向沉孔和第二立筋(23),另一面为平板结构,所述第二立筋(23)为平行于第二轴筒(21)的三棱柱,三棱柱一侧面连接第二合页面板(22)与第二轴筒(21),一侧面与第二合页面板(22)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筒(11)和/或第二轴筒(21)横截面的外圈为四条边呈圆弧的方形,内圈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3)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轴筒(11)长度、所述第二轴筒(21)的长度和所述介子(5)的厚度的总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筒(11)与所述第二轴筒(21)的长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1)和/或第二合页(2)的单向沉孔的数量为5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1)和/或第二合页(2)的单向沉孔中的四个连线呈矩形,其余一个单向沉孔位于矩形的中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子(5)的材料为铜。
CN202021206665.5U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合页 Active CN213039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6665.5U CN213039093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合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6665.5U CN213039093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合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39093U true CN213039093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23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06665.5U Active CN213039093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合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390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84518B2 (en) Miniaturized elastic hinge, in particular for eyeglasses
EP2444669A1 (en) Tube pump
DE20021956U1 (de) Federkraftbeaufschlagtes Scharnier und Dämpfungsanordn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federkraftbeaufschlagtes Scharnier
US4604769A (en) Hinge
US4494834A (en) Hinge for the pivoting of an elastically divertible temple piece to an eyeglass frame
US4823438A (en) Hinge assembly for shower stalls
US5606774A (en) Structure of door hinge
US20070006422A1 (en) Hinge with a torsion spring
US20120005859A1 (en) Strap hinge for the connection of a leaf to a frame so as to be pivotable about a hinge axis
CN213039093U (zh) 一种合页
DE102008058580A1 (de) WC-Sitzgelenk
DE60207046T2 (de) Brillenfassung und zugehörige Scharnieranordnung
EP0620346B1 (de) Scharnier zur gelenkigen Verbindung zweier Teilflügel eines Türflügels
US20060075601A1 (en) Hinge
US3427681A (en) Hinges for ophthalmic mountings and the like
EP1898043B1 (en) Crank joint
US5887316A (en) One-pin furniture hinge with adjusting system
US8465066B2 (en) Swivel bearing for a pressing mechanism of a closing device
US20030014838A1 (en) Three knuckle hinge with bushing inserts
CA2650362A1 (en) A hinge for doors or windows
US4823437A (en) Spring loaded hinge
CN214062668U (zh) 一种合页
CA2554820A1 (en) Furniture or structural fitting
DE202006011852U1 (de) Rastscharnier mit Rastvorrichtung
CN210140665U (zh) 纱线包覆机中线辊的定位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7

Address after: 526000 No. 16, Longde lane, team 6, Wujia village, Jinsan village committee, Jinli Town, Gaoyao City,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eng Jieming

Patentee after: Zhou Liuji

Address before: No.16 longdeli lane, team 6, Wujia village, Jinshan Village Committee, Jinli Town, Gaoyao City,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6105

Patentee before: Deng Jieming

Patentee before: Zhou Liuji

Patentee before: Hu Guang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