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46017U - 光波导镜片、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显示眼镜 - Google Patents

光波导镜片、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显示眼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46017U
CN212846017U CN202022143881.6U CN202022143881U CN212846017U CN 212846017 U CN212846017 U CN 212846017U CN 202022143881 U CN202022143881 U CN 202022143881U CN 212846017 U CN212846017 U CN 212846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ting
coupling
waveguide sheet
waveguid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438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凯凯
赵东峰
李琨
臧法珩
赵恩
程鑫
杨镇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0221438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46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46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46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波导镜片、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显示眼镜,其中,所述光波导镜片包括:第一波导片,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设有第一耦入光栅和第一耦出光栅;以及第二波导片,与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波导片朝向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一侧设有第二耦入光栅和第二耦出光栅,所述第一耦入光栅与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耦出光栅与所述第二耦出光栅的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波导片和第二波导片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中空的区域,用于安装光栅,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片对光栅起到保护作用,不需要单独设置玻璃来保护光栅,有助于减小光波导镜片的厚度和重量。

Description

光波导镜片、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显示眼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波导镜片、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显示眼镜。
背景技术
现有光波导镜片通常是由单片、双片、三片或更多的波导片组成,由于波导片表面光栅的微纳结构比较脆弱,通常需要在最外层波导片外面覆盖一层保护玻璃,保护光栅不被破坏。由于需要额外再增加一层玻璃来保护光栅,导致光波导镜片的整体厚度和重量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光波导镜片、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显示眼镜,旨在改善现有光波导镜片中需要单独设置玻璃层来保护光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波导镜片,包括:
第一波导片,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设有第一耦入光栅和第一耦出光栅;以及
第二波导片,与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波导片朝向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一侧设有第二耦入光栅和第二耦出光栅,所述第一耦入光栅与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耦出光栅与所述第二耦出光栅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光波导镜片具有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光束自所述输入区域进入所述第一波导片,其中,部分色光沿所述第一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一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依次自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进入所述第二波导片,并沿所述第二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二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
可选地,所述光波导镜片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波导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波导片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波导片和所述第二波导片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波导片的一端至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波导片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或,所述第一耦出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出光栅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波导片和所述第二波导片的边缘设置。
可选地,所述光波导镜片还包括:
第三波导片,设于所述第一波导片背向所述第二波导片的一侧,所述第三波导片朝向所述第一波导片的一侧设有第三耦入光栅和第三耦出光栅,所述第三耦入光栅与所述第一耦入光栅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耦出光栅与所述第一耦出光栅的位置相对应;
光束自所述输入区域进入所述第三波导片,其中,部分色光沿所述第三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三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通过所述第三耦入光栅进入所述第一波导片,并沿所述第一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一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依次自所述第三耦入光栅、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进入所述第二波导片,并沿所述第二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二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
可选地,所述光波导镜片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波导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三波导片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波导片和所述第三波导片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波导片的一端至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三波导片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所述第三耦入光栅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和/或,所述第三耦出光栅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另一种光波导镜片,包括:
第一波导片,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设有第一耦入光栅和第一耦出光栅;
第二波导片,与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波导片朝向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一侧设有第二耦入光栅和第二耦出光栅;以及
第三波导片,设于所述第一波导片背向所述第二波导片的一侧,所述第三波导片朝向所述第一波导片的一侧设有第三耦入光栅和第三耦出光栅,所述第一耦入光栅、第二耦入光栅和第三耦入光栅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耦出光栅、第二耦出光栅和第三耦出光栅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光波导镜片具有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光束自所述输入区域进入所述第二波导片,其中,部分色光沿所述第二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二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耦入光栅和第一耦入光栅进入所述第一波导片,并沿所述第一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一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依次自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第一耦入光栅和第三耦入光栅进入所述第三波导片,并沿所述第三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三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光波导镜片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光波导镜片,以及
投影光机,设于所述光波导镜片的旁侧,用于在所述光波导镜片的输入区域向所述光波导镜片投射光束。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光波导镜片的基础上,还提出一种增强现实显示眼镜,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增强显示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一波导片和第二波导片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中空的区域,用于安装第一耦入光栅、第一耦出光栅、第二耦入光栅以及第二耦出光栅,实现成像的效果的同时,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片可以对光栅起到保护作用,进而不需要单独设置玻璃来保护光栅,有助于减小光波导镜片的厚度和重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波导镜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波导片配合状态下光波导镜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输入区域与输出区域不同侧状态下光波导镜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光波导镜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输入区域与输出区域不同侧状态下光波导镜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投影光机 20 第一波导片
21 第一耦入光栅 22 第一耦出光栅
30 第二波导片 31 第二耦入光栅
32 第二耦出光栅 40 第一连接件
50 第三波导片 51 第三耦入光栅
52 第三耦出光栅 60 第二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波导镜片,包括:第一波导片20,所述第一波导片20的第一表面设有第一耦入光栅21和第一耦出光栅22;以及第二波导片30,与所述第一波导片20的第一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波导片30朝向所述第一波导片20的第一表面一侧设有第二耦入光栅31和第二耦出光栅32,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与所述第二耦入光栅3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耦出光栅22与所述第二耦出光栅32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第一波导片20的其中一个端面,所述第二波导片30与所述第一波导片2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波导片20和所述第二波导片30之间形成空间,用于设置光栅。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31位置相对应,以使进入所述光波导镜片的光束能够完全通过所述第一波导片20和所述第二波导片30传输。所述第一耦出光栅22和第二耦出光栅32位置相对应,以使经由所述第一波导片20和所述第二波导片30传输的色光能够按照预设状态输出,以呈现完整的图像。
由于所述第一波导片20和所述第二波导片30形成用于设置光栅的区域,所述第一波导片20和所述第二波导片30能够对光栅起到保护作用,不需要单独在所述光波导镜片的外部设置用于保护光栅的玻璃结构,进而可以简化所述光波导镜片的结构,减小光波导镜片的厚度,并减轻产品重量。
所述光波导镜片具有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光束自所述输入区域进入所述第一波导片20,其中,部分色光沿所述第一波导片20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一耦出光栅22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依次自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31进入所述第二波导片30,沿所述第二波导片30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二耦出光栅32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
所述光波导镜片的输入区域设置有投影光机10,用于将光束投射至所述光波导镜片上,所述第一表面背对所述投影光机10设置,光束经由所述光波导镜片传输并至所述输出区域进入人眼。
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为反射光栅,所述第二耦入光栅31为透射光栅。光束中通常存在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其中,所述第一波导片20可以用于传输绿色光,所述第二波导片30用于传输红蓝色光,以防止绿色光与红蓝色光出现串扰。也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和第二耦入光栅31的参数和/或形貌,使所述第一波导片20传输红色光,第二波导片30传输蓝绿色光。也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和第二耦入光栅31的参数和/或形貌,实现不同的组合。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31的参数和/或形貌调整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不同色光进入所述第一波导片20、第二波导片30内,经过全反射,实现扩展传输。通过采用第一波导片20和第二波导片30相互配合,实现不同色光的传输,能够使输出区域所形成的图像更加完整、清晰。所述输入区域和所述输出区域可以位于所述光波导镜片的同侧,也可以不同侧,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耦出光栅22和所述第二耦出光栅32的参数和/或形貌,实现适应性调整。所述第一耦出光栅22和所述第二耦出光栅32的参数和/或形貌调整的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波导镜片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0,所述第一波导片2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40与所述第二波导片30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波导片20和所述第二波导片30的边缘,以实现所述第一波导片20和所述第二波导片30的相互定位,同时防止漏光,减少光波损失。所述第一连接件40可以为胶体,通过胶合的方式实现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40位于所述第一波导片20和所述第二波导片30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40靠近所述第一波导片20的一端至所述第一连接件40靠近所述第二波导片3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31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或,所述第一耦出光栅22和所述第二耦出光栅32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所述第一连接件40可以用于限定所述第一波导片20和所述第二波导片30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3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耦出光栅22和所述第二耦出光栅32之间具有间隙,以防止光栅之间出现接触损伤。
由于所述光波导镜片的光栅区域的厚度在亚微米级,而第一连接件40的厚度,即所述第一距离为数十微米(一般在20微米-100微米之间),胶合完成后,第一波导片20和第二波导片30的光栅之间的距离也为数十微米,因此可以避免第一波导片20和第二波导片30上的光栅面出现接触损伤,也避免了光波穿透损失及串扰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波导镜片还包括:第三波导片50,设于所述第一波导片20背向所述第二波导片30的一侧,所述第三波导片50朝向所述第一波导片20的一侧设有第三耦入光栅51和第三耦出光栅52,所述第三耦入光栅51与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耦出光栅52与所述第一耦出光栅22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一波导片20和所述第三波导片50相对设置,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第三耦入光栅51和第三耦出光栅52的空间。所述第三耦入光栅51和所述第三耦出光栅52与所述第一波导片20之间具有间隙。
光束自所述输入区域进入所述第三波导片50,其中,部分色光沿所述第三波导片50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三耦出光栅52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通过所述第三耦入光栅51进入所述第一波导片20,并沿所述第一波导片20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一耦出光栅22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依次自所述第三耦入光栅51、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31进入所述第二波导片30,并沿所述第二波导片30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二耦出光栅32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
所述第三耦入光栅51为反射光栅,所述第三耦入光栅51、第一耦入光栅21、第二耦入光栅31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光束中的红绿蓝三色光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波导片50、第一波导片20和第二波导片30传输,所述第三耦出光栅52、第一耦出光栅22、第二耦出光栅32的位置相对应,以使红绿蓝三色光向所述输出区域传输,以在所述输出区域形成完整的图形。
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三耦入光栅51、第一耦入光栅21、第二耦入光栅31的参数和/或形貌,使其能够用于不同色光,实现三色光均匀输出,以使所述输出区域呈现预设的显示状态。所述第三耦入光栅51、第一耦入光栅21、第二耦入光栅31的参数和/或形貌调整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不同色光在所述第一波导片20、第二波导片30、第三波导片50内全反射,由于所述第三耦入光栅51和第三耦出光栅52位于所述第三波导片50和第一波导片20之间,不需要单独在所述光波导镜片的外部设置玻璃片来对光栅进行保护,实现三色光传输的同时,可以简化所述光波导镜片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光波导镜片还包括第二连接件60,所述第一波导片2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60与所述第三波导片50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60可以为胶体,以采用胶合的方式实现所述第三波导片50和第一波导片20的相互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60用于对所述第二波导片30和第一波导片20进行连接和固定,以使两者保持在预设位置和预设距离,使所述第三耦入光栅51和第三耦出光栅52与第一波导片20之间具有间隙,进而减少光栅的接触产生损伤。
所述第二连接件6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波导片20和第三波导片50的边缘,以起到连接和遮光的效果。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60位于所述第一波导片20和所述第三波导片50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60靠近所述第一波导片20的一端至所述第二连接件60靠近所述第三波导片5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三耦入光栅5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和/或,所述第三耦出光栅5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所述第二连接件60可以用于限定所述第一波导片20和所述第三波导片50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三耦入光栅51、所述第三耦出光栅52与所述第一波导片20之间均具有间隙,以防止光栅出现接触损伤。
由于所述光波导镜片的光栅区域的厚度在亚微米级,而第二连接件60的厚度,即所述第二距离为数十微米(一般在20微米-100微米之间),胶合完成后,第一波导片20和第三波导片50的光栅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因此可以避免第一波导片20和第三波导片50上的光栅面出现接触损伤,也避免了光波穿透损失及串扰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另一种光波导镜片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4,所述光波导镜片包括:第一波导片20,所述第一波导片20的第一表面设有第一耦入光栅21和第一耦出光栅22;第二波导片30,与所述第一波导片20的第一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波导片30朝向所述第一波导片20的第一表面一侧设有第二耦入光栅31和第二耦出光栅32;以及第三波导片50,设于所述第一波导片20背向所述第二波导片30的一侧,所述第三波导片50朝向所述第一波导片20的一侧设有第三耦入光栅51和第三耦出光栅52,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第二耦入光栅31和第三耦入光栅5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耦出光栅22、第二耦出光栅32和第三耦出光栅52的位置相对应。
由于所述光波导镜片中的光栅均设于相邻的波导片之间,在实现三色光传输的同时,不需要单独设置用于保护光栅的玻璃片,进而实现对光栅的保护的同时,减小光波导镜片的厚度。
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第二耦入光栅31和第三耦入光栅51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相对应,以使透射到所述光波导镜片的光束中的三色光分别通过对应的波导片进行全反射;所述第一耦出光栅22、第二耦出光栅32和第三耦出光栅52的位置相对应,以使三色光能够按照预设状态输出,进而使所述输出区域显示完整的图像信息。
所述光波导镜片具有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光束自所述输入区域进入所述第二波导片30,其中,部分色光沿所述第二波导片30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二耦出光栅32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耦入光栅31和第一耦入光栅21进入所述第一波导片20,并沿所述第一波导片20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一耦出光栅22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依次自所述第二耦入光栅31、第一耦入光栅21和第三耦入光栅51进入所述第三波导片50,并沿所述第三波导片50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三耦出光栅52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
所述第二耦入光栅31为反射光栅,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和第三耦入光栅51为透射光栅。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第二耦入光栅31以及第三耦入光栅51的参数和/或形貌,以使所述第一波导片20、第二波导片30和第三波导片50分别用于传输红绿蓝三色光。调整所述第一耦入光栅21、第二耦入光栅31以及第三耦入光栅51的参数和/或形貌的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请参阅图5,所述输入区域靠近所述第二波导片30设置,所述输入区域可以与所述输出区域位于同侧,也可以将所述输出区域靠近所述第三波导片50一侧设置。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耦出光栅22、第二耦出光栅32、第三耦出光栅52的参数和/或形貌,使三色光按照预设的方向输出,其调整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光波导镜片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模组的实施例。
所述增强显示显示模组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波导镜片,以及投影光机10,设于所述光波导镜片的旁侧,用于在所述光波导镜片的输入区域向所述光波导镜片投射光束。
所述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可以用于AR眼镜,也可以用于其他增强现实显示设备上。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增强显示显示模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增强现实显示眼镜的实施例。
所述增强现实显示眼镜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增强显示显示模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波导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波导片,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设有第一耦入光栅和第一耦出光栅;以及
第二波导片,与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波导片朝向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一侧设有第二耦入光栅和第二耦出光栅,所述第一耦入光栅与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耦出光栅与所述第二耦出光栅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光波导镜片具有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光束自所述输入区域进入所述第一波导片,其中,部分色光沿所述第一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一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依次自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进入所述第二波导片,并沿所述第二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二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镜片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波导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波导片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波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波导片和所述第二波导片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波导片的一端至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波导片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或,所述第一耦出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出光栅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波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波导片和所述第二波导片的边缘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镜片还包括:
第三波导片,设于所述第一波导片背向所述第二波导片的一侧,所述第三波导片朝向所述第一波导片的一侧设有第三耦入光栅和第三耦出光栅,所述第三耦入光栅与所述第一耦入光栅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耦出光栅与所述第一耦出光栅的位置相对应;
光束自所述输入区域进入所述第三波导片,其中,部分色光沿所述第三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三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通过所述第三耦入光栅进入所述第一波导片,并沿所述第一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一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依次自所述第三耦入光栅、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进入所述第二波导片,并沿所述第二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二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波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镜片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波导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三波导片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波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波导片和所述第三波导片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波导片的一端至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三波导片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所述第三耦入光栅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和/或,所述第三耦出光栅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8.一种光波导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波导片,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设有第一耦入光栅和第一耦出光栅;
第二波导片,与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波导片朝向所述第一波导片的第一表面一侧设有第二耦入光栅和第二耦出光栅;以及
第三波导片,设于所述第一波导片背向所述第二波导片的一侧,所述第三波导片朝向所述第一波导片的一侧设有第三耦入光栅和第三耦出光栅,所述第一耦入光栅、第二耦入光栅和第三耦入光栅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耦出光栅、第二耦出光栅和第三耦出光栅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光波导镜片具有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光束自所述输入区域进入所述第二波导片,其中,部分色光沿所述第二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二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耦入光栅和第一耦入光栅进入所述第一波导片,并沿所述第一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一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部分色光依次自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第一耦入光栅和第三耦入光栅进入所述第三波导片,并沿所述第三波导片扩展,再通过所述第三耦出光栅向所述输出区域扩展并输出。
9.一种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镜片,以及
投影光机,设于所述光波导镜片的旁侧,用于在所述光波导镜片的输入区域向所述光波导镜片投射光束。
10.一种增强现实显示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强显示显示模组。
CN202022143881.6U 2020-09-25 2020-09-25 光波导镜片、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显示眼镜 Active CN212846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3881.6U CN212846017U (zh) 2020-09-25 2020-09-25 光波导镜片、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显示眼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3881.6U CN212846017U (zh) 2020-09-25 2020-09-25 光波导镜片、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显示眼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46017U true CN212846017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50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43881.6U Active CN212846017U (zh) 2020-09-25 2020-09-25 光波导镜片、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显示眼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460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5042A (zh) * 2022-09-06 2022-10-04 北京亮亮视野科技有限公司 衍射波导器件和近眼显示装置
WO2023123922A1 (zh) * 2021-12-27 2023-07-06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全彩波导显示结构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3922A1 (zh) * 2021-12-27 2023-07-06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全彩波导显示结构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15145042A (zh) * 2022-09-06 2022-10-04 北京亮亮视野科技有限公司 衍射波导器件和近眼显示装置
CN115145042B (zh) * 2022-09-06 2022-11-18 北京亮亮视野科技有限公司 衍射波导器件和近眼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46017U (zh) 光波导镜片、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显示眼镜
CN112817153B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光学扩瞳装置、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10809730A (zh) 在一块板上支持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大视场波导
CN213690000U (zh) 光波导和ar设备
CN112817152B (zh) 一种全息波导及ar显示装置
US11747585B2 (en) Optical combiner and combiner lens with lightguide failure mitigation mechanism
CN113433612B (zh) 一种光波导显示器件以及ar显示设备
WO2022017171A1 (zh) 波导组件和包括波导组件的近眼显示设备
CN113168003A (zh) 用于增强现实设备中的高效目镜的方法和系统
CN112987166B (zh) 光波导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CN218332164U (zh) 一种增强现实眼镜
CN218675519U (zh) 导光器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WO2023155570A1 (zh) 一种衍射光波导、增强现实眼镜以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CN114185131A (zh) 防止隐私泄露的衍射光波导装置和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CN114355500B (zh) 一种衍射光波导器件、亮度补偿方法及ar显示器
CN215494216U (zh) 波导结构和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WO2023246581A1 (zh) 衍射光波导
CN218886215U (zh) 一种光波导结构和头戴设备
CN110873962A (zh) 一种基于波导的显示系统
CN214669716U (zh) 光波导结构和近眼显示器
CN116755253A (zh) 一种光波导、显示组件及ar设备
WO2019117031A1 (ja) 光導波路
CN220105422U (zh) 增强现实显示模组
CN113075767B (zh) 光波导结构和近眼显示器
CN115166897B (zh) 衍射光波导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9

Address after: 261031 workshop 1, phase III, Geer Photoelectric Industrial Park, 3999 Huixian Road, Yongchun community, Qingchi street,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31 No. 268 Dongfang Road,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Weifang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