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34903U -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34903U
CN212934903U CN202021764517.5U CN202021764517U CN212934903U CN 212934903 U CN212934903 U CN 212934903U CN 202021764517 U CN202021764517 U CN 202021764517U CN 212934903 U CN212934903 U CN 212934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pcb
shell
plat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645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初
陈伟顺
李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645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34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34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34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包括:线端壳体,顶部开设有竖直槽,底部开设有与竖直槽相连通的PCB板出口,线端壳体的下端两侧设置有第一插板,线端壳体的下端一侧两个第一插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插板,第二插板与第一插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第二插板上开设有弹片安装槽;封装壳体,与线端壳体卡接;弹片,包括安装部和转动部,安装部和转动部一体成型为U形结构,安装部固定在弹片安装槽内,转动部上设置有锁钩;PCB板,一端穿过PCB板出口延伸至线端壳体外,另一端注塑封装于竖直槽内;具有紧凑的外形结构,节省空间,插拔方便,且便于加工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Mini Cooledge传输线是新一代高速数据信号传输线及连接器,传输速率可达到25G(NRZ)、32G(PCIe5.0)、56G(PAM4)、56G(NRZ)、112G(PAM4),广泛应用于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及工作站等领域,相比现有的SlimSAS传输线在实际应用存在以下不足:1、现有产品为注塑外模工艺,注塑成型压力会挤压PCB与线缆导体的焊接部位,从而影响电气性能;2、现有产品外形尺寸较大,占用空间也大;3、现有产品PCB板较长,不利于提高SI性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连接器组件,且便于加工制造,以适应Mini Cooledge传输线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具有紧凑的外形结构,节省空间,插拔方便,且便于加工制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包括:
线端壳体,顶部开设有竖直槽,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竖直槽相连通的PCB板出口,两侧开设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线端壳体的上端两侧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上开设有第二卡接孔,两个所述卡接部之间设置有后挡板,所述后挡板与所述卡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线端壳体的下端两侧设置有第一插板,所述线端壳体的下端一侧两个所述第一插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插板,所述第二插板与所述第一插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插板上开设有弹片安装槽;
封装壳体,包括前挡板和连接在所述前挡板两端的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上开设有封装孔,所述侧挡板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一卡接块和所述第二卡接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接孔和所述第二卡接孔相卡接,使得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一间隙内;
弹片,包括安装部和转动部,所述安装部和转动部一体成型为U形结构,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弹片安装槽内,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二插板的表面平齐,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锁钩,所述锁钩突出于所述转动部的表面;
PCB板,一端穿过所述PCB板出口延伸至所述线端壳体外,另一端注塑封装于所述竖直槽内。
可选地,所述PCB板的所述另一端的两侧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向外突出于所述PCB板的侧边,所述竖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能够对所述PCB板进行限位。
可选地,所述PCB板的所述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PCB板出口内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PCB板出口的两侧壁,所述加强部嵌设在所述缺口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板的一端与所述线端壳体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插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线端壳体的两侧表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板为L形,所述第一插板的短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线端壳体的侧面,所述第一插板的长边与所述第二插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工艺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插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工艺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插板上所述弹片安装槽的两侧开设有导向槽。
可选地,所述前挡板中部设置有凹槽。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部和所述转动部靠近二者相连接的一端内部开设有槽口,所述弹片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相配合的固定块,所述弹片安装槽内靠近所述第二插板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槽口相配合,所述凸块两侧的所述弹片安装槽的槽壁上开设有安装插槽,所述安装部的两侧与所述安装插槽相配合,所述转动部的两侧设置有弹片限位部,所述弹片安装槽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弹片限位部相配合的弹片限位块。
可选地,所述转动部的外端设置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朝向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侧弯折,所述按压部的外端开设有长腰孔。
可选地,还包括拉带,所述拉带一端穿设于所述长腰孔内,另一端设置有手持部。
可选地,所述前挡板上侧设置有拉带限位块,所述拉带限位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拉带孔,所述拉带限位块靠近所述长腰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拉带孔,所述第一拉带孔与所述第二拉带孔相连通,所述拉带贯穿所述第一拉带孔和所述第二拉带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上述的线端连接器;
板端连接器,包括板端壳体和所述板端壳体内的插座,所述插座与所述PCB板的所述一端相配合,所述插座设置于所述板端壳体内部的一侧,所述板端壳体内部的另一侧内壁与所述插座之间设置有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板与所述插接槽相配合,所述板端壳体的所述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锁孔;
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插接时,所述PCB板的所述一端插入所述插座,所述第二插板插入所述插接槽,所述锁钩卡接在所述锁孔内。
可选地,所述板端壳体的所述另一侧内壁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插接时,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其有益效果在于:
1、该线端连接器采用PCB板与线端壳体装配后低压注塑封装的方式,产品结构尺寸小,强度高,更便于加工制造,注塑体包覆线缆与PCB板之间的焊点,保护焊点,提高电气性能;
2、该线端连接器设置有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并且第一插板与第二插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通过第二间隙与板端壳体的插接配合,提高该连接器组件插接的稳定性,并且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外端的倒角的设置方便线端连接器的插入;
3、导向槽和导向块的设置为线端连接器的插板提供导向作用,同时在该连接器组件连接后,能够提高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线端连接器左右移动或摇摆;
4、拉带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方便线端连接器的插拔,节省操作空间,拉带限位块能够对拉带进行限位,使得手持部始终在易于操作的位置,并且拉带穿过第一拉带孔和第二拉带孔后解锁时对拉带的拉拽方向要求更低,操作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种线端连接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种线端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种线端连接器的线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种线端连接器的封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种线端连接器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种板端连接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一种线端连接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一种线端连接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线端壳体;2、竖直槽;3、PCB板出口;4、第一卡接孔;5、卡接部;6、第二卡接孔;7、后挡板;8、第一间隙;9、第一插板;10、第二插板;11、第二间隙;12、弹片安装槽;13、封装壳体;14、前挡板;15、侧挡板;16、封装孔;17、第一插接部;18、第二插接部;19、第一卡接块;20、第二卡接块;21、弹片;22、安装部;23、转动部;24、锁钩;25、PCB板;26、限位部;27、限位槽;28、缺口;29、加强部;30、第一工艺槽;31、第二工艺槽;32、导向槽;33、凹槽;34、固定孔;35、槽口;36、固定块;37、凸块;38、安装插槽;39、弹片限位部;40、弹片限位块;41、按压部;42、长腰孔;43、拉带;44、拉带限位块;45、第一拉带孔;46、第二拉带孔;47、板端壳体;48、插座;49、插接槽;50、锁孔;51、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包括:
线端壳体,顶部开设有竖直槽,底部开设有与竖直槽相连通的PCB板出口,两侧开设有第一卡接孔,线端壳体的上端两侧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上开设有第二卡接孔,两个卡接部之间设置有后挡板,后挡板与卡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线端壳体的下端两侧设置有第一插板,线端壳体的下端一侧两个第一插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插板,第二插板与第一插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第二插板上开设有弹片安装槽;
封装壳体,包括前挡板和连接在前挡板两端的侧挡板,侧挡板上开设有封装孔,侧挡板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分别与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相卡接,使得第二插接部插入第一间隙内;
弹片,包括安装部和转动部,安装部和转动部一体成型为U形结构,安装部固定在弹片安装槽内,转动部与第二插板的表面平齐,转动部上设置有锁钩,锁钩突出于转动部的表面;
PCB板,一端穿过PCB板出口延伸至线端壳体外,另一端注塑封装于竖直槽内。
可选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外端设置有倒角。
具体的,PCB板的一端为金手指端,该端贯穿PCB板出口露出线端壳体,另一端与线缆相连接后注塑封装于线端壳体内,线缆从竖直槽的上端出线,结构简单,尺寸小,并且封装牢固,能够保护线缆与PCB板的连接点;封装壳体通过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上的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与线端壳体上的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卡接,使得封装壳体与线端壳体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这种插接的结构形式能够避免尺寸过大,前挡板和两个侧挡板与后挡板围成环状,内部能够容纳线缆的出线和封装的注塑体;弹片由板材弯折而成,安装部与转动部弯折形成一端相连的两层结构,安装部在弹片安装槽内固定后,转动部能够与第二插板一起插入板端连接器内,通过锁钩与板端连接器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设置使得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插接更加稳固,第二间隙的设置能够容纳板端壳体的插入,插接时两个第一插板分别贴合在板端壳体的外侧,提高插接的稳定性,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外端的倒角的设置方便线端连接器的插入。
可选地,PCB板的另一端的两侧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向外突出于PCB板的侧边,竖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限位部与限位槽相配合,能够对PCB板进行限位。
具体的,限位部与限位槽的配合能够实现PCB板封装前在线端壳体内的定位。
在一个示例中,限位部的外边线倾斜设置,能够方便PCB板向限位槽内的插入。
可选地,PCB板的一端开设有缺口,PCB板出口内设置有加强部,加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PCB板出口的两侧壁,加强部嵌设在缺口内。
具体的,对于尺寸较大的PCB板,其金手指端开设缺口,与之配合,PCB板出口尺寸较大,容易产生变形,因此在PCB板出口内设置加强部,加强部不仅能够提高PCB板出口处的强度,还能够嵌进缺口内,提高对PCB板的限位和保护;16i(124pin)及其以上的产品,采用此种设计。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插板的一端与线端壳体的下端相连接,第一插板的外表面与线端壳体的两侧表面平齐。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插板为L形,第一插板的短边的一端连接于线端壳体的侧面,第一插板的长边与第二插板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具体的,第一插板可以为平板状也可以为L形板,第一插板与第二插板之间的第二间隙能够容纳板端壳体插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插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工艺槽。
可选地,第二插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工艺槽。
具体的,第一工艺槽和第二工艺槽的设置能够节省材料,并且能够简化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铸造工艺,有利于脱模。
可选地,第一工艺槽设置于两个第一插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第二工艺槽设置于第二插板靠近PCB板一端的一侧,第一工艺槽和第二工艺槽为竖直半圆形槽。
可选地,第二插板上弹片安装槽的两侧开设有导向槽。
具体的,导向槽的设置能够在线端连接器插入板端连接器时提供导向作用。
可选地,前挡板中部设置有凹槽。
具体的,凹槽的设置能够为弹片的转动部提供更大的转动行程,还能为拉带提供拉拽空间。
可选地,安装部上开设有固定孔,安装部和转动部靠近二者相连接的一端内部开设有槽口,弹片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与固定孔相配合的固定块,弹片安装槽内靠近第二插板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凸块,凸块与槽口相配合,凸块两侧的弹片安装槽的槽壁上开设有安装插槽,安装部的两侧与安装插槽相配合,转动部的两侧设置有弹片限位部,弹片安装槽的两侧设置有与弹片限位部相配合的弹片限位块。
具体的,弹片的安装部从上至下插入弹片安装槽内,直至安装部的两侧插入至安装插槽内,同时,固定块卡入固定孔内,实现弹片的固定;槽口的开设减少了弹片的用料,并且减少了弹片弯折处的连接面积,避免弹片的转动部转动所需要的力过大,造成弹片按压或拉拽解锁困难;同时,凸块与槽口的配合也能对弹片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弹片限位块能够挡住弹片限位部,避免弹片的转动部高出于弹片安装槽,造成插接困难。
可选地,转动部的外端设置有按压部,按压部朝向远离安装部的一侧弯折,按压部的外端开设有长腰孔。
具体的,通过按压按压部的外端能够使得转动部转动,带动锁钩移动,实现解锁,长腰孔不仅能够穿设拉带,扩展解锁操作方式,还能够在按压时起到防滑的作用。
可选地,还包括拉带,拉带一端穿设于长腰孔内,另一端设置有手持部。
具体的,通过拉动拉带能够带动按压部转动,方便地解锁弹片,节省操作空间;手持部比拉带宽,提高拉拽时的受力效果和舒适度。
可选地,前挡板上侧设置有拉带限位块,拉带限位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拉带孔,拉带限位块靠近长腰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拉带孔,第一拉带孔与第二拉带孔相连通,拉带贯穿第一拉带孔和第二拉带孔。
具体的,拉带限位块为矩形块,穿设在长腰孔内的拉带穿过第二拉带孔和第一拉带孔,手持部露在第一拉带孔外侧,通过拉拽手持部带动按压部和转动部转动,使得弹片变形,实现锁钩的解锁;拉带限位块的设置能够对拉带进行限位,使得手持部始终在易于操作的位置,并且拉带穿过第一拉带孔和第二拉带孔后解锁时对拉带的拉拽方向要求更低,操作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上述的线端连接器;
板端连接器,包括板端壳体和板端壳体内的插座,插座与PCB板的一端相配合,插座设置于板端壳体内部的一侧,板端壳体内部的另一侧内壁与插座之间设置有插接槽,第二插板与插接槽相配合,板端壳体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锁孔;
当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插接时,PCB板的一端插入插座,第二插板插入插接槽,锁钩卡接在锁孔内。
具体的,锁钩为下端低上端高的楔形,易于插入而不易从锁孔内脱出。
可选地,板端壳体的另一侧内壁的上端设置有与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当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插接时,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配合。
具体的,板端壳体为金属材质,导向块由板端壳体的侧壁向内弯折形成,与导向槽滑动配合,实现导向和定位的作用。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包括:
线端壳体1,顶部开设有竖直槽2,底部开设有与竖直槽2相连通的PCB板出口3,两侧开设有第一卡接孔4,线端壳体1的上端两侧设置有卡接部5,卡接部5上开设有第二卡接孔6,两个卡接部5之间设置有后挡板7,后挡板7与卡接部5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8,线端壳体1的下端两侧设置有第一插板9,线端壳体1的下端一侧两个第一插板9之间设置有第二插板10,第二插板10与第一插板9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11,第二插板10上开设有弹片安装槽12;
封装壳体13,包括前挡板14和连接在前挡板两端的侧挡板15,侧挡板15上开设有封装孔16,侧挡板15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17和第二插接部18,第一插接部17和第二插接部1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块19和第二卡接块20,第一卡接块和19第二卡接块20分别与第一卡接孔4和第二卡接孔6相卡接,使得第二插接部18插入第一间隙8内;
弹片21,包括安装部22和转动部23,安装部22和转动部23一体成型为U形结构,安装部22固定在弹片安装槽12内,转动部23与第二插板10的表面平齐,转动部23上设置有锁钩24,锁钩24突出于转动部23的表面;
PCB板25,一端穿过PCB板出口3延伸至线端壳体1外,另一端注塑封装于竖直槽2内。
在本实施例中,PCB板25的另一端的两侧设置有限位部26,限位部26向外突出于PCB板25的侧边,竖直槽2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7,限位部26与限位槽27相配合,能够对PCB板25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板9的一端与线端壳体1的下端相连接,第一插板9的外表面与线端壳体1的两侧表面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板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工艺槽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板10上弹片安装槽12的两侧开设有导向槽32。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2上开设有固定孔34,安装部22和转动部23靠近二者相连接的一端内部开设有槽口35,弹片安装槽12的槽底设置有与固定孔34相配合的固定块36,弹片安装槽12内靠近第二插板10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凸块37,凸块37与槽口35相配合,凸块37两侧的弹片安装槽12的槽壁上开设有安装插槽38,安装部22的两侧与安装插槽38相配合,转动部23的两侧设置有弹片限位部39,弹片安装槽12的两侧设置有与弹片限位部39相配合的弹片限位块40。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部23的外端设置有按压部41,按压部41朝向远离安装部22的一侧弯折,按压部41的外端开设有长腰孔4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上述的线端连接器;
板端连接器,包括板端壳体47和板端壳体47内的插座48,插座48与PCB板25的一端相配合,插座48设置于板端壳体47内部的一侧,板端壳体47内部的另一侧内壁与插座48之间设置有插接槽49,第二插板10与插接槽49相配合,板端壳体47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锁孔50;
当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插接时,PCB板25的一端插入插座48,第二插板10插入插接槽49,锁钩24卡接在锁孔50内。
在本实施例中,板端壳体47的另一侧内壁的上端设置有与导向槽32相配合的导向块51,当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插接时,导向块51与导向槽32滑动配合。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板9为L形,第一插板9的短边的一端连接于线端壳体1的侧面,第一插板9的长边与第二插板10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1。
在本实施例中,前挡板14中部设置有凹槽33。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拉带43,拉带43一端穿设于长腰孔42内,另一端设置有手持部。
在本实施例中,前挡板14上侧设置有拉带限位块44,拉带限位块4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拉带孔45,拉带限位块44靠近长腰孔4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拉带孔46,第一拉带孔45与第二拉带孔46相连通,拉带43贯穿第一拉带孔45和第二拉带孔46。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PCB板25的一端开设有缺口28,PCB板出口3内设置有加强部29,加强部29的两端分别连接PCB板出口3的两侧壁,加强部29嵌设在缺口28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工艺槽31。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5)

1.一种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端壳体,顶部开设有竖直槽,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竖直槽相连通的PCB板出口,两侧开设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线端壳体的上端两侧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上开设有第二卡接孔,两个所述卡接部之间设置有后挡板,所述后挡板与所述卡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线端壳体的下端两侧设置有第一插板,所述线端壳体的下端一侧两个所述第一插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插板,所述第二插板与所述第一插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插板上开设有弹片安装槽;
封装壳体,包括前挡板和连接在所述前挡板两端的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上开设有封装孔,所述侧挡板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一卡接块和所述第二卡接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接孔和所述第二卡接孔相卡接,使得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一间隙内;
弹片,包括安装部和转动部,所述安装部和转动部一体成型为U形结构,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弹片安装槽内,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二插板的表面平齐,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锁钩,所述锁钩突出于所述转动部的表面;
PCB板,一端穿过所述PCB板出口延伸至所述线端壳体外,另一端注塑封装于所述竖直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的所述另一端的两侧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向外突出于所述PCB板的侧边,所述竖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能够对所述PCB板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的所述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PCB板出口内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PCB板出口的两侧壁,所述加强部嵌设在所述缺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板的一端与所述线端壳体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插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线端壳体的两侧表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板为L形,所述第一插板的短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线端壳体的侧面,所述第一插板的长边与所述第二插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工艺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工艺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板上所述弹片安装槽的两侧开设有导向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中部设置有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部和所述转动部靠近二者相连接的一端内部开设有槽口,所述弹片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相配合的固定块,所述弹片安装槽内靠近所述第二插板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槽口相配合,所述凸块两侧的所述弹片安装槽的槽壁上开设有安装插槽,所述安装部的两侧与所述安装插槽相配合,所述转动部的两侧设置有弹片限位部,所述弹片安装槽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弹片限位部相配合的弹片限位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外端设置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朝向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侧弯折,所述按压部的外端开设有长腰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带,所述拉带一端穿设于所述长腰孔内,另一端设置有手持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上侧设置有拉带限位块,所述拉带限位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拉带孔,所述拉带限位块靠近所述长腰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拉带孔,所述第一拉带孔与所述第二拉带孔相连通,所述拉带贯穿所述第一拉带孔和所述第二拉带孔。
14.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线端连接器;
板端连接器,包括板端壳体和所述板端壳体内的插座,所述插座与所述PCB板的所述一端相配合,所述插座设置于所述板端壳体内部的一侧,所述板端壳体内部的另一侧内壁与所述插座之间设置有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板与所述插接槽相配合,所述板端壳体的所述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锁孔;
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插接时,所述PCB板的所述一端插入所述插座,所述第二插板插入所述插接槽,所述板端壳体的两端壁插入所述第二间隙,所述锁钩卡接在所述锁孔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板上所述弹片安装槽的两侧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板端壳体的所述另一侧内壁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插接时,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CN202021764517.5U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2934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4517.5U CN212934903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4517.5U CN212934903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34903U true CN212934903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299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64517.5U Active CN212934903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34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13176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US6731510B1 (en) RJ connector for transceiver module
US628025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irmly retaining an insulative housing
CN212848936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1413887Y (zh) 一种矩形电源连接器及插头、插座
US6602088B1 (en) Mini universal serial bus cable connector having means for improving its attachment to an hand 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212934906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GB2294817A (en)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212934903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3584422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
CN212934905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7419399B2 (en) Panel mount connector with integrated latch and polarizing key
US7326076B2 (en) Right angle cable assembly having locking member on opposite sides thereof
CN212784067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110797691B (zh) 一种柔性电路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209169503U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US20050124210A1 (en) Electrci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lider member
CN211579066U (zh) 板对板插座
CN218828059U (zh) 一种电线接线夹
CN220692383U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
CN217882019U (zh) 一种简易充电端子
CN211045789U (zh) 柔性软板电连接器
CN219458081U (zh) 母端子及电信号连接器
CN213242978U (zh) 防斜插电连接器
CN220421060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