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30270U - 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 - Google Patents

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30270U
CN213030270U CN202021377404.XU CN202021377404U CN213030270U CN 213030270 U CN213030270 U CN 213030270U CN 202021377404 U CN202021377404 U CN 202021377404U CN 213030270 U CN213030270 U CN 213030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hair
backrest
arm
virtual re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74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ingl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Drea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Drea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Drea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774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30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30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30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包括座椅臂、可转动设置在座椅臂上的座椅支座、可转动设置在座椅支座的后端的靠背座、与靠背座可转动相连的靠背架和可拆卸的设置在座椅支座上的座椅体;座椅支座与座椅臂间设置有第一复位机构;靠背架与座椅支座间设置有第二复位机构;靠背座与靠背架间设置有第三复位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腰带将体验者限制在座椅上,人体可以在座椅上作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当人体结束所作出的动作后,通过在座椅中设置第一、二、三复位机构使得座椅支座或靠背架复位;相对现有技术的势能反应舱,在满足体验的过程中,使得体验者做各种动作更加容易,减轻了体验者的体力消耗。

Description

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即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现有的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势能反应舱主要由舱体、地台、势能力臂、盔甲等构成,体验者站立在地台上,通过势能力臂限制盔甲的运动范围和盔甲的复位等,体验者长期站立或做不同的方向的运动,对体验者的体力消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通过设置腰带将体验者限制在座椅上,人体可以在座椅上作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当人体结束所作出的动作后,通过在座椅中设置第一、二、三复位机构使得座椅支座或靠背架复位;相对现有技术的势能反应舱,在满足体验的过程中,使得体验者做各种动作更加容易,减轻了体验者的体力消耗。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包括座椅臂、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座椅臂上的座椅支座、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座椅支座的后端的靠背座、与所述靠背座可转动相连的靠背架和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座椅支座上的座椅体;
所述座椅支座与所述座椅臂间设置有第一复位机构;
所述靠背架与所述座椅支座间设置有第二复位机构;
所述靠背座与所述靠背架间设置有第三复位机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与所述座椅臂的两侧的可转动相连的L型连接架和可转动设置在所述L型连接架的两侧的第一弹性伸缩杆;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支座可转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第二复位座、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复位座两侧的顶杆和套装在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二复位座间的弹性体,所述顶杆的上端与所述靠背架的下端抵接;所述座椅支座的后端的上部设置有便于可转动连接所述靠背座的轴承座、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复位座。
进一步,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或碟簧。
进一步,所述靠背座包括与所述轴承座可转动相连的转轴、座架和设置在所述座架与转轴间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轴承座间设置有限位机构。
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靠近所述盖板侧的两个弧形凹槽和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两个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一端与所述盖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弧形凹槽滑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三复位机构为第二弹性伸缩杆,所述第二弹性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靠背架可转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靠背座的顶端可转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座椅臂包括一体设置的横臂、斜臂和立臂,所述斜臂的后侧可转动设置有手柄。
进一步,所述靠背架的底端的两侧与所述靠背座的两侧可转动相连、顶端的内侧可转动的连接有便于固定腰带的腰带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设置腰带将体验者限制在座椅上,人体可以在座椅上作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当人体结束所作出的动作后,通过在座椅中设置第一、二、三复位机构使得座椅支座或靠背架复位;相对现有技术的势能反应舱,在满足体验的过程中,使得体验者做各种动作更加容易,减轻了体验者的体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地台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如图1-3所示,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包括座椅臂1、可转动设置在座椅臂1上的座椅支座2、可转动设置在座椅支座2的后端的靠背座3、与靠背座 3可转动相连的靠背架4和可拆卸的设置在座椅支座2上的座椅体5;
靠背架4的底端的两侧与靠背座3的两侧可转动相连、顶端的内侧可转动的连接有便于固定腰带6的腰带座7;通过设置腰带便于把人体限制在座椅上,避免人从座椅上滑落;
座椅支座与座椅臂间设置有第一复位机构8;第一复位机构8包括与座椅臂 1的两侧的可转动相连的L型连接架81和可转动设置在L型连接架81的两侧的第一弹性伸缩杆82;第一弹性伸缩杆82的另一端与座椅支座2可转动相连;体验者做出前进动作时,座椅体与座椅臂的前端发生向前转动,第一弹性伸缩杆被拉伸且限制转动角度小于15°,这样会使体验者更加舒适自然,减少体验者的眩晕感;体验者做出后退动作时,座椅体与座椅臂的前端发生向后转动,并压缩第一弹性伸缩杆;当人体结束所作出的动作后,并通过在座椅中设置第一复位机构使得座椅支座复位;
靠背架与座椅支座间设置有第二复位机构9;第二复位机构9包括第二复位座91、可滑动设置在第二复位座91两侧的顶杆92和套装在顶杆92与第二复位座91间的弹性体93,顶杆的上端与靠背架的下端抵接;当体验者向右倾斜时,通过腰带带动靠背架压缩右侧的弹性体,当体验者向左倾斜时,通过腰带带动靠背架压缩左侧的弹性体;当人体结束所作出的动作后,并通过在座椅中设置第二复位机构使得靠背架复位
靠背座与靠背架间设置有第三复位机构10;第三复位机构10为第二弹性伸缩杆,第二弹性伸缩杆的一端与靠背架4可转动相连、另一端与靠背座3的顶端可转动相连;当体验者前倾时,通过腰带传递给靠背架,靠背架会压缩第二弹性伸缩杆,这样靠背架会向前转动;当体验者后倾时,通过腰带传递给靠背架,靠背架会拉伸第二弹性伸缩杆,这样靠背架会向后转动;当人体结束所作出的动作后,并通过在座椅中设置第三复位机构使得靠背架复位。
本实施例中,座椅支座2的后端的上部设置有便于可转动连接靠背座3的轴承座21、下端设置有第二复位座91。
本实施例中,弹性体93为弹簧或碟簧。
本实施例中,靠背座3包括与轴承座21可转动相连的转轴31、座架32和设置在座架32与转轴31间的盖板33,盖板33与轴承座21间设置有限位机构;通过设置限位机构限制,靠背架的左右转动范围。
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轴承座21的靠近盖板33一侧的两个弧形凹槽和设置在盖板33上的两个限位销34;限位销34的一端与盖板33相连、另一端与弧形凹槽滑动相连。
本实施例中,座椅臂1包括一体设置的横臂11、斜臂12和立臂13,立臂的下端设置有一个通孔,便于将座椅臂固定在地台100上;斜臂13的后侧可转动设置有手柄14,便于调节座椅位置时握住手柄移动座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9)

1.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臂、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座椅臂上的座椅支座、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座椅支座的后端的靠背座、与所述靠背座可转动相连的靠背架和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座椅支座上的座椅体;
所述座椅支座与所述座椅臂间设置有第一复位机构;
所述靠背架与所述座椅支座间设置有第二复位机构;
所述靠背座与所述靠背架间设置有第三复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与所述座椅臂的两侧的可转动相连的L型连接架和可转动设置在所述L型连接架的两侧的第一弹性伸缩杆;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支座可转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第二复位座、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复位座两侧的顶杆和套装在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二复位座间的弹性体,所述顶杆的上端与所述靠背架的下端抵接;所述座椅支座的后端的上部设置有便于可转动连接所述靠背座的轴承座、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复位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或碟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座包括与所述轴承座可转动相连的转轴、座架和设置在所述座架与转轴间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轴承座间设置有限位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靠近所述盖板一侧的两个弧形凹槽和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两个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一端与所述盖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弧形凹槽滑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复位机构为第二弹性伸缩杆,所述第二弹性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靠背架可转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靠背座的顶端可转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臂包括一体设置的横臂、斜臂和立臂,所述斜臂的后侧可转动设置有手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架的底端的两侧与所述靠背座的两侧可转动相连、顶端的内侧可转动的连接有便于固定腰带的腰带座。
CN202021377404.XU 2020-07-14 2020-07-14 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 Active CN213030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7404.XU CN213030270U (zh) 2020-07-14 2020-07-14 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7404.XU CN213030270U (zh) 2020-07-14 2020-07-14 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30270U true CN213030270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25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7404.XU Active CN213030270U (zh) 2020-07-14 2020-07-14 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30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84186B2 (ja) 椅子
CN1933749B (zh) 具有向后和向前被动倾斜性能的椅子
JP2000079034A5 (zh)
CN108170219B (zh) 一体计算机显示屏悬停机构及包含该机构的一体计算机
CN213030270U (zh) 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座椅
KR102225877B1 (ko) 스마트 의자
CN111759694A (zh) 前后滑移与坐姿调节相互联动的按摩椅
CN110742430A (zh) 一种动态座椅
Kumar et al. Design of workstations for computer users: a review
CN210521740U (zh) 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装置
KR20130064453A (ko) 의자용 슬라이드 틸팅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의자
CN212995482U (zh) 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带陀螺仪感应的无线传输的势能反应舱
CN218740078U (zh) 一种康复用坐式推胸训练装置
CN208799419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座体以及轮椅
CN110152289B (zh) 一种基于vr模拟的体感座椅
CN209769729U (zh) 一种适用于腰托座椅的弹力结构
CN110152312B (zh) 一种基于vr模拟的飞行体感装置
CN210495182U (zh) 一种弹性连接装置
CN215950870U (zh) 一种可调节式的3d互动技术展示屏
JP2000287783A (ja) 椅 子
CN111878687A (zh) 一种vr设备交互用旋转式底座
CN207924569U (zh) 一体计算机显示屏悬停机构及包含该机构的一体计算机
CN203262702U (zh) 一体式电脑操作台
CN108578090A (zh) 一种智能手推椅
CN213030288U (zh) 用于虚拟现实体验的势能反应舱的地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7

Address after: 610000 Floor 5, 6, 7 and 8, Block C, Block B, Building 1, No. 200, Tianfu Fifth Street,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Sichuan Zhuoz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1 and 102, building 10, Chongqing Qi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69 torch Avenue,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DREAM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31

Address after: Room 101, Building 10, No. 69 Torch Avenue,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404100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Lingl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Floor 5, 6, 7 and 8, Block C, Block B, Building 1, No. 200, Tianfu Fifth Street,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Zhuozh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