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49866U - 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电源模块和集成电路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电源模块和集成电路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49866U
CN212849866U CN202021246539.2U CN202021246539U CN212849866U CN 212849866 U CN212849866 U CN 212849866U CN 202021246539 U CN202021246539 U CN 202021246539U CN 212849866 U CN212849866 U CN 212849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power supply
slave
mai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65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钊辉
钟锋浩
袁晓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hangch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hangc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hangch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hangc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465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49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49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49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电源模块和集成电路测试系统。其中,该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包括:主直流电源模块、从直流电源模块、主电流检测模块和从电流检测模块;从直流电源模块包括从电流调整单元;主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至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主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从电流调整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从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至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从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从电流调整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从电流调整单元用于根据主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值与从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值之间的电流差值,调整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通过本申请,减少了并联电源的功率损耗。

Description

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电源模块和集成电路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均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电源模块和集成电路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供电系统对大功率电源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单个直流电源的输出功率和可靠性无法满足用户要求,单个电源一旦发生故障,则供电系统瘫痪无法运行。多台电源模块并联运行可以满足不同的输出功率需求,其容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的扩展,容易实现电源系统的冗余,某一模块损坏后整个电源系统的输出仍有足够的负载能力,提高了电源系统的可靠性。
在相关技术中,在多电源并联时,通常通过电压反馈控制每个并联电源的输出电压。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并联电源中各电源的内阻等参数存在差异,在通过电压反馈控制每个并联电源的输出电压时,各电源的输出电流不一致,导致电源之间存在环流,进而造成电源的功率损耗增加。
针对相关技术中并联电源的功率损耗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电源模块和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并联电源的功率损耗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所述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包括:主直流电源模块、从直流电源模块、主电流检测模块和从电流检测模块,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包括从电流调整单元;所述主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至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主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所述从电流调整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从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至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从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所述从电流调整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从电流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主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值与所述从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值之间的电流差值,调整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电流检测模块包括主采样电阻和主采样电压检测单元,所述主采样电阻串联在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主采样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主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所述从电流检测模块包括从采样电阻和从采样电压检测单元,所述从采样电阻串联在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从采样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从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采样电阻和所述从采样电阻的电阻值相同;和/或所述主采样电阻和所述从采样电阻的精度均不低于0.25%,温度漂移均不高于25pp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包括主电压调整单元和主电压检测单元,所述主电压检测单元的两个检测端电性连接于负载的两端,所述主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所述主电压调整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主电压调整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至电压控制端,所述电压控制端上的电压为设定电压值;所述主电压调整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所述负载的一端,所述负载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接地端;所述主电压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主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压值与所述电压控制端的所述设定电压值之间的电压差值,调整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采样电压检测单元、所述从采样电压检测单元均为比较器,所述主电压调整单元为功率放大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电压调整单元为功率放大器,所述主电压检测单元为比较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和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分别通过独立的电源芯片供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串联在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之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关单元,所述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串联在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每个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PCB板、供电接口单元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所述供电接口单元和所述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设置于所述PCB板,且所述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输出端并联连接至所述供电接口单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多个所述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设置于所述PCB板,且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串联于所述供电接口单元和多个所述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用于分别控制每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接口单元的通断。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测试系统,所述集成电路测试系统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源模块。
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电源模块和集成电路测试系统,通过在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中设置主直流电源模块、从直流电源模块、主电流检测模块和从电流检测模块,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从直流电源模块包括从电流调整单元;主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至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主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从电流调整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从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至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从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从电流调整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从电流调整单元用于根据主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值与从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值之间的电流差值,调整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的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并联电源的功率损耗大的问题,减少了并联电源的功率损耗。
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拓扑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的拓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申请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包括:主直流电源模块10、从直流电源模块30、主电流检测模块20和从电流检测模块40,主直流电源模块10的输出端与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从直流电源模块30包括从电流调整单元31;主电流检测模块2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至主直流电源模块10的输出端,主电流检测模块2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从电流调整单元31的第一输入端;从电流检测模块4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至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输出端,从电流检测模块4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从电流调整单元31的第二输入端;从电流调整单元31用于根据主电流检测模块20检测到的电流值与从电流检测模块40检测到的电流值之间的电流差值,调整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输出电流。
与相关技术中相比,本实施例通过主电流检测模块20检测主直流电源模块10输出的电流值,以及从电流检测模块40检测从直流电源模块30输出的电流值,再根据主电流检测模块20检测到的电流值与从电流检测模块40检测到的电流值之间的电流差值,调整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输出电流方式,无需通过电压反馈控制每个并联电源的输出电压,直接由主直流电源模块10和从直流电源模块30输出的电流作为反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并联电源的功率损耗大的问题,减少了并联电源的功率损耗。
本实施例中的主直流电源模块10和从直流电源模块30可以是DPSIC芯片。该DPSIC芯片内部可以集成有数模转换器DAC、功率放大器、比较器等。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主电流检测模块20包括主采样电阻和主采样电压检测单元,主采样电阻串联在主直流电源模块10的输出端,主采样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主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从电流检测模块40包括从采样电阻和从采样电压检测单元,从采样电阻串联在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输出端,从采样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从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
本实施例中,主电流检测模块20包括主采样电阻和主采样电压检测单元,通过主采样电压检测单元检测主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差,然而根据该电压差确定主采样电阻的电流值,进而根据主采样电阻的电流值确定主直流电源模块10的电流值的方式,实现了对主直流电源模块10输出的电流值的检测。以及从电流检测模块40包括从采样电阻和从采样电压检测单元,通过从采样电压检测单元检测从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差,然而根据该电压差确定从采样电阻的电流值,进而根据从采样电阻的电流值确定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电流值的方式,实现了对从直流电源模块30输出的电流值的检测。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主采样电阻和从采样电阻的电阻值相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主采样电阻和从采样电阻的精度均不低于0.2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主采样电阻和从采样电阻的温度漂移均不高于25ppm。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主直流电源模块10和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均流效果,以及获取到的主直流电源模块10输出的电流值和从直流电源模块30输出的电流值的准确性,主采样电阻和从采样电阻的电阻值相同,并且主采样电阻和从采样电阻均采用精度不低于0.25%,温度漂移不高于25ppm的采样电阻。
为了保证各个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相等,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主直流电源模块10包括主电压调整单元和主电压检测单元,主电压检测单元的两个检测端电性连接于负载的两端,主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主电压调整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主电压调整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至电压控制端,电压控制端上的电压为设定电压值;主电压调整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负载的一端,负载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接地端;主电压调整单元用于根据主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压值与电压控制端的设定电压值之间的电压差值,调整主直流电源模块10的输出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主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压值,再由电压调整单元根据主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压值和电压控制端上的电压为设定电压值的电压差值,调整主直流电源模块10的输出电压的方式,可以实现主直流电源模块10和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电压均衡,保证了各个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相等,同时提高了主直流电源模块10和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输出电压的均衡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电压控制端可以是数模转换器DAC的一个输出端,该数模转换器DAC通过在电压控制端输出预设电压值的电压信号来控制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主采样电压检测单元、从采样电压检测单元均为比较器,主电压调整单元为功率放大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功率放大器来实现对压调整的方式,可以实现主直流电源模块10和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电压相等的有益效果。且通过比较器来比较从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来确定从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进而达到对从采样电阻的电流的检测的有益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主电压调整单元为功率放大器,主电压检测单元为比较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功率放大器来实现对电压调整的方式,可以使得主直流电源模块10和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输出电压相等。且通过比较器来比较主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来确定主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差,进而达到对主采样电阻的电压的检测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比较器可以是差分比较器。
为了保证主直流电源模块10和从直流电源模块30输出纹波小,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主直流电源模块10和从直流电源模块30分别通过独立的电源芯片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主直流电源模块10和从直流电源模块30均设置独立的电源芯片供电,能够降低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总输出电流纹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源芯片可以是封装的电源芯片,例如型号为LTM8074的电源芯片,该电源芯片具有小封装,少外围电路以及小纹波的特点,可以满足多直流电源通道、大电流和小纹波的需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串联在主直流电源模块10的输出端与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输出端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开关单元串联在主直流电源模块10的输出端与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输出端之间的方式,可以实现对主直流电源模块10与从直流电源模块30并联的通断控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输出端分别与主直流电源模块1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串联在主直流电源模块10的输出端与每个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输出端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串联在主直流电源模块10的输出端与每个从直流电源模块30的输出端之间的方式,实现了对每个从直流电源模块30与主直流电源模块10并联的通断控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进行描述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主直流电源模块10可以由一个封装的第一DPSIC芯片来实现,从直流电源模块30可以由封装的第二DPSIC芯片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主电流检测模块20的主电压检测单元可以由第一DPSIC芯片来实现,从电流检测模块40的从电压检测单元也可以由第二DPSIC芯片来实现。
图2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拓扑结构图,如图2所示,该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包括:第一DPSIC芯片S1(相当于上述的主直流电源模块和主电压检测单元)、第二DPSIC芯片S2(相当于上述的从直流电源模块和从电压检测单元)、主采样电阻R1、从采样电阻R2、第一LTM8074电源Q1、第二LTM8074电源Q2。
其中,第一DPSIC芯片S1包括:数模转换器DAC(该数模转换器具有上述的电压控制端)、第一功率放大器G1(相当于上述的主电压调整单元)、第一差分比较器C1(相当于上述的主电压检测单元)、第三差分比较器C3。
其中,第二DPSIC芯片S2包括:第二功率放大器G2、第二差分比较器C2(相当于上述的从电压检测单元)。
其中,数模转换器电性连接至第一功率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电性连接至第三差分比较器的输出端,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主采样电阻的一端;主采样电阻的一端还电性连接至第一差分比较器的正极输入端,另一端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差分比较器的负极输入端和从采样电阻的另一端;第一差分比较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第二功率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电性连接至第二差分比较器的输出端,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第二电阻的一端;从采样电阻的一端还电性连接至第二差分比较器的正极输入端,从采样电阻的另一端还电性连接至第二差分比较器的负极输入端;第三差分比较器的负极输入端电性连接至负载R3的一端且接地,第三差分比较器的正极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至主采样电阻的另一端和负载R3的另一端;第一LTM8074电源电性连接至第一功率放大器的正电源端;第二LTM8074电源电性连接至第二功率放大器的正电源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DPSIC芯片可以以第一DPSIC芯片的电流反馈作为输入,然而在通过一个功率放大器将第二DPSIC芯片的电流反馈与第一DPSIC芯片的电流反馈进行比较并调整,使得第二DPSIC芯片的电流输出与第一DPSIC芯片的电流输出保持相同,实现了主直流电源模块与从直流电源模块的均流,且无需通过电压反馈控制每个并联电源的输出电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并联电源的功率损耗大的问题,减少了并联电源的功率损耗。
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第一DPSIC芯片的功率放大器都由单独的LTM8074电源供电,还降低了输出电流的纹波,提高了输出电流的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差分比较器C3用于检测负载R3两端的电压,也即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四线法测量负载R3的电压值。参考图2,负载R3的上端电性连接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HF,第三差分比较器的正极输入端HS也电性连接负载R3的上端,第三差分比较器的负极输入端LS电性连接负载R3的下端,负载R3的下端电性连接接地端形成回路。采用上述的四线法接线方式,第三差分比较器C3的两个输入端之间电流为零,因此,第三差分比较器C3测到的电压值即为负载两端的电压,而不会引入走线电阻,提高了负载电压的检测精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DPSIC芯片通过两线法测量第二DPSIC芯片的输出电流,可以减少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布板难度和成本。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串联在第一DPSIC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二DPSIC芯片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第一开关单元,以实现第二DPSIC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一DPSIC芯片的输出端之间的通断控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DPSIC芯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DPSIC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DPSIC芯片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每个第二DPSIC芯片具有最大输出电流。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输出总电流,可以设置多个第二DPSIC芯片,并将多个第二DPSIC芯片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到第一DPSIC芯片的输出端,以提高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带负载能力。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串联在第一DPSIC芯片的输出端与每个第二DPSIC芯片的输出端之间,以实现每个第二DPSIC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一DPSIC芯片的输出端之间的通断控制。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模块,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电源模块包括:PCB板(图中未示出)、供电接口单元110和如上述实施例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120;供电接口单元110和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120设置于PCB板,且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120的输出端并联连接至供电接口单元11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模块包括多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120。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三开关单元130,第三开关单元130设置于PCB板,且第三开关单元130串联于供电接口单元110和多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120的输出端之间,第三开关单元130用于分别控制每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120的输出端与供电接口单元110的通断。通过在电源模块中设置多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源模块的带负载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三开关单元130分别控制每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120的输出端与供电接口单元110的通断方式,可以保证多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120的并联状态切换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开关单元可以为可控开关单元,包括但不限于继电器、开关管或者其他的可控开关单元,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开关单元可以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开关器件组成的。例如,第三开关单元130可以是由多个开关器件组成的多路选择器。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进行描述和说明。
图4是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的拓扑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电源模块包括:四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120、第三开关单元130、供电接口单元110,其中,每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120可以设置一个主直流电源模块10和十五个从直流电源模块30,且十五个从直流电源模块30与主直流电源模块10均为并联状态,主直流电源模块10的输入端为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120的输入端,主直流电源模块10的输出端为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120的输出端;每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12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电性连接至供电接口单元110,且第三开关单元130串联于供电接口单元110和多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120的输出端之间。其中,供电接口单元110可以包括与多个总线电性连接的多个总线接口,例如图4中示出的BUS1,BUS2,BUS3和BUS4,共四个总线接口。其中,供电接口单元110的总线接口通过第三开关单元130连接到一个或者多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输出端。
为了方便说明,四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可以为第一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第二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第三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第四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例如,组成两个拥有32个直流电源模块的并联输出电源模块,可以将第一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和第二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连接到BUS1,将第三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和第四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连接到BUS2,这样,BUS1和BUS2分别连接了两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输出端,从而可以组成两个拥有32个直流电源模块的并联输出的电源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方法还可以实现大电流(例如大于或者等于128A电流)并联输出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测试系统,该集成电路测试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电源模块。
上述的电源模块可以应用于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以便提高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的提高电流输出能力。
在相关技术中,集成电路测试系统需要进行大电流输出时,需要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的机箱中再插入一个能够实现大电流的电源芯片,而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方式,会导致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的灵活性差的问题。
而在本申请中,将电源模块应用于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中,通过切换电源模块中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并联状态,可以改变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的电流输出能力。例如在需要大电流输出是,可以将电源模块中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均切换至并联状态,以实现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的大电流输出,无需要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中再集成一个大电流的电源芯片,节约了成本,同时还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的灵活性差的问题,提高了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的灵活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包括:主直流电源模块、从直流电源模块、主电流检测模块和从电流检测模块,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包括从电流调整单元;
所述主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至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主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所述从电流调整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从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至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从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所述从电流调整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从电流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主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值与所述从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值之间的电流差值,调整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电流检测模块包括主采样电阻和主采样电压检测单元,所述主采样电阻串联在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主采样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主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
所述从电流检测模块包括从采样电阻和从采样电压检测单元,所述从采样电阻串联在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从采样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从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采样电阻和所述从采样电阻的电阻值相同;和/或
所述主采样电阻和所述从采样电阻的精度均不低于0.25%,温度漂移均不高于25pp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包括主电压调整单元和主电压检测单元,所述主电压检测单元的两个检测端电性连接于负载的两端,所述主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所述主电压调整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主电压调整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至电压控制端,所述电压控制端上的电压为设定电压值;所述主电压调整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所述负载的一端,所述负载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接地端;所述主电压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主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压值与所述电压控制端的所述设定电压值之间的电压差值,调整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采样电压检测单元、所述从采样电压检测单元均为比较器,所述主电压调整单元为功率放大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压调整单元为功率放大器,所述主电压检测单元为比较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和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分别通过独立的电源芯片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串联在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关单元,所述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串联在所述主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每个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之间。
11.一种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PCB板、供电接口单元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所述供电接口单元和所述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设置于所述PCB板,且所述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输出端并联连接至所述供电接口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多个所述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设置于所述PCB板,且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串联于所述供电接口单元和多个所述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用于分别控制每个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接口单元的通断。
13.一种集成电路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测试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1或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模块。
CN202021246539.2U 2020-06-30 2020-06-30 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电源模块和集成电路测试系统 Active CN212849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6539.2U CN212849866U (zh) 2020-06-30 2020-06-30 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电源模块和集成电路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6539.2U CN212849866U (zh) 2020-06-30 2020-06-30 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电源模块和集成电路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49866U true CN212849866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78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6539.2U Active CN212849866U (zh) 2020-06-30 2020-06-30 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电源模块和集成电路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498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7150B2 (en) Method and modular system for charging a battery
US2018000647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balancing voltage of individual battery cells within a battery pack
US20110140662A1 (en) Balancing system for a battery pack
US20120005492A1 (en) Server power supply system
US20170141598A1 (en) Electric battery comprising an electronic management system
CN111769540A (zh) 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电源模块和集成电路测试系统
CN212849866U (zh) 并联电源的均流电路、电源模块和集成电路测试系统
CN113037508B (zh) 一种下电控制电路以及下电控制方法
WO2012124845A1 (ko) 배터리 팩의 셀 밸런싱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48514B1 (ko) Dc-dc 컨버터 기능을 포함하는 전압 밸런서
US1124355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dynamic voltage compensation for electrical power delivery
KR101199934B1 (ko) 가변 출력 전원 공급 장치
US11978913B2 (en) Battery power management for a battery backup unit (BBU) shelf
CN220402041U (zh) 电源供应器、电源供应电路板及均流模块电路板
US5130636A (en) Protective circuit for providing a reference voltage at a backplane
CN112114246A (zh) 集成电路测试板的可调电源以及集成电路测试板
CN107562165B (zh) 一种为服务器供电的电源装置和电源管理系统
US20070268634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JP7100519B2 (ja) 無停電電源装置
CN213633703U (zh) 集成电路测试板的可调电源以及集成电路测试板
Ninomiya et al. Novel control strategy for parallel operation of power supply modules
CN111463507B (zh) 电池监视
CN216848027U (zh) 一种开关管并联均流验证设备
CN218512507U (zh) 状态检测电路、电池包及电子设备
CN217486369U (zh) 控制电路及电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