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01110U - 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 Google Patents

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01110U
CN212901110U CN202021998925.7U CN202021998925U CN212901110U CN 212901110 U CN212901110 U CN 212901110U CN 202021998925 U CN202021998925 U CN 202021998925U CN 212901110 U CN212901110 U CN 212901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device
lens
lens portion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989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卜晨曦
李书超
隋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989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01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01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01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所述光学器件包括透镜部(110)和反射部(120),所述反射部(120)具有侧壁(121)以及由所述侧壁(121)形成的入光口(122)和出光口(123),所述出光口(123)与所述入光口(122)相对设置,所述侧壁(121)围成反光空间(124),所述出光口(123)和所述入光口(122)均与所述反光空间(124)相连通,所述透镜部(110)设置于所述反射部(120)的所述入光口(122)的一端,且所述透镜部(110)位于所述反光空间(124)之外。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照明灯具的防眩光性能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优美的照明光线会为环境增添更多美感,从而为人们营造出更为美好的视觉盛宴。为了形成不同种类的照明光线,人们设计出了多种类型的灯具,射灯便是其中一种,其可用于局部采光,烘托气氛。
在相关技术中,一些射灯包括反射器11和透镜12,反射器11开设有反光空间,透镜12位于所述反光空间内,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12散射,再经过反射器11反射后射出,从而能够起到防眩光效果。
然而,透镜12设置于反射器11的内部,从而使得透镜12占用较大的反射器11内部空间,使得反射器11的出光口与透镜12的顶部的距离较短,进而使得照明灯具的防眩光的角度较小,从而使得照明灯具的防眩光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以解决照明灯具的防眩光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光学器件,包括透镜部和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具有侧壁以及由所述侧壁形成的入光口和出光口,所述出光口与所述入光口相对设置,所述侧壁围成反光空间,所述出光口和所述入光口均与所述反光空间相连通,所述透镜部设置于所述反射部的所述入光口的一端,且所述透镜部位于所述反光空间之外。
一种照明灯具,包括上述光学器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光学器件中,透镜部位于反射部的入光口的一端,且位于反光空间之外,此时反射部的出光口与透镜部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反射部的出光口与反射部的入光口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反射部的出光口与透镜部的距离较长,使得照明灯具的防眩光的角度较大,从而提高了照明灯具的防眩光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照明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照明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照明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照明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学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光学器件中,防眩角增大前后的对比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学器件的俯视图;
图12和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学器件中,反射部的单个第一锯齿结构为例的光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反射器、12-透镜、
100-光学器件、110-透镜部、111-光源腔、112-出光面、113-入光面、1131-控光微结构、120-反射部、121-侧壁、1211-外表面、1212-第一锯齿结构、1212a-第一反射面、1212b-第二反射面、1213-第二承载凸起、122-入光口、123-出光口、124-反光空间、
200-光源模组、
300-灯体外壳、310-第一承载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光学器件100,所公开的光学器件100应用于照明灯具中,所公开的反射部120包括透镜部110和反射部120。
反射部120具有侧壁121以及由侧壁121形成的入光口122和出光口123,出光口123与入光口122相对设置,侧壁121围成反光空间124,出光口123和入光口122均与反光空间124相连通,透镜部110设置于反射部120的入光口122的一端,且透镜部110位于反光空间124之外。
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照明灯具的光源模组200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部110配光后,经入光口122射入反光空间124内,部分光线直接从出光口123射出,部分光线经过反射部120的反射后从出光口123射出。
上述实施例中,透镜部110位于反射部120的入光口122的一端,且位于反光空间124之外,此时反射部120的出光口123与透镜部110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反射部120的出光口123与反射部120的入光口122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反射部120的出光口123与透镜部110的距离较长,使得照明灯具的防眩光的角度较大,从而提高了照明灯具的防眩光性能。
由图1和图10所示,图10中的虚线部分为透镜12位于反射器11内的结构,图10中的实线部分为透镜部110位于反光空间124之外的结构。光学器件100的防眩角为透镜部110的顶部边缘和出光口123内侧边缘的连线与出光口123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如图9所示的a夹角和b夹角)。透镜部110位于反射部120之外与透镜12位于反射器11内相比,当照明灯具的高度相同的情况下,透镜部110的安装位置下移至入光口122处,因此反射部120的出光口123与透镜部110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反射部120的出光口123与反射部120的入光口122之间的距离,此时防眩角为入光口122的内侧边缘和出光口123的内侧边缘的连线与出光口123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如图9所示的b夹角),透镜部110的顶端的位置下移,从而使得透镜部110与出光口123的内侧边缘的连线朝向反射部120的中心偏转,进而使得防眩角增大,提高了照明灯具的防眩光性能。
另外,透镜部110用以调整出光角度,反射部120用以改变出光方向,因此该反射部120不需要通过电镀的处理达到全反射的效果,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出光率。
此时,透镜部110位于反射部120之外,因此透镜部110不占用反光空间124,从而使得反射部120具有较大的反光空间124,进而能够提高反射部120的反射性能。
上述实施例中,透镜部110与反射部120可以分体设置,此时需要将透镜部110与反射部120装配在一起,通常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将透镜部110和反射部120连接,此种结构的光学器件100在加工制造时,透镜部110与反射部120需要单独的模具加工制作。透镜部110与反射部120需要两套模具,增加了光学器件100的制造成本。同时,还需要对透镜部110和反射部120进行组装,从而使得光学器件100的加工工序较多,进而使得光学器件100的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基于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透镜部110和反射部120为一体式结构件。此方案中,透镜部110与反射部120可以采用一套模具加工成型,从而降低了光学器件100的制造成本,同时透镜部110与反射部120无需装配,从而减少了光学器件100的加工工序,进而使得光学器件100的制造工艺较为简单。
为了进一步提高光学器件100的反射性能,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侧壁121具有外表面1211,外表面1211可以排布有多个第一锯齿结构1212,第一锯齿结构1212由入光口122延伸至出光口123。具体的,第一锯齿结构1212可以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反射面1212a和第二反射面1212b,第一反射面1212a和第二反射面1212b相交。此方案中,第一锯齿结构1212能将透过侧壁121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将光线再次反射入反光空间124内,进而能够提高光学器件100的反射性能。
可选地,第一反射面1212a和第二反射面1212b的夹角可以不为90°,即可以小于或大于90°,但是反射部120的反射性能在夹角为90°的情况下最佳,从而可实现全反射,为此,第一反射面1212a和第二反射面1212b可以相垂直。此时,反射部120能够实现全反射,进一步提高光学器件100的反射性能,从而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透镜部110可以为菲涅尔透镜,由于菲涅尔透镜的制作成本较低,进而使得光学器件100的制造成本较低。菲涅尔透镜的具体结构以及制作工艺为公知常识,本文在此不作赘述。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透镜部110可以开设有光源腔111,光源腔111可以由透镜部110背离入光口122的一侧的表面向入光口122所在的方向凹陷形成。此方案中,光源模组200可以设置于光源腔111内,从而使得大部分光线均能进入反光空间内,进而减少了光线的浪费,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另外,照明灯具的光源模组200发射出的光线较为集中,进而容易形成光斑,从而使得照明灯具的光学性能较差,为此,光源腔111对光线具有混光的作用,从而对光线进行分散,进而能够防止照明灯具出现光斑。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透镜部110具有相背设置的出光面112和入光面113,出光面112朝向入光口122,入光面113背离入光口122,入光面113为弧形面,出光面112为平面。此方案中,透镜部110的一侧的表面为弧形面,另一侧的表面为平面,此时,透镜部110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而能够将点光源发出的光线折射为平行光线,进而使得光线较为均匀,从而使得照明灯具的光学性能更优。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透镜部110具有相背设置的出光面112和入光面113,出光面112朝向入光口122,入光面113背离入光口122,出光面112和入光面113可以均为平面,入光面113排布有多个控光微结构1131。此方案中,多个控光微结构1131能够提高透镜部110的调光性能,进而防止杂光漏出,进一步提高了光学器件100的防眩光性能。
可选地,控光微结构1131为第二锯齿结构,多个第二锯齿结构在入光面113阵列排布,此时,通过第二锯齿结构的两个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不同,进而能够实现不同的光效,从而能够提高照明灯具的使用性能。
可选的,第二锯齿结构可以沿透镜部110的径向间隔分布,或者如图12所示,第二锯齿结构可以为环形结构,第二锯齿结构可以沿透镜部110的中心向透镜部110的边缘依次排布。此时第二锯齿结构为环形结构能够从透镜部110的中心向透镜部110的边缘间隔分布,进而能够使得透镜部110可实现多级反射,提高透镜部110的散热性能。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光学器件100可以为回转构型,此时,该光学器件100的经过其中心轴线的每个截面(该截面与中心轴线相平行)均为对称结构,且对称轴即为中心轴。此方案中,光学器件100中相同位置的光线的反射角度相同,从而提高了光学器件100光学性能。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照明灯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照明灯具,所公开的照明灯具包括上文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器件100。本实施例公开的照明灯具还可以包括光源模组200,光源模组200与反射部120分别位于透镜部110的两侧。
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光源模组200发出的光线经由透镜部110配光后进入反射部120内,再由反射部120反射后射出。可选地,光源模组200可以为COB(Chip On Board,板上芯片封装)光源,或者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s,表面贴装器件)光源,当然,光源模组200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本文对此不作限制。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照明灯具还可以包括灯体外壳300,灯体外壳300为照明灯具的其他组成部件提供安装基础。灯体外壳300可以开设有容纳空间,灯体外壳300的内侧壁121可以设置有第一承载凸起310,侧壁121的外表面1211可以设置有第二承载凸起1213,第一承载凸起310与第二承载凸起1213接触接触相连。此方案中,第一承载凸起310和第二承载凸起1213搭接,从而实现灯体外壳300与光学器件100的装配,第一承载凸起310和第二承载凸起1213能够定位光学器件100在灯体外壳300内的安装位置,从而提高了光学器件100与灯体外壳300的装配精度。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部(110)和反射部(120),所述反射部(120)具有侧壁(121)以及由所述侧壁(121)形成的入光口(122)和出光口(123),所述出光口(123)与所述入光口(122)相对设置,所述侧壁(121)围成反光空间(124),所述出光口(123)和所述入光口(122)均与所述反光空间(124)相连通,所述透镜部(110)设置于所述反射部(120)的所述入光口(122)的一端,且所述透镜部(110)位于所述反光空间(124)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部(110)和所述反射部(120)为一体式结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21)具有外表面(1211),所述外表面(1211)排布有多个第一锯齿结构(1212),所述第一锯齿结构(1212)由所述入光口(122)延伸至所述出光口(1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锯齿结构(1212)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反射面(1212a)和第二反射面(1212b),所述第一反射面(1212a)和所述第二反射面(1212b)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部(110)为菲涅尔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部(110)开设有光源腔(111),所述光源腔(111)由所述透镜部(110)背离所述入光口(122)的一侧的表面向所述入光口(122)所在的方向凹陷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部(110)具有相背设置的出光面(112)和入光面(113),所述出光面(112)朝向所述入光口(122),所述入光面(113)背离所述入光口(122),所述入光面(113)为弧形面,所述出光面(112)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部(110)具有相背设置的出光面(112)和入光面(113),所述出光面(112)朝向所述入光口(122),所述入光面(113)背离所述入光口(122),所述出光面(112)和所述入光面(113)均为平面,所述入光面(113)排布有多个控光微结构(11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光微结构(1131)为第二锯齿结构,多个所述第二锯齿结构在所述入光面(113)阵列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100)为回转构型。
11.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模组(200)以及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器件(100),所述光源模组(200)与所述反射部(120)分别位于所述透镜部(110)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具还包括灯体外壳(300),所述灯体外壳(300)开设有容纳空间,所述灯体外壳(300)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承载凸起(310),所述侧壁(121)的外表面(1211)设置有第二承载凸起(1213),所述第一承载凸起(310)与所述第二承载凸起(1213)接触相连。
CN202021998925.7U 2020-09-14 2020-09-14 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Active CN212901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8925.7U CN212901110U (zh) 2020-09-14 2020-09-14 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8925.7U CN212901110U (zh) 2020-09-14 2020-09-14 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01110U true CN212901110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57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98925.7U Active CN212901110U (zh) 2020-09-14 2020-09-14 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011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7574A (zh) * 2021-06-30 2021-09-07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星空投射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7574A (zh) * 2021-06-30 2021-09-07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星空投射灯
CN113357574B (zh) * 2021-06-30 2023-06-27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星空投射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16299B2 (en) Single optical element LED signal
EP3564580B1 (en) Reflection apparatus,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US8702270B2 (en) Tube type LED lighting assembly
WO2012060319A1 (ja) 光学素子及び照明装置
WO2022100440A1 (zh) 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CN212901110U (zh) 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WO2022100445A1 (zh) 照明灯具
CN108458283B (zh) 照明灯具的配光组件、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CN213513426U (zh) 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CN212510961U (zh) 车辆用灯具
CN210687843U (zh) 一种灯具
JP2011040196A (ja) Led照明装置、街路灯及びled照明用リフレクタ
WO2020253526A1 (zh) 透镜和灯具
CN209801374U (zh) 大偏角的偏光透镜以及灯具
CN214249470U (zh) 透镜及灯具
CN210687896U (zh) 配光组件及照明灯具
KR102115834B1 (ko) Led 등기구용 광학 렌즈
EP3521693B1 (en) Light-diffusing lamp shade and panel lamp having same
CN106895326B (zh) 一种透镜及应用该透镜的照明装置
CN217584144U (zh) 一种控光装置及灯具
CN109084203B (zh) 一种照明灯具及照明模组及透镜
CN218327922U (zh) 一种配光透镜及具有其的照明灯具
CN219841441U (zh) 一种偏光光学系统及灯具
CN220017112U (zh) 路灯透镜结构
CN218938539U (zh) 一种光学透镜与照明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