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3849U - 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及自动上下车担架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及自动上下车担架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53849U
CN212853849U CN202021083106.XU CN202021083106U CN212853849U CN 212853849 U CN212853849 U CN 212853849U CN 202021083106 U CN202021083106 U CN 202021083106U CN 212853849 U CN212853849 U CN 212853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haft
guide
fixed
stretcher
me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831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丙新
顾家忻
胡景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ew Era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ew Era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ew Era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ew Era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831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53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53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53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及自动上下车担架床,包括:固定架,具有滑轨;动力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电机和同步带;滑动架;传动机构,包括相连接的固定座、传动轴和锁定结构;所述固定架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具有触发结构,第一状态下,所述同步带可带动所述传动机构沿着所述滑轨方向移动,第二状态下所述同步带可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以及,输送机构;本专利的担架床上下车装置结构紧凑,可自动实现电机输出功能的切换,无需人工干预,上下车装置会自动完成整个上下车动作,用户仅需在输送带上拆卸或安装担架床,节约了担架床上下车所需时间,简化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及自动上下车担架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担架床及担架床输送装置领域,尤指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及自动上下车担架床。
背景技术
目前救护车中基本均需要配备担架床,以实现患者的转移和车上临时治疗,直接将载有患者的担架床抬上和台下救护车的过程中很容易因发力不当导致患者受伤。现有技术中,采用自动上下扯装置实现对担架进行自动上下车,但是这些上下车装置往往行程过短,辅助效果较差。因此,是否存在一种行程较大,可实现从地面到急救车的全程自动上下车的担架床上下车装置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及自动上下车担架床,仅需使用一个电机提供动力,通过设置相适配的锁定结构和触发结构,调整电机的输出功能,实现滑动架和担架床的两种动力输出切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包括:
固定架,具有滑轨;
动力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电机和同步带,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设置方向与所述滑轨的方向相同;
滑动架,可于所述滑轨上滑动;
传动机构,包括相连接的固定座、传动轴和锁定结构;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滑动架上,所述同步带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接;所述固定架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具有触发结构,所述触发结构与所述锁定结构相适配,
第一状态下,触发结构未接触所述锁定结构,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固定座相固定,所述同步带可带动所述传动机构沿着所述滑轨方向移动,
第二状态下,触发结构与所述锁定结构相互作用,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同步带可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以及,
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接,所述传动轴可带动所述输送带。
第一状态下,传动机构、滑动架、以及输送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整体可在滑轨上相对固定架滑动。当滑动架未滑动到靠近触发结构的一端时,及触发结构未能触发锁定结构时,传动机构与同步带相固定,此时电机运动,同步带会带着滑动架等结构沿着滑轨方向移动。担架床可以固定在输送带上,该阶段下,担架床相对固定架发生移动。
第一状态下,待滑动架移动至滑轨的一端,触发结构触发锁定结构,使得传动轴可以随着同步带转动,此时传动机构、滑动架和输送机构相对固定架的位置保持不变,仅输送机构中的输送带随着传动轴转动。该阶段下,担架床相对滑动架移动。
设置相适配的触发结构和锁定结构后,使用同一个电机,可以实现担架床相对固定架以及担架床相对滑动架的两端运动,实现担架床上下车的自动化。固定架可以固定在救护车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锁定结构包括第一啮合件,第二啮合件、限位件和复位件,所述第一啮合件与所述传动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二啮合件套设所述传动轴,可在所述传动轴上滑动,所述第一啮合件和所述第二啮合件可通过于所述传动轴的周向方向上设置的齿相啮合,所述限位件对所述第二啮合件提供沿所述传动轴周向方向上的限位,所述复位件对所述第二啮合件提供沿所述传动轴轴向方向上的限位;
所述第二啮合件具有倾斜面,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倾斜面与所述传动轴的径向截面的距离逐渐增加;
所述触发结构为导柱,所述导柱与所述倾斜面相适配;
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啮合件与所述第二啮合件啮合固定;
第二状态下,所述导柱抵靠所述倾斜面,使所述第一啮合件与所述第二啮合件相互远离。
第一状态下,第一啮合件与第二啮合件啮合,由于第二啮合件被限位件限位,第二啮合件无法绕传动轴的轴线转动,因此传动轴通过第一啮合件被固定。第二阶段下,导柱抵靠在倾斜面上,导柱对倾斜面沿着滑轨方向的压力的一部分会被倾斜面转化为对第二啮合件沿传动轴轴向方向上的压力,使得第一啮合件和第二啮合件相互脱离,此时传动轴可自由转动传动轴会带动输送机构运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导轴,所述导轴与所述传动轴平行地固定于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啮合件开设有与所述导轴相适配的通孔。
第二啮合件可以通过通孔在导轴上滑动,导轴对第二啮合件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当第一啮合件和第二啮合件相固定时,同步带通过与传动轴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滑动架等其他结构,因此第一啮合件和第二啮合件之间会存在较大的应力,导轴可以对第二啮合件起到较大的支撑力,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轴的数量为二,两个所述导轴分别位于所述传动轴的两侧,便于均匀分散第二啮合件上受到的应力,提高第二啮合件的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轴上具有有第三导轮,所述第三导轮用于将所述同步带压紧在所述传动轴上。第三导轮用于增加同步带与传动轴之间的包角,提高同步带与传动轴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第一状态下同步带打滑导致电机无法带动滑动座移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动轴上具有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第一导轮与所述同步带连接,第二导轮与所述输送带连接,所述第二导轮、所述第一导轮、所述第一啮合件和所述第二啮合件依次排布。
第一导轮向传动轴输出动力,第一状态下,传动轴位于第一导轮和第一啮合件之间的部分所受应力较大,第二状态下,传动轴位于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之间的部分所受应力较大,第一导轮位于传动轴的中间,可以使传动轴的两侧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应力情况基本对称,避免传动轴上某处应力集中导致容易损坏,延长装置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动轴的两端,以及所述传动轴于所述第一导轮和所述第二导轮之间的部分分别与所述固定座通过轴承连接。
三个导轮以及第二啮合件,可以对传动轴的一端、第二导轮与第一导轮之间、第一导轮与第一啮合件之间、第一啮合件与传动轴的另一端之间以及传动轴的另一端分别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传动轴整体的强度,避免传动轴发生断裂,延长传动轴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供所述导柱进入的凹槽。使得传动机构整体结构进一步集成化,缩小其体积,减轻重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复位件为弹簧,当所述导柱抵靠所述倾斜面时,所述导柱对所述第二啮合件提供压力,克服所述弹簧的弹力,使所述第二啮合件与所述第一啮合件远离;当所述导柱离开所述倾斜面时,所述弹簧的弹力使所述第二啮合件与所述第一啮合件啮合固定。
限位件会在传动轴的轴向以外的方向上对第二啮合件起到限位作用,因此弹簧仅需对限位件提供沿着传动轴的轴向方向上的限位,结构简单,可以实现第二啮合件的自动复位。
一种自动上下车担架床,包括,担架床和具有前述特征的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所述担架床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输送带。
本专利创造性的在担架床上下车装置上设置有相适配的同步带和传动机构,仅使用一个电机,即可实现担架床相对固定架以及担架床相对滑动架的两个动作,结构更为紧凑;设置相适配的锁定结构和触发结构,实现电机输出功能的自动切换,无需人工干预,上下车装置会自动完成整个上下车动作,用户仅需在输送带上拆卸或安装担架床,节约了担架床上下车所需时间,简化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触发机构与锁定机构接触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省略部分滑动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啮合件与第二啮合件啮合固定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啮合件与第二啮合件脱啮合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固定架;110-滑轨;120-触发结构;121-导柱;200-动力机构; 210-电机;220-同步带;300-滑动架;400-传动机构;410-固定座;411- 凹槽;420-传动轴;421-第一导轮;422-第二导轮;430-锁定结构;431- 第一啮合件;432-第二啮合件;433-限位件;434-复位件;435-齿;436- 倾斜面;437-第三导轮;500-输送机构;510-输送带;600-担架床;610- 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包括固定架100,固定架100可以固定在救护车或其他设备上;设置在固定架100上的动力机构200,用于为上下车装置提供动力;滑动架300,其上装设有传动机构121和输送机构500,在动力机构200的驱动下,滑动架300可以带动传动机构121和输送机构500相对于固定架100移动,传动机构121也可以向输送机构500输送动力。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架100上设置有滑轨110,滑动架300可以带着其他装置在滑轨110上滑动。在本专利中,滑轨110上设置了若干滑轮,以减少滑轨110和滑动架300之间的摩擦力。
动力机构200包括相连接的电机210和同步带220,如图2-4所示,电机 210固定在固定架100上,与固定架100保持静止,如图2和图4所示,同步带220沿着滑轨110的延伸方向设置。同步带220可以通过传动机构121,带动滑动架300沿着同步带220的方向运行。图2为担架床600收起时的示意图,图4为滑动架300移动至固定架100的一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4所示的装置形态之间的变化,即电机210通过同步带220带动传动机构121、滑动架300和担架床600一同沿着滑轨110方向滑动的第一状态。
如图4所示,传动机构121与输送机构500相连接,传动机构121可以带动输送机构500中的输送带510运作,输送带510上固定有连接件610,连接件610用于与担架床600可拆卸式固定。当装置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下时,动力机构200输出的动力被传动机构121分配至输送机构500的输送带510,输送带510带动连接件610以及连接件610上的担架床600继续向外展开,此时所描述的运动状态即第二状态。
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切换通过固定架100上的触发结构120和传动机构 121上的锁定结构430实现。
图5表示的是处于第一状态时的传动机构121的结构示意图。传动机构121 包括固定座410、传动轴420和锁定结构430。固定座410固定在滑动架300 上,以将传动轴420在第一状态下受到的沿着滑轨110方向的力传递至滑动架 300,以带动滑动架300。固定架100上设置有多个挡板传动轴420与若干个挡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传动轴420上具有同轴固定的第一导轮421和第二导轮 422,根据图4可知,第一导轮421与同步带220连接,第二导轮422与输送带510连接。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啮合件431和第二啮合件432,第一啮合件431 和第二啮合件432在传动轴420的周向方向上具有齿435,且可通过齿435相互啮合,第一啮合件431与传动轴420同轴固定,两个挡板之间设置了限位件 433,即两根导轴,第二啮合件432套着传动轴420,且两根导轴穿过第二啮合件432。第二啮合件432的一端与复位件434相连接,即弹簧,复位件434的另一端与一块挡板相固定。
图5所示的是第二啮合件432与第一啮合件431相啮合的状态,根据图5 可知,由于第二啮合件432被限位件433限位,不可发生转动,第一啮合件431 与第二啮合件432啮合时,第二啮合件432通过第一啮合件431使传动轴420 固定,实现对传动轴420的限位。同步轮经过第一导轮421,且被导轴上的第三导轮437压紧在第一导轮421的表面,同步带220与传动轴420具有较大的包角,使得同步带220不会与传动轴420发生打滑。此时同步带220运作时,整个传动机构121由于传动轴420不能转动而只能随着同步带220运行,而固定座410与滑动架300相固定,因此此时电机210的输出动力用作驱动滑动架 300以及与其相固定的结构沿着滑轨110的方向移动。
如图3所示,第一状态,滑动架300移动至靠近触发结构120的一端时,触发结构120与锁定结构430接触时,触发结构120和锁定结构430的结构示意图为图6。根据图6可知,触发结构120上具有导柱121,此时导柱121伸入了固定座410的凹槽411中,导柱121的一侧抵靠在第二啮合件432的倾斜面436上,倾斜面436将导柱121对倾斜面436的压力的一分部分转化为沿着传动轴420轴向方向的作用力,使得第二啮合件432克服弹簧的弹力向远离第一啮合件431的方向移动。此状态即第二状态,第二啮合件432不会对第一啮合件431产生限位,传动轴420可自由传动。第二状态下,电机210带动同步带220继续转动,同步带220会通过第一导轮421带着传动轴420传动,传动轴420通过第二导轮422带动输送机构500的输送带510开始工作,输送带510 通过连接件610与担架床600固定,担架床600继续向外运输,直至运输至底面等可拆卸的区域。
至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明白,本专利中的传动机构121以及触发结构120实际上是本专利的关键实用新型点所在。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导轮437通过轴承设置在导轴上,利于缩小装置整体占用的空间,实际生产中,导轮和限位件433可以分开设置。触发结构120和锁定结构430相互作用,可以实现电机210输出功能的转换,在仅采用同一个电机210的情况下,实现担架床600相对于固定架100,以及担架床600相对于滑动架300的移动,设置两段对担架床600的移动,用户仅需将担架床600与连接件610拆卸或安装,上下车装置会自动完成对担架的整个提升和下降工作,相比于人力搬运,电机 210驱动可以让担架床600上下车过程中保持平稳,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限位件433包括两根导轴,导轴从两侧对第二啮合件432起到支撑作用。第一状态下,第一啮合件431和第二啮合件432之间具有较大的应力,设置两根导轴可以有效分散第二啮合件432受到的应力,提高装置强度,延长装置的寿命。第二啮合件432上开设了供导轴穿过的通孔,实际生产中,限位件433 可以采用其他常用结构,第二啮合件432上可以相应的保持开设通孔或取消通孔,当限位件433采用导轴时,导轴的数量也可以根据电机210的输出功率增加或减少。滑轨110上可以设置接近开关,以向控制设备提示上下车装置的运行状况,控制装置可以根据上下车装置的状态选择合适的输出功率,提升病人的舒适度。
设置限位件433后,第二啮合件432仅具有沿传动轴420方向上的活动自由度,不会发生旋转或偏转,因此复位件434可以采用强度较低的弹簧,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利于缩小传动机构121的体积,实际生产中,复位件434可以采用伸缩杆等其他常用结构。固定座410上设置有供导柱121进入的凹槽411,使得第二啮合件432的倾斜面436可以设置于固定座410上,无需突出固定座 410外部,缩小传动机构121在滑轨110方向上的尺寸,增加滑动架300的滑动范围。
如图2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机210通过带传动结构与同步带220 进行连接,可以缩小装置于导轨的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实际生产中,电机210 的输出端可以直接通过导轮与同步带220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于传动轴420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导轮422、第一导轮421、第一啮合件431、第二啮合件432和复位件434依次排布,且传动轴 420靠近第二导轮422的端部、传动轴420上于第二导轮422和第一导轮421 之间、以及传动轴420远离第二导轮422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三个挡板相固定,配合具有限位功能的限位件433,传动机构121整体具有较高的强度,传动轴420受到多段支撑而不容易发生断裂。
第一状态下,第一导轮421受到较大的摩擦力,该摩擦力在第一啮合件431 和第二啮合件432之间形成较大的应力,此时传动轴420靠近第一啮合件431 的一端应力集中。第二状态下,第一导轮421依然受到较大的摩擦力,且电机 210输出的功通过第二导轮422传动至输送带510,此时第二导轮422受到较大的摩擦力,传动轴420靠近第二导轮422的一端应力集中。即,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切换后,传动轴420上的应力分布状况基本对称。第一状态下,传动轴420靠近第二导轮422的一端应力较小,第二状态下,传动轴420靠近第一啮合件431的一端应力较小,可以避免传动轴420的某一部分因始终引力集中而导致容易损坏。实际生产中,第一导轮421、第二导轮422、第一啮合件431、第二啮合件432和复位件434的排布次序可以调整,且调整后的方案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上卸车担架床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包括,担架床600,和具有前述特征的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具有滑轨;
动力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电机和同步带,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设置方向与所述滑轨的方向相同;
滑动架,可于所述滑轨上滑动;
传动机构,包括相连接的固定座、传动轴和锁定结构;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滑动架上,所述同步带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接;所述固定架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具有触发结构,所述触发结构与所述锁定结构相适配,
第一状态下,触发结构未接触所述锁定结构,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固定座相固定,所述同步带可带动所述传动机构沿着所述滑轨方向移动,
第二状态下,触发结构与所述锁定结构相互作用,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同步带可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以及,
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接,所述传动轴可带动所述输送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结构包括第一啮合件,第二啮合件、限位件和复位件,所述第一啮合件与所述传动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二啮合件套设所述传动轴,可在所述传动轴上滑动,所述第一啮合件和所述第二啮合件可通过于所述传动轴的周向方向上设置的齿相啮合,所述限位件对所述第二啮合件提供沿所述传动轴周向方向上的限位,所述复位件对所述第二啮合件提供沿所述传动轴轴向方向上的限位;
所述第二啮合件具有倾斜面,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倾斜面与所述传动轴的径向截面的距离逐渐增加;
所述触发结构为导柱,所述导柱与所述倾斜面相适配;
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啮合件与所述第二啮合件啮合固定;
第二状态下,所述导柱抵靠所述倾斜面,使所述第一啮合件与所述第二啮合件相互远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为导轴,所述导轴与所述传动轴平行地固定于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啮合件开设有与所述导轴相适配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轴的数量为二,两个所述导轴分别位于所述传动轴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轴上具有第三导轮,所述第三导轮用于将所述同步带压紧在所述传动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轴上具有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第一导轮与所述同步带连接,第二导轮与所述输送带连接,所述第二导轮、所述第一导轮、所述第一啮合件和所述第二啮合件依次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轴的两端,以及所述传动轴于所述第一导轮和所述第二导轮之间的部分分别与所述固定座通过轴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供所述导柱进入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件为弹簧,当所述导柱抵靠所述倾斜面时,所述导柱对所述第二啮合件提供压力,克服所述弹簧的弹力,使所述第二啮合件与所述第一啮合件远离;当所述导柱离开所述倾斜面时,所述弹簧的弹力使所述第二啮合件与所述第一啮合件啮合固定。
10.一种自动上下车担架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担架床和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所述担架床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输送带。
CN202021083106.XU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及自动上下车担架床 Active CN212853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3106.XU CN212853849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及自动上下车担架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3106.XU CN212853849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及自动上下车担架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53849U true CN212853849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09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83106.XU Active CN212853849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及自动上下车担架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538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453193T3 (es) Dispositivo y cama para girar a personas tumbadas horizontalmente
US20070251004A1 (en) Automatic patient transfer system
EP1473205A3 (en) Conveyer system with individual load carriers.
CN207837783U (zh) 组合式多功能护理床
CN212853849U (zh) 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及自动上下车担架床
CN104523382A (zh) 一种输送带式急救床
US20140203537A1 (en) Movement assistive device and wheelchair equipped with same
CN111700740A (zh) 一种担架床上下车装置及自动上下车担架床
CN112413077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推移式转动传送连接机构
CN109091327A (zh) 一种血液科一体式多功能护理床
CN202105364U (zh) 一种可调节扶手高度的跑步机
CN116509647A (zh) 多功能超低升降护理床
CN113311930B (zh) 一种带有稳压电源的电脑支架
CN212788916U (zh) 一种轮椅床
CN112336525A (zh) 儿童重症监护用安全转运装置
CN112057253A (zh) 一种用于上楼梯的电动轮椅
CN208915016U (zh) 一种可半自动升降扶手的汽车座椅
EP2648671B1 (en) A chair for disabled or non self-sufficient people provided with automatized lifting of the seat.
CN205181639U (zh)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手术推车
CN214549857U (zh) 一种多功能急救设备
JP2006149516A (ja) ストレッチャーの上の擔架の上に取付けた移載ベルト
CN210542106U (zh) 一种方便转移病人的手术推车
CN218651073U (zh) 一种沙发
CN220695464U (zh) 一种两级伸缩床体机构
CN220530306U (zh) 一种升降支架和治疗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