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70024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870024U CN212870024U CN202021722131.8U CN202021722131U CN212870024U CN 212870024 U CN212870024 U CN 212870024U CN 202021722131 U CN202021722131 U CN 202021722131U CN 212870024 U CN212870024 U CN 2128700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heat exchange
- port
- exchange tube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设有室内换热器;室外机,所述室外机设有压缩机、换向阀、室外换热器、换热管和底盘,所述底盘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下方;其中,所述压缩机、所述换向阀、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成制冷剂回路,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所述换向阀之间,且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底盘接触换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能够实现室外机底盘化冰,且具有安全可靠、节约能源、热量损失小、结构简单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制热时,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会产生冷凝水,室外换热器掉落的冷凝水会从室外机的底盘流出,但在室外温度较低时,空调器长时间运行,会在底盘上结冰,长期累积会堵住底盘影响排水,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底盘上的结冰会逐渐增厚而堵住换热器,影响室外换热器的性能,此外还容易打坏风扇。
为此,空调器通过在底盘上增加电加热管,实现底盘化冰,但电加热管为带电元件,长期浸泡在水中,如其表面的绝缘层损坏容易造成漏电,产生安全隐患,并且设置电加热管增加了成本,同时增加了电量消耗。
此外,还有一些空调器,利用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制冷剂对底盘进行化冰,具体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制冷剂,一部分用于底盘化冰,另一部分经过室内换热器(换热量非常大),然后两部分制冷剂汇合,但由于两部分制冷剂汇合时的温差和压力差均较大,导致热量对冲损失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能够实现室外机底盘化冰,且具有安全可靠、节约能源、热量损失小、结构简单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设有室内换热器;室外机,所述室外机设有压缩机、换向阀、室外换热器、换热管和底盘,所述底盘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下方;其中,所述压缩机、所述换向阀、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成制冷剂回路,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所述换向阀之间,且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底盘接触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能够实现室外机底盘化冰,且具有安全可靠、节约能源、热量损失小、结构简单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换热管的一端形成进口端且另一端形成出口端,所述进口端相对于所述出口端更加邻近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出口端相对于所述进口端更加邻近所述换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换向阀之间通过排气管相连,所述排气管沿其长度方向分为第一排气段、第二排气段和第三排气段,所述第一排气段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三排气段与所述换向阀相连,所述第二排气段位于所述第一排气段和所述第三排气段之间;其中,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排气段和所述第二排气段之间,所述换热管的出口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排气段和所述第三排气段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端通过第一三通阀与所述第一排气段和所述第二排气段相连,所述换热管的出口端通过第二三通阀与所述第二排气段和所述第三排气段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端设有仅允许制冷剂单向流入所述换热管的第一单向阀;和/或所述换热管的出口端设有仅允许制冷剂单向流出所述换热管的第二单向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模式检测装置,所述模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工作模式;室外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室外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于所述换热管,所述控制阀位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所述换热管的与所述底盘接触的部分之间;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控制阀、所述模式检测装置和所述室外温度检测装置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换热管的一部分通过多次折弯而盘设于所述底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底盘设有用于收集所述室外换热器上的冷凝水的水槽,所述换热管与所述水槽接触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换向阀为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的四通阀,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其中,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之间;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连接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三阀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制冷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室外机100、制冷剂回路10、
室外换热器110、压缩机120、换向阀130、
换热管140、进口端141、出口端142、第一三通阀143、第二三通阀144、
底盘150、
排气管160、第一排气段161、第二排气段162、第三排气段163、
第一阀口171、第二阀口172、第三阀口173、第四阀口174、
控制阀180、
室内换热器210、节流装置300、储液器400、第一截止阀500、第二截止阀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100。
室内机设有室内换热器210。室外机100设有压缩机120、换向阀130、室外换热器110、换热管140和底盘150,底盘150设于室外换热器110下方,用于盛接并排出室外换热器110产生的冷凝水。其中,压缩机120、换向阀130、室外换热器110和室内换热器210连接成制冷剂回路10,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流动,用于对室内进行制冷和制热。换热管140的两端连接在压缩机120的排气口和换向阀130之间,且换热管140与底盘150接触换热。
举例而言,压缩机120排出的高温制冷剂,一部分通过制冷剂回路10输送至室外换热器110或室内换热器210。底盘150位于室外换热器110的下方,用于盛接室外换热器110凝结的冷凝水,底盘150上的冷凝水结冰时需要进行化冰。换热管140可以为铜管,换热管140的两端均连接于压缩机120和换向阀130之间,压缩机120排出的高温制冷剂的另一部分,通过换热管140与底盘150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融化底盘150上的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器,通过在压缩机120的排气口连接换热管140,且换热管140与底盘150接触换热,从而可以压缩机120排出的高温制冷剂,使底盘150堆积的冰霜融化,实现底盘150的高效化冰,如此,可以避免结冰而影响排水,且防止结冰而影响室外换热器110的性能及打坏风扇。
并且,利用压缩机120排出的高温制冷剂对底盘150进行化冰,无需额外设置电加热管等电气元件,直接以压缩机120产生的热量为热源,不产生电量的损耗,同时避免了由于电气元件老化造成的漏电短路等安全隐患。
此外,相比相关技术中通过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制冷剂进行化冰的空调器,换热管140 的两端均连接在压缩机120的排气口和换向阀130之间,压缩机120排出的高温制冷剂,对底盘150化冰后,即与另一部分高温制冷剂在换向阀130上游进行汇合,汇合时,两部分制冷剂的温差和压力差均较小,从而有效减小热量对冲损失。
另外,相关技术中还有一些空调器,通过蓄热装置吸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制冷剂的热量,再对底盘进行化冰,这种空调器需要额外设置蓄热装置,占用空间较大,结构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换热管140直接与底盘150 接触导热,无需额外设置蓄热装置,减小了室外机100的体积,且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对热量的利用率更高。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能够实现室外机底盘化冰,且具有安全可靠、节约能源、热量损失小、结构简单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换热管140的一端形成进口端141且另一端形成出口端142,进口端141相对于出口端142更加邻近压缩机120的排气口,出口端142相对于进口端141更加邻近换向阀130。
其中,进口端141与出口端142均与压缩机120和换向阀130之间的制冷剂回路10相连,压缩机120排出的高温制冷剂,可以由进口端141进入换热管140,并继续由进口端141向出口端142的方向传递,与底盘150换热后,再由出口端142返回压缩机120 和换向阀130之间的制冷剂回路10。由此,限定了换热管140的热量传递路径,制冷剂传输阻力和热量损失较低,保证了两部分制冷剂汇合时的温差和压力差均较小。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压缩机120的排气口与换向阀130之间通过排气管160相连,排气管160沿其长度方向分为第一排气段161、第二排气段162和第三排气段163,第一排气段161与压缩机120的排气口相连,第三排气段163与换向阀130相连,第二排气段162位于第一排气段161和第三排气段163之间。
其中,换热管140的进口端141连接在第一排气段161和第二排气段162之间,换热管140的出口端142连接在第二排气段162和第三排气段163之间。
例如排气管160可以为铜管,压缩机120排出的高温制冷剂,可以由第一排气段161向第二排气段162输送,再由第二排气段162向第三排气段163输送,最后由第三排气段163输送至换向阀130。
通过将换热管140的进口端141连接在第一排气段161和第二排气段162之间,将换热管140的出口端142连接在第二排气段162和第三排气段163之间,使换热管140 的两端均与排气管160连通,制冷剂在第一排气段161和第二排气段162的连接处分成两路,分别流向第二排气段162和换热管140,并且,两路制冷剂在第三排气段163 汇总一路后流向至换向阀130,由此实现压缩机120与换向阀130之间的制冷剂回路10 与换热管140的连接,并实现制冷剂的输送。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换热管140的进口端141通过第一三通阀143与第一排气段161和第二排气段162相连,换热管140的出口端142通过第二三通阀144与第二排气段162和第三排气段163相连。
通过设置第一三通阀143,可以实现第一排气段161内制冷剂的分流,通过设置第二三通阀144,可以使第二排气段162与换热管140内的制冷剂汇总至第三排气段163,且安装简单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换热管140的进口端141设有仅允许制冷剂单向流入换热管140的第一单向阀,和/或换热管140的出口端142设有仅允许制冷剂单向流出换热管140的第二单向阀。由此,保证换热管140内制冷剂的单向流动,防止换热管140内制冷剂逆向流动,造成流动阻力,影响化冰效果及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空调器还包括模式检测装置、室外温度检测装置、控制阀180和控制器。
模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空调器的当前工作模式。室外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控制阀180设于换热管140,控制阀180位于压缩机120的排气口和换热管140 的与底盘150接触的部分之间。控制阀180用于控制换热管140内制冷剂的通断。控制器分别与控制阀180、模式检测装置和室外温度检测装置电连接。
举例而言,由模式检测装置检测空调器所处的工作模式,如判定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此时无需对空调器进行化冰操作,所述控制器控制控制阀180关闭,从压缩机12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不会传递至换热管140。如模式检测装置判定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首先利用室外温度检测装置对室外环境温度Tw进行检测。若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Tw≤A℃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控制阀180打开,从压缩机12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换热管140与底盘150接触换热,实现化冰;若检测室外温度Tw>A℃时,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控制阀180关闭。其中A可以为经验值,根据不同空调器的类型选取,例如A 为2℃。
由此,可以在需要底盘150化冰时实现底盘150的自动化冰,且在底盘150不需要化冰时,保证制冷剂的流向,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换热管140的一部分通过多次折弯而盘设于底盘150。
通过换热管140的一部分折弯,能够增大换热管140与底盘150的换热面积,使换热管140与底盘150接触化冰更加均匀且效率更高,并且换热管140盘设于底盘150,能够减少换热管140的占用空间,提高底盘150上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底盘150设有用于收集室外换热器110上的冷凝水的水槽(图中未示意),换热管140与水槽接触换热。
通过在底盘150设置水槽,可以利用水槽盛接室外换热器110上的冷凝水,将冷凝水集中在一处,从而方便换热管140准确化冰,并便于将冷凝水及时排出室外机100,防止融化后的冷凝水在底盘150长期存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换向阀130为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的四通阀,换向阀130具有第一阀口171、第二阀口172、第三阀口173 和第四阀口174,第一阀口171与压缩机120的排气口相连,第二阀口172与室外换热器110相连,第三阀口173与室内换热器210相连,第四阀口174与压缩机120的进气口相连。
其中,换向阀13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阀口171与第二阀口172连通,第三阀口173与第四阀口174连通。换向阀13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阀口171与第三阀口173 连通,第二阀口172与第四阀口174连通。
由此,能够实现空调器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之间的切换。
举例而言,空调器需要制冷时,将换向阀130切换至第一状态,图2中的箭头示出了该状态下制冷剂的流向,压缩机120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一阀口171和第二阀口172 流向室外换热器110,进行制热,然后流向室内换热器210进行制冷,最后通过第三阀口173和第四阀口174返回压缩机120。
空调器需要制热时,将换向阀130切换至第二状态,压缩机120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一阀口171和第三阀口173流向室内换热器210,进行制冷,然后流向室外换热器110 进行制热,最后通过第二阀口172和第四阀口174返回压缩机120。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节流装置300、储液器400、第一截止阀500和第二截止阀600。
节流装置300连接在室外换热器110和室内换热器210之间,例如毛细管、膨胀阀等,节流装置300可以调节制冷剂回路10制冷剂的流量。储液器400连接在压缩机120 的进气口和第四阀口174之间,防止液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20,为压缩机120提供液击保护。第一截止阀500连接在节流装置300和室内换热器210之间,以控制节流装置 300和室内换热器210之间制冷剂是否流通。第二截止阀600连接在室内换热器210和第三阀口173之间,以控制室内换热器210和第三阀口173之间制冷剂是否流通。其中,第一截止阀500和第二截止阀600可以设置在室外机100和室内机之间,从而便于室外机100和室内机单独维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120、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120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120。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室内换热器210和室外换热器110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210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210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所述室内机设有室内换热器;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设有压缩机、换向阀、室外换热器、换热管和底盘,所述底盘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下方;
其中,所述压缩机、所述换向阀、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成制冷剂回路,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所述换向阀之间,且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底盘接触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形成进口端且另一端形成出口端,所述进口端相对于所述出口端更加邻近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出口端相对于所述进口端更加邻近所述换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换向阀之间通过排气管相连,所述排气管沿其长度方向分为第一排气段、第二排气段和第三排气段,所述第一排气段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三排气段与所述换向阀相连,所述第二排气段位于所述第一排气段和所述第三排气段之间;
其中,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排气段和所述第二排气段之间,所述换热管的出口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排气段和所述第三排气段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端通过第一三通阀与所述第一排气段和所述第二排气段相连,所述换热管的出口端通过第二三通阀与所述第二排气段和所述第三排气段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端设有仅允许制冷剂单向流入所述换热管的第一单向阀;和/或
所述换热管的出口端设有仅允许制冷剂单向流出所述换热管的第二单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模式检测装置,所述模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工作模式;
室外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室外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于所述换热管,所述控制阀位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所述换热管的与所述底盘接触的部分之间;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控制阀、所述模式检测装置和所述室外温度检测装置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一部分通过多次折弯而盘设于所述底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设有用于收集所述室外换热器上的冷凝水的水槽,所述换热管与所述水槽接触换热。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为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的四通阀,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
其中,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
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
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之间;
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连接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
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三阀口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22131.8U CN212870024U (zh) | 2020-08-18 | 2020-08-18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22131.8U CN212870024U (zh) | 2020-08-18 | 2020-08-18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870024U true CN212870024U (zh) | 2021-04-02 |
Family
ID=75221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22131.8U Active CN212870024U (zh) | 2020-08-18 | 2020-08-18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870024U (zh) |
-
2020
- 2020-08-18 CN CN202021722131.8U patent/CN2128700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327308B2 (ja) | 給湯空調システム | |
EP2211127A1 (en) |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er | |
CN102401519A (zh) | 空调器的室外机 | |
CN104833010A (zh) | 热回收多联机的室外机及热回收多联机 | |
KR20140105431A (ko) | 공기 조화기 및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 |
CN113007831B (zh) | 一种三管制多联机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833152A (zh) | 一种防液击空调除霜系统 | |
CN104236155A (zh) | 具有冷媒过冷、除霜制热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0470163C (zh) | 热泵式热水器 | |
CN104236177A (zh) | 一种相变蓄热、冷媒过冷热交换装置及采用其的空调系统 | |
CN212511905U (zh) | 制冷系统 | |
CN109910550A (zh) |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汽车 | |
CN205784048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6016808B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0547669B1 (ko) | 응결방지 기능을 갖는 히트펌프 시스템 | |
CN212870024U (zh) | 空调器 | |
CN216481291U (zh) | 空调器 | |
CN215675896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113237145B (zh) | 一种热泵空调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 |
CN115264984A (zh) |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KR101260198B1 (ko) | 냉매의 잠열을 이용한 무적상 공기열 보일러 | |
CN109642739B (zh) | 空调装置 | |
CN214501455U (zh) | 空调器 | |
CN109341160A (zh) | 空调用循环系统及空调 | |
CN219141148U (zh) | 空调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1 Haixin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