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98198U - 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98198U
CN212998198U CN202021344737.2U CN202021344737U CN212998198U CN 212998198 U CN212998198 U CN 212998198U CN 202021344737 U CN202021344737 U CN 202021344737U CN 212998198 U CN212998198 U CN 212998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od
bolt
movable rod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447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蕊
马承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3447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98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98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981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两侧固定对称安装有四个圆柱形底座支撑;所述底座顶部前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底座顶部后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顶部与支撑杆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顶部与活动杆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且支撑杆顶部与活动杆底部的一侧通过连接片和固定螺母相连接。调节螺栓和阻力片的设置,有利于病人对运动强度的调节,提高了调节的方便性,病人根据自己的肢体情况,通过转动调节螺栓使阻力片上下运动,此结构通过增大或减少阻力片与连接轴之间摩擦力来调整运动的强度,可以适应不同病情的病人的运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
背景技术
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是用来对受伤后的肢体进行恢复的装置,在肢体受伤后,需要适当的运动促进肢体恢复,加快肢体的康复速度,能有效的减少肢体因受伤留下的后遗症。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肢体恢复装置在肢体康复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调节肢体运动时所需强度,而且对于体型不同的病人,不能选择较为舒服的姿势进行运动,同时运动方式过于单一,大多只能对病人提供进行一种运动方式。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以解决现在的肢体恢复装置在肢体康复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调节肢体运动时所需强度,而且对于体型不同的病人,不能选择较为舒服的姿势进行运动,同时运动方式过于单一,大多只能对病人提供进行一种运动方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两侧固定对称安装有四个圆柱形底座支撑;所述底座顶部前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底座顶部后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顶部与支撑杆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顶部与活动杆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且支撑杆顶部与活动杆底部的一侧通过连接片和固定螺母相连接;所述活动杆顶部嵌入安装有手摇架,且通过一个固定螺栓穿过活动杆外壁并与手摇架一侧接触进行固定;所述手摇架内侧安装有一组转动手柄;所述活动杆顶部还可以安装转轮支架且通过一个固定螺栓穿过活动杆外壁并与转轮支架一侧接触进行固定;所述转轮支架顶部两侧活动安装有两个转轮;所述承重杆外侧通过插销固定安装有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支架内侧嵌入安装有一根座椅支撑轨,且通过一个固定螺栓穿过移动支架外壁并与座椅支撑轨顶部接触进行固定;所述座椅支撑轨顶部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座椅;所述座椅上设置有一组腰部束带;所述底座顶部中间安装有脚踏支架;所述脚踏支架顶部圆筒内侧对称安装有一组轴承;所述轴承内壁与连接轴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外侧两端固定安装有一组脚踏杆;所述脚踏杆一端外侧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踏板。
进一步的,所述脚踏支架顶部圆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阻力片,调节螺栓底部穿过脚踏支架顶部的螺纹孔并与阻力片顶部固定连接,当转动调节螺栓时,阻力片上下移动,其底部内侧与连接轴外侧贴合,顶部的手摇装置内部调节结构与其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杆上设有五个等距离的圆孔,移动支架前端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与其直径相同的圆孔,同时另一端设置有一矩形凹槽,且座椅支撑轨前端截面大小与移动支架凹槽截面相同,同时脚踏支架底部可以在底座上前后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圆孔,且其中一侧的圆孔为螺纹孔,支撑杆顶部凸起设置有一个圆孔,且固定螺栓可同时穿过活动杆和支撑杆的圆孔,固定螺栓一侧的螺纹可以与活动杆形成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顶部开有一个矩形凹槽,且手摇架底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活动杆矩形凹槽相同,且两者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同时转轮支架底部的截面与活动杆顶部的矩形凹槽大小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调节螺栓和阻力片的设置,有利于病人对运动强度的调节,提高了调节的方便性,病人根据自己的肢体情况,通过转动调节螺栓使阻力片上下运动,此结构通过增大或减少阻力片与连接轴之间摩擦力来调整运动的强度,可以适应不同病情的病人的运动需求。
活动杆和移动支架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病人在运动时的舒适性,提高了运动效果,通过调节座椅、活动杆和移动支架,可以调节病人运动时乘坐的位置,方便身高、腿和手臂长短不同的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手柄后的主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转轮后的主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转轮后的后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座椅及活动杆调节后的后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阻力片与连接轴配合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调节螺栓及阻力片拆卸后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点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杆与活动杆局部剖切后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底座;2、支撑杆;3、承重杆;4、活动杆;5、手摇架;6、座椅;7、腰部束带;8、座椅支撑轨;9、固定螺栓;10、移动支架;11、转轮;12、脚踏支架;13、连接片;14、固定螺母;15、连接轴;16、底座支撑;17、踏板;18、轴承;19、阻力片;20、调节螺栓;21、脚踏杆;22、转动手柄;23、转轮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底部两侧固定对称安装有四个圆柱形底座支撑16;底座1顶部前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底座1顶部后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承重杆3;承重杆3顶部与支撑杆2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杆2顶部与活动杆4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且支撑杆2顶部与活动杆4底部的一侧通过连接片13和固定螺母14相连接;活动杆4顶部嵌入安装有手摇架5,且通过一个固定螺栓9穿过活动杆4外壁并与手摇架5一侧接触进行固定;手摇架5内侧安装有一组转动手柄22;活动杆4顶部还可以安装转轮支架23且通过一个固定螺栓9穿过活动杆4外壁并与转轮支架23一侧接触进行固定;转轮支架23顶部两侧活动安装有两个转轮11;承重杆3外侧通过插销固定安装有移动支架10;移动支架10内侧嵌入安装有一根座椅支撑轨8,且通过一个固定螺栓9穿过移动支架10外壁并与座椅支撑轨8顶部接触进行固定;座椅支撑轨8顶部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座椅6;座椅6上设置有一组腰部束带7;底座1顶部中间安装有脚踏支架12;脚踏支架12顶部圆筒内侧对称安装有一组轴承18;轴承18内壁与连接轴15外侧固定连接;连接轴15外侧两端固定安装有一组脚踏杆21;脚踏杆21一端外侧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踏板17。
其中,脚踏支架12顶部圆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阻力片19,调节螺栓20底部穿过脚踏支架12顶部的螺纹孔并与阻力片19顶部固定连接,当转动调节螺栓20时,阻力片19上下移动,其底部内侧与连接轴15外侧贴合,顶部的手摇装置内部调节结构与其相同,通过旋转调节螺栓20,可以增大或减少阻力片19与连接轴15之间摩擦力,方便调整运动时所需要的强度。
其中,承重杆3上设有五个等距离的圆孔,移动支架10前端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与其直径相同的圆孔,同时另一端设置有一矩形凹槽,且座椅支撑轨8前端截面大小与移动支架10凹槽截面相同,同时脚踏支架12底部有一对矩形凸起,底座1中间位置设置有两组安装孔,且安装孔与脚踏支架12底部矩形凸起形状和大小相同,通过对座椅6和移动支架10的距离移动,从而调节下肢部分的活动高度,方便不同腿长的病人使用。
其中,活动杆4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圆孔,且其中一侧的圆孔为螺纹孔,支撑杆2顶部凸起设置有一个圆孔,且固定螺栓9可同时穿过活动杆4和支撑杆2的圆孔,固定螺栓9一侧的螺纹可以与活动杆4形成配合,此结构的位置调节,方便身高和手臂长短不同的病人使用。
其中,活动杆4顶部开有一个矩形凹槽,且手摇架5底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活动杆4矩形凹槽相同,且两者之间通过固定螺栓9固定,同时转轮支架23底部的截面与活动杆4顶部的矩形凹槽大小相同,通过更换顶部的运动装置,为病人提供不同的运动方式,使患者的上肢得到充分的训练。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前,先拿起手摇架5,将手摇架5底部对准活动杆4顶部的凹槽,移动手摇架5,使其底部整体嵌入活动杆4凹槽内部,活动杆4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圆孔,且其中一侧的圆孔为螺纹孔,固定螺栓9一端的螺纹与活动杆4底部一侧的螺纹孔配合,顺时针旋转固定螺栓9时固定螺栓9一侧的圆板会与活动杆4一侧贴紧,活动杆4底部会受力向内收缩夹紧支撑杆2顶部的凸起,使活动杆4无法进行转动,逆时针旋转时即可松开对活动杆4进行调节,同时手摇架5可以通过活动杆4上方的固定螺栓9进行高度调节,将活动杆4下方的固定螺栓9松开后转动活动杆4使其底部可以绕支撑杆2顶部旋转,使活动杆4前后摆动调节,并通过活动杆4底部一侧的固定螺栓9固定,上述设置可以可适应不同身高和手臂长短不同的患者,活动杆4顶部也可以将手摇架5更换为转轮支架23,更换时先逆时针转动活动杆4上方的固定螺栓9,使固定螺栓9与手摇架5接触部位脱离,然后取出手摇架5,安装转轮支架23,安装方式与手摇架5的安装方式相同,且转轮11的运动方式与手柄结构的运动方式不同,为患者提供不同的运动方式,让上肢得到充分的训练,再拿起移动支架10,将移动支架10的前端的圆孔与承重杆3上的圆孔对应,然后使用一个长螺栓穿过移动支架10和承重杆3的圆孔并在另一端用螺母拧紧对移动支架10进行固定,再将座椅支撑轨8前端嵌入安装到移动支架10的后端的矩形凹槽中,然后顺时针转动移动支架10顶部的固定螺栓9,使这个固定螺栓9与座椅支撑轨8顶部紧密接触对座椅支撑轨8进行固定,需要对座椅6的高度进行调整时,先将移动支架10与承重杆3连接处的长螺栓和螺母拆卸,然后握住移动支架10使其一侧的圆孔与承重杆3上所需调节高度位置的圆孔对齐,再将长螺栓和螺母重新拧紧即可,从而可以向下或向上移动座椅6,调节座椅6前后时,先逆时针转动活动支架10顶部的固定螺栓9,使其与座椅支撑轨8接触部位脱离,然后拖动座椅支撑轨8在活动支架10内侧前后移动即可调整座椅6的前后的位置,调整好座椅6的前后位置后,再顺时针旋转固定螺栓9将座椅支撑轨8固定,然后将脚踏支架12安装,安装时将脚踏支架12底部的矩形凸起插入底座1中间位置的凹槽中,再将插销穿过底座1中间位置的圆孔,同时穿过脚踏支架12底部矩形凸起上的圆孔,将脚踏支架12与底座1固定,底座1中间位置设置有两组安装脚踏支架12的安装孔,可以根据需求更换安装位置,以上的调节结构适用于腿部长短不同的病人,手摇架5和脚踏支架12顶部都安装有一个调节螺栓20,且调节螺栓20底部与阻力片19顶部转动连接,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调节螺栓20时,阻力片19向下或向上移动,使阻力片19与连接轴15之间摩擦力增大或减小,从而调节运动强度,可应对不同病情的病人的运动需求,调试完毕后,坐上座椅6,通过腰部束带7固定身体,进行肢体运动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5)

1.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底部两侧固定对称安装有四个圆柱形底座支撑(16);所述底座(1)顶部前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所述底座(1)顶部后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承重杆(3);所述承重杆(3)顶部与支撑杆(2)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顶部与活动杆(4)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且支撑杆(2)顶部与活动杆(4)底部的一侧通过连接片(13)和固定螺母(14)相连接;所述活动杆(4)顶部嵌入安装有手摇架(5),且通过一个固定螺栓(9)穿过活动杆(4)外壁并与手摇架(5)一侧接触进行固定;所述手摇架(5)内侧安装有一组转动手柄(22);所述活动杆(4)顶部还可以安装转轮支架(23)且通过一个固定螺栓(9)穿过活动杆(4)外壁并与转轮支架(23)一侧接触进行固定;所述转轮支架(23)顶部两侧活动安装有两个转轮(11);所述承重杆(3)外侧通过插销固定安装有移动支架(10);所述移动支架(10)内侧嵌入安装有一根座椅支撑轨(8),且通过一个固定螺栓(9)穿过移动支架(10)外壁并与座椅支撑轨(8)顶部接触进行固定;所述座椅支撑轨(8)顶部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座椅(6);所述座椅(6)上设置有一组腰部束带(7);所述底座(1)顶部中间安装有脚踏支架(12);所述脚踏支架(12)顶部圆筒内侧对称安装有一组轴承(18);所述轴承(18)内壁与连接轴(15)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15)外侧两端固定安装有一组脚踏杆(21);所述脚踏杆(21)一端外侧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踏板(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支架(12)顶部圆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阻力片(19),调节螺栓(20)底部穿过脚踏支架(12)顶部的螺纹孔并与阻力片(19)顶部固定连接,当转动调节螺栓(20)时,阻力片(19)上下移动,其底部内侧与连接轴(15)外侧贴合,顶部的手摇装置内部调节结构与其相同,通过旋转调节螺栓(20),可以增大或减少阻力片(19)与连接轴(15)之间摩擦力,方便调整运动时所需要的强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杆(3)上设有五个等距离的圆孔,移动支架(10)前端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与其直径相同的圆孔,同时另一端设置有一矩形凹槽,且座椅支撑轨(8)前端截面大小与移动支架(10)凹槽截面相同,同时脚踏支架(12)底部有一对矩形凸起,底座(1)中间位置设置有两组安装孔,且安装孔与脚踏支架(12)底部矩形凸起形状和大小相同,通过对座椅(6)和移动支架(10)的距离移动,从而调节下肢部分的活动高度,方便不同腿长的病人使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4)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圆孔,且其中一侧的圆孔为螺纹孔,支撑杆(2)顶部凸起设置有一个圆孔,且固定螺栓(9)可同时穿过活动杆(4)和支撑杆(2)的圆孔,固定螺栓(9)一侧的螺纹可以与活动杆(4)形成配合,此结构的位置调节,方便身高和手臂长短不同的病人使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4)顶部开有一个矩形凹槽,且手摇架(5)底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活动杆(4)矩形凹槽相同,且两者之间通过固定螺栓(9)固定,同时转轮支架(23) 底部的截面与活动杆(4)顶部的矩形凹槽大小相同,通过更换顶部的运动装置,为病人提供不同的运动方式,使患者的上肢得到充分的训练。
CN202021344737.2U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 Active CN212998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4737.2U CN212998198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4737.2U CN212998198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98198U true CN212998198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501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44737.2U Active CN212998198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981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4507A (zh) * 2021-05-20 2021-07-23 刘健 一种医疗腿部康复训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4507A (zh) * 2021-05-20 2021-07-23 刘健 一种医疗腿部康复训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7939A (zh) 一种坐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CN210251033U (zh)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车
CN110680632B (zh) 下肢康复锻炼轮椅
CN212998198U (zh) 一种护理用的肢体辅助康复运动装置
CN212016612U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CN211156757U (zh) 一种急诊科救护用担架
CN201049027Y (zh) 多功能轮椅
CN209917140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
CN207804503U (zh) 气弹簧式半自动坐、躺式多功能轮椅车
CN109172171A (zh) 康复复健轮椅
CN214714075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CN213250114U (zh) 一种脊柱外科矫正治疗装置
CN210962914U (zh) 一种多运动模式的下肢康复机器人
CN210543118U (zh) 一种产后护理锻炼装置
JP5294408B2 (ja) 移乗支援器具
CN218961698U (zh) 一种新型下肢屈伸康复训练器
CN218636566U (zh) 一种康复训练器
CN111686415A (zh) 一种产后躺卧病人康复理疗训练器
CN219941682U (zh) 一种肢体康复训练器
CN212997091U (zh) 一种有利于上肢良肢位摆放的轮椅
CN215737894U (zh) 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辅助椅
CN213375011U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用锻炼装置
CN217854378U (zh) 综合康复训练平台
CN214344218U (zh) 一种偏瘫患者用肢体功能训练器
CN219071118U (zh) 智能腰椎放松训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