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6840U - 排水件以及排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排水件以及排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6840U
CN212956840U CN202021359232.3U CN202021359232U CN212956840U CN 212956840 U CN212956840 U CN 212956840U CN 202021359232 U CN202021359232 U CN 202021359232U CN 212956840 U CN212956840 U CN 212956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drain
channel
grid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592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旭
何文胜
黄晓龙
赵洪波
欧阳华军
文立
田力熔
唐中明
黄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Vanke Propertie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Vanke Properti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Vanke Propertie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Vanke Properti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592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6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6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6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件以及排水装置,排水件包括主体,主体上设有排水道、至少一个作用面和至少两个衔接面,所述排水道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贯穿至所述衔接面,所述第二端贯穿至另一个所述衔接面,所述排水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至少有一处贯穿至所述作用面,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可排走安装结合处的积水。

Description

排水件以及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排水领域,具体涉及排水件以及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L型排水沟为实心结构,传统L型排水沟一般用水泥砂浆砌筑在彩色透水混凝土两侧,排水时,彩色透水混凝土上表面的水流到传统L型排水沟的上表面,然后顺着传统L型排水沟流走。当路面局部找坡不足、凹陷,部分水会渗透到彩色透水混凝土底部,并从彩色透水混凝土与传统L型排水沟的结合处渗出,传统L型排水沟无法排走该部分积水,积水会导致彩色透水混凝土反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件以及排水装置,其特点是可排走安装结合处的积水。
其技术方案如下:
排水件,包括主体,主体上设有排水道、至少一个作用面和至少两个衔接面,所述排水道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贯穿至所述衔接面,所述第二端贯穿至另一个所述衔接面,所述排水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至少有一处贯穿至所述作用面。
进一步地,包括进水道,所述进水道一端贯穿至所述作用面,另一端连通所述排水道。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道沿着所述主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两个面为所述衔接面,主体宽度方向上的一个面为所述作用面。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道和所述进水道均为所述主体的底面上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道侧向上贯穿至所述衔接面。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主体上且沿着所述排水道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排水道和所述主体上表面。
排水装置,包括排水栅板和前述的排水件,所述排水栅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至所述排水栅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排水栅板和所述排水件并排设置,所述排水件与所述排水件之间通过所述衔接面相接,靠近所述排水栅板的所述排水件通过所述衔接面与所述排水栅板相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排水件和一个所述排水栅板并排设置,所述排水栅板上表面低于任一所述排水件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栅板上设有进水道,所述进水道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通,另一端贯穿至排水栅板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安装排水装置时,排水栅板放在下水道口处,排水件作用面与混凝土相接,一个衔接面与排水栅板相接。雨水从混凝土表面流到排水件表面,并沿着排水件表面流到排水栅板上,通过第二通孔,流入排水栅板下对应的下水道;部分雨水会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并从混凝土与排水件作用面的结合处渗出,由于作用面与排水道相通,此处的雨水会流进排水道内,并从排水道上靠近排水栅板的一端流出,流入下水道内。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排水件实施例1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排水件实施例1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方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B方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排水件安装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安装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排水件实施例2左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排水件实施例2前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排水栅板的外观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9中C-C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排水件,101、排水道,1011、第一端,1012、第二端,102、进水道, 103、衔接面,104、作用面,106、凸出部,20、排水栅板,201、第二通孔, 30、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现实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述”、“该”为相应位置之前所提及或描述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该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与其所提及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
毫无疑义,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相违背,或者明显矛盾的技术内容或技术特征,应被排除在外。
如图1至图10所示,排水装置包括一个排水栅板20和多个排水件10,排水件10包括主体、排水道101、进水道102,所述主体设有作用面104、衔接面103,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两个面为所述衔接面103,主体宽度方向上的一个面为所述作用面104,多个所述排水件10和一个所述排水栅板20并排设置。
排水栅板20放在下水道口上方,下水道管口稍大于排水栅板20,排水栅板20一侧有一个排水件10,该排水件10的一个衔接面103接触排水栅板20,另一衔接面103与其他排水件10衔接,多个排水件10一一衔接,排水栅板20 另一侧也如此设置,直至排水装置的长度满足使用需求。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排水件10的作用面104同侧,排水件10的作用面104与混凝土30(或其他可能积水的物体)相接。
所述排水道101沿着所述主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排水道101设有第一端 1011和第二端1012,所述第一端1011连通所述衔接面103,所述第二端1012 连通另一个所述衔接面103,所述进水道102一端连通至所述作用面104,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排水道101上,所述排水道101和所述进水道102均为所述主体的底面上的凹槽,各个排水件10的排水道101相通。
如图5和图6所示,排水装置安装之后,混凝土30与作用面104相接触,部分雨水会渗透到混凝土30内部并从混凝土30与排水件10作用面104的结合处渗出,雨水进入进水道102中,再流入排水道101,此处的雨水会流进排水道101内,并从排水道101上靠近排水栅板20的一端流出,流入下水道内。多个排水件10联立设置时,多个排水件10的排水道101贯通并通向下水道,各个排水件10上均有进水道102连通至排水道101,雨水从各处进水道102汇入到一个长的排水道101上,流向低处的排水栅板20,并最终流入下水道,这样就能沿着道路混凝土30的边缘铺设多个排水件10,排水件10将积水引走,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反碱。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排水栅板20上也设有进水道102,所述进水道 102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201相通,另一端连通到排水栅板20与混凝土30相接的表面。排水栅板20和混凝土30相接,混凝土30的雨水渗入排水道101 内,并通过第二通孔201排入下水道内。
所述主体上表面设有凸出部106,所述凸出部106位于所述主体上且沿着所述排水道10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排水栅板20上表面低于任一所述排水件 10上表面;所述排水栅板20上设有第二通孔201,所述第二通孔201连通所述排水栅板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排水栅板20和所述排水件10并排设置,所述排水件10的所述衔接面103与所述排水栅板20相接。
凸出部106位于主体上表面的一侧,安装排水件10时,凸出部106远离混凝土30,凸出部106上表面高于主体上表面且与混凝土30上表面平齐,此处排水装置和混凝土30的横截面类似于凹槽,雨水从混凝土30表面流到主体表面,凸出部106对雨水限位,防止雨水外流,雨水只能沿着主体表面流到排水栅板20上,通过第二通孔201,流入排水栅板20下对应的下水道;多个排水件10联立时,排水件10主体上表面平齐,形成一条长的水沟,雨水经过各个主体的上表面进入下水道。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2中,排水件10的进水道102侧向上与所述衔接面103相通,在本实施例中,进水道102一端接通排水道101,同时进水道102管径扩大至侧向与两个衔接面103均贯通,如此进水道102也是排水道101,可以增大排水装置的进水量、排水量。
在实施例3中,排水件10主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排水道101和所述主体上表面,本实施例的排水件10也可作为排水栅板20使用。第一通孔和排水道101相通,主体上表面的部分水流可通过第一通孔流入到排水道101,加速排走主体上表面的雨水。
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排水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主体上设有排水道、至少一个作用面和至少两个衔接面,所述排水道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贯穿至所述衔接面,所述第二端贯穿至另一个所述衔接面,所述排水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至少有一处贯穿至所述作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排水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道,所述进水道一端贯穿至所述作用面,另一端连通所述排水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排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沿着所述主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两个面为所述衔接面,主体宽度方向上的一个面为所述作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排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和所述进水道均为所述主体的底面上的凹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排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道侧向上贯穿至所述衔接面。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排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主体上且沿着所述排水道长度方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排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排水道和所述主体上表面。
8.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栅板和前述1至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排水件,所述排水栅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至所述排水栅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排水栅板和所述排水件并排设置,所述排水件与所述排水件之间通过所述衔接面相接,靠近所述排水栅板的所述排水件通过所述衔接面与所述排水栅板相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水件和一个所述排水栅板并排设置,所述排水栅板上表面低于任一所述排水件上表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栅板上设有进水道,所述进水道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通,另一端贯穿至排水栅板的表面。
CN202021359232.3U 2020-07-10 2020-07-10 排水件以及排水装置 Active CN212956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59232.3U CN212956840U (zh) 2020-07-10 2020-07-10 排水件以及排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59232.3U CN212956840U (zh) 2020-07-10 2020-07-10 排水件以及排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6840U true CN212956840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91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59232.3U Active CN212956840U (zh) 2020-07-10 2020-07-10 排水件以及排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6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56840U (zh) 排水件以及排水装置
CN215105538U (zh) 一种地铁车站变形缝渗漏水排水结构
CN213173576U (zh) 一种装配式生态防护用预制混凝土构件
CN103726514B (zh)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及防渗漏施工方法
CN108560481B (zh) 水利工程用的河道护坡装置
CN211622326U (zh) 建筑连接部位防水结构
CN215165305U (zh) 溢流冲砂复合坝
CN206599773U (zh)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格栅
CN219137574U (zh) 一种水利灌溉渠
CN211368596U (zh) 一种河道维护用护坡砖
CN209509126U (zh) 一种地面排水系统
CN208309764U (zh) 一种城市排水管道排水口封口结构
CN214884196U (zh) 一种凹凸型排水板
CN215716135U (zh) 一种通道墙体外侧防排水结构
CN219164120U (zh) 一种电缆桥架上的排水节
CN220116945U (zh) 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
CN219732231U (zh) 一种预制市政排水渠
CN217839575U (zh) 一种道路平缘石与路缘石拼接结构
CN220079614U (zh) 一种组合型边沟及公路
CN217579741U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防水结构
CN217499925U (zh) 一种城市高架雨水大流量排水口
CN219932244U (zh) 一种富水软弱围岩排水结构
CN209353291U (zh) 水利工程护坡的防护结构
CN210117649U (zh) 一种排水系统
CN211690224U (zh) 设置有底部排水系统的重力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