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8263U - 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58263U CN211958263U CN202020310749.7U CN202020310749U CN211958263U CN 211958263 U CN211958263 U CN 211958263U CN 202020310749 U CN202020310749 U CN 202020310749U CN 211958263 U CN211958263 U CN 2119582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reaker
- internet
- intelligent power
- power supply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QVFWZNCVPCJQOP-UHFFFAOYSA-N chloralodol Chemical compound CC(O)(C)CC(C)OC(O)C(Cl)(Cl)Cl QVFWZNCVPCJQO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17 safety factor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B90/20—Smart grids as enabl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s sect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12—Energy storage unit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e.g. in the last power distribution stag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14—Protecting elements,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8—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8—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volving the use of Internet protocol
Landscapes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配电电源管理系统技术,电源箱的控制终端与断路器连接;总断路器与子断路器连接,每个子断路器与不同的工业插座连接;控制终端的供电管理模块通过子断路器监测每个工业插座的工作信息,将工作信息发送给控制平台,并在工作信息满足预警条件时将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电源切换为备用电源,通过第一通讯模块向控制平台发送预警信息,接收管理人员通过控制平台发送的指令,根据管理人员的权限控制断路器工作以实现对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管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备用电源使断路器、智能终端等器件在线路断电后能够继续工作,实现了电网低压智能配电及可中断负荷管理、精细化远程运维管理,保证了用电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箱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电力系统/发电企业/用电企业的维护、检修要求也越来越高,且维修频率也愈加频繁,在其维护和维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获取电源箱的工作信息和对其进行管理。
然而,传统的电源箱在工作时无法远程获取其工作信息,往往在断路器断开线路时才能获知电路出现故障,无法在故障前获得通知,且电源箱在线路断开后处于断电状态,维护人员难以远程获知电源箱的状态和对其进行管理。另外,电源箱长期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没有对电源箱的管理人员进行限制,该方式既不安全,也难以保护电源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物联网智能电源箱,能够在线路断开前后通过供电管理模块自动进行备用电源切换,使断路器及控制终端等器件仍然能够在断电后继续工作,便于后台获取线路状态信息,同时控制平台也能进行分合闸控制、设定修改等远程操作;避免线路再次通电或停电后备用电源倒送后造成的电气安全事故,实现了电网低压智能配电及用户智能配电、应急电源、检修电源、低压环网转供电及可中断负荷管理、精细化远程运维管理、而且根据管理人员的权限控制断路器工作,实现了对电源箱的规范管理和保护,保证了用电安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物联网智能电源箱,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包括:断路器、工业插座、备用电源以及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分别与所述断路器、备用电源连接;所述断路器包括总断路器、至少一个子断路器,所述总断路器与所述子断路器连接,所述子断路器为智能断路器,每个子断路器与不同的工业插座连接;所述控制终端包括供电管理模块、第一通讯模块,所述供电管理模块与所述总断路器、子断路器连接,通过所述子断路器监测每个工业插座的工作信息,将所述工作信息发送给控制平台,并在所述工作信息满足预警条件时将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电源切换为备用电源,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向控制平台发送预警信息,接收管理人员通过所述控制平台发送的指令,根据管理人员的权限控制所述断路器工作以实现对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管理,所述工作信息包括分合闸控制、漏电电流、母排温度、电能、相电压、功率、谐波、操作事件记录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警条件包括线路断开前、线路断开后、短路、跳闸、断电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还包括环境监测传感器,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总断路器、子断路器连接,通过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监测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内的温度和湿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终端通过RS-485、GPRS、NB-iot、LoRa、WIFI、光纤、以太网、2/3/4/5G、电力载波中的任一种与所述控制平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总断路器包括温度监测模块,所述总断路器通过所述温度监测模块检测所述总断路器的温度,并在所述温度到达预警值时断开所述总断路器。
进一步地,所述子断路器设置有漏电保护电路,通过所述漏电保护电路保护所述子断路器。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包括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以及控制平台,所述控制平台与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通信连接;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包括:断路器、工业插座、备用电源以及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分别与所述断路器、备用电源连接;所述断路器包括总断路器、至少一个子断路器,所述总断路器与所述子断路器连接,所述子断路器为智能断路器,每个子断路器与不同的工业插座连接;所述控制终端包括供电管理模块、第一通讯模块,所述供电管理模块与所述总断路器、子断路器连接,通过所述子断路器监测每个工业插座的工作信息,将所述工作信息发送给控制平台,并在所述工作信息满足预警条件时将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电源切换为备用电源,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向控制平台发送预警信息,接收管理人员通过所述控制平台发送的指令,根据管理人员的权限控制所述断路器工作以实现对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管理,所述工作信息包括分合闸控制、漏电电流、母排温度、电能、相电压、功率、谐波、操作事件记录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警条件包括线路断开前、线路断开后、短路、跳闸、断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控制平台包括第二通讯模块、显示模块以及信息输入模块,所述控制平台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模块、显示模块分别接收和显示所述预警信息,并通过所述信息输入模块接收所述管理人员输入的指令,利用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将所述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一通讯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还包括环境监测传感器,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总断路器、子断路器连接,通过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监测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内的温度和湿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终端通过RS-485、GPRS、NB-iot、LoRa、WIFI、光纤、以太网、2/3/4/5G、电力载波中的任一种与所述控制平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总断路器包括温度监测模块,所述总断路器通过所述温度监测模块检测所述总断路器的温度,并在所述温度到达预警值时断开所述总断路器。
进一步地,所述子断路器设置有漏电保护电路,通过所述漏电保护电路保护所述子断路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线路断开前后通过供电管理模块自动进行备用电源切换,使断路器及控制终端等器件仍然能够在断电后继续工作,便于后台获取线路状态信息,同时控制平台也能进行分合闸控制、设定修改等远程操作;避免线路再次通电或停电后备用电源倒送后造成的电气安全事故,实现了电网低压智能配电及用户智能配电、应急电源、检修电源、低压环网转供电及可中断负荷管理、精细化远程运维管理、而且根据管理人员的权限控制断路器工作,实现了对电源箱的规范管理和保护,保证了用电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另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又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一实施例的线路布置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又一实施例的线路布置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操作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中:1、分合闸以及脱扣状态指示灯;2、紧急脱扣按钮;3、手动操作手柄;4、7P接线端子;5、10P接线端子;6、主电路进线端;7、分闸指示灯;8、合闸指示灯;9、脱扣指示灯;10、液晶显示屏;11、合闸按钮;12、5P接线端子;13、分闸按钮;14、返回/取消/复位按钮;15、选择按钮/确认按钮;16、手动操作位置;17、电动/手动转换滑块;18、主电出线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10,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 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一实施例的外观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另一实施例的外观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又一实施例的外观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一实施例的线路布置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又一实施例的线路布置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操作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其中,图4、5、6中的左图为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正面图,右图为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侧面图。结合附图1-9 对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作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下面简述为电源箱)包括:断路器、工业插座、备用电源以及控制终端,控制终端分别与断路器、备用电源连接;断路器包括总断路器、至少一个子断路器,总断路器与子断路器连接,子断路器为智能断路器,每个子断路器与不同的工业插座连接;控制终端包括供电管理模块、第一通讯模块,供电管理模块与总断路器、子断路器连接,通过子断路器监测每个工业插座的工作信息,将工作信息发送给控制平台,并在工作信息满足预警条件时将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电源切换为备用电源,通过第一通讯模块向控制平台发送预警信息,接收管理人员通过控制平台发送的指令,根据管理人员的权限控制断路器工作以实现对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管理,工作信息包括分合闸控制、漏电电流、母排温度、电能、相电压、功率、谐波、操作事件记录中的至少一种,预警条件包括线路断开前、线路断开后、短路、跳闸、断电以及其他线路故障情况或线路维修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箱为配电箱、配电柜以及其他能够进行智能配电的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工业插座可以工程技术所使用的1P+N+PE、3P+PE、 3P+N+PE等两芯、三芯、五芯输出插座。控制终端、断路器设置在电源箱的箱体中,工业插座设置有插孔的一侧设置在箱体正面,通过该插孔向其他设备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箱的工作电压为交流220v或交流380v的工频电力系统,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箱的工作电压也可以为其他大小的交流电源或直流电压,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外侧还可以根据需求配置有电源线盘收容箱,方便工程师现场收线等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预警信息包括满足预警条件的具体工作信息以及该工业插座的名称及其所对应的物联网电源箱信息,通过这些预警信息使管理人员快速确认故障信息,实现对电源箱的维修。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箱还包括环境监测传感器,环境监测传感器分别与总断路器、子断路器连接,通过环境监测传感器监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内的温度和湿度。
其中,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可以通过控制终端发送给控制平台,也可以直接发送给控制平台。控制终端的供电管理模块存储有温、湿度检测预警数值,当供电管理模块确定温度或湿度达到该预警数值时向控制平台发送温度或湿度预警信息以及时进行维护,排除故障,保障电源检修箱高效运转,提高元器件使用寿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平台将该预警信息通过APP或其他方式推送管理的部门及负责人。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终端的第一通讯模块通过RS-485、GPRS、NB-iot、LoRa、 WIFI、光纤、以太网、2/3/4/5G中的任一种与控制平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环境监测传感器、控制终端通过通讯控制线缆与断路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方式与断路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总断路器包括温度监测模块,总断路器通过温度监测模块检测总断路器的温度,并在温度到达预警值时断开总断路器。
在本实施例中,子断路器还设置有漏电保护电路,控制终端通过漏电保护电路检测是断路器是否存在漏电,并通过漏电保护电路保护子断路器以防止过载使用或接线故障引起断路器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平台可以为云平台、服务器、电脑、工控主机以及其他智能终端,控制平台与管理人员的手机或电脑连接。控制平台和控制终端存储有管理人员的权限,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或电脑向控制平台或控制终端发出检修电源箱使用操作票申请审批,控制平台或控制终端将该申请发送给具有审批权限的工作人员,根据其审批结果为管理人员赋予相应权限,接收并执行管理人员输入的位于该相应权限范围的操作指令,实现安全用电精细化管理。其中,该相应权限包括使用时间、断路器闭合、断开等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终端或控制平台实行多级权限管理,授权分多级授权,分级授权工作人员使用,作身份识别开箱门取电使用,并只能打开经过系统授权与所持工作票对应的箱门,授权使用时长与所持工作票工作时间对应。一级授权由各专业主任级或应急值班管理专责持有,长期可以打开所有箱门,方便应急抢修或紧急事件需要马上用电情况下使用,同时系统后台主动记录其使用数据(开箱人员、开箱时间、电源箱箱号等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箱还包括智能门锁,智能门锁与控制终端连接,包括身份识别模块,供电管理模块通过身份识别模块获取管理人员的身份信息,根据该身份信息识别用户的权限,并通过该权限判断是否控制智能门锁打开电源箱。
在本实施例中,身份识别模块可以为指纹模块、摄像头、键盘以及其他模块,获取的身份信息可以为指纹、瞳孔、人脸信息或授权码等识别管理人员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总断路器和子断路器为智能塑壳断路器,该智能塑壳断路器检测其连接的工业插座的工作信息,并将该工作信息发送给控制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平台或控制终端根据子断路器发送的工作信息在线监测每个工业插座的电气数据,记录其历史电气数据,并根据管理人员的指令向其返回每个工业插座的电压、电流、用电量等信息,精确统计每个电源箱的工作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检修电源箱时保护维修人员和电源箱,控制终端通过智能断路器实时检测每个工业插座的用电量,并将该用电量发送给控制平台,精确统计每个电源箱的工业插座在检修中使用的电量。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断路器断开造成线路断电,控制终端存储有双重预警值。双重预警值的其中一重为发出预警信息的数值,另一重为断路器跳闸的数值。设置用电安全等级不同的预警值,对重点用电进行特殊管理(如电力试验不能断电的状况做区别管理,这种工况先预警不断电)。①当电能参数、保护值超标时,由第一通讯模块发出预警信息,断路器不跳闸,控制平台通过 APP、短信息以及其他方式通知该预警信息对应的工作负责人,工作负责人接收到预警信息后通过电话通知或现场督查的方式要求检修人员进行检查,查找问题并整改,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②当达到满足断路器跳闸的数值时,自动跳开电源,保障施工、检修人员人身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终端还设置显示模块,通过显示模块显示子断路器发送的工作信息。其中,供电管理模块可以为单片机、SOC以及CPU中的任一种, CPU可以配置为J1900/i3/i5/i7等,通过供电管理模块实现就地监控、数据存储、云端数据交换、远程升级维护、功能扩展等操作。供电管理模块还可以与管理人员的手机或电脑连接,帮助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或电脑实现电源箱的实时监控、查看电源箱的历史或实时工作信息以及温度、湿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平台可以与至少一个电源箱通过互联网连接,控制平台存储每个电源箱的编号信息,并根据管理人员的指令对该指令对应的电源箱进行远程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平台或控制终端根据管理人员的指令同时提供就地、远方多回路供电分同期、延期分合闸联锁、闭锁等操作。并通过边缘计算检同频、同相、电压、谐波、剩余电流、电流等自动识别保护动作,送电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后进行有效的安全分合闸保护管理控制避免造成重大用电事故。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箱还包括调压器,调压器分别与子断路器、工业插座连接,将输入的电源转换为工业插座所需的电压。
请参阅图7,图7中的电源箱设置有开关,该开关与进线连接,直接从电源取电,无需辅助电源。电压输入:三相电压输入V1、V2、V3、VN,可以直接接入400VAC的星形系统。工业插座的输出级数:单相三线(1P+N+PE)、三相四线(3P+PE)、三相五线(3P+N+PE)。输出电压:200-250V、380-480V。电流输出:单相输出电流16A~63A,三相输出电流16A~630A。电源箱设置有手动和电动切换功能,该手动和电动功能分别支持手动模块和电动模式,其中,手动模式:手动对总开关进行单独合闸或分闸操作,而不涉及切换联动。电动模式:电动方式对总开关进行联动切换,同时也可以手动操作合闸、分闸。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平台与电源箱之间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组网,通过控制平台对电源箱进行集中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箱支持正常同时切换功能,在进行正常同时切换时,切换由手动起动,控制终端的供电管理电路同时发出跳工作电源开关及合备用电源开关命令同时发出,因通常固有合闸时间比分闸时间长,在发合命令前可有一人工设定的延时,以使分闸先于合闸完成。同时切换适用于同频、同相间的电源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箱还支持事故同时切换功能,执行该功能时保护启动,供电管理电路先发断开工作电源开关命令,在切换条件经设定延时发合备用电源开关命令。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箱还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设置有电源箱的进线、出线端口,控制终端与操作面板连接,通过操作面板接收管理人员输入的操作指令,并通过操作面板显示电源箱的工作状态。其中,操作面板设置有分合闸以及脱扣状态指示灯1;紧急脱扣按钮2;手动操作手柄3;7P接线端子4; 10P接线端子5;主电路进线端6;分闸指示灯7;合闸指示灯8;脱扣指示灯9;液晶显示屏10;合闸按钮11;5P接线端子12;分闸按钮13;返回/取消/复位按钮14;选择按钮/确认按钮15;手动操作位置16;电动/手动转换滑块17;主电出线端18。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电动/手动转换滑块17实现电动/手动功能切换,电动/手动功能指由人为操作进行的投/退,当状态为“电动”时,切换功能投入,装置向外部反馈的是“电动”信号,状态为“手动”时,切换功能退出,装置将向外部反馈“手动”和“切换闭锁”信号。装置处于切换手动(闭锁状态)时,将不响应任何切换命令,同时控制终端将向外部反馈“手动”、“切换闭锁”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终端与控制平台的连接实现电脑、手机APP、现场查看参数及边缘计算、数据建模、数据存储、分析、管理、优化、控制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供电管理模块中设置温度/电流的预警值,并在达到预警值时发送通知,以及在断路器达到极限值断开前根据预警条件发送预警信息,可以有效延长设备寿命,同时保证用电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管理人员可通过控制平台或控制终端为各级管理人员分配不同的查看权限和管理权限,并根据该权限对web、APP以及电源箱中的断路器等设备进行控制,其中,各级管理人员的权限大小和内容可根据用户需求自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护电源箱,管理人员使用电源箱前须事先通过纸质或手机APP、电脑PC端按规定填写使用申请,控制平台将该使用申请发送给相应人员进行审批,审批后,开放权限,控制终端允许管理人员进行电源箱合闸送电、停电等操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智能电源箱能够在线路断开前后,通过供电管理模块自动进行备用电源切换,使断路器及控制终端等器件仍然能够在断电后继续工作,便于后台获取线路状态信息,同时控制平台也能进行分合闸控制、设定修改等远程操作;避免线路再次通电或停电后备用电源倒送后造成的电气安全事故,实现了电网低压智能配电及用户智能配电、应急电源、检修电源、低压环网转供电及可中断负荷管理、精细化远程运维管理、而且根据管理人员的权限控制断路器工作,实现了对电源箱的规范管理和保护,保证了用电安全。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请参阅图10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图。结合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箱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包括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以及控制平台,控制平台与物联网智能电源箱通信连接;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下面简述为电源箱)包括:断路器、工业插座、备用电源以及控制终端,控制终端分别与断路器、备用电源连接;断路器包括总断路器、至少一个子断路器,总断路器与子断路器连接,子断路器为智能断路器,每个子断路器与不同的工业插座连接;控制终端包括供电管理模块、第一通讯模块,供电管理模块与总断路器、子断路器连接,通过子断路器监测每个工业插座的工作信息,将工作信息发送给控制平台,并在工作信息满足预警条件时将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电源切换为备用电源,通过第一通讯模块向控制平台发送预警信息,接收管理人员通过控制平台发送的指令,根据管理人员的权限控制断路器工作以实现对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管理,工作信息包括分合闸控制、漏电电流、母排温度、电能、相电压、功率、谐波、操作事件记录中的至少一种,预警条件包括线路断开前、线路断开后、短路、跳闸、断电以及其他线路故障情况或线路维修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控制平台包括第二通讯模块、显示模块以及信息输入模块,控制平台通过第二通讯模块、显示模块分别接收和显示预警信息,并通过信息输入模块接收管理人员输入的指令,利用第二通讯模块将指令发送给第一通讯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箱为配电箱、配电柜以及其他能够进行智能配电的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物联网智能电源箱还包括环境监测传感器,环境监测传感器分别与总断路器、子断路器连接,通过环境监测传感器监测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内的温度和湿度。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终端通过RS-485、GPRS、NB-iot、LoRa、WIFI、光纤、以太网、2/3/4/5G、电力载波中的任一种与控制平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总断路器包括温度监测模块,总断路器通过温度监测模块检测总断路器的温度,并在温度到达预警值时断开总断路器。
在本实施例中,子断路器设置有漏电保护电路,通过漏电保护电路保护子断路器。
其中,控制平台和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如上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中的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做赘述。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能够在线路断开前后通过供电管理模块自动进行备用电源切换,使断路器及控制终端等器件仍然能够在断电后继续工作,便于后台获取线路状态信息,同时控制平台也能进行分合闸控制、设定修改等远程操作;避免线路再次通电或停电后备用电源倒送后造成的电气安全事故,实现了电网低压智能配电及用户智能配电、应急电源、检修电源、低压环网转供电及可中断负荷管理、精细化远程运维管理、而且根据管理人员的权限控制断路器工作,实现了对电源箱的规范管理和保护,保证了用电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模块和电路,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结构器件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或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他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包括:
断路器、工业插座、备用电源以及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分别与所述断路器、备用电源连接;
所述断路器包括总断路器、至少一个子断路器,所述总断路器与所述子断路器连接,所述子断路器为智能断路器,每个子断路器与不同的工业插座连接;
所述控制终端包括供电管理模块、第一通讯模块,所述供电管理模块与所述总断路器、子断路器连接,通过所述子断路器监测每个工业插座的工作信息,将所述工作信息发送给控制平台,并在所述工作信息满足预警条件时将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电源切换为备用电源,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向控制平台发送预警信息,接收管理人员通过所述控制平台发送的指令,根据管理人员的权限控制所述断路器工作以实现对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管理,所述工作信息包括分合闸控制、漏电电流、母排温度、电能、相电压、功率、谐波、操作事件记录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警条件包括线路断开前、线路断开后、短路、跳闸、断电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还包括环境监测传感器,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总断路器、子断路器连接,通过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监测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内的温度和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通过RS-485、GPRS、NB-iot、LoRa、WIFI、光纤、以太网、2/3/4/5G、电力载波中的任一种与所述控制平台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断路器包括温度监测模块,所述总断路器通过所述温度监测模块检测所述总断路器的温度,并在所述温度到达预警值时断开所述总断路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断路器设置有漏电保护电路,通过所述漏电保护电路保护所述子断路器。
6.一种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包括物联网智能电源箱以及控制平台,所述控制平台与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通信连接;
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包括:
断路器、工业插座、备用电源以及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分别与所述断路器、备用电源连接;
所述断路器包括总断路器、至少一个子断路器,所述总断路器与所述子断路器连接,所述子断路器为智能断路器,每个子断路器与不同的工业插座连接;
所述控制终端包括供电管理模块、第一通讯模块,所述供电管理模块与所述总断路器、子断路器连接,通过所述子断路器监测每个工业插座的工作信息,将所述工作信息发送给控制平台,并在所述工作信息满足预警条件时将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电源切换为备用电源,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向控制平台发送预警信息,接收管理人员通过所述控制平台发送的指令,根据管理人员的权限控制所述断路器工作以实现对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的管理,所述工作信息包括分合闸控制、漏电电流、母排温度、电能、相电压、功率、谐波、操作事件记录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警条件包括线路断开前、线路断开后、短路、跳闸、断电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控制平台包括第二通讯模块、显示模块以及信息输入模块,所述控制平台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模块、显示模块分别接收和显示所述预警信息,并通过所述信息输入模块接收所述管理人员输入的指令,利用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将所述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一通讯模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还包括环境监测传感器,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总断路器、子断路器连接,通过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监测所述物联网智能电源箱内的温度和湿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通过RS-485、GPRS、NB-iot、LoRa、WIFI、光纤、以太网、2/3/4/5G中的任一种与所述控制平台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断路器包括温度监测模块,所述总断路器通过所述温度监测模块检测所述总断路器的温度,并在所述温度到达预警值时断开所述总断路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断路器设置有漏电保护电路,通过所述漏电保护电路保护所述子断路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10749.7U CN211958263U (zh) | 2020-03-13 | 2020-03-13 | 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10749.7U CN211958263U (zh) | 2020-03-13 | 2020-03-13 | 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58263U true CN211958263U (zh) | 2020-11-17 |
Family
ID=73180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10749.7U Active CN211958263U (zh) | 2020-03-13 | 2020-03-13 | 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5826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93595A (zh) * | 2021-03-24 | 2021-07-09 | 陕西疆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电交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交换控制箱 |
CN113380585A (zh) * | 2021-06-07 | 2021-09-10 | 上海凡特实业有限公司 | 智能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7317935A (zh) * | 2023-08-22 | 2023-12-29 |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 智能分线盒及其控制方法 |
CN117810816A (zh) * | 2023-11-30 | 2024-04-02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检修箱系统 |
-
2020
- 2020-03-13 CN CN202020310749.7U patent/CN21195826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93595A (zh) * | 2021-03-24 | 2021-07-09 | 陕西疆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电交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交换控制箱 |
CN113093595B (zh) * | 2021-03-24 | 2023-03-10 | 陕西疆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电交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交换控制箱 |
CN113380585A (zh) * | 2021-06-07 | 2021-09-10 | 上海凡特实业有限公司 | 智能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380585B (zh) * | 2021-06-07 | 2022-07-26 | 上海凡特实业有限公司 | 智能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7317935A (zh) * | 2023-08-22 | 2023-12-29 |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 智能分线盒及其控制方法 |
CN117810816A (zh) * | 2023-11-30 | 2024-04-02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检修箱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958263U (zh) | 物联网智能电源箱、管理系统 | |
CN102710026B (zh) | 远程用电管理系统 | |
CN201466793U (zh) | 变电站自动控制系统 | |
CN108964259A (zh) | 一种电网智能控制系统 | |
CN109193947A (zh) | 配电房监控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204992782U (zh) | 电力集散监控装置 | |
KR102391960B1 (ko) | 전원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CN101685982B (zh) | 一种数字化电网系统 | |
CN204992783U (zh) | 分布式电力监控系统 | |
TWI442663B (zh) | Intelligent microgrid control system and intelligent electricity management method | |
CN107482777A (zh) | 远方重启装置及系统 | |
CN211826968U (zh) | 一种现场临时用电集中控制系统 | |
CN206922507U (zh) | 一种智能集成控制柜 | |
CN201466794U (zh) | 变电站无人控制系统 | |
CN111769635A (zh) | 一种基于站用电源远程监控与运维的直流系统监控方法 | |
CN218888153U (zh) | 一种光伏并网控制及隔离装置 | |
CN106597998A (zh) | 集散式电力报警监控方法 | |
CN204992780U (zh) | 分布式电力检测系统 | |
CN201682328U (zh) | 一种漏电保护器远程控制系统的智能控制终端 | |
CN211880158U (zh) | 一种供电系统 | |
CN107623378A (zh) | Ups系统集中管理方法 | |
CN108562771B (zh) | 双开关脱网泄能型电能表 | |
CN114397835B (zh) | 一种智能开关控制系统 | |
CN222703672U (zh) | 一种具有ups监控功能的冻干机 | |
CN111478450A (zh) | 一种建筑电气综合监控保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