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46077U - 光纤配线箱模块及光纤配线箱 - Google Patents

光纤配线箱模块及光纤配线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46077U
CN212846077U CN202022216898.XU CN202022216898U CN212846077U CN 212846077 U CN212846077 U CN 212846077U CN 202022216898 U CN202022216898 U CN 202022216898U CN 212846077 U CN212846077 U CN 212846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r
interface
fiber distribution
optical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1689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超
马奔
钟志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1689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46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46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46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配线箱模块及光纤配线箱,涉及光纤连接领域。该光纤配线箱模块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分光器和至少一个耦合器;壳体具有面板,面板上包括至少一个开口;分光器位于壳体形成的空腔中,分光器包括光纤和分光器接口,光纤接入分光器接口中,分光器接口位于开口内;耦合器位于壳体的外侧,耦合器具有耦合器接口,耦合器接口与分光器接口连接。在面板上设置开口,并将耦合器接口置于开口内,在耦合器接口上按照实际安装的要求接入分光器接口。通过耦合器接口与分光器接口的连接,使经过分光器分离过后的光信号可以由耦合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耦合,降低光纤配线箱的接线难度。

Description

光纤配线箱模块及光纤配线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连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配线箱模块及光纤配线箱。
背景技术
光纤配线箱适用于光缆与光通信设备的配线连接,该设备可以将其内部的光信号通过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方式,将光信号引出,以实现光配线的功能,并实现光缆与配线之间的保护性连接。
相关技术中,光纤配线箱中设置有分光器,分光器通过滤波的方式,将输入的光信号按照自身的结构,等分成至少两束完全相等的光信号进行输出。
然而,在实际操作当中,为单向光路设计的分光方式无法适应复杂的线路要求,实际操作时,光纤配线箱的接线与使用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箱模块及光纤配线箱,能够降低光纤配线箱的接线难度。该光纤配线箱模块及光纤配线箱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箱模块,该光纤配线箱模块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分光器和至少一个耦合器;
壳体具有面板,面板上包括至少一个开口;
分光器位于壳体形成的空腔中,分光器包括光纤和分光器接口,光纤接入分光器接口中,分光器接口位于开口内;
耦合器位于壳体的外侧,耦合器具有耦合器接口,耦合器接口与分光器接口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分光器的数量为2个,且每个分光器包括3条光纤;
分光器接口的数量为6个,每个分光器接口中接入1条光纤;
开口的数量为3个,每个开口中包括1个耦合器接口;
耦合器的数量为3个,且每个耦合器具有1个耦合器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三个开口分别为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
其中,第一开口的上边缘为面板的顶边;
第二开口的水平中线与面板的水平中线重合;
第三开口的下边缘为面板的底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面板的侧面具有与面板垂直的挡板,挡板与耦合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的一个侧面为可移动的盖板;
盖板与挡板贴合,盖板与壳体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分光器与壳体的内壁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纤配线箱模块还具有第一紧固件;
第一紧固件位于壳体的底部,第一紧固件用于与光纤配线箱的盒体连接,盒体用于容纳光纤配线箱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纤配线箱模块还具有标签;
标签位于开口的上方。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箱,该光纤配线箱包括盒体和至少一个如上任一的光纤配线箱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盒体的外侧具有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用于与安装面连接,安装面用于承载光纤配线箱。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面板上设置开口,并将耦合器接口置于开口内,在耦合器接口上按照实际安装的要求接入分光器接口。通过耦合器接口与分光器接口的连接,使经过分光器分离过后的光信号可以由耦合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耦合,降低光纤配线箱的接线难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箱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箱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光器的原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与耦合器接口的连接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光器接口与耦合器接口的对应方式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口位置分布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开口位置分布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开口位置分布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箱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不同状态下簧片的相对未知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板闭合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螺栓和第一紧固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箱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紧固件与盒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各个标号说明如下:
1-光纤配线箱模块;
11-壳体,12-耦合器,13-分光器,14-第一紧固件,15-标签;
111-面板,112-开口,113-挡板,114-盖板;
1121-第一开口,1122-第二开口,1123-第三开口;
121-耦合器接口;
1211-簧片;
131-光纤,132-分光器接口;
141-第一螺栓,142-第一沉孔;
2-光纤配线箱;
21-盒体,22-第二紧固件;
221-第二螺栓;222-第二沉孔;
501、502、503、504、505、506-耦合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箱模块以及由该光纤配线箱模块作为部件的光纤配线箱,该光纤配线箱用于将多个光分路器中的光信号分解为多路光信号,并且按照预设的输入/输出方式向对应的接口进行光信号的输入/输出,以实现光配线的功能。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对应实际使用场景,在光纤配线箱模块上加装了耦合器,使经过分光器分离过后的光信号可以由耦合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耦合,降低光纤配线箱的接线难度。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箱模块1的结构示意图。该光纤配线箱模块1包括壳体11、至少一个耦合器12和至少一个分光器13。壳体11具有面板111,面板111上包括至少一个开口112。耦合器12位于壳体11的外侧,耦合器12具有耦合器接口121,耦合器接口121位于开口112内。分光器13位于壳体11形成的空腔中,分光器13包括光纤131和分光器接口132,光纤131的一端与分光器接口132连接,分光器接口132与耦合器接口121连接。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1为棱柱状壳体。壳体11的一个侧面为面板111,面板111与壳体11的材质相同。可选地,面板11与壳体111均由金属制成。
面板111上所具有的开口112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耦合器12的耦合器接口121的最小横截面积。耦合器12通过开口112使自身的一部分进入壳体11内部的空腔中。
分光器接口132与分光器13中所引出的光纤131连接,光纤131即用于传输需要进行输入或输出的光信号。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分光器13的形状不作限定,在一个示例中,分光器13的形状为圆柱体;再另一个示例中,分光器13的形状为长方体;在另一个示例中,分光器13的形状为球体。
耦合器接口121与分光器接口132适配,也即,分光器接口132可以通过插入耦合器接口121的方式,与耦合器接口121进行连接,进而实现与耦合器12的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多个分光器接口132接入同一个耦合器接口121中的连接形式,在该连接形式下,每个耦合器接口121中接入至少一个分光器接口132,耦合器接口12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分光器接口132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耦合器12可以实现为LC(Lucent connector,光纤连接)双工耦合器,在一个LC双工耦合器中,耦合器接口121中可以插入两个分光器接口132。
在光纤配线箱模块的使用过程中,分光器13通过光纤将光信号传输至分光器接口122中,通过将分光器接口122传输的光信号在耦合器12中进行耦合,以适配工作环境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面板上设置开口,并将耦合器接口置于开口内,在耦合器接口上按照实际安装的要求接入分光器接口。通过耦合器接口与分光器接口的连接,使经过分光器分离过后的光信号可以由耦合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耦合,降低光纤配线箱的接线难度。
下面对面板111上设置的开口112的数量和形式进行展开说明: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箱模块1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2。该光纤配线箱模块1包括壳体11、耦合器12和分光器13。
在一个示例中,分光器13的数量为2个,且每个分光器13包括3条光纤131。分光器接口132的数量为6个,每条光纤131的一端均与一个分光器接口132进行连接。开口112的数量为3个,每个开口112中包括2个分光器接口132。耦合器12的数量为3个,且每个耦合器12具有1个耦合器接口121。
在本示例中,分光器13为1:2的分光器,请参考图3,分光器包括1个输入端301和2个输出端302,光信号通过输入端301输入该分光器,并被分解为两个不同的光信号,通过输出端302输出分光器。
在本示例中,光纤131通过分光器接口132接入耦合器接口121的方法如图4所示。由于开口112的数量为3个,则对应耦合器接口121的数量为3个。且由于每个耦合器12均对应一个耦合器接口121,故本实施例中,耦合器12的数量为3个。
每个分光器13均包括3条光纤131,每个光纤131的一端对应连接有一个分光器接口132。在本实施例中,六条光纤131引出的六个分光器接口132接入三个耦合器接口121中。
有上述连接方式可知,每个耦合器12与两条光纤131通过耦合器接口121与分光器接口132的连接来实现对应连接,以实现耦合器12与分光器13之间的连接。请参考图5,耦合器接口132与光纤131的对应方式包括耦合方式501至耦合方式506。其中,第一输入表示第一分光器的输入端,第一输出表示第一分光器的输出端;第二输入标识第二分光器的输入端,第二输出第二分光器的输出端。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所对应的示例中,第一分光器与第二分光器可以实现任意替换,“第一”与“第二”并不特指分光器的种类,仅是用于区别两个分光器。
在一个示例中,三个开口112分别为第一开口1121、第二开口1122和第三开口1123,其中,第一开口1121的上边缘为面板111的顶边;第二开口1122的水平中线与面板111的水平中线重合;第三开口1123的下边缘为面板111的底边。
请参考图6,第一开口1121与第三开口1123分别位于面板111的顶部和底部的极限位置,而第二开口1122位于面板111的中部位置,且第二开口1122到第一开口1121的距离与第二开口1122到第三开口1123的距离相等。因此,在纵向方向上,第一开口1121、第二开口1122与第三开口1123的间距最大。同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横向方向上,第一开口1121、第二开口1122与第三开口1123的中线均与面板的中线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中,对于开口112的数量以及开口112在面板111上的位置不作限制。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面板111上并排设置有两个开口112,且两个开口112的水平中线均与面板111的水平中线重合;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8所示,面板111上设置有四个开口112,且四个开口112中,两个开口112的顶部边缘与面板111的顶部重合,另两个开口112的底部边缘与面板111的底部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面板上设置开口,并将耦合器接口置于开口内,在耦合器接口上按照实际安装的要求接入分光器接口。通过耦合器接口与分光器接口的连接,使经过分光器分离过后的光信号可以由耦合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耦合,降低光纤配线箱的接线难度。
通过对分光器、耦合器以及面板上开口的数量进行对应设置,使分光器中的每个光纤都可以接入耦合器接口中,并更加符合实际的应用场景,进一步降低了光纤配线箱的接线难度。
通过对于开口的位置的确定,使安装后,相邻两个耦合器之间的距离为允许范围内的最大距离,更加便于对于耦合器的操作,进一步降低了光纤配线箱的接线难度。
通过开口的数量以及位置的调整,使耦合器的分布方式满足更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提高光纤配线箱的使用效率。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箱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9,该光纤配线箱模块1包括壳体11、耦合器12、分光器13、第一紧固件14和标签15。其中,壳体11具有面板113与盖板114。
如图9所示,该光纤配线箱模块1中包括2个分光器13与3个耦合器12,2个分光器13中各有3条光纤131,且每条光纤均对应接入一个分光器接口132。每个耦合器12具有一个耦合器接口121,耦合器接口121位于壳体11上的面板111的开口112处,分光器接口132连接入耦合器接口121中。故对应的,面板111上开口112的数量为3个。
在一个示例中,耦合器接口121的侧面具有簧片1211。面板111的侧面具有与面板111垂直的挡板113,挡板113与耦合器12连接。
挡板113用于加固耦合器12与壳体11之间的连接,使耦合器12在接入壳体11中后,不易脱落。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在耦合器接口121的侧面设置簧片1211,通过该簧片1211进行挡板113与耦合器12的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请参考图10,耦合器接口121的侧面具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簧片1211,该簧片1211具有受力压缩状态和非受力压缩状态。在受力压缩状态下,簧片1211向耦合器接口121内部压缩;在非受力压缩状态下,簧片1211凸出于耦合器接口121的侧面。
面板111的侧面具有挡板113。该挡板113位于壳体11内的空腔中。在一个示例中,挡板113上设置有凹槽,当耦合器接口121与分光器接口132进行连接时,簧片1211卡接于凹槽之内,实现耦合器12与壳体11之间的固定;在另一个示例中,挡板113上具有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可以在簧片1211处于非压缩受力状态时卡接入簧片1211中,实现耦合器12与壳体11的固定;在另一个示例中,簧片1211以受力压缩状态固定于耦合器12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簧片1211与挡板113的卡接方式不作限制。
可选地,耦合器接口121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簧片12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耦合器接口121每个侧面上簧片1211的形式、大小以及数量不作限制。
在一个示例中,壳体11的一个侧面为可移动的盖板114。盖板114与挡板113贴合,盖板114和壳体11连接。
在本示例中,盖板114相对壳体11是可拆卸的;或,在本示例中,壳体11与盖板114连接的边缘上具有滑槽,且盖板114与壳体11螺栓连接。在解除盖板114与壳体11之间的螺栓连接后,盖板114可以通过在滑槽内滑动的方式,解除对壳体11的覆盖,或进行壳体11的覆盖。
请参考图11,在盖板114打开时,可以将分光器13置入壳体11内部的空腔中,当盖板114闭合后,分光器13即被置于壳体11的空腔中,不与外界空间接触。此外,在盖板114打开时,由于挡板113与盖板114接触,挡板113即对壳体11内的空腔起到部分遮挡的作用。
分光器13固定于壳体11的内壁上。在一个示例中,分光器13被粘连在壳体11的内壁上;在另一个示例中,壳体11的内壁具有紧固件,当分光器13置于壳体11形成的空腔中时,通过紧固件将分光器13固定在壳体11的内壁上,以实现分光器13与壳体11的连接;在另一个示例中,壳体11的内部具有凹槽,分光器13卡接于凹槽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分光器13与壳体11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示例中,壳体11的底部具有第一紧固件14,第一紧固件14用于与光纤配线箱的盒体连接,其中,盒体用于容纳光纤配线箱模块1。
请参考图12,第一紧固件14包括第一螺栓,以及与第一螺栓141对应的第一沉孔142,通过将第一螺栓141经过第一沉孔142,并与光纤配线箱实现紧密贴合的方法,实现了第一紧固件14与光纤配线箱的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开口111的上方具有标签15,标签15用于标识光纤配线箱1的接线方式。
可选地,标签15为纸质标签,或,标签15为塑料标签。标签15用于进行标注,以确认接入耦合器接口121的光信号的名称与类型。可选地,当开口1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每个开口112的上方均具有一个标签15。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标签15还可以用于对光纤配线箱模块1进行标号,或,对光纤配线箱模块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备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面板上设置开口,并将耦合器接口置于开口内,在耦合器接口上按照实际安装的要求接入分光器接口。通过耦合器接口与分光器接口的连接,使经过分光器分离过后的光信号可以由耦合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耦合,降低光纤配线箱的接线难度。
通过对分光器、耦合器以及面板上开口的数量进行对应设置,使分光器中的每个光纤都可以与一个耦合器接口进行对应,并更加符合实际的应用场景,进一步降低了光纤配线箱的接线难度。
通过对于开口的位置的确定,使安装后,相邻两个耦合器之间的距离为允许范围内的最大距离,更加便于对于耦合器的操作,进一步降低了光纤配线箱的接线难度。
通过在耦合器接口的侧面设置簧片,并且在面板的侧面设置挡板的方式,使耦合器实现与档板之间的卡接,提高了光纤配线箱模块的稳定性。
通过将壳体的一个面作为可拆卸的盖板的方式,使从壳体内的空腔中存储分光器的操作更加便捷,进一步降低了光纤配线箱的接线难度。
通过将分光器以粘连等方式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上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光纤配线箱内部分光器的稳定性。
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紧固件,使壳体可以与安装光纤配线箱模块的盒体更为稳定的连接,提高了安装过程中光纤配线箱的稳定性。
通过在开口上设置标签,使接口的信息更加容易被明确地知悉,进一步降低了光纤配线箱的接线难度。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箱2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3,光纤配线箱2包括盒体21和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光纤配线箱模块1。
请参考图13,该光纤配线箱2用于安装在19英寸的标准机柜中,故该光纤配线箱2的高度为2个服务器高度的基本单位,即2*4.445=8.89cm。
在使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个光纤配线箱2中最多可以放入24个光纤配线箱模块1,光纤配线箱模块1通过第一紧固件14连接与盒体21上。
在一个示例中,盒体2的外侧具有第二紧固件22,第二紧固件22用于与安装面连接。
请参考图14,在盒体2的外侧具有第二紧固件22,第二紧固件22位于盒体21的左右两侧。一个第二紧固件22包括对应的两个第二螺栓221和两个第二沉孔222,当盒体21位于安装面上时,通过将第二螺栓221钉入第二沉孔222,并与安装面紧密接触,实现盒体21与安装面之间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盒体2上也包括标签15,用于对光纤配线箱2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情况进行记录与备注,或,用于对光纤配线箱模块1的位置进行标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标签15的作用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箱,该光纤配线箱由至少一个光纤配线箱模块组成,在光纤配线箱模块中,其面板上设置开口,并将耦合器接口置于开口内,在耦合器接口上按照实际安装的要求接入分光器接口。通过耦合器接口与分光器接口的连接,使经过分光器分离过后的光信号可以由耦合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耦合,降低光纤配线箱的接线难度。
通过第二紧固件与安装面的连接,提高了光纤配线箱的安装强度。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纤配线箱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配线箱模块(1)包括壳体(11)、至少一个耦合器(12)和至少一个分光器(13);
所述壳体(11)具有面板(111),所述面板(111)上包括至少一个开口(112);
所述耦合器(12)位于所述壳体(11)的外侧,所述耦合器(12)具有耦合器接口(121),所述耦合器接口(121)位于所述开口(112)内;
所述分光器(13)位于所述壳体(11)形成的空腔中,所述分光器(13)器包括光纤(131)和分光器接口(132),所述光纤(131)的一端与所述分光器接口(132)连接,所述分光器接口(132)与所述耦合器接口(1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配线箱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13)的数量为2个,且每个所述分光器(13)包括3条光纤(131);
所述分光器接口(132)的数量为6个;
所述开口(112)的数量为3个,每个所述开口(112)中包括1个所述耦合器接口(121);
所述耦合器(12)的数量为3个,且每个所述耦合器(12)具有1个所述耦合器接口(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配线箱模块(1),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开口(112)分别为第一开口(1121)、第二开口(1122)和第三开口(1123);
其中,第一开口(1121)的上边缘为所述面板(111)的顶边;
第二开口(1122)的水平中线与所述面板(111)的水平中线重合;
第三开口(1123)的下边缘为所述面板(111)的底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光纤配线箱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11)的侧面具有与所述面板(111)垂直的挡板(113),所述挡板(113)与所述耦合器(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配线箱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 的一个侧面为可移动的盖板(114);
所述盖板(114)与所述挡板(113)贴合,所述盖板(114)与所述壳体(1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光纤配线箱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13)与所述壳体(11)的内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光纤配线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配线箱模块(1)还具有第一紧固件(14);
所述第一紧固件(14)位于壳体(11)的底部,所述第一紧固件(14)用于与光纤配线箱的盒体连接,所述盒体用于容纳所述光纤配线箱模块(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光纤配线箱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配线箱模块(1)还具有标签(15);
所述标签(15)位于所述开口(112)的上方。
9.一种光纤配线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配线箱(2)包括盒体(21)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光纤配线箱模块(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配线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21)的外侧具有第二紧固件(22),所述第二紧固件(22)用于与安装面连接,所述安装面用于承载所述光纤配线箱(2)。
CN202022216898.XU 2020-09-30 2020-09-30 光纤配线箱模块及光纤配线箱 Active CN212846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6898.XU CN212846077U (zh) 2020-09-30 2020-09-30 光纤配线箱模块及光纤配线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6898.XU CN212846077U (zh) 2020-09-30 2020-09-30 光纤配线箱模块及光纤配线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46077U true CN212846077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50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16898.XU Active CN212846077U (zh) 2020-09-30 2020-09-30 光纤配线箱模块及光纤配线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46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41617A (en) Optical fibre back plane
USRE47307E1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storage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US6359789B1 (en) Heterogeneous functions-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412147B2 (en) Normal through optical panel
US5222166A (en) Aircraft fiber optic data distribution system
US7636507B2 (en) Compact blind mateable optical splitter
US20060177190A1 (en) Fiber optic splitter
US20050232565A1 (en) Normal through optical panel
US7234880B1 (en) Internal pluggable optical module
CN107831575B (zh) 分层式抽拉结构及高密度光纤配线箱
US7636506B2 (en) Optical fiber management in a chassis-based network system
CN212846077U (zh) 光纤配线箱模块及光纤配线箱
CN111458812A (zh) 一种高速率光模块外壳结构
US6991471B2 (en) Plug-in unit, a housing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744285B2 (en) M28876/NGCON/D38999 to MTP adaptor and a kit containing the same
CN212586608U (zh) 一种光纤配线装置
US10241278B2 (en) High density fiber-optic connector
CN211718581U (zh) 一种新型高密度mpo型托盘式48芯配线模块
CN211505970U (zh) 一种qsfp28光模块外壳结构
CN205562882U (zh) 一种光纤适配器安装装置及光纤通信设备
CN219533467U (zh) 一种光纤配线盒及配线箱
CN219802499U (zh) 一种光分配网集成单元
CN215599422U (zh) 一种集成模块化光纤配线架
CN216650283U (zh) 机箱及光纤配线箱
CN217954796U (zh) 一种光模块笼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