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48924U - 电连接用接续线夹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用接续线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48924U
CN212848924U CN202022145424.0U CN202022145424U CN212848924U CN 212848924 U CN212848924 U CN 212848924U CN 202022145424 U CN202022145424 U CN 202022145424U CN 212848924 U CN212848924 U CN 212848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section
section
electrical connection
middle section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454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蔚潇
林轶
于波
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eneral Fit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eneral Fit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eneral Fit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eneral Fit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454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48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48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48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电连接用接续线夹,涉及电连接技术领域,包括由多根金属丝编织而成的本体,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段、中部段和第二端部段,第一端部段和第二端部段均配置成能够缠绕于电连接引线上;中部段朝向一侧弯曲形成中部折弯角,第一端部段和第二端部段均自与中部段连接的连接处朝向中部段的另一侧弯折,以使第一端部段与中部段自相互连接处形成第一折弯角,第二端部段与中部段自相互连接处形成第二折弯角;第一折弯角和第二折弯角均大于120度且小于等于150度。本实用新型缓解了现有技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引线易在风力作用下于设备线夹出口处反复弯折,从而频繁发生折断故障,对线路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电连接用接续线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连接用接续线夹。
背景技术
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连接处,在上下分布的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倾斜连接有至少三根软铜材质的引线,以对线路进行供电和电气控制,引线的架设路径经由隔离开关,在隔离开关上通过螺栓型或压缩型的设备线夹引出,长度普遍在十米左右,引线从设备线夹到承力索之间的空间均处于松弛状态,在风力作用下,引线会在设备线夹出口处反复弯折,从而频繁发生折断故障,对线路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用接续线夹,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引线易在风力作用下于设备线夹出口处反复弯折,从而频繁发生折断故障,对线路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用接续线夹,包括由多根金属丝编织而成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段、中部段和第二端部段,所述第一端部段和所述第二端部段均配置成能够缠绕于电连接引线上;
所述中部段朝向一侧弯曲形成中部折弯角,所述第一端部段和所述第二端部段均自与所述中部段连接的连接处朝向所述中部段的另一侧弯折,以使所述第一端部段与所述中部段自相互连接处形成第一折弯角,所述第二端部段与所述中部段自相互连接处形成第二折弯角;所述第一折弯角和所述第二折弯角均大于120度且小于等于150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部折弯角为90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部段和所述第二端部段均呈由多根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片状结构;所述中部段呈由多根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片状结构扭绞而成的实心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端部段和所述第二端部段各自的缠绕于电连接引线上与所述电连接引线接触的一面作为所述第一端部段和所述第二端部段各自的内侧面,则:在所述第一端部段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端部段的内侧面均铺设有导电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端部段和所述第二端部段均缠绕于电连接引线上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端部段的远离所述中部段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端部段的远离所述中部段的一端,均相对所述电连接引线翘起。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端部段的远离所述中部段的一端的金属丝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端部段的远离所述中部段的一端的金属丝的端面均呈圆弧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丝采用铜镁合金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用接续线夹,包括由多根金属丝编织而成的本体,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段、中部段和第二端部段,第一端部段和第二端部段均配置成能够缠绕于电连接引线上;中部段朝向一侧弯曲形成中部折弯角,第一端部段和第二端部段均自与中部段连接的连接处朝向中部段的另一侧弯折,以使第一端部段与中部段自相互连接处形成第一折弯角,第二端部段与中部段自相互连接处形成第二折弯角;第一折弯角和第二折弯角均大于120度且小于等于150度。
隔离开关两侧配置有支撑绝缘子,支撑绝缘子上端部设置有设备线夹,电连接引线由设备线夹引出,在对本实施例进行使用时,使中部段利用中部折弯角C跨过安装有设备线夹的支撑绝缘子,然后将上述第一端部段缠绕于电连接引线的位于设备线夹一侧的部位,并将上述第二端部段缠绕于电连接引线的位于设备线夹另一侧的部位,其中,第一折弯角A和第二折弯角B设置为适应于电连接引线的倾斜坡度的角度,从而,金属丝将电连接引线的位于支撑绝缘子上设备线夹两侧的部位相互导通。
当在风力作用下,电连接引线在设备线夹出口处反复弯折至折断时,金属丝的存在使电连接引线的位于支撑绝缘子上设备线夹两侧的部位依旧处于机械连接和电气连接的导通状态,电连接引线仍然可以正常实现原有的供电和控制功能,进而避免此种情况下电路无法导通而导致接触网故障,此结构基础上,再配合定期检修即可。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用接续线夹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缠绕连接于电连接引线上受力均匀不易断裂,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引线易在风力作用下于设备线夹出口处反复弯折,从而频繁发生折断故障,对线路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用接续线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用接续线夹中本体尚未成型过程中,处于呈由多根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片状结构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用接续线夹中,第一端部段或第二端部段的远离中部段的一端的金属丝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用接续线夹安装于电连接引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金属丝;110-第一端部段;A-第一折弯角;120-中部段;130-第二端部段;B-第二折弯角;C-中部折弯角;200-电连接引线;300-隔离开关;310-支撑绝缘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连接处,在上下分布的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倾斜连接有至少三根软铜材质的引线,以对线路进行供电和电气控制,引线的架设路径经由隔离开关,在隔离开关上通过螺栓型或压缩型的设备线夹引出,长度普遍在十米左右,引线从设备线夹到承力索之间的空间均处于松弛状态,在风力作用下,引线会在设备线夹出口处反复弯折,从而频繁发生折断故障,对线路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相对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用接续线夹,参照图1和图4,该电连接用接续线夹包括由多根金属丝100编织而成的本体,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段110、中部段120和第二端部段130,第一端部段110和第二端部段130均配置成能够缠绕于电连接引线200上;中部段120朝向一侧弯曲形成中部折弯角C,第一端部段110和第二端部段130均自与中部段120连接的连接处朝向中部段120的另一侧弯折,以使第一端部段110与中部段120自相互连接处形成第一折弯角A,第二端部段130与中部段120自相互连接处形成第二折弯角B;第一折弯角A和第二折弯角B均大于120度且小于等于150度。其中,金属丝100可采用铜丝或铝丝等,较佳地,采用较为环保的铜镁合金丝。
如图4所示,隔离开关300两侧配置有支撑绝缘子310,支撑绝缘子310上端部设置有设备线夹,电连接引线200由设备线夹引出,在对本实施例进行使用时,使中部段120利用中部折弯角C跨过安装有设备线夹的支撑绝缘子310,然后将上述第一端部段110缠绕于电连接引线200的位于设备线夹一侧的部位,并将上述第二端部段130缠绕于电连接引线200的位于设备线夹另一侧的部位,其中,第一折弯角A和第二折弯角B设置为适应于电连接引线200的倾斜坡度的角度,从而,金属丝将电连接引线200的位于支撑绝缘子310上设备线夹两侧的部位相互导通。
当在风力作用下,电连接引线200在设备线夹出口处反复弯折至折断时,电连接用接续线夹的存在使电连接引线200的位于支撑绝缘子310上设备线夹两侧的部位依旧处于机械连接和电气连接的导通状态,电连接引线200仍然可以正常实现原有的供电和控制功能,进而避免此种情况下电路无法导通而导致接触网故障,此结构基础上,再配合定期检修即可。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用接续线夹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缠绕连接于电连接引线200上受力均匀不易断裂,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引线易在风力作用下于设备线夹出口处反复弯折,从而频繁发生折断故障,对线路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中部折弯角C设计为90度,直角结构可轻松绕过倾斜的电连接引线200上的中部段120,且直角结构易于制造。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第一端部段110和第二端部段130均呈由多根金属丝100编织而成的片状结构;中部段120呈由多根金属丝100编织而成的片状结构扭绞而成的实心结构,如图2所示,先将多根金属丝100预制成螺旋状的片状结构,然后进行粘胶,并对中部段120进行扭绞形成实心结构即可,这样设置可增加中部段120的结构强度,避免中部段120随风断裂。
进一步优选地,以第一端部段110和第二端部段130各自的缠绕于电连接引线200上与电连接引线200接触的一面作为第一端部段110和第二端部段130各自的内侧面,则:在第一端部段110的内侧面和第二端部段130的内侧面均铺设有导电砂,通过铺设导电砂,从而可增加第一端部段110与电连接引线200之间、以及第二端部段130与电连接引线2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第一端部段110和第二端部段130均与电连接引线200之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及抓握力,进而确保风力作用下电连接引线200在设备线夹出口处反复弯折至折断时,电连接引线200的位于支撑绝缘子310上设备线夹两侧的部位依旧处于机械连接和电气连接的导通状态,电连接引线200仍然可以正常实现原有的供电和控制功能。
另外,风力作用下,电连接引线200发生晃动,第一端部段110的远离中部段120的一端、以及第二端部段130的远离中部段120的一端的端部均有可能划损电连接引线200,相对于此,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在第一端部段110和第二端部段130均缠绕于电连接引线200上的情况下,在第一端部段110的远离中部段120的一端、以及第二端部段130的远离中部段120的一端,均相对该电连接引线200翘起,从而,可避免金属丝端部损伤电连接引线200。
另外,为避免金属丝100的端部损伤电连接引线200,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第一端部段110的远离中部段120的一端的金属丝100的端面、以及第二端部段130的远离中部段120的一端的金属丝100的端面,均呈圆弧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本说明书中的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连接用接续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用接续线夹包括由多根金属丝(100)编织而成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段(110)、中部段(120)和第二端部段(130),所述第一端部段(110)和所述第二端部段(130)均配置成能够缠绕于电连接引线(200)上;
所述中部段(120)朝向一侧弯曲形成中部折弯角(C),所述第一端部段(110)和所述第二端部段(130)均自与所述中部段(120)连接的连接处朝向所述中部段(120)的另一侧弯折,以使所述第一端部段(110)与所述中部段(120)自相互连接处形成第一折弯角(A),所述第二端部段(130)与所述中部段(120)自相互连接处形成第二折弯角(B);所述第一折弯角(A)和所述第二折弯角(B)均大于120度且小于等于15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用接续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折弯角(C)为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用接续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段(110)和所述第二端部段(130)均呈由多根金属丝(100)编织而成的片状结构;所述中部段(120)呈由多根金属丝(100)编织而成的片状结构扭绞而成的实心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用接续线夹,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端部段(110)和所述第二端部段(130)各自的缠绕于电连接引线(200)上与所述电连接引线(200)接触的一面作为所述第一端部段(110)和所述第二端部段(130)各自的内侧面,则:
在所述第一端部段(110)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端部段(130)的内侧面均铺设有导电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用接续线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部段(110)和所述第二端部段(130)均缠绕于电连接引线(200)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部段(110)的远离所述中部段(120)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端部段(130)的远离所述中部段(120)的一端,均相对所述电连接引线(200)翘起。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用接续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段(110)的远离所述中部段(120)的一端的金属丝(100)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端部段(130)的远离所述中部段(120)的一端的金属丝(100)的端面,均呈圆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用接续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100)采用铜镁合金丝。
CN202022145424.0U 2020-09-25 2020-09-25 电连接用接续线夹 Active CN212848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5424.0U CN212848924U (zh) 2020-09-25 2020-09-25 电连接用接续线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5424.0U CN212848924U (zh) 2020-09-25 2020-09-25 电连接用接续线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48924U true CN212848924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50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45424.0U Active CN212848924U (zh) 2020-09-25 2020-09-25 电连接用接续线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489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9965A (zh) * 2021-06-17 2021-08-0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与接触网相连的隔离开关引线长度预配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9965A (zh) * 2021-06-17 2021-08-0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与接触网相连的隔离开关引线长度预配方法
CN113199965B (zh) * 2021-06-17 2022-11-2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与接触网相连的隔离开关引线长度预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48924U (zh) 电连接用接续线夹
US4523054A (en) Line-past insulator support system,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of, and clamp for use therein
CN108922818A (zh) 隔离开关及电杆组件
JP2010282748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208479112U (zh) 一种用于已建单回耐张塔的电缆引下专用杆
CN210806050U (zh) 新型多接口低压分流线夹
CN208386086U (zh) 电缆固定夹
CN209488459U (zh) 特高压换流站400kV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结构
CN209056891U (zh) 一种组合金具
CN209448657U (zh) 一种特高压换流站400kV隔离开关安装结构
WO2010122484A1 (en) Dead end connector
CN108963925B (zh) 一种组合金具
CN215772469U (zh) 一种绝缘间隔棒
CN209046267U (zh) 一种特高压换流站高压平波电抗器安装结构
CN201423930Y (zh) 动车组车顶间高压跳线连接装置
CN219937551U (zh) 线夹及电缆引线架
CN203881803U (zh) 一种用于cvt试验的绝缘杆挂线接头
CN213734863U (zh) 一种汽车空调用高强度线束
CN110970746B (zh) 多接口低压分流线夹
CN209448386U (zh) 特高压换流站中性线支柱绝缘子母线安装结构
CN105591338B (zh) 沿墙布线支架及沿墙布线方法及下户线布线方法
CN216450459U (zh) 一种电力用绝缘子
CN209448223U (zh) 一种特高压换流站400kV穿墙套管减震安装结构
CN111697378B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插头
CN214479462U (zh) 一种低压架空导线相间支撑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