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01749U - 一种导风门结构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风门结构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01749U
CN212901749U CN202020852164.8U CN202020852164U CN212901749U CN 212901749 U CN212901749 U CN 212901749U CN 202020852164 U CN202020852164 U CN 202020852164U CN 212901749 U CN212901749 U CN 212901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plate
air
door structur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521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恒鑫
张华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521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01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01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01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门结构及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为解决导风门旋转角度受限,无法实现向下大角度送风的问题而设计。该导风门结构设置于空调框体的出风口处,该导风门结构包括主板和副板;副板能够与框体转动连接;主板左右两侧能够滑动连接于框体且能够沿第一预设轨迹在框体上滑动,主板滑动连接于副板且能够沿第二预设轨迹在副板上滑动;主板打开出风口的过程中,主板随副板转动,且在第一预设轨迹的限定作用下沿第二预设轨迹在副板上向外滑动,以使主板实现不同角度摆动,进而实现向下大角度送风。该空调器包括前述导风门结构,能够实现向下大角度送风。

Description

一种导风门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门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分体式壁挂机空调通常在空调出风口位置设置可转动的导风门,起到引导气流的作用。通常在制冷模式下,导风门角度水平或向上,使冷风上行以实现快速制冷;制热模式下,导风门角度向下,使热风下行以实现快速制热。不同用户不同场景对于制热、制冷具有不同选择,对于直吹或避免直吹也有不同需求,因此导风门角度应尽可能实现大范围转动以满足不同场景不同需求。通常情况下,通过调整导风门的角度来调整吹风角度,以满足空调不同的使用场景。
现有导风门通常包括主板与副板,主板较宽以使气流能够更加集中、送风更远,副板较主板窄起辅助导向作用,主板与副板设计为一体结构,由于两者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因此现有导风门通常只能正向旋转打开,导风门旋转角度受限,无法实现向下大角度送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门结构,以解决空调导风门旋转角度受限,无法实现向下大角度送风的技术问题。
该导风门结构设置于空调框体的出风口处,包括主板和副板;所述副板能够与所述框体转动连接;所述主板左右两侧能够滑动连接于所述框体且能够沿第一预设轨迹在所述框体上滑动,所述主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副板且能够沿第二预设轨迹在所述副板上滑动;
所述主板打开出风口的过程中,所述主板随所述副板转动,且在所述第一预设轨迹的限定作用下沿所述第二预设轨迹在所述副板上向外滑动。
在主板打开出风口的过程中,副板转动,主板除了随副板转动外,主板相对于框体、副板同时滑动,即主板相对于框体的运动轨迹为第一预设轨迹,在第一预设轨迹的限定作用下沿第二预设轨迹在副板上向外滑动,从而解除了主板上边缘与框体出风口上边缘的干涉限定,进而可以实现副板及主板的向上转动,还可以解除主板下边缘与框体出风口下边缘的干涉限定,进而实现副板及主板的向下转动,直至到相应转动方向的极限位置状态,此时主板达到相应转动方向的最大摆动角度。此外,由于主板在打开出风口的过程中,在副板上向外滑动,故增加了送风距离。从而实现大角度、远距离送风。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位于所述出风口左右两侧的部位对称地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主板左右两侧设置有滑轴,所述滑轴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所述滑轴沿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滑动轨迹为所述第一预设轨迹;所述副板转动过程中,所述滑轴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位置唯一。
如此设置,可以保证主板的运动轨迹唯一,进而可以保证主板的运动轨迹均匀、顺滑、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槽为弧形槽,弧形槽可以保证主板运动顺滑、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副板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所述滑轴沿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滑动轨迹为所述第二预设轨迹。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沿所述副板的宽度方向的滑动轨迹为所述第二预设轨迹,如此设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主板的左右两侧固设有滑轴支座,所述滑轴安装于所述滑轴支座上;滑轴支座的设置,可以使主板轻薄化设计,且利于滑轴的拆装。
进一步地,所述滑轴包括同轴且相固接的外侧转轴和内侧转轴,所述外侧转轴与第一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内侧转轴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滑动连接。如此设置,可以方便的实现滑轴同时与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不仅简化了滑轴的加工工艺,还可以提高滑轴的拆装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和所述副板两者之一设置有滑轨,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轨沿所述副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滑轨与滑块的设置,可以限定主板的滑动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副板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主板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且能够沿所述副板宽度方向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如此设置,可以限定主板在副板上的滑动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滑块端部宽度,结构简单。如此设置,可以实现主板相对副板的上、下位置限定,进一步保证主板在副板上的滑动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副板至少包括与所述主板平行设置的横板和固接于所述横板左右两侧的竖板,所述第二导向槽设置于所述竖板,所述竖板固设有用于传动连接驱动装置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用于与所述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设置于所述横板;位于所述主板的左右两侧固设有滑轴支座,所述滑轴安装于所述滑轴支座。横板的设置便于与主板配合连接,竖板的设置利于设置驱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或者所述横板设置有凸肋,所述凸肋沿所述横板的宽度方向延伸。如此设置,可以减少主板与横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使主板滑动更顺滑。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空调导风门旋转角度受限,无法实现向下大角度送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框体、电机和上述导风门结构,所述导风门结构安装于所述框体的出风口处,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框体且与所述副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副板转动。该空调器与上述导向门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包括相固接的底座与中框,所述第一导向槽位于所述底座或所述中框,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的使用状态横截面示意图,且为导风门结构的初始位置状态,第一导向槽位于中框;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且为导风门结构的初始位置状态;
图1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的使用状态纵截面示意图,且为导风门结构的初始位置状态;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的使用状态横截面示意图,且为导风门结构向下转动过程的某一位置状态,第一导向槽位于中框;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的使用状态横截面示意图,且为导风门结构向上转动过程的某一位置状态,第一导向槽位于中框;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的使用状态横截面示意图,且为导风门结构向下转动至极限位置状态,第一导向槽位于中框;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的使用状态横截面示意图,且为导风门结构的向上转动至极限位置状态,第一导向槽位于中框;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主板与副板;
图4b为图4a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c为图4a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中主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c为图5a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中副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6a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c为图6a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中框体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导向槽位于中框;
图7b为图7a中的中框横截面示意图;
图8a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的使用状态横截面示意图,且为导风门结构的初始位置状态图,第一导向槽位于底座;
图8b为图8a中的中框横截面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主板在第一导向槽及第二导向槽的限定作用下,随副板转动过程中的运动状态,该状态为初始位置状态;
图9b为图9a中,副板F’向转动到极限位置,主板于该向的极限位置状态;
图9b’为图9a中,副板F向转动到极限位置,主板于该向的极限位置状态;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副板转动不同角度时,滑轴位置点拟合第一导向槽曲线的原理图,该图为初始位置状态;
图10b为图10a中,副板F向转动到某一位置状态;
图10b’为图10a中,副板F’向转动到某一位置状态;
图10c为图10a中,副板F向转到极限位置状态;
图10c’为图10a中,副板F’向转动到某一位置状态。
L1为水平线;
L2为与主板相平行的直线的初始位置;
L3为与主板相平行的直线。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889353600000061
为L2线与L1线之间的夹角;
Θ为L3线与L2线之间的夹角,即主板的转动(摆动)角度。
附图标记说明:
100-框体;200-主板;300-副板;400-电机;
101-第一导向槽;102-出风口;103-底座;104-中框;
201-滑轴;202-滑轴支座;203-凸肋;204-第一滑块;
2011-外侧转轴;2012-内侧转轴;
301-驱动轴;302-第二导向槽;303-横板;304-竖板;305-第一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现有技术空调器的导风门结构中,主板与副板固定连接,在初始位置状态时,主板将出风口封闭以防止灰尘在待机状态进入至空调器内部;在使用状态时,由于出风口的上边缘对主板上边缘有限定作用,因此副板不能向上转动,只能向下转动以将导风门打开,因此,主板的上下导风角度调整及送风距离均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导风门结构通过将主板200设置成同时与副板300、框体100滑动配合,两滑动轨迹拟合使主板200既能随副板300 向上转动,又能随副板300向下转动,同时在随副板300转动过程中在副板300上滑动向外伸出,增大了送风距离,从而实现主板200的大角度、远距离送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的具体结构及运动原理详见下述分析,以导风门结构位于壁挂式空调器框体100出风口处为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门结构,如图1a、图1b、图1c所示,该导风门结构设置于空调框体100的出风口102位置处,包括主板200和副板300;其中,副板300与框体100转动连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副板300能够相对于框体100转动;主板200左右两侧滑动连接于框体100 且能够沿第一预设轨迹在框体100上滑动,主板200滑动连接于副板300 且能够沿第二预设轨迹在副板300上滑动。主板200打开出风口102的过程中,主板随副板300转动,且在第一预设轨迹的限定作用下沿第二预设轨迹在副板300上向外滑动。
图2a为副板300自图1a初始位置向下转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状态,图3a为该转动方向的极限位置状态,从图中对比分析可知,在副板300向下转动过程中,主板200不仅随副板300转动以实现出风角度向下调整,而且主板200在副板300上向外滑动,即主板200在副板300上向外延伸,增加了送风距离。
图2a’为副板300自图1a初始位置向上转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状态,图3a’为该转动方向的极限位置状态,从图中对比分析可知,在副板300 向上转动过程中,主板不仅随副板300转动以实现出风角度向上调整,而且主板200在副板300上向外滑动,即主板200在副板300上向外延伸,以增加送风距离。
也就是说,假设主板200初始状态封闭出风口102。在主板200向上摆动打开出风口102的过程中,副板300向上转动,主板200除了随副板300 转动外,主板200相对于框体100、副板300同时滑动,即主板200相对于框体100的运动轨迹为第一预设轨迹,在第一预设轨迹的限定作用下沿第二预设轨迹在副板300上向外滑动,从而解除了主板200上边缘与框体100 出风口102上边缘的干涉限定,进而可以实现副板300的向上转动,直至到该转动方向的极限位置状态,此时主板200向上达到最大摆动角度;当主板200向下摆动打开出风口102的过程中,主板200随副板300转动,且主板200相对于框体100、副板300同时滑动,即主板200在第一预设轨迹的限定作用下沿第二预设轨迹在副板300上向外滑动,从而解除了主板200下边缘与框体100出风口102下边缘的干涉限定,进而可以实现副板 300的向下转动,直至到该转动方向的极限位置状态,此时主板200向下达到最大摆动角度。由于主板200在打开出风口102的过程中,在副板300 上向外滑动,故增加了送风距离。从而实现大角度、远距离送风。
简言之,副板300转动过程中,主板200同时受到第一预设轨迹、第二预设轨迹的限定作用,第一预设轨迹与第二预设轨迹拟合形成主板200 的运动轨迹。主板200的运动轨迹不仅能够随副板300向上转动、向下转动以实现不同角度摆动,还能在副板300上向外滑动,实现远距离送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4a、图4b、图4c示出了主板200与副板300 之间的滑动连接结构,图5a、图5b、图5c示出了主板200的具体结构,图6a、图6b、图6c示出了副板300的具体结构,图7a、图7b、图8a、图 8b示出了框体100的具体结构,具体如下所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7a、图7b、图8a、图8b所示,框体100 位于出风口102左右两侧的部位对称地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01;如图5a、图5b所示,主板200左右两侧设置有滑轴201,滑轴201与第一导向槽101 滑动配合,滑轴201沿所述第一导向槽101的滑动轨迹为第一预设轨迹;副板300转动过程中,所述滑轴201在所述第一导向槽101的位置唯一。如此设置,可以保证主板200的运动轨迹唯一,进而可以保证主板200的运动轨迹均匀、顺滑、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副板300转动过程中,滑轴201在第一导向槽101的位置唯一是指,副板300的转动角度与滑轴201在第一导向槽101内滑动位置一一对应。
具体的,如图7a、图7b、图8a、图8b所示,第一导向槽101为弧形槽,即,第一预设轨迹为沿弧形槽的弧形运动轨迹,弧形运动轨迹可以保证主板200运动顺滑、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将主板200与框体100之间的滑动连接方式通过滑轴轴201与第一导向槽101之间的滑动配合来实现,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拆卸。除了该滑动连接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滑动连接方式,例如,将第一导向槽101设置于主板200,将滑轴201设置于框体100(图中未示出);或者,在主板200与框体100之间设置导块与导轨,导块能够在导轨的导向作用下沿第一预设轨迹运动(图中未示出);这两种滑动连接结构也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a、图6b、图6c所示,副板300设有第二导向槽302,滑轴201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槽101滑动配合,另一端与第二导向槽302滑动配合;滑轴201沿第二导向槽302的滑动轨迹为第二预设轨迹。如此设置,在副板300转动过程中,滑轴201同时于第一导向槽101、第二导向槽302内滑动,进而带动主板200随副板300转动的同时在副板300上滑动,进而实现了主板200的上、下角度摆动及增加送风距离,且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具体的,如图6a、图6b、图6c所示,主板200沿副板300的宽度方向的滑动轨迹为第二预设轨迹,从图中可以看出,主板200沿副板300的宽度方向在副板300上向外滑动,由此增加送风距离,进而实现远距离送风,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预设轨迹沿副板300的宽度方向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弧线;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预设轨迹不限于副板300的宽度方向,例如第二预设轨迹可以为略倾斜于副板300的宽度方向,只要能够使主板200 在副板300上滑动以增加送风距离均在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主板200与副板300之间的滑动连接方式通过滑轴201 与第二导向槽302之间的滑动连接方式来实现,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拆卸。同时,滑轴201可以兼顾上述主板200与框体100之间的滑动连接方式的实现,由此可知,可以以较少的零部件实现同样的功能,简化了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5a、图5b所示,主板200左右两侧设置有滑轴支座202,滑轴201安装于滑轴支座202,其中,滑轴201可以固定于滑轴支座202上,滑轴201还可以转动连接于滑轴支座202,即滑轴201还可以设置为相对于滑轴支座202转动。在主板200的两侧设置专门用于安装滑轴201的滑轴支座202,可以使主板200轻薄化设计,并且利用滑轴201拆装。
具体的,如图5a、图5b所示,滑轴201包括同轴且相固接的外侧转轴 2011和内侧转轴2012,外侧转轴2011用于与第一导向槽101滑动配合,内侧转轴2012用于与第二导向槽302滑动配合,即该滑轴201可以方便的同时实现与第一导向槽101和第二导向槽302的滑动配合。滑轴201可以设置为同轴阶梯型转轴,其中,固定于滑轴202的中间部位直径最大,两侧的外侧转轴2011和内侧转轴2012直径较小,如此设置,不仅简化了滑轴201的加工工艺,还可以提高滑轴201的拆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a、图4b所示,外侧转轴2011用于与第一导向槽101滑动配合,即外侧转轴2012可以在第一导向槽101内滑动,以使主板200在框体100上滑动,此时,外侧转轴2012在框体100第一导向槽101 内的滑动轨迹为第一预设轨迹;内侧转轴2012与第二导向槽302滑动配合,即内侧转轴2012可以在第二导向槽302内滑动,以使主板200在副板300 上滑动,此时,内侧转轴2011在副板300第二导向槽302内的滑动轨迹为第二预设轨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a、图6c所示,副板300设置有第一滑槽 305;如图5a、图5c所示,主板200设置有第一滑块204;如图4a、图4c 所示,第一滑块204与第一滑槽305滑动配合且能够沿副板300的宽度方向于第一滑槽305内滑动。即主板200上的第一滑块204与第一滑槽305 滑动配合,第一滑块204能够在第一滑槽305内滑动,如此设置,可以限定主板200在副板300上的滑动方向。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305的槽口宽度小于第一滑块204的端部宽度,以将第一滑块204限定于第一滑槽305相应空间滑动。如图5c 所示,第一滑块204的横截面形状为“工”字形结构。如图4c所示,“工”字形截面滑槽结构,可以将第一滑槽305的两侧壁夹持于第一滑块204两侧的开槽内,进而实现主板200相对副板300的上、下位置限定,进一步保证主板200在副板300的滑动方向。除了该种结构外,还可以将第一滑槽305设置为燕尾槽,第一滑块204端部与该燕尾槽相对应。第一滑槽305 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弧形等,只要能够将第一滑块204限定于第一滑槽305 对应空间进行滑动均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的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主板200上的第一滑块204与副板300上的第一滑槽 305之间的滑动配合,可以采用其他滑动连接方式实现相同的限定功能。例如,主板200设置第二滑槽,副板设置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配合且能够沿副板300的宽度方向于第二滑槽滑动;或者,在主板200 与副板300之间设置滑轨和滑块,滑轨沿副板300的宽度方向延伸,滑块能够在滑轨的导向作用下沿第二预设轨迹(副板300宽度方向)运动(图中未示出);这两种滑动连接结构也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的护的范围之内,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a、图6b、图6c所示,副板300包括横板303和竖板304,横板303与主板200平行设置,竖板304设有至少两个且分别平行地固接于横板303左右两侧,第二导向槽302设置于竖板304,且沿横板303的宽度方向延伸,竖板304上固设有驱动轴301,该驱动轴 301用于与驱动装置(例如,电机400)传动连接,以带动副板300转动。如图6c所示,第一滑槽305设置于横板303,且沿横板303的宽度方向延伸。请继续看见图4a、图4b,滑轴支座202为板状结构,且平行于竖板304。需要说明的是,当横板202较长时,如图6a所示,竖板304可以设置多个,且平行设置,在竖板304的上方固接有平行于横板303的连接板,以保证整个副板300的强度。横板303的设置便于与主板200配合连接,竖板304 的设置利于设置驱动轴301。
请继续参见图5a、图5b,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板200上设置有凸肋203,凸肋203的长度方向沿主板200的宽度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主板200与副板300的宽度方向相同。主板203凸肋203的设置,当主板200相对于横板303滑动时,凸肋203与横板303相抵,由此可知,在主板200滑动过程中,减少了主板200与横板30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使主板200相对横板303滑动更加顺滑。凸肋203还可以设置于横板303上,凸肋203与主板200相抵,进而减少主板200与横板303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使主板200相对于横板 303滑动更加顺滑。
为更加清楚地对主板200的运动原理进行说明,请参见图9a、图9b、图9b’,其中,图9a示出了主板200和副板300相对于框体100的初始位置状态。图9b示出了副板300沿F’方向转动至极限位置状态,从该图可以看出,主板200相对于副板300向下滑动,增加了该转动方向的送风距离;图9b’示出了副板300沿F方向转动至极限位置状态,从该图可以看出,主板相对于副板300向上滑动,增加了该转动方向的送风距离;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门结构中的主板200可以随副板300实现正转即反转,且能够增加送风距离,从而实现大角度远距离送风。
为了进一步说明主板200的运动轨迹实现原理,请结合图10a、图10b、图10b’、图10c、图10c’,L为第二导向槽302的长度,R为驱动轴301到第二导向槽302的垂直距离。图10a为初始位置状态,此时滑轴201位于第二导向槽302中间某位置处,滑轴201位于第一导向槽101中间某位置处,此时主板200封闭出风口102(图中未示出);图10b为副板300向F 方向转动过程中某一位置状态,此时滑轴201同时在第一导向槽101和第二导向槽302内滑动至相应导向槽内图示位置,此时主板200处于打开状态(图中未示出);图10c为副板300向F方向转动至极限位置状态,此时滑轴201同时滑动至图示中第一导向槽101和第二导向槽302的极限位置;图10b’为副板300向F’方向转动过程中某一位置状态,此时滑轴201同时在第一导向槽101和第二导向槽302内滑动至相应导向槽内图示位置,此时主板200处于打开状态(图中未示出),该主板200打开方向与上述主板200打开方向相反,即可以分别实现主板200的向上导风即向下导风;图10c’为副板300向F’方向转动至极限位置状态,此时滑轴201同时滑动至图示中第一导向槽102和第二导向槽302的极限位置。在运动轨迹拟合过程中,滑轴的位置唯一。
从上述分析可知,主板200的运动轨迹同时决定于第一导向槽101和第二导向槽302,即主板200随副板300转动过程中,在第一导向槽101和第二导向槽302的共同限定作用下实现了其相应的工作运动状态。从另一个角度说,在副板300的转动过程中,第一导向槽101起到了驱动滑轴201 沿着第二导向槽302滑动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需特别设置用于驱动主板200沿副板300(横板303)滑动的驱动装置,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及安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如图1a所示,该空调器包括框体100、电机400和上述导风门结构,其中,导风门结构安装于框体100 的出风口102处,电机400安装于框体100且与副板300传动连接,以驱动副板300转动。该空调器与上述导向门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框体100包括底座103和中框104,两者固定连接,如图7a、图7b所示,第一导向槽101可以设置于中框104上;如图8a、图8b所示,第一导向槽102还可以设置于底座103上,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导风门结构,设置于空调框体(100)的出风口(102)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200)和副板(300);
所述副板(300)能够与所述框体(100)转动连接;
所述主板(200)左右两侧能够滑动连接于所述框体(100)且能够沿第一预设轨迹在所述框体(100)上滑动,所述主板(200)滑动连接于所述副板(300)且能够沿第二预设轨迹在所述副板(300)上滑动;
所述主板(200)打开出风口(102)的过程中,所述主板随所述副板(300)转动,且在所述第一预设轨迹的限定作用下沿所述第二预设轨迹在所述副板(300)上向外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00)位于所述出风口左右两侧的部位对称地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01),所述主板(200)左右两侧设置有滑轴(201),所述滑轴(201)与所述第一导向槽(101)滑动配合;所述滑轴(201)沿所述第一导向槽(101)的滑动轨迹为所述第一预设轨迹;
所述副板(300)转动过程中,所述滑轴(201)于所述第一导向槽(101)的位置唯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101)为弧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300)设有第二导向槽(302),所述滑轴(2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槽(101)滑动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槽(302)滑动配合;所述滑轴(201)沿所述第二导向槽(302)的滑动轨迹为所述第二预设轨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200)沿所述副板(300)的宽度方向的滑动轨迹为所述第二预设轨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板(200)的左右两侧固设有滑轴支座(202),所述滑轴(201)安装于所述滑轴支座(2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轴(201)包括同轴且相固接的外侧转轴(2011)和内侧转轴(2012),所述外侧转轴(2011)与第一导向槽(101)滑动连接,所述内侧转轴(2012)与所述第二导向槽(302)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200)和所述副板(300)两者之一设置有滑轨,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轨沿所述副板(300)的宽度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300)设置有第一滑槽(305);
所述主板(200)设置有第一滑块(204),所述第一滑块(204)与所述第一滑槽(305)滑动配合且能够沿所述副板(300)的宽度方向于所述第一滑槽(305)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滑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滑块端部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300)至少包括与所述主板(200)平行设置的横板(303)和固接于所述横板(303)左右两侧的竖板(304),所述第二导向槽(302)设置于所述竖板(304),所述竖板(304)固设有用于传动连接驱动装置的驱动轴(301),所述驱动轴(301)用于与所述框体(10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305)设置于所述横板(303);
位于所述主板(200)的左右两侧固设有滑轴支座(202),所述滑轴(201)安装于所述滑轴支座(20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200)或者所述横板(303)设置有凸肋(203),所述凸肋(203)沿所述横板(303)的宽度方向延伸。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00)、电机(400)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导风门结构,所述导风门结构安装于所述框体(100)的出风口(102)处,所述电机(400)安装于所述框体(100)且与所述副板(300)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副板(300)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00)包括相固接的底座(103)与中框(104),所述框体(100)位于所述出风口左右两侧的部位对称地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01),所述第一导向槽(101)位于所述底座(103)或所述中框(104)。
CN202020852164.8U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导风门结构及空调器 Active CN212901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2164.8U CN212901749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导风门结构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2164.8U CN212901749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导风门结构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01749U true CN212901749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65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52164.8U Active CN212901749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导风门结构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01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4005B2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WO2021232940A1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58215B (zh) 立式室内机
CN212901749U (zh) 一种导风门结构及空调器
CN216977140U (zh) 导风板和空调器
CN113701237A (zh) 一种导风门结构及空调器
CN113432287A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678988B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WO2023077775A1 (zh)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CN218672374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CN10988293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4636193A (zh) 微孔导风结构、空调
CN207794943U (zh) 一种半自动轨道门
WO2022267340A1 (zh) 用于带动导风板运动的连杆组件、运动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15951726U (zh) 轨道板、驱动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220338673U (zh) 风门运动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716535U (zh) 导风板、空调器
CN215637907U (zh) 曲柄驱动构件、用于导风板的运动机构和空调器
CN217235800U (zh) 微孔导风结构、空调
CN215260459U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346994U (zh) 导风板的驱动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14581740U (zh) 导风板驱动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15951719U (zh) 导风件、空调室内机
CN218936481U (zh) 空调器
CN217401711U (zh) 一种暖通风量调节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