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76196U - 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76196U
CN212876196U CN202020984325.9U CN202020984325U CN212876196U CN 212876196 U CN212876196 U CN 212876196U CN 202020984325 U CN202020984325 U CN 202020984325U CN 212876196 U CN212876196 U CN 212876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eset spring
experimental device
chip microcomputer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843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men City Dream Explo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9843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76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76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76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包括实验装置本体、支撑块、连接杆、衔接杆、单片机本体、遮挡板和电动风扇,所述实验装置本体的左侧表面上部开设有容纳槽,且容纳槽的内部焊接固定有第一复位弹簧,并且容纳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衔接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且第二复位弹簧的上端焊接固定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的上表面中部焊接固定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部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块。该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设置有支撑块、第一复位弹簧、连接板、连接杆、衔接杆、第二复位弹簧和固定块,可以快速的将单片机本体固定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片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单片机是一种微型的处理系统,可以给工作人员在开发新型软件以及其他应用时提供便利,为了使单片机的使用更加便捷,通过将单片机安装到电力板上,从而可以使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的效率更高。
而现有的一些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一、不便于固定,现有的一些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在对单片机进行安装时,通过螺丝进行安装,需要旋转的圈数较多,从而使整个装置安装效率较低;
二、容易积累灰尘,现有的一些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对透气口没有保护措施,导致整个装置在不使用时,灰尘容易从透气口进入,从而使整个装置的内部灰尘含量增加。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一些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不便于固定且容易积累灰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包括实验装置本体、支撑块、连接杆、衔接杆、单片机本体、遮挡板和电动风扇,所述实验装置本体的左侧表面上部开设有容纳槽,且容纳槽的内部焊接固定有第一复位弹簧,并且容纳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左侧表面开设有卡合槽,并且连接板的中部内部开设有衔接槽,所述衔接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且第二复位弹簧的上端焊接固定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的上表面中部焊接固定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部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粘接固定有单片机本体,所述实验装置本体的左侧表面中上部焊接固定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内侧设置有遮挡板,并且实验装置本体的左侧表面中部开设有透气口,所述实验装置本体的下表面焊接固定有电动风扇。
优选的,所述容纳槽的左侧表面与支撑块右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支撑块的长度,且支撑块的上表面呈倾斜状,并且支撑块的外形呈“十”字形。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通过第一复位弹簧、连接杆通过第二复位弹簧分别与实验装置本体、连接板组成弹性结构,且第一复位弹簧关于实验装置本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并且支撑块通过容纳槽与实验装置本体组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固定块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衔接杆的长度小于衔接槽的竖向长度,且衔接杆的宽度大于衔接槽横向开口宽度。
优选的,所述遮挡板与连接块组成转动结构,且遮挡板的面积大于透气口的面积,并且遮挡板与透气口一一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该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设置有连接块、遮挡板和透气口,可以通过风吹动遮挡板,使遮挡板在连接块上转动,从而使透气口被打开,继而使电动风扇驱使热气从透气口排出,当整个装置不工作时,在遮挡板的重力作用下,遮挡板可以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可以将透气口关闭,继而使整个装置的内部灰尘量减少,可以使整个装置可以正常工作;
二、该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设置有支撑块、第一复位弹簧、连接板、连接杆、衔接杆、第二复位弹簧和固定块,将连接板放置到支撑块上表面,然后按压连接板,从而使支撑块在容纳槽内滑动,从而第一复位弹簧被压缩,进而使支撑块在第一弹簧恢复形变的作用下,将连接板固定住,接着将第二复位弹簧放置到衔接槽内,按压且转动连接杆,使衔接杆与衔接槽的横向平行,然后松开衔接杆,在第二复位弹簧恢复形变的作用下,使衔接杆与衔接槽紧紧的贴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快速的将单片机本体固定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衔接槽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实验装置本体;2、容纳槽;3、第一复位弹簧;4、支撑块;5、连接板;6、卡合槽;7、衔接槽;8、第二复位弹簧;9、连接杆;10、衔接杆;11、固定块;12、单片机本体;13、连接块;14、遮挡板;15、透气口; 16、电动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包括实验装置本体1、容纳槽2、第一复位弹簧3、支撑块4、连接板5、卡合槽6、衔接槽7、第二复位弹簧8、连接杆9、衔接杆10、固定块 11、单片机本体12、连接块13、遮挡板14、透气口15和电动风扇16,实验装置本体1的左侧表面上部开设有容纳槽2,且容纳槽2的内部焊接固定有第一复位弹簧3,并且容纳槽2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块4,支撑块4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5,且连接板5的左侧表面开设有卡合槽6,并且连接板5的中部内部开设有衔接槽7,衔接槽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8,且第二复位弹簧 8的上端焊接固定有衔接杆10,衔接杆10的上表面中部焊接固定有连接杆9,且连接杆9的上部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的外表面粘接固定有单片机本体12,实验装置本体1的左侧表面中上部焊接固定有连接块13,且连接块13的内侧设置有遮挡板14,并且实验装置本体1的左侧表面中部开设有透气口15,实验装置本体1的下表面焊接固定有电动风扇16。
容纳槽2的左侧表面与支撑块4右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支撑块4的长度,且支撑块4的上表面呈倾斜状,并且支撑块4的外形呈“十”字形,可以将连接板5快速固定紧。
支撑块4通过第一复位弹簧3、连接杆9通过第二复位弹簧8分别与实验装置本体1、连接板5组成弹性结构,且第一复位弹簧3关于实验装置本体1 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并且支撑块4通过容纳槽2与实验装置本体1组滑动结构,可以提高整个装置的固定效率。
连接杆9与固定块11组成转动结构。
衔接杆10的长度小于衔接槽7的竖向长度,且衔接杆10的宽度大于衔接槽7的横向开口宽度,可以快速的将单片机本体12固定紧,缩短了整个装置的实验总时长。
遮挡板14与连接块13组成转动结构,且遮挡板14的面积大于透气口15 的面积,并且遮挡板14与透气口15一一对应,可以减少灰尘进入到实验装置本体1中的量。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时,首先根据图1-4所示,当需要对单片机本体12进行安装时,将连接板5放置到支撑块4上表面,然后按压连接板5,从而使支撑块4在容纳槽2内滑动,从而第一复位弹簧被压缩,当支撑块4与卡合槽6相对应时,支撑块4在第一弹簧恢复3形变的作用下,将连接板5固定住,接着将第二复位弹簧8放置到衔接槽7内,按压且转动连接杆9,此时第二复位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使衔接杆10与衔接槽7的横向中线平行,然后松开衔接杆10,在第二复位弹簧8恢复形变的作用下,使衔接杆10与衔接槽7紧紧的贴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快速的将单片机本体12固定紧;
当实验装置本体1在进行散热时,打开电动风扇16,风吹动遮挡板14,使遮挡板14在连接块13上转动,从而使透气口15被打开,继而使电动风扇 16驱使热气从透气口15排出,当整个装置不工作时,在遮挡板14的重力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可以将透气口15关闭,继而使整个装置的内部灰尘量减少,可以使整个装置可以正常工作,这就是该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包括实验装置本体(1)、支撑块(4)、连接杆(9)、衔接杆(10)、单片机本体(12)、遮挡板(14)和电动风扇(16),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装置本体(1)的左侧表面上部开设有容纳槽(2),且容纳槽(2)的内部焊接固定有第一复位弹簧(3),并且容纳槽(2)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5),且连接板(5)的左侧表面开设有卡合槽(6),并且连接板(5)的中部内部开设有衔接槽(7),所述衔接槽(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8),且第二复位弹簧(8)的上端焊接固定有衔接杆(10),所述衔接杆(10)的上表面中部焊接固定有连接杆(9),且连接杆(9)的上部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外表面粘接固定有单片机本体(12),所述实验装置本体(1)的左侧表面中上部焊接固定有连接块(13),且连接块(13)的内侧设置有遮挡板(14),并且实验装置本体(1)的左侧表面中部开设有透气口(15),所述实验装置本体(1)的下表面焊接固定有电动风扇(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的左侧表面与支撑块(4)右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支撑块(4)的长度,且支撑块(4)的上表面呈倾斜状,并且支撑块(4)的外形呈“十”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4)通过第一复位弹簧(3)、连接杆(9)通过第二复位弹簧(8)分别与实验装置本体(1)、连接板(5)组成弹性结构,且第一复位弹簧(3)关于实验装置本体(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并且支撑块(4)通过容纳槽(2)与实验装置本体(1)组滑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与固定块(11)组成转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杆(10)的长度小于衔接槽(7)的竖向长度,且衔接杆(10)的宽度大于衔接槽(7)的横向开口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14)与连接块(13)组成转动结构,且遮挡板(14)的面积大于透气口(15)的面积,并且遮挡板(14)与透气口(15)一一对应。
CN202020984325.9U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 Active CN212876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84325.9U CN212876196U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84325.9U CN212876196U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76196U true CN212876196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08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84325.9U Active CN212876196U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761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02297U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安装架
CN212876196U (zh) 一种单片机创新型综合实验装置
CN210678669U (zh) 一种供电所用备用器件存放装置
CN210129840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装夹装置
CN206877244U (zh) 用于计算机的机箱装置
CN210346800U (zh) 一种防护性能好的燃气表
CN209627311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07909889U (zh) 一种防水性能好的光伏组件
CN207765461U (zh) 一种新型具有盖板玻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2422036A (zh) 一种畜牧业用方便安装的光伏装置
CN216623159U (zh) 一种计算机信息传输装置
CN215954246U (zh) 一种适用于野外作业的计算机硬件装置
CN213870129U (zh) 便携式机组调试装置
CN214474789U (zh) 一种便于多端输出的计算机信息传输装置
CN211297371U (zh) 一种节能显示屏
CN217062057U (zh) 一种耐用型的抗高温的电源芯片
CN211266547U (zh) 便携式储能一体机
CN212749752U (zh) 一种信息安全用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
CN212349841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除尘装置
CN220380022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冷凝器
CN217985689U (zh) 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道路裂缝检测仪
CN216556436U (zh) 一种可进行拼接使用的铝板
CN213754387U (zh) 一种加强型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10724640U (zh) 一种屋檐吊挂式太阳能收集板
CN216218359U (zh) 一种节能且便于散热的电工仪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6

Address after: 448000 building c2-b1, No.39 Jingnan Avenue, Duodao District, Jingme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MEN CITY DREAM EXPLOR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48000 No. 33, Xiangshan Avenue, Jingmen, Hubei

Patentee before: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