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38904U - 电池模组及其输出极的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及其输出极的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38904U
CN212838904U CN202021610619.1U CN202021610619U CN212838904U CN 212838904 U CN212838904 U CN 212838904U CN 202021610619 U CN202021610619 U CN 202021610619U CN 212838904 U CN212838904 U CN 212838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
base
battery module
head
output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106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嘉
唐翠
闻皓岩
刘博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106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38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38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38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及其输出极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底座、螺母、与所述螺母适配的螺栓以及弹性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安装孔,所述螺母包括头部和连接部,组装状态下,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安装孔,所述头部位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弹性部压缩在所述头部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螺母能够在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力作用下上移。该连接组件,当螺母与输出极之间出现间隙时,在弹性部的弹性力作用下螺母会自动向上移动,从而使该间隙消失,保证了螺母与输出极始终紧密接触,使输出极与连接组件的连接效果好。该电池模组包括上述连接组件,该电池模组的运行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及其输出极的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的连接组件以及具有该连接组件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是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电池模组的两端设有输出极和用于连接输出极的连接组件,一种典型的连接组件包括底座和螺母,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安装孔,螺母包括头部和连接部,组装状态下,连接部伸入底座的安装孔,头部位于底座上方,输出极伸到螺母上方,并通过螺栓与螺母连接。
这种结构的连接组件,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受振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螺母与输出极之间会出现间隙,而且,间隙会越来越大,导致连接效果不好,致使电池运行不稳定。
有鉴于此,如何改善螺母与输出极之间的连接效果,保证电池的稳定运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底座、螺母和与所述螺母适配的螺栓,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安装孔,所述螺母包括头部和连接部,所述螺纹螺纹孔贯通所述头部和所述连接部,组装状态下,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安装孔,所述头部位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弹性部,组装状态下,所述弹性部压缩在所述头部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螺母能够在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力作用下上移。
该连接组件通过在螺母的头部和底座之间设置弹性部,并使弹性部呈压缩状态,这样,当螺母与输出极之间出现间隙时,在弹性部的弹性力作用下螺母会向上移动,从而使该间隙消失,由此保证了螺母与输出极之间始终紧密接触。
该连接组件能够自动补偿螺母与输出极之间的间隙,规避了螺母平面度不好、振动、温度变化等因素对输出极连接效果的不良影响,保证了输出极与连接组件的连接效果和电池模组的稳定运行。
可选地,所述弹性部连接在所述头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弹性部、所述头部以及所述连接部是一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弹性部是环形结构,所述弹性部的周壁是弧线绕所述螺纹孔的轴线一周形成的弧形壁,所述弧线的弧口朝向所述螺纹孔的轴线。
可选地,所述螺母和所述底座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卡接,所述螺母上移过程中,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保持卡接并能够适应性地产生弹性变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母的头部两侧的第一卡环、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第一卡凸,所述第一卡环的底部向上隆起形成能够向下变形的弹性体,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卡环卡套在相应的所述第一卡凸外,所述弹性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卡凸相抵。
可选地,所述螺母包括两个所述连接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两个所述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排布。
可选地,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用于与电池模组的端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盖在所述螺母上方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底座通过第二卡接结构卡接。
可选地,所述防护盖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底座的宽度,使所述防护盖完全覆盖住所述螺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输出极和用于连接所述输出极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螺栓穿过所述输出极上的通孔后拧于所述连接组件的螺母的螺纹孔,使输出极被限定在螺栓头和螺母的头部之间。
由于上述连接组件与输出极的连接效果好,所以该电池模具的运行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拆除防护盖的示意图;
图3为螺母的示意图;
图4为螺母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座,11安装孔,12连接柱,13凸耳,14第一卡凸,15第二卡凸;
2螺母,21头部,22弹性部,23连接部,24第一卡环,241弹性体;
3防护盖,31第二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所示,该连接组件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安装孔11。
还包括螺母2,螺母2为非标准螺母,具体包括平板状的头部21和筒状的连接部23,连接部的内表面设有螺纹,组装状态下,头部21位于底座1上方,连接部23伸入底座1的安装孔11内。
还包括螺栓(图中未示出),螺栓与螺母2适配,应用时,电池模组的输出极伸到螺母2上方,螺栓穿过输出极上的通孔后与连接部23的内表面的螺纹拧紧,从而将输出极与螺母2连接在一起。
拧紧螺栓后,理想的连接状态是螺母2与输出极紧密接触,但是,受加工因素影响螺母2的上表面平面度不是很好,而且,使用状态下,受振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螺栓会松动,这两方面原因导致螺母2上表面与输出极之间会出现间隙,因而无法达到理想的连接状态。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方案在螺母2的头部21和底座1之间设置了弹性部22,组装状态下,弹性部22压缩在螺母2的头部21和底座1之间,从而呈压缩状态。
本方案,通过在螺母2的头部21和底座1之间设置弹性部22,并使弹性部22呈压缩状态,这样,当螺母2与输出极之间出现间隙时,在弹性部22的弹性力作用下螺母2会向上移动,从而使该间隙消失,由此保证了螺母2与输出极始终紧密接触。
该连接组件能够自动补偿螺母2与输出极之间的间隙,规避了螺母2平面度不好、振动、温度变化等因素对输出极连接效果的不良影响,保证了输出极与连接组件的连接效果和电池模组的稳定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螺母2能够向上移动,需使连接部23能够在底座1的安装孔11内向上移动,所以连接部23与安装孔11的配合应是间隙配合而不能是过盈配合。
具体的方案中,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安装孔11,两个安装孔11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排布,螺母2包括两个连接部23,组装状态下,两个连接部23对应伸入底座1的两个安装孔11内。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实施时,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安装孔11或者设置两个以上个安装孔11,安装孔11的数量与连接部23的数量一致。
具体的方案中,弹性部22连接在螺母2的头部21和连接部23之间,弹性部22是由周壁围合成的环形结构,弹性部22、头部21和连接部23三者为一体结构,使弹性部22为螺母2的一部分。这样设置,整体性好,零件少,更利于提升连接效果。当然,实际实施时,弹性部22也可是独立于螺母2的、单独的弹性部件。
具体的方案中,弹性部22的周壁是弧线绕螺母2的轴线一周形成的弧形壁,该弧线的弧口朝向螺母2的轴线,也就是说,该弧线的圆心和连接部23的轴线位于该弧线的同一侧,这样,形成的弹性部22整体类似于碗状体。这种结构的弹性部22,容易产生变形,从而能够灵敏地补偿螺母2与输出极之间的间隙。当然,实际实施时,弹性部22的结构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结构均可。
具体的方案中,螺母2与底座1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卡接在一起,螺母2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卡接结构保持卡接并能够适应性地产生弹性形变。这样设置,既可以提升底座1和螺母2的连接可靠性,还不影响螺母2的移动。
具体的方案中,第一卡接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卡环24和两个第一卡凸14,两个第一卡环24分别设置在螺母2的头部21两侧,两个第一卡凸14分别设置在底座1的两侧,第一卡环24的底部向上隆起形成能够向下弹性变形的弹性体241,组装状态下,两个第一卡环24分别卡套在两个第一卡凸14外,两个第一卡环24的弹性体241的上表面与相应的第一卡凸14相抵。
当螺母2向上移动时,第一卡环24的弹性体241在第一卡凸14的抵压下产生向下的弹性变形,从而不影响螺母2的上移,而且,当弹性体241产生向下的弹性变形时会产生向上的反弹力,该反弹力与弹性部22的弹性力一起驱动螺母2上移。当然,实际实施时,第一卡接结构的结构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可产生弹性变形的卡接结构即可。
具体的方案中,底座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向上延伸的凸耳13,该凸耳13能够对输入极起到限位作用。
具体的方案中,底座1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柱12,连接柱12用于与电池模组的端板连接。
具体的方案中,还设置有防护盖3,防护盖3盖在螺母2上方并通过第二卡接结构与底座1卡接在一起。防护盖3与螺母2之间形成空腔,输出极位于该空腔内。防护盖3和底座1均为不导电材质,具体可以为塑料材质,以便起到防护作用。
具体的方案中,第二卡接结构包括两个第二卡环31和两个第二卡凸15,两个第二卡环31分别设置在防护盖3的两端,两个第二卡凸15分别设置在底座1的两端,组装状态下,两个第二卡环31分别卡套在两个第二卡凸15外。实际实施时,也可将两个第二卡环31设置在底座1的两端,将两个第二卡凸15设置在防护盖3的两端,当然,实际实施时,第二卡接结构的结构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实现卡接的结构即可。
具体的方案中,防护盖3包括顶壁、两个侧壁和两个端壁。顶壁和螺母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上述空腔,两个侧壁的底面与螺母2的上表面相互间隔,使空腔在此处形成供输出极穿过的腔口,两个端壁的底面设有凹槽,底座1的两个凸耳13分别嵌入两个端壁的凹槽内。
具体的方案中,防护盖3的宽度不短于底座的宽度,这样,能够完全覆盖住螺母2,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防护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采用上述连接组件,通常电池模组的两端均有输出极引出,所以可以在电池模组的两端各设置一组上述连接组件。电池模组的两端设有端板,端板上设有连接孔,连接组件的底座1支撑在端板的上表面上,底座1的连接柱12伸到端板的连接孔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及其输出极的连接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电池模组输出极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底座(1)、螺母(2)和与所述螺母(2)适配的螺栓,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安装孔(11),所述螺母(2)包括头部(21)和连接部(23),所述螺母(2)的螺纹孔贯通所述头部(21)和所述连接部(23),组装状态下,所述连接部(23)伸入所述安装孔(11),所述头部(21)位于所述底座(1)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弹性部(22),组装状态下,所述弹性部(22)压缩在所述头部(21)和所述底座(1)之间,所述螺母(2)能够在所述弹性部(22)的弹性力作用下上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22)连接在所述头部(21)和所述连接部(23)之间,所述弹性部(22)、所述头部(21)以及所述连接部(23)是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22)是环形结构,所述弹性部(22)的周壁是弧线绕所述螺纹孔的轴线一周形成的弧形壁,所述弧线的弧口朝向所述螺纹孔的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2)和所述底座(1)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卡接,所述螺母(2)上移过程中,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保持卡接并能够适应性地产生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母(2)的头部(21)两侧的第一卡环(24)、设置在所述底座(1)两侧的第一卡凸(14),所述第一卡环(24)的底部向上隆起形成能够向下变形的弹性体(241),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卡环(24)卡套在相应的所述第一卡凸(14)外,所述弹性体(24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卡凸(14)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2)包括两个所述连接部(23),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两个所述安装孔(11),两个所述安装孔(11)沿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设有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用于与电池模组的端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盖在所述螺母(2)上方的防护盖(3),所述防护盖(3)与所述底座(1)通过第二卡接结构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3)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底座(1)的宽度,使所述防护盖(3)完全覆盖住所述螺母(2)。
10.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输出极和用于连接所述输出极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螺栓穿过所述输出极上的通孔后拧于所述连接组件的螺母(2)的螺纹孔,使输出极被限定在螺栓头和螺母(2)的头部之间。
CN202021610619.1U 2020-08-05 2020-08-05 电池模组及其输出极的连接组件 Active CN212838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0619.1U CN212838904U (zh) 2020-08-05 2020-08-05 电池模组及其输出极的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0619.1U CN212838904U (zh) 2020-08-05 2020-08-05 电池模组及其输出极的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38904U true CN212838904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30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10619.1U Active CN212838904U (zh) 2020-08-05 2020-08-05 电池模组及其输出极的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389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24380A1 (en) Waterproof casing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JP2011501069A (ja) 電気端子のネジをロックするためのロック装置
CN212838904U (zh) 电池模组及其输出极的连接组件
CN219303489U (zh) 一种电气元件快速安装弹片结构
JP2001069589A (ja) マイクホルダ
CN208955328U (zh) 一种耐插拔的连接器
CN212136577U (zh) 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
CN205207104U (zh) 压缩机上盖卡片、压缩机上盖组件及压缩机
CN201956539U (zh) 电极同接触端子的紧固结构
CN212136583U (zh) 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
CN217336166U (zh) 一种示教器用密封摇杆结构
CN220101760U (zh) 一种方便组合拆装的螺丝弹簧件
CN221102240U (zh) 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5644349U (zh) 一种可靠的断路器操作机构
CN218679211U (zh) 一种缓冲抗震工业相机
CN213124314U (zh) 一种半封闭组合电器外壳体
CN219329405U (zh) 一种ac插座结构与除颤仪充电器
KR20200109654A (ko) 휴대전화용 접속단자
CN218887342U (zh) 动力电池顶盖装配组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215342410U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触头系统
CN219642679U (zh) 一种电解电容固定结构
CN216750468U (zh) 充电连接结构、充电桩和智能机器人
CN221197164U (zh) 一种电路板固定安装零件
CN218274451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3906649U (zh)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固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