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71304U - 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871304U CN212871304U CN202022206475.XU CN202022206475U CN212871304U CN 212871304 U CN212871304 U CN 212871304U CN 202022206475 U CN202022206475 U CN 202022206475U CN 212871304 U CN212871304 U CN 2128713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tection device
- bearing plate
- structure detection
- building main
- control cabi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涉及建筑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承载板、移动装置、驱动装置、测距装置以及控制台,两减震器上表面均与承载板本体下表面连接,两万向轮上表面分别与两减震器下表面连接,连接板两端分别与底座本体下表面以及驱动电机外表面连接,控制台本体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气泵推动推杆使装置固定在地面上,调节推杆位置使水平仪水平,再操作回弹仪对混凝土检测,钢筋仪等其他测量仪器均可放置在储物箱中,滑杆上设有尺寸标注,通过滑块滑动对建筑主体进行测量,装置功能齐全,便于移动,且具有较好的减震功能,利于保护测量仪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主体的检测分为混凝土回弹检测、楼板厚度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数量分布与净空尺寸结构垂直度检测,每项检测使用不同的检测仪器。
现有的检测装置在检测时携带工具数量过多不方便携带,且人工测量时测量不精准,在测量时定位不水平影响测量结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检测装置在检测时携带工具数量过多不方便携带,且人工测量时测量不精准,在测量时定位不水平影响测量结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包括承载板、移动装置、驱动装置、测距装置以及控制台,所述承载板包括承载板本体、扶手、海绵垫圈以及回弹仪,所述扶手两端均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所述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设有通孔,所述海绵垫圈与通孔连接,所述回弹仪下表面与海绵垫圈上表面连接,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减震器以及万向轮,两所述减震器上表面均与承载板本体下表面连接,两所述万向轮上表面分别与两减震器下表面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板、驱动电机、车轴、轴承以及减震柱,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与底座本体下表面以及驱动电机外表面连接,若干所述轴承内表面与车轴外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减震柱两端分别与若干轴承外表面以及底座本体下表面连接,所述测距装置包括伸缩杆以及转动轴,所述伸缩杆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所述转动轴下表面与伸缩杆上表面连接,所述控制台包括控制台本体,所述控制台本体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载板还包括水平仪、蓄电池以及储物箱,所述水平仪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所述蓄电池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所述储物箱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水平仪使装置在测量时保证装置水平,避免测量产生误差。
优选地,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气泵、推杆以及固定锥,若干所述气泵上表面均与承载板本体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推杆上表面分别与若干气泵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固定锥上表面均与若干推杆下表面连接,其中,气泵、推杆以及固定锥均有四个,固定锥地在推杆的作用下可以将装置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皮带以及车轮,两所述车轮通过车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有旋转轴,所述皮带与旋转轴旋转配合,所述车轴与皮带旋转配合,驱动装置使装置便于移动,减少工作人员人力的使用。
优选地,所述测距装置还包括滑杆、滑块以及垂直测量器,所述滑杆与转动轴旋转配合,两所述滑块均与滑杆滑动配合所述垂直测量器一端与滑杆下表面连接,测距装置不仅可以测量距离,还可以测量建筑主题是否垂直。
优选地,所述控制台还包括显示屏以及控制按钮,所述控制台本体上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显示屏与安装槽连接,所述控制按钮下表面与控制台本体上表面连接,控制台控制装置运行,且可以显示测量数据,方便记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台控制装置整体运行,使用时工作人员将装置推动到适宜位置进行操作,气泵推动推杆使装置固定在地面上,调节推杆位置使水平仪水平,再操作回弹仪对混凝土检测。
钢筋仪等其他测量仪器均可放置在储物箱中,滑杆上设有尺寸标注,通过滑块滑动对建筑主体进行测量,装置功能齐全,便于移动,且具有较好的减震功能,利于保护测量仪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00、承载板;110、扶手;120、水平仪;130、蓄电池;140、海绵垫圈;150、回弹仪;160、储物箱;200、移动装置;210、减震器;220、万向轮;230、气泵;240、推杆;250、固定锥;300、驱动装置;310、连接板;320、驱动电机;330、皮带;340、车轴;350、车轮;360、轴承;370、减震柱;400、测距装置;410、伸缩杆;420、转动轴;430、滑杆;440、滑块;450、垂直测量器;500、控制台;510、显示屏;520、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包括承载板100、移动装置200、驱动装置300、测距装置400以及控制台500,承载板100包括承载板本体、扶手110、海绵垫圈140以及回弹仪150,扶手110两端均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设有通孔,海绵垫圈140与通孔连接,回弹仪150下表面与海绵垫圈140上表面连接,移动装置200包括减震器210以及万向轮220,两减震器210上表面均与承载板本体下表面连接,两万向轮220上表面分别与两减震器210下表面连接,驱动装置300包括连接板310、驱动电机320、车轴340、轴承360以及减震柱370,连接板310两端分别与底座本体下表面以及驱动电机320外表面连接,若干轴承360内表面与车轴340外表面连接,若干减震柱370两端分别与若干轴承360外表面以及底座本体下表面连接,测距装置400包括伸缩杆410以及转动轴420,伸缩杆410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转动轴420下表面与伸缩杆410上表面连接,控制台500包括控制台本体,控制台本体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
进一步地,承载板100还包括水平仪120、蓄电池130以及储物箱160,水平仪120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蓄电池130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储物箱160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水平仪120使装置在测量时保证装置水平,避免测量产生误差。
进一步地,移动装置200还包括气泵230、推杆240以及固定锥250,若干气泵230上表面均与承载板本体下表面连接,若干推杆240上表面分别与若干气泵230下表面连接,若干固定锥250上表面均与若干推杆240下表面连接,其中,气泵230、推杆240以及固定锥250均有四个,固定锥250的在推杆240的作用下可以将装置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300还包括皮带330以及车轮350,两车轮350通过车轴340连接,驱动电机320设有旋转轴,皮带330与旋转轴旋转配合,车轴340与皮带330旋转配合,驱动装置300使装置便于移动,减少工作人员人力的使用。
进一步地,测距装置400还包括滑杆430、滑块440以及垂直测量器450,滑杆430与转动轴420旋转配合,两滑块440均与滑杆430滑动配合垂直测量器450一端与滑杆430下表面连接,测距装置400不仅可以测量距离,还可以测量建筑主题是否垂直。
进一步地,控制台500还包括显示屏510以及控制按钮520,控制台本体上表面设有安装槽,显示屏510与安装槽连接,控制按钮520下表面与控制台本体上表面连接,控制台500控制装置运行,且可以显示测量数据,方便记录。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其中驱动电机320的型号为YE2-132S1-2,控制台500控制装置整体运行,使用时工作人员将装置推动到适宜位置进行操作,气泵230推动推杆240使装置固定在地面上,调节推杆240位置使水平仪120水平,再操作回弹仪150对混凝土检测,钢筋仪等其他测量仪器均可放置在储物箱160中,滑杆430上设有尺寸标注,通过滑块440滑动对建筑主体进行测量,装置功能齐全,便于移动,且具有较好的减震功能,利于保护测量仪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包括承载板(100)、移动装置(200)、驱动装置(300)、测距装置(400)以及控制台(5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00)包括承载板本体、扶手(110)、海绵垫圈(140)以及回弹仪(150),所述扶手(110)两端均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所述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设有通孔,所述海绵垫圈(140)与通孔连接,所述回弹仪(150)下表面与海绵垫圈(140)上表面连接,所述移动装置(200)包括减震器(210)以及万向轮(220),两所述减震器(210)上表面均与承载板本体下表面连接,两所述万向轮(220)上表面分别与两减震器(210)下表面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00)包括连接板(310)、驱动电机(320)、车轴(340)、轴承(360)以及减震柱(370),所述连接板(310)两端分别与底座本体下表面以及驱动电机(320)外表面连接,若干所述轴承(360)内表面与车轴(340)外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减震柱(370)两端分别与若干轴承(360)外表面以及底座本体下表面连接,所述测距装置(400)包括伸缩杆(410)以及转动轴(420),所述伸缩杆(410)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所述转动轴(420)下表面与伸缩杆(410)上表面连接,所述控制台(500)包括控制台本体,所述控制台本体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00)还包括水平仪(120)、蓄电池(130)以及储物箱(160),所述水平仪(120)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所述蓄电池(130)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所述储物箱(160)下表面与承载板本体上表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200)还包括气泵(230)、推杆(240)以及固定锥(250),若干所述气泵(230)上表面均与承载板本体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推杆(240)上表面分别与若干气泵(230)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固定锥(250)上表面均与若干推杆(240)下表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00)还包括皮带(330)以及车轮(350),两所述车轮(350)通过车轴(340)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20)设有旋转轴,所述皮带(330)与旋转轴旋转配合,所述车轴(340)与皮带(330)旋转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装置(400)还包括滑杆(430)、滑块(440)以及垂直测量器(450),所述滑杆(430)与转动轴(420)旋转配合,两所述滑块(440)均与滑杆(430)滑动配合所述垂直测量器(450)一端与滑杆(430)下表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台(500)还包括显示屏(510)以及控制按钮(520),所述控制台本体上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显示屏(510)与安装槽连接,所述控制按钮(520)下表面与控制台本体上表面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06475.XU CN212871304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06475.XU CN212871304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871304U true CN212871304U (zh) | 2021-04-02 |
Family
ID=75198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06475.XU Active CN212871304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871304U (zh) |
-
2020
- 2020-09-30 CN CN202022206475.XU patent/CN21287130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65646B (zh) | 一种可同时测量水位水深的地下水水位测量仪 | |
CN216620974U (zh) | 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精准测量机构 | |
CN210464365U (zh) | 一种接触轨几何参数检测装置 | |
CN212674134U (zh) | 一种公路监理用边坡测量设备 | |
CN212871304U (zh) | 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装置 | |
CN114111747B (zh) | 一种桩机垂直度检测装置 | |
CN214223939U (zh) | 一种副车架支撑架机加孔组合检测工具 | |
CN220398543U (zh) | 一种l型简易快速测量垂平装置 | |
CA1142748A (en) | Radius turntable gauge for front end alignment of motor vehicles | |
CN219996177U (zh) | 一种墙体垂直度检测装置 | |
CN217483519U (zh) | 一种桥梁挠度测试的调平装置 | |
CN218865079U (zh) | 一种工程质量检测用垂直度检测装置 | |
CN213600028U (zh) | 一种房屋面积测量装置 | |
CN213267438U (zh) | 一种公路用小区域平整度勘测装置 | |
CN210950576U (zh) | 一种工程施工用便携式测量装置 | |
CN211649700U (zh) | 一种经纬仪用底座 | |
CN211317184U (zh) | 一种用于事故车的转向盘自由转动量检测仪 | |
CN210507059U (zh) | 一种公路平整度检测设备 | |
CN212271034U (zh) | 基坑斜测装置 | |
CN115807378B (zh) | 一种道路工程测量器 | |
CN210664436U (zh) | 一种测量精准的水准仪 | |
CN207231470U (zh) | 一种施工用倾斜度检测装置 | |
CN201285446Y (zh) | 一种移动式并能360°旋转的试验测试平台车 | |
CN213779021U (zh) | 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工程造价用测绘仪 | |
CN217005794U (zh) | 一种测绘用坡度测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