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7556U - 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7556U
CN220967556U CN202322751265.2U CN202322751265U CN220967556U CN 220967556 U CN220967556 U CN 220967556U CN 202322751265 U CN202322751265 U CN 202322751265U CN 220967556 U CN220967556 U CN 220967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tcher
pipe
pad
prone positio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512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宇洁
史翔
李�昊
史伟
柯旭
范丽蕾
张明
谷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Kangn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Kangn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Kangn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Kangn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512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7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7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75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包括可拆分担架和俯卧位垫;可拆分担架包括平行对称设置的两担架组件,担架组件包括支撑管、可伸缩防转管、多个铲板及腿拖,支撑管包括长条管,长条管的两端分别为L型管和横条管,两担架组件通过两端的L型管和横条管可拆卸连接;可伸缩防转管与长条管平行设置,两端分别与L型管和横条管连接;多个铲板串联设置在长条管和可伸缩防转管上,且中间铲板可沿长条管和可伸缩防转管滑动;腿拖设置在横条管上;俯卧位垫为倒U型结构,用于将人体固定在可拆分担架上,及翻身后用于俯卧体位的支撑。该装置可在各类病床上实现俯卧位翻转,翻转过程中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约了医护资源,使用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担架式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调整其体位适应治疗方式,尤其是仰卧位与俯卧位的调整。比如,一些疾病治疗时需要采用俯卧位进行通气,俯卧位通气是病人采取俯卧位的体位进行机械通气的一种方法,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患者需通过俯卧位通气增加前胸部的血流量和背部的通气量,以改善气体交换。
现有方法通常由6-8人采用卷床单式的“糖果法”(又称信封法),实现仰卧位与俯卧位翻转,严重浪费医护资源,同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糖果法”等传统方式难以实现患者四肢同步移动,使患者体态难以保持,严重时将导致患者身上连接的管道非计划性脱落,由于患者常处于昏迷或深度镇静状态且肌张力高,导致身体控制力差,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患者的恢复。
俯卧位通气通常时间比较长,为了减少压疮的产生,目前俯卧位时常采用在身体下方放置多个软枕,而病房储物空间都比较小,软枕体积又偏大,导致医护人员在储存、寻找、放置软枕上花费大量时间。
而现有技术中借助翻身床及辅助装置实现体位转换的,对现有病床改动较大,结构复杂且更换成本高,并且无法做到用完即撤的便利性,对现有病床的功能影响偏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包括可拆分担架和俯卧位垫;
可拆分担架,包括平行对称设置的第一担架组件和第二担架组件,第一担架组件和第二担架组件均包括支撑管、可伸缩防转管、多个铲板以及腿拖,支撑管包括中间的长条管,长条管的两端分别为L型管和横条管,第一担架组件和第二担架组件通过两端的L型管和横条管可拆卸连接;可伸缩防转管与长条管平行设置,两端分别与L型管和横条管连接;多个铲板串联设置在长条管和可伸缩防转管上,且中间铲板可沿长条管和可伸缩防转管滑动,以便根据待翻转人体身高调整位置;第一担架组件和第二担架组件上的铲板延伸部相对设置;腿拖设置在横条管上;俯卧位垫用于将人体固定在可拆分担架上,及翻身后用于俯卧体位的支撑。
俯卧位垫为倒U型结构,两侧分别与第一担架组件和第二担架组件连接,用于将人体固定在可拆分担架上。
优选的,铲板外轮廓为半圆弧状,且外轮廓上设置有与俯卧位垫配合固定的第一魔术贴,托举人体头部位置的铲板内轮廓上设置有第二魔术贴。
优选的,第一担架组件和第二担架组件还包括头部固定垫,头部固定垫由两个弧形结构组成,且弧形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管路凹槽头部垫,便于管路夹紧固定,两个弧形结构分别通过第二魔术贴头部垫与托举人体头部位置的铲板固定。
优选的,可伸缩防转管两端可伸长,形成可拆分担架把手;支撑管为可伸缩结构,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
优选的,第一担架组件头部垫和第二担架组件头部垫通过担架锁的锁定和解锁实现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腿拖能够翻转,收纳时将腿拖绕横条管转动180°翻转至可拆分担架内侧,以减少担架总长度。
优选的,俯卧位垫包括头部垫、胸部垫、髋部垫和下肢垫,头部垫中间预留挖空,方便露出脸部位置,且头部垫内侧面贴合面部形状,并预留第二管路凹槽;胸部垫及髋部垫两侧设置有限位垫。
优选的,头部垫、胸部垫、髋部垫和下肢垫之间通过弹力带相互连接,防止各垫子散落,并能够根据身高调整俯卧位垫的长度。
优选的,各个垫子两侧设有绑带,绑带上设有与铲板外轮廓上第一魔术贴配合粘贴的第三魔术贴,下肢垫的绑带需要绕过腿拖上的孔洞固定。
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悬吊装置,悬吊装置设置有悬吊臂,悬吊臂的下方设置有滑动槽,吊绳连同吊钩可在滑动槽内滑动,吊绳的长度可调,并通过吊钩与可拆分担架上的悬吊点连接。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1)该装置结构简单,独立于病床,无需改动病床,可直接应用在各种病床上;(2)该翻身装置采用可拆担架结构,从人体左右两侧与人体安装,并通过俯卧位垫将身体与担架固定,可快速将患者及连接管路进行包裹固定,可在各类病床上实现俯卧位翻转,翻转过程不发生偏移,操作仅需要2-3名医护人员,避免医护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使用成本低;(3)该装置自带有俯卧位垫,俯卧位垫可快速收纳及展开,减少了医护人员准备时间,并且俯卧位垫设计符合俯卧体位要求,翻身后可用于俯卧体位的长时间支撑;(4)采用该翻转装置,可由医护人员通过操作悬吊装置进行翻转,可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可拆分担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可伸缩防转管伸长后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俯卧位垫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俯卧位垫结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悬吊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可拆分担架,2俯卧位垫,3悬吊装置,11第一担架组件,12第二担架组件,101支撑管,102可伸缩防转管,103铲板,104腿拖,105头部固定垫,106担架锁,107悬吊点,1001长条管,1002L型管,1003横条管,1004第一魔术贴,1005第二魔术贴,1006第一管路凹槽,21头部垫,22胸部垫,23髋部垫,24下肢垫,201第二管路凹槽,202限位垫,203第三魔术贴,31悬吊臂,32吊绳,33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的担架可拆分为左右两块,方便插入身体下方,在身体上方放置俯卧位软垫,并通过带有魔术贴的绑带与担架连接固定。通过悬吊装置将担架提升,借助担架和俯卧位垫的弧形外轮廓带动人体翻转,完成平卧位与俯卧位的姿势互换。
如图1所示,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包括可拆分担架1、俯卧位垫2和悬吊装置3。
所述可拆分担架1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所述第一担架组件11、第二担架组件12为铲式结构,均由支撑管101、可伸缩防转管102、铲板103、腿拖104和头部固定垫105,支撑管101包括中间的长条管1001,长条管1001的两端分别为L型管1002和横条管1003,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通过两端的L型管1002和横条管1003可拆卸连接;可伸缩防转管102与长条管1001平行设置,两端分别与L型管1002和横条管1003连接;多个铲板103串联设置在长条管1001和可伸缩防转管102上,且中间铲板可沿长条管1001和可伸缩防转管102滑动,以便根据待反转人体身高调整位置;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上的铲板延伸部相对设置;腿拖104设置在横条管1003上,头部固定垫105设置在头部铲板上,用于支撑头部。
优选的,L型管1002和横条管1003的自由端设置有担架锁106的公母扣,可通过推动两侧担架快速锁定,并通过按压快速解锁,锁定后两侧担架连成一个刚性整体。担架锁106可快速实现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的锁定和解锁,便于是用时担架的组合和拆分。
优选的,支撑管101为可伸缩结构,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
铲板103外轮廓为半圆弧状,且外轮廓上设置有与俯卧位垫2配合固定的第一魔术贴1004,托举人体头部位置的铲板内轮廓上设置有第二魔术贴1005。铲板外轮廓设置为半圆弧状,便于翻转,外轮廓上的第一魔术贴1004为毛面,这样不容易勾坏床单等物品,且方便与俯卧位垫绑带上的第三魔术贴203刺面粘贴。铲板由固定端向前端(即铲板延伸部)逐渐变薄,方便插入身体下方。中间铲板可在长条管1001和可伸缩防转管102上移动,方便调节位置,用以适用不同身高的人群。
在头部铲板上设置的第二魔术贴用以与头部固定垫连接,使用前将头部固定垫分别粘贴在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的头部铲板上,位置如图2所示。且第二魔术贴粘贴在铲板上的一面为毛面,这样不容易对身体产生损害。
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上各设置有2个悬吊点107,悬吊点107可沿长条管360°转动。
腿拖具有转动功能,在需要收纳时可将腿拖沿横条管翻转180°至担架内侧,以便将担架总体长度缩短,方便担架的收纳。头部固定垫通过第二魔术贴与铲板固定,头部固定垫上设置有第一管路凹槽1006,方便管路夹紧固定。可拆分担架的可伸缩防转管两端可伸长,形成担架把手,方便人工搬运患者。
可拆分担架可单独作为搬运工具使用,将可伸缩防转管伸出,形成担架把手,方便人工搬运患者,如图3。
所述俯卧位垫2包括头部垫21、胸部垫22、髋部垫23、下肢垫24。头部垫中间预留挖空,方便露出脸部位置,且头部垫内侧面贴合面部形状,并预留第二管路凹槽201。胸部垫22及髋部垫23两侧设置有限位垫202,可保护身体翻转时不左右晃动且增加身体两侧的舒适性。各个垫子两侧设有绑带,绑带上设有第三魔术贴203,可快速与担架上的第一魔术贴粘贴固定,其中下肢垫的绑带需要绕过腿拖上的孔洞固定。
优选的,头部垫21、胸部垫22、髋部垫23和下肢垫24之间可通过弹力带相互连接,防止俯卧位垫2散落,并可根据身高调整俯卧位垫2的长度。
俯卧位垫2由4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弹力带连接,可以进行折叠收纳存放,减少体积。其中头部垫21上设置有孔洞,方便观察患者面部情况,胸部垫22及髋部垫23两侧设置有限位垫202,用于填满身体两侧与担架铲板之间的空隙,并兼具压紧管路的作用。各垫子两侧均设置有绑带,绑带上设置有第三魔术贴,可快速与担架粘贴,形成一个整体。
优选的,俯卧位垫贴近身体部分的材质采用防水透气、舒适面料。头部垫内侧形状贴合面部,并预留有第二管路凹槽201,方便鼻饲管等管路走线。
优选的,如图4所示,可看出胸部垫22及髋部垫23内侧设置有凹陷区域,目的是减轻胸部及腹部受到的挤压。
优选的,下肢垫与担架的连接需要绑带穿过腿拖的孔洞进行粘贴固定。
进一步的,可将俯卧位垫换成改造后带有绑带的普通软枕,翻身前将软枕两端的绑带与担架粘贴固定,同样可实现患者的翻身。
所述悬吊装置3具有举升和移动功能,采用移位机提供提升和移动功能,设置有悬吊臂31,悬吊臂的下方设置有滑动槽,吊绳32连同吊钩33可在滑动槽内滑动,吊绳的长度可调,可通过吊钩分别与担架1上悬吊点快速连接。吊钩具有保险功能,不会自行脱钩。
进一步的,也可将悬吊装置设置于具有提升和移动功能的天轨上,通过操作天轨来提升担架,借助担架和俯卧位垫的弧形外轮廓带动人体翻转,直至俯卧位。
采用悬吊装置时,可以不安装俯卧位垫,将担架两侧共4个悬吊点通过加长的吊绳连接,通过悬吊装置提升和移动功能实现人体的仰卧移位。
取消悬吊装置时,采用人工提拉及推动的方式实现俯卧位翻身。
本实施例中,将两个头部固定垫分别通过第二魔术贴与两个担架组件上的头部铲板粘贴固定,通过翻转身体,将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分别放置在身体下方,此时头部左右被两侧的头部固定垫束缚,身体下方的可拆分担架通过两端的担架锁锁紧。将俯卧位垫2展开,依次放置在面部、胸部、髋部及膝盖处,整理管路沿着身体旋转轴线方向布置,并通过第二管路凹槽及限位垫压紧,限位垫需要压入身体和铲板之间,防止患者在翻转过程中移位。通过头部垫、胸部垫、髋部垫绑带上的第三魔术贴三与担架上的第一魔术贴粘贴固定,下肢垫的绑带需要穿过腿拖的孔洞再粘贴固定,最终使俯卧位垫与担架形成一个整体。
将悬吊装置上的吊绳与担架同一侧悬吊点连接,通过悬吊装置将担架提升,借助担架和俯卧位垫的弧形外轮廓带动人体翻转,直至俯卧位。此时松开俯卧位垫绑带魔术贴,即可整体取下担架1,患者俯卧在俯卧位垫上。
当需要转换至仰卧位时,需要将担架重新放置在患者背上,然后粘贴各绑带,并通过悬吊装置连接悬吊点,实现翻转。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翻身装置采用可拆担架结构,从人体左右两侧与人体安装,并通过俯卧位垫将身体与担架固定,可在各类病床上实现俯卧位翻转,翻转过程仅需2-3名医护人员配合即可完成,节约了医护资源,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使用成本低。通过本装置可快速、省力的完成人体平卧位和俯卧位的姿势互换。

Claims (10)

1.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分担架(1)和俯卧位垫(2);
可拆分担架(1),包括平行对称设置的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均包括支撑管(101)、可伸缩防转管(102)、多个铲板(103)以及腿拖(104),支撑管(101)包括中间的长条管(1001),长条管的两端分别为L型管(1002)和横条管(1003),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通过两端的L型管(1002)和横条管(1003)可拆卸连接;可伸缩防转管(102)与长条管(1001)平行设置,两端分别与L型管(1002)和横条管(1003)连接;多个铲板(103)串联设置在长条管(1001)和可伸缩防转管(102)上,且中间铲板可沿长条管(1001)和可伸缩防转管(102)滑动,以便根据待翻转人体身高调整位置;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上的铲板延伸部相对设置;腿拖(104)设置在横条管(1003)上;
俯卧位垫(2)用于将人体固定在可拆分担架(1)上,及翻身后用于俯卧体位的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铲板(103)外轮廓为半圆弧状,且外轮廓上设置有与俯卧位垫(2)配合固定的第一魔术贴(1004),托举人体头部位置的铲板内轮廓上设置有第二魔术贴(10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还包括头部固定垫(105),头部固定垫(105)由两个弧形结构组成,且弧形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管路凹槽(1006),便于管路夹紧固定,两个弧形结构分别通过第二魔术贴(1005)与托举人体头部位置的铲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伸缩防转管(102)两端可伸长,形成可拆分担架把手;支撑管(101)为可伸缩结构,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担架组件(11)和第二担架组件(12)通过担架锁的锁定和解锁实现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腿拖(104)能够翻转,收纳时将腿拖绕横条管转动180°翻转至可拆分担架内侧,以减少担架总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俯卧位垫(2)包括头部垫(21)、胸部垫(22)、髋部垫(23)和下肢垫(24),头部垫(21)中间预留挖空,方便露出脸部位置,且头部垫(21)内侧面贴合面部形状,并预留第二管路凹槽(201);胸部垫(22)及髋部垫(23)两侧设置有限位垫(20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头部垫(21)、胸部垫(22)、髋部垫(23)和下肢垫(24)之间通过弹力带相互连接,防止各垫子散落,并能够根据身高调整俯卧位垫(2)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垫子两侧设有绑带,绑带上设有与铲板(103)外轮廓上第一魔术贴(1004)配合粘贴的第三魔术贴(203),下肢垫的绑带需要绕过腿拖上的孔洞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悬吊装置(3),悬吊装置(3)设置有悬吊臂(31),悬吊臂(31)的下方设置有滑动槽,吊绳(32)连同吊钩(33)可在滑动槽内滑动,吊绳(32)的长度可调,并通过吊钩(33)与可拆分担架(1)上的悬吊点(107)连接。
CN202322751265.2U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 Active CN220967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51265.2U CN220967556U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51265.2U CN220967556U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7556U true CN220967556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57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51265.2U Active CN220967556U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75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97637A1 (en) Spine surgery table pad
US7487559B1 (en) Patient transfer device
US4937901A (en) Apparatus for turning a patient from a supine to a prone position and vice-versa
US7197778B2 (en) Patient transfer system
WO2015127700A1 (zh) 多功能床垫
CN110101515A (zh) 一种能够摆渡病人上下床的轮椅装置
CN220967556U (zh) 一种担架式翻身装置
CN211409586U (zh) 一种下肢皮肤牵引器
CN114869659A (zh) 一种妇科诊疗床
CN209316182U (zh) 一种急救用便携式下肢骨折固定牵引装置
CN110742767A (zh) 充气式体位固定调节垫
CN217448259U (zh) 一种多功能外出检查装置
CN206687852U (zh) 多功能康复病床
CN208864658U (zh) 一种骨科用医护担架
CN216496231U (zh) 一种白细胞单采术用肢体抬高制动装置
CN201040061Y (zh) 多功能帆布担架
CN213250492U (zh) 一种抢救转运多用担架
CN215132100U (zh) 一种防压疮床垫组件
CN216394538U (zh) 一种睡袋式俯卧位翻身辅助装置
CN220833382U (zh) 一种便携翻身的俯卧位充气垫
CN214073933U (zh) 一种具有自动翻身功能的气垫床
CN216496100U (zh) 一种野战用多功能担架
CN220967548U (zh) 一种病人翻身辅助装置
CN213465731U (zh) 一体多功能翻身垫
CN108743107B (zh) 一种设有适应产科环境锻炼装置的产科护理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