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74487U - 数码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码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74487U
CN212874487U CN202021601122.3U CN202021601122U CN212874487U CN 212874487 U CN212874487 U CN 212874487U CN 202021601122 U CN202021601122 U CN 202021601122U CN 212874487 U CN212874487 U CN 212874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ight
display screen
digital display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011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振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aidi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aidi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aidix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aidi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011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744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74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744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数码显示屏和应用该数码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数码显示屏包括电路板;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设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凹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位于所述发光芯片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发光芯片间隔设置;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凸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透镜背离所述发光芯片的一侧,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和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重合,所述第二透镜的最大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横截面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增大数码显示屏的发光芯片的发光角度和侧向光强,使得用户在不同视角观看数码显示屏时,均能看到清晰的图案。

Description

数码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码显示屏和应用该数码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数码显示屏中使用发光芯片作为光源,发光芯片发出光线照亮显示面板,以使显示面板显现图案;由于发光芯片的发光角度有限且侧面光强较弱,导致用户在侧方视角观看数码显示屏时,所观测到的图案较为模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数码显示屏和应用该数码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旨在增大数码显示屏的发光芯片的发光角度和侧方亮度,使得用户在不同视角观看数码显示屏时,均能看到清晰的图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数码显示屏,包括:
电路板;
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设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凹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位于所述发光芯片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发光芯片间隔设置;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凸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透镜背离所述发光芯片的一侧,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和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重合,所述第二透镜的最大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横截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背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发光芯片,所述出光面中部向所述入光面一侧凹陷形成容置槽,所述第二透镜设于所述容置槽中,且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通过第一光学介质粘接,且所述第一光学介质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朝向所述发光芯片的一侧镜面为凹面。
可选地,所述数码显示屏还包括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设于所述第一透镜背离所述第二透镜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填充有第二光学介质,且所述第二光学介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所述第三透镜的光轴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重合,所述第三透镜为凹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最大横截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二光学介质为光学胶。
可选地,所述数码显示屏还包括集光板,所述集光板设于所述电路板设有所述发光芯片一侧,所述集光板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开设有反光腔,所述发光芯片位于所述反光腔中,所述反光腔的腔底开设有出光口,所述第一透镜嵌设于所述出光口。
可选地,所述反光腔的腔壁为弧面。
可选地,所述数码显示屏还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透光材质,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电路板设有所述发光芯片的一侧,且与所述电路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横隔于所述发光芯片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且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透镜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应用了前述任意一项中所述的数码显示屏,所述数码显示屏包括:
电路板;
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设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凹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位于所述发光芯片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发光芯片间隔设置;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凸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透镜背离所述发光芯片的一侧,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和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重合,所述第二透镜的最大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横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数码显示屏的发光芯片的出光面上方设有第一透镜,第一透镜为凹透镜,发光芯片发出的光经过第一透镜散射作用,使得光线从第一透镜射出时具有更大的发光角度;进一步地,在第一透镜背离发光芯片的一侧设置第二透镜,第二透镜为凸透镜,可将光强较强的正向光经过聚焦后向四周发散,进而使更多的正向光向周向散射,从而增强周向光强。发光角度的增大以及周向光强的增加,便可使得用户在侧方视角观看数码显示屏时也能看到清晰的图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数码显示屏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光线经过图2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时的光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数码显示屏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615698760000031
Figure BDA000261569876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数码显示屏10。
请参照图1,所述数码显示屏10包括电路板12和设于所述电路板12上的发光芯片14,所述发光芯片14设于所述电路板12的板面,并与所述电路板12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数码显示屏10还包括第一透镜16A和第二透镜16B,所述第一透镜16A为凹透镜,所述第一透镜16A位于所述发光芯片14背离所述电路板12的一侧,并与所述发光芯片14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透镜16B为凸透镜,所述第二透镜16B位于所述第一透镜16A背离所述发光芯片14的一侧,所述第二透镜16B和所述第一透镜16A的光轴重合,所述第二透镜16B的最大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透镜16B的最大横截面积。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数码显示屏10是一种可以显示数字和其他信息的显示设备,所述数码显示屏10中包括用于安装显示面板13以及光源的壳体11,所述显示面板13为透光材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3部分区域涂覆有非透光材料,以使所述显示面板13上的透光区域组合形成所需的显示图案,所述壳体11中还装有光源,所述光源包括电路板12和固定于电路板12上的发光芯片14,所述发光芯片14与所述电路板12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12与电源连接,用于传递电能以使所述发光芯片14发光;所述发光芯片14位于所述电路板12朝向所述显示面板13的一侧,所述发光芯片14发光时,光线从所述显示面板13的透光区域射出,以使所述显示面板13上形成发光的显示图案,便于用户观看。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数码显示屏10中还设有第一透镜16A,所述第一透镜16A为凹透镜,根据光学折射定律,凹透镜对光线具有散射作用,从凹透镜射出的光线具有比入射光线更大的发散角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芯片14发出的光线在经所述第一透镜16A散射后具有更大的发散角度,用户在不同视角观看所述数码显示屏10时,都能看到显示图案。
进一步地,所述数码显示屏10还包括第二透镜16B,所述第二透镜16B位于所述第一透镜16A背离所述发光芯片14的一侧,所述第二透镜16B为凸透镜且与所述第一透镜16A的光轴重合,所述第二透镜16B的轮廓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透镜16A的轮廓面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16B位于所述第一透镜16A的出光面162,且所述第二透镜16B的最大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透镜16B的最大横截面积,仅覆盖所述第一透镜16A的中间区域,所述发光芯片14发出的正向光在所述第一透镜16A中的折射角度较小,所述正向光射向所述第二透镜16B,所述正向光经由所述第二透镜16B的折射后在所述第二透镜16B的焦点处会聚后再向外发散出去,使最终通过焦点的光线向两侧发散的角度较大,进而使更多的正向光线向侧面折射,增强侧向光强;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使得所述发光芯片14发出的光向更广的角度发射,另一方面又能使光强较强的正向光向侧面折射,进而使用户在侧方观看数码显示屏10时能看到清晰的图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透镜16A和所述第二透镜16B可以是但不限于透光塑料、玻璃、硅胶等材质,在此不作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的材质可采用塑料,金属或者其他材料,所述数码显示屏10形状可为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根据不同形状设计,所述数码显示屏10的外观尺寸可适应性变化,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数码显示屏10的发光芯片14的出光面162上方设有第一透镜16A,第一透镜16A为凹透镜,发光芯片14发出的光经过第一透镜16A散射作用,使得光线从第一透镜16A的出光面162射出时具有更大的发光角度;进一步地,在第一透镜16A背离发光芯片14的一侧设置第二透镜16B,第二透镜16B为凸透镜,可将光强较强的正向光向周向散射,从而增强周向光强。发光角度的增大以及周向光强的增加,便可使得用户在侧方视角观看数码显示屏10时也能看到清晰的图案。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16A具有背对设置的入光面161和出光面162,所述入光面161朝向所述发光芯片14,所述出光面162中部向所述入光面161一侧凹陷形成容置槽163,所述第二透镜16B设于所述容置槽163中,且与所述容置槽163的槽底贴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折射角度较小的正向光强由第二透镜16B二次折射后向侧面发散,一增强侧面光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16A的出光面162中部向内凹陷以形成容置槽163,用于承载所述第二透镜16B,所述第二透镜16B贴设于所述容置槽163的槽底,使得经由所述第一透镜16A散出的正向光均能经过所述第二透镜16B折射,加大发散至侧方的正向光,且避免因光线在所述第一透镜16A和所述第二透镜16B之间反射而导致光损耗。
进一步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16A和所述第二透镜16B之间通过第一光学介质17粘接,且所述第一光学介质17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一透镜16A和所述第二透镜16B的折射率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16B通过第一光学介质17粘接于所述第一透镜16A,以使所述第二透镜16B和所述第一透镜16A之间保持稳固的相对位置,且所述第一光学介质17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一透镜16A和所述第二透镜16B的折射率相同,避免影响光的折射方向。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16A朝向所述发光芯片14的一侧为凹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16A用于将所述发光新品14射出的光线进行散射,以使所述发光芯片14的光具有更广的发散角度,由于所述发光芯片14为点状光源,光线以所述发光芯片14为中心向所述显示面板13发散;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16A的入光面161为凹面,能完全接收所述发光芯片14发出的扇形光,避免漏光。
进一步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光面161为凹面,且所述出光面161为凸面,所述发光芯片14发出的光线从空气经过所述入光面161进入所述第一透镜16A,由于空气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透镜16A的折射率,且入光面161为凹面,光线经过入光面161时靠近入光位置的法线,此时光线第一次折射发散;光线从所述第一透镜16A经过所述出光面162进入空气时,由于第一透镜16A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且入光位置为凹面,光线经过所述出光面162时远离入光位置的法线,此时光线第二次折射发散,进而使得光线由所述第一透镜16A折射后具有更大的发散角度。
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第一透镜16A为凹透镜,当所述入光面161为凹面且所述出光面162为凸面时,所述出光面162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入光面161的曲率半径。
进一步参考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数码显示屏10还包括第三透镜16C,所述第三透镜16C设于所述第一透镜16A背离所述第二透镜16B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16A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透镜16A和所述第三透镜16C之间填充有第二光学介质18,且所述第二光学介质18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透镜16A和所述第三透镜16C的折射率;所述第三透镜16C为凹透镜,所述第三透镜16C与所述第一透镜16A和所述第二透镜16B的光轴重合,所述第一透镜16A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三透镜16C的最大横截面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16A为凹透镜,以使光线经过所述第一透镜16A时折射以具有更大的发射角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数码显示屏10还包括第三透镜16C,所述第三透镜16C为凹透镜,以使得经过所述第三透镜16C散射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透镜16A再次散射,进一步加大所述发光芯片14的发光角度。具体地,根据光学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且两种介质之间的折射率不同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会发生折射的特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16A和所述第三透镜16C间隔设置;光线从所述第三透镜16C射出进入所述第一透镜16A的过程中,光线从所述第三透镜16C射出时,进入所述第一透镜16A和所述第三透镜16C之间的第二光学介质18,由于第二光学介质18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三透镜16C的折射率,光线经过第三透镜16C的出光面时靠近入光位置的法线,此时光线在第三透镜16C的出光面第一次折射发散,光线从所述第二光学介质18经过所述第一透镜16A的入光面161时,由于第一透镜16A的折射率大于第二光学介质18的折射率,光线经过第一透镜16A的入光面161时远离入光位置的法线,此时光线在第一透镜16A的入光面161第二次折射发散,进而光线从所述第三透镜16C射出进入所述第一透镜16A的过程中,同样经过两次折射,使得光线具有更广的发散角度。
可以理解的,所述数码显示屏10中还可以设置依次层叠的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等凹透镜,相邻的两个凹透镜之间间隔设置,且任意两个凹透镜之间均填充有第二光学介质18,所述第二光学介质18可以是但不限于空气、有机硅橡胶、聚氨酯或环氧树脂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仅需使光线经过多个凹透镜多次折射而增大光线的发散角度。
进一步参考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学介质18为光学胶,所述第二光学介质18具有粘性,用于粘接所述第一透镜16A和所述第三透镜16C。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镜16C通过具有粘性的第二光学介质18粘接于所述第一透镜16A,以使所述第三透镜16C和所述第一透镜16A之间保持稳固的相对位置,避免影响光的折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透镜16A和所述第二透镜16B之间填充的第一光学介质17也是光学胶,但所述第一光学介质和所述第二光学介质采用不同种类的光学胶,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光学介质17进入第二透镜16B的过程中不产生折射,而光线经过所述第二光学介质18进入所述第一透镜16A时需产生折射以扩大光线的发散角度。
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码显示屏10还包括集光板15,所述集光板15设于所述壳体11内,且位于所述电路板12上方,所述集光板15对应所述发光芯片14开设有出光口151,所述发光口连通所述发光芯片14和所述显示面板13,所述第一透镜16A嵌设于所述出光口15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芯片14和所述显示面板13之间设有集光板15,所述集光板15对应所述发光芯片14设有出光口151,所述发光芯片14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出光口151射出,所述第一透镜16A嵌设于所述出光口151,以使所述发光芯片14射向所述显示面板13的光线均是所述第一透镜16A中折射后散出的光,以使射向所述显示面板13的光线更加均匀,避免出现亮暗交错的光斑,影响用户体验。
进一步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光板15朝向所述电路板12一侧开设有反光腔152,所述发光芯片14位于所述反光腔152中,所述出光口151开设于所述集光板15背离所述电路板12的一侧,且连通所述反光腔15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显示面板13和所述发光芯片14之间设有集光板15以遮挡未被第一透镜16A折射的光线,使得所述发光芯片14射向所述显示面板13的光线均是由所述出光口151位置处的第一透镜16A折射后散出的光;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集光板15朝向所述发光芯片14的一侧开设有反光腔152,所述反光腔152的腔壁设有反光涂层,所述出光口151设于所述反光腔152的腔底,所述反光腔152罩设于所述发光芯片14,所述发光芯片14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反光腔152中多次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151射出,充分利用所述发光芯片14发出的光,避免浪费,且所述发光芯片14发出的光在所述反光腔152中多次反射,以加强射向所述显示面板13的光强。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腔152的腔壁为弧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集光板15开设有反光腔152以充分利用所述发光芯片14发出的光,且加强射向显示面板13的光强;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腔152的腔壁为弧面,以使所述发光芯片14发出的光均匀地散射于所述反光腔152内部,再由所述反光腔152反射后从所述出光口151射出均匀的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芯片14设有若干,若干所述发光芯片14间隔分布于所述电路板12的板面,所述集光板15朝向所述线路板的板面设有若干反光腔152,每一所述反光腔152的腔底均开设有一所述出光口151,所述第一透镜16A和所述第二透镜16B设有若干,每一所述第一透镜16A设于一所述出光口151中,每一所述第二透镜16B设于一所述第一透镜16A背离所述发光芯片14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数码显示屏10的显示面板13上部分区域涂覆有非透光材料,以使所述显示面板13上的透光区域组合形成所需的显示图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3上有多个显示图案,所述电路板12上设有若干所述发光芯片14,每一所述发光芯片14分别对应照射一所述显示图案,以使所述显示图案发光;本实施例中,所述集光板15设有若干所述反光腔152,每一所述反光腔152罩设一所述发光芯片14,每一所述反光腔152均罩设一所述发光芯片14,每一所述反光腔152的腔底均开设有所述出光口151用于嵌设一所述第一透镜16A,以使各个所述发光芯片14只对应照射所述显示面板13上的一显示图案,而不会对其他的显示图案产生影响。
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码显示屏10还包括显示面板13,所述显示面板13为透光材质,所述显示面板13设于所述电路板12设有所述发光芯片14的一侧,且与所述电路板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透镜16A和所述第二透镜16B横隔于所述发光芯片14和所述显示面板13之间,且所述显示面板13和所述第二透镜16B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透镜16B的焦距。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13部分区域涂覆有非透光材料,以使所述显示面板13上的透光区域组合形成所需的显示图案,所述发光芯片14正对所述透光区域,以照射所述透光区域,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3和所述第二透镜16B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透镜16B的焦距,以使所述发光芯片14发出的正向光经由所述第二透镜16B折射后,光线经过所述第二透镜16B的焦点后发散至侧方,增强侧方光强,继而使得光线照射于所述显示面板13时,用户在侧方观看显示面板13时也能看到清晰的显示图案。
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码显示屏10还包括增光膜19,所述增光膜19设于所述显示面板13朝向所述电路板12的一侧板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显示面板13朝向所述发光芯片14的一侧还贴设有增光膜19,以使射向所述显示面板13的光线经由所述增光面加强亮度后照亮所述显示面板13上的显示区域,进而加强所述数码显示屏10的显示亮度,所述增光膜19可以是但不限于丙烯酸树脂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应用了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数码显示屏10。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炉、麦克风、检测仪器等设备,所述数码显示屏10的显示面板13和发光芯片14之间设有第一透镜16A,第一透镜16A朝向发光芯片14的一侧镜面向背离发光芯片14的一侧凹陷形成弧面,发光芯片14发出的光经过第一透镜16A时折射,使得光线从第一透镜16A的出光面162射出时具有更大的发散角度,进而使得用户在不同视角观看数码显示屏10时,都能看到清晰的画面。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码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设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凹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位于所述发光芯片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发光芯片间隔设置;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凸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透镜背离所述发光芯片的一侧,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和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重合,所述第二透镜的最大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横截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背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发光芯片,所述出光面中部向所述入光面一侧凹陷形成容置槽,所述第二透镜设于所述容置槽中,且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贴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码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有第一光学介质,所述第一光学介质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相同,所述第一光学介质为光学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朝向所述发光芯片的一侧镜面为凹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显示屏还包括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设于所述第一透镜背离所述第二透镜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填充有第二光学介质,且所述第二光学介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所述第三透镜的光轴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重合,所述第三透镜为凹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最大横截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码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介质为光学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显示屏还包括集光板,所述集光板设于所述电路板设有所述发光芯片一侧,所述集光板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开设有反光腔,所述发光芯片位于所述反光腔中,所述反光腔的腔底开设有出光口,所述第一透镜嵌设于所述出光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码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腔的腔壁为弧面。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中所述的数码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显示屏还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透光材质,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电路板设有所述发光芯片的一侧,且与所述电路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横隔于所述发光芯片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且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透镜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应用了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码显示屏。
CN202021601122.3U 2020-08-03 2020-08-03 数码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874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1122.3U CN212874487U (zh) 2020-08-03 2020-08-03 数码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1122.3U CN212874487U (zh) 2020-08-03 2020-08-03 数码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74487U true CN212874487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1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01122.3U Active CN212874487U (zh) 2020-08-03 2020-08-03 数码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744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23196B1 (ko) 면조명 장치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표시기
US2795069A (en) Laminated metal-plastic illuminable panel
TWI287117B (en) Light guide lens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having the light guide lens
CN101430072B (zh) 一种拼装而成的均匀面光源
US10317607B2 (en) Optical member having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forming portion and multiple effect forming portion and ligh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026824B (zh) 后侧区域警报模块
RU262459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дсветки
JPH1186620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掲示板装置
JPH0284618A (ja) 面光源素子
CN110222618B (zh) 一种屏幕指纹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09147605B (zh) 标识结构和电子装置
CN212874487U (zh) 数码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JP2010086661A (ja) 光学部材、面状光源、表示装置及び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8873126B (zh)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254345B (zh)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终端
CN214535747U (zh) 一种导光结构及耳机盒
CN210402388U (zh) 光学检测装置
JP5586396B2 (ja) 計器用指針
CN220367500U (zh) Led透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1634429A (zh) 导光装置及其应用的发光装置
CN218938933U (zh) 一种红外触控框结构及红外触控屏
CN211653203U (zh) 高辉度复合型导光板
JP2000221307A (ja) 面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0894757U (zh) 一种直下式玻璃扩散板结构
CN209748971U (zh) 壳体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