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6100U - 风道结构及除螨仪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结构及除螨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6100U
CN212816100U CN202021245712.7U CN202021245712U CN212816100U CN 212816100 U CN212816100 U CN 212816100U CN 202021245712 U CN202021245712 U CN 202021245712U CN 212816100 U CN212816100 U CN 212816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dust box
dust
dust col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57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利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457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16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6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6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风道结构及除螨仪,包括壳体和吸尘风机,壳体内设有上方置放吸尘风机的基座,基座内设有位于吸尘风机上游的进风风道和位于吸尘风机下游的出风风道,进风风道与出风风道相互隔离;除螨仪壳体内设有基座以放置吸尘风机,基座内设有相互隔离开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且进风风道位于吸尘风机的上游,出风风道位于吸尘风机的下游,即气流进入进风风道后经出风风道流出;吸尘风机和供气流流通的进、出风道集成在基座上,减少壳体内腔各部件所占用空间,优化壳体内部的结构布局。

Description

风道结构及除螨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理床铺、沙发等除螨仪设备的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除螨仪是一种常见的家用清洁电器,主要是靠风机吸尘和紫外线灯管杀菌除螨对床铺、被子或沙发等进行除尘除螨的清洁工作。
公告号为CN208941989U的清洁设备及除螨仪,其包括机体,机体上方设置有安装部,尘杯可拆卸地设于安装部内,抽吸电机设在机壳内,安装部上具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用于将脏空气入口连通至尘杯的入风口,第二连通口用于将抽吸电机的入口连通至尘杯的排风口。
公告号为CN205695192U的一种新型除螨仪,过滤装置、吸尘电机位于壳体内,过滤装置设置于吸尘电机前端,吸尘窗口设置于吸尘电机正下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除螨仪的风道结构,进一步地提供具有上述风道结构的除螨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风道结构,应用于除螨仪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吸尘风机,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上方置放所述的吸尘风机的基座,所述的基座内设有位于吸尘风机上游的进风风道和位于吸尘风机下游的出风风道,所述的进风风道与所述的出风风道相互隔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风道结构还包括尘盒组件,所述的尘盒组件位于吸尘风机的上游,尘盒组件设有与进风风道对接的进风口及与吸尘风机对接的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壳体包括一与工作面接触的底部及安装所述的尘盒组件的竖向侧壁,所述的底部上设有进风风道起点的气流入口,所述的竖向侧壁和所述的底部中两者至少一处设有出风风道终点的气流出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竖向侧壁上设有安装所述的尘盒组件的联接环,所述的联接环中间设有与吸尘风机的进风口、尘盒组件的出风口对接的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尘盒组件包括内置有过滤组件的尘盒,所述的过滤组件可拆卸式地安装于尘盒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尘盒包括一筒状体,过滤组件安装于筒状体的靠近竖向侧壁的安装壁的中心位置,尘盒的进风口偏心地设于所述的安装壁上,尘盒的进风通道呈倾斜状以使气流产生旋流,尘盒的进风通道的末端设有可单向掀起的密封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进风风道位于所述的出风风道的中间,以使所述的出风风道呈现两路风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主题为:除螨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风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主题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吸尘风机置于所述的壳体内腔上部位置,并使所述的壳体的上部呈现一凸起部;所述的手柄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的凸起部上方,所述的手柄的自由端向所述的竖向侧壁方向延伸并向后超出所述的竖向侧壁,以使所述的手柄的自由端位于尘盒组件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主题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手柄的后端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的电源线经手柄内腔进入至所述的壳体内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除螨仪壳体内设有基座以放置吸尘风机,基座内设有相互隔离开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且进风风道位于吸尘风机的上游,出风风道位于吸尘风机的下游,即气流进入进风风道后经出风风道流出;吸尘风机和供气流流通的进、出风道集成在基座上,减少壳体内腔各部件所占用空间,优化壳体内部的结构布局。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施例除螨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除螨仪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除螨仪的结构拆解图一;
图4为本实施例除螨仪的结构拆解图二;
图5为本实施例除螨仪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除螨仪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除螨仪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施例除螨仪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施例除螨仪上尘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底座上各部件的布局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进风风道中气流流通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出风风道中气流流通示意图;
图13为基座内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除螨仪100,包括壳体10、吸尘风机20、尘盒组件30和手柄40;壳体10包括一安装尘盒组件30的竖向侧壁11,吸尘风机20置于壳体10内腔上部位置,并使壳体10的上部呈现一凸起部F;手柄40的连接端位于凸起部F上方,手柄40的自由端向竖向侧壁11方向延伸并向后超出竖向侧壁11,以使手柄40的自由端40a位于尘盒组件30的上方。
壳体10包括一竖向侧壁11以固定安装尘盒组件30,壳体10内腔放置吸尘风机20并在壳体10上部形成一凸起部F,手柄40连接在凸起部F上方并向后延伸以使尘盒组件30恰适地位于手柄40下方,从而得以优化除螨仪100整体的结构布局并使各部件互不干扰;且该除螨仪100的手持功能设在较高处,吸尘功能设在较低处以更靠近待清理区域,从而提升吸尘效果;另外,当使用者手握手柄40进行吸尘时,尘盒组件30位于使用者可视区域内以便于观察。
手柄40包括与凸起部F前端一体的联接段41及上表面设有控制开关的水平握持部42,水平握持部42与凸起部F之间具有镂空部P。该镂空部P便于用户的手指伸入,以提拿水平握持部42。控制开关设置在水平握持部42上,以便于用户根据需要进行控制。
壳体10包括底座10b及罩壳10a,底座10b与罩壳10a通过螺钉组件固定。除螨仪的各种部件安装在壳体10的内腔中。
更为具体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0b上设有一基座10c,基座10c上设有一置放吸尘风机20的凹槽10h。凹槽10h的大小与吸尘风机20的大小互相匹配,以使吸尘风机20能够恰适地置放固定在凹槽10h内,且又不会占用过大空间。
竖向侧壁11上设有安装尘盒组件30的联接环10e,联接环10e中间设有与吸尘风机20的进风口、尘盒组件30的出风口30g对接的通风孔e1。优选地,该通风孔e1上设置有格栅结构,以进一步阻隔吸尘过程中较大的碎屑落入气流通道内。
本实施例中的尘盒组件30包括尘盒31和安装于尘盒31内的过滤组件32。过滤组件32可拆卸地安装在尘盒组件30内部,且尘盒31开设有进风口30c及与吸尘风机20对接的出风口30g。
如图11所示,壳体10的底部10b设有震动拍打组件f及紫外灯d,气流入口k1位于震动拍打组件f和紫外线d的中间。气流入口k1与进风风道C联通。
壳体10的底部设有可弹性内缩的滚轮50,滚轮50受压内缩后以触发控制除螨仪运行的微动开关。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壳体底部上的滚轮50与待清理的区域面接触并挤压,被弹性压缩的滚轮50触发微动开关,从而使得除螨仪运行。
壳体10的底部10b和竖向侧壁11上均设气流出口k2。气流出口k2与出风风道G联通。
手柄40的后端连接有电源线S,电源线S经手柄40内腔进入至壳体10内腔,以将电源线隐藏式布局,使得除螨仪的布线更为合理,并且保证除螨仪的整洁、美观度。
另外,如图7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将详细阐述除螨仪100内的风道结构,具体如下:
风道结构包括壳体10和吸尘风机20,壳体10内设有上方置放吸尘风机20的基座10c,基座10c内设有位于吸尘风机20上游的进风风道C和位于吸尘风机20下游的出风风道G,进风风道C与出风风道G相互隔离。
除螨仪壳体10内设有基座10c以放置吸尘风机20,基座10c内设有相互隔离开的进风风道C和出风风道G,且进风风道C位于吸尘风机20的上游,出风风道G位于吸尘风机20的下游,即气流进入进风风道C后经出风风道G流出;吸尘风机20和供气流流通的进、出风道集成在基座10c上,减少壳体10内腔各部件所占用空间,优化壳体10内部的结构布局。
风道结构还包括尘盒组件30,尘盒组件30位于吸尘风机20的上游,尘盒组件30设有与进风风道C对接的进风口30c及与吸尘风机20对接的出风口30g。尘盒组件30的出风口30g与吸尘风机20的进风口联通,气流从尘盒组件30的出风口30g流向吸尘风机20进风口,继而流向处于吸尘风机20下游的出风风道G。
进风风道C位于出风风道G的中间,以使出风风道G呈现两路风道;从气流流动角度而言。结合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结构而言,出风风道G的起点r开设在吸尘风机20的两侧部,以形成两路出风风道G。从尘盒组件30出来的气流被吸尘风机20甩出后,分两路从吸尘风机20两侧的出风风道G流出。
且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中设有多处与出风风道G联通气流出口k2,具体而言,风道结构的壳体10包括一与工作面接触的底部10b及安装尘盒组件30的竖向侧壁11,竖向侧壁11和底部10b上均设有出风风道G终点的气流出口k2。
优选地,在竖向侧壁11两侧部对称地设有气流出口k2,底部10b上与出风风道G的起点r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气流出口k2。
底部10b上设有进风风道C起点的气流入口k1,气流入口k1位于震动拍打组件f和紫外线d的中间。
风道结构的尘盒组件30包括内置有过滤组件32的尘盒31,过滤组件32可拆卸式地安装于尘盒31内。
尘盒31包括一筒状体,过滤组件32安装于筒状体的靠近竖向侧壁11的安装壁35的中心位置,尘盒31的进风口偏心地设于安装壁35上,尘盒31的进风通道31c呈倾斜状以使气流产生旋流,以便碎屑、细尘能够在急速流动的气流中被带入尘盒31内部,以实现更好的吸尘效果。
尘盒31上的进风通道31c的末端设有可单向掀起的密封片,在吸尘状态下,密封片在气流的吹动下开启以使碎屑、细尘进入;当停止吸尘时,密封片能够防止尘盒31内的碎屑、细尘等从尘盒31的进风口30c漏出。且优选地,安装壁35的进风口30c与竖向侧壁11上进风风道C的出口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L,以保证两者连接处的气密性,继而得以保证吸尘效果。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尘盒组件30与竖向侧壁11上的联接环10e卡扣固定后,再通过一环形连接件T将两者进行进一步固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道结构及除螨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风道结构,应用于除螨仪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吸尘风机,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上方置放所述的吸尘风机的基座,所述的基座内设有位于吸尘风机上游的进风风道和位于吸尘风机下游的出风风道,所述的进风风道与所述的出风风道相互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尘盒组件,所述的尘盒组件位于吸尘风机的上游,尘盒组件设有与进风风道对接的进风口及与吸尘风机对接的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一与工作面接触的底部及安装所述的尘盒组件的竖向侧壁,所述的底部上设有进风风道起点的气流入口,所述的竖向侧壁和所述的底部中两者至少一处设有出风风道终点的气流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侧壁上设有安装所述的尘盒组件的联接环,所述的联接环中间设有与吸尘风机的进风口、尘盒组件的出风口对接的通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尘盒组件包括内置有过滤组件的尘盒,所述的过滤组件可拆卸式地安装于尘盒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尘盒包括一筒状体,过滤组件安装于筒状体的靠近竖向侧壁的安装壁的中心位置,尘盒的进风口偏心地设于所述的安装壁上,尘盒的进风通道呈倾斜状以使气流产生旋流,尘盒的进风通道的末端设有可单向掀起的密封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风道位于所述的出风风道的中间,并使所述的出风风道呈现两路风道。
8.除螨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风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尘风机置于所述的壳体内腔上部位置,并使所述的壳体的上部呈现一凸起部;手柄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的凸起部上方,手柄的自由端向竖向侧壁方向延伸并向后超出竖向侧壁,以使手柄的自由端位于尘盒组件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螨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的后端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的电源线经手柄内腔进入至所述的壳体内腔。
CN202021245712.7U 2020-06-30 2020-06-30 风道结构及除螨仪 Active CN212816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5712.7U CN212816100U (zh) 2020-06-30 2020-06-30 风道结构及除螨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5712.7U CN212816100U (zh) 2020-06-30 2020-06-30 风道结构及除螨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6100U true CN212816100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78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5712.7U Active CN212816100U (zh) 2020-06-30 2020-06-30 风道结构及除螨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16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35899A1 (en) Dust receptacle and steam vaccum cleaner
US7665180B2 (en) Steam vacuum cleaner
US20030037403A1 (en) Portable vacuum cleaner with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functions
US20090113657A1 (en) Steam vacuum cleaner
US20030101531A1 (en) Dust wand cleaning appliance
WO2007008770A2 (en) Vacuum cleaner upright assembly
CN106618381A (zh) 风机机构及其组装方法、机头组件及清洁工具
US7647670B2 (en) Vacuum cleaner with final filtration compartment for reducing noise
RU2264154C2 (ru) Пылесос (варианты)
CN210810776U (zh) 床铺清洁设备
CN212816100U (zh) 风道结构及除螨仪
CN108968797A (zh) 清洁设备
CN212937572U (zh) 除螨仪
CN210249701U (zh) 便携式真空处理装置
CN211437313U (zh) 风管吸扫清理一体机
CN210330462U (zh)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
US20240122419A1 (en) Dual-purpose blowing-suction machine
CN210643881U (zh) 床铺清洁设备及带过滤组件的集尘盒
CN211130858U (zh) 床铺清洁设备及启闭系统
CN211066397U (zh) 无线除螨仪
CN220937905U (zh) 具有一体式过滤组件的手持吸尘器
CN213721718U (zh) 除螨仪
CN220089343U (zh) 吸尘器
CN216439129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10871289U (zh) 便携式清洁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