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7611U - 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7611U
CN213027611U CN202022073980.1U CN202022073980U CN213027611U CN 213027611 U CN213027611 U CN 213027611U CN 202022073980 U CN202022073980 U CN 202022073980U CN 213027611 U CN213027611 U CN 213027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in
circuit board
cylindrical shell
axial direction
cylind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739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20739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7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7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7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泵装置,能以简单的结构提高防水效果和电路板的耐压能力,且能提高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包括:具有转子、定子和包围转子及定子的马达部壳主体部的马达部主体;从马达部主体朝轴向上的第一侧延伸的筒状壳部;以厚度方向与轴向一致的方式设置在筒状壳部内的电路板;与电路板电连接且从筒状壳部内朝外侧延伸的端子销;以及设置于电路板的靠第一侧的表面的发热元件,其中,在筒状壳部内设置有散热器,该散热器具有与发热元件抵接的座部以及从座部朝向第一侧突出的翅片,在筒状壳部内设置有灌封材料,该灌封材料覆盖端子销的位于筒状壳部内的部分以及电路板,使翅片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且覆盖座部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泵装置,其包括:马达部主体,该马达部主体具有转子、定子和包围所述转子及所述定子的马达部壳主体部;筒状壳部,该筒状壳部从所述马达部主体朝轴向上的第一侧延伸;电路板,该电路板以厚度方向与轴向一致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筒状壳部内;端子销,该端子销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且从所述筒状壳部内朝外侧延伸;以及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靠所述第一侧的表面。
在上述泵装置中,为了确保电路板的防水效果,通常会以与筒状壳部之间夹着密封圈的方式或是焊接方式设置将筒状壳部的第一侧的端部封闭的罩。
不过,在上述情况下,外部的水汽可能会经由端子销传递至筒状壳部内;并且,当筒状壳部内的空间的体积增大时,电路板容易因上述空间内的空气的膨胀和收缩而受到压力;并且,发热元件容易因发热而导致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装置,能以简单的结构提高防水效果和电路板的耐压能力,且能提高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装置,包括:马达部主体,该马达部主体具有转子、定子和包围所述转子及所述定子的马达部壳主体部;筒状壳部,该筒状壳部从所述马达部主体朝轴向上的第一侧延伸;电路板,该电路板以厚度方向与轴向一致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筒状壳部内;端子销,该端子销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且从所述筒状壳部内朝外侧延伸;以及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靠所述第一侧的表面,其中,在所述筒状壳部内设置有散热器,该散热器具有与所述发热元件抵接的座部以及从所述座部朝向所述第一侧突出的翅片,在所述筒状壳部内设置有灌封材料,所述灌封材料覆盖所述端子销的位于所述筒状壳部内的部分以及所述电路板,使所述翅片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且覆盖所述座部的至少一部分。
此处,所谓“轴向”,是指马达部主体中的转子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在筒状壳部内设置有灌封材料,该灌封材料覆盖端子销的位于筒状壳部内的部分以及电路板,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提高防水效果和电路板的耐压能力,且能提高抗震性能;并且,在筒状壳部内设置有散热器,该散热器具有与发热元件抵接的座部以及从座部朝向第一侧突出的翅片,灌封材料使翅片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且覆盖座部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提高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并且能利用灌封材料提高散热器相对于电路板的安装强度。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中,优选所述座部整体被所述灌封材料覆盖,在所述翅片中,仅根部被所述灌封材料覆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座部整体被灌封材料覆盖,因此,能利用灌封材料进一步提高散热器相对于电路板的安装强度;并且,在翅片中,仅根部被灌封材料覆盖,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翅片的散热能力。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中,优选所述筒状壳部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敞开,所述筒状壳部从所述马达部壳主体部延伸至比所述翅片的前端更靠所述第一侧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筒状壳部的第一侧的端部敞开,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并且,筒状壳部从马达部壳主体部延伸至比翅片的前端更靠第一侧的位置,因此,能利用筒状壳部来保护翅片,且可将筒状壳部的第一侧的端部支承于桌子等,方便进行组装、维修。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中,优选所述散热器通过螺纹连接和/或铆接而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散热器通过螺纹连接和/或铆接而固定于电路板,因此,能将散热器可靠地保持于电路板。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中,优选所述端子销的位于所述筒状壳部内的部分比所述电路板靠所述第一侧,所述座部的靠所述第一侧的顶面比所述端子销的位于所述筒状壳部内的部分靠所述第一侧,所述灌封材料的靠所述第一侧的顶面比所述座部的顶面靠所述第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端子销的位于筒状壳部内的部分比电路板靠第一侧,座部的靠第一侧的顶面比端子销的位于筒状壳部内的部分靠第一侧,灌封材料的靠第一侧的顶面比座部的顶面靠第一侧,因此,在组装时,可先将电路板设置于筒状壳部内,再将端子销压入筒状壳部的壁,然后使电路板与端子销焊接,由此能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座部的靠第一侧的顶面比端子销的位于筒状壳部内的部分靠第一侧,也就是说,散热器的座部的顶面比端子销的位于筒状壳部内的部分高,因此,能减少散热器的被灌封材料覆盖的部分,容易最大限度地发挥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中,优选所述端子销具有: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从所述电路板朝所述第一侧延伸;以及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朝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筒状壳部,所述座部的顶面是与轴向正交的平面,所述灌封材料的顶面是与轴向正交的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端子销具有: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从电路板朝第一侧延伸;以及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的第一侧的端部朝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贯穿筒状壳部,座部的顶面是与轴向正交的平面,灌封材料的顶面是与轴向正交的平面,因此,与端子销的第二部分、座部顶面和灌封材料的顶面相对于轴向倾斜的情况相比,能以较少的灌封材料来覆盖端子销的位于筒状壳部内的部分和座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中,优选所述端子销从所述筒状壳部的内侧朝外周侧插入并贯穿所述筒状壳部的壁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端子销从筒状壳部的内侧朝外周侧插入并贯穿筒状壳部的壁而固定,因此,与通过嵌件成型使端子销与筒状壳部形成一体的情况相比,受环境的限制小,能以简单地工序组装端子销,容易降低制造成本,且不容易造成端子销的变形和损伤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中,优选所述筒状壳部具有: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在轴向上对所述端子销进行定位;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在所述端子销贯穿所述筒状壳部的贯穿方向上对端子销进行定位;以及第三定位部,该第三定位部在与轴向和所述贯穿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对端子销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筒状壳部具有: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在轴向上对端子销进行定位;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在端子销贯穿筒状壳部的贯穿方向上对端子销进行定位;以及第三定位部,该第三定位部在与轴向和贯穿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对端子销进行定位,因此,能可靠地维持端子销相对于筒状壳部的位置关系。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筒状壳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包括:第一台阶面,该第一台阶面在轴向上面向所述第一侧且构成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台阶面,该第二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正交且构成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第一台阶面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侧突出且构成所述第三定位部的成对的突出部,该成对的突出部从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两侧夹持所述端子销,该成对的突出部的前端通过熔融而形成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端子销抵接的熔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在筒状壳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台阶部,台阶部包括:第一台阶面,该第一台阶面在轴向上面向第一侧且构成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台阶面,该第二台阶面与第一台阶面正交且构成第二定位部,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形成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并且,在第一台阶面上设置有朝向第一侧突出且构成第三定位部的成对的突出部,该成对的突出部从正交方向上的两侧夹持端子销,该成对的突出部的前端通过熔融而形成从第一侧与端子销抵接的熔融部,因此,能利用突出部更可靠地维持端子销相对于筒状壳部的位置关系。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中,优选在所述马达部主体的轴向上的第二侧设置有叶轮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筒状壳部内设置有灌封材料,该灌封材料覆盖端子销的位于筒状壳部内的部分以及电路板,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提高防水效果和电路板的耐压能力,且能提高抗震性能;并且,在筒状壳部内设置有散热器,该散热器具有与发热元件抵接的座部以及从座部朝向第一侧突出的翅片,灌封材料使翅片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且覆盖座部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提高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并且能利用灌封材料提高散热器相对于电路板的安装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轴向一端侧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中使用的端子销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泵装置
10 叶轮部
11 叶轮部壳体
111 叶轮部壳主体部
112 流体吸入管
113 流体排出管
20 马达部
21 马达部主体
211 转子
212 定子
213 马达部壳主体部
2131 外周壁部
2132 端壁部
2133 轴支承部
2134 凸台部
2135 柱状部
22 筒状壳部
221 筒状壳主体部
222 隆起部
2221 第一台阶面
2222 第二台阶面
2223 突出部
223 连接器壳部
23 电路板
231 通孔
24 端子销
241 第一部分
242 第二部分
2421 宽幅部
2422 第一窄幅部
2423 第二窄幅部
25 发热元件
26 散热器
261 座部
2611 座部的顶面
262 翅片
27 灌封材料
271 灌封材料的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局部侧剖视图,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轴向一端侧的局部立体图,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中使用的端子销的立体图。
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且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的另一侧设为Z2,并且,设泵装置的轴向(即马达部主体所包括的转子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与Z方向一致。
(泵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泵装置1包括叶轮部10和马达部20,其中,叶轮部10具有叶轮,马达部20驱动叶轮部10的叶轮旋转。
(叶轮部的结构)
如图1所示,叶轮部10具有叶轮部壳体11,该叶轮部壳体11具有罩状的叶轮部壳主体部111,在该叶轮部壳主体部111的内部形成有泵室,在该泵室内设置有叶轮(未图示),在该叶轮部壳主体部111的外表面侧设置有流体吸入管112和流体排出管113。
此处,如图1和图2所示,流体吸入管112从叶轮部壳主体部111朝向Z2方向侧延伸,流体排出管113从叶轮部壳主体部111朝向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具体而言,流体排出管112相对于X方向及Y方向均倾斜。
此外,在叶轮部10的叶轮旋转时,能将流体从流体吸入管112吸入泵室内,然后从流体排出管113排出。
(马达部的结构)
如图1所示,马达部20设置于叶轮部10的Z1方向侧。
此外,如图1和图3所示,马达部20包括:马达部主体21,该马达部主体21具有转子211、定子212和包围转子211及定子212的马达部壳主体部213;筒状壳部22,该筒状壳部22从马达部主体21朝Z1方向侧(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侧)延伸;电路板23,该电路板23以其厚度方向与Z方向一致的方式设置在筒状壳部22内;端子销24,该端子销24与电路板23电连接,且从筒状壳部22内朝外侧延伸;以及发热元件25(例如功率元件,用于对转子211的旋转进行控制等),该发热元件25设置于电路板23的靠Z1方向侧的表面。
此外,如图3所示,在筒状壳部22内设置有散热器26,该散热器26具有与发热元件25抵接的座部261以及从座部261朝向Z1方向侧突出的翅片262;并且,在筒状壳部22内设置有灌封材料27,该灌封材料27覆盖端子销24的位于筒状壳部22内的部分以及电路板23,使散热器26的翅片262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且覆盖散热器26的座部261的至少一部分。
此处,如图1和图3所示,马达部主体21具有马达部壳主体部213,该马达部壳主体部213包围定子212,且具有外周壁部2131和端壁部2132,其中,外周壁部2131覆盖定子212的外周侧,且在沿Z方向观察时具有圆形的外周面,端壁部2132覆盖定子212的Z1方向的端面。并且,如图1和图3所示,筒状壳部22从马达部壳主体部213朝Z1方向侧延伸,并与马达部壳主体部213通过树脂一体成型,从而形成马达部壳体,该马达部壳体从Z1方向侧与叶轮部壳体11重叠并组装在一起,形成泵壳体。并且,如图3和图4所示,筒状壳部22包括筒状壳主体部221和隆起部222,其中,筒状壳主体部221在沿Z方向观察时具有圆形的外周面,隆起部222从筒状壳主体部221的X1方向侧朝X1方向侧隆起,在隆起部222处设置有连接器壳部223,该连接器壳部223呈从隆起部222朝向X1方向侧突出的筒状。并且,如图3和图4所示,筒状壳部22的Z1方向侧的端部敞开,筒状壳部22从马达部壳主体部213延伸至比散热器26的翅片262的前端(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的端部)更靠Z1方向侧的位置。
此外,如图4所示,端子销24从筒状壳部22的内侧朝外周侧插入并贯穿筒状壳部22的壁而固定(在图示的例子中,在Y方向上间隔地排列设置有多个端子销24,这多个端子销24分别贯穿筒状壳部22的壁而突出至筒状的连接器壳部223的内侧)。并且,筒状壳部22具有: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在Z方向上对端子销24进行定位;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在端子销24贯穿筒状壳部22的贯穿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是X方向)上对端子销24进行定位;以及第三定位部,该第三定位部在与Z方向和X方向均正交的正交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是Y方向)上对端子销24进行定位。具体而言,如图4和图5所示,端子销24具有:第一部分241,该第一部分241从电路板23朝Z1方向侧延伸(该第一部分241的靠近电路板23的端部例如通过焊接而与电路板23的焊盘部电连接);以及第二部分242,该第二部分242从第一部分241的Z1方向侧的端部朝向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是X方向)延伸并贯穿筒状壳部22,其中,第二部分242具有:Y方向上的宽度比第一部分241的Y方向上的宽度大的宽幅部2421;Y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部分241的Y方向上的宽度相同且将宽幅部2421与第一部分241连接的第一窄幅部2422;以及Y方向上的宽度比宽幅部2421的Y方向上的宽度略小且从宽幅部2421朝向X1方向延伸的第二窄幅部2423。并且,如图4所示,在筒状壳部22的内周面(在图示的例子中是隆起部222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台阶部,该台阶部包括:第一台阶面2221,该第一台阶面2221在Z方向上面向Z1方向侧且构成上述第一定位部(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台阶面2221从Z2方向侧与端子销24的宽幅部2421抵接);以及第二台阶面2222,该第二台阶面2222与第一台阶面2221正交且构成上述第二定位部(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台阶面2222从X1方向侧和端子销24的在宽幅部2421与第二窄幅部2423形成的台阶面抵接),在第二台阶面2222上设置有供端子销24的第二部分242的一部分插入或压入的通孔,在第一台阶面2221上设置有朝向Z1方向侧突出且构成上述第三定位部的成对的突出部2223,该成对的突出部2223从Y方向上的两侧夹持端子销24(在图示的例子中,成对的突出部2223从Y方向上的两侧与端子销24的宽幅部2421抵接)。
此外,如图3所示,转子211设置于定子212的内周侧,转子211的旋转轴线与叶轮部10的叶轮的旋转轴线一致。并且,转子211具有磁体部,定子212具有定子铁芯和线圈,定子铁芯具有环状部以及从环状部朝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极,凸极的前端在外周侧隔开间隙与转子211的磁体部相对,线圈分别卷绕于定子铁芯的各个凸极。并且,在马达部壳主体部213的端壁部2132的中央形成有朝Z2方向延伸的轴支承部2133,该轴支承部2133对轴部的端部进行支承,该轴部将转子211支承成能旋转。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电路板23呈圆形,在电路板23的中央设置有沿该电路板23的厚度方向贯穿电路板23的通孔231,散热器26设置在电路板23的偏离其中心的位置处。并且,在马达部壳主体部213的端壁部2132的中央形成有朝Z1方向延伸的凸台部2134以及从该凸台部2134的中央朝Z1方向侧突出的柱状部2135,电路板23从Z1方向侧与凸台部2134抵接而在Z方向上定位,柱状部2135贯穿电路板23的通孔231,前端通过熔融而形成从Z1方向侧与电路板23的Z1方向侧的表面抵接的铆接部。
此外,如图3所示,散热器26的座部261整体被灌封材料27覆盖,在散热器26的翅片262中,仅根部被灌封材料27覆盖。并且,端子销24的位于筒状壳部22内的部分比电路板23靠Z1方向侧,散热器26的座部261的靠Z1方向侧的顶面2611比端子销24的位于筒状壳部22内的部分靠Z1方向侧,灌封材料27的靠Z1方向侧的顶面271比散热器26的座部261的顶面靠Z1方向侧。并且,散热器26的座部261的顶面2611是与Z方向正交的平面,灌封材料27可以选择树脂、硅凝胶等,且灌封材料27的顶面271是与Z方向正交的平面。
此外,虽未图示,但散热器26还可通过螺纹连接和/或铆接而固定于电路板23。例如,在散热器26的座部261上设置沿Z方向贯穿座部261的固定用通孔,并将螺钉从Z1方向侧穿过上述固定用通孔并拧入电路板23,或者,在散热器26的座部261上设置朝向Z2方向侧突出的柱状部,在电路板23上设置供上述柱状部贯穿的通孔,并使柱状部的从上述通孔突出的端部熔融而形成从Z2方向侧与电路板23铆接的铆接部。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在筒状壳部22内设置有灌封材料27,该灌封材料27覆盖端子销24的位于筒状壳部22内的部分以及电路板23,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提高防水效果和电路板23的耐压能力,例如能防止外部的水汽经由端子销24进入筒状壳部22内,且能提高抗震性能,适合在容易产生震动的车辆等中使用;并且,在筒状壳部22内设置有散热器26,该散热器26具有与发热元件25抵接的座部261以及从座部261朝向Z1方向侧突出的翅片262,灌封材料27使翅片262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且覆盖座部261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提高发热元件25的散热效果,并且能利用灌封材料27提高散热器26相对于电路板23的安装强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端子销24的位于筒状壳部22内的部分比电路板23靠Z1方向侧,散热器26的座部261的Z1方向侧的顶面2611比端子销24的位于筒状壳部22内的部分靠Z1方向侧,灌封材料27的靠Z1方向侧的顶面271比座部261的顶面2611靠Z1方向侧,因此,在组装时,可先将电路板23设置于筒状壳部22内,再将端子销24压入筒状壳部22的壁,然后使电路板23与端子销24焊接,由此能提高作业效率;并且,散热器26的座部261的Z1方向侧的顶面2611比端子销24的位于筒状壳部22内的部分靠Z1方向侧,也就是说,散热器26的座部261的顶面2611比端子销24的位于筒状壳部22内的部分高,因此,能减少散热器26的被灌封材料27覆盖的部分,容易最大限度地发挥散热器26的散热能力。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散热器26的座部261整体被灌封材料27覆盖,在散热器26的翅片262中,仅根部被灌封材料27覆盖,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形成为使翅片262整体从灌封材料27露出。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筒状壳部22从马达部壳主体部213延伸至比散热器26的翅片262的前端更靠Z1方向侧的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筒状壳部22和翅片262的前端的位置关系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筒状壳部22与马达部壳主体部213一体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筒状壳部22与马达部壳主体部213也可分体形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散热器26的座部261的顶面2611是与Z方向正交的平面,灌封材料27的顶面271是与Z方向正交的平面,但并不局限于此,散热器26的座部261的顶面2611和灌封材料27的顶面271也可设置成相对于Z方向倾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散热器26的座部261的靠Z1方向侧的顶面2611比端子销24的位于筒状壳部22内的部分靠Z1方向侧,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将散热器26的座部261的靠Z1方向侧的顶面2611设置成与端子销24的位于筒状壳部22内的部分在Z方向上齐平,或者设置成比端子销24的位于筒状壳部22内的部分靠Z2方向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成对的突出部2223的前端还可通过熔融而形成从Z1方向侧与端子销24抵接的熔融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端子销24从筒状壳部22的内侧朝外周侧插入并贯穿筒状壳部22的壁而固定,但并不局限于此,端子销24也可通过嵌件成型而与筒状壳部22形成一体。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端子销24具有:第一部分241,该第一部分241从电路板23朝Z1方向侧延伸;以及第二部分242,该第二部分242从第一部分241的Z1方向侧的端部朝向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贯穿筒状壳部22,其中,第二部分242具有:Y方向上的宽度比第一部分241的Y方向上的宽度大的宽幅部2421;Y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部分241的Y方向上的宽度相同且将宽幅部2421与第一部分241连接的第一窄幅部2422;以及Y方向上的宽度比宽幅部2421的Y方向上的宽度略小且从宽幅部2421朝向X1方向延伸的第二窄幅部2423,但并不局限于此,端子销24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适当变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筒状壳部22具有: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在Z方向上对端子销24进行定位;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在端子销24贯穿筒状壳部22的贯穿方向上对端子销24进行定位;以及第三定位部,该第三定位部在与Z方向和X方向均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对端子销24进行定位,但并不局限于此,筒状壳部22也可仅具有上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中的一方或两方。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其范围内,能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自由组合,或是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适当变形、省略。

Claims (10)

1.一种泵装置,包括:马达部主体,该马达部主体具有转子、定子和包围所述转子及所述定子的马达部壳主体部;筒状壳部,该筒状壳部从所述马达部主体朝轴向上的第一侧延伸;电路板,该电路板以厚度方向与轴向一致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筒状壳部内;端子销,该端子销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且从所述筒状壳部内朝外侧延伸;以及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靠所述第一侧的表面,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壳部内设置有散热器,
所述散热器具有与所述发热元件抵接的座部以及从所述座部朝向所述第一侧突出的翅片,
在所述筒状壳部内设置有灌封材料,
所述灌封材料覆盖所述端子销的位于所述筒状壳部内的部分以及所述电路板,使所述翅片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且覆盖所述座部的至少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部整体被所述灌封材料覆盖,
在所述翅片中,仅根部被所述灌封材料覆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壳部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敞开,
所述筒状壳部从所述马达部壳主体部延伸至比所述翅片的前端更靠所述第一侧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通过螺纹连接和/或铆接而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销的位于所述筒状壳部内的部分比所述电路板靠所述第一侧,
所述座部的靠所述第一侧的顶面比所述端子销的位于所述筒状壳部内的部分靠所述第一侧,
所述灌封材料的靠所述第一侧的顶面比所述座部的顶面靠所述第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销具有: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从所述电路板朝所述第一侧延伸;以及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部朝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筒状壳部,
所述座部的顶面是与轴向正交的平面,
所述灌封材料的顶面是与轴向正交的平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销从所述筒状壳部的内侧朝外周侧插入并贯穿所述筒状壳部的壁而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壳部具有:
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在轴向上对所述端子销进行定位;
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在所述端子销贯穿所述筒状壳部的贯穿方向上对所述端子销进行定位;以及
第三定位部,该第三定位部在与轴向和所述贯穿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对所述端子销进行定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壳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台阶部,
所述台阶部包括:第一台阶面,该第一台阶面在轴向上面向所述第一侧且构成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台阶面,该第二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正交且构成所述第二定位部,
在所述第一台阶面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侧突出且构成所述第三定位部的成对的突出部,该成对的突出部从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两侧夹持所述端子销,该成对的突出部的前端通过熔融而形成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端子销抵接的熔融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马达部主体的轴向上的第二侧设置有叶轮部。
CN202022073980.1U 2020-09-21 2020-09-21 泵装置 Active CN213027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3980.1U CN213027611U (zh) 2020-09-21 2020-09-21 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3980.1U CN213027611U (zh) 2020-09-21 2020-09-21 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7611U true CN213027611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78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73980.1U Active CN213027611U (zh) 2020-09-21 2020-09-21 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76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32235B2 (ja) 電動ポンプ
US20160248292A1 (en) Electronic control apparatus,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and electric fluid pump
JP5316917B2 (ja) 電動ポンプ
JP5927870B2 (ja) 電動ポンプ
US11199255B2 (en) Electric oil pump
US8562313B2 (en) Pump assembly
CN107112847B (zh) 电动的汽车辅助设备
JP6984182B2 (ja) 電子装置
JP2014223000A (ja) モータ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09908756U (zh) 电动油泵
JP5691397B2 (ja) 電動ポンプ
JP6251920B2 (ja) 電動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ポンプ
CN114696505B (zh) 电动机及泵装置
CN213027611U (zh) 泵装置
JP5050481B2 (ja) ポンプ
JP2022080963A (ja) ポンプ装置
CN113137374B (zh) 液冷式散热系统及其泵浦
JP6926687B2 (ja) 電子装置
JP2018206958A (ja) 電子装置
JP6984181B2 (ja) 電子装置
CN111224499A (zh) 一种油泵及其电机
JP2008184901A (ja) 電動ポンプ
CN214533711U (zh) 泵装置
CN114542479B (zh) 泵装置
JP6907724B2 (ja) 電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