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97132U - 多用型翻身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用型翻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97132U
CN212997132U CN202020405293.2U CN202020405293U CN212997132U CN 212997132 U CN212997132 U CN 212997132U CN 202020405293 U CN202020405293 U CN 202020405293U CN 212997132 U CN212997132 U CN 212997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bag cushion
hoisting
human body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52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旭晨
葛斌
高小刚
白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ANGPU SHIDO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ANGPU SHIDONG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ANGPU SHIDONG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ANGPU SHIDONG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4052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97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97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9713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用型翻身装置。多用型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体限位固定气囊,人体限位固定气囊包括用于包覆人体的背面以及正面的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背部气囊垫的前端以及后端均通过可拆卸连接,至少三组连接组件从左至右排布。还包括用于吊起以及翻转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组的移动架,移动架的底部安装有具有刹车机构的车轮,移动架的顶部安装有至少三个引导轨道,且引导轨道的引导方向为前后方向;移动架的顶部安装有用于沿着引导轨道前后滑动的卷扬装置,卷扬装置设有至少三个,所有的卷扬装置包括卷扬电机及其配套的皮带,皮带的端部安装有用于固定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的吊钩。本专利便于实现翻身、移床,通用性强。

Description

多用型翻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而引起的急性低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其病理特征为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下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渗出性病变。机械通气为主要治疗方法。
俯卧位通气是利用翻身术、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病人在俯卧位(proneposition) 进行机械通气,主要用于改善AIDS病人的氧合。可通过增加功能残气量使通气/血流比例改善及分流减少,改善膈肌运动,促进分泌物的排出等作用来改善病人的缺氧状态。
俯卧位通气也是ICU中常规实施的通气策略。
然而俯卧位通气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以下困难:
1、机械通气的病人通常病情危重,有时需镇静镇痛,四肢乏力或无法自控,常在翻身过程中容易造成肢体扭伤或脱位。
2、机械通气的病人往往身上管线较多,翻身过程中容易造成管线意外脱落,构成生命危险。
3、徒手翻身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人协作(5人以上)且24小时需要多次俯卧位-仰卧位交替翻身,工作强度大,在人员紧张或病人数量大的情况下无法常规开展,在病人肥胖或大体重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开展。
4、目前市售的翻身床仅仅做到一人一床,无法满足非翻身床上病人的翻身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多用型翻身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多用型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体限位固定气囊,所述人体限位固定气囊包括用于包覆人体的背面以及正面的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所述胸腹部气囊垫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背部气囊垫左右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背部气囊垫以及所述胸腹部气囊垫上均设有用于嵌入人体的凹陷部;
所述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均设有充放气口;
所述背部气囊垫的前端以及后端均通过至少三组相互匹配的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至少三组连接组件从左至右排布;
还包括用于吊起以及翻转所述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组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底部安装有具有刹车机构的车轮,所述移动架的顶部安装有至少三个从左至右排布的引导轨道,且引导轨道的引导方向为前后方向;
所述移动架的顶部安装有用于沿着引导轨道前后滑动的卷扬装置,所述卷扬装置设有至少三个,所有的卷扬装置包括卷扬电机及其配套的皮带,所述皮带的端部安装有用于固定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的吊钩;
所述移动架的顶部还安装有用于驱动卷扬装置沿着引导轨道前后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卷扬装置安装在所述驱动机构上。
本专利便于实现翻身、移床,通用性强。可以实现多用户的共用,且两人操作即可,一人负责看顾保护气管插管与各种管线,一人操作。相对于传统的人工翻身。大大节约了人力。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卷扬装置分别设有三个,且分别为从左至右排布的左侧卷扬装置、中间卷扬装置以及右侧卷扬装置;
初始状态下,所述左侧卷扬装置以及所述右侧卷扬装置位于同侧,所述左侧卷扬装置以及所述中间卷扬装置位于不同侧,所述左侧卷扬装置、中间卷扬装置以及右侧卷扬装置呈三角形排列;
翻身到位状态下,每个卷扬装置均通过驱动机构运动至引导轨道的另一侧,所述左侧卷扬装置、中间卷扬装置以及右侧卷扬装置呈三角形排列。
便于实现对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的起吊翻转。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引导轨道构成直线滑台机构,所述直线滑台机构的滑动平台上安装有所述卷扬装置。
便于实现卷扬装置的前后滑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是相互匹配的锁扣或者搭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背部气囊垫设有用于颈部限位的突出部,所述背部气囊垫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头部的额头固定带。
便于颈部的支撑,头部的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背部气囊垫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四肢的固定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吊钩用于钩住所述连接组件。便于实现对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的起吊。
或者,所述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三个从左至右排布的且用于吊钩固定的拉袢。
便于实现对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的起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背部气囊垫以及所述胸腹部气囊垫上位于凹陷部处印刷有标识体。
便于安装时的对位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背部气囊垫以及所述胸腹部气囊垫均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子气囊;
所述两个子气囊均设有独立的充放气口,两个子气囊的充放气口连接两个子气管,两个子气管连接三通接头。
避免漏气。
有益效果:1、能在需要俯卧位机械通气时,轻松实现翻身,提高ICU中俯卧位机械通气实施率。
2、只需二人实施,一人负责看顾保护气管插管与各种管线,一人操作系统。轻松、便捷,极大地节约劳力。使俯卧位通气不再是令人畏惧的体力工作。
3、气囊垫的约束作用减少了肢体扭伤、管线脱落的发生率,使翻身、移床等操作更加安全。
4、在手术室中应用,针对特殊手术,例如骨科脊柱后路手术:从初始麻醉体位变成手术体位的过程中能防止二次损伤。
5、适用无自主能力病人的各类转运与移床,特别是肥胖/大体重病人。轻松、安全、可靠。
6、通用于目前在用的标准病床、手术床、CT与C臂机检查床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架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架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架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部气囊垫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图4结构的背部气囊垫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胸腹部气囊垫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图6结构的胸腹部气囊垫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背部气囊垫与胸腹部气囊垫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移动架,2为卷扬装置,3为引导轨道,4为车轮,5为吊钩,6为皮带,7 为拉袢,8为充放气口,9为额头固定带,10为突起部,11为第一上肢适形凹陷部,12为第一下肢适形凹陷部,14为第二肩部适形凹陷部,15为第二上肢适形凹陷部,16为第二躯干适形凹陷部,17为第二阴部凹陷部,18为背部气囊垫,19为胸腹部气囊垫,A为左侧卷扬装置,B为中间卷扬装置,C为右侧卷扬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8,多用型翻身装置,包括人体限位固定气囊,人体限位固定气囊包括用于包覆人体的背面以及正面的背部气囊垫18以及胸腹部气囊垫19,胸腹部气囊垫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背部气囊垫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上均设有用于嵌入人体的凹陷部;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均设有充放气口8;背部气囊垫的前端以及后端均通过至少三组相互匹配的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至少三组连接组件从左至右排布。
还包括用于吊起以及翻转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组的移动架1,移动架1的底部安装有具有刹车机构的车轮4,移动架1的顶部安装有至少三个从左至右排布的引导轨道3,且引导轨道 3的引导方向为前后方向;移动架1的顶部安装有用于沿着引导轨道3前后滑动的卷扬装置2,卷扬装置2设有至少三个,所有的卷扬装置2包括卷扬电机及其配套的皮带,皮带的端部安装有用于固定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的吊钩5;移动架1的顶部还安装有用于驱动卷扬装置2沿着引导轨道前后滑动的驱动机构,卷扬装置2安装在驱动机构上。
本专利便于实现翻身、移床,通用性强。可以实现多用户的共用,且两人操作即可,一人负责看顾保护气管插管与各种管线,一人操作。相对于传统的人工翻身。大大节约了人力。
由于用户躺在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器囊垫之间后充气,故可以实现不同体型用户的自适应。
卷扬装置2分别设有三个,且分别为从左至右排布的左侧卷扬装置A、中间卷扬装置B 以及右侧卷扬装置C;初始状态下,左侧卷扬装置A以及右侧卷扬装置C位于同侧,左侧卷扬装置A以及中间卷扬装置B位于不同侧,左侧卷扬装置、中间卷扬装置以及右侧卷扬装置呈三角形排列。翻身到位状态下,每个卷扬装置2均通过驱动机构运动至引导轨道的另一侧,左侧卷扬装置、中间卷扬装置以及右侧卷扬装置呈三角形排列。便于实现对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的起吊翻转。
驱动机构与引导轨道3构成直线滑台机构,直线滑台机构的滑动平台上安装有卷扬装置 2。便于实现卷扬装置2的前后滑动。
连接组件是相互匹配的锁扣或者搭扣。
背部气囊垫18以及胸腹部气囊垫19围成用于容纳人体的人形凹陷。
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均可以是双层气囊,双层气囊包括内气囊以及外气囊,外气囊包覆在内气囊的外围,内气囊围成第一储气腔,内气囊与外气囊围成第二储气腔;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均设有用于对第一储气腔充放气的第一充放气口以及用于对第二储气腔充放气的第二充放气口。第一储气腔体内的压力小于第二储气腔内的压力。便于不同的体型。首先第一储气腔通气后,实现人体在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的内气囊之间预定位。然后通过第二储气腔通气后,填充人体与内气囊之间的间隙。背部气囊垫18以及胸腹部气囊垫19的内气囊充气状态下围成用于容纳人体的人形凹陷。
背部气囊垫设有用于颈部限位的突出部10,背部气囊垫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头部的额头固定带9。便于颈部的支撑,头部的固定。突出部10呈现C字形。且突出部设有两个。两个突出部之间的间隙用于容纳颈部。
背部气囊垫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腰部的腰部固定带。胸腹部气囊垫上也设有用于固定腰部的腰部固定带。背部气囊垫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四肢的四肢固定带。胸腹部气囊垫上也设有用于固定四肢的四肢固定带。
吊钩5用于钩住连接组件。便于实现对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的起吊。或者,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三个从左至右排布的且用于吊钩5固定的拉袢7。便于实现对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的起吊。三个拉袢7分别为左侧拉袢、中间拉袢以及右侧拉袢。
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上位于凹陷部处印刷有标识体。便于安装时的对位放置。
背部气囊垫上设有第一上肢适形凹陷部11、第一下肢适形凹陷部12以及第一躯干适形凹陷部中至少一个凹陷部的标识体。
胸腹部气囊垫上设有第二肩部适形凹陷部14、第二上肢适形凹陷部15、第二躯干适形凹陷部16以及第二阴部凹陷部17中至少一个凹陷部的标识体。便于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的适形对位。
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均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子气囊;两个子气囊均设有独立的充放气口,两个子气囊的充放气口连接两个子气管,两个子气管连接三通接头。避免漏气。
背部气囊垫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为1900-2000mm;背部气囊垫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为 800-900mm。胸腹部气囊垫左右方向长度为人体肩部至踝关节的长度范围。胸腹部气囊垫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为1400-1500mm;胸腹部气囊垫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为800-900mm。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充气状态下的厚度为80mm-90mm。
移动架包括四个立柱,每个立柱的底部均安装有车轮;四个立柱中前后方向的立柱的间距大于1500mm;移动架还包括用于连接四个立柱的连接杆。便于移动架的滑动套入病床,实现转运。
有益效果:1、能在需要俯卧位机械通气时,轻松实现翻身,提高ICU中俯卧位机械通气实施率。
2、只需二人实施,一人负责看顾保护气管插管与各种管线,一人操作系统。轻松、便捷,极大地节约劳力。使俯卧位通气不再是令人畏惧的体力工作。
3、气囊垫的约束作用减少了肢体扭伤、管线脱落的发生率,使翻身、移床等操作更加安全。
4、在手术室中应用,针对特殊手术,例如骨科脊柱后路手术:从初始麻醉体位变成手术体位的过程中能防止二次损伤。
5、适用无自主能力病人的各类转运与移床,特别是肥胖/大体重病人。轻松、安全、可靠。
6、通用于目前在用的标准病床、手术床、CT与C臂机检查床台。
使用本装置进行翻身(仰卧位至俯卧位)时,包括如下步骤:
A:将无气的背部气囊垫垫入病人背部,或预先平放于病床上。
B:额部通过额头固定带限位固定,颈部置于颈部适形的突出部。四肢置于对应的凹陷部内。
C:暂时断离各种管线连接。可保留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中,集尿带放空,置两腿间。
D:胸腹部覆盖无气的胸腹部气囊垫。
E: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两侧的连接组件两两对齐扣紧。
F:连接压缩气泵,气泵向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同时充气,囊内压力至150mmHg 左右,气囊垫膨胀变硬。停气泵,断离充气管。
G:左侧卷扬装置A以及右侧卷扬装置C在一侧,中间卷扬装置B在另一侧,左侧卷扬装置A以及右侧卷扬装置C扣紧处于同侧的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的左侧拉袢以及右侧拉袢,中间卷扬装置B扣紧人体限位固定气囊同侧的中间拉袢。
H:同时三个卷扬装置2,水平吊起病人离开床面,断开呼吸机管路或由专人看顾。
I:在离床面10~20厘米处,左侧卷扬装置A以及右侧卷扬装置C的皮带6继续上升,同时左侧卷扬装置A以及右侧卷扬装置C向对侧移动,中间卷扬装置B皮带6同速下降,同时也向对侧移动。
J:当三个卷扬装置2移至中轴线位置,病人呈90°侧位时,暂停三个卷扬装置2。
K:松开中间卷扬装置B吊钩5,将皮带6移至病人另一侧,再次将吊钩5扣紧原来的中间拉袢。
L:再次启动中间卷扬装置B并继续向各自对侧移动,同时左侧卷扬装置A以及右侧卷扬装置C皮带6下降,中间卷扬装置B皮带6上升,直至病人水平位,停机。
M:确认位置后启动三组电机同步水平下降至床面,停机。
N:放尽气囊内空气,松开额头固定带以及连接组件,移去背部气囊垫保留胸腹部气囊垫,备用。
O:连接各种管线。
从俯卧位至仰卧位的步骤,如下:
重复步骤C;
D:背部覆盖无气背部气囊垫。
重复步骤E至M。
重复步骤N,O。移去胸腹部气囊垫保留背部气囊垫,备用。
二、转运与移床
步骤:
无气背部气囊垫垫入背部,扣紧束带与扣件,连接压缩气泵充气,气囊膨胀变硬,重复步骤G,H。移动架1车至目标床,重复步骤M至O。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多用型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体限位固定气囊,所述人体限位固定气囊包括用于包覆人体的背面以及正面的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所述胸腹部气囊垫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背部气囊垫左右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背部气囊垫以及所述胸腹部气囊垫上均设有用于嵌入人体的凹陷部;
所述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均设有充放气口;
所述背部气囊垫的前端以及后端均通过至少三组相互匹配的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至少三组连接组件从左至右排布;
还包括用于吊起以及翻转所述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组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底部安装有具有刹车机构的车轮,所述移动架的顶部安装有至少三个从左至右排布的引导轨道,且引导轨道的引导方向为前后方向;
所述移动架的顶部安装有用于沿着引导轨道前后滑动的卷扬装置,所述卷扬装置设有至少三个,所有的卷扬装置包括卷扬电机及其配套的皮带,所述皮带的端部安装有用于固定人体限位固定气囊的吊钩;
所述移动架的顶部还安装有用于驱动卷扬装置沿着引导轨道前后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卷扬装置安装在所述驱动机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型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装置设有三个,且分别为从左至右排布的左侧卷扬装置、中间卷扬装置以及右侧卷扬装置;
初始状态下,所述左侧卷扬装置以及所述右侧卷扬装置位于同侧,所述左侧卷扬装置与所述中间卷扬装置位于不同侧,所述左侧卷扬装置、中间卷扬装置以及右侧卷扬装置呈三角形排列;
翻身到位状态下,每个卷扬装置均通过驱动机构运动至引导轨道的另一侧,所述左侧卷扬装置、中间卷扬装置以及右侧卷扬装置呈三角形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型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引导轨道构成直线滑台机构,所述直线滑台机构的滑动平台上安装有所述卷扬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型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是相互匹配的锁扣或者搭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型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气囊垫设有用于颈部限位的突出部,所述背部气囊垫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头部的额头固定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型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气囊垫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四肢的固定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型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用于钩住所述连接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型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气囊垫以及胸腹部气囊垫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三个从左至右排布的且用于吊钩固定的拉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型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气囊垫以及所述胸腹部气囊垫上位于凹陷部处印刷有标识体。
CN202020405293.2U 2020-03-26 2020-03-26 多用型翻身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997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5293.2U CN212997132U (zh) 2020-03-26 2020-03-26 多用型翻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5293.2U CN212997132U (zh) 2020-03-26 2020-03-26 多用型翻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97132U true CN212997132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42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529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997132U (zh) 2020-03-26 2020-03-26 多用型翻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97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96980B2 (en) Operating table conversion platform
US7197778B2 (en) Patient transfer system
US7931607B2 (en) Pulmonary therapy apparatus
JP5261464B2 (ja) 傾斜のある上面を有する患者移送装置
WO2006089016A1 (en) Inflatable pillow
CN111467164B (zh) 翻身转运双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907890B (zh) 一种隔离患者转运车
CN212997132U (zh) 多用型翻身装置
CN211188094U (zh) 一种腰椎颈椎牵引一体设备
CN213218364U (zh) 一种交替充气式俯卧位翻身装置
CA2626491C (en) Patient transfer system with operating table conversion platform
CN210277432U (zh) 关节康复固定器
CN210020150U (zh) 一种交替充气式按摩体位垫
CN219332291U (zh) 一种俯卧位通气用的支撑装置
CN217066877U (zh) 一种儿科用呼吸护理多功能辅助支撑气囊
CN216570500U (zh) 一种精神科用担架
CN219090015U (zh) 一种可塑性支气管镜检查用枕
CN220778557U (zh) 一种俯卧位通气气垫床
CN213431357U (zh) 一种胸外科用体位固定设备
CN211705105U (zh) 一种充气式急救体位调整床垫
CN219878517U (zh) 烧伤翻身床俯卧位头枕
CN219595066U (zh) 一种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头胸固定可充气防压疮垫
CN215687699U (zh) 一种口腔检查用辅助固定支撑装置
CN217660180U (zh) 一种用于pfna手术患者患侧上肢的固定带
CN220967556U (zh) 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