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41759U -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41759U
CN212941759U CN202020013543.8U CN202020013543U CN212941759U CN 212941759 U CN212941759 U CN 212941759U CN 202020013543 U CN202020013543 U CN 202020013543U CN 212941759 U CN212941759 U CN 212941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lecting
rainwater
fixing ring
elastic fixing
fil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135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姗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0135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41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41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41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集水槽、引流管、集水桶和集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集水槽上设置能够转动的盖板,在旱季封闭集水槽,避免集水槽内累积尘土阻塞整个装置管路。而同时,盖板边缘所设置的盖板凹槽,又能够在雨季降水量较大时收集雨水,受雨水重力而向下翻转开启盖板。由此,本实用新型在降水量较大时能够自动开启盖板,通过集水槽内的引流片引流,迅速接收雨水,避免集水槽内水流过快飞溅出去造成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黄土高原地区,其平均降雨量少,雨水集中容易泛滥,风沙严重。黄土高原地区整体环境中含有大量尘土。尘土容易在旱季积累在雨水收集装置中阻塞管路,而在雨季,又会因为雨水收集装置中沉积的尘土影响装置接收水质。
尤其,现有的雨水收集系统中,通常只利用过滤手段滤除水流中的尘土杂质。过滤装置需要经常更换维护,且由于尘土黏附,过滤效果有限。
此外,现有的雨水收集系统在雨季降水量较大情况下,时常会因为流量较大的水流产生湍流,冲击飞溅出雨水收集装置造成浪费,影响装置接收的水量和对雨水的收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装置。本申请通过对集水槽的结构进行改进,增加上盖避免灰尘沉积,增加引流板避免水流飞溅提高雨水收集装置收集的水量和水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装置,其包括:集水槽,其设置在集水平台的边缘,具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容纳集水平台表面所收集到的雨水,所述凹槽的中部设置有引流片,所述引流片的上端伸出所述凹槽向集水平台倾斜,所述引流片具有向所述凹槽的底部弯曲的弧度;所述集水槽上部的开口位置还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活动端盖在所述引流片的上端,所述盖板的固定端与所述凹槽中远离集水平台的上端部转动连接;引流管,其上端与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连接贯通;集水桶,其底部设置有雨水流出口,其上部设置有雨水收集口,所述引流管的下端连接集水桶的雨水收集口;集水管,包括有主管道和分支管道,各分支管道的一端分别连接各集水桶的雨水流出口,所述主管道连通各分支管道的另一端,所述主管道的末端连接至蓄水池。
可选的,上述的用于干旱地区的雨水引流及预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引流片还连接有支撑杆,各所述支撑杆沿所述凹槽的轴向间隔的排列在所述凹槽中接近集水平台的上端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支撑所述引流片,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盖板之下。
可选的,上述的用于干旱地区的雨水引流及预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盖板的固定端还设置有盖板凹槽。
可选的,上述的用于干旱地区的雨水引流及预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引流管与所述集水桶之间还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引流管的下端,所述过滤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柔性材质的过滤层,所述过滤装置的侧壁设置有过滤安装装置,所述过滤安装装置包括安装本体和弹性固定圈,所述过滤层的边缘包裹所述弹性固定圈,所述弹性固定圈固定在所述安装本体上,所述安装本体与过滤装置的侧壁密封连接时弹性固定圈的边缘抵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内壁。
可选的,上述的用于干旱地区的雨水引流及预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外壳,其表面设置有过滤安装装置;所述过滤层包括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过滤安装装置的弹性固定圈对应包括有第一弹性固定圈和第二弹性固定圈,所述第一弹性固定圈设置在所述过滤安装装置中安装本体的上部,所述第二弹性固定圈设置在所述过滤安装装置中安装本体的下部;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分别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固定圈和第二弹性固定圈上,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的柔性材质随同过滤安装装置打开而被过滤安装装置的内侧壁牵拉从外壳内抽出。
可选的,上述的用于干旱地区的雨水引流及预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设置在其上端,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口设置在其下端,所述进水口上还设置有阀门,所述出水口上还设置有排污阀。
可选的,上述的用于干旱地区的雨水引流及预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层为100目滤网,其边缘包裹有第一弹性固定圈,所述外壳的内壁对应过滤安装装置上部的位置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第一限位安装平台,所述第一弹性固定圈的下部抵接在第一限位安装平台的上部,所述弹性固定圈的一侧边与过滤安装装置的上部的安装本体卡扣连接。
可选的,上述的用于干旱地区的雨水引流及预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过滤层为无纺布,其边缘包裹有第二弹性固定圈,所述外壳的内壁对应过滤安装装置下部的位置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第二限位安装平台,所述第二弹性固定圈的下部抵接在第二限位安装平台的上部,所述弹性固定圈的一侧边与过滤安装装置的下部的安装本体卡扣连接。
可选的,上述的用于干旱地区的雨水引流及预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引流片至少设置在所述凹槽与所述引流管的连接位置;整个集水槽上均设置有所述盖板。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方案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在集水槽上设置能够转动的盖板,在旱季封闭集水槽,避免集水槽内累积尘土阻塞整个装置管路。而同时,盖板边缘所设置的盖板凹槽,又能够在雨季降水量较大时收集雨水,受雨水重力而向下翻转开启盖板。由此,本实用新型在降水量较大时能够自动开启盖板,通过集水槽内的引流片引流,迅速接收雨水,避免集水槽内水流过快飞溅出去造成浪费。
2.进一步,引流片伸出集水槽槽口,上述盖板的自由端由引流片的上端翘起,能够通过引流片支撑起盖板,使得集水槽中接近集水平台的一侧始终保留有较小的开口,方便雨量较少时接收降雨。而该开口由于盖板保护,处于背风位置,因此尘土不会由该开口落入集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雨水收集装置中集水槽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表示集水槽;11表示凹槽;13表示引流片;14表示盖板;41表示盖板凹槽;42表示支撑杆;2表示引流管;3表示过滤装置;31表示第一过滤层;32表示第二过滤层;33表示阀门;34表示排污泵;35表示过滤安装装置;4表示集水桶;5表示集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干旱地区的雨水收集装置,参考图1所示,其包括:
集水槽1,其设置在集水平台的边缘,具有向下凹陷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容纳集水平台表面所收集到的雨水,所述凹槽11的中部设置有引流片13,所述引流片13的上端伸出所述凹槽11向集水平台倾斜,所述引流片13具有向所述凹槽11的底部弯曲的弧度;所述集水槽1上部的开口位置还设置有盖板14,所述盖板14的活动端盖在所述引流片13的上端,所述盖板的固定端与所述凹槽11中远离集水平台的上端部转动连接;
引流管2,其上端与所述集水槽1的底端连接贯通;
过滤装置3,其进水口连接所述引流管2的下端,其内部设置有柔性材质的过滤层,其侧壁设置有过滤安装装置35,所述过滤安装装置35包括安装本体和弹性固定圈,所述过滤层的边缘包裹所述弹性固定圈,所述弹性固定圈固定在所述安装本体上,所述安装本体与过滤装置3的侧壁密封时弹性固定圈的边缘抵接所述过滤装置3的内壁;正常工作状态下,过滤层由弹性固定圈支撑固定在过滤装置内对流经过滤装置的水流进行过滤;一段时间后,打开过滤安装装置,通过安装本体带动弹性固定圈,弹性固定圈带动过滤层从安装本体所对应的开口处拉出,从而实现对过滤层的清洗或更换;
集水桶4,其底部设置有雨水流出口;所述过滤装置3的出水口连接集水桶4的雨水收集口;
集水管5,包括有主管道和分支管道,各分支管道的一端分别连接各集水桶4的雨水流出口,所述主管道连通各分支管道的另一端,所述主管道的末端连接至蓄水池。
上述装置中,所述集水平台可设置在居民的屋顶和/或地面上。为尽可能多、尽可能顺畅的接收到跟过的雨水,所述集水平台表面铺设有防水层,阻挡雨水渗透建筑表面,并且,所述防水层表面具有高度差,所述集水平台中部的防水层加厚或垫高,所述集水平台边缘接近集水槽1的防水层厚度减小或高度降低,实现对雨水的引流,使得雨水能够顺利、迅速的引流至集水槽中,被本装置接收。
参考图2所示,上述雨水收集装置的集水槽上,至少在其与引流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引流片13。为实现对引流片的固定,所述引流片13还连接有支撑杆42,支撑杆可设置为多个,各所述支撑杆42相互间隔有合适距离沿所述凹槽的轴向间隔的排列在所述凹槽中接近集水平台的上端部,所述支撑杆42的上端连接支撑所述引流片13,所述支撑杆42位于所述盖板14之下。支撑杆42固定引流片13,引流片的上端翘起所述盖板14保持集水槽与集水平台的连接端始终具有供雨水流入的开口。而该开口由于盖板保护,处于背风位置,因此尘土不会由该开口落入集水槽,集水槽在能够顺利接收雨水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被尘土阻塞。
而为了保证雨季降水量大时,集水槽能够高效收集雨水,上述结构中还在盖板14的固定端设置有盖板凹槽41。盖板凹槽41接收雨水,受雨水重力而向下翻转开启盖板。由此,本实用新型在降水量较大时能够自动开启盖板,通过集水槽内的按照流体力学设计的引流片引流,将大量雨水进行分流。风流后,一部分雨水受引流片内侧壁阻挡限制而直接向下流向集水槽所连接的引流管。而比平时更多的雨水则能够沿引流片的外侧壁表面引流,也能够迅速落入引流管被接收。由此可避免集水槽内水流过快飞溅出去造成浪费,还能够降低流体压力,减少湍流。
一般,湍流较大的位置集中在凹槽11与所述引流管2的连接位置附近,因此一般可集中将引流片设置在该位置。而为了保护整个集水槽不受过多尘土污染,一般需要在整个集水槽上设置盖板。
参考图3所示,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
外壳,其表面设置有过滤安装装置35;外壳的上端设置进水口,外壳的下端设置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还设置有阀门33以临时封闭过滤装
置的进水,实现对过滤装置内部过滤层的更换,或对整个过滤装置的更换或检修;所述出水口上还设置有排污阀34,排污阀34定期打开能够排出沉积在过滤装置内部的沉淀杂质;
所述过滤层具体可设置为包括第一过滤层31和第二过滤层32,所述过滤安装装置35的弹性固定圈对应过滤层设置为包括有第一弹性固定圈和第二弹性固定圈,所述第一弹性固定圈设置在所述过滤安装装置35中安装本体的上部,所述第二弹性固定圈设置在所述过滤安装装置35中安装本体的下部;所述第一过滤层31和第二过滤层32分别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固定圈和第二弹性固定圈上,所述第一过滤层31和第二过滤层32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第一过滤层31和第二过滤层32的柔性材质随同过滤安装装置35打开而被过滤安装装置35的内侧壁牵拉从外壳内抽出。
在更为具体的实现方式下,所述第一过滤层31可设置为100目滤网,其边缘包裹有塑料或不锈钢材质的第一弹性固定圈,所述外壳的内壁对应过滤安装装置35上部的位置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第一限位安装平台,所述第一弹性固定圈的下部抵接在第一限位安装平台的上部,所述弹性固定圈的一侧边与过滤安装装置35的上部的安装本体卡扣连接;
相应的,所述第二过滤层32为无纺布,其边缘包裹有第二弹性固定圈,所述外壳的内壁对应过滤安装装置35下部的位置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第二限位安装平台,所述第二弹性固定圈的下部抵接在第二限位安装平台的上部,所述弹性固定圈的一侧边与过滤安装装置35的下部的安装本体卡扣连接;
两个过滤层都垂直于过滤装置外壳的轴线,能够最大限度的与装置内部的水流接触进行过滤。第二过滤层32的无纺布能够将杂质最大限度的集中在其上表面。过滤一段时间后打开过滤安装装置,由安装本体的卡扣牵拉弹性固定圈的外端,将弹性固定圈的内端从过滤装置内部的限位安装平台表面向外抽出,由此能够拆卸过滤层,清理其表面接收的杂质。安装时,卡扣固定弹性固定圈,将弹性固定圈挤压进入过滤装置内部,搭接在限位安装平台上,实现对过滤层的绷紧和固定。
上述的整体雨水收集装置中,蓄水池可埋入地面以下,避免阳光下水量蒸发造成浪费。
雨水收集桶中,雨水流出口距离集水桶4的下底部的高度不低于3厘米,避免进入蓄水池的水质带有集水桶4下底部沉积的杂质。
上述集水槽1与引流管2之间、引流管2与过滤装置3之间、过滤装置3与集水桶4之间、集水桶4与集水管5之间、集水管5与蓄水池的连接部均为螺纹连接、螺栓连接、拧接或铆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方便对各个部件进行维护和更换。各部件之间相应位置可设置有阀门,在维护更换时阻止水量流失。
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当降水量比较大的时候,流体的水流量过大,导致雨水从集水槽和引流管的连接处大量溢出,导致雨水损失以及对装置产生冲击力。能够减少环境中尘土和其他杂质对装置水质的影响。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水槽(1),其设置在集水平台的边缘,具有向下凹陷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容纳集水平台表面所收集到的雨水,所述凹槽(11)的中部设置有引流片(13),所述引流片(13)的上端伸出所述凹槽(11)向集水平台倾斜,所述引流片(13)具有向所述凹槽(11)的底部弯曲的弧度;所述集水槽(1)上部的开口位置还设置有盖板(14),所述盖板(14)的活动端盖在所述引流片(13)的上端,所述盖板的固定端与所述凹槽(11)中远离集水平台的上端部转动连接;
引流管(2),其上端与所述集水槽(1)的底部连接贯通;
集水桶(4),其底部设置有雨水流出口,其上部设置有雨水收集口,所述引流管(2)的下端连接集水桶(4)的雨水收集口;
集水管(5),包括有主管道和分支管道,各分支管道的一端分别连接各集水桶(4)的雨水流出口,所述主管道连通各分支管道的另一端,所述主管道的末端连接至蓄水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片(13)还连接有支撑杆(42),各所述支撑杆(42)沿所述凹槽的轴向间隔的排列在所述凹槽中接近集水平台的上端部,所述支撑杆(42)的上端连接支撑所述引流片(13),所述支撑杆(42)位于所述盖板(14)之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4)的固定端还设置有盖板凹槽(4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2)与所述集水桶(4)之间还连接有过滤装置(3),所述过滤装置(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引流管(2)的下端,所述过滤装置(3)的内部设置有柔性材质的过滤层,所述过滤装置(3)的侧壁设置有过滤安装装置(35),所述过滤安装装置(35)包括安装本体和弹性固定圈,所述过滤层的边缘包裹所述弹性固定圈,所述弹性固定圈固定在所述安装本体上,所述安装本体与过滤装置(3)的侧壁密封连接时弹性固定圈的边缘抵接所述过滤装置(3)的内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
外壳,其表面设置有过滤安装装置(35);
所述过滤层包括第一过滤层(31)和第二过滤层(32),所述过滤安装装置(35)的弹性固定圈对应包括有第一弹性固定圈和第二弹性固定圈,所述第一弹性固定圈设置在所述过滤安装装置(35)中安装本体的上部,所述第二弹性固定圈设置在所述过滤安装装置(35)中安装本体的下部;所述第一过滤层(31)和第二过滤层(32)分别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固定圈和第二弹性固定圈上,所述第一过滤层(31)和第二过滤层(32)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第一过滤层(31)和第二过滤层(32)的柔性材质随同过滤安装装置(35)打开而被过滤安装装置(35)的内侧壁牵拉从外壳内抽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3)的进水口设置在其上端,所述过滤装置(3)的出水口设置在其下端,所述进水口上还设置有阀门(33),所述出水口上还设置有排污阀(34)。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31)为100目滤网,其边缘包裹有第一弹性固定圈,所述外壳的内壁对应过滤安装装置(35)上部的位置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第一限位安装平台,所述第一弹性固定圈的下部抵接在第一限位安装平台的上部,所述弹性固定圈的一侧边与过滤安装装置(35)的上部的安装本体卡扣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层(32)为无纺布,其边缘包裹有第二弹性固定圈,所述外壳的内壁对应过滤安装装置(35)下部的位置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第二限位安装平台,所述第二弹性固定圈的下部抵接在第二限位安装平台的上部,所述弹性固定圈的一侧边与过滤安装装置(35)的下部的安装本体卡扣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片(13)至少设置在所述凹槽(11)与所述引流管(2)的连接位置;整个集水槽(1)上均设置有所述盖板(14)。
CN202020013543.8U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Active CN212941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3543.8U CN212941759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3543.8U CN212941759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41759U true CN212941759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40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13543.8U Active CN212941759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417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9504A (zh) * 2021-11-16 2022-04-12 广州山水怡人园林生态有限公司 一种屋顶雨水净化回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9504A (zh) * 2021-11-16 2022-04-12 广州山水怡人园林生态有限公司 一种屋顶雨水净化回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1017B (zh) 一种旋转式自动弃流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04631547A (zh) 雨水收集系统
CN112973272A (zh) 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及过滤方法
CN212941759U (zh)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CN215977483U (zh) 一种建筑场地雨水收集与生态利用系统
CN210328821U (zh) 一种立体绿化用马路绿植雨水灌溉系统
CN209603265U (zh) 一种市政城市规划道路工程防汛雨水井结构
KR101932145B1 (ko) 단위면적당 강수량을 측정하는 유량계를 이용한 초기빗물 배제장치
CN107059989A (zh) 自动弃流污染性初期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5888504U (zh) 防淤堵式倒虹吸污水管道系统
KR100986644B1 (ko) 빗물 처리시스템
CN212866270U (zh) 一种用于小区绿化灌溉用雨水蓄水池
CN213682294U (zh) 一种悬灌梁菱形挂篮雨水收集装置
CN211447159U (zh) 用于干旱地区的雨水引流及预处理装置
CN212742195U (zh) 一种市政桥梁道路排水道防堵外设
CN110424515B (zh) 一种雨水收集排放装置
CN211849856U (zh) 一种雨落管弃流分流装置
CN211229223U (zh) 一种防堵塞排水管
KR101974535B1 (ko) 역류방지기능을 갖는 초기빗물 배제장치
CN209950025U (zh) 一种丘陵种植作物集水灌溉装置
CN213979244U (zh) 一种防堵塞便于清理的市政井盖
CN217923984U (zh) 一种防阻型雨水花园排水结构
CN216973686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蓄积设备
CN211037589U (zh) 一种建筑给排水用防堵塞结构
CN219863184U (zh) 一种污水分流治理管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