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3491U - 标测导管 - Google Patents

标测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53491U
CN212853491U CN202021537855.5U CN202021537855U CN212853491U CN 212853491 U CN212853491 U CN 212853491U CN 202021537855 U CN202021537855 U CN 202021537855U CN 212853491 U CN212853491 U CN 212853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pping
catheter
state
curved
curved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378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才义
陈越猛
张新龙
张煊浩
邓光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Mayo Heart Magnetism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Mayo Heart Magnetism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Mayo Heart Magnetism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Mayo Heart Magnetism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378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53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53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53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标测导管,标测导管用于心脏部位的检测和治疗,标测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和标测弯曲杆,导管主体具有远端部和近端部;标测弯曲杆连接于远端部,标测弯曲杆上设有用于获取心脏部位的电信号的多对标测电极对;当标测弯曲杆处于标测状态时,标测弯曲杆的部分形成封闭的环状标测部;当标测弯曲杆处于收容状态时,标测弯曲杆呈伸直状态且与导管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测导管,标测导管远端部的环状标测部可以张开和闭合调节,适用于针对不同部位和不同目标的标测操作,而且,闭合的环状标测部能任意正向或反向旋转操作,简化了操作技术,降低了到位失败率,减小了学习和培训难度。

Description

标测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测导管。
背景技术
在标测导管的头端设置环状的标测部是高密度标测导管常用的结构形态。然而,相关技术中,环状标测部具有开口,导致具有环状标测部的高密度标测导管存在如下缺点:
环状标测部在心腔内只能单向旋转,如果逆向旋转,开口处的头端容易插入心内结构造成钩挂、缠绕、损伤等问题;环状标测部在移动标测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影响定位准确性;当需要操作环状标测部进入血管或心耳等结构时,只能正向旋转进入,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失败率和学习难度,降低了操作效率;由于操作过程中单向旋转圈数的累加效应,使得标测导管尾端的延长连接线严重缠绕,严重影响术者对导管的精细操控和延长导线与其周围器械的协调配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标测导管的操作的便利性和标测质量,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标测导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测导管,所述标测导管用于心脏部位的检测和治疗,所述标测导管包括:
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具有远端部和近端部;
标测弯曲杆,所述标测弯曲杆连接于所述远端部,所述标测弯曲杆上设有用于获取所述心脏部位的电信号的多对标测电极对;
当所述标测弯曲杆处于标测状态时,所述标测弯曲杆的部分形成封闭的环状标测部;当所述标测弯曲杆处于收容状态时,所述标测弯曲杆呈伸直状态且与所述导管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测导管,标测导管远端部的环状标测部可以张开和闭合调节,适用于针对不同部位和不同目标的标测操作。环状标测部能够在心腔内双向旋转,且有效避免了由于开环导致标测导管插入心内结构造成的钩挂、缠绕、损伤等问题。环状标测部直径可以调节,当进入不同直径的血管时,可以调节电极环直径大小,改善标测电极与血管内壁的接触质量。
而且,在移动标测过程中,环状标测部呈完全闭合状态,不易引起变形,保证了标测和定位的准确性。当需要操作环状标测部进入血管或心耳等特殊结构时,能任意正向或反向旋转操作进入,简化了操作技术,降低了到位失败率,减小了学习和培训难度,明显提高操作效率,克服了现有环状标测导管在操作过程中单向旋转圈数的累加效应,同时能够随时反向旋转导管,松解导管尾端延长导线的缠绕,有效保证术者对导管的精细操控和延长导线与其周围器械的协调配合。
另外,当前送和回撤导管时,由于环状标测部呈完全闭合状态,环状标测部不发生变形和移动延缓,提高了标测电极对的接触稳定性和操作速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标测导管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控制钮,所述控制钮设于所述近端部;
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一牵引丝连接于所述标测弯曲杆的自由端和所述控制钮之间,在进行标测时,所述控制钮通过所述第一牵引丝控制所述标测弯曲杆运动,以形成所述环状标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钮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当所述控制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牵引丝呈松弛状态;
当所述控制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控制钮与所述第一牵引丝配合,且当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控制钮时,所述标测弯曲杆在所述第一牵引丝的作用下,朝向封闭所述环状标测部的趋势运动;当沿第二方向旋转所述控制钮时,所述标测弯曲杆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朝向打开所述环状标测部的趋势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方向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标测导管还包括:
导引套,所述导引套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管主体,当所述导引套在所述导管主体上朝向所述远端部滑动时,使所述标测弯曲杆伸直并收容至所述导引套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设于所述近端部;
第二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连接于所述控制手柄和所述远端部之间,所述控制手柄通过所述第二牵引丝控制所述导管主体的所述远端部的弯曲和伸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标测导管处于所述标测状态时,所述环状标测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导管主体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对所述标测电极对在所述标测弯曲杆上等间距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标测弯曲杆上还设有用于定位的多个定位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测弯曲杆上邻近每对所述标测电极对的位置均设有一个所述定位芯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标测弯曲杆为预成型的螺旋弯曲状柔性杆。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测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环状标测部处于展开状态;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测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环状标测部处于封闭状态;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测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环状标测部处于伸直收容状态;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测弯曲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环状标测部处于展开状态;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测弯曲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环状标测部处于封闭状态;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测弯曲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环状标测部处于伸直收容状态;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测导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测导管的控制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标测导管100;
导管主体10,插口110;
标测弯曲杆20,标测电极对210,近端电极211,远端电极212,定位芯片 220,环状标测部230;
控制钮310,第一牵引丝321,第二牵引丝322,控制手柄330;
导引套40;
插头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后。
高密度环状标测电极导管主要用于对目标心腔的整体三维建模、局部结构的高密度标测和靶点的精细定位。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必须体外操控导管的头端电极环快速准确地到达目标位置、保证全部电极与心血管腔内壁的高质量接触。通过体外操控手柄移动导管的基本标测动作包括:前送和回撤导管、旋转导管、改变导管头端弯曲以及上述三种动作的有机组合。
由于现有环状高密度标测导管的头端电极环都是采用开环结构,存在如下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操作不便、影响标测精度的缺陷。
除了前述主要缺点以外,术者在体外操控手柄完成执行上述基本标测动作时,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明显限制:
当前送和回撤导管时,由于是开环结构,导管电极环的头端容易发生变形和移动延缓,影响电极的接触稳定性和操作速度;由于采用开环设计,导管只能顺着开环方向单向旋转操作,所有定位和移动都只能使用一半的操作径路和手法,明显降低了操作速度、导管到位成功率和效率;当操控手柄改变导管头端弯曲程度时,电极环头端遇到心血管腔内结构时容易发生变形,影响电极环的后续移动和标测。
针对现有标测导管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标测导管10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测导管100,标测导管100用于心脏部位的检测和治疗。如图1和图2所示,标测导管100包括:导管主体10和标测弯曲杆20。
其中,导管主体10具有远端部和近端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远端部”和“近端部”是相对于标测导管100靠近手术操作者的位置而言的。在进行手术时,标测导管100的一端伸入到患者的体内,伸入患者体内的一端可以理解为导管主体10的远端部(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标测导管100的前端),而位于患者体外、靠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则可以理解为导管主体10的近端部(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标测导管100的后端)。
标测弯曲杆20连接于远端部,标测弯曲杆20上设有用于获取心脏部位的电信号的多对标测电极对210。如图4-图6所示,每对标测电极对210包括近端电极 211和远端电极212两个标测电极。
如图1和图4所示,当标测弯曲杆20处于标测状态时,标测弯曲杆20的部分形成封闭的环状标测部23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形成封闭的环状标测部230,可以有效避免手术时,开环的标测弯曲杆20钩挂、损坏组织结构,而且,环状标测部230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均可以方便地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对封闭的环状标测部230的直径进行调节,以针对不同的检测目标对环状标测部230进行相应调整。而且,如图2和图5所示,当对特殊的目标结构进行标测时,还可以将环状标测部230展开至一定的形态。
如图3和图6所示,当标测弯曲杆20处于收容状态时,标测弯曲杆20呈伸直状态且与导管主体10的延伸方向相同。由此,可以减小标测弯曲杆20的伸展空间,便于将标测导管100送入至目标位置,而且,便于标测导管100从患者体内撤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测导管100,标测导管100远端部的环状标测部 230可以张开和闭合调节,适用于针对不同部位和不同目标的标测操作。环状标测部230能够在心腔内双向旋转,且有效避免了由于开环导致标测导管100插入心内结构造成的钩挂、缠绕、损伤等问题。环状标测部230直径可以调节,当进入不同直径的血管时,可以调节电极环直径大小,改善标测电极与血管内壁的接触质量。
而且,在移动标测过程中,环状标测部230呈完全闭合状态,不易引起变形,保证了标测和定位的准确性。当需要操作环状标测部230进入血管或心耳等特殊结构时,能任意正向或反向旋转操作进入,简化了操作技术,降低了到位失败率,减小了学习和培训难度,明显提高操作效率,克服了现有环状标测导管100 在操作过程中单向旋转圈数的累加效应,同时能够随时反向旋转导管,松解导管尾端延长导线的缠绕,有效保证术者对导管的精细操控和延长导线与其周围器械的协调配合。
另外,当前送和回撤导管时,由于环状标测部230呈完全闭合状态,环状标测部230不发生变形和移动延缓,提高了标测电极对210的接触稳定性和操作速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7和图8所示,标测导管100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控制钮310和第一牵引丝321。
其中,控制钮310设于近端部,第一牵引丝321连接于标测弯曲杆20的自由端和控制钮310之间,在进行标测时,控制钮310通过第一牵引丝321控制标测弯曲杆20运动,以形成环状标测部230。由此,可以通过控制钮310方便地调节环状标测部230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图8所示,控制钮310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例如,控制钮310可以被按压至导管主体10内预设深度,也可以处于非按压的原始位置。第一工作状态可以为控制钮310的处于原始位置时的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可以理解为控制钮310按压至导管主体10内预设深度时的状态。
当控制钮31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牵引丝321呈松弛状态;当控制钮 31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控制钮310与第一牵引丝321配合,且当沿第一方向旋转控制钮310时,标测弯曲杆20在第一牵引丝321的作用下,朝向封闭环状标测部230的趋势运动;当沿第二方向旋转控制钮310时,标测弯曲杆20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朝向打开环状标测部230的趋势运动。
其中,第一方向的旋转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旋转方向相反。例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其中一个可以为顺时针旋转方向,另一个为逆时针旋转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标测导管100还包括:导引套 40,导引套40可滑动地套设于导管主体10,当导引套40在导管主体10上朝向远端部滑动时,使标测弯曲杆20伸直并收容至导引套40内。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标测导管100送入患者体内或将标测导管100从患者体内撤出的过程中,可以将环状标测部230伸直收入导引套40内,从而便于标测导管100的前送和后撤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控制组件还包括:控制手柄330 和第二牵引丝322。
其中,控制手柄330设于近端部,第二牵引丝322连接于控制手柄330和远端部之间,控制手柄330通过第二牵引丝322控制导管主体10的远端部的弯曲和伸直。由此,可以通过控制手柄330方便地调节导管主体10的远端部的弯曲和伸直形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当标测导管100处于标测状态时,环状标测部230所在的平面与导管主体10的延伸方向垂直。由此,便于将环状标测部230贴合至目标位置,提高了标测电极对210贴合操作的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多对标测电极对210在标测弯曲杆20上等间距排布。由此,可以提高标测电极对210分布的均匀性,从而可以提高标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标测弯曲杆20上可以等间隔设置10对标测电极对2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标测弯曲杆20上还设有用于定位的多个定位芯片220。由此,利用定位芯片220对环状标测部230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标测弯曲杆20上邻近每对标测电极对210的位置均设有一个定位芯片220。由此,方便获取对标测电极对210的位置和分布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标测弯曲杆20为预成型的螺旋弯曲状柔性杆。如图5所示,标测弯曲杆20在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为螺旋弯曲状态。当标测弯曲杆20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出后,标测弯曲杆 20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至螺旋弯曲状态。
下面参照附图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标测导管 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标测导管100为一种可形变的高密度标测导管100。如图1 和图2所示,标测导管100包括:导管主体10、标测弯曲杆20、导引套40和控制组件。标测导管100的近端部具有尾线插口110,用于连接与导管延长线相匹配的插头50。
其中,标测弯曲杆20为预成型的螺旋弯曲状弹性柔性杆,标测弯曲杆20位于导管主体10的远端部(即图1和图2中所示的标测导管100的前端),并与导管主体10连接。标测弯曲杆20具有四种功能状态:完全闭环状态(图4)、最大张开状态(图5)、完全伸直状态(图6)、调节张开状态(与图5类似,只是张开程度变小)。在自然状态下,标测弯曲杆20依靠自身的预制张力,呈最大张开状态(图5)。
标测弯曲杆20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如下:
如图4所示,标测弯曲杆20在完全闭合状态时,形成封闭的环状标测部230,环状标测部230的直径D大于2cm,外径4F以上。初始状态下,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标测弯曲杆20依靠自身张力呈最大开环状态,如图5所示。
标测弯曲杆20上均匀排列10对标测电极对210,标测电极对210的编号从远端到近端编号为1-10。单个标测电极的编号从头端到尾端编号为1-20。每个标测电极对210附近均安装有微型定位芯片220,编号与其邻近的标测电极对210一致,其作用是配合三维电生理标测实现精准定位。
如图7和图8所示,控制组件包括:控制钮310、控制手柄330、第一牵引丝 321和第二牵引丝322。
其中,第一牵引丝321的远端附着点位于标测弯曲杆20的头端,近端附着点位于控制钮310上。第一牵引丝321的作用包括:配合导引套40伸直电极环,调节标测弯曲杆20的形态(完全闭环、最大张开、根据需要的不同张开直径)。
控制手柄330的作用包括:前送和回退标测导管100、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标测导管100、不同程度地弯曲标测导管100的头端、调节标测弯曲杆20的功能状态。
控制手柄330包括:手柄和滑柄。手柄用于握持导管主体10、完成各种操作动作和调整标测弯曲杆20功能状态。滑柄用于弯曲标测导管100的头端,滑柄向前滑动增大弯曲,向后回位减小弯曲。
标测导管100内具有牵引钢丝,用于控制头端的弯曲操作。牵引钢丝的远端附着点在远端部的预计弯曲部位,近端附着点在滑柄尾部。牵引钢丝的滑动点位于滑柄滑槽的底部,滑柄滑槽用于固定滑柄、提供滑柄前后移动的轨道和预留滑柄前后移动的空间以及用于实现牵引钢丝的滑动转折。
控制钮310位于手柄尾部,设有如下两种功能状态:拔出旋钮少许,进入准备状态。此时,第一牵引丝321可以通过少许拉力快速放出和收回。按下旋钮回位,进入工作状态。此时,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控制钮310可以精确伸缩第一牵引丝321,进而准确调节环状标测部230的开放和闭合程度。
控制钮310的作用是控制标测弯曲杆20的不同功能状态:
1、伸直标测弯曲杆20,当控制钮310处于准备状态时,第一牵引丝321可以轻松放出或回收,配合导引套40可以伸直标测弯曲杆20。
2、调整标测弯曲杆20的开合程度。当控制钮310处于工作状态时,操作者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控制钮310,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环状标测部230的直径大小。
3、完全闭环状态标测部。旋转控制钮310可以完全收紧第一牵引丝321,使环状标测部230处于完全闭环状态。
第一牵引丝321连接有阻尼弹簧,用于预置第一牵引丝321的最小张力,保持第一牵引丝321处于伸直状态。
导引套40预装在紧靠滑柄远端的导管主体10,可以前后自由滑动。当伸出远端部少许时,可以进入鞘管尾部的开口,使被伸直的标测弯曲杆20进入鞘管的通道。导引套40管的作用是与控制组件配合,伸直标测弯曲杆20,同时导引标测导管100的远端部头端顺利进入鞘管开口。当标测弯曲杆20完全进入鞘管后,可以将导引套40回撤至滑柄附近备用。
可伸缩环高密度标测导管100的操作方法如下:
S1、外拔控制钮310,进入准备状态。此时,第一牵引丝321只需少许拉力就可以轻松放出或收回。
S2、将导引套40移动到标测弯曲杆20跟部。一手握持控制手柄330,一手前推导引套40,直到标测弯曲杆20完全伸直并进入导引套40内(如图3所示)。
S3、将导引套40头端送入鞘管尾部入口,建立标测弯曲杆20进入鞘管的临时通道。
S4、一手握持鞘管尾端,一手前送标测导管100,直到到达标测导管100管身的第一深度标志。此时,标测弯曲杆20完全伸出导引套40管,全部进入鞘管内。
S5、回撤导引套40并移动到滑柄附近备用。
S6、前送标测导管100到其管身的第二深度标志处,此时标测弯曲杆20位于鞘管头端2cm以内。
S7、继续前送标测导管100到其管身的第三深度标志处,此时电极环完全伸出鞘管头端并自然恢复其预制螺旋弯曲状并保持最大开放状态(如图2所示)。
S8、按下控制钮310,进入工作状态。顺钟向旋转控制钮310,直到环状标测部230完全闭合,此时控制钮310被顺时针调节到最大限度。
S9、在环状标测部230呈完全闭合状态下,完成目标心腔的三维建模操作(如图1所示)。
S10、当需要精细标测管状结构如肺静脉开口时,先以完全闭环状态操作环状标测部230进入肺静脉内。调整环状标测部230深度到达预定部位后,逆钟向旋转控制钮310,张开环状标测部230至合适大小开始标测。此时顺钟向旋转标测导管100,一方面可以改善电极的接触质量,另一方面,配合环状标测部230 的弯曲调整可以完成对管状结构的环形标测。
S11、当环状标测部230处于完全闭合状态时,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任意旋转标测导管100。
S12、当环状标测部230处于开放状态时,只能顺钟向旋转标测导管100。
S13、当需要进退移动标测导管100时,最好将环状标测部230预先调节到完全闭合状态。
S14、当需要向鞘管内回撤标测弯曲杆20时,先回撤标测导管100直到鞘管尾部显露出标测导管100的第三深度标志。此时,标测弯曲杆20紧邻鞘管头端。
S15、外拔控制钮310,使其进入准备状。
S16、一手握持鞘管尾端,一手回撤标测导管100,直到显露第二深度标志。此时,标测弯曲杆20完全被伸直并进入鞘管头端以内。
S17、继续回撤标测导管100,直到显露第一深度标志。此时,标测弯曲杆 20呈伸直状位于鞘管尾部。
S18、前送导引套40使其头端进入鞘管尾部。
S19、一手握导引套40,一手回撤标测导管100,直到从导引套40尾部看到弯曲标测杆。
S20、同步撤出标测导管100和导引套40。此时,标测弯曲杆20呈伸直状位于导引套40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标测导管100具有如下优点:
标测导管100远端部的环状标测部230可以张开和闭合调节,适用于针对不同部位和不同目标的标测操作。环状标测部230能够在心腔内双向旋转,且有效避免了由于开环导致标测导管100插入心内结构造成的钩挂、缠绕、损伤等问题。环状标测部230直径可以调节,当进入不同直径的血管时,可以调节电极环直径大小,改善标测电极与血管内壁的接触质量。
而且,在移动标测过程中,环状标测部230呈完全闭合状态,不易引起变形,保证了标测和定位的准确性。当需要操作环状标测部230进入血管或心耳等特殊结构时,能任意正向或反向旋转操作进入,简化了操作技术,降低了到位失败率,减小了学习和培训难度,明显提高操作效率,克服了现有环状标测导管100 在操作过程中单向旋转圈数的累加效应,同时能够随时反向旋转导管,松解导管尾端延长导线的缠绕,有效保证术者对导管的精细操控和延长导线与其周围器械的协调配合。
另外,当前送和回撤导管时,由于环状标测部230呈完全闭合状态,环状标测部230不发生变形和移动延缓,提高了标测电极对210的接触稳定性和操作速度。
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应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示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导管用于心脏部位的检测和治疗,所述标测导管包括:
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具有远端部和近端部;
标测弯曲杆,所述标测弯曲杆连接于所述远端部,所述标测弯曲杆上设有用于获取所述心脏部位的电信号的多对标测电极对;
当所述标测弯曲杆处于标测状态时,所述标测弯曲杆的部分形成封闭的环状标测部;当所述标测弯曲杆处于收容状态时,所述标测弯曲杆呈伸直状态且与所述导管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导管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控制钮,所述控制钮设于所述近端部;
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一牵引丝连接于所述标测弯曲杆的自由端和所述控制钮之间,在进行标测时,所述控制钮通过所述第一牵引丝控制所述标测弯曲杆运动,以形成所述环状标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钮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当所述控制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牵引丝呈松弛状态;
当所述控制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控制钮与所述第一牵引丝配合,且当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控制钮时,所述标测弯曲杆在所述第一牵引丝的作用下,朝向封闭所述环状标测部的趋势运动;当沿第二方向旋转所述控制钮时,所述标测弯曲杆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朝向打开所述环状标测部的趋势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导管还包括:
导引套,所述导引套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管主体,当所述导引套在所述导管主体上朝向所述远端部滑动时,使所述标测弯曲杆伸直并收容至所述导引套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设于所述近端部;
第二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连接于所述控制手柄和所述远端部之间,所述控制手柄通过所述第二牵引丝控制所述导管主体的所述远端部的弯曲和伸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标测导管处于所述标测状态时,所述环状标测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导管主体的延伸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多对所述标测电极对在所述标测弯曲杆上等间距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弯曲杆上还设有用于定位的多个定位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弯曲杆上邻近每对所述标测电极对的位置均设有一个所述定位芯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标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弯曲杆为预成型的螺旋弯曲状柔性管。
CN202021537855.5U 2020-07-29 2020-07-29 标测导管 Active CN212853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7855.5U CN212853491U (zh) 2020-07-29 2020-07-29 标测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7855.5U CN212853491U (zh) 2020-07-29 2020-07-29 标测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53491U true CN212853491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17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37855.5U Active CN212853491U (zh) 2020-07-29 2020-07-29 标测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53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9234B2 (en) Pacemaker retrieval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0372582C (zh) 导管
EP0619748B1 (en) Steerable stylet and manipulative handle assembly
US4136703A (en) Atrial lead and method of inserting same
US8192399B2 (en) Extension control handle with adjustable locking mechanism
WO2021143832A1 (zh) 一种具有活动导丝功能的射频消融导管
CN111789588A (zh) 标测导管
CN212853491U (zh) 标测导管
JPH06339533A (ja) 電極装置
CN111789587B (zh) 一种标测导管装置及标测方法
JPH04329944A (ja) 高周波切開具
CN201855504U (zh) 多向放射性粒子植入套针
US20220354537A1 (en) Operating Handle For Selective Deflection Or Rotation Of A Catheter
US11878129B2 (en) Ancillary device for detaching implants
CN212394938U (zh) 一种标测导管装置
RU203310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атетеризации сосудов
CN113545889B (zh) 一种植入物的位置控制装置
CN212489910U (zh) 标测导管
EP1013304B1 (en) A device for guiding and positioning leads
US20230225717A1 (en) Guidewire delivery catheter
CN218606782U (zh) 一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用的组合穿刺针
RU227122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тклонения катетера
CN111789586A (zh) 标测导管
CN118044879A (zh) 房间隔穿刺管
CN115804631A (zh) 带有房间隔穿刺针的超声成像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