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17558U - 分动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分动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17558U CN213017558U CN202021848860.8U CN202021848860U CN213017558U CN 213017558 U CN213017558 U CN 213017558U CN 202021848860 U CN202021848860 U CN 202021848860U CN 213017558 U CN213017558 U CN 2130175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mediate shaft
- transfer case
- shaft
- planetary gear
- gear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动器和车辆,分动器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可选择性地制动;输入轴和第一中间轴,输入轴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一中间轴的第一端,输入轴通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与第一中间轴动力耦合连接;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上固定有第一链轮;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出轴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一中间轴的第二端,第一中间轴通过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分别与第一输出轴、第二中间轴连接。本申请的分动器,能够使得车辆的驱动系统满足不同运行工况下的使用需求,且分动器的轴向尺寸较小,利于使得分动器的整体布局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动器和具有该分动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对四驱车型的需求越来越多,在满足城市路况操稳性的同时,对山地、泥沙等各种路况通过性也有了新的要求,然而现在大多四驱分动器只能满足一定的路况需求,无法实现全地形工况,同时当前市场上的分动器结构轴向空间较大,换挡机构复杂,响应慢。尤其,现有分动器大多离合器与链轮在同一个轴上,且位于中央差速器与链轮之间,各传动零部件连接方式固定,轴向空间无法压缩,整体布局空间需求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分动器,该分动器能够使得动力驱动系统适应不同工况下的动力需求,且分动气的轴向尺寸较小,占用的空间较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动器,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可选择性地制动;输入轴和第一中间轴,所述输入轴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轴的第一端,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与所述第一中间轴动力耦合连接;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上固定有第一链轮;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中间轴通过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中间轴连接;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中间轴在径向上间隔开,且所述第二输出轴设有用于所述第一链轮动力耦合的第二链轮;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安装于所述第一中间轴且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第一链轮动力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动器,能够使得车辆的驱动系统满足不同运行工况下的使用需求,且分动器的轴向尺寸较小,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小,利于使得分动器的整体布局更加紧凑。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分动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保持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固定套设于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一保持架与所述第一中间轴动力耦合连接,且所述第一齿圈可选择与所述第一保持架或壳体固定。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分动器,还包括:齿套,所述齿套构造为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可活动,且所述齿套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一保持架或壳体固定。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分动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保持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保持架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二太阳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分动器,所述离合器包括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一中间轴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一链轮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可选择性地结合。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分动器,还包括: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中间轴,且所述压紧机构用于抵压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以使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相结合。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分动器,所述压紧机构位于所述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分动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离合器、所述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沿所述第一中间轴的轴向依次布置。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分动器,所述第二链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且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在径向上正对设置且在径向上间隔开。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分动器。
所述车辆和上述的分动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动器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动器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分动器100,
输入轴1,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第一太阳轮21,第一行星轮22,第一保持架23,第一齿圈24,第一销轴25,第一滚针轴承26,齿套3,油泵4,压紧机构5,离合器6,第一链轮7,第二中间轴8,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第二太阳轮91,第二行星轮92,第二保持架93,第二齿圈94,第二销轴95,第二滚针轴承96,第一中间轴10,第一输出轴11,第二链轮12,链条13,第二输出轴14,壳体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动器100,该分动器100能够使得车辆的驱动系统满足不同运行工况下的使用需求,且分动器100的轴向尺寸较小,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小,利于使得分动器100的整体布局更加紧凑。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动器100,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输入轴1、第一中间轴10、第二中间轴8、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第一输出轴11、第二输出轴14和离合器6。
其中,输入轴1作为分动器100的输入端,输入轴1与变速器的输出端动力耦合连接,以使变速器输出的驱动力能够通过输入轴1进入到分动器100内,且通过分动器100选择性地分配给前轮和后轮。
输入轴1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一中间轴10的第一端,输入轴1通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与第一中间轴10动力耦合连接,第一输出轴11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一中间轴10的第二端,其中,输入轴1和第一输出轴11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于第一中间轴10的两端,第二中间轴8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一中间轴10,第一中间轴10通过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分别与第一输出轴11、第二中间轴8连接。
第二中间轴8上固定有第一链轮7,第二中间轴8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动力耦合连接。第二输出轴14与第一中间轴10在径向上间隔开,且第二输出轴14与第二中间轴的至少部分在径向上正对设置,且第二输出轴14设有用于与第一链轮7动力耦合的第二链轮12。
其中,如图1所示,第二中间轴8位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之间,且第二中间轴8能够相对于第一中间轴10转动,且第一链轮7可与第二中间轴8通过键槽配合,以使第二中间轴8能够带动第一链轮7转动。由此,通过第二中间轴8的设置,使得第一链轮7合理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中间轴10,且第一中间轴10上的动力可通过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传递至第二中间轴8,以进一步地通过第一链轮7和第二链轮12的配合输出给第二输出轴14进行动力驱动。
需要说明的是,变速器的驱动力通过输入轴1进入分动器100后,能够通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传递至第一中间轴10,其中,第一中间轴10作为分动器100主要的中间传力件,在驱动力传递至第一中间轴10后,第一中间轴10可将驱动力分两条动力传递路径进行传递,如通过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传递给第一输出轴11,以及通过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第二中间轴8传递至第一链轮7,且通过第一链轮7传递至第二输出轴14。
其中,第一输出轴11可为后输出轴,第二输出轴14可为前输出轴,以通过第一输出轴11和第二输出轴14将第一中间轴10上的驱动力分别传递至车辆的后车轮和前车轮,从而实现两条动力路径的传递,以使发动机输出的驱动力能够同时驱动前车轮和后车轮转动,进而实现车辆的四轮驱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链轮7和第二链轮12通过链条13传动,由此,本申请中由输入轴1传递至第一中间轴10的动力,通过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传递至第一链轮7,实现第一中间轴10到第二输出轴14的动力传递。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的齿圈可选择性地制动,也就是说,可将齿圈与分动器的壳体15固定相连,以调整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的传动方式,调整动力传递的路径,如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的齿圈与壳体15固定时,输入轴1上的驱动力能够通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的减速增扭作用实现动力的调整,或者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的齿圈与保持架固定时,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无减速增扭的作用,车辆能够实现正常的动力输出,由此,可通过选择性地切换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的齿圈的制动状态,以灵活地调整车辆的动力输出的工作模式,如实现高速四驱和低速四驱。
离合器6安装于第一中间轴10,如图1所示,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离合器6、第二中间轴8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在第一中间轴10的轴向上依次设置,离合器6用于选择性地将第一中间轴10和第一链轮7动力传递。也就是说,可切换离合器6所处的状态,以调整分动器100的多个部件的连接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在车辆正常运行状态时,第一中间轴10通过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实现与第二输出轴14以及第二链轮12之间的动力传递,实现车辆在安全状态下的四轮驱动。而本申请中通过离合器6的设置,以使离合器6能够将第一中间轴10和第一链轮7固定相连,这样,在车辆出现打滑的工况下,压紧离合器6,调整由变速器输出端传递至第一中间轴10的扭矩,离合器6与第一链轮7固定连接,调整的扭矩通过第一链轮7传输至第二输出轴14,同时通过第二行星机构9传输至第一输出轴11,分别通过第一输出轴11、第二输出轴14输出给车辆的后车轮和前车轮,实现稳定的四轮驱动。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分动器100通过离合器6的设置,使得车辆即使在处于打滑工况时,仍能够保证有效地动力输出,保证车辆行驶的动力性,提高车辆的驾驶性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动器100,能够使得车辆的驱动系统满足不同运行工况下的使用需求,且分动器100的轴向尺寸较小,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小,利于使得分动器100的整体布局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包括第一太阳轮21、第一保持架23和第一齿圈24,第一太阳轮21固定套设于输入轴1,如第一太阳轮21的内周壁与输入轴1的外周壁通过键槽配合,以使二者可同步转动,第一保持架23与第一中间轴10动力耦合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保持架23上安装有第一行星齿轮22,第一行星齿轮22分别与第一太阳轮21和第一齿圈24动力耦合,这样,在输入轴1将动力通过第一太阳轮21输入后,可通过第一保持架23输出给第一中间轴10。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还包括第一销轴25、第一滚针轴承26。
其中,第一齿圈24可选择与第一保持架23或壳体15固定。也就是说,第一齿圈24可与第一保持架23固定,也可与壳体15相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齿圈24与壳体15固定时,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能够起到减速增扭的作用,以使输入轴1上的驱动力通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输出给第一中间轴10,进而输出给车辆的前车轮和后车轮,能够保持较低的转速进行输出,利于在低速四驱状态下进行动力传递;而在第一齿圈24与第一保持架23固定相连时,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将从输入轴1传输的动力直接传递至第一中间轴10,利于在高速四驱状态下的动力传递。
由此,在本申请中,通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的设计,利于实现车辆在两种工作模式下的灵活切换,丰富车辆的工作模式,提升车辆对运行工况的适应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分动器100还包括:齿套3。
其中,如图1所示,齿套3构造为沿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的轴向可活动,且齿套3用于选择性地将第一齿圈24与第一保持架23或壳体15固定。如图1所示,齿套3套设于第一齿圈24外,且如图1所示,可通过驱动齿套3沿轴向朝第一保持架23运动,可实现第一齿圈24与第一保持架23的固定连接,且在驱动齿套3沿轴向朝远离第一保持架23运动时,可实现第一齿圈24与壳体15的固定相连,由此,可实现车辆在高速四驱和低速四驱的工作模式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包括:第二太阳轮91、第二保持架93和第二齿圈94,第二保持架93固定套设于第一中间轴10,第二太阳轮91固定套设于第二中间轴8,第二齿圈94与第一输出轴11相连。其中,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还包括第二销轴95、第二滚针轴承96。
如图2所示,第二保持架93上的第二行星齿轮92分别与第二太阳轮91、第二齿圈94动力耦合,以使第一中间轴10上的动力能够通过第二保持架93输出给第二太阳轮91和第二齿圈94,进而通过第二太阳轮91和第二齿圈94分别输出给第一链轮7、第二输出轴14和第一输出轴11。
由此,通过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的设计,能够很好地实现第一中间轴10上的动力分配,保证变速器输出的驱动力能够同时分配给车辆的前轮和后轮,进而实现车辆的四轮驱动。
如图1所示,第一输出轴11可转动地套于第一中间轴10,且第二齿圈94的端面部的内周壁与第一输出轴11的外周壁通过键槽配合,由此,可实现车辆的后轮动力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合器包括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第一结合部与第一中间轴固定相连,第二结合部与第一链轮7固定相连,且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可选择性地结合。
由此,在车辆处于易打滑的工况时,可通过将离合器6的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结合,以使第一中间轴10上的动力直接通过离合器6直接传递给第一链轮7,且实现同转速、同扭矩的转动,这样,无论车辆的前桥、后桥哪端打滑,动力均能够传递给未打滑桥,实现车辆的有效驱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动器100还包括:压紧机构5。
如图1所示,压紧机构5安装于第一中间轴10,且压紧机构5在第一中间轴10的轴向上位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与离合器6之间,压紧机构5的驱动部分用于抵压驱动离合器6的第一结合部,以使第一结合部沿第一中间轴10的轴向动作,从而实现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的结合作用。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可通过控制压紧机构5选择性地切换离合器6的状态。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中间轴10上设有油泵4用于将壳底润滑油抽吸到中心孔内,实现对离合器6、滚针等运转件的润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链轮12固定安装于第二输出轴14,且第一链轮7与第二链轮12在径向上正对设置且在径向上间隔开。这样,第二链轮12能够将第一链轮7上的驱动力及时有效传递给第二输出轴14,从而利于第二输出轴14进行动力输出,从而实现车辆的前轮驱动。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分动器100,能够使得车辆的驱动系统满足不同运行工况下的使用需求,且分动器100的轴向尺寸较小,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小,利于使得分动器100的整体布局更加紧凑。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分动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的齿圈可选择性地制动;
输入轴(1)和第一中间轴(10),所述输入轴(1)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轴(10)的第一端,所述输入轴(1)通过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与所述第一中间轴(10)动力耦合连接;
第二中间轴(8),所述第二中间轴(8)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轴(10),所述第二中间轴(8)上固定有第一链轮(7);
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和第一输出轴(11),所述第一输出轴(11)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轴(1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中间轴(10)通过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1)、所述第二中间轴(8)连接;
第二输出轴(14),所述第二输出轴(14)与所述第一中间轴(10)在径向上间隔开,且所述第二输出轴(14)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链轮(7)动力耦合的第二链轮(12);
离合器(6),所述离合器(6)安装于所述第一中间轴(10)且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中间轴(10)和所述第一链轮(7)动力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包括第一太阳轮(21)、第一保持架(23)和第一齿圈(24),所述第一太阳轮(21)固定套设于所述输入轴(1),所述第一保持架(23)与所述第一中间轴(10)动力耦合连接,且所述第一齿圈(24)可选择与所述第一保持架(23)或壳体(15)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动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套(3),所述齿套(3)构造为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的轴向可活动,且所述齿套(3)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齿圈(24)与所述第一保持架(23)或壳体(15)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包括:第二太阳轮(91)、第二保持架(93)和第二齿圈(94),所述第二保持架(93)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轴(10),所述第二太阳轮(91)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中间轴(8),所述第二齿圈(94)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6)包括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一中间轴(10)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一链轮(7)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可选择性地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动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紧机构(5),所述压紧机构(5)安装于所述第一中间轴(10),且所述压紧机构(5)用于抵压所述第一结合部以使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相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动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5)位于所述离合器(6)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所述离合器(6)、所述第二中间轴(8)、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9)沿所述第一中间轴(10)的轴向依次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轮(12)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出轴(14),且所述第一链轮(7)与所述第二链轮(12)在径向上正对设置且在径向上间隔开。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动器(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48860.8U CN213017558U (zh) | 2020-08-28 | 2020-08-28 | 分动器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48860.8U CN213017558U (zh) | 2020-08-28 | 2020-08-28 | 分动器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17558U true CN213017558U (zh) | 2021-04-20 |
Family
ID=75471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48860.8U Active CN213017558U (zh) | 2020-08-28 | 2020-08-28 | 分动器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17558U (zh) |
-
2020
- 2020-08-28 CN CN202021848860.8U patent/CN2130175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713980A (en) | Lubrication mechanism in power transfer device for four wheel drive | |
KR100600418B1 (ko) | 4륜 언더드라이브 작동 모드에서의 동력 분배 장치 | |
US7537536B2 (en) | Two speed gearbox | |
US4805484A (en) | Power transfer mechanism for four-wheel drive | |
JP3445070B2 (ja) |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 |
US20020061801A1 (en) |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a front and rear-wheel drive vehicle | |
US7387588B2 (en) | Planetary gear train | |
GB2408082A (en) | Lubrication system in a transmission housing and transfer case | |
US4730517A (en) | Helical planetary gear assembly | |
JPS6053223B2 (ja) | 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 |
EP0197665A1 (en) | Power transfer device for four-wheel drive | |
US4690015A (en) | Power transfer device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 |
WO2006090946A1 (en) | Compact transmission preventing a vehicle from moving backward on a slope | |
CN215435962U (zh) | 电驱动总成、四轮驱动系统及汽车 | |
CN213017558U (zh) | 分动器和车辆 | |
EP0202079B1 (en) | Power transfer device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 |
US4967616A (en) | Shift mechanism in power transfer device | |
JP3748680B2 (ja) | 無段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 |
CN110735918A (zh) | 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装置及其换挡控制方法 | |
CN101387333B (zh) | 自动变速机 | |
US4719814A (en) | Shift mechanism in power transfer device | |
US5807201A (en) |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apable of being driven in two reverse speeds | |
KR100568033B1 (ko) | 수송용 멀티 쉬프팅 휠트랜스미션 | |
CN110701263A (zh) | 一种行星排式三挡变速箱 | |
CN217598350U (zh) | 双离合器、电驱动总成、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