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4020U - 智能综合监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综合监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24020U CN213024020U CN202022345407.1U CN202022345407U CN213024020U CN 213024020 U CN213024020 U CN 213024020U CN 202022345407 U CN202022345407 U CN 202022345407U CN 213024020 U CN213024020 U CN 2130240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parameter acquisition
- acquisition module
- cabin
-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包括管理平台、移动终端、本地计算机及设备监控箱,设备监控箱上安装有电子锁,设备监控箱内设有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风扇模块、公共服务舱及多个用户舱,公共服务舱内设有监控终端、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监控终端包括微处理器模块、存储模块,用户舱内设有第二环境参数采集模块及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管理平台分别与移动终端、微处理器模块无线连接,本地计算机与微处理器模块有线连接,外部电源与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电子锁、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存储模块、风扇模块、第二环境参数采集模块及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分别与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进行实时集中监控和管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综合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综合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监控系统的日益普及,其广泛应用于环境、交通、电力、通讯、安防等不同领域中。传统的监控系统手段单一,各自独立完成单一的监控功能,需要对设备、人员、环境等进行综合监控管理时,往往需要搭建多种不同的监控系统。不同的监控系统彼此独立,相互之间信息缺少关联性,不能充分发挥系统集中运行和管理的作用,使得不同管理部门的系统都需要配置监控设备和管理人员,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包括管理平台、移动终端、本地计算机及设备监控箱,所述设备监控箱上安装有电子锁,所述设备监控箱内设有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风扇模块、公共服务舱及多个用户舱,所述公共服务舱内设有监控终端、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所述监控终端包括微处理器模块、存储模块,所述用户舱内设有第二环境参数采集模块及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所述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第二环境参数采集模块,用于分别采集公共服务舱、用户舱内的积水、温度或湿度信息;所述风扇模块,用于对设备监控箱、公共服务舱及多个用户舱进行散热;所述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设备监控箱内的进线电压、电流、功率参数信息;所述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舱的供电电压、电流、功率参数信息;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公共服务舱、用户舱内的温湿度、积水信息及监测设备监控箱、用户舱内的用电参数信息,并将以上信息发送给管理平台,当出现异常情况实时告警后发送给管理平台,以及接收管理平台下发的控制风扇模块、电子锁开闭的控制指令。
所述管理平台分别与移动终端、微处理器模块无线连接,所述本地计算机与微处理器模块有线连接,外部电源与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子锁、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存储模块、风扇模块、第二环境参数采集模块及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分别与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公共服务舱内还设有用于将用电异常区域的定位信息发送给微处理器模块的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与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设备监控箱内的继电器、继电器输出电路及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输出电路分别通过继电器与电子锁、风扇模块对应电连接,所述继电器输出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分别与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监控箱内还设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主电源输入电路、电压转换电路、备用电池、电池充电电路及电池放电电路,所述主电源输入电路安装在设备监控箱内,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安装在公共服务舱内,所述备用电池、电池充电电路及电池放电电路安装在用户舱内,所述主电源输入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并通过电压转换电路与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与主电源输入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与电池放电电路电连接,所述备用电池分别与微处理器模块、电池充电电路、电池放电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监控箱内还设有用于保护用户用电设备的开关输入保护模块,所述开关输入保护模块与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监控箱内还设有USB模块,所述USB模块与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模块为TF CARD、NAND FLASH及EEPROM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模块为4G定位模块或GPS定位模块或北斗定位模块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连接为4G连接或5G连接或NB-IOT连接或以太网连接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综合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公共服务舱、用户舱内的温湿度、积水信息及监测设备监控箱、用户舱的用电参数信息,本地计算机可实时查看以上信息,微处理器模块将以上信息发送给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向移动终端提供实时信息,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减少故障带来的损失,出现异常情况时微处理器模块实时告警并发送给管理平台,并在环境温度、湿度过高或需要维护时接收管理平台下发的控制风扇模块或电子锁的开闭或用户舱电源关闭的控制指令,等待维修人员维修,多功能集成于一体,信息多部门共享,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运行和维护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综合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综合监控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湿度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输出电路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电源输入电路及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电路、电池放电电路及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输入保护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管理平台,2、移动终端,3、本地计算机,4、设备监控箱,5、电子锁,6、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7、风扇模块,8、公共服务舱,9、用户舱,10、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 11、微处理器模块,12、存储模块,13、第二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4、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15、定位模块,16、继电器输出电路,17、继电器控制电路,18、主电源输入电路,19、电压转换电路,20、备用电池,21、电池充电电路,22、电池放电电路,23、开关输入保护模块,24、USB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包括管理平台1、移动终端2、本地计算机3及设备监控箱4,设备监控箱4上安装有电子锁5,设备监控箱4内设有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6、风扇模块7、公共服务舱8及多个用户舱9,公共服务舱8内设有监控终端、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0,监控终端包括微处理器模块11、存储模块12,用户舱9内设有第二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3及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14;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0、第二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3,用于分别采集公共服务舱8、用户舱9内的积水、温度或湿度信息;风扇模块7,用于对设备监控箱4、公共服务舱8及多个用户舱9进行散热;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6,用于采集设备监控箱4内的进线电压、电流、功率参数信息;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14,用于采集用户舱9的供电电压、电流、功率参数信息;微处理器模块11,用于实时监测公共服务舱8、用户舱9内的温湿度、积水信息及监测设备监控箱4、用户舱9内的用电参数信息,并将以上信息发送给管理平台1,当出现异常情况实时告警后发送给管理平台1,以及接收管理平台1下发的控制风扇模块7、电子锁5开闭的控制指令。
管理平台1分别与移动终端2、微处理器模块11无线连接,本地计算机3与微处理器模块11有线连接,外部电源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电子锁5、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0、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6、存储模块12、风扇模块7、第二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3及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14分别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可适用于城市道路综合设备箱、智慧机房、市政综合箱、高速ETC一体化综合箱、5G基站电源综合箱等应用场所,实现对各个舱位的用电信息采集以及设备监控箱4内运行环境的感知,完成信息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传输以及执行管理平台1下发的控制命令。
具体的,设备监控箱4为各种设备的相关控制、通信、管理设备提供安装舱位,并提供供电、接地、布线等服务。设备监控箱4上设有与微处理器模块11连接用于照明显示的LED灯,便于安装、维护时使用。存储模块12为TF CARD、NAND FLASH及EEPROM中的一种或多种。管理平台1与移动终端2采用为4G连接或5G连接方式中的一种;管理平台1与微处理器模块11采用4G连接或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即窄带物联网)连接或以太网连接方式中的一种。微处理器模块11与本地计算机3通过RS485通信电缆连接。
具体的,电子锁5具备防盗功能,还配备有机械钥匙,可实现远程开锁、机械开锁等功能。风扇模块7对设备监控箱4进行降温散热,以应对设备监控箱4、公共服务舱8及用户舱9内温度超出规定范围的情况,微处理器模块11可在温度异常的情况下,启动风扇模块7,或者在管理平台1的控制指令下开启风扇模块7。微处理器模块11上设有RX8025-T时钟模块,进行时间校准和记录。设备监控箱4内还设有USB模块24,USB模块24与微处理器模块 11电连接,以待更新应用程序。
微处理器模块11实时监测设备监控箱4及用户舱9内的运行状态,当发生状态变化或监测数据超出规定范围时发出告警信号,并上报到管理平台1。包括如下情况:当设备监控箱4、公共服务舱8、用户舱9内温度超出规定范围时,发出高温/低温告警信号,并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风扇模块7;当风扇模块7发生异常启闭时,发出风扇运行异常告警信号;当发生电子锁5异常开闭时,发出告警信号;当设备监控箱4底部积水超过规定高度时,发出告警信号;当用户舱9的供电电压偏离设定范围,发出告警信号。
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0、第二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3为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或者内嵌式的温湿度传感器的一种或多种,电路图如图3所示。
优选地,公共服务舱8内还设有用于将用电异常区域的定位信息发送给微处理器模块11 的定位模块15,定位模块15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
具体的,定位模块15为4G定位模块或GPS定位模块或北斗定位模块中的一种。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设备监控箱4内的继电器、继电器输出电路16及继电器控制电路 17,继电器输出电路16分别通过继电器与电子锁5、风扇模块7对应电连接,继电器输出电路16、继电器控制电路17分别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
优选地,设备监控箱4内还设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主电源输入电路18、电压转换电路19、备用电池20、电池充电电路21及电池放电电路22,主电源输入电路18安装在设备监控箱4内,电压转换电路19安装在公共服务舱8内,备用电池20、电池充电电路21及电池放电电路22安装在用户舱9内,主电源输入电路18与外部电源连接,并通过电压转换电路19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6与主电源输入电路18连接,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14与电池放电电路22电连接,备用电池20分别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池充电电路21、电池放电电路22电连接。
具体的,设备监控箱4内还设有多个用于保护用户用电设备的开关输入保护模块23,开关输入保护模块23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开关输入保护模块23通过开关与用户用电设备或用户舱9内的采集模块连接。开关包括隔离开关、非隔离开关,不同开关对应的保护模块如图8所示。
实现向各个用户舱9提供独立、可靠及稳定的电源,确保支路故障不影响其他用户舱9 的正常运行。当微处理器模块11无法与管理平台1通信时,微处理器模块11重启电源模块,避免因网络设备死机引起的故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理平台(1)、移动终端(2)、本地计算机(3)及设备监控箱(4),所述设备监控箱(4)上安装有电子锁(5),所述设备监控箱(4)内设有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6)、风扇模块(7)、公共服务舱(8)及多个用户舱(9),所述公共服务舱(8)内设有监控终端、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0),所述监控终端包括微处理器模块(11)、存储模块(12),所述用户舱(9)内设有第二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3)及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14);所述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0)、第二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3),用于分别采集公共服务舱(8)、用户舱(9)内的积水、温度或湿度信息;所述风扇模块(7),用于对设备监控箱(4)、公共服务舱(8)及多个用户舱(9)进行散热;所述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6),用于采集设备监控箱(4)内的进线电压、电流、功率参数信息;所述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14),用于采集用户舱(9)的供电电压、电流、功率参数信息;所述微处理器模块(11),用于实时监测公共服务舱(8)、用户舱(9)内的温湿度、积水信息及监测设备监控箱(4)、用户舱(9)内的用电参数信息,并将以上信息发送给管理平台(1),当出现异常情况实时告警后发送给管理平台(1),以及接收管理平台(1)下发的控制风扇模块(7)、电子锁(5)开闭的控制指令;
所述管理平台(1)分别与移动终端(2)、微处理器模块(11)无线连接,所述本地计算机(3)与微处理器模块(11)有线连接,外部电源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所述电子锁(5)、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0)、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6)、存储模块(12)、风扇模块(7)、第二环境参数采集模块(13)及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14)分别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服务舱(8)内还设有用于将用电异常区域的定位信息发送给微处理器模块(11)的定位模块(15),所述定位模块(15)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设备监控箱(4)内的继电器、继电器输出电路(16)及继电器控制电路(17),所述继电器输出电路(16)分别通过继电器与电子锁(5)、风扇模块(7)对应电连接,所述继电器输出电路(16)、继电器控制电路(17)分别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监控箱(4)内还设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主电源输入电路(18)、电压转换电路(19)、备用电池(20)、电池充电电路(21)及电池放电电路(22),所述主电源输入电路(18)安装在设备监控箱(4)内,所述电压转换电路(19)安装在公共服务舱(8)内,所述备用电池(20)、电池充电电路(21)及电池放电电路(22)安装在用户舱(9)内,所述主电源输入电路(18)与外部电源连接,并通过电压转换电路(19)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所述第一用电参数采集模块(6)与主电源输入电路(18)连接,所述第二用电参数采集模块(14)与电池放电电路(22)电连接,所述备用电池(20)分别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池充电电路(21)、电池放电电路(22)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监控箱(4)内还设有用于保护用户用电设备的开关输入保护模块(23),所述开关输入保护模块(23)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监控箱(4)内还设有USB模块(24),所述USB模块(24)与微处理器模块(11)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12)为TF CARD、NAND FLASH及EEPROM中的一种或多种。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15)为4G定位模块或GPS定位模块或北斗定位模块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连接为4G连接或5G连接或NB-IOT连接或以太网连接中的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45407.1U CN213024020U (zh) | 2020-10-20 | 2020-10-20 | 智能综合监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45407.1U CN213024020U (zh) | 2020-10-20 | 2020-10-20 | 智能综合监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24020U true CN213024020U (zh) | 2021-04-20 |
Family
ID=75481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45407.1U Active CN213024020U (zh) | 2020-10-20 | 2020-10-20 | 智能综合监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24020U (zh) |
-
2020
- 2020-10-20 CN CN202022345407.1U patent/CN2130240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29602A (zh) | 基于td-lte网络的交流充电桩系统 | |
CN203312656U (zh) | 智能节能型户外开闭所 | |
CN101237156B (zh) | 壁挂式高频开关直流电源系统的实现方法 | |
CN211405579U (zh) | 一种一体化机柜智能备电系统 | |
CN109412273B (zh) | 一种基站电源远程监管系统 | |
CN211958263U (zh) | 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 | |
CN109195278B (zh) | 智慧灯塔系统及智慧灯塔实现方法 | |
CN104837271A (zh) | 一种远程智能控制的led路灯系统 | |
CN204616171U (zh) | 一种远程智能控制的led路灯系统 | |
CN208078443U (zh) | 一种电气设备智能配电箱 | |
CN201450291U (zh) | 智能一体化交流配电箱 | |
CN213024020U (zh) | 智能综合监控系统 | |
CN211698656U (zh) | 一种安全运维模块和应用其的智能密集架 | |
CN102291273A (zh) | 物联网电压电流巡检系统 | |
CN210864371U (zh) | 一种小水电智能管控装置及系统 | |
CN201796451U (zh) | 复合式照明控制和电力线防盗报警系统 | |
CN112074041A (zh) | 一种路灯智能管控系统 | |
CN216286829U (zh) | 光缆交接箱和智能光交系统 | |
CN201821164U (zh) | 配网自动化智能终端装置 | |
CN213043692U (zh) | 一种支持多终端自适应接入的智慧能源网关 | |
CN212648874U (zh) | 一种综合配电箱 | |
CN209860092U (zh) | 一种通信基站用智慧锂离子蓄电池 | |
CN2847652Y (zh) | 远程用电现场故障预警终端设备 | |
CN106982263A (zh) | 通用电力传输及网络通信方法和功能套件 | |
CN207281556U (zh) | 智能机箱的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