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3419U -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3419U
CN212953419U CN202021691601.9U CN202021691601U CN212953419U CN 212953419 U CN212953419 U CN 212953419U CN 202021691601 U CN202021691601 U CN 202021691601U CN 212953419 U CN212953419 U CN 212953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paper
medium
temporary storage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916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晨豪
孙建宇
赵刚
王春涛
董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916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3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3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3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涉及薄片类介质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机架、打印机构、出纸机构、暂存仓及压纸机构。机架设有输送通道;打印机构和出纸机构均设置于输送通道;出纸机构用于将打印后的薄片类介质输出;暂存仓设置于机架,用于接收出纸机构输出的薄片类介质;压纸机构包括压板和配重件,压板与机架枢接且倾斜设置,用于按压暂存仓内的薄片类介质,且用于引导出纸机构输出的薄片类介质进入暂存仓,配重件与压板连接,且被配置为使压板具有按压暂存仓内的薄片类介质的运动趋势。该装置可将输送通道输出的薄片类介质导入暂存仓内保存,且可避免输送通道输出的薄片类介质的无法顺利进入暂存仓甚至塞纸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片类介质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机构和输送机构,其中,输送机构(如进纸机构、出纸机构等)用于驱动薄片类介质沿输送通道移动,处理机构(如打印机构、扫描机构等)设置在输送通道上,用于在薄片类介质移动的过程中对薄片类介质表面进行打印、扫描等处理操作。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打印机构、出纸机构和暂存机构,其中,打印机构用于在薄片类介质的表面上打印相关信息,出纸机构用于将打印机构打印后的薄片类介质输出,暂存机构包括暂存仓及闸门,暂存仓用于接收并堆叠打印机构输出的薄片类介质,闸门用于打开或封闭暂存仓,且闸门打开暂存仓时,用户能够取走暂存仓内的薄片类介质,但是在薄片类介质潮湿的情况下,打印机构高温打印过程中,潮湿的薄片类介质受热易出现翘曲变形,使得后一张薄片类介质进入暂存仓时容易碰撞暂存仓内的前一张薄片类介质的翘起部位,导致容纳仓容纸量减少,甚至会导致出纸塞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通过压纸机构的设置一方面可将输送通道输出的薄片类介质导入暂存仓内保存,另一方面还可按压暂存仓内的薄片类介质,能够避免输送通道输出的薄片类介质的纸头与配重件或暂存仓内的薄片类介质的纸尾翘起部位碰撞而无法顺利进入暂存仓甚至塞纸的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
机架,机架设有输送通道;
打印机构,设置于输送通道,用于在薄片类介质的表面进行打印;
出纸机构,设置于输送通道,且沿薄片类介质的输送方向,位于打印机构的下游,用于将输送通道内的打印后的薄片类介质输出;
暂存仓,设置于机架,且沿薄片类介质的输送方向,位于输送通道的下游,用于接收出纸机构输出的薄片类介质;
压纸机构,包括压板和配重件,压板与机架枢接且倾斜设置,用于按压暂存仓内的薄片类介质,且用于引导出纸机构输出的薄片类介质进入暂存仓,配重件与压板连接,且被配置为使压板具有按压暂存仓内的薄片类介质的运动趋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多个压纸机构,且多个压纸机构沿输送通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压板包括基板,基板的第一端邻近输送通道的出纸口设置,基板的第二端向暂存仓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且基板具有引导面,引导面用于引导出纸机构输出的薄片类介质进入暂存仓;基板的第二端设有按压部,配重件邻近按压部设置,按压部被配置为在配重件的作用下按压暂存仓内的薄片类介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压板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基板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两个侧板,侧板的第一端与机架枢接,两个侧板的第二端均开设有卡槽,配重件包括压轴,压轴的轴向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上的卡槽卡接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暂存仓包括用于接收薄片类介质的支撑板,且支撑板靠近输送通道的出纸口的一端高于支撑板远离出纸口的一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出纸机构包括第一输送辊、第二输送辊、驱动件和叶轮;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相对地安装于输送通道的两侧,且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在输送通道内相互配合,以将薄片类介质输出输送通道;驱动件与第一输送辊或第二输送辊传动连接;叶轮与第一输送辊同轴设置,且能随第一输送辊同步转动,叶轮用于将第一输送辊及第二输送辊输出的薄片类介质向靠近压板的方向拍打,以使得压板具有向远离暂存仓内的薄片类介质的方向转动的趋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辊活动地设置于机架,且驱动件与第二输送辊传动连接;
出纸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机架和第一输送辊之间的出纸弹性件,出纸弹性件被配置为使第一输送辊始终具有靠近第二输送辊的运动趋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辊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轮和第二轮,第一轮用于与第二输送辊的辊轮配合以将薄片类介质输出输送通道;
叶轮包括轮体和叶片,轮体套设于第二轮的外侧,且随第二轮同步转动,叶片的一端设置于轮体的周向边缘,另一端向远离轮体的方向延伸。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叶轮和第一输送辊之间还设有转动限位组件,转动限位组件包括插槽和凸起,插槽设置于轮体和第二轮二者中的一者,凸起设置于轮体和第二轮二者中的另一者,且凸起和插槽沿第一输送辊的轴向插接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轮远离第一轮的一端还设有限位筋,且沿第一输送辊的轴向,轮体夹设于限位筋和第一轮的端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包括机架、打印机构、出纸机构、暂存仓以及压纸机构。其中,机架设有输送通道;打印机构设置于输送通道,用于在薄片类介质的表面进行打印;出纸机构设置于输送通道,且沿薄片类介质的输送方向,位于打印机构的下游,用于将输送通道内的打印后的薄片类介质输出;暂存仓设置于机架,且沿薄片类介质的输送方向,位于输送通道的下游,用于接收出纸机构输出的薄片类介质;压纸机构包括压板和配重件,压板与机架枢接且倾斜设置,用于按压暂存仓内的薄片类介质,且用于引导出纸机构输出的薄片类介质进入暂存仓,配重件与压板连接,且被配置为使压板具有按压暂存仓内的薄片类介质的运动趋势。该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通过压纸机构的设置,一方面可将输送通道输出的薄片类介质导入暂存仓内保存,另一方面还可按压暂存仓内已存的薄片类介质,使得暂存仓内邻近出纸口处的薄片类介质低于出纸口,保证薄片类介质能够由出纸口顺利输出;而且,配重件与压板连接,薄片类介质在压板引导下进入暂存仓并堆叠在暂存仓内的薄片类介质上时,能够避免输送通道输出的薄片类介质的纸头与配重件或暂存仓内的薄片类介质的纸尾翘起部位碰撞而无法顺利进入暂存仓甚至塞纸的现象发生。另外,还可以根据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处理的薄片类介质的种类设置不同的配重件,利于提升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介质适应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出纸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出纸机构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1-机架;103-容纳箱;105-打印机构;106-介质输出机构;109-第一扫描组件;111-第二扫描组件;113-回收仓;115-暂存仓;116-入纸口;117-取纸口;119-取纸闸门;121-输出辊;123-出纸机构;125-换向件;127-输送通道;129-检测通道;131-支撑板;133-压纸机构;135-压板;137-配重件;139-上通道组件;141-下通道组件;143-基板;145-出纸口;147-按压部;149-侧板;151-压轴;153-卡槽;155-毛刷;157-第一输送辊;159-第二输送辊;163-叶轮;165-出纸弹性件;166-连接部;167-定位部;169-引导面;171-芯轴;173-第一轮;175-第二轮;177-轮体;179-叶片;181-凸起;183-插槽;185-限位筋;187-第一回收通道;189-第二回收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其用于对薄片类介质进行打印、扫描等处理。
详细地,请再次参阅图1与图2,该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包括机架101,以及沿薄片类介质输出方向依次设置于机架101的容纳箱103、打印机构105以及介质输出机构106。其中,机架101内设有相对设置的上通道组件139和下通道组件141,上通道组件139和下通道组件141二者之间形成薄片类介质运输的输送通道127,容纳箱103、打印机构105以及介质输出机构106通过输送通道127连通,且介质输出机构106、打印机构105以及票箱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容纳箱103用于存放薄片类介质,打印机构105用于对薄片类介质进行打印,介质输出机构106用于将打印后的薄片类介质输出,以方便用户拿取。
具体地,容纳箱103的数量为多个,例如本实施例的容纳箱103数量为两个,两个容纳腔沿上下方向层叠设置,每个容纳箱103均可用于存放相同或不同宽幅的薄片类介质,容纳箱103的内部设有多个辊轮组成的输送组件(图未示出),在需要对薄片类介质进行处理时,对应的容纳箱103内的输送组件可将存放的薄片类介质向输送通道127输送。
具体地,打印机构105在容纳箱103输出的薄片类介质的表面进行打印,使其满足客户选择的业务需求。打印机构105可包括打印胶辊和打印头,输送通道127内设有多个传送辊(图未标出),在传送辊的传送作用下,将容纳箱103输出的薄片类介质传送至打印胶辊处,再通过打印头对薄片类介质进行打印,打印完毕的薄片类介质继续在传送辊的传送下向下游的介质输出机构106方向输送,介质输出机构106将打印后的薄片类介质输出,以便于用户取出。
具体地,介质输出机构106包括出纸机构123、暂存仓115、压纸机构133以及回收仓113。
其中,出纸机构123设置于输送通道127,且位于输送通道127的出纸口145处,也即,沿薄片类介质的输送方向,出纸机构123位于打印机构105的下游,因此其可将输送通道127内打印后的薄片类介质从出纸口145输出。
其中,暂存仓115设置于机架101,且沿薄片类介质的输送方向,暂存仓115位于输送通道127的下游。且暂存仓115具有入纸口116和取纸口117,入纸口116和出纸口145分别位于暂存仓115的两端部,入纸口116与输送通道127的出纸口145相对且连通设置,用于接收输送通道127的出纸口145被出纸机构123输出的经过打印后的薄片类介质,取纸口117处设有取纸闸门119,用户可打开取纸闸门119通过取纸口117取出输送至暂存仓115内保存的薄片类介质。同时,暂存仓115内还设有用于接收薄片类介质的支撑板131,支撑板131靠近取纸口117设置。暂存仓115内还设有输出辊121,输出辊121的顶部通过支撑板131的开口伸至支撑板131的支撑面的上方,且位于入纸口116和取纸口117之间,输出辊121用于将遗忘至暂存仓115内的薄片类介质向回收仓113的方向输送,以避免被遗忘的薄片类介质在入纸口116处堆积,影响其他薄片类介质继续输入暂存仓11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31相较于竖直方向(也即上下方向)呈倾斜状态设置,也即支撑板131靠近出纸口145的一端高于支撑板131远离出纸口145的一端,以有效地保证薄片类介质能够顺利地沿支撑板131的延伸方向运动至暂存仓115的远离出纸口145的一端。通过这样设置,可在避免薄片类介质在入纸口116位置堆积的同时,还利于减小出纸机构123沿水平方向的尺寸。
其中,图3为图2的I处的局部放大图,请参阅图2与图3,压纸机构133位于出纸机构123与暂存仓115之间,且压纸机构133具体包括压板135和配重件137。且压板135与机架101枢接且倾斜设置,压板135一方面可以用于引导出纸机构123输出的薄片类介质进入暂存仓115保存,另一方面还可以用于按压暂存仓115内保存的薄片类介质。同时,配重件137与压板135连接,且位于压板135远离出纸口145的一端,其被配置为使得压板135始终具有按压暂存仓115内的薄片类介质的运动趋势,从而使得暂存仓115内邻近出纸口145处的薄片类介质低于出纸口145,保证薄片类介质能够由出纸口145顺利输出。而且,由于配重件137位于压板135远离出纸口145的一端,薄片类介质在压板135的引导下进入暂存仓115并堆叠在暂存仓115内的支撑板131上时,还能够避免输送通道127输出的薄片类介质的纸头与配重件137或暂存仓115内的薄片类介质的纸尾翘起部位碰撞而无法顺利进入暂存仓115甚至塞纸的现象发生。另外,还可以根据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处理的薄片类介质的种类设置不同的配重件137,利于提升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的介质适应性和可靠性。
其中,请再次参阅图2,回收仓113与暂存仓115通过第一回收通道187连通。回收仓113具体位于暂存仓115的下方,且位于打印机构105的上方,用于回收暂存仓115内用户忘记取出的薄片类介质。
通过上述机构的协同配合,在利用该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对薄片类介质进行处理时,容纳箱103内的输送组件将薄片类介质输送至输送通道127,在输送通道127的传送辊的带动下运动至打印机构105处进行打印作业,打印完毕后则继续通过输送通道127的出纸口145输出至暂存仓115的入纸口116,并经过出纸机构123的驱动从入纸口116进入暂存仓115,且可在压纸机构133的作用下稳定保存于支撑板131;此时,若用于正常打开取纸闸门119即可从取纸口117取出薄片类介质,若长时间未从暂存仓115内取走薄片类介质,暂存仓115内的薄片类介质则通过输出辊121输出至第一回收通道187,然后由第一回收通道187退回至回收仓113内保存,避免了薄片类介质长时间未被取走而遗失。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扫描组件109、检测通道129、第二回收通道189以及换向件125,第一扫描组件109设置于打印机构105和出票装置之间,用于扫描薄片类介质是否合格,检测通道129连接在第一扫描组件109与入纸口116之间,第二回收通道189连接在检测通道129和回收仓113之间。换向件125设置于检测通道129和第二回收通道189的交汇处,用于将第一扫描组件109与暂存仓115连通且将第一扫描组件109与第二回收通道189断开,或者用于将第一扫描组件109与第二回收通道189连通且将第一扫描组件109与暂存仓115断开。通过上述设置,在进行薄片类介质处理过程中,若薄片类介质经过第一扫描组件109扫描为合格后,则换向件125将第一扫描组件109与暂存仓115连通,若不合格,则连通第一扫描组件109与第二回收通道189,以便薄片类介质输送至回收仓113内回收。
作为优选的方案,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扫描组件111,第二扫描组件111设置于容纳箱103与打印机构105之间,用于扫描从容纳箱103输出的薄片类介质的基本信息,以便于后续打印工作的正常进行。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的出纸机构12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的出纸机构123的局部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3至图5,为了保证打印后的薄片类介质可正常输送至暂存仓115内保存,在本实施例中,出纸机构123具体包括第一输送辊157、第二输送辊159、驱动件(图未示出)和叶轮163。
详细地,第一输送辊157和第二输送辊159相对地安装于输送通道127的两侧,且第一输送辊157和第二输送辊159均可通过输送通道127上的开口伸入输送通道127内,以在输送通道127内相互配合,进而将薄片类介质输出输送通道127,使得薄片类介质可向暂存仓115的方向输送。
详细地,驱动件具体可选择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输送辊157或第二输送辊159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输送辊157和第二输送辊159转动,从而驱动薄片类介质在输送通道127内运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纸机构123还可以包括输送带组件,满足可驱动第一输送辊157或第二输送辊159转动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详细地,叶轮163与第一输送辊157同轴设置,且能随第一输送辊157同步转动,叶轮163用于将第一输送辊157及第二输送辊159输出的薄片类介质向靠近压板135的方向拍打,以使得压板135具有向远离暂存仓115内的薄片类介质的方向转动的趋势。通过叶轮163对薄片类介质的拍打,可使得出纸机构123输出的薄片类介质克服压板135对暂存仓115内的薄片类介质的按压力而顺利地落入暂存仓115内保存,进而提高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对薄片类介质的处理效率。
请再次参阅图4和图5,更具体地,第一输送辊157活动地设置于机架101,且电机的输出轴具体与第二输送辊159传动连接。出纸机构123还包括连接在机架101和第一输送辊157之间的出纸弹性件165,出纸弹性件165被配置为使第一输送辊157始终具有靠近第二输送辊159的运动趋势,从而使得第一输送辊157可始终与第二输送辊159配合以输送薄片类介质,从而保证出纸机构123能够更加可靠地将薄片类介质输出至出纸口145,进而更有利于保证压纸机构133将薄片类介质的可靠地引导至暂存仓115。
详细地,第一输送辊157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轮173和第二轮175,且第二轮175的尺寸小于第一轮173的尺寸,第一轮173用于与第二输送辊159的辊轮配合以将薄片类介质输出输送通道127。叶轮163包括轮体177和叶片179,轮体177套设于第二轮175的外侧,且可以随第二轮175同步转动,叶片179的一端设置于轮体177的周向边缘,另一端向远离轮体177的方向延伸。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当驱动件驱动第二输送辊159运动时,可带动第一轮173运动,从而带动第二轮175转动,进而带动轮体177运动,使得叶片179也同步拍打薄片类介质,利于使得出纸机构123输出的薄片类介质克服压板135对暂存仓115内的薄片类介质的按压力而顺利地落入暂存仓115内保存。同时,通过第一输送辊157转动即可带动叶片179拍打薄片类介质,还可防止轮体177和第二轮175发生相对转动,利于保证叶轮163和第一输送辊157的同步转动,且使得整体结构更简单、紧凑。
作为优选的方案,叶轮163和第一输送辊157之间还设有转动限位组件,转动限位组件包括插槽183和凸起181,插槽183开设于第二轮175的外侧壁,凸起181设置于轮体177的内侧壁,且凸起181和插槽183沿第一输送辊157的轴向插接配合,以使得第一轮173转动时可稳定地带动轮体177转动,从而保证叶片179可稳定地拍打薄片类介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槽183也可以开设于轮体177,凸起181也可以对应地设置于第二轮175的外侧,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轮175远离第一轮173的一端还设有限位筋185,限位筋185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限位筋185沿第二轮175的周向间隔分布,沿第一输送辊157的轴向,轮体177夹设于限位筋185和第一轮173的端面之间,以有效地防止轮体177沿第二轮175轴向窜动,且利于进一步地简化第一输送辊157和叶轮163的装配和拆卸,保证出纸机构123运行的稳定性,保证薄片类介质可顺利地输入暂存仓115内保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出纸机构123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多个出纸机构123沿输送通道127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机架101上还设有芯轴171,多个出纸机构123的第一输送辊157和轮体177均套设于芯轴171外侧,以实现同步转动,保证出纸机构123驱动薄片类介质运动的稳定性。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保证打印后的薄片类介质可正常输送至暂存仓115内保存,介质输出机构106可设置为包括多个压纸机构133,例如包括两个压纸机构133,两个压纸机构133沿输送通道127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邻近输送通道127沿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也即,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两个压纸机构133分别用于按压薄片类介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能够防止暂存仓115内邻近出纸口145处的薄片类介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翘起,从而更加利于保证下一张薄片类介质的顺利落入暂存仓115内保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介质输出机构106还可以设置为包括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压纸机构133,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介质输出机构106还包括与机架101连接且邻近出纸口145处设置的毛刷155。毛刷155能够伸入输送通道127或位于输送通道127的下游,以与从输送通道127内输出的薄片类介质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因薄片类介质上的静电而导致的其在暂存仓115内堆叠不整齐、占用空间大的现象,而且还能够避免用户从暂存仓115取走薄片类介质时被静电击中,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7为图6的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的压板135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7至图9,在本实施例中,压板135包括基板143以及设置于基板143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两个侧板149。
详细地,基板143和侧板149的第一端邻近输送通道127的出纸口145设置,具体地,两个侧板149的第一端分别与输送通道127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枢接,基板143连接设置于两侧板149之间,且基板143和侧板149的第二端向暂存仓115的支撑板131方向倾斜延伸设置,基板143的下表面形成倾斜的引导面169,引导面169用于引导出纸机构123输出的薄片类介质进入暂存仓115。同时,基板143的第二端还设有按压部147,按压部147与引导面169依次设置,配重件137邻近按压部147设置,以使得按压部147被配置为在配重件137的作用下向下按压暂存仓115内的薄片类介质。也即,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当暂存仓115内的薄片类介质较多时,按压部147能够按压暂存仓115内支撑板131上的薄片类介质,使得暂存仓115内邻近出纸口145处的薄片类介质低于出纸口145,因此薄片类介质能够由出纸口145输出,且引导面169能够引导薄片类介质进入暂存仓115并堆叠在暂存仓115内的支撑板131上,而且使得压板机构的结构简单紧凑。
作为优选的方案,每个侧板149的第一端均设有连接部166,连接部166可选择为转轴,侧板149通过转轴与对应位置的机架101枢接。同时,基板143的下表面还形成有定位部167,定位部167位于连接部166和按压部147之间,且邻近连接部166设置,使得连接部166、定位部167、引导面169以及按压部147依次设置。定位部167呈圆弧凸起181状,用于与机架101抵接,以限定压板135的倾斜角度,从而保证压板135的稳定,防止薄片类介质被按压过度,且能防止意外情况下,压板135转动至堵塞出纸口145的位置。
进一步优选地,两个侧板149的第二端均设有卡槽153,配重件137包括压轴151,压轴151呈圆柱状结构,且压轴151的轴向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149的卡槽153卡接配合。通过这样的设置,可简化配重件137的结构,从而简化压纸机构133的安装及拆卸。更进一步地,压轴151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插接柱,插接柱呈圆柱状,插接柱卡接于卡槽153内,以进一步地方便压轴151的安装与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43和侧板149均选择为塑料件,且二者一体成型设置,以避免压板135因毛刺等因素影响薄片类介质顺利地进入暂存仓115。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压纸机构133还包括压纸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压纸弹性件连接在机架101和压板135之间,用于使压板135具有向按压薄片类介质的方向转动的趋势,如此设置保证压纸机构133可靠地引导及按压薄片类介质,从而进一步地提升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的介质适应性。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利用该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进行介质处理作业时,使得盛放该薄片类介质的容纳箱103与输送通道127连通,并将薄片类介质通过输送组件输送至第二扫描组件111处进行基本信息扫描;接着,输送通道127内的传送辊继续将扫描后的薄片类介质输送至打印机构105处进行打印;打印完成后,票据在传送辊的带动下继续在输送通道127内向下游运动至第一扫描组件109处,并由第一扫描组件109对打印后的薄片类介质进行识别,若识别合格,换向件125则将第一扫描组件109与暂存仓115连通,将识别合格的薄片类介质输送至出纸机构123处,并在出纸机构123的驱动下从入纸口116进入暂存仓115内的支撑板131上保存,并在进入暂存仓115后被压纸机构133稳定按压;若识别不合格,换向件125则将第一扫描组件109与第二回收通道189连通,将不合格的薄片类介质输送至回收仓113内保存,以实现薄片类介质的回收处理,避免薄片类介质遗失。
在上述过程中,该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通过压纸机构133的设置,一方面可将输送通道127输出的薄片类介质导入暂存仓115内保存,另一方面还可按压暂存仓115内已存的薄片类介质,使得暂存仓115内邻近出纸口145处的薄片类介质低于出纸口145,保证薄片类介质能够由出纸口145顺利输出;而且,压纸机构133的配重件137位于压板135远离出纸口145的一端,薄片类介质在压板135引导下进入暂存仓115并堆叠在暂存仓115内的支撑板131上时,能够避免输送通道127输出的薄片类介质的纸头与配重件137或暂存仓115内的薄片类介质的纸尾翘起部位碰撞而无法顺利进入暂存仓115甚至塞纸的现象发生。另外,还可以根据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处理的薄片类介质的种类设置不同的配重件137,利于提升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的介质适应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一方面可将输送通道127输出的薄片类介质导入暂存仓115内保存,另一方面还可避免输送通道127输出的薄片类介质的无法顺利进入暂存仓115甚至塞纸的现象发生,可有效地保证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100的介质处理效率和质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设有输送通道;
打印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通道,用于在薄片类介质的表面进行打印;
出纸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通道,且沿所述薄片类介质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打印机构的下游,用于将所述输送通道内的打印后的所述薄片类介质输出;
暂存仓,设置于所述机架,且沿所述薄片类介质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输送通道的下游,用于接收所述出纸机构输出的所述薄片类介质;
压纸机构,包括压板和配重件,所述压板与所述机架枢接且倾斜设置,用于按压所述暂存仓内的所述薄片类介质,且用于引导所述出纸机构输出的所述薄片类介质进入所述暂存仓,所述配重件与所述压板连接,且被配置为使所述压板具有按压所述暂存仓内的所述薄片类介质的运动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多个压纸机构,且多个所述压纸机构沿所述输送通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第一端邻近所述输送通道的出纸口设置,所述基板的第二端向所述暂存仓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且所述基板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出纸机构输出的所述薄片类介质进入所述暂存仓;所述基板的第二端设有按压部,所述配重件邻近所述按压部设置,所述按压部被配置为在所述配重件的作用下按压所述暂存仓内的所述薄片类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板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机架枢接,两个所述侧板的第二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配重件包括压轴,所述压轴的轴向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上的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暂存仓包括用于接收所述薄片类介质的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靠近所述输送通道的出纸口的一端高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出纸口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纸机构包括第一输送辊、第二输送辊、驱动件和叶轮;所述第一输送辊和所述第二输送辊相对地安装于所述输送通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输送辊和所述第二输送辊在所述输送通道内相互配合,以将所述薄片类介质输出所述输送通道;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输送辊或所述第二输送辊传动连接;所述叶轮与所述第一输送辊同轴设置,且能随所述第一输送辊同步转动,所述叶轮用于将所述第一输送辊及所述第二输送辊输出的所述薄片类介质向靠近所述压板的方向拍打,以使得所述压板具有向远离所述暂存仓内的所述薄片类介质的方向转动的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辊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输送辊传动连接;
所述出纸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机架和所述第一输送辊之间的出纸弹性件,所述出纸弹性件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输送辊始终具有靠近所述第二输送辊的运动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辊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轮和第二轮,所述第一轮用于与所述第二输送辊的辊轮配合以将所述薄片类介质输出所述输送通道;
所述叶轮包括轮体和叶片,所述轮体套设于所述第二轮的外侧,且随所述第二轮同步转动,所述叶片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轮体的周向边缘,另一端向远离所述轮体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和所述第一输送辊之间还设有转动限位组件,所述转动限位组件包括插槽和凸起,所述插槽设置于所述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二者中的一者,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二者中的另一者,且所述凸起和所述插槽沿所述第一输送辊的轴向插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轮远离所述第一轮的一端还设有限位筋,且沿所述第一输送辊的轴向,所述轮体夹设于所述限位筋和所述第一轮的端面之间。
CN202021691601.9U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Active CN212953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1601.9U CN212953419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1601.9U CN212953419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3419U true CN212953419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52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91601.9U Active CN212953419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3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92141A (en) Multi-dimensional media printer with media based registration and free edge printing
JP2005507350A (ja) 可変の平面媒体印刷用プリンタと、その充填装置
US5377966A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US8453417B2 (en) Envelope filling apparatus
CN212953419U (zh)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CN212379932U (zh) 一种金融自助设备
US6799008B1 (en) Electro photo multi functional peripheral apparatus
TWI674234B (zh) 媒體排出裝置、記錄裝置
CN213201636U (zh) 薄片类介质供给机构、票箱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CN210605874U (zh) 一种分纸机构、票箱和票据处理装置
JP3765669B2 (ja) 紙葉類集積装置
JP2018002400A (ja) 媒体処理装置
JP4230415B2 (ja) カード受け入れ収納装置
CN214202500U (zh) 一种薄片类介质集积装置和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CN211545433U (zh) 薄片类介质集积分离装置和存取款机
CN214098587U (zh) 一种薄片类介质存储装置和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US11827014B2 (en) Printing system with relay transportation unit for transport path switching
CN213211156U (zh) 一种薄片类介质容纳箱和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JP5145100B2 (ja) 紙幣収納装置
JP3447398B2 (ja) 排版装置
JP3447399B2 (ja) 排版装置
JP2891686B2 (ja) カード回収装置
JP4340829B2 (ja) 装置ユニット
JPS6245244Y2 (zh)
JPS635087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