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66112U - 触控薄膜、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薄膜、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66112U
CN212966112U CN202021395512.XU CN202021395512U CN212966112U CN 212966112 U CN212966112 U CN 212966112U CN 202021395512 U CN202021395512 U CN 202021395512U CN 212966112 U CN212966112 U CN 212966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film
light shielding
adjacent
b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955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邦星
许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955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66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66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66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薄膜,触控薄膜包括触控功能区、外围走线区以及覆盖于触控功能区、外围走线区上的偏光片,外围走线区内具有多条导电线路及遮光部,导电线路包括主体部及绑定端,遮光部设于相邻两绑定端之间且与主体部、相邻两个绑定端具有间隔。本实用新型通过遮光部阻隔经相邻两绑定端之间穿过的光线,有助于提高偏光片的透光稳定性,充分利用安装空间,利于触控薄膜的轻薄化。遮光部安装于相邻两绑定端之间,还可避免相邻两个导电线路之间间距从绑定端过渡到主体部陡然变窄导致的蚀刻不良等情况发生,便于触控薄膜的加工,提高导电线路的导电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触控屏和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触控薄膜、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薄膜、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触摸屏技术的发展,触摸屏窄边框、机身超薄设计越来越受广大用户的欢迎。触控屏设有触控薄膜,触控薄膜上的偏光片覆盖于触控薄膜的基材上,偏光片可对穿过偏光片的光线聚焦并排除散光作用,触控薄膜上的绑定端与柔性电路板连接以传递触控信号。而相邻两绑定端存在间隙,使得光线从相邻两绑定端之间穿过影响偏光片对光线的聚焦。例如在触控屏与显示模组配合安装的情况下,从相邻两绑定端之间穿过的光线将会影响偏光片的透光稳定性,进而会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现稳定性或显像清晰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薄膜、触控屏及电子设备,能够充分利用触控薄膜外围走线区域的安装空间,以遮挡相邻两绑定端之间光线。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薄膜,包括触控功能区和外围走线区。触控功能区具有多条触控线路。外围走线区连接于触控功能区的外围且具有绑定区,外围走线区具有多条导电线路及遮光部,导电线路包括主体部及绑定端,主体部连接触控线路,绑定端连接于主体部远离触控线路的一端,绑定端及遮光部位于绑定区,遮光部位于相邻两个绑定端之间且与主体部、相邻两个绑定端具有间隔。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薄膜,遮光部安装于相邻两绑定端之间,通过遮光部阻隔经相邻两绑定端之间穿过的光线,有助于提高偏光片的透光稳定性。另外,遮光部安装于相邻两绑定端之间,充分利用安装空间,无需再在触控薄膜上设置安装遮光部的空间增加触控屏边框宽度,也无需再在绑定区上方加设遮光层增加触控薄膜的厚度。同时,遮光部安装于相邻两绑定端之间,可避免相邻两个导电线路之间间距从绑定端过渡到主体部陡然变窄导致的蚀刻不良等情况发生,提高导电线路的导电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遮光部侧边与主体部侧边、相邻的两个绑定端侧边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15μm。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薄膜,遮光部与导电线路之间的间隔越小,遮光部所发挥的遮光效果则越好。但遮光部与导电线路之间的间隔过小,可增加遮光部与导电线路导通短路的风险;间隔过大,遮光部又未能发挥较优的遮光效果。在10-15μm距离范围下,遮光部可发挥良好的遮光效果,也不至于使遮光部与导电线路短路,同时还便于蚀刻导电线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遮光部侧边与主体部侧边、相邻的两个绑定端侧边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薄膜,遮光部侧边与主体部侧边、相邻的两个绑定端侧边之间的距离可相等也可不相等,允许安装遮光部后,遮光部侧边到主体部侧边和相邻两绑定端侧边的距离在10-15μm范围内存在偏差。而将遮光部侧边与主体部侧边、相邻的两个绑定端侧边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相等,有助于确保遮光效果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膜还包括偏光片,偏光片覆盖触控功能区和外围走线区。偏光片上还设有一避位开口,遮光部远离主体部的端部沿与偏光片板面平行的方向延伸出避位开口侧边。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薄膜,柔性电路板端部沿与偏光片板面平行的方向部分覆盖于绑定区,偏光片则与柔性电路板不重叠地覆盖另一部分绑定区,遮光部远离主体部的端部沿与偏光片板面平行的方向延伸出避位开口侧边,可保证遮光部对穿过偏光片避位开口侧边光线的阻挡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沿与偏光片板面平行的平面内,遮光部远离主体部的端部到避位开口侧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1毫米,和/或,遮光部远离主体部的端部与柔性电路板侧边存在间隔。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薄膜,由于穿过偏光片的光线发生偏折,通过设置遮光部远离主体部的端部伸出避位开口侧边,防止偏折后的光线从遮光部边缘或外围穿过发生漏光。光线偏折的范围越大,遮光部远离主体部的端部到避位开口侧边的距离则应设置的越大。另外,由于触控薄膜组装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沿与偏光片板面平行的平面内,遮光部远离主体部的端部到避位开口侧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1毫米,可满足贴合精度公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沿与偏光片板面平行的平面内,遮光部远离主体部的端部到避位开口侧边的距离均相等。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薄膜,绑定端和遮光部沿第一方向交替设于绑定区,避位开口侧边设置为沿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直边,绑定端远离主体部的端部沿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于同一条直线上,绑定端远离主体部的端部沿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于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稳定遮光部对偏光片避位开口侧边的遮光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偏光片板面的方向上遮光部厚度小于或等于绑定端厚度。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薄膜,偏光片也部分覆盖遮光部和绑定端,沿与偏光片板面平行方向上遮光部厚度小于或等于绑定端厚度,可防止遮光部过厚与偏光片抵接占用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遮光部与绑定端材质相同。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薄膜,遮光部与绑定端可通过刻蚀(Etch)工艺或湿法剥离(Strip)工艺中的一种制成,直接在导电线路与遮光部之间加工出空白区,以使导电线路与遮光部之间存在间隔避免短路,操作方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屏,包括如上的触控薄膜、盖板和柔性电路板。盖板盖设于触控薄膜一侧,柔性电路板端部与触控薄膜上的绑定端连接。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屏,遮光部可阻隔经相邻两绑定端之间穿过的光线,降低经相邻两绑定端之间穿过的光线对偏光片的干扰,提高触控薄膜上偏光片的聚焦稳定性,进而提高触控屏的透光稳定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与如上的触控屏。由于触控薄膜上增加遮光部,提高了触控薄膜上偏光片的透光稳定性,安装有上述触控薄膜的电子设备透光稳定性也被提高。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薄膜、触控屏及电子设备。触控薄膜的遮光部安装于相邻两绑定端之间,通过遮光部阻隔经相邻两绑定端之间穿过的光线。另外,遮光部安装于相邻两绑定端之间,充分利用安装空间,无需再在触控薄膜上设置安装遮光部的空间,也无需再在绑定区上方加设遮光层,利于触控薄膜的轻薄化。同时,遮光部安装于相邻两绑定端之间,可避免相邻两个导电线路之间间距从绑定端过渡到主体部陡然变窄导致的蚀刻不良等情况发生,便于触控薄膜的加工,提高导电线路的导电稳定性。当将该触控薄膜应用于触控屏、电子设备时,遮光部阻隔经相邻两绑定端之间穿过的光线,有助于提高偏光片的透光稳定性,进而有助于提高触控屏、电子设备的透光稳定性或显像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偏光片、透明基材、绑定端组装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触控薄膜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安装偏光片的触控薄膜主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偏光片、透明基材、绑定端以及遮光部组装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柔性线路板的触控薄膜主视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触控屏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触控屏设有触控薄膜,触控薄膜上的偏光片覆盖于触控薄膜的透明基材上,偏光片可对穿过偏光片的光线聚焦并排除散光作用,触控薄膜上的绑定端与柔性电路板连接以传递触控信号。参见图1,相邻两绑定端1212存在间隙,使得光线从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穿过影响偏光片140对光线的聚焦,例如在触控屏与显示模组配合安装的情况下,显示模组的LCD光源发射的光线从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穿过影响偏光片140对光线的聚焦,将会影响显示模组的图像清晰度。相关技术中例如直接在绑定端1212上覆盖一层遮光层,将会占用触控屏安装空间,不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和窄边框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薄膜100,可用于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触控加工设备、触控检测设备等具有触控交互形式的电子设备中。
参见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薄膜100,包括触控功能区110和外围走线区120,可以理解的是,触控薄膜100还包括基材150,触控功能区110和外围走线区120设于基材150上,基材150的材质可以是聚酰亚胺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透明光学薄膜中的一种。
触控功能区110具有多条触控线路(图中未示出),外围走线区120连接于触控功能区110的外围且具有绑定区123,外围走线区120具有多条导电线路121及遮光部122,导电线路121包括主体部1211及绑定端1212,主体部1211连接触控线路,绑定端1212连接于主体部1211远离触控线路的一端。绑定端1212及遮光部122位于绑定区123,遮光部122位于相邻两个绑定端1212之间且与主体部1211、相邻两个绑定端1212具有间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薄膜100,遮光部122安装于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通过遮光部122阻隔经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穿过的光线。例如可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触控薄膜100安装于显示模组上,遮光部122即可阻隔显示模组LCD光源发射的光线,提高显示模组显像的清晰度。另外,遮光部122安装于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充分利用安装空间,无需再在触控薄膜100上设置安装遮光部122的空间增加触控屏200边框宽度,也无需再在绑定区123上方加设遮光层增加触控薄膜100的厚度。
外围走线区120的导电线路121包括多条,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导电线路121的主体部1211安装于触控功能区110外围,相邻两导电线路121主体部1211之间的距离x较小、主体部1211线路设置的较细;绑定端1212与外部组件连接,相邻两导电线路121绑定端1212之间的距离y较大、绑定端1212线路设置的较粗,即y>x。加工导电线路121时,可通过先在基材150上镀覆金属层,再蚀刻出导电线路121。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设置遮光部122有助于导电线路121的加工。例如在采用化学法蚀刻导电线路121时,按照印制线路分布在金属层上涂覆蚀刻液,蚀刻掉相邻两导电线路121之间多余的金属,以使相邻两导电线路121之间存在间隔。在未安装遮光部122的情况下,y>x,涂覆于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的蚀刻液用量比涂覆于相邻两主体部1211之间的蚀刻液用量多,由于蚀刻液用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变化,容易导致蚀刻液在相邻两导电线路121的拐角部1213之间的区域难以分布均匀,其中导电线路121的拐角部1213为主体部1211与绑定端1212的连接处,例如在相邻两拐角部1213之间出现蚀刻液聚集溢出至印制线路设置的范围外导致断路的情况,或蚀刻液未能分布均匀导致相邻两导电线路121连通出现短路的情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触控薄膜100在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增加遮光部122之后,可避免相邻两个导电线路121之间间距从绑定端1212过渡到主体部1211陡然变窄导致的蚀刻不良等情况发生,提高导电线路121的导电稳定性。
遮光部122设于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以能阻隔光线即可,本申请实施例中,遮光部122可选用不透光的导电或绝缘的材质制得。当遮光部122选用绝缘材质制得时,例如遮光部122可由黑色或深色的PET等材质制得,并通过黏结等方式固定于基材150表面,绝缘材质的遮光部122边缘可与导电线路121边缘重叠,以使遮光部122可全部覆盖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的间隔。当遮光部122选用导电材质制得时,遮光部122可选用与绑定端1212相同的金属材质制得。具体地,遮光部122与绑定端1212可通过刻蚀(Etch)工艺或湿法剥离(Strip)工艺中的一种制成,并且绝缘材质的遮光部122与主体部1211、相邻两个绑定端1212均需具有间隔,以防止遮光部122与导电线路121短路。
遮光部122与导电线路121之间的间隔越小,遮光部122所发挥的遮光效果则越好。而当遮光部122与导电线路121选用相同的金属材质制得时,遮光部122与导电线路121之间的间隔过小,可增加遮光部122与导电线路121短路的风险,但遮光部122与导电线路121间隔过大,遮光部122又未能发挥较优的遮光效果,因此遮光部122与导电线路121之间的间隔需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考虑到采用遮光部122与导电线路121一起蚀刻的方法加工更有助于触控薄膜100的加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遮光部122侧边与主体部1211侧边、相邻的两个绑定端1212侧边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15μm,经实验测试后,在10-15μm距离范围下,遮光部122可发挥良好的遮光效果,也不至于使遮光部122与导电线路121短路,同时还便于蚀刻导电线路121。
进一步地,遮光部122侧边与导电线路121侧边之间的距离可相等也可不相等。本申请实施例中,遮光部122侧边与主体部1211侧边、相邻的两个绑定端1212侧边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一方面便于遮光部122的安装,例如采用蚀刻工艺加工导电线路121,采用横断面相同的针头在导电线路121和遮光部122之间涂布蚀刻液,蚀刻掉导电线路121和遮光部122之间的金属即可。另一方面,遮光部122与主体部1211和绑定端1212之间间距相等也有助于确保遮光效果的稳定性,例如在触控屏200与显像模组配合使用的情况下,还有助于显像稳定性。
触控功能区110和外围走线区120设于基材150上,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功能区110可设置为单层也可设置为双层。
触控功能区110设置为双层时,触控功能区110第一层的触控线路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触控感应电极,触控功能区110第二层的触控线路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触控驱动电极。触控功能区110的第一层和触控功能区110第二层之间相互绝缘设置,通过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实现触控膜的触控功能。对应地,与触控线路连接的导电线路121包括触控感应导电线路和触控驱动导电线路,触控感应导电线路与触控感应电极连接,触控驱动导电线路与触控驱动电极连接,导电线路121还包括接地导电线路121,通过在触控功能区110设置接地导电线路121可以降低外界信号对触控感应电极、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导电线路和触控驱动导电线路的干扰。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极层为双层时,可以保证触控功能区110的电连接稳定,提高触控薄膜100的触控性能。
触控功能区110设置为单层时,触控功能区110的触控线路上设有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控驱动电极绝缘设置,相邻两个触控感应电极相互电连接时,通过导接体将同一层的相邻两个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当相邻两个触控驱动电极相互电连接时,通过导接体将同一层的相邻两个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实用新型不作出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极层为单层时,可以实现触控薄膜100的薄型化的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和图5,触控膜还包括偏光片140,偏光片140覆盖触控功能区110和外围走线区120,偏光片140可对穿过偏光片140的光线聚焦并排除散光作用。请参照图6,增加遮光部122后,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的光线被遮光部122阻挡而不能被传至偏光片140。请参照图7和图8,绑定端1212远离主体部1211的端部用于与柔性电路板210连接。具体地,柔性电路板210上设有连接区(图中未示出),连接区内设有多个引脚走线。安装柔性电路板210时,将柔性电路板210端部沿与偏光片140板面平行的方向部分覆盖绑定区123,即柔性电路板210端部部分覆盖绑定端1212,使柔性电路板210的引脚走线与绑定端1212电性连接,传递触控信号。
待柔性电路板210与绑定端1212连接后,柔性电路板210部分覆盖于绑定区123,而偏光片140覆盖于触控功能区110和外围走线区120,导致柔性电路板210端部与偏光片140存在重叠,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偏光片140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柔性电路板210的避位开口141,以便于柔性电路板210的安装。其中,避位开口141的形状可根据柔性电路板210结构设置,偏光片140侧边可与柔性电路板210侧边之间存在间隙,偏光片140侧边也可与柔性电路板210侧边贴合,具体地,避位开口14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偏光片140用于对穿过偏光片140的光线聚焦并排除散光作用,即穿过偏光片140的光线线路存在偏折。而经过偏光片140边缘穿过的光线偏折,会使偏折后的光线从偏光片140边缘或外围穿过,因此需进一步考虑对偏光片140侧边进行遮光。本申请实施例中,遮光部122远离主体部1211的端部沿与偏光片140板面平行的方向延伸出避位开口141侧边。在避位开口141侧边与柔性电路板210侧边贴合安装的情况下,遮光部122可阻挡光线从避位开口141侧边与柔性电路板210侧边之间穿过;在避位开口141侧边与柔性电路板210侧边存在间隔的情况下,遮光部122伸出避位开口141侧边的端部可阻挡经偏光片140避位开口141侧边穿出的偏折光线。
穿过偏光片140的光线发生偏折,光线偏折的范围越大,遮光部122远离主体部1211的端部到避位开口141侧边的距离则应设置的越大,同时,由于触控薄膜100组装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本申请实施例中,沿与偏光片140板面平行的平面内,遮光部122远离主体部1211的端部到避位开口141侧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1毫米,和/或遮光部122远离主体部1211的端部与柔性电路板210侧边存在间隔,例如,在遮光部122由金属材质制得的情况下,柔性电路板210侧边与避位开口141侧边在与偏光片140板面平行的平面内存在间隔,即遮光部122远离主体部1211的端部与柔性电路板210侧边存在间隔可防止柔性电路板210上引脚走线与遮光部122导通。其中,遮光部122远离主体部1211的端部到避位开口141侧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1毫米也可满足贴合精度公差。
请再参照图2和图3,外围走线区120内设有多条导电线路121,每一条导电线路121均包括主体部1211和绑定端1212,主体部1211安装于触控线路外围,绑定端1212和遮光部122沿第一方向交替设于绑定区123。绑定端1212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可设为直条状,为便于绑定端1212与主体部1211连接,并节省安装空间,绑定端1212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长度不同。对应地,遮光部122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也可设为直条状,遮光部122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长度也不同。为进一步稳定遮光部122对偏光片140避位开口141侧边的遮光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沿与偏光片140板面平行的平面内,遮光部122远离主体部1211的端部到避位开口141侧边的距离均相等。例如,避位开口141的第一侧边设置为沿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直边,绑定端1212远离主体部1211的端部沿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于同一条直线上,遮光部122远离主体部1211的端部沿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于同一条直线上,绑定端1212和遮光部122沿第一方向交替覆盖避位开口141的第一侧边,阻隔经避位开口141的第一侧边穿过的偏折光。
遮光部122设于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遮光部122远离主体部1211的端部沿与偏光片140板面平行的方向延伸出避位开口141侧边,即偏光片140也部分覆盖遮光部122和绑定端1212。本申请实施例中,沿垂直于偏光片140板面的方向上遮光部122厚度小于或等于绑定端1212厚度,防止遮光部122过厚与偏光片140抵接占用安装空间,不利于触控薄膜100轻薄化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触控屏200,请继续参照图9,包括如上的触控薄膜100、盖板220以及柔性电路板210。
盖板220盖设于触控薄膜100一侧。柔性电路板210一端与触控薄膜100上的绑定端1212连接,柔性电路板210另一端设有插接结构(图中未示出),插接结构用以与外界主板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上其他部位的电连接器连接,以将触控屏200产生的信号传导至主板等。柔性电路板210具有薄形化和耐折性的特点,柔性电路板210安装有插接结构的一端可弯折后与主板或点连接器等部件连接。
请再参照图8,触控屏200上设有遮光部122,遮光部122可阻隔经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穿过的光线,降低经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穿过的光线对偏光片140的干扰,提高触控薄膜100上偏光片140的聚焦稳定性,进而提高触控屏200的透光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触控屏200可与显示模组配合安装上,例如,请再参照图2和图3,显示模组上设置的LCD光源发射的光线经触控薄膜100上的触控功能区110穿过后,再从偏光片140、盖板220穿过呈现给用户。LCD光源发射的光线照射至触控薄膜100的绑定区123时,被遮光部122阻挡,从而不会因经过相邻两绑定端1212之间的光线在偏光片140上发生偏折影响显示模组的显像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具有操控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检测设备、加工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具体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如上所述的触控屏200,触控屏200安装于本体内,由于触控薄膜100具显像稳定的特性,安装有上述触控薄膜100的电子设备也具有显像稳定的特性。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功能区,所述触控功能区具有多条触控线路;
外围走线区,所述外围走线区连接于所述触控功能区的外围且具有绑定区,所述外围走线区具有多条导电线路及遮光部,所述导电线路包括主体部及绑定端,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触控线路,所述绑定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触控线路的一端,所述绑定端及所述遮光部位于所述绑定区,所述遮光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绑定端之间且与所述主体部、相邻两个所述绑定端具有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侧边与所述主体部侧边、相邻的两个所述绑定端侧边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15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侧边与所述主体部侧边、相邻的两个所述绑定端侧边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膜还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覆盖所述触控功能区和所述外围走线区;
所述偏光片上还设有一避位开口,所述遮光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端部沿与所述偏光片板面平行的方向延伸出所述避位开口侧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偏光片板面平行的平面内,所述遮光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到所述避位开口侧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1毫米,和/或,所述遮光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端部与柔性电路板侧边存在间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偏光片板面平行的平面内,所述遮光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到所述避位开口侧边的距离均相等。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偏光片板面的方向上所述遮光部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绑定端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与所述绑定端材质相同。
9.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薄膜;
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触控薄膜一侧;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端部与所述触控薄膜上的所述绑定端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本体与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安装于所述本体内。
CN202021395512.XU 2020-07-15 2020-07-15 触控薄膜、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966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5512.XU CN212966112U (zh) 2020-07-15 2020-07-15 触控薄膜、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5512.XU CN212966112U (zh) 2020-07-15 2020-07-15 触控薄膜、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66112U true CN212966112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9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95512.XU Active CN212966112U (zh) 2020-07-15 2020-07-15 触控薄膜、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661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3731A (zh) * 2021-06-29 2021-09-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3731A (zh) * 2021-06-29 2021-09-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69770A1 (en) Antenna embedded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device
US8693202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nd touchscreen
US9367155B2 (en) Touch pane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91345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dual display
JP2011049247A (ja) 電子機器の接続構造体、及び当該接続構造体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9064897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EP2713249B1 (en) Touch display module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50346863A1 (en)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US20110210929A1 (en) Touch panel-attached display device and antistatic structure
CN212966112U (zh) 触控薄膜、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US8605040B2 (en) Inpu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input function
US10847908B2 (en) Connected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US11294521B2 (en)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CN114550583B (zh) 显示模组、触控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7562254B (zh) 触摸显示装置、背光单元和柔性印刷电路
CN107728850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10618761A (zh) 位置输入装置和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JP2012027703A (ja) センサーシート
CN109640522B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32114A (zh)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JP7270170B2 (ja) タッチセンサ
WO2023145673A1 (ja) タッチセンサ
US11977707B2 (en) Touch sensor
CN211349320U (zh) 一种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
CN106775180B (zh) 触摸显示屏及具有触摸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