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90072U - 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90072U CN212990072U CN202022498234.7U CN202022498234U CN212990072U CN 212990072 U CN212990072 U CN 212990072U CN 202022498234 U CN202022498234 U CN 202022498234U CN 212990072 U CN212990072 U CN 2129900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protection device
- shell
- baffle
- novel compu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279 Orbi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REDXJYDRNCIFBQ-UHFFFAOYSA-N aluminium(3+) Chemical class [Al+3] REDXJYDRNCIFB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包括电源主体、螺栓孔、电源接口和散热装置,通过在电源主体右侧设置了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内部设置有引风机,且在散热装置右侧设置了面板和开合机构,面板内部通过支板进行分隔,使面板内部形成散热孔,通过检测电源主体内部的温度,在电源主体内部温度低时,通过开合机构的挡板对散热孔进行封堵,防止粉尘容易进入,当温度过高时,控制挡板移动至与支板重叠,使散热孔打开,且控制引风机运作对电源主体内部进行散热,降低电源的损耗,增加电源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涉及计算机电源保护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计算机属于弱电产品,也就是说部件的工作电压比较低,一般在正负12伏以内,并且是直流电,而普通的市电为220伏交流电,不能直接在计算机部件上使用。因此计算机需要一个电源部分,将普通市电转换为计算机可以使用的电压,电源一般安装在计算机机箱内部。
由于计算机电源内部有供电线路以及零件较多,使得在电源工作时间较长时,其电源内部的温度会比较大,当电源内部温度过高时会影响计算机内部组件的使用功能,现有通过散热风扇对电源进行通风散热,散热风扇跟随电源同时进行运作,在电源温度低时使用散热风扇增加电量的使用,且电源主体的散热孔为常开状态,容易导致粉尘进入至电源主体内,影响电源的运作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源主体和散热装置,所述电源主体顶端边角处开设有螺栓孔,所述电源主体右侧后端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主体右侧前端安装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外壳、连接板、引风机、面板和开合机构,所述外壳左侧边沿处焊接有连接板,所述外壳内部左侧安装有引风机,所述外壳右侧内部嵌入有面板,且通过螺栓与面板相互锁固,所述面板左侧设置有开合机构,且开合机构上下两端分别与外壳相互锁固,所述连接板左端通过螺栓与电源主体相互锁固。
优选的,所述面板包括外框、固定板、支板和散热孔,所述外框内部横向锁固有边沿处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外框内部横向焊接有支板,且支板与外框之间形成散热孔,所述外框和固定板均嵌入至外壳右侧壁内,且固定板左端通过螺栓与外壳相互锁固。
优选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挡板、连接杆、活动管、光杆、螺杆和电机,所述挡板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挡板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左端前后两侧均锁固有活动管,所述光杆和螺杆分别竖直贯穿挡板左端前后两侧的活动管,且螺杆与活动管螺纹连接,所述螺杆顶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光杆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外壳相互锁固,所述电机顶端通过螺栓与外壳相互锁固。
优选的,所述电源主体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源主体左端开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内覆盖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支板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支板上下间距相同。
优选的,所述挡板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挡板上下间距相同。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竖直长度大于支板的竖直长度五毫米,且挡板右侧与支板贴合。
优选的,所述光杆表面呈光滑状,且活动管内壁与光杆贴合。
优选的,所述支板和挡板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螺杆采用硬质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通过在电源主体右侧设置了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内部设置有引风机,且在散热装置右侧设置了面板和开合机构,面板内部通过支板进行分隔,使面板内部形成散热孔,通过检测电源主体内部的温度,在电源主体内部温度低时,通过开合机构的挡板对散热孔进行封堵,防止粉尘容易进入,当温度过高时,控制挡板移动至与支板重叠,使散热孔打开,且控制引风机运作对电源主体内部进行散热,降低电源的损耗,增加电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内部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开合机构结构左视图。
其中:电源主体-1、螺栓孔-2、电源接口-3、散热装置-4、外壳-41、连接板-42、引风机-43、面板-44、开合机构-45、外框-441、固定板-442、支板-443、散热孔-444、挡板-451、连接杆-452、活动管-453、光杆-454、螺杆-455、电机-45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包括电源主体1和散热装置4,电源主体1顶端边角处开设有螺栓孔2,电源主体1右侧后端设置有电源接口3,电源主体1右侧前端安装有散热装置4,电源主体1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电源主体1左端开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内覆盖有防尘网,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电源主体1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使引风机43运作时通过电源主体1左端的进气口进气,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电源主体1内部进行检测。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散热装置4包括外壳41、连接板42、引风机43、面板44和开合机构45,外壳41左侧边沿处焊接有连接板42,外壳41内部左侧安装有引风机43,外壳41右侧内部嵌入有面板44,且通过螺栓与面板44相互锁固,面板44左侧设置有开合机构45,且开合机构45上下两端分别与外壳41相互锁固,连接板42左端通过螺栓与电源主体1相互锁固。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面板44包括外框441、固定板442、支板443和散热孔444,外框441内部横向锁固有边沿处设置有固定板442,外框441内部横向焊接有支板443,且支板443与外框441之间形成散热孔444,外框441和固定板442均嵌入至外壳41右侧壁内,且固定板442左端通过螺栓与外壳41相互锁固,支板443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支板443上下间距相同,便于使挡板451移动至支板443左端叠合,使散热孔444打开,支板443和挡板451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且不易生锈。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开合机构45包括挡板451、连接杆452、活动管453、光杆454、螺杆455和电机456,挡板451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挡板451之间通过连接杆452固定连接,挡板451左端前后两侧均锁固有活动管453,光杆454和螺杆455分别竖直贯穿挡板451左端前后两侧的活动管453,且螺杆455与活动管453螺纹连接,螺杆455顶端与电机456的输出轴相连接,光杆454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外壳41相互锁固,电机456顶端通过螺栓与外壳41相互锁固,挡板451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挡板451上下间距相同,通过三个挡板451对三个支板443之间形成的散热孔444进行封堵,挡板451的竖直长度大于支板443的竖直长度五毫米,且挡板451右侧与支板443贴合,保证挡板451对散热孔444完全封堵,避免粉尘进入至外壳41内,光杆454表面呈光滑状,且活动管453内壁与光杆454贴合,对活动管453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进而对挡板451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螺杆455采用硬质合金材质,硬度高,不易磨损。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在使用前,首先将该装置安装至计算机机箱内,且通过螺栓与螺栓孔2连接,对电源主体1进行锁固;
第二,在使用时,将引风机43和电机456的接电端口分别与计算机控制设备相连接,且将电源接口3与外部电源相连接,作为供电,由于电源主体1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电源主体1内部进行检测,在电源主体1内部温度低时,通过开合机构45的挡板451对散热孔444进行封堵,防止粉尘容易进入,当温度过高时,控制电机456产生动力通过输出轴带动螺杆455顶端圆心处进行旋转,由于光杆454表面呈光滑状,且活动管453内壁与光杆454贴合,对活动管453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进而对挡板451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使螺杆455转动时通过与活动管453之间的螺纹配合向下移动,活动管453带动挡板451向下移动,由于支板443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支板443上下间距相同,便于使挡板451移动至支板443左端叠合,使散热孔444打开,且控制引风机43运作对电源主体1内部进行散热,降低电源的损耗,增加电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通过在电源主体1右侧设置了散热装置4,散热装置4内部设置有引风机43,且在散热装置4右侧设置了面板44和开合机构45,面板44内部通过支板443进行分隔,使面板44内部形成散热孔444,通过检测电源主体1内部的温度,在电源主体1内部温度低时,通过开合机构45的挡板451对散热孔444进行封堵,防止粉尘容易进入,当温度过高时,控制挡板451移动至与支板443重叠,使散热孔444打开,且控制引风机43运作对电源主体1内部进行散热,降低电源的损耗,增加电源的使用寿命。
Claims (8)
1.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包括电源主体(1),所述电源主体(1)顶端边角处开设有螺栓孔(2),所述电源主体(1)右侧后端设置有电源接口(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装置(4),所述电源主体(1)右侧前端安装有散热装置(4),所述散热装置(4)包括外壳(41)、连接板(42)、引风机(43)、面板(44)和开合机构(45),所述外壳(41)左侧边沿处焊接有连接板(42),所述外壳(41)内部左侧安装有引风机(43),所述外壳(41)右侧内部嵌入有面板(44),且通过螺栓与面板(44)相互锁固,所述面板(44)左侧设置有开合机构(45),且开合机构(45)上下两端分别与外壳(41)相互锁固,所述连接板(42)左端通过螺栓与电源主体(1)相互锁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44)包括外框(441)、固定板(442)、支板(443)和散热孔(444),所述外框(441)内部横向锁固有边沿处设置有固定板(442),所述外框(441)内部横向焊接有支板(443),且支板(443)与外框(441)之间形成散热孔(444),所述外框(441)和固定板(442)均嵌入至外壳(41)右侧壁内,且固定板(442)左端通过螺栓与外壳(41)相互锁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45)包括挡板(451)、连接杆(452)、活动管(453)、光杆(454)、螺杆(455)和电机(456),所述挡板(451)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挡板(451)之间通过连接杆(452)固定连接,所述挡板(451)左端前后两侧均锁固有活动管(453),所述光杆(454)和螺杆(455)分别竖直贯穿挡板(451)左端前后两侧的活动管(453),且螺杆(455)与活动管(453)螺纹连接,所述螺杆(455)顶端与电机(456)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光杆(454)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外壳(41)相互锁固,所述电机(456)顶端通过螺栓与外壳(41)相互锁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主体(1)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源主体(1)左端开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内覆盖有防尘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443)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支板(443)上下间距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51)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挡板(451)上下间距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51)的竖直长度大于支板(443)的竖直长度五毫米,且挡板(451)右侧与支板(443)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杆(454)表面呈光滑状,且活动管(453)内壁与光杆(454)贴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98234.7U CN212990072U (zh) | 2020-11-02 | 2020-11-02 | 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98234.7U CN212990072U (zh) | 2020-11-02 | 2020-11-02 | 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90072U true CN212990072U (zh) | 2021-04-16 |
Family
ID=75419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49823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990072U (zh) | 2020-11-02 | 2020-11-02 | 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90072U (zh) |
-
2020
- 2020-11-02 CN CN202022498234.7U patent/CN2129900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489498U (zh) | 一种高效防尘散热计算机外壳 | |
CN207289447U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数控机床用电控箱 | |
CN212990072U (zh) | 一种新型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 | |
CN211830593U (zh) | 一种光伏逆变器保护装置 | |
CN209784886U (zh) | 一种计算机防尘散热机箱 | |
CN111542208A (zh) | 一种机电设备用循环抽风式除尘散热装置 | |
CN206077916U (zh) | 一种集中式逆变器的冷却装置 | |
CN214642211U (zh) | 电主轴轴承座的隔热冷却机构 | |
CN211352959U (zh) | 一种电气控制装置的散热装置 | |
WO2021258537A1 (zh) | 一种压片机直驱电机装置 | |
CN211506390U (zh) | 一种计算机水冷涡轮散热器 | |
CN210867383U (zh) | 一种电机的散热机构 | |
CN212781903U (zh) | 一种计算机主机机箱散热器 | |
CN213462808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伺服驱动器壳体 | |
CN213690469U (zh) | 一种计算机用便于组装的计算机壳 | |
CN214252469U (zh) | 一种精确度高的行波测距与故障录波一体化装置 | |
CN217011557U (zh) | 一种智能交通数据处理装置 | |
CN213063920U (zh) | 一种直驱式液压泵 | |
CN215954259U (zh) | 多源数据采集机器人电力信息化项目分析评估管理装置 | |
CN216264926U (zh) |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性能的cnc数控机床 | |
CN210808087U (zh) | 一种便于防尘散热的电气柜 | |
CN217692162U (zh) | 一种高防护带散热的无功补偿柜 | |
CN209860780U (zh) | 一种便于内部清洁维护的变频器 | |
CN212842321U (zh) | 一种稳定型空气源热泵机组 | |
CN213581909U (zh) | 一种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