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31096U - 一种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31096U
CN212931096U CN202021444124.6U CN202021444124U CN212931096U CN 212931096 U CN212931096 U CN 212931096U CN 202021444124 U CN202021444124 U CN 202021444124U CN 212931096 U CN212931096 U CN 212931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pipeline
pipe
flow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441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通
孙暄雨
阿轲仁
陈庚
刘德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Wangyuan Pip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Wangyuan Pip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Wangyuan Pip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Wangyuan Pip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441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31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31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31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包括保护外壳、污水管道以及换热管线,所述保护外壳包括分集水检修井以及保护外管,所述集水检修井为一小型的分集水检修基座,所述分集水检修基座的两侧对称固装有保护外管,形成一个可外置的对称式保护外壳;在所述保护外壳内同轴连通安装有污水管道,所述污水管道与保护外壳之间还设置有换热管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两组分流集流换热组件进行同时换热,大大提高了换热的效率,由于本装置为非埋地换热管,并且通过保护外壳的分集水检修井的设置,可以通过该井口对其内部管道进行检测及检修,大大方便了管道的定期检查,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技术领域,涉及换热管道技术,尤其是一种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
背景技术
换热管是换热器的元件之一,置于筒体之内,用于两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具有很高的导热性和良好的等温性,它是一种能快速将热能从一点传至另一点的装置,而且几乎没有热损耗,因此它被称作传热超导体,其导热系数为铜的数千倍,因此,对一种换热管道的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换热管道,均为埋地式换热管道,并不便于管道之间进行连接,无法保证管道被牢牢的固定,而且对换热管道检修极为不方便。因此继续一种可以非埋地的换热管道。
通过检索发现如下与本申请相关的专利文献,具体公开内容如下:
1、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的换热管道(CN209197206U),包括连接环和换热管,位于右侧的所述连接环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开关,位于右侧的所述连接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源,所述连接环的内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连接杆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设有换热管,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通过设置的电源,可以通过开关从而通过电源和电磁铁的电性连接,产生磁场,防止水垢的产生阻止换热管道进行换热,不仅仅能够对换热管进行固定,还能够防止换热管的表面生成水垢,值得发展使用。
2、一种地热连续换热管道及换热系统(CN110486961A),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护管和注入管,所述外护管和注入管的夹层中设置有多个换热输出管,所述外护管、注入管和多个换热输出管之间形成的预留空隙中填充有隔热保温材料,多个所述换热输出管的底端均与所述注入管的底端连通。
3、换热管道及换热室(CN209672854U),换热管道贯穿用于预热换热管道的换热室,并与燃烧室连通,换热管道用于将空气输送至燃烧室中,换热管道由多个耐火砖堆砌形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管道和换热室,能够降低换热管道在受热时发生碎裂的情况,从而提高换热管道的使用寿命,提高换热管道的稳定性。
通过技术特征的对比,上述公开专利文献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结构不相同,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创造性及新颖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换热高效、检修方便的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包括保护外壳、污水管道以及换热管线,所述保护外壳包括分集水检修井以及保护外管,所述分集水检修井为一小型的分集水检修基座,所述分集水检修基座的两侧对称固装有保护外管,形成一个可外置的对称式保护外壳;在所述保护外壳内同轴连通安装有污水管道,所述污水管道与保护外壳之间还设置有换热管线。
而且,所述换热管线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分流集流换热组件,所述分流集流换热组件包括分流集流管柱以及多根换热管道,所述分流集流管柱设置在分集水检修井内,所述分流集流管柱均包括一个分流管柱和一个集流管柱,所述分流管柱和集流管柱分别对称设置在污水管道两侧,且分流管柱和集流管柱的柱子顶端分别连通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生活用水管廊相连,所述分流管柱和集流管柱的柱壁上还分别均布间隔制有多个分流出口和集流进口;所述多根换热管道均匀盘绕在保护外管与污水管道之间的污水管道的管壁上,且每根所述换热管道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分流管柱上的分流出口和集流管柱上的集流进口相连通。
而且,所述污水管道内流通的液体通过压力排放或者自然排放,
而且,对应分集水检修井位置的污水管道中部还连通设置有连接井口,所述连接井口将污水管道形成对称式结构。
而且,所述多根换热管道盘绕在污水管道的管壁上的状态为编织网格状。
而且,所述分流管柱和集流管柱内还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速传感器。
而且,所述保护外壳的保护外管的管壁内还设置有保温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两组分流集流换热组件进行同时换热,大大提高了换热的效率,由于本装置为非埋地换热管,并且通过保护外壳的分集水检修井的设置,可以通过该井口对其内部管道进行检测及检修,大大方便了管道的定期检查,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包括保护外壳、污水管道1以及换热管线,所述保护外壳包括分集水检修井4以及保护外管2,所述分集水检修井为一小型的分集水检修基座,所述分集水检修基座的两侧对称固装有保护外管,从而形成一个可外置的对称式保护外壳;在该保护外壳内同轴连通安装有污水管道,所述污水管道与保护外壳之间还设置有换热管线;
所述换热管线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分流集流换热组件,所述分流集流换热组件包括分流集流管柱以及多根换热管道3,所述分流集流管柱设置在分集水检修井内,所述分流集流管柱均包括一个分流管柱5和一个集流管柱9,所述分流管柱和集流管柱分别对称设置在污水管道两侧,且分流管柱和集流管柱的柱子顶端分别连通安装有进水管6和出水管7,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生活用水管廊相连,所述分流管柱和集流管柱的柱壁上还分别均布间隔制有多个分流出口和集流进口;所述多根换热管道均匀盘绕在保护外管与污水管道之间的污水管道的管壁上,且每根所述换热管道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分流管柱上的分流出口和集流管柱上的集流进口相连通。
所述污水管道用于流通污水、油等其他介子,其内部一般为满水,若不满水均通过压力排放;所述换热管道内的水为清水,所述换热管道内的清水通过物理原理实现热能的交换,大大降低了节省了能源的消耗;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中,对应分集水检修井位置的污水管道中部还连通设置有连接井口8,该连接井口也将污水管道形成对称式结构,为了更好的获取可以换取多少热能的计算,在所述连接井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污水管道内流经的液体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中,所述多根换热管道编织网格状盘绕在污水管道的管壁上;
为了更好的检测换热产生效率,在所述分流管柱和集流管柱内也还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速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速传感器均与控制器无线连接,所述控制器为现有技术的控制器,这里就不多阐述。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中,所述保护外壳的保护外管的管壁内还设置有保温材料,为内部换热管起到保护作用时还起到保温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两组换热组件进行同时换热,大大提高了换热的效率,由于本装置为非埋地换热管,并且通过保护外壳的集水检修井的设置,可以通过该井口对其内部管道进行检测及检修,大大方便了管道的定期检查,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外壳、污水管道以及换热管线,所述保护外壳包括分集水检修井以及保护外管,所述分集水检修井为一小型的分集水检修基座,所述分集水检修基座的两侧对称固装有保护外管,形成一个可外置的对称式保护外壳;在所述保护外壳内同轴连通安装有污水管道,所述污水管道与保护外壳之间还设置有换热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线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分流集流换热组件,所述分流集流换热组件包括分流集流管柱以及多根换热管道,所述分流集流管柱设置在分集水检修井内,所述分流集流管柱均包括一个分流管柱和一个集流管柱,所述分流管柱和集流管柱分别对称设置在污水管道两侧,且分流管柱和集流管柱的柱子顶端分别连通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生活用水管廊相连,所述分流管柱和集流管柱的柱壁上还分别均布间隔制有多个分流出口和集流进口;所述多根换热管道均匀盘绕在保护外管与污水管道之间的污水管道的管壁上,且每根所述换热管道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分流管柱上的分流出口和集流管柱上的集流进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道内流通的液体通过压力排放或者自然排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对应分集水检修井位置的污水管道中部还连通设置有连接井口,所述连接井口将污水管道形成对称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换热管道盘绕在污水管道的管壁上的状态为编织网格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柱和集流管柱内还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速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的保护外管的管壁内还设置有保温材料。
CN202021444124.6U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 Active CN212931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4124.6U CN212931096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4124.6U CN212931096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31096U true CN212931096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31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44124.6U Active CN212931096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310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71912U (zh) 一种用于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水箱
CN212931096U (zh) 一种新型非埋地换热管道
CN201973774U (zh) 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
CN102072678B (zh) 水浴式气化器
CN100455972C (zh) 污水及地表水冷热源筒簇在线防污换热装置及方法
CN207990904U (zh) 一种逆流式新风换热器全热交换芯
CN203550678U (zh) 逆向螺旋缠绕管式冷却器
CN203595430U (zh) 一种矩阵式套管换热器
CN103185425B (zh) 壳管式污水-制冷剂相变换热器
CN105180436A (zh) 防垢空气能热水器
WO2023284079A1 (zh) 一种蜂窝状颗粒换热器及储热发电系统
CN212806114U (zh) 一种同轴组合套管式换热器
CN211084904U (zh) 一种自带位移补偿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CN208075655U (zh) 紧凑式高效换热器
CN207963126U (zh) 蓄热式风洞实验电加温器系统
CN204718415U (zh) 水泥窑热水换热器
CN209926584U (zh) 红外热能模块
CN104075336A (zh)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CN206274229U (zh) 一种新型搪瓷式径向热管换热器
CN205300312U (zh) 一种新型容积式换热器设备
CN105066739B (zh) 一种聚丙烯化工工艺用多介质换热器及换热方法
CN201488616U (zh) 一种热管式换热器
CN203823789U (zh) 一种燃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3688023U (zh) 一种有机热载体锅炉用余热回收装置
CN111207615A (zh) 用于高温熔盐对流传热的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