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99918U - 一种单向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向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99918U
CN212899918U CN202021651645.9U CN202021651645U CN212899918U CN 212899918 U CN212899918 U CN 212899918U CN 202021651645 U CN202021651645 U CN 202021651645U CN 212899918 U CN212899918 U CN 212899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hell
wall
stopper
connec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516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庆坤
曾致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ngbang Kangya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ba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ba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ba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516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99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99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99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向阀,用于对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进行输送,包括阀体,阀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外防水圈,第一壳体一端为设置有内螺纹的水管连接段,其另一端为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一连接段;第二壳体一端为设置有内螺纹的第二连接段,其另一端为连接管,第二连接段套设在第一连接段上且与第一连接段螺纹连接;防水外圈套设在第二连接段的尾端,可对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密封。阀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螺纹连接组成,改变了原来一体成型的结构,通过螺纹连接,既可以保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气密性,同时又便于阀体拆卸打开,取出损坏的阀芯进行更换。

Description

一种单向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向阀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向阀。
背景技术
臭氧发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的装置,所以凡是能用到臭氧的场所均需使用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在饮用水,污水,工业氧化,食品加工和保鲜,医药合成,空间灭菌等领域广泛应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气体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通过混合装置和液体混合参与反应。
臭氧发生器在水净化的应用过程中,是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直接通入到水管中,对水进行灭菌净化。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臭氧单方向通入到水管中,放置水流进入到臭氧发生器装置内,因此会使用到单向气阀。
但上述单向气阀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由于臭氧具有腐蚀性,长期使用臭氧发生器,会造成单向气阀阀芯腐蚀缺损,导致单向阀的气密性变差。但现有单向气阀,一体成型,阀芯安装在阀体内,不方便拆卸下来进行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向阀阀芯损坏不方便更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单向阀,用于对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进行输送,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外防水圈,所述第一壳体一端为设置有内螺纹的水管连接段,其另一端为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壳体一端为设置有内螺纹的第二连接段,其另一端为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段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段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螺纹连接;所述防水外圈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尾端,可对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处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连接段纵向截面为多边形,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上环设有便于导管连接的连接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还包括阀芯和弹簧,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阀芯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阀芯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第一挡壁,所述第一挡壁设置成环形,所述第二通道内设有第二限位壁,所述阀芯的一端设有第一挡件,所述阀芯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挡件,所述第一挡件的一端可与所述第一挡壁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二挡件的一端可与所述第二限位壁相抵接,所述弹簧一端抵接所述第一挡壁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挡件。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阀芯上,所述弹簧一端抵接所述第一挡壁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挡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所述第二挡件设有方便气体流通的让位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件的纵向截面为“十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壁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设置有内防水圈,所述第一挡件可与所述内防水圈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件设置成圆柱体形状且远离所述第一挡壁的一端设置成弧面,所述第一挡件外侧壁环设有连接槽,所述内防水圈可卡接在所述连接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与所述阀芯均采用PVDF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阀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螺纹连接组成,改变了原来一体成型的结构,通过螺纹连接,既可以保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气密性,同时又便于阀体拆卸打开,取出损坏的阀芯进行更换。外防水圈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水流渗入到阀体内部。
2、单向阀的初始状态为第一挡件与第一挡壁的内侧壁贴合对第一通道进行封堵,第二挡件抵接第二限位壁对阀芯进行限位,此时的水流无法通过第一通道。当水管内水流流动时,第一壳体上水管连接段内的气压减小,形成负压,此时臭氧发生器启动,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在水管连接段负压的作用下带动臭氧从连接管进入第一通道内,在臭氧进入的过程中,臭氧会推动阀芯向第一通道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挡件随之移动,解除第一通道的封堵,臭氧可从连接管沿着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一连接段移动,进而进入到水管中,对水进行杀菌净化。
3、弹簧套设在所述阀芯上,弹簧一端抵接第一挡壁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抵接第二挡件。此种结构设置,当臭氧通入结束后,便于阀芯及时复位,使得第二挡件及时封堵第一通道,避免水流进入到单向阀内部。
4、第二挡件的纵向截面为“十字型”,此种结构设置,使得第二挡件既可以滑动连接于第二通道的内壁,又形成有让位口,方便臭氧气体穿过第二挡件进入到第一通道内。
5、通过设置内防水圈和连接槽,可以增强第一挡件与第一挡壁的贴合度,加强第一通道的封堵效果,避免水流进入到阀体内部。
6、PVDF材料主要是指偏氟乙烯均聚物或者偏氟乙烯与其他少量含氟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它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的特性,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向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向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向阀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壳体;11、水管连接段;12、第一连接段;13、第一通道;14、第一挡壁;2、第二壳体;21、第二连接段;211、防滑凸起;22、连接管;221、连接凸起;23、第二通道;24、第二限位壁;3、外防水圈;4、阀芯;41、第一挡件;411、连接槽;42、第二挡件;421、让位口;5、弹簧;6、内防水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参照图1-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向阀,用于对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进行输送,单向阀包括阀体,阀体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外防水圈3,第一壳体1的一端为设置有内螺纹的水管连接段11,第一壳体1的另一端为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一连接段12;第二壳体2的一端为设置有内螺纹的第二连接段21,第二壳体2的另一端为连接管22,第二连接段21套设在第一连接段12上且与第一连接段12螺纹连接;外防水圈3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段21的尾端,可对所述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的连接处密封。
具体地,水管连接段11纵向截面为多边形,第二连接段21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211。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方便抓握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便于拧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实现两者的紧密连接。连接管22上环设有便于导管连接的连接凸起221,连接凸起221上设有导向斜面,由于导管是软管,通过设置的连接凸起221,在导管插接到连接凸起221上时,连接凸起221上的导向斜面可以逐渐的扩撑导管,使得导管紧密地套在连接凸起221上,不易脱落。
阀体由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螺纹连接组成,改变了原来一体成型的结构,通过螺纹连接,既可以保证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气密性,同时又便于阀体拆卸打开,取出损坏的阀芯4进行更换。外防水圈3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水流渗入到阀体内部。
进一步地,单向阀还包括阀芯4和弹簧5,第一壳体1内设有第一通道13,第二壳体2内设有第二通道23,第二通道23与第一通道13相连通,阀芯4一端位于第一通道13内,阀芯4另一端位于第二通道23内,第一通道13内设有第一挡壁14,第一挡壁14设置成环形,且第一挡壁14与第一壳体1一体成型。第二通道23内设有第二限位壁24,第二限位壁24位于连接管22和第二连接段21的连接处。阀芯4的一端设有第一挡件41,阀芯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挡件42,第一挡件41的一端可与第一挡壁14的内侧壁相贴合,第二挡件42的一端可与第二限位壁24相抵接,弹簧5一端抵接第一挡壁14的一端,弹簧5的另一端抵接第二挡件42。
单向阀的初始状态为第一挡件41与第一挡壁14的内侧壁贴合对第一通道13进行封堵,第二挡件42抵接第二限位壁24对阀芯4进行限位,此时的水流无法通过第一通道13。当水管内水流流动时,第一壳体1上水管连接段11内的气压减小,形成负压,此时臭氧发生器启动,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在水管连接段11负压的作用下带动臭氧从连接管22进入第一通道13内,在臭氧进入的过程中,臭氧会推动阀芯4向第一通道13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挡件41随之移动,解除第一通道13的封堵,臭氧可从连接管22沿着第二通道23、第一通道13和第一连接段12移动,进而进入到水管中,对水进行杀菌净化。
具体地,第二挡件42滑动连接于第二通道23的内壁,第二挡件42设有方便气体流通的让位口421。本实施例中第二挡件42的纵向截面为“十字型”,且第二挡件42的两端最大距离大于第二挡壁处的第二通道23的直径,此种结构设置可以保证第二挡件42始终抵接到第二挡壁上。第二挡件42的“十字形”结构,使得第二挡件42的重心位于中心附近,使得第二挡件42整体受力较均匀,有利于第二挡件42沿水平方向滑动,不易发生偏移。第二挡件42既可以滑动连接于第二通道23的内壁,又形成有让位口421,方便臭氧气体从穿过第二挡件42进入到第一通道13内。
作为可变实施例,第二挡件42还可以设置成开设有多个通孔的圆盘,此种结构也可以满足滑动连接于第二通道23的内壁,又方便臭氧气体穿过第二挡件42进入到第一通道13内。
弹簧5套设在阀芯4上,弹簧5一端抵接第一挡壁14的一端,弹簧5的另一端抵接第二挡件42。此种结构设置,可以保证第二挡件42一周均匀的受到弹力的作用,便于第二挡件42和阀芯4顺利的复位,减小阻力。
作为可变实施例,弹簧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弹簧5平行于阀芯4设置,环绕阀芯4一周分布,弹簧5一端抵接第一挡壁14的一端,弹簧5的另一端抵接第二挡件42,此种结构也可满足功能需求。
进一步地,第一挡壁14远离弹簧5的一侧设置有内防水圈6,第一挡件41可与内防水圈6相贴合。第一挡件41设置成圆柱体形状且远离第一挡壁14的一端设置成弧面,第一挡件41外侧壁环设有连接槽411,内防水圈6可卡接在所述连接槽411内。通过设置内防水圈6和连接槽411,可以增强第一挡件41与第一挡壁14的贴合度,加强第一通道13的封堵效果,避免水流进入到阀体内部。
进一步地,阀体与阀芯4均采用PVDF材质制成。PVDF材料主要是指偏氟乙烯均聚物或者偏氟乙烯与其他少量含氟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它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的特性,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单向阀,用于对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进行输送,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
第一壳体(1),其一端为设置有内螺纹的水管连接段(11),其另一端为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一连接段(12);
第二壳体(2),其一端为设置有内螺纹的第二连接段(21),其另一端为连接管(22),所述第二连接段(21)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段(12)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2)螺纹连接;
外防水圈(3),其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段(21)的尾端,可对所述第二壳体(2)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连接处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连接段(11)纵向截面为多边形,所述第二连接段(21)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2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2)上环设有便于导管连接的连接凸起(2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还包括阀芯(4)和弹簧(5),所述第一壳体(1)内设有第一通道(13),所述第二壳体(2)内设有第二通道(23),所述第二通道(23)与所述第一通道(13)相连通,所述阀芯(4)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通道(13)内,所述阀芯(4)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通道(23)内,所述第一通道(13)内设有第一挡壁(14),所述第一挡壁(14)设置成环形,所述第二通道(23)内设有第二限位壁(24),所述阀芯(4)的一端设有第一挡件(41),所述阀芯(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挡件(42),所述第一挡件(41)的一端可与所述第一挡壁(14)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二挡件(42)的一端可与所述第二限位壁(24)相抵接,所述弹簧(5)一端抵接所述第一挡壁(14)的一端,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挡件(4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套设在所述阀芯(4)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件(4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道(23)的内壁,所述第二挡件(42)设有方便气体流通的让位口(42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件(42)的纵向截面为“十字型”。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壁(14)远离所述弹簧(5)的一侧设置有内防水圈(6),所述第一挡件(41)可与所述内防水圈(6)相贴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件(41)设置成圆柱体形状且远离所述第一挡壁(14)的一端设置成弧面,所述第一挡件(41)外侧壁环设有连接槽(411),所述内防水圈(6)可卡接在所述连接槽(411)内。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与所述阀芯(4)均采用PVDF材质制成。
CN202021651645.9U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单向阀 Active CN212899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51645.9U CN212899918U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单向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51645.9U CN212899918U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单向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99918U true CN212899918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43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51645.9U Active CN212899918U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单向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999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48048A (en) Quick connect coupling system
US20080221469A1 (en) Fitting and fluid-conveying device connected thereto
CA2533489A1 (en) Expansion tank with double diaphragm
JP2002122275A (ja) 取付け具及び取付け組立体
CN212899918U (zh) 一种单向阀
CN105736839A (zh) 洁净室穿墙连接管
CN210457609U (zh) 防止水逆流的臭氧文氏管
MX2010011382A (es) Adaptador para conectar un filtro de agua para grifo a un grifo de agua.
CN212091710U (zh) 一种抗菌超滤膜组件
CN211582651U (zh) 一种水瓶连接器
CN207935500U (zh) 一种防爆防脱阀组件
CN215157257U (zh) 喷推插瓶防漏结构
CN220683254U (zh) 一种尿素桶
CN216844113U (zh) 便携式呼吸器连接结构
CN211039863U (zh) 一种用于固定球阀的装置
CN214331772U (zh) 一种组合式防爆连接管
CN215309654U (zh) 防滴漏管路组件及医疗设备
CN218719035U (zh) 单向阀门
CN217463660U (zh) 户外用水袋快插连接头
CN216382961U (zh) 管路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去离子器
CN217842814U (zh) 一种带止回阀芯的前置过滤器拼接隔铅阀
CN215138543U (zh) 一种新型实验室废气安全预处理装置
CN219775481U (zh) 一种双通道消防供水前端防逆流装置
CN217382548U (zh) 脱管防漏阀
KR102417758B1 (ko) 스크류 결합구조를 갖는 호스 커넥팅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2

Address after: 518000 3rd floor, West Building of Ho Yi joint stock company Industrial Park, 8th Industrial Zone, Buyong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engbang Kangy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4th floor, 348 ainan Road, Nanlian community, Lo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UABA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3rd floor, West Building of Ho Yi joint stock company Industrial Park, 8th Industrial Zone, Buyong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engbang Kangy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3rd floor, West Building of Ho Yi joint stock company Industrial Park, 8th Industrial Zone, Buyong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engbang Kangya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