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96861U - 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96861U
CN212996861U CN202021049735.0U CN202021049735U CN212996861U CN 212996861 U CN212996861 U CN 212996861U CN 202021049735 U CN202021049735 U CN 202021049735U CN 212996861 U CN212996861 U CN 212996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ory
emitting diode
glass bead
outer shell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497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义付
王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0497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96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96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968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涉及一种口腔器材,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套嘴,所述后端套嘴旋接在外壳体内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扭转开关、发光二极管和电池仓,所述发光二极管通过扭转开关电性连接于电池仓,所述外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上内壳体,所述上内壳体驱动扭转开关转动控制发光二极管的通断,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外壳体内与后端套嘴的连接处,所述后端套嘴还设置有用于导光的导光管,在本实用新型中,选用了扭转开关作为发光二极管通断的控制器,避免了开关与外壳体之间形成卫生死角,方便清理,而且扭转开关的施力处设置在外壳体的上部,方便医生的另一只手控制开关。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器材,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
背景技术
龋齿也就是龋病,俗称虫牙、蛀牙,龋病的患病率是非常高的,世界卫生组织把龋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称为是人类最需要克服的三大疾病,它的分布非常广,是人类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龋齿的诊断通常有三种方式,其一是肉眼观察牙齿表面,也就是常说的视诊,大部分的龋齿可以通过观察看出来,但是面对牙窝沟较深的情况下,则需要龋齿探测仪辅助观察。其二是采用探针检查,探针一半带有尖端,如果探到牙齿是偏软,同正常的牙齿硬的这种感觉是不同,或者是说探的时候能够卡住尖端,说明这里就是龋齿。最后,如果通过上述两种方法都无法检测到明显的龋齿,还会通过X光片确定是否患有龋齿。
在日常的工作中,医生首先采用第一种方式检测,这就需要使用前文提到的龋齿探测仪了。龋齿探测仪一般包括导光管、发光二极管、握持部和开关,其中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握持部和导光部之间,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可以沿着导光管照射,握持部用于握持和固定导光管,开关设置在握持部的侧壁上,控制发光二极管的启闭。
正如专利《一种龋齿探测仪》(专利号:CN201621475990.5)展示的结构,该结构的龋齿探测仪广泛的应用于牙科的诊疗过程中,但是这种结构的龋齿探测仪具有一定的弊端,即开关设置在握持部(相当于引用专利中的探测本体2) 的侧面上,开关通常为按钮式开关,这就导致龋齿探测仪在深入口腔时,开关也会深入口腔或者临近口腔,如果患者患有可通过唾液或者气体传播疾病,病毒很容易飘落在握持部、开关及两者的缝隙中,在后续的消毒过程中,不容易清理缝隙、角落这种卫生死角,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龋齿探测仪的弊端,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具有方便操作,便于清理的特点。
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套嘴,所述后端套嘴旋接在外壳体内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扭转开关、发光二极管和电池仓,所述发光二极管通过扭转开关电性连接于电池仓,所述外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上内壳体,所述上内壳体驱动扭转开关转动控制发光二极管的通断,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外壳体内与后端套嘴的连接处,所述后端套嘴还设置有用于导光的导光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扭转开关包括旋转插件和旋转插座,所述旋转插座固定于外壳体的内壁,所述上内壳体的内部固定有旋转插件,所述旋转插件的横截面设置有正极和负极,所述旋转插座设置有可电性连接发光二极管的导接部,通过转动旋转插件正极和负极间歇的接触导接部导通发光二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插件呈圆柱状,所述旋转插件朝向旋转插座的一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正极和负极设置在凹槽内,所述正极和负极部分伸出凹槽底面,所述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池仓电性连接,所述旋转插座一端设置在凹槽内,且旋转插座可以在旋转插件内与旋转插件同轴转动,所述导接部设置在旋转插座朝向旋转插件的一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接部包括正极区和负极区,所述正极区与负极区间隔设置,所述正极区电性连接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负极区电性连接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正极区和负极区至少各一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接部包括正极区、负极区和绝缘区,所述正极区设置在导接部的中心,所述负极区、绝缘区环设在正极区的四周,所述正极区的数量为一个,所述负极区、绝缘区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负极区和绝缘区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体包括下外壳体、中外壳体和上外壳体,所述下外壳体和中外壳体通过中接件螺纹连接并合缝,所述中接件还包括延长部,所述旋转插座固定设置在延长部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长部设置有容置玻珠的玻珠孔,所述旋转插座的侧壁朝向延长部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玻珠槽,所述第一玻珠槽设置有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插件朝向延长部的方向设置有供玻珠水平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第二玻珠槽,所述第二玻珠槽设置的数量为负极数量的2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插座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玻珠槽,所述旋转插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二玻珠槽,所述第一玻珠槽和第二玻珠槽之间夹设有玻珠,各个所述第二玻珠槽所在的水平面还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玻珠槽位于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选用了扭转开关作为发光二极管通断的控制器,避免了开关与外壳体之间形成卫生死角,方便清理,而且扭转开关的施力处设置在外壳体的上部,方便医生的另一只手控制开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3是中接件与旋转插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旋转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中接件与扭转开关的连接示意图;
图6-a是第一种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图6-a对应的正负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7-a是第二种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图7-a对应的正负电极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体、2-后端套嘴,3-扭转开关、4-发光二极管、5电池仓、6- 内壳体、61-上内壳体、62-下内壳体、7-导光管、31-旋转插件、32-旋转插座、 311-正极、312-负极、321导接部,322-凹槽、3211-正极区、3212-负极区、11-下外壳体、12-中外壳体、13-上外壳体、14中接件、141-延长部、143-玻珠、 323-第一玻珠槽、313-滑槽、314-第二玻珠槽、144-凸肩。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如图1包括上外壳体13、中外壳体12、下外壳体11和中接件14,其中,中外壳体12和下外壳体11之间通过中接件14连接,中接件14设置有外螺纹,中接件14呈中空,中接件14连接中外壳体12 和下外壳体11。下外壳体11自上至下横截面逐渐变小,在下外壳体11的后端设置有后端套嘴2,后端套嘴2螺接于下外壳体11内部,后端套嘴2内部固定有导光管7,导光管7的作用与光纤的作用相同,用于传导光线。下外壳体11 内设置有发光二极管4,发光二极管4提供光源。下外壳体11与中外壳体12之间通过中接件14连接主要的目的是方便拆卸下壳体内的发光二极管4。
在中外壳体12内还套设有上内壳体61,上内壳体61与中外壳体12同轴设置,内壳体6与中外壳体12可以发生相对的转动,内壳体6的一端抵接于中接件14的上端面,另一端与上外壳体13连接,上外壳体13与中外壳体12合缝连接,当上外壳体13转动时,可以带动上内壳体61一同转动。
在上内壳体61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电池仓5,电池仓5内设置有电池,该电池可以是干电池、可充电电池等常规电源,在上内壳体61中设置有扭转开关3,结合图3、4该扭转开关3包括转转插件和旋转插件31,旋转插件31设置在上内壳体61的内部中端,所述旋转插件31包括正极311和负极312,正极311和负极312通过导线与电池仓5连接实现供电功能。
旋转插件31呈圆柱状,旋转插件31与上内壳体61之间过盈配合,上外壳体13带动上内壳体61一同转动时,旋转插件31与内壳体6一同转动。在圆柱体的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322,前述的正极311和负极312设置在凹槽322的底面,正极311和负极312均部分伸出凹槽322底面。
在中接件14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插座32,所述旋转插座32与中接件14的内壁过盈配合,旋转插座32的底端高于中接件14的外螺纹,旋转插座32呈圆筒状,旋转插座32的朝向正负电极的方向设置有导接部321,所述导接部321包括正极区3211和负极区3212,正极区3211和负极区3212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发光二极管4的两极。如图6-a、6-b和图7-a、7-b所示导接部321的具体结构包括两种,第一种如图6-a、6-b所示,导接部321还包括绝缘区,其中正极区3211设置在导接部321的中心处,负极区3212和绝缘区环设在正极区3211 的四周,正极区3211的数量为一个,负极区3212和绝缘区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负极区3212和绝缘区间隔设置。在图6-a中,采用两个负极区3212和两个绝缘区,其中正极区3211与正极311保持贴合,负极312通过转动间歇的负极区 3212接触,实现通断功能。当然,绝缘区的作用是阻断电流,绝缘区可以采用绝缘材质制成,也可以采用空间隔断的方法阻断电流,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就是空间隔断的方法,具体来说,在负极区3212所在的平面上,负极区3212之间的间隔形成绝缘区,当负极312转动时,负极312位于绝缘区上方,无法与负极区3212连通,导致电路断开。
导接部321还可以如图7-a和7-b的形式设置,正极区3211与负极区3212 间隔设置,正极311和负极312各设置一个,正极区3211和负极区3212的数量根据需求设置,正极311和负极312设置的位置需要同时连通正极区3211和负极区3212,由于发光二极管4的单向性,在转动旋转插件31时,正极311交替的与正极区3211和负极区3212接触,负极312也是同样的交替与负极区3212 和正极区3211接触,当正极311与正极区3211、负极312与负极区3212接触时,电路通路,发光二极管4通电发光,当正极311与负极区3212、负极312 与正极区3211接触时,电路阻断,发光二极管4无法通电发光。
进一步的结合图5,中接件14包括延长部141,延长部141位于外螺纹的上端面,旋转插座32与延长部141过盈配合,所述延长部141还设置用于容置玻珠143的玻珠孔,玻珠孔设置有两个。玻珠143在玻珠孔内可自由转动,相对应的旋转插座32的侧壁朝向玻珠孔的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一玻珠槽323,优选的,两个第一玻珠槽323及旋转插座32的圆心共线。第一玻珠槽323和旋转插件31夹紧玻珠孔内的玻珠143,防止旋转插座32与旋转插件31发生转动时,玻珠143发生托脱落。在玻珠143与旋转插件31接触的水平面上,还设置有供玻珠143滚动的滑槽313,滑槽313呈圆环状,在滑槽313内设置有若干的第二玻珠槽314,第一玻珠槽323、第二玻珠槽314、负极312和负极区3212的数量关系为:二倍的负极区3212数量的第二玻珠槽314。
第二玻珠槽314不但起到夹持玻珠143的作用,在旋转插件31转动时,当玻珠143转动到第二玻珠槽314的位置时,能够感受到阻钝感,使得使用者知晓发光二极管4是否处于通路状态。
在外下壳体内还设置有下内壳体62,下内壳体62一端与中接件14的端面抵接,另一端将发光二极管4抵接于下外壳体11和下内壳体62之间,防止发光二极管4发生晃动。
实施例2:
如图2,本实施例中,中外壳体12和下外壳体11一体成型,在外壳体1的内部中段设置有凸肩144,凸肩144与后端套嘴2之间设置有下内壳体62,下内壳体62与外壳体1之间夹设发光二极管4。下内壳体62的上端抵接于凸肩 144,放置发光二极管4松动。
凸肩144的另一端固定旋转插座32,旋转插座3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玻珠槽 323,第一玻珠槽323的深度大于玻珠143的半径,使得玻珠143在第一玻珠槽 323内滚动,在旋转插件31朝向旋转插座32的设置有第二玻珠槽314和滑槽 313,第二玻珠槽314设置在滑槽313内,第二玻珠槽314的深度小于玻珠143 的半径。旋转插座32同样的设置有导接部321,导接部321可以采取如6-a、 6-b或者7-a、7-b的结构安装。除上述区别外,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中,无论采用的是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还是采用的实施例2 的技术方案,都能使得内窥镜在深入口腔时,减少口腔对内窥镜的污染,相较于现有的内窥镜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1表面光滑,不同于现有的按钮式内窥镜,不容易留下卫生死角,方便清理。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扭转开关3 的施力处位于上外壳体13,通常情况下,上外壳体13不会深入口腔内,方便医生用另一只手控制扭转开关3的开启,也避免了上外壳体13在扭转的过程中形成缝隙,藏污纳垢。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后端设置有后端套嘴(2),所述后端套嘴(2)旋接在外壳体(1)内部,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扭转开关(3)、发光二极管(4)和电池仓(5),所述发光二极管(4)通过扭转开关(3)电性连接于电池仓(5),所述外壳体(1)内部还设置有上内壳体(61),所述上内壳体(61)驱动扭转开关(3)转动控制发光二极管(4)的通断,所述发光二极管(4)设置在外壳体(1)内与后端套嘴(2)的连接处,所述后端套嘴(2)还设置有用于导光的导光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开关(3)包括旋转插件(31)和旋转插座(32),所述旋转插座(32)固定于外壳体(1)的内壁,所述上内壳体(61)的内部固定有旋转插件(31),所述旋转插件(31)的横截面设置有正极(311)和负极(312),所述旋转插座(32)设置有可电性连接发光二极管(4)的导接部(321),通过转动旋转插件(31)正极(311)和负极(312)间歇的接触导接部(321)导通发光二极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插件(31)呈圆柱状,所述旋转插件(31)朝向旋转插座(32)的一面设置有凹槽(322),所述正极(311)和负极(312)设置在凹槽(322)内,所述正极(311)和负极(312)部分伸出凹槽(322)底面,所述正极(311)和负极(312)分别与电池仓(5)电性连接,所述旋转插座(32)一端设置在凹槽(322)内,且旋转插座(32)可以在旋转插件(31)内与旋转插件(31)同轴转动,所述导接部(321)设置在旋转插座(32)朝向旋转插件(31)的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部(321)包括正极区(3211)和负极区(3212),所述正极区(3211)与负极区(3212)间隔设置,所述正极区(3211)电性连接于发光二极管(4)的正极(311),所述负极区(3212)电性连接于发光二极管(4)的负极(312),所述正极区(3211)和负极区(3212)至少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部(321)包括正极区(3211)、负极区(3212)和绝缘区,所述正极区(3211)设置在导接部(321)的中心,所述负极区(3212)、绝缘区环设在正极区(3211)的四周,所述正极区(321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负极区(3212)、绝缘区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负极区(3212)和绝缘区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包括下外壳体(11)、中外壳体(12)和上外壳体(13),所述下外壳体(11)和中外壳体(12)通过中接件(14)螺纹连接并合缝,所述中接件(14)还包括延长部(141),所述旋转插座(32)固定设置在延长部(141)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部(141)设置有容置玻珠(143)的玻珠孔,所述旋转插座(32)的侧壁朝向延长部(141)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玻珠槽(323),所述第一玻珠槽(323)设置有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插件(31)朝向延长部(141)的方向设置有供玻珠(143)水平滑动的滑槽(313),所述滑槽(313)内设置有第二玻珠槽(314),所述第二玻珠槽(314)设置的数量为负极(312)数量的2倍。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插座(3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玻珠槽(323),所述旋转插件(31)的侧壁设置有第二玻珠槽(314),所述第一玻珠槽(323)和第二玻珠槽(314)之间夹设有玻珠(143),各个所述第二玻珠槽(314)所在的水平面还设置有滑槽(313),所述第二玻珠槽(314)位于滑槽(313)内。
CN202021049735.0U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996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9735.0U CN212996861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9735.0U CN212996861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96861U true CN212996861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93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4973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996861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96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37618B2 (ja) 光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有する埋込型医療機器のヘッダ
JP2005110959A (ja) 高周波処置用内視鏡
CN212996861U (zh) 一种用于牙科的龋齿探测仪
CN110731606A (zh) 一种口腔护理器
CN209864030U (zh) 一种双极电切内窥镜
JPH01181829A (ja)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管
JP2000189385A (ja) 内視鏡装置
CN211270647U (zh) 一种口腔内科口腔检查器
CN210749140U (zh) 一种多用途口镜
CN209122490U (zh) 一种超声根管治疗测量装置
CN105445499B (zh) 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玻璃探针夹持与照明装置
CN210144738U (zh) 内窥镜治疗用具有注射、止血功能的智能电刀
CN210494031U (zh) 一种适用于镜下融合器的大通道经皮脊柱新型内窥镜
CN211157611U (zh) 一种带有压力检测装置的负压球
CN209679294U (zh) 一种多功能的头戴式耳夹电极
CN107096047A (zh) 一种内窥镜存储柜
CN209733935U (zh) 一种儿童外耳道内窥镜
CN216755217U (zh) 一种牙齿美白装置之牙诊疗结构组件
RU177538U1 (ru) Стоматологический отсасывающ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с одноразовым наконечником с локальным освещением
CN210077896U (zh) 一种牙体预备边缘修整器
CN211796634U (zh) 一种外科检查用压舌板
CN209220229U (zh) 一种自照明间接喉镜
CN216221489U (zh) 一种多功能食道超声仪
CN204863529U (zh) 一种可拆卸式洁牙机手柄
CN214906564U (zh) 一种内窥镜无菌保护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