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82471U - 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82471U
CN212982471U CN202021366857.2U CN202021366857U CN212982471U CN 212982471 U CN212982471 U CN 212982471U CN 202021366857 U CN202021366857 U CN 202021366857U CN 212982471 U CN212982471 U CN 212982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box
ozone generator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668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建贺
翁雯
周国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hua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City Yuhu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City Yuhu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City Yuhu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668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82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82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82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通过设置风冷冷却结构针对臭氧发生管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同时设置箱体冷却结构,对箱壳内其他部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保证箱壳内的热量不会积存,保证臭氧发生器的正常运行;通过在箱体的多个侧面上同时设置通风口,进一步提高整个臭氧发生器的热量散发。

Description

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发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臭氧发生器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已经有很长历史了,目前绝大部分水厂都在应用。而臭氧发生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需要及时散热冷却,否则会影响设备内的其它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现有的臭氧发生器一般只在箱体内设置风冷冷却,如专利CN210457470U,一种外水冷内风冷的臭氧发生器公开“在石英管和外电极之间设置有风冷空间”,而单一的冷却显然不能满足热量的及时散发,影响臭氧发生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旨在解决现有的臭氧发生器只设置单一的冷却结构,不能满足热量的及时散发,影响臭氧发生器正常工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中,包括:
箱壳,在箱壳内设置用于将臭氧发生管独立隔开的散热风槽;
风冷冷却结构,设置在散热风槽内;
箱体冷却结构,设置在箱壳内;
所述箱体冷却结构包括箱体冷却风机,在箱壳的侧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冷却风机设置在出风口处。
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中,所述箱壳包括前侧开放的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前侧面的门体;在箱体的下侧面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在箱体的后侧面上开设有多个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百叶窗式通气口;在箱体的左侧面或者右侧面上开设有多个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百叶窗式通气口。
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中,所述箱体冷却风机设置4个,4个箱体冷却风机均靠近箱体的后侧面设置,两个箱体冷却风机为一组水平并排设置,其中一组箱体冷却风机位于另一组箱体冷却风机的上方。
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中,所述风冷冷却结构所述风冷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散热风槽底部的散热风机,在散热风槽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在散热风槽的上部侧面开设有出风口。
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中,所述散热风机设置两个,两个散热风机并排设置在散热风槽底部。
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中,还包括用于对臭氧发生管进行散热冷却的臭氧发生管冷却结构。
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中,所述臭氧发生管包括内电极、外电极、介电质,所述内电极套设在介电质内,外电极套设在介电质外,内电极和介电质之间间隔有高压电晕间隙;所述臭氧发生管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管,冷却管套设在介电质内,内电极覆盖设置在冷却管外面;所述冷却管包括循环冷却液入口和循环冷却液出口,冷却管内通入循环冷却液。
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中,所述臭氧发生管冷却结构还包括循环潜水泵,所述循环潜水泵与循环冷却液入口连通,循环潜水泵与冷却循环水池连通,循环冷却液出口与冷却循环水池连通。
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中,所述臭氧发生管包括内电极、外电极、介电质,所述内电极套设在介电质内,外电极套设在介电质外,内电极和介电质之间间隔有高压电晕间隙;所述臭氧发生管冷却结构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套设在外电极外面。
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中,所述散热器采用铝合金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通过设置风冷冷却结构针对臭氧发生管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同时设置箱体冷却结构,对箱壳内其他部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保证箱壳内的热量不会积存,保证臭氧发生器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发明中户外式黑臭河涌原位治理臭氧发生器的不同方向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本发明中户外式黑臭河涌原位治理臭氧发生器的不同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臭氧发生管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包括:
箱壳,在箱壳内设置用于将臭氧发生管2独立隔开的散热风槽;
风冷冷却结构,设置在散热风槽内;
箱体冷却结构,设置在箱壳内;
所述箱体冷却结构包括箱体冷却风机61,在箱壳的侧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冷却风机61设置在出风口处,通过箱体冷却风机61将箱壳内的热量及时通过出风口散发出去。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风冷冷却结构针对臭氧发生管2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同时设置箱体冷却结构,对箱壳内其他部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保证箱壳内的热量不会积存,保证臭氧发生器的正常运行。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箱壳包括前侧开放的箱体11和设置在箱体11前侧面的门体12;在箱体11的下侧面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在箱体11的后侧面上开设有多个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百叶窗式通气口;在箱体11的左侧面或者右侧面上开设有多个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百叶窗式通气口。通过在箱体11的多个侧面上同时设置通风口,进一步提高整个臭氧发生器的热量散发。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冷却风机61设置4个,4个箱体冷却风机61均靠近箱体11的后侧面设置,两个箱体冷却风机61为一组水平并排设置,其中一组箱体冷却风机61位于另一组箱体冷却风机61的上方。通过设置2组4个箱体冷却风机61,对箱壳内其他部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保证臭氧发生器的正常运行。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冷却风机61采用双滚珠轴承散热风扇。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风冷冷却结构所述风冷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散热风槽底部的散热风机4,在散热风槽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在散热风槽的上部侧面开设有出风口。
其中,通过将臭氧发生管2安装在专门散热风槽内,专门散热风槽能隔离臭氧发生管2运行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影响臭氧发生器内的其它系统;通过散热风槽集中散热风机4所产生的气流对臭氧发生管2散热降温,通过集中散热风机4的气流,提高臭氧发生管2表面散热的气流速度,避免臭氧发生管2产生的高温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机4采用双滚珠轴承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机4设置两个,两个散热风机4并排设置在散热风槽底部。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还包括用于对臭氧发生管2进行散热冷却的臭氧发生管冷却结构。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发生管冷却结构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实现:
所述臭氧发生管2包括内电极21、外电极22、介电质23,所述内电极21套设在介电质23内,外电极22套设在介电质23外,内电极21和介电质23之间间隔有高压电晕间隙。
其中,内电极21和介电质23之间间隔有高压电晕间隙,该间隙流通空气及氧气,部分氧受高压电晕分离出氧原子,氧原子再与氧聚合,生成臭氧。
实施例1:采用液冷冷却方式,包括冷却管24,所述冷却管24套设在介电质23内,内电极21覆盖设置在冷却管24外面;所述冷却管24包括循环冷却液入口和循环冷却液出口,冷却管24内通入循环冷却液。
本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发生管冷却结构还包括循环潜水泵25,所述循环潜水泵25与循环冷却液入口连通,循环潜水泵25与冷却循环水池连通,循环冷却液出口与冷却循环水池连通,冷却液采用冷却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24采用不锈钢管。
其中,循环潜水泵25的出水输入到冷却管24的循环冷却液入口,冷却水经过不锈钢冷却管24后从循环冷却液出口排出回流到冷却循环水池中。
实施例2:采用散热器26,所述散热器26套设在外电极22外面,通过散热器26对臭氧发生管2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26采用铝合金散热器。
其中,可以单独使用实施例1或实施例2,还可以配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2同时使用。本技术方案中,配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2同时使用,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附图标号
箱体11;门体12;臭氧发生管2;内电极21;外电极22;介电质23;冷却管24;循环潜水泵25;散热器26;散热风机4;箱体冷却风机61。

Claims (10)

1.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壳,在箱壳内设置用于将臭氧发生管独立隔开的散热风槽;
风冷冷却结构,设置在散热风槽内;
箱体冷却结构,设置在箱壳内;
所述箱体冷却结构包括箱体冷却风机,在箱壳的侧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冷却风机设置在出风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壳包括前侧开放的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前侧面的门体;在箱体的下侧面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在箱体的后侧面上开设有多个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百叶窗式通气口;在箱体的左侧面或者右侧面上开设有多个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百叶窗式通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冷却风机设置4个,4个箱体冷却风机均靠近箱体的后侧面设置,两个箱体冷却风机为一组水平并排设置,其中一组箱体冷却风机位于另一组箱体冷却风机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散热风槽底部的散热风机,在散热风槽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在散热风槽的上部侧面开设有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设置两个,两个散热风机并排设置在散热风槽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臭氧发生管进行散热冷却的臭氧发生管冷却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管包括内电极、外电极、介电质,所述内电极套设在介电质内,外电极套设在介电质外,内电极和介电质之间间隔有高压电晕间隙;所述臭氧发生管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管,冷却管套设在介电质内,内电极覆盖设置在冷却管外面;所述冷却管包括循环冷却液入口和循环冷却液出口,冷却管内通入循环冷却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管冷却结构还包括循环潜水泵,所述循环潜水泵与循环冷却液入口连通,循环潜水泵与冷却循环水池连通,循环冷却液出口与冷却循环水池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管包括内电极、外电极、介电质,所述内电极套设在介电质内,外电极套设在介电质外,内电极和介电质之间间隔有高压电晕间隙;所述臭氧发生管冷却结构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套设在外电极外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采用铝合金散热器。
CN202021366857.2U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 Active CN212982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6857.2U CN212982471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6857.2U CN212982471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82471U true CN212982471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27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66857.2U Active CN212982471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82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011635A1 (en) Cold plate with vortex generator
CN21145590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散热装置
US20140008039A1 (en) Liquid-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elements
CN210381736U (zh) 散热设备和电气装置
CN212982471U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冷却机构
CN115664165B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US3205938A (en) Cooling means for electrical apparatus
WO2019150577A1 (ja)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DE112022001138T5 (de) Leistungsumwandlungsvorrichtung
CN113593616A (zh) 一种存储器用散热装置
CN209248452U (zh) 一种服务器设备散热结构
CN112400234B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设备安装件
KR101897931B1 (ko) 전자 장치의 프로세서 냉각 시스템
CN221228148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逆变器
KR20200057857A (ko) 차량용 냉각 장치
CN213783078U (zh) 大型风力发电机高效散热水夹克
CN220774974U (zh) 一种大功率激光器
CN219991159U (zh) 一种改进散热型臭氧发生器
CN212084983U (zh) 一种励磁电源
CN220022260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密集型母线槽
CN220776354U (zh) 功率设备
CN112467170B (zh) 散热器
CN211607227U (zh) 一种水冷式激光电源
CN220570579U (zh) 一种带视频压缩编码和拼接功能的多接口视频矩阵
CN210776505U (zh) 一种数据处理器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Unit 1101, 11th floor, building 8, area a, Hant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Shenhai Road, Guicheng Street,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200

Patentee after: Yuhua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1101, 11th floor, building 8, area a, Hant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Shenhai Road, Guicheng Street,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200

Patentee before: FOSHAN CITY YUHU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