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5994U - 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5994U
CN212925994U CN202021083093.6U CN202021083093U CN212925994U CN 212925994 U CN212925994 U CN 212925994U CN 202021083093 U CN202021083093 U CN 202021083093U CN 212925994 U CN212925994 U CN 212925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ate
runner
water intake
water t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830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桂瑜
熊礼奎
周丽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ongc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ongc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ongc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ongc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830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5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5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5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包括取水流道,以及设置在取水流道前端的底层取水口,一个或多个不同高度的竖井;竖井顶部开口形成上层取水口,底层取水口与各上层取水口形成的坡面上覆盖一层拦污栅;取水流道末端与引水隧洞导通,取水流道与引水隧洞之间设置有闸门,由闸门处垂直向上设置一竖井闸室,竖井闸室内设置有闸门门槽以及与取水流道导通的通气管道,闸门沿闸门门槽落下用于隔断取水流道与引水隧洞,竖井闸室顶部设置有机房室,用于安装闸门的控制电机,可根据水库水温分布情况,按需求设置多层固定式取水,引取水库不同高程、不同温度的水流,可解决下泄水温对下游鱼类产卵繁殖的影响及其它对下泄水温的要求。

Description

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
背景技术
水库水温分布随水库蓄水深度较天然水温有所差异,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考虑,水利水电工程通过设置分层取水结构,根据需求引取水库不同高程、不同温度的水流,为解决下泄水温对下游鱼类产卵繁殖的影响。国内大型水电站多采用叠梁门型式分层取水口,叠梁门的布置在工程量、工程投资、工程安全性以及运行管理便捷性等方面均不具备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可根据水库水温分布情况,按需求设置多层固定式取水,引取水库不同高程、不同温度的水流,可解决下泄水温对下游鱼类产卵繁殖的影响及其它对下泄水温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包括:
水平设置的取水流道,以及设置在取水流道前端的底层取水口,与取水流道垂直设置并导通的一个或多个竖井;
所述竖井顶部开口形成上层取水口,多个竖井顶部开口形成的上层取水口高度呈坡度依次增高,底层取水口与各上层取水口形成的坡面上覆盖一层拦污栅;
所述取水流道末端与引水隧洞导通,取水流道与所述引水隧洞之间设置有闸门,由闸门处垂直向上设置一竖井闸室,竖井闸室内设置有闸门门槽以及与取水流道导通的通气管道,所述闸门沿闸门门槽落下用于隔断所述取水流道与引水隧洞;
所述竖井闸室顶部设置有机房室,用于安装闸门的控制电机。
本方案根据水库水温分布情况设置多个取水口,水流经过拦污栅,分层流入多个不同高程进水口,多个取水流汇合至一起,最终引入引水隧洞。通过设置固定式多层取水口,达到分层取水的目的。在鱼类产卵繁殖生育期,水温可以恢复到建坝前的自然水温状态,可以有效提高下游河道水温,降低下泄水温短期剧烈波动。
进一步的,所述取水流道与引水隧洞之间设置有一段渐变段。
进一步的,所述竖井顶部沿坡面形成倾斜开口作为上层取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取水流道两侧沿轴向设置有混凝土翼墙。
进一步的,所述底层取水口开口角度与所述坡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底层取水口前方设置有混凝土挡墙。
进一步的,所述底层取水口与各上层取水口形成的坡面上设置有拦污栅槽,所述拦污栅固定在拦污栅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引水建筑物(竖井)上设置独立不同取水高程的多个取水口,各取水口汇合连接引水隧洞,多个取水口共用一个拦污栅及闸门。较传统叠梁门取水可以节约投资,减少金属结构工程量,不需要人工操作,运行管理更方便。较传统的单个取水口只是多增加上层的多个进水口竖井,增加投资较少即可实现分层取水,拦污栅、检修闸门及工作闸门共用1台移动式启闭机可节省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包括取水流道1、竖井闸室2、竖井3、机房室7和引水隧洞12。
取水流道1水平设置,一般而言是设置在水库底部或者采用悬浮式设置在水库的固定水位高度。取水流道1前端设置底层取水口4,层取水口4开口向上,可避免泥沙直接冲入。与取水流道1垂直设置并导通的一个或多个竖井3;多个竖井3从前往后高度依次增加,形成一个坡面,在实际中该坡面就是水库岸边山体坡面(或者是堤坝)。竖井3顶部开口形成上层取水口31,换言之上层取水口31就是设置在山体坡面上。也就是说多个竖井3顶部开口形成的上层取水口31高度呈坡度依次增高,从而对不同水位深度进行取水混合,得到所需水温。更为优选的,底层取水口4与各上层取水口31形成的坡面上覆盖一层拦污栅;取水流道1末端与引水隧洞12导通,取水流道1与引水隧洞12之间设置有闸门10,由闸门10处垂直向上设置竖井闸室2,竖井闸室2内设置有闸门门槽9以及与取水流道1导通的通气管道8,闸门10沿闸门门槽9落下用于隔断取水流道1与引水隧洞12,竖井闸室2顶部设置有机房室7,用于安装闸门10的控制电机。机房室7除了实现闸门10的控制还用于日常检修维护等操作。
在另一方面,取水流道1与引水隧洞12之间设置有一段渐变段11,也就是在取水流道1末端其流量截面逐渐变小。竖井3顶部沿坡面形成倾斜开口作为上层取水口31。取水流道1两侧沿轴向设置有混凝土翼墙6,其结构可参考图2所示。底层取水口4开口角度与坡面齐平,底层取水口4前方设置有混凝土挡墙13,防止泥沙直接冲入以及用于防止大体积石块堵塞底层取水口4。底层取水口4与各上层取水口31形成的坡面上设置有拦污栅槽5,拦污栅固定在拦污栅槽5内。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各进水口(包括底层取水口4与各上层取水口31)布置于右岸,采用竖井式,竖井顶部平台高程3399.50m。进水口前端设置一道拦污栅,拦污栅尺寸6.3m×33.0m(宽×高),拦污栅槽5沿开挖山体布置,倾斜坡度为1:0.8,采用布置在竖井顶部平台上的清污机进行清污。进水口采用分层取水的形式,设置底层取水口4与各上层取水口31,底层取水口4底板高程3315m,采用矩形衬砌断面,孔口尺寸4.8 m×4.8 m,上层取水口31采用竖井形式与下层取水口衔接,上层进水口进水高程3329.00m。上层取水口31竖井尺寸4.8 m×6.0m,高度8.7m。底层取水口4与各上层取水口31汇合后由引水隧洞12与竖井闸室段衔接,闸室设置一道平板工作闸门10,闸门10后侧接引水隧洞1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设置的取水流道(1),以及设置在取水流道(1)前端的底层取水口(4),与取水流道(1)垂直设置并导通的一个或多个竖井(3);
所述竖井(3)顶部开口形成上层取水口(31),多个竖井(3)顶部开口形成的上层取水口(31)高度呈坡度依次增高,底层取水口(4)与各上层取水口(31)形成的坡面上覆盖一层拦污栅;
所述取水流道(1)末端与引水隧洞(12)导通,取水流道(1)与所述引水隧洞(12)之间设置有闸门(10),由闸门(10)处垂直向上设置一竖井闸室(2),竖井闸室(2)内设置有闸门门槽(9)以及与取水流道(1)导通的通气管道(8),所述闸门(10)沿闸门门槽(9)落下用于隔断所述取水流道(1)与引水隧洞(12);
所述竖井闸室(2)顶部设置有机房室(7),用于安装闸门(10)的控制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流道(1)与引水隧洞(12)之间设置有一段渐变段(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3)顶部沿坡面形成倾斜开口作为上层取水口(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流道(1)两侧沿轴向设置有混凝土翼墙(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取水口(4)开口角度与所述坡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取水口(4)前方设置有混凝土挡墙(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取水口(4)与各上层取水口(31)形成的坡面上设置有拦污栅槽(5),所述拦污栅固定在拦污栅槽(5)内。
CN202021083093.6U 2020-06-12 2020-06-12 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 Active CN212925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3093.6U CN212925994U (zh) 2020-06-12 2020-06-12 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3093.6U CN212925994U (zh) 2020-06-12 2020-06-12 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5994U true CN212925994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22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83093.6U Active CN212925994U (zh) 2020-06-12 2020-06-12 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59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2466A (zh) * 2021-09-10 2022-01-04 贵阳筑水水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库分层取水结构
CN116084354A (zh) * 2023-03-21 2023-05-09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温、水流调控式仿生态鱼道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2466A (zh) * 2021-09-10 2022-01-04 贵阳筑水水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库分层取水结构
CN116084354A (zh) * 2023-03-21 2023-05-09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温、水流调控式仿生态鱼道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25994U (zh) 固定式自适应分层取水系统
CN101660305A (zh) 一种田间排水控制系统
CN104975648B (zh) 合流制地下初期雨水调蓄池
CN201206246Y (zh) 淤地坝放水工程
CN210636398U (zh) 一种可分层过鱼的鱼道进口或出口结构
CN213571838U (zh) 引水建筑物的多层取水口塔架结构
CN205475586U (zh)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
CN207582409U (zh) 一种可实现交叉河道换排水的泵站结构
CN104975649B (zh) 分流制初期雨水调蓄池
CN109853491A (zh) 闸阀管道式过鱼设施
CN109371932A (zh) 水力竖井式过鱼结构
CN209891288U (zh) 一种引排水泵站
CN117513260A (zh) 结合导流洞、泄放洞和竖井式泄洪洞的泄流结构
CN108612059B (zh) 高效消能且不产生过饱和水体的内嵌式溢流坝结构
CN104005448B (zh) 一种平原水库取水口结构
CN113550272B (zh) 一种沿海城市排水防涝一体化闸站
CN210857472U (zh) 一种地埋式分散调蓄池系统
CN110670555B (zh) 生态过鱼设施
CN209941630U (zh) 泵阀管道式过鱼设施
CN210315448U (zh) 井塔分离式进水口
CN103758091B (zh) 缓坡明渠有压进口掺气方法及掺气装置
CN210482455U (zh) 一种泵站引水和排水相结合的立交涵闸
CN210002345U (zh) 一种深层取水系统
CN209493909U (zh) 一种输水管道跨水库分取水结构
CN207828930U (zh) 一种竖缝式鱼道进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