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5134U - 一种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5134U
CN213025134U CN202022243332.6U CN202022243332U CN213025134U CN 213025134 U CN213025134 U CN 213025134U CN 202022243332 U CN202022243332 U CN 202022243332U CN 213025134 U CN213025134 U CN 213025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pc board
flexible fpc
backlight
guide plate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433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国俊
萧伟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ohong Fei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ohong Fe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ohong Fe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ohong Fe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433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5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5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51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柔性FPC板、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以及增亮膜,所述光源集成在柔性FPC板前端部的下表面处,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框架的下沉部处;沿垂向方向,所述所述反射板位于导光板的下方,所述扩散板和增亮膜由下而上分布在导光板的上方,光源设置在框架的一个侧壁处且其前端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正对;所述柔性FPC板的下表面具有一层遮蔽层,该遮蔽层由所述下表面向外延伸并向上翻折至将柔性FPC板的前端部的侧端面遮蔽。本技术通过将柔性FPC板的前端部的下表面和侧端面包覆能够避免光源发出的光线外泄,以此提供背光源的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背光源。
背景技术
在显示装置中,背光源起着对显示装置显示亮度的作用。背光源根据灯条的设置位置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其中侧入式背光源通常包括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下端的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上端(出光面)的光学膜和设置在导光板侧面(入光面)的灯条。这些结构的组合装配时,如果没有遮光组件,灯条在常规发光视角范围内光线会从缝隙中射出从而导致背光源灯条处出现光斑或者亮线等漏光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为了尽量实现薄化,现有技术中采用柔性FPC板作为电路板替代传统的 PCB板,这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背光源的厚度。由于柔性FPC板厚度很薄,因此在使用过程在受到灯光照射时容易透光,影响背光源品质。
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源,解决现有背光源在柔性FPC板处产生漏光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柔性FPC板、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以及增亮膜,所述光源集成在柔性FPC板前端部的下表面处,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框架的下沉部处;沿垂向方向,所述所述反射板位于导光板的下方,所述扩散板和增亮膜由下而上分布在导光板的上方,光源设置在框架的一个侧壁处且其前端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正对;
所述柔性FPC板的下表面具有一层遮蔽层,该遮蔽层由所述下表面向外延伸并向上翻折至将柔性FPC板的前端部的侧端面遮蔽。
进一步的,所述遮蔽层延伸至柔性FPC板前端部的上表面处。
进一步的,所述遮蔽层位于下表面部分的外表面为白色,位于所述柔性 FPC板前端部的侧端面和上表面的外表面为黑色。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包括若干间隔布置的若干LED灯。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FPC板还具有本体部和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两端与本体部和前端部形成整体结构;所述连接部位于其中一个LED灯的后方。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上具有一凹槽,所述柔性FPC板前端部和遮蔽层位于该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沉部靠近所述侧壁的转角部分为斜边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柔性FPC板、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以及增亮膜,所述光源集成在柔性FPC板前端部的下表面处,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框架的下沉部处;沿垂向方向,所述所述反射板位于导光板的下方,所述扩散板和增亮膜由下而上分布在导光板的上方,光源设置在框架的一个侧壁处且其前端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正对;所述柔性FPC板的下表面具有一层遮蔽层,该遮蔽层由所述下表面向外延伸并向上翻折至将柔性 FPC板的前端部的侧端面遮蔽。本技术通过将柔性FPC板的前端部的下表面和侧端面包覆能够避免光源发出的光线外泄,以此提供背光源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源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背光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下文所述垂向指的是与框架10垂直的方向。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10、柔性FPC板20、光源30、导光板40、反射板50、扩散板60以及增亮膜70,所述光源30集成在柔性FPC板20前端部的下表面201处,所述导光板40设置在框架10的下沉部101处;沿垂向方向,所述所述反射板50位于导光板40的下方,所述扩散板60和增亮膜70由下而上分布在导光板40的上方,光源30设置在框架10 的一个侧壁102处且其前端与所述导光板40的侧面正对。光源30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40中,并在导光板40内进行全反射后,通过出光面的水平表面射出并依序通过扩散板60以及增亮膜70;本方案能够将设置于侧面的光源30 发出的光线转换成均匀分布的面光源。其中,所述反射板50用于将光线反射至导光板40以增强导入效率。
详细的,如图3所示,所述柔性FPC板20包括本体部204、连接部205 以及前端部206,该连接部205的两端与本体部204和前端部206形成整体结构。即该柔性FPC板20包括有三部分,其中前端部206用于集成光源30。具体的,所述柔性FPC板20前端部206的下表面201具有一层遮蔽层80,该遮蔽层80由所述下表面201向外延伸并向上翻折至将柔性FPC板20的前端部的侧端面202遮蔽。即本实施例中,遮蔽层80将所述柔性FPC板20的前端部 206的下表面和侧端面202遮蔽,这样能够防止光源30发出的光线透过柔性 FPC板20向外泄漏而形成光斑或亮线。优选的,该遮蔽层80可以是遮光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蔽层80延伸至柔性FPC板20前端部的上表面 203处。即该遮蔽层80能够同时将柔性FPC板20前端部206的下表面201、侧端面202以及上表面203均包覆,这样更加强化对光线的遮蔽作用。其中,所述遮蔽层80位于下表面201部分的外表面为白色,位于所述柔性FPC板20 前端部的侧端面202和上表面203的外表面为黑色。此处,遮蔽层80位于下表面201处设置为白色以便于对光线至导光板23内,以提高导光效率。而在侧端面203和上表面203处设置为黑色则防止光线外泄。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30包括若干间隔布置的若干LED灯。其中,LED灯优选采用白光灯。其中,所述柔性FPC板20的连接部205位于其中一个LED灯的后方。该方案通过LED灯对连接部205起到遮蔽作用,防止 LED灯发出的光线被传到至该连接部205,这样能够进一步防止光线外泄,提高背光源的品质。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102上具有一凹槽1021,所述柔性FPC板20前端部和遮蔽层80位于该凹槽1021内。应当连接,该凹槽1021的深度与所述柔性 FPC板20前端部和遮蔽层80的厚度总和相匹配。通过将柔性FPC板20前端部和遮蔽层80下沉至该凹槽1021内能够防止光线外泄。
参见图3所述下沉部101靠近所述侧壁102的转角部分为斜边103,对应所述打偶钢板23的对应两个脚落也设置呈相匹配的斜边。通过该斜边103的设置能够方便导光板23的装配。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7)

1.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10)、柔性FPC板(20)、光源(30)、导光板(40)、反射板(50)、扩散板(60)以及增亮膜(70),所述光源(30)集成在柔性FPC板(20)前端部的下表面(201)处,所述导光板(40)设置在框架(10)的下沉部(101)处;沿垂向方向,所述反射板(50)位于导光板(40)的下方,所述扩散板(60)和增亮膜(70)由下而上分布在导光板(40)的上方,光源(30)设置在框架(10)的一个侧壁(102)处且其前端与所述导光板(40)的侧面正对,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FPC板(20)的下表面(201)具有一层遮蔽层(80),该遮蔽层(80)由所述下表面(201)向外延伸并向上翻折至将柔性FPC板(20)的前端部的侧端面(202)遮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层(80)延伸至柔性FPC板(20)前端部的上表面(203)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层(80)位于下表面(201)部分的外表面为白色,位于所述柔性FPC板(20)前端部的侧端面(202)和上表面(203)的外表面为黑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30)包括若干间隔布置的若干LED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FPC板(20)还具有本体部(204)和连接部(205),该连接部(205)的两端与本体部(204)和前端部形成整体结构;所述连接部(205)位于其中一个LED灯的后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102)上具有一凹槽(1021),所述柔性FPC板(20)前端部和遮蔽层(80)位于该凹槽(1021)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沉部(101)靠近所述侧壁(102)的转角部分为斜边部(103)。
CN202022243332.6U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背光源 Active CN213025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43332.6U CN213025134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背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43332.6U CN213025134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背光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5134U true CN213025134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81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43332.6U Active CN213025134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背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51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5038768A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5372865A (zh) 一种反射片、应用该反射片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CN208060755U (zh) 一种扩散片、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6378665U (zh)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模组
CN102155692A (zh) 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CN101285963B (zh) 背光模块
CN213025134U (zh) 一种背光源
CN206757087U (zh) 面状照明装置
CN210514863U (zh) 一种应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红外导光结构
CN216053642U (zh) 一种防边缘蓝光的Mini-LED背光模组
CN101495800A (zh) 照明装置、具有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和便携式终端装置
CN202598306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12460265U (zh) 灯条、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0982801U (zh) 导光结构、照明模组及电子产品
CN208888539U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光源组件以及背光模组
CN205541750U (zh) 新型信息显示屏
CN213023862U (zh) 一种lcm显示模组
CN218728489U (zh) 一种可提高背光源亮度的fpc灯胶结构
CN211232530U (zh) 面板灯结构
CN217544070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435180U (zh) 一种背光结构
CN206657158U (zh) 一种胶架和金属架的装配结构、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CN211577617U (zh) 一种扩散膜结构
CN208239766U (zh) Lcd屏的防漏光结构
CN210295760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